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500000013

第13章 吴桥杂技教育形式的变迁(1)

杂技教育和人们所熟知的正统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是一种草根方式。历史上的杂技教育是一种在行业内部进行的特殊教育形式,教与学都不是独立的行为,完全附属于杂技表演。处于社会底层、流动生活方式的杂技艺人,几乎都是文盲,他们完全没有办法、也没有意识到借鉴其他教育形式来改进其教育方式,因此,造成杂技教育落后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教育形式、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

杂技教育的历史形态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杂技艺人“下九流”的社会地位,艺人们自幼学艺,识字水平有限,靠闯荡江湖以撂地卖艺为生。因此,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就曾有过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可千百年来,正史文献很少有杂技艺人的记载。历史上杂技艺人的传授方式完全靠口传记忆,很多历史样貌已经永远不得而知了,本书也只能从老艺人的回忆和他人整理的口述资料中略见端倪。

一、历史上吴桥杂技的传承模式

历史上,杂技基本沿袭口传心授的教育方法,依靠以家庭、家族为核心的父传子、师带徒的民间传艺方式。

1.师徒传承

师傅带徒弟是杂技传统传承方式,是杂技艺术得以延续至今的主要手段。历史上传承方式有一定的规矩、形式。因为学杂技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有些技艺还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所以有拜师仪式。一般有熟人介绍,保证人在场,师傅、徒弟家长、保证人三方见证,共同签下字据。字据里一般强调徒弟在学艺期间,如果发生意外伤害受伤,或在和师傅外出演出时被绑架、拐卖、甚至死亡和师傅无关,故而字据也可称为“生死契”。字据里一般要注明学艺期限、起始时间、安全责任等,一般学艺4年,免费为师傅演出1年。也有的学徒6年,学艺3年,学成后为师傅演出3年。刚入门的学徒,称为“小抄范儿”,要帮师傅干活、做家务(详见本书第五章)。

2.家传

杂技世家出身的杂技艺人被称为“门里出身”,这样的杂技艺人在吴桥很多,这是吴桥杂技得以传承至今一个“法宝”。吴桥有很多杂技世家,他们以杂技为业,把杂技看做谋生、发家的技能。家族式传授比师徒传承少了些保守性,有利于“绝活”的传承和技艺的改进。许多杂技世家出身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有的甚至从几个月大、两三岁在家人指点下边玩耍边练功。近代,家族式杂技班、杂技团特别普遍。

3.杂技小科班

一般由有钱人出资买设备、厂房、雇用教练,兴办杂技班,训练一批孩子,一个小科班一般有十几、二十几个学员,以能组织一场演出为标准。小科班学艺要求较为严格,需接受隆重的仪式。小科班培训学生的方式是集中授徒的形式,在吴桥杂技培训中出现较晚,它较之跟班学艺最大的优点是学艺被专门从演出中独立了出来。这种形式在吴桥比较少见。

4.收买养子女

这是一种廉价的收徒形式。遇到天灾人祸,一些贫困的人谋生困难,被迫卖儿卖女,一些艺人趁机用低价收买养子女,这种收徒好处在于在这层关系的面纱下,买来的孩子更容易操纵,他们不仅伺候买主,学艺三五年后,可为买主工作时间更长,充当后者的赚钱工具。收买养子女为徒,也可看做扩大家族势力的一种方式,不过这种方式也不是主流。

二、历史上吴桥杂技传承中的家族特征

历史上吴桥杂技传承方式有着明显的家族式色彩。

蔡春义,吴桥县范屯人,12岁从师学艺,19岁练成杂耍、气功等技艺,同年去了日本,一年后去了印尼演出,在雅加达安家落户。自己建棚成立杂技班,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会杂技,是杂技班骨干,年老后由子女继续经营杂技班。

潘德林,上海“潘家班”创始人。幼时随三伯父学艺,三度在上海的“大世界”演出。1928年他以女儿潘玉珍兄妹为主,兴办了潘玉珍兄妹杂技团。

四大金刚杂技团由张献树父子4人创办。张献树是吴桥冯庄人,从小随父学艺,年轻时跟人搭班从吴桥徒步到俄国,后来去了巴黎、伦敦、柏林等。1933年,他带着3个儿子往印度,最小的儿子才5岁,在印度演出14年,走遍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国。1947年回国后在大上海表演,1950年两个儿子被选入中国杂技团,第三个儿子留在上海组建了张国梁大魔术团,后参加上海杂技团。

孙凤山、孙凤林兄弟于1920年成立的北京班,曾在柏林、丹麦、挪威、伦敦、巴黎、布达佩斯、华盛顿等地剧院演出,被誉为中国北京皇家杂技班。

王汝利1916年率领32位吴桥人组成的中国大马戏团赴俄国演出。他在俄罗斯生活了五十多年,不仅演出,还为他们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杂技演员。曾获得苏维埃劳动奖章和列宁勋章。他的侄子王泽伟,从小在王汝利杂技班演出,在莫斯科推出了中国大型民间杂技专场。

从清朝末年到现在一百多年来,程家五代相传驯熊,得到“狗熊程”世家的绰号。清末程家传人程福荣,艺名程傻子。兄弟二人于清末随父从家乡边走边演到北京,曾在天桥一带演出,他“狗熊程”的绰号就是在天桥打响的。他老后,由其子程文林接替。现在程家后人程幼林及其子程玉强继续表演驯兽。

赵凤歧,绰号“东方卓别林”。7岁跟堂叔赵保山学艺,先后去过香港、澳门、新加坡、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美国、朝鲜和日本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外参加过英国马戏团、印度大马戏团等,他在印度期间,曾和世界喜剧大师卓别林同台演出1年多,他把中国传统杂技节目介绍给卓别林,也向卓别林学习一些动作。他的创新以滑稽和马术影响最大。1956年,他把从卓别林那里学来的部分技艺,西方的音乐舞蹈同中国杂技中的顶功、跟头等相结合,自编自演,创作了卓别林滑稽专场。赵凤歧在齐齐哈尔马戏团担任业务团长长达二十多年,曾担任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杂协副主席、省文联委员、省政协委员、省侨联常委等职务,1995年获得中国杂协第二届百戏奖。他的7个子女都会杂技。笔者在吴桥调查的时候,访谈过他的两位孙女,她们都在艺校工作。他的长子也曾是艺校教练。

1952年从吴桥被输送到齐齐哈尔马戏团的张殿一家也是一个杂技世家,5代相传,8口人在该团工作。1939年,15岁的张殿明就曾在北京天桥表演杂技。

孙福有的杂技班更是典型。他早年以女儿孙玉香、侄子孙吉堂等家族成员为主组成的“孙家班”的形式在俄国伊扎克马戏团演出。后来壮大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中的演职员大多数是孙福有的子女、亲戚、朋友以及同乡。

家族组团的优势还在于它的稳定性,雇用自己家人、亲戚比较可靠。中华国术马戏团的内讧即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1931年,中华国术马戏团正处在顶峰,团内演员边东村程连金、程连义等人看着孙福有挣钱心生嫉妒,不满演出所得,于是从中华国术马戏团抽调部分演员,又招募一些学徒,另起炉灶,组建南华杂技团,对中华国术马戏团造成不小的损失和打击。

另外,因为亲属关系而学艺的更是数不胜数。除了上文这些例子,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外回来参加国家杂技团的边玉明,是因为表大爷孙福有的关系,拜孙福有为师,跟他学艺的;曾参与建立艺校并担任艺校第一任副校长的魏福江,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他改嫁,日子艰难,才跟随表叔学艺的等等,在此不再赘述。可以说,在历史上,大多数人学艺、从艺是出于家庭、家族影响。

像这样家族式的杂技世家和杂技世家组成的杂技团、杂技班,在吴桥数不胜数,是吴桥杂技历史上的主要存在形态。由于年代久远,又缺乏文字记载,仅少数有较大名气、取得较大成功的杂技艺人为人们记得。

家族式传承模式固然和杂技节目需要不同性别、年龄的角色有关,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由生存的目的和方式所决定的。首先,杂技艺人来自农民,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当农业生产无法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时,它威胁的是整个家庭。在信息不发达、交通不便的时代,向家里汇钱的不便、团聚或见面难,促使艺人们尽量选择举家同行。其次,在中国历史上,聚族而居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形式,“在中国文化里,个人观念很不发达。我们传统里没有近代西方制度兴起以后的个体主义……家庭是个人的经济、安全、教育和游乐中心。自古以来,家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单元,也是政治的基础。在所谓‘专制时代’,中国就是以一个家族作中心统治着所有的家族……显然得很,家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堡垒。”①虽然在北方,宗族势力、宗族活动没有南方那么盛行,但以家族的形式发挥着的作用不可低估。吴桥的农村,也延续着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家族居住格局。这种家族居住格局,体现了血缘关系对人们的影响力,家族的团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反之,血缘关系让他们产生人身的依赖和亲切感。

最后,家族式传艺方式适应了杂技的保守性。人们都说杂技很保守,杂技有很多“绝活儿”,在老艺人中还流传“宁舍十吊钱,不把艺来传”的说法,实际上,保守性不止杂技如此,很多民间艺术历史上都是如此。笔者认为之所以它要保守,是艺人生存的需要,如当地一句俗语所说,“徒弟吃师父”,意思是,对于杂技艺人认为杂技行业是“青春饭”、年龄是演出的法宝的行业,徒弟学艺成功后会抢师父的饭碗,所以一般艺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愿意收自家人为徒。

总之,这种传艺方式很适合杂技艺人的生存模式,一方面杂技艺人走南闯北,面临许多可知和未知的风险,家人、熟人同行,可做到相互照应。另一方面,可有力防止“徒弟吃师父”的风险,又可有效保证绝活儿的后继有人。因此,绝大多数杂技班主都愿意以自己的亲属为班底。由于传统的深厚影响,又由于杂技在吴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传艺方式显得生命力很旺盛。

当今杂技教育多元并存

今天,传统的拜师学艺的方式已经比较少见了,家传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最常见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机构有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按照公、私划分,公立机构有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和县杂技团的团带班。民办机构包括民办杂技团和民办杂技学校,是吴桥杂技教育机构的主力。另一种分类方式是按照团、校划分,据说吴桥县大约有二十多个学校、六十多个团。

一、传统的变奏——家族传承方式

这种形式虽然存在,但是,今天的家传和历史上已发生改变。历史上,一般是子女跟父母学艺后,就随父母外出演出。而通过对今天22例家传情况的了解,发现当今家传并非如此。22例中6例是家中会杂技的父母、祖父母,利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或者节假日等普通小学非学习时间教习杂技,学杂技变成业余的,附属于学校的文化课学习。另有3例中学艺的孩子不足6岁,就是说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此时的孩子学杂技,是被家人作为培养爱好的方式,就像现在许多城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被家长安排参加课外辅导班学钢琴、舞蹈、游泳、乒乓球等一样,没有强令其学艺,更没有必须作为将来的谋生手段。10例中的孩子正在杂技学校学杂技,当放假在家的时候,家中会杂技的父母、祖父母会检查其学得怎么样,并进行指导或传授其在学校没学到的部分。只有4例是通过纯家传的形式走向演出的,为了比较和历史上从家传走向演出市场的差异,笔者将详细介绍这4例情况。

第一位,是在28岁开始学艺的L女士,父母、外祖父母都是杂技艺人,家境较好,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小时候嫌学杂技苦,不肯学,父母娇惯她就同意了,从小到大都很依赖父母、独立性很差,25岁结婚并很快生下一个女儿,父母购置大篷招募演员在外演出遇到车祸,经济损失惨重、母亲受伤卧床不起,她似乎突然觉得自己无法谋生,于是由父亲和病榻上的母亲教杂技,一年后跟随父亲外出演出,把女儿交给基本康复的母亲带。

第二位是17岁的Z女孩,父亲年轻时是杂技演员,后来改为杂技教练。女孩5岁前跟母亲在家,5岁时父亲在深圳一家杂技团当教练,把她带去和其他学生一起跟父学杂技,笔者认为严格地讲,Z女孩的学艺方式不能完全定义为家传。

目单一,13岁到艺校学了一年,后继续回到父母的杂技团外出演出。

第四位是21岁的L男孩,父亲为杂技艺人,姐姐也是,不过姐姐不是家传而是在杂技学校学的杂技,现在广州演出,姐夫也是杂技演员。L男孩说,本来小的时候不愿意学杂技,可父会吞宝剑、吞钢球等绝活儿,是不能外传的,所以父亲一直极力劝说自己学,斗争了10年,直到初中毕业后,还是被迫子承父业,现在和父亲一起在吴桥杂技大世界演出,只有不会杂技的母亲在家务农。

同类推荐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德育工作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德育工作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

    传媒经济学构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之上,致力于研究经济和金融力量如何影响传媒体系和传媒组织。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并迅速发展,其研究领域和相关议题超出了许多对该学科不熟悉的人所能想象的深度和广度。从技术意义上讲,并不存在特定的传媒经济学这一概念,因为这将意味着传媒领域的经济规律和理论有别于其他领域。然而,从实践来看,将经济规律和理论具体应用于传媒产业和公司却意义深远。因为传媒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解析经济影响力如何指导或限制传媒活动,以及它如何对传媒市场的具体动态产生宏观影响。
  •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农村社会研究

    文章讲述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内卷化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性别视野中的农村社会发展等内容。
  • 应用文写作主体论

    应用文写作主体论

    应用文是文化的集大成者,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见证着人类的进步,反映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应用文的长河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解读到政治组织的运营、经济活动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变化等,感受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无论截取哪段历史,都可以从应用文中看到各种“影像”。应用文是一种语言工具,具有准确而丰富的表现力,是人们处理公私事务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它使用频率高,使用范围广以及与人们关系的直接性和密切性,是任何文体无法相比的。
  •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

    郑欣等所著的《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的研究主题为基于农民受众为研究主体的对农传播实证调查与对策探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农政策传播、文化传播、经济信息传播、科技传播、健康传播和法律传播等乡村传播现状及其效果。本书以发现和解决当前对农传播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在与新的时代背景的动态关联中,从传播学的角度充分关切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研究成果对促进对农传播服务的改善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热门推荐
  • 你是老师又怎样

    你是老师又怎样

    她,一个普通大二学生,人生一共两大事,睡觉为先,网游为末。他,一个新转来的班主任,妖孽一枚。她遇见他,生活变得不再平凡。他遇见她,生活变得无法控制。-------------------------------------“周小小,我是你的班主任,楚风。”“周小小,你已经逃课4周了。”“周小小,你的专业考试没有及格!”周小小,周小小,周小小,周小小……-------------------------------------周小小的幸福生涯在遇见楚风的那一天就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就是悲壮的惨痛生活。与楚风相处,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与天斗,与地斗,都可以!但是,绝对不能与楚风斗。因为,不是你斗他,而是反被他斗!!
  • 我是解说员

    我是解说员

    被人冤枉含恨自杀的废柴新闻小编唐东,重生返回2006年高中时代,口才、魅力、体魄三大属性幸运地得以提升,他从校园广播站一步步打拼成为知名的篮球解说、游戏解说以及节目主持。我要踩倒所有欺辱我的人!我要成为金牌解说员!我要成为超级明星的男人!
  •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父教”能赋予孩子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著名父教专家、心理专家东子先生为家长朋友奉献的父教新概念,总结了他多年“父教”研究的体会和成功教子的感受,将崭新的父亲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理论有效融合,文字深入浅出,事例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我们树立了父亲教育可以达到的新高度……这些全新概念的普及,将会进一步完善孩子的性格与心灵,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情商,使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阔。
  • 总裁的首席秘书

    总裁的首席秘书

    什么,他要娶她?这不是真。她不相信,可是看到他的表情,她就好难受啊,难道她也喜欢上他了?不可能,不可能,这不是恋爱,绝对不是。“怎么?不相信?”俯身吻上她,对!这是恋爱,绝对是恋爱。
  • 末日之召唤英雄

    末日之召唤英雄

    多么古朴而厚重的一本书啊,她仿佛蕴藏着无穷的魔力!书身墨色,仿佛钢铁铸就,暗金色的封面大字LeagueOfLegend,恍若英雄灵魂,她飘流在无尽的空间中,带来厄运,也带来英雄。
  • 邪魅殿下赖着冷情女王

    邪魅殿下赖着冷情女王

    她有着神秘莫测的身份,是高贵冷艳的女王,是美男追求的女神,是伊阁楼的宫主,是N项全能的超强少女……在学院,撤掉低调露出高傲。什么继承人候选人?什么骑士?她的身份到底是什么?“女人,我好像喜欢上你了?”冷血殿下狂傲不羁的告白。“开什么玩笑?!”她一脸呆萌。“女神,我们约会去吧!”腹黑王子奸诈的看着她。“什么?约会?你发什么高烧?”她一脸质疑。“小伊伊,你陪我去玩嘛!”高傲少年一脸撒娇。“乖,姐姐给你一根糖,你自己玩去吧!”她一脸无奈。“蠢伊,你发什么疯?”骑士哥哥一脸呆愣。“蠢晞,我啃薯片又不是啃你你着什么急?”她一脸不在意。美男纷纷来,谁的怀抱是她的归属?她又花落谁家?
  • 雷流满面

    雷流满面

    被天雷击中,命大没死,还获得了异能,胸无大志,反应迟钝的主角,遇到了恶趣味的引路人,是功成名就,还是混时度日?
  • 轮回劫之圣域余晖

    轮回劫之圣域余晖

    往事越千年,辉煌不现,知向谁边?今日重执剑,心若所恋,昂首伐天!
  • 游戏录

    游戏录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当这场游戏决定着你的命运时你该如何选择?有人说人生就像梦一场,这个梦惊险离奇,悬疑莫测,我深陷其中,是否能够醒转过来?她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将她抛弃,我是多么的自私?他是我这一生中的挚友,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跟他决裂,我是多么的可耻?有人说我是恶魔,有人说我的心是铁做的。但谁能够真正的理解我?这是一场游戏,不是儿戏,我……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整个世界都反对!
  • 瘦出健康来:新版实用健康瘦身一点通

    瘦出健康来:新版实用健康瘦身一点通

    肥胖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瘦身必须要有科学的知识来引导,盲目地瘦身只会让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如何瘦身,用什么方法瘦身,如何有效地预防肥胖,是追求健康的人们不断思考的生活课题。任何一种瘦身方法都可能有效,但是对于不同的瘦身人群,任何一种方法也都有其瓶颈。因此,认识和掌握各种瘦身减肥方法,对于各类瘦身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集减肥瘦身方法于一体,量身定制全方位的瘦身美体计划,公开最新、最健康、最具权威性的瘦身秘籍,提供有关饮食、运动、按摩、医学、排毒等简单有效的瘦身方案,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瘦身理念,助你塑造出健康完美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