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700000016

第16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相互关系(3)

自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既由党员自觉的政治宣示来体现,更由党员主体地位为保证。承认党的章程是加入党组织的必要条件,“入党宣誓”意味着经过政治考验、符合入党条件、吸收入党申请者而进行的一种组织程序,对申请入党者来说是一种政治上的庄严承诺: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毫无疑问,经过考验、考察而加入党组织的“政治宣示”,对于每一名党员来说都是一种自觉履行党员义务的内在动力。同时,党员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基本要素,是与党的事业发展息息相关、密切相连的。党章所规定的权利义务一致性,尤其是对党员主体地位的确认和对党员权利的充分保障,党员的价值得到实现,党员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内驱力加上民主权利的组织保障所形成的坚强而持久的合力,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本保障,是党组织具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力量源泉。

(三)党员主体地位可以整合与增强党组织的整体活力

一般而言,党组织的活力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党员个体的作用发挥,二是党员意志的科学整合方式,三是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创新。不难看出,三个方面都必须围绕“党员主体地位”这一基础来展开,都必须朝着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根本力量来推进。

从党员个体的作用发挥来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切实的坚持、尊重和保障,广大党员就能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敢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充分表达新的见解、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就能营造一个不同意见平等讨论和坦诚交流的宽松环境与良好氛围。从党员意志的整合方式来看,“政党要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强大的力量,必须依靠党章来指导和统一全党的行动。一方面,党章凝聚和表达了全体党员的共同意志,是全党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党章阐明了全体党员依党章规定参与党内事务、监督党内权力的权利,党员权利一律平等。”因此,依照党章的规范性规定并以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为基础来整合党员意志,才能保证党的所有意志、行为和活动,既真正来自于全体党员,又能依靠全体党员的自觉实践来实现。从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创新来看,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首先做好基层组织活力问题,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部署。从实践来看,党的基层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组织设置的优化,党务工作者队伍的建设,保障机制的完善。优化组织设置,重点是根据党员发展情况和党员流动情况,合理布局党的组织机构,努力构建纵横到边、条块结合的党组织网络,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建设党务工作者队伍,重点在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及能力培育上,通过定期业务培训、学习交流活动等形式,着力解决推动党内民主发展所要求的党员素质培育和能力提升问题。完善保障机制,重点是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机制,努力实现“有党员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的组织就有活动阵地、有活动阵地就要开展有效的活动”的组织建设和发展目标。

总之,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培育和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增强党组织的整体活力,有效形成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就能在党内形成。

四、党员主体地位是党内民主的衡量标尺

党员主体地位既是党内民主发展的逻辑起点,又是党内民主实践的落脚点。党员主体地位的实现程度、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程度,是检验和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党员主体地位作为党内民主的衡量标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党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水平,二是政党对党员主体地位保障的制度安排,三是政党对党员主体地位落实的实践部署。第一方面属于理念的范畴,第二方面属于制度的范畴,而第三方面属于实践范畴,通过理念、制度和实践三个方面可以衡量一个政党的政治成熟程度和党内民主的发展状态。

(一)政党对于党员主体地位理念的认识水平

中国共产党对于党员主体地位理念的认识,在建党之初就是明确的,而且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党的一大就明确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党的七大首次详细而系统地规定了党员权利和义务,党的八大提出了集体领导的原则,党的十二大规定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加强选举制度等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提出了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建立健全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任务。党的十七大正式明确提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等,对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因此说,党的队伍和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同党对党员党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和清晰分不开的,党员主体地位的认识程度和保障程度,直接决定着党内民主和党的整体建设的水平和程度,也直接关系党的建设和党领导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判断一个政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水平,并不仅仅从政党的性质规定和宗旨说明为依据,也不仅仅是看政党某一时期的政策说明和实践行为,最关键的要看对于党内民主本质的认识、发展规律的掌握及其这些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也就是说,看政党的发展是否建立在党员主体的力量基点上,看政党总的发展状态上党内民主是否处于“向上”、“向善”的趋势中,看政党以其党内民主的发展是否对社会民主的发展切实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出于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党的事业随时准备牺牲一切,包括放弃一些党员权利,这在当时是有历史合理性的。即使全面执政以后,党依然会受到封建专制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思想在党内也还没有完全确立。但是,在整体上,党在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在党内不断用民主制去调动全党的积极性,这也是民主革命能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毛泽东在1937年5月曾指出:“在反动和内战时期,集中制表现得多一些。在新时期,集中制应该密切联系于民主制。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多次反复强调,发展党内民主是党长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我们过去对民主宣传得不够,实行得不够,制度上有许多不完善,因此,继续努力发扬民主,是我们全党今后一个长时期的坚定不移的目标。”江泽民在谈到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时候,明确指出:“这一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充分调动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党中央领导下,集中全党的正确意见,团结一致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新时期,胡锦涛更是明确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毛泽东曾经指出,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同样,党的建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认识到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党的建设和党所领导的人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实践品格。

(二)政党对于党员主体地位保障的制度安排

没有民主权利的切实保障,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对民主权利最有力的保障便是制度保障。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般而言,党内民主是这样一种状态,它实现于党员权利保障基础上的、党内自由平等讨论后的、党员意志的“科学整合”与“集体表达”。那么,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这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基础。

从手段的角度看,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的制度安排是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检验标尺。党内民主的衡量标准可以有多种,但对于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则是极其重要而关键的标准。作为政党,在全党形成对党内民主的思想认同,是党内民主获得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党员主体积极而有效地参与党的事务的管理与决策,则是更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思想认同”解决的是参与的意愿问题,而制度保障则是参与的实现问题。因为,没有畅通的参与渠道,没有参与的制度保障及完善的参与机制,必然挫伤党员主体的参与意愿,党内民主无法真正实现。这一切,都需要以制度的形式来保障党员的各项民主权利。因此,从“手段”的角度看,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衡量政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目的的角度看,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的制度安排同样是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检验标尺。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角度看,制度依然属于形式的范畴。但是,民主的制度运行的目的,则是为了民主主体有序参与党内事务提供重要保证。从政党建设与发展规律来讲,党内民主制度都要以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来设计和安排,执政党更是如此。因为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民主权利的保障、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这是政党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根本保障,是政党实现它所代表的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保障。只有全面认识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以完备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为保证,党内民主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的持久的发展。因此,从“目的”的角度看,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成为衡量政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颁布实施。这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员民主权利的一部重要法规。《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保证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健全党内生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管从“手段”还是“目的”的角度看,《条例》的颁布和实施,都体现了党对党员主体地位明确的政治确认,体现了党对于党内民主发展的自觉选择。

(三)政党对于党员主体地位落实的实践部署

党内民主的效果、质量如何,不能仅仅看政党对于党内民主的思想认同和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等,最终还要看政党关于发展党内的战略部署以及实践运行状态。其中,不管是“战略部署”还是“实践运行”,党员主体地位是基础,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是重点,党员主体作用发挥是关键。

从战略层面看,必须把实现和维护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发挥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层面,“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在政党层面,党员是党的主人,是决定党以及党所领导的人民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核心力量。江泽民在谈到党的建设时,强调指出:“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同时提出:“要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加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了解和参与。”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党的建设作出了“一个总精神”(改革创新精神)、“两条主线”(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五大方面”(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总体部署。不难看见,这种新的党的建设的战略部署,其基点仍然是党员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这是保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力量基点。

从实践环节看,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与巩固程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尺。党员主体地位的“落实”,可以通过党内民主发展实践中党员意志的体现程度,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程度,党员在党内监督中作用的发挥程度,党员权利受到侵害时的保障程度等等来体现和检验。从实践“反馈”的情况看,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的保障,一定程度上还处在应然状态,解决这一“虚置”现象仍然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问题。党员主体地位的“巩固”,一是通过党内民主原则的“固化”,二是通过党内民主环节的“践行”,三是通过党内民主制度的“渗透”。从民主原则的“固化”看,党内民主的平等原则、选举原则、参与原则、监督原则等,本身就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延伸和体现,但又要通过这些原则在党的民主实践中进一步运用和“固化”。从民主环节的“践行”看,在党内民主发展实践中,随着党员对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环节参与程度的不断加深,党员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制度意识、程序意识必然逐步增强,实践党内民主的本领也必然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良性互动。从民主制度的“渗透”看,党员主体地位规定与制约着党内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安排,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内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和领导制度,本身既是党员主体地位的制度体现,又是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制度渠道和制度保障,而党内的其他制度安排同样要贯彻和“渗透”党员主体地位的理念。总之,党内民主原则对党员主体地位的“固化”效果,党内民主环节对党员主体地位的“践行”状态,党内民主制度对党员主体地位的“渗透”水平,是判断与检验党内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同类推荐
  • 治术

    治术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9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本书从威望、奖惩、利用、做势、同盟、控权、无为、经权、决策等9个方面介绍了古代的治政之术。术是一门学问,治政、生活、工作、交往、经营、战争等都离不开术。治术是理政的必要手段,是官员必备的一种能力。
  • 权力潜规则

    权力潜规则

    《史记》是个文学宝库。既有小说式的铺述,又有散文式的抒怀;既有一气呵成的大篇,又有老健简明的短章;既有诡育种旖旎的隐喻,又有慷慨激昂的直陈。笔致婉丽,准天之极。《史记》是中国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上自炎黄,下至汉武,是中国文化的发韧期。司马迁选择了一两百个侧面勾其大概,勾勒得系次井然,条分缕析,淋漓跌宕,机势沛然。本书是对《史记》的解读以及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作者借用司马迁提供的史料(只取“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个人理解。譬如对中国人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国民性的探寻,对中国早期历史形成之迹的揭示等等。
  •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政情报告(2013-2014)

    本书以深度剖析、专题研究等方式,梳理和回顾2013年以来中国政坛动态,为读者提供透视中国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的独特视角。特别是围绕各级政府、决策者比较关心的典型问题,对当下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新动向、新趋势进行深入透视和解析,并辅之以鲜活的典型案例,为各界把握中央新精神、了解各地新动态提供资政借鉴。
  •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基层工会日常工作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公共服务创新

    公共服务创新

    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又提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更加重视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逐步完善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热门推荐
  • 当噩梦成为现实

    当噩梦成为现实

    我的记忆从一个梦开始,当天的梦诠释了第二天将会发生的事,将会遇到的人。然而有时梦与现实似乎又并不是如此地契合。我开始不知道该相信梦的指引还是现实的生活。也不知走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是在梦中还是醒着。
  • 完美房客

    完美房客

    叶梓在一场蓄谋的宴会中醉死,换取了另一个叶梓的重生。看似无奇的平淡生活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什么?一位劣迹斑斑,全系垫底的人,拿到学术论文比赛的第一名?什么?一名连人体器官都分不清楚的人,治好了连顶尖医学专家都望而兴叹的病人?Ps:新书,求推荐,点击,收藏,打赏。
  • 小花与欧巴

    小花与欧巴

    包子脸女主与长腿欧巴的欢喜爱情。轻松、温暖、甜文、搞笑、治愈系。
  • 银河漂流

    银河漂流

    银河中漂流,可能有终点……宇宙中漂流,哪里是尽头……
  • 总裁的恶魔小妻子

    总裁的恶魔小妻子

    嫁给我!他在大雨中单膝下跪深情表白轰动了整个a市,她以为嫁给他是会是她幸福的开始岂料只是进入了一个幸福陷阱!婚后,他性情大变彻夜不归,她整天以泪洗面,最后她终于发现了他娶她的原因,伤心欲绝离开了a市。这时他才明白,早已爱她入骨……三年后,她优雅的站在他面前,只是当初眼神里的灵动早已不在,他问我还有机会吗?她没有回答,他这才明白痛心滋味!直到有一天,她倒在了血泊中,嘴角微微上扬我终究还是狠不下心来对你……
  • 全能仙侠

    全能仙侠

    一支笔,一本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大概说的就是我吧——聂岩
  • 符武天下

    符武天下

    偶然得到的玉简让王云学会炼符术,父亲传授的武道让他踏上武的征途,一步步走向大陆巅峰,从现在开始,符武定天下!
  • 曙光战线

    曙光战线

    恶魔、鬼怪……曾经的人们这样称呼它们。它们从人类的恶念中诞生,数千年来始终生活在世界阴影之中,觊觎着人类的世界。曙光战线,网罗了各种拥有神奇能力的人,人类最后的防线!
  • 花样女生:爱在左手边

    花样女生:爱在左手边

    青春有多少声感慨.物是人非有多么苍白我说不出来.岁月有多少人等待!记忆匆匆有那么快我掌握不来.世间有多少种无奈.暗自神伤有多么悲哀我无法避开红尘有多少知己在山回路转多少回却不见他含笑走来.....
  • 不良少女的初恋

    不良少女的初恋

    不良少女重新回归,一来就被校草踢下水,为了报复,她使出看家本领,却被弄得狼狈不堪,于是见一次就必须对斗一次,但是那位少女却在少年心中留下了重要的位置,爱在心间悄悄萌生,可是家族原因,少年和少女又该如何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