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6700000026

第26章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3)

不管是从内在逻辑的理论层面,还是从机制运行的实践层面,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都要立足于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存在和传递。党员既活动于党的组织之中,更生活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担任着组织与领导的角色,也在国家政权机关以及各种社会组织中担任着领导职务。党员和党员干部在党内生活中形成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民主习惯等,自然会在自己所从事的国家和社会工作中有着相应的体现和运用,从而实现示范和带动作用。不难发现,这种示范和带动作用实质上就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具体运用和现实体现。因此,如果每一名党员或党员干部都能把党内生活中的民主作风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运用到相应范围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那么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就会呈现同向、同步、和谐发展的局面。

3.党员主体作用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表现形式

党员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确立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为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奠定重要基础;党员发挥主体作用,又会进一步巩固其在党内的主体地位。

党员主体作用,是党员主体地位确立、形成党员主体性动力并在推动党内民主发展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这种“主体作用”是党员主体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主体素质和主体权利的综合反映,其外在表现的积极行为主要包括:(1)积极学习、宣传党内民主的价值理念、基本理论及相关原则;(2)积极行使主体的选举、监督等民主权利,并提高权利行使的能力和水平,改进党内民主生活质量;(3)加强党内民主制度执行力度,维护制度权威,提升党内民主制度化水平;(4)进行党内民主的创新性实践,探索党内民主建设的可行路径。

党员主体性动力外在表现的各种积极行为,对党内民主的有序有效运行和制度创新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有利于推动党内民主的有序有效运行。从动力产生的条件看,党员的民主需要和利益满足是主体性动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如前面陈述,正常的党内民主生活,可以实现党员的民主需要、精神追求并间接实现物质利益。在良好党内民主生活氛围中的、在民主观念认同一致性基础上的党员主体性动力,就会以“合力”的形式而非“散力”的形式推动党内民主有序、有效的运行。其次,有利于推动党内民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这一点,是党员主体性动力外化为积极行为的最重要体现。党内民主制度静态的存在,不可能持续地适应党员民主意识与民主行为的动态发展。在日益增强的党员主体性动力推动下,党内民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则是必然的趋势。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央决策层正视党内民主制度的某些缺陷、重视广大党员的民主诉求而作出的积极主动回应和战略性选择。从现实党内基层民主发展的实践看,当前党内民主的各种创新与发展多来源于基层党员干部的长期实践和主动摸索。应该说,党内民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民主指导与“自下而上”的民主探索相结合的互促互动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和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性动力,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的民主探索、不断总结党内民主实践的成功经验,努力推动党员民主行为与民主制度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健康发展。

必须看到,当前党内民主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党员主体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与实现也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状况,是导致党内民主发展的主体性动力普遍不足的根本原因所在。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作为执政党,既要加强政党民主文化的宣传与教育,破除封建残余文化的影响;又要真正坚持、尊重和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扭转党的建设中依然存在的“组织本位”和“领导本位”等倾向。作为党员个体,既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民主素养、民主能力,以适应发展党内民主的时代要求;又要着力增强党员的角色意思、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以积极的民主行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协同推动党的建设和人民的事业健康发展。这既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直接体现,更是广大党员的职责和义务。

三、党员主体性动力的特征

党内民主发展动力,是政党政治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曾经从人的需要入手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显而易见,“需要”附着于人本身,“需要”才能成立、才有价值,而离开人谈需要、谈动力则毫无意义。同样,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也不能离开党员主体。党员除了具有人的一般需要外,还有基于政治信仰一致、价值追求趋同等基础上的,包含行使党员权力、维护党的形象、推动党的建设、服务人民群众等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而这一切,都集中表现为党员对于党内民主的需要(党员的“民主需要”一般表述为“民主意识”)。因此,离开党员谈党内民主,离开党员的需要谈党内民主的发展动力,就会失去“需要的主体”(亦为“意识的主体”)和“动力的主体”,也就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从这一角度看,党员主体性动力除了具有“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之外,还具有“原生性”、“根本性”和“发展性”的特征。

(一)党员主体性动力是一种原生性动力

原生性动力,一般是指直接来自于动力主体的力量,也就是说,不需要动力的传递与组合。党员主体性动力是党内民主的原生性动力,根据就在于党员本身就是动力的直接主体,基于民主的需要而产生的动力是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原初动力。虚拟化人格存在的党组织,不管是基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规定,还是政党宗旨的内在要求,抑或执掌政权的先进性需要,都会追求和发展组织内部民主。这种由民主需要而产生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于活动于其中的党员个体的动力传递或动力组合,因此与党员主体性动力相比,这种组织层面的动力应该视为次生性动力。

从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看,党员主体性动力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原生性动力,还在于党员的民主需要(民主意识)与党内民主的发展不断适应并满足这种需要的不可分割性。人的任何需要的产生,都有其产生的“现实基础”。按照中国共产党的章程规定和党组织运行的规则要求,党员的民主需要(民主意识),其产生的现实基础是对党组织的高度认同与积极参与、对党员民主权利的主动维护与有效行使。如此,建立在民主需要(民主意识)基础上的党员主体性动力与党内民主的发展就会形成一种互动的实践关系。“党内民主”因为获得了党员主体性动力的支撑而不断发展,“党员主体性动力”因为获得了党内民主发展成果的保障而不断增强。

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党员民主需要(民主意识)的强弱与满足的程度问题。因为,党员民主需要(民主意识)强弱与满足程度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关键性要素,直接决定着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这一点,从党内民主发展现状看,还有很大的差距。从党组织来看,“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从党员个体来看,“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这些党的组织和党的队伍中的“现实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党员主体性动力与党内民主发展水平之间还没有真正实现互动互促、和谐发展的局面。改善与消除这种不良局面,激发与增强党员主体的原生性动力、整合与凝聚党组织的次生性动力,都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的,任何单向度(偏于一方)的措施都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

(二)党员主体性动力是一种根本性动力

根本性动力,主要是就党员主体性动力在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系统中的地位而言的。党员主体性动力的“根本性”与“原生性”密切相关。“原生性”是从动力的来源角度,主要说明动力产生的原初性;“根本性”是从动力系统层次的角度,侧重于说明动力的地位和作用。党内民主的发展,是一个动力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每一种动力均是按照各自的作用方式“给力”于政党组织。我们在客观分析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论与系统论的方法,才能在整体的合力中认识某一局部动力的所属层次,才能在系统作用中认识某一种动力的地位。因此,坚持整体论和系统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的具体构成及动力间逻辑关系的重要方法。

目前,理论界关于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系统的研究成果还不多,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从目前研究成果看,虽然对发展动力系统具体构成的认识有不同,对不同动力类型的地位和作用的阐释也有一些差异;但是,大家基本认同党员主体性动力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如有学者提出的党内民主发展动力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党内民主发展的原生性动力、压力性动力和主体性动力。该学者认为,党内民主发展的原生性动力来源于党的组织系统本身,是一种导向性的动力;党内民主发展的压力性动力是加快党内民主发展的催化剂;而党员的主体地位决定了主体性动力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基础动力,其他动力归根结底都要体现为党员的主体推动力。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这里以“原则形式”和“方向要求”来阐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根本性”,毫无疑问地表明,党员民主权利在党内民主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保证作用。同样地,我们知道党员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来体现的,没有党员民主权利的切实行使和保障,也就谈不上党员的主体地位,党内民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是基于党员民主权利在党内民主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保证作用,党员主体性动力才会作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性动力来认识、来加强、来使用。

不可否认的是,党员主体性动力在党内民主发展实践中还没有完全地调动和凝聚起来,在当前的党内基层民主实践中表现尤为明显。造成这种局面,基层党员干部的民主素养、普通党员的流动性、民主与各种利益问题(原任干部的既得利益、新任干部的利益期待、宗族等地方势力的利益固守)的交织与博弈等,则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因素。因此,中共中央在党内民主的发展战略布局中,提出了以党内基层民主为突破口,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不难看出,当前着力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重要理念中,其核心思想就包含着党员主体性动力的调动和凝聚问题。

(三)党员主体性动力是一种发展性动力

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发展性,主要是从动力的变动态势而言的。党员的民主诉求,一般具有渐次增进的特性,也就是说,随着党员民主素质的提高、民主实践的发展和民主能力的提升,某种层次的民主诉求满足之后,其动力并不会消失而是产生更高层次的民主诉求。马克思在谈到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动力关系时候曾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这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员的民主诉求是“人的需要”在政治发展中的一种表现,因此,党员的民主诉求的无限性和广泛性,不仅使它能够成为执政党党内民主动力之源的原因和根据,而且保证了它作为动力具有不可遏止的向前发展的趋势。

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发展性,也是在动力的变动性中体现出来的。一般而言,党员对于民主的诉求越是强烈,则党员参与党内民主活动的积极性越高;党员对于民主的诉求越是广泛,党员参与党内民主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员民主诉求变动的合理性、民主诉求到民主实践转化的顺畅性、民主行为的反馈与矫正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既是党员主体性动力的发展性的主要表现,也是党员主体性动力在发展中发挥效用的关键环节。

党员民主诉求变动的合理性,主要做到引导党员的民主诉求、使其保持在一定限度和一定范围之内,并具有正确的方向。为此,主要考虑:一是党员民主诉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保持相对一致性,二是党员个体的民主诉求与相应党组织的民主发展需要的一致性,三是民主诉求应遵循“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等组织原则为基础的“集体意志”指导下的民主实践为主要满足方式和途径,而非单个意志的无序行为。因此,对于党员合理的民主诉求应积极开发,以扩大党内民主的主体性动力源;对不合理的民主诉求则应加以某种限制或改造,以减少党内民主主体性动力的分散和无序状态。党员的民主诉求到民主实践转化的顺畅性,主要围绕党内民主氛围、党内民主决策、党内民主选举三个方面来疏通和拓宽实现渠道。其中,民主氛围是基础,民主决策是关键,民主选举是重点。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县级代表大会常任制”、“票决制”、“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以及“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等围绕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党员民主行为的反馈与矫正,主要是对党员主体性动力的民主效能进行分析、研判,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非理性民主行为的矫正。民主行为的反馈与矫正涉及到党内民主的许多环节,但核心在于监督环节。因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均是强化监督环节的重要制度安排。

同类推荐
  •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作者从中央三代领导心系宁夏,当代中国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与宁夏实践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他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进行了分析阐述。
  •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超越权力:网络时代的领导行为

    21世纪已经过去十年。这十年我们最深刻的体验是——信息以10的N次方在增长,财富以10的倍数在变化,而人的寿命只以小数点级在增加。这是一个信息爆炸可以给我们带来无限机会,同时信息垃圾充斥使人迷茫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致富,同时又是一个可以快速贬值的时代;这还是一个人类用有限的寿命创造无限的生命意义的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寿命微不足道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变化的时代。
  • 远离职业病

    远离职业病

    各种职业病特点在于,健康不仅决定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也决定于工作的环境、性质、心理状况。保健不仅仅是针对工作环境中有毒物的污染,而且包括了因紧张、劳累等导致的心理、躯动各方面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所以,保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立的范围。保健因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场所、性质,因而与非职业人群的保健是有明显区别的。
  •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

    《国际关系实用手册》根据教科书的内容编写成许多条目,学习这些条目有利于记忆,而且每个条目的编写都参照了有关的读本和参考书,内容上简明扼要而又完整,解决了学生在复习时找不到重点或掌握不了要领的困难。说得确切一点,这本手册是专供考生使用的名副其实的复习资料。当然,如果要想了解国际关系历史发展的全貌,还需要读国际关系史的教科书,只知道词条的内容是不能系统化的。两者结合起来会使复习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记在脑子里的东西也会更加牢固。
  •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从怎样看到怎样做

    本书的重点不是探讨理论上的问题,而是明确实践上的问题。本书从七个方面讨论并明确了“怎样做”的问题:一是加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必要条件;二是牢记自我角色,强化党员意识。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三是认清重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这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动力源泉。等等。这七个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本书有助于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明确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切实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热门推荐
  • 龙族佣兵

    龙族佣兵

    失意少年为追求力量而进入另一个龙族世界。然而在那个世界所谓的力量不过是通过夺取的方法来获得,如果不将对方杀害,自己也必然要死于对方手中。在这样的世界中他将如何生存?
  • 倾世医妃

    倾世医妃

    一夕间,她家破人亡,背负罪名下嫁于人。新婚之夜,他命人破她处子之身,取她处子之血,只为救治一个与她共侍一夫的女子。岂料女子红颜薄命,他迁怒与她,将身怀六甲的她关入焚香阁,假以于人通奸之罪休弃送入南业庵削发为尼。孕情入耳,他挟其兄长之命逼她再嫁。二嫁于他,却意外得知他竟是弑父仇人,一碗落子红,回眸三嫁他的皇侄。当满城风雨,众口相传她与别人夫唱妇随,他为这流言深深刺痛,拔剑相对。“卫如画,如果还有来生,我再也不要遇见你。”她带着悲悯而残忍的眼波掠过他,横剑一刎。
  • 北溪之夏

    北溪之夏

    由于家庭变故,顾笛跟着妈妈来到北溪学美术。在这里她遇到了周筱婉等人,几人快速熟络,他们全都用心来帮助顾笛。期间,一些说不清的情愫在她和沈鹤之间滋生开来,当他们的友情缓缓发展时,却接二连三遭遇了种种阻难。这场爱恋几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迫落幕了,也许有的人,真的只适合成为青春的墓志铭。解少一和方起之间的恩怨,究竟是误会还是情债?生活对他太不公,一个人有多不正经就有多深情,他真的知道自己的心在哪里吗?性格热烈的马芮,面对解少一和顾笛,她该何去何从?时光留不住真心人,但留得住一种刻骨铭心。李子豪的心灰意冷,是彻底绝灭还是逃避自己?答案或许从来没变过。周筱婉最终明白,本以为自己掌控全局,可偏偏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早已败得彻底。也许青春最美丽的,只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错过罢了……在阳光洒满每个角落的日子里,几个人历经坎坷、穿越过各自内心的雷区和障碍,最终走向了没有彼此的未来。夏天,终于还是结束了……
  • 跌进时空隧道

    跌进时空隧道

    名叫伍欣的女孩一次意外,跌进时空隧道,她穿越了......机智勇敢的她是否能回到她本来的世界呢?是否会不适应穿越的世界呢?敬请阅读。
  • 快穿系统:炮灰女配攻略记

    快穿系统:炮灰女配攻略记

    成人礼那天出车祸,这也没谁了。丫的,不给我投胎就算了,还给我整个系统任务?让俺去帮某些女配谈恋爱?腹黑校草、霸道总裁、温柔太子、娘娘腔鬼帝?!这都啥玩意!
  • 天价前妻

    天价前妻

    女主从海外归来,终身大事已被父母安排好,原以为是一场不错的婚姻,却没想到温文尔雅的那个人背后却背负着血海深仇,一直以为自己是无辜的,对他恨之入骨,没想到事实却令自己出乎意料……
  • 暖魔心

    暖魔心

    习惯了没有温度地过日子,心突然被温暖。南宫昊很不习惯但却也不愿放开这种感觉,所做的一切只为了让那个可以让他安心的女生留在他身边。当心弦被触动的那一刻,她知道她要好好疼这个看起来很坚强的男生。即使危险,即使被伤,依然深爱。
  • 承载的青春

    承载的青春

    这书是一部介绍一对情侣高中三年的爱情,很简单,不轰轰烈烈
  • 烽烟祭

    烽烟祭

    乱世起,墨家出。天下为民而生,墨家,为天下而生,天下,扶持墨家而大。乱世出英雄,英雄平乱世。一场烽烟,几多英雄,千百流传。
  • 永明草

    永明草

    带有所有种族血脉的木灵族孤儿木灵,从木灵族起步,在所有的大陆上惊起涛天巨浪,力挽狂澜,救大陆众生于危难之间。与凰族诸位的爱恨情仇,与圣光族的种种关联,最终使他返回上古大陆,为从新返回位面的琉光大陆撑起一片天。看今朝,春草永明,风起云涌;怎耐何,昨日苦凄,战火连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