登陆注册
12056100000022

第22章 金领飞出牢笼:看到了“天空、树木和沙洲”(3)

诗人说,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那天上午,他在外滩对面滨江大道的星巴克写作,发现旁边有个女孩,好像也在写什么东西。悄悄探过身一看,她竟然在用一个真皮封面的笔记本写日记。

诗人一下子冲过去喊,你怎么也敢用这样的本子写作!这时,日全食开始了。在天地渐暗、时光凝固的时候,两个捧着同样笔记本的陌生同路人,在这500年无法重复的天象瞬间,静静地倾听着彼此的心跳。

“那你们后来留地址和手机号了吗?”有人问。

诗的意境生于意外,止于遐想。再往下问,就成泡妞了。

今天我们看什么报纸

我愿意做社会的古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都不看报了。

我曾经自豪地跟人说,读报不仅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过时得让人不齿。有时约朋友吃饭,习惯带几张当天的报纸,等人的时候看,可是朋友一来就怪话连篇,催我赶紧把报纸收起来,先洗手去,当心铅中毒。

以前有过一个时代,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那是媒体欠发达的时代,也是报人的一个黄金时代,想想,你编的报纸,你写的评论,你校对的文章,千百万人一看就是一天,连标点符号都读十遍,你的工作何等值得,影响力何等之大。

我读新闻研究生的时候,在《人民日报》院子里上课。我们每天早晨就像朝拜一样,捧着《人民日报》和英文版《中国日报》,一读就是一两个小时。我们的一位老师说:新闻最好的教科书就是报纸,所以读报是你们学习新闻的基本任务,也是你们生活的一种常态。

上学的时候和在新闻机构工作的几年,读报的一大乐趣就是找熟人:这篇是我们同学写的,这是我导师的新作。读文如见人,读着老同学、老相识们的文字,感受着他们在铅字之间凝聚的心思和热情,随着他们的笔迹走遍祖国,又漂洋过海,那种以文字连接的感应,是读报给人带来的最大幸福。

我们那时都是“恰同学少年”,年轻,充满梦想。第一个梦想就是让自己的文章上《人民日报》,这一点我到毕业也没有实现,只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过一些文章。而有的同学动不动就是头版。在英文写作上,我们最佩服现在已经是《南华早报》副总编辑的王向伟同学,他不仅每周都有好几篇文章上《中国日报》,还有一期报纸登了他整整两个版的文章,连总编都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这样(报纸都让一个人包了)。”可是那些内容深刻、文字流畅的稿件,连总编都难以舍弃不用。

现在已经是著名财经报人、股评家、《华夏时报》总编辑的水皮同学,当时就以思辨和抬杠见长。课上有同学提出“新闻要用事实说话”,水皮同学站起来不紧不慢地说:“你的弊端还是在于说话,新闻不需要说话,不需要主观,新闻的精髓在于用事实解释事实。”

水皮同学用他浓重的苏州普通话讲的这句新闻哲理,“用四—四(第二个四字用二声并拉长)解四—四—四(最后一个字用二声并拉长)”,我至今都记忆犹新,S和Sh不分的读法,也是水大师长期的表现特征。

可是,今天读报的主流人群越来越小了,人们也不去关注四—四(二声且拉长)四不四真的四—四—四(二声且拉长),反正只要有趣和刺激就可以了。报纸的总编辑们对我说,纸媒体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另一边,网络世界的人们对我说,你还往纸媒体上投广告,你有毛病啊你,连胡主席都看人民网,温总理都上新华网看新闻,你看看现在60岁以下的人,谁还在看报?

我会把脖子梗起来说:“我就看报啊。”但是我也承认,我太爱报纸,报纸也太爱我,这种爱有时真的难以承受。我们上学那阵,《人民日报》八个版,其他报纸四个版,可是现在,报纸动辄七八十个版,从A叠到F、G、H、I叠,很快英文字母就不够用了。直接的结果是,我如果出差一个星期,办公室的报纸就会把门都堵上,我家里订的报纸如果一星期不取,信箱就会塞不下任何东西。有时我在办公室把来不及看且过期较长时间的报纸原封不动地扔掉时,感觉就像黛玉葬花一样凄凉但不凄美。

好几年前专家就说了,中国的报业已经进入整合期,大型报业集团将以更少量、更集中、更大发行量的出版物主宰整个市场,同美国和西方国家一样,一个国家最多只有不超过五家全国性的日报,和有限的地区报纸和专业报纸。全讲得不对,现在报纸越办越多,市场越来越细分,就是不饱和。像北京的那些日报,个个都挺好,我挑花了眼,最后就只好坚守糟糠之妻——从小一直读的《北京晚报》。

由于报纸太多太厚,我选择的方式是轮回读报和集中读报。前一种方式是我每天选择一到两种综合性和财经类的报纸看,轮着选,今天没排到的就不看了;后一种是我的招牌方式,就是每周坐飞机的时候扛上一摞报纸,在飞机上一张张浏览,并对着铅字间能认出的熟人傻笑。

又到了年底报纸征订的季节,各家都使出高招拉更多的订户。我订的一份报纸,一年就一百多元,还送一桶六七十元的食用油;一家著名财经报纸的总编辑发来短信,说:“我们报纸的代号是××,请订完以后给我发个短信。”我不敢怠慢,马上去订。他们那里看来是全民动员征订了。

其实,我觉得最有效的征订方法是给订报的人一种优越感。我的一个朋友用自己信用卡的积分订了一份著名的财经报纸,他很在意这份报纸,连他60岁在家的母亲都每天把这份厚厚的报纸仔细读上一遍。

坐飞机的时候,空姐走过来对我说:“您是李先生吧?您是我们的金卡会员,有什么需要随时找我。给您一份新的《环球时报》。”

坐我旁边那位说:“小姐,也给我一份《环球时报》吧。”

空姐嫣然一笑:“对不起,我们的报纸有限,《环球时报》现在只能提供给金卡和白金卡乘客。”

你可以看出,报纸成功的要素除了内容之外,还要具有局部的稀缺性,并成为某种地位的象征。

关于报纸,有许多特别的场景让我久久不忘。一个是我们的新闻研究生宿舍,八个人一个房间,拥挤而凌乱。一位同学的母亲从杭州赶来看儿子,见到简陋的宿舍,眼泪竟流了下来。可是每天早晨八个人每人捧着一张报纸,那是一种神圣的、顶礼膜拜的仪式。

还有就是20世纪90年代在英国伦敦早班的地铁上,一半的人端着报纸悄无声息地研读,就如今天城市地铁的年轻人听着iPod,玩着游戏机,用色彩缤纷的手机发短信,用自我认定的方式诠释着今天属于自己的生活。

我希望那种对报纸虔诚的信仰能够持续下去。我希望为我熟识并且尊敬的老同学们和总编辑们做一些事,尊重他们的事业,效仿他们的创新精神,追随他们执著的脚步。我还要向他们提出我那谦卑而中肯的要求,就是在我们这些忠实的读者年过花甲之后,为我们印一种《参考消息》那种大字版本的报纸,防眼花,给人面子,且便于炒作。别人问这报在哪儿买的,你得让我们梗着脖子说:“这种报纸只给20年以上的老读者,不够这个资格,花多少钱你也买不到。”

在我经历的工作方式中,最苦的是码字,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看着自己码出来的字印在飘着墨香的报纸上。

将读报作为生活方式一部分的人,也许缺少一些情趣,但一定是做事最牢靠、最值得托付的人。这是读报和办报为人生、为社会创造的最大价值。

上海的时尚派对

怕参加又怕错过,我们对很多事都这样

时尚之都上海,每天都充满了令人兴奋的派对,只要你把名片留在某个比较时尚的餐厅或酒吧,你的派对之旅就那么不经意地开始了。

上周,朋友说有个著名摄影艺术家的收藏展开幕式,一起过去吧。我都上路了,才发现设计精美的请柬上没写地址。打电话问朋友,她说:“噢对了,这是在私人住宅举行的派对,主人要一个个确认名字后单独告诉客人地址。”

淮海路旁边的一个弄堂内,藏着这座上世纪30年代的精致豪宅,它是当时一个有影响的名人的住处,现在被这位著名的策展人买下了。著名国际设计师重新设计完成的内装修,使这座老宅充满了现代和时尚的气息。洁白的墙壁上和错落的隔间里看似散落却精心布置的摄影作品,充满中国元素的客厅和书房,卫生间里将地面实施凹陷而自然形成的浴缸,院子里充满对生命和性的启示的雕塑,透明的动感十足的金鱼缸,使你感到一种艺术冲动无处不在地冲击着你的感官。

转了三圈了我的朋友还没有来,就开始观察到场的客人。派对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出现了:我一个人都不认识。此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打手机或者发短信,我忍住了。

天无绝人之路,终于找到一个熟人,还是上海演艺圈的名人,其实也不是我的熟人,只是我跟一个演艺圈的熟人去过他开的酒吧。就这么硬着头皮上去,“啊×先生,我是×××的朋友,上次去过你的酒吧,还记得吧。”

话说出来就后悔了,要是人家说“对不起,我不记得了”,你不就傻了。

好在人家是那么有修养的人,不仅说记得记得,还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他太太还热情地递给我一张名片,“这是我们新酒吧的地址,欢迎过去啊。”

私人派对固然更加时髦,但上海绝大多数的时尚和艺术派对是在公共场所举行的。上周我去参加了一个某著名奢侈品品牌的秋冬男装上市会,活动在新开业的中国大陆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活动本身多高雅就不用说了,令人眼花缭乱的时装秀,周围此起彼落的电视艺术名人和明星,94层观光厅炫目的酒会,每位客人都能获得的精美礼品,让我开足了眼界。可是活动还是会遇到一些所有活动都会遇到的问题。

比如说请来的嘉宾忽然不来了。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负责请人的,活动快开始了,几个嘉宾来电话说有急事来不了了。问题的关键是时装秀的前排座位不能空着,否则主办方和任何其他一方都会很没面子。看到朋友为难抓瞎的样子,我说:“我帮你找人填空吧。”

从脑子里、手机里迅速搜出一些我认为合适的候选人,极其恳切地打去电话:“喂喂,今晚×××公司派对,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现在急需相貌和气质俱佳的商务人士前来捧场,阁下可否赏光?”

反馈的情况是,有的直接拒绝,说没兴趣;有的比较婉转,说刚刚到家,已经素面朝天,懒得再化妆捯饬了;有的明显带着遗憾说,刚跟人坐下来吃饭。总之没有一个人来救场。

还是我的朋友有办法,前排后排、坐票站票前后一倒腾,所有的空座位刚刚填满。灯光渐暗,接着音乐大作,时尚活动开始了。

时尚派对中有三种人:第一种是与活动本身直接有关的,比如说这家公司签约的艺术家、模特、演员、设计师、广告公司、公关公司人员等;第二种是主办方的目标客户,我朋友负责请的就是这部分人,而且我看出,除了我是混事的之外,其他人都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和时尚感召力;第三种是那种派对动物,就是城里什么样的派对都能见到他们,他们非常从容,总是能碰到熟人,即使没有熟人,他们也丝毫不紧张。

如果你不是这个圈子的,寒暄的内容多少会有些浅,这没什么。

我朋友总是很郑重地介绍我:“这是李国威,GE公司的。”

“啊啊啊,幸会幸会。”

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成成成知道了,不跟你聊了。

我朋友也把她的朋友介绍给我:“这是×××。”

我也咧开嘴露出前牙:“啊,幸会幸会。”

但我还是有好奇心的,等人过去后追着问我的朋友:“哎,刚才那个人是谁呀,你也没说他干什么的。”

朋友瞪大了眼睛:“那是××公司的创始人啊,现在身价好几个亿呢,你连他都不知道?”

综上所述,参加时尚派对有以下几点攻略:

第一,别害怕,别悲观,每个派对上都有跟你一样谁都不认识的。那又怎样?不要靠打手机表现你是有人理的,你很忙你很重要,俗。你就抄起一杯饮料端着四处转悠,没准你就碰上一个即将影响你一生的人呢。

第二,别不好意思问对方是做什么的。现在这世道隔行如隔山,我为什么要知道你啊,你要告诉我我才开始赞美你崇拜你啊。

第三,要注意着装的得体。男人为什么参加时尚派对,一半目的是看别人,另一半目的是被人看;女人为什么参加派对,一半是被人看,另一半还是被人看。所以,打扮十分重要。女人怎么打扮是太学术的问题,出十套百科全书都不够,这里只说男人。西装并不是最稳妥的,庄重的商务西装在时尚派对上只会凸显你的老气横秋;亮色的条纹明显的上装在裤子、鞋和发型上的搭配上又过于烦琐。最近我找到的方法是面料较好的黑色衬衫,配深色裤子和运动鞋或者不那么古板的皮鞋。我的一个在4A广告公司做创意总监的朋友就是天天穿黑衬衫。有一天他在外面打电话给家里阿姨,吩咐说:“赶快把那件黑衬衫给我熨一下。”阿姨说:“先生,你的衬衫都是黑的啊。”

晚上我都到家准备洗洗睡了,有几个我请去救场但拒不出席的朋友开始嗖嗖嗖地发来短信。

“你今晚参加的活动电视在隆重直播呀。”

“玩得痛快吧,美女如云吧?”

“看到名模×××和×××了没有?”

我答:“是啊是啊,谁让你不去的!”

时尚派对就是本来简单的事你却非要克服种种莫名的障碍做出艰难决定,而当你轻易放弃后它又用淡淡的遗憾不停地搅动你的心绪的那么一件事。

远行更远行

用的词儿赶不上去的地方多

春节长假回来上班,要交流假期体会。比较牛的是那些去了稀奇古怪的地方的人,把名字说出来都震人:“我去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了”;“我们全家去法国北部滑雪了”;“我们去云南的原始森林了”。

哪里都没去的人也幽一把默:“我就是像猪一样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真爽死了,拉出去杀了都不知道。”

我总结了一下,关于假日旅游有三个主要因素:第一是去了什么地方;第二是讲出什么故事;第三是体验什么感受。

我们居住的地点不同,所以地名的吸引力不一样。我们中国人整天想着出国,可那些美国人要是能来趟中国,提前半年都激动得睡不好觉呢。去年我去印度,就这样激动来着。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去了杭州,跟北方的亲戚们一说,他们都羡慕地说:“啊,杭州是人间天堂,西湖美,山水美,一定开心。”可是跟我的上海同事们一说,大家都撇嘴,心说你真没创意。对他们来说,去杭州就跟北京人去天津和唐山玩了一趟似的。不是说这些地方不好,而是由于地理上过于接近,够不上刺激。

讲故事是旅游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延伸记忆,也可以对一些不尽人意的经历作美化和修整。一个朋友刚刚去过丽江,她在闲暇中去骑了一次马,牵马的纳西族小伙子在山间小路上边走边用低沉的嗓音讲着民间传说,时而哼上一首小调。那山,那水,那人,那马,时间仿佛停滞了。下马时小伙子对马上的朋友说:“你就留下来嫁给我吧。”

这只是丽江千姿百色的故事中最不经意的一个,但是主人公在饭桌上不经意地道来,还是会引起一阵羡慕。

同类推荐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哲学故事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河边,让青年人跳下去。河水很深,淹没了青年人。为了活命,青年人奋力挣扎,才将头伸出了水面,爬上河岸。
  • 人生百忌

    人生百忌

    刘墉先生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来自“有女长成”的牵挂和不安:她要去环游世界,她即将步入社会,为人父者总有百般叮咛嘱咐。凭借贯通中西的睿智学识和行走世界的人生经验,取“忌”字为题,刘墉先生幼人之幼、倾心成文,以特有的表达方式提醒女儿人生要设防,帮助广大青年读者划出安全底线,点解处世禁区。开口有忌,用时有忌,忌不守法,忌不在场,忌见猎心喜,忌自作聪明……句句切中要害,篇篇发人警醒。小到出门钞票钱包怎么放、参加公司酒会怎么穿,大到职场生存方式方法、政商谈判战略战术,刘墉先生将告诉你,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原来都玄机暗藏。读本书,如聆听慈父教诲,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将茅塞顿开,颇有阅历的长者也可从中获得教益。
  • 方法比想法更重要

    方法比想法更重要

    本书列举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事例,配以简短明了的点评,内容包括:方法为王,智慧成就人生;端正态度,方法总比问题多;心动变行动,让想法更有价值等。
  •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崇尚科学故事

    激发青少年的100个崇尚科学故事

    教育就是在孩子心中留下美丽的痕迹。创建励志教育特色就是想把励志这种品质扎根在学生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都能享用的财富。看成功励志文章,故事,美文,激励成功斗志,学习名人成功方法,励志照亮人生,成功改变命运!
  •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男人的活法

    30几岁的时候,你必须哪些问题?30几岁的时候,你该为自己的人生做好怎样的准备?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方向?30几岁的时候,你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人生做出怎样的规划?30几岁的时候,你渴望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热门推荐
  • 黄桥村的大事件

    黄桥村的大事件

    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才迈得更稳健、更坚定。时间来到了二十一世纪,一个叫做黄桥村的山村,改革开放之风同样也吹到了这里,村里的路通了,绝大部分的村民们渐渐的富了起来,很多人选择进城打工,有人在城里做起了小买卖,也有一些村民选择继续留在这依山傍水的村子,在村子里面还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来种,每一年的收成也是很不错。村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高兴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有一天,村长给大家开了一个会,提到了什么招商引资什么的,村里人还是第一次听到,绝大多数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招商引资是什么,村里面除了村长和和支部书记两个人,其他人的热情都不高。
  • 乾坤大掌柜

    乾坤大掌柜

    宁家的乾坤当铺,数百年基业,其中珍宝无数,无论丹药灵宝、功法秘籍皆是应有尽有。一夕之间,这个当铺倏然消失地无影无踪,其内无数宝物全被封印在一个神秘的卷轴之中。宁家的独苗宁铭捧着那卷轴,苦闷不已,自家的宝贝,竟然必须要灵石才能获得。《小周天练气诀》,三块灵石可以置换。地灵丹,四块灵石可以置换。如意飞剑,十块灵石可以置换。……“灵石!灵石!还是灵石!”不过宁铭没有注意到,当他每投入一块灵石时,手中的卷轴就会发生一点微妙的变化……PS:书评区无法回复,在读本书的书友,若是有兴趣,可加入扣扣群:484950232
  • 相逢择期

    相逢择期

    一个是家族少主,心机重重的美国佬;一个是默默无名的珠宝设计师,单单纯纯的小女人。若非天意,这辈子,她都不想见到这个男人。他们之间是为何而变成这样,是她的不信任,还是他太过自负。谁也无法诉说各自叫嚣着的心声,只得默默在角落舔舐伤口。那一幅幅的背影画在墙角慢慢腐烂,最终等候谁的苏醒。
  • 我,那个他

    我,那个他

    在学园生活中穿插明星光芒,和总裁帅气的形象,还有游戏世界的惊险刺激,女主到底会牵着谁的手,走到最后~
  • 月光散

    月光散

    有些人太近,让我们在失去时才想起去了解他,而有些爱太远,隔着江山与社稷。他难得温柔的看着她,她却神使鬼差的低下头大嚼米糕。他叹了口气“我不在你身边,你该怎么办?”他紧握着她的来信,跳上马便向城外而去,跑着跑着,觉得自己累了,于是他放开缰绳,任马往回走。回到家,他提起笔犹豫了好久,终于写下一行字:“你和他好好相处,不要任性,如果觉得不合适,不要勉强自己。”她站在城墙之上,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曾经那些不好听也不起眼只是另有深意的话在她耳边回放。她多么希望他能回头,只要他回头,她便立即拉弓杀了他妻子,抛下这江山与他远走高飞。可他没有,决然而然的走了,永远的消失在她视线里。背后一只手饶有兴趣的玩弄着她的头发,猛的一扯,生生扯断了她数根发丝。他伸出舌头,慢慢的吮吸她的耳垂,低语,“言舒沫,你记住自己的身份,你只能是我未来的皇后!”
  • 张艺兴之彼岸花开花叶永不相见

    张艺兴之彼岸花开花叶永不相见

    多年前,在雪地里一个小男孩对一个小女孩说:“雪儿,我爱你永远”,小女孩说:“我也爱你”,多年后男孩依旧对女孩说:“雪儿我,我爱你永远”,可是女孩却对男孩说“对不起,忘了我吧”彼岸花开花叶永不相见
  • 冷血公主的热血爱情

    冷血公主的热血爱情

    她————冷血腹黑傲娇,她————调皮可爱萌,她————骄傲冷艳高傲。他————冷漠毒舌傲娇,他————温柔体贴标准的家庭煮男,他————花心轻浮爱惹事。当这六个人相遇会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呢?
  • Soldiers Three-2

    Soldiers Three-2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行尘吟埃

    行尘吟埃

    一入红尘万丈崖,赐我白发三千丝。纵有千山万水险,我便爬山涉水行。前有妖魔鬼怪阻,难挡斩妖除魔心。后有外界纷扰因,不可心中执念改。历经九九八一难,始从九九归一心。……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以自然。故,顺其自然,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
  • 温暖的我,想看到你美丽的笑容

    温暖的我,想看到你美丽的笑容

    此文是写关于动漫“今天开始做魔王”第三季过后的续集,也是因为森森看了五六遍后才有的启发,而主文是讲有利和沃尔夫拉姆的情感路线的,问我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人家是有保党了。下列会即将开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