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57200000102

第102章 【附录】本书作者诗文选(1)

郭沟滦河大桥颂

你是巨人坚实的臂膀,

你像雨后艳丽的彩虹,

飞跨滦河的大桥啊——

镇压住洪水昔日的威风,

擦干了山岩昨天的泪痕。

你没有长虹的绚丽色彩,

你不需要诗人的热情赞颂,

飞跨滦河的大桥啊——

在你胸膛上留下的层层辙印,

就是你心中绽开的笑容。

【注释】

郭沟滦河大桥位于迁西县郭沟村西,建于1968年,是河北省在滦河上修建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也是当时迁西县境内最长的桥梁。

《栗乡吟》1989年5月20日

母女鱼塘

上弦月儿似小船,

“船儿”悠悠塘中挂。

“咱娘俩先把鱼食撒”,

妈妈拍掉头上高粱花。

闺女撑船溅起层层浪,

满簸箕食儿妈妈撒。

想起当年“割尾巴”,

掏水挖泥老鹰捉鱼虾。

没有鱼虾卖不了钱,

小闺女哭着跟妈要花褂。

“泼喇喇”满塘鱼儿笑,

笑声惊醒老妈妈。

“等咱明年捞回‘金’,

妈给你买台电视作陪嫁。”

忽一篙船儿跳跃一丈远,

妈妈望着闺女笑哈哈。

《热河泉》1983年8月

沧桑巨变赞家乡

燕山起伏写历史,滦河呜咽诉家乡。

昔日荒山沙石滩,祖辈居住茅草房。

河水哗哗向东流,心中忧愤流不完。

爸爸接过赶牛鞭,汗洒犁下忍饥荒。

风吹河水起波浪,映照妈妈憔悴脸。

奶奶传下搓衣板,破衣烂衫洗不完。

霹雳一声天地变,共产党领导穷人把身翻。

大浪冲击“穷”与“白”,巨手掀开新篇章。

四十年代江山红,六十年代建设忙。

家乡父老一条心,改变旧貌换新颜。

滦河奔腾一巨龙,踩着龙身架桥梁。

昔日过河靠摆渡,今日车流任飞翔。

潘家口,大黑汀,发电灌溉把鱼养。

两大水库名天下,“高峡平湖”两奇观

更把龙须往西牵,天津市民饮琼浆。

发展工业修水利,迁西人民做贡献。

东风吹走茅草屋,家家住上新瓦房。

隔河相望是县城,楼房高耸入云端。

彩虹飞架连南北,城市农村把手牵。

同为一个大目标,城乡一体奔小康。

村西建起轻工区,绿树掩映红厂房。

工人农民一家亲,工业产品闯市场。

村南修筑人工湖,万顷涟漪映蓝天。

亭榭楼阁美如画,家乡变成小苏杭。

[注释]

1975年,兴建潘家口、大黑汀两座大型水库。为修水库,迁西县搬迁人口24540人,拆迁房屋16755间,淹没土地307085亩。1983年,引滦入津、引滦入唐两大输水工程竣工。

2005年,我县投巨资在县城东北处建成彩虹桥,桥长3865.7米,是滦河干流上最大的桥梁。

温总理呀我们的好总理

汶川地震余震不断,温总理冒着风险到震中。

山体滑坡道路堵塞,你脚踏乱石徒步行。

总理高登断壁呼:救援大军需要多少来多少,

全国人民做后盾!总理声如钟,灾民信心增。

温总理紧握老人的手:只要有一线生存希望,

我们就百倍努力救人!总理知心话,温暖老人心。

总理怀抱哭泣的儿童:好孩子要坚强,

祖国就是你们的母亲!总理爱抚情,孩子绽笑容。

温总理呀我们的好总理,视察完县城走到小山村;

你忘记吃饭顾不得睡,两鬓生白发,一心为灾民。

《新生活》2008年7月1日

谭千秋——教师队伍的旗帜

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万同胞的生命;

在永远离开我们的亲人中,有一个叫作谭千秋的姓名。

在楼房轰然倒塌的时刻,你没有逃避也没有惶恐;

像雄鹰伸张强劲的双翼,用身躯掩护了四名学生。

你的双手紧紧地抓住课桌,如同保护孩子的伟大母亲;

你的脊梁撑住千斤重负,用爱心铸起不屈的长城。

谭千秋——教师队伍的旗帜,虽然你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但是为孩子奉献一切的精神,如同你的名字——千秋永存!

《今日栗乡》2008年6月9日

灾难压不垮中国人

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造成台湾50年一遇的大水灾。在这次台风灾害中,台湾遇难人数超过500人,无家可归者7000多人。大陆人民感同身受。

八月八日大灾降,莫拉克台风加水患。

无数楼房轰然倒,多少村庄被水淹。

工厂被迫停了工,停水断电缺食粮。

良田万顷无收获,农民兄弟受苦难。

“灾难压不垮中国人,同心协力渡难关!”

台湾海峡波涛涌,大陆人民齐呼唤。

派出重型直升机,送去食物木板房。

“需要多少尽管提,手足兄弟全力办!”

不忘汶川抗震时,台湾同胞自动帮。

亲情友情传万代,都是母亲好儿郎。

寄给台湾受灾同胞的信

2009年“八八”大水灾,给南台湾造成罕见灾难。高雄县小林村169户被泥石流掩埋,约398人罹难。屏东等五县大片农田被水淹没,致农业损失逾新台币88亿元。

台湾同胞遭水灾,大陆人民心如焚。

我写短信遥相寄,鸿雁带去一片心。

一信寄给小林村,泪洒难表哀悼情。

泥石流灭村埋亲友,全国人民心在痛。

一信寄给屏东县,情真意切相慰问。

田林冲毁无所惧,重建家园有信心。

一信寄给阿里山,手足情深令人敬。

大陆游客困深山,冒险抢救战山洪。

封封书信飞台湾,传递大陆同胞情。

“需要什么送什么!”携手抗灾咱必胜。

寄给台湾受灾同胞的第二封信

受灾同胞你们好,前次去信可收到?

还有一事没有讲,吃饭不香睡不着。

百所学校被水淹,孩子上学怎么办?

校舍是否修葺好,课本是否已运到?

登上长城翘首望,两岸隔海架心桥。

我是大陆一教师,志愿去台把书教。

小女拿出笔和本,储钱罐里三十元。

捐助台湾小朋友,高高兴兴上学堂。

孩子好比太阳升,世上母爱情最深。

奶奶嘱咐一句话,“长大别忘是中国人!”

奇迹的创造

——从陈景润谈起(一)

有一道世界数学难题,数学家们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之所以把它称为世界数学难题,是因为世界各国数学家花费了二百多年的时间也没有能够证明它。然而,就是这道难题,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却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被世界誉为“陈氏定理”。

世界数学界惊呼中国出了个“奇才”,创造出奇迹。

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的陈景润为什么能够创造出举世震惊的奇迹呢?故事要从他少年时代读书时讲起:

上世纪四十年代,陈景润在家乡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有一天,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对同学们讲,大约在200年前,德国的一位叫哥德巴赫的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问题。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也没有证明出来。后来他给俄国数学家欧拉写信请求帮助证明。欧拉接到信后,绞尽脑汁计算,可是直到他离开人世也没能证明。这个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难题,吸引了世界众多的数学家,但至今没有结果。最后老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全班同学都当做有趣的故事听过去了,只有陈景润暗下决心,要亲手摘下这颗王冠上的明珠。从此,他废寝忘食地钻研数学。陈景润可谓少有大志。他怀抱着为中国人争气的大志,不畏艰难地踏上钻研数学、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

1953年,陈景润参加工作后,他不顾工作条件艰难,不管酷暑严冬,在不足六平方米的斗室里,伏在床板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宵衣旰食,潜心钻研“哥德巴赫猜想”,光是计算的草稿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陈景润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终于取得辉煌的成果。可见他的“奇迹”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用汗水和毅力换取的。

陈景润创造奇迹的历程至少给我们两点深刻的启示:

一、要教育青少年树理想,立大志,从小把自己和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远大抱负,像陈景润那样,敢想敢干,刻苦学习,不怕困难。

我们有些爸爸妈妈、特别是爷爷奶奶对于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贪图安逸、害怕困难的坏习惯。长此下去,这样的孩子怎能培养成材呢?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溺爱是一种心灵创伤,这样长大的人,没有几个是成才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对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管——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没有礼貌要管;放——吃苦耐劳,经风雨,见世面,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干,这样可能跌跤子,受挫折,不会一帆风顺的,这样才能得到锻炼。”(刘少奇语)

二、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工作精神。

有些人把“艰苦奋斗”看成是过去的事情,认为陈景润的时代已成历史,现在生活富裕了,工作条件好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了。他们往往是“遇到福利先伸手,碰到困难绕着走”,怕苦怕累,不思进取。这些人的思想是极其错误的。因为,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去克服。因此,我们应该以陈景润为榜样,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教导,不惧艰难,勇往直前,去夺取胜利。

《新生活》2008年11月1日

伯乐颂歌

——从陈景润谈起(二)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舂秋时代的孙阳,极善相马,所以世人就把他叫作伯乐。一次,楚王委托他购买日行千里的骏马,他立即到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仔细寻访。这天,伯乐在路上见到一匹拉着盐车的马翻越山坡,虽用力挣扎,大汗淋漓,却拉不上去……那马忽然见到伯乐走来,便昂首长嘶,双目泪流。伯乐见状,急忙走到马前,对马仔细观察——他断定此马绝非驾车之驽马,而是日行千里之骏骑。他急忙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于马背之上,并花重金将马买下。果然,这是一匹千里马,为楚王驰骋疆场,立下不少功劳。由此,世人便把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比喻作伯乐。

陈景润之所以能够由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青年,成长为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由于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幸遇了王亚南、华罗庚二位伯乐。

陈景润1954年以优异成绩在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一所有名的中学当数学老师。他性格内向,不擅言辞,讲课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不高,中学校长提出辞退陈景润的意见。

这时,他的母校——厦门大学的校长王亚南慧眼识才,让他回到母校工作,担任图书资料员。陈景润如鱼得水,博览群书,遨游于数学王国。不久,写出他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关于塔利问题》。

这篇论文寄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之后,深受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赏识和重视。1957年,经华罗庚力荐,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数论方面的研究,并得到华罗庚的亲自指导。华罗庚为陈景润后来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

假如没有王亚南、华罗庚这样的“伯乐”,陈景润的一生会怎样呢?他很可能成不了数学家,甚至连一个好老师也难以当成。可见,伯乐在人才成长的道路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和爱惜人才。

上世纪60年代作为总书记的邓小平就说:“中国有一千个陈景润就了不得。”在四化建设、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又指出:“有了人才的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在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方面,他大力提倡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主张废除干部职务的终身制。他身体力行,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辞去了最后担任的军委主席职务。邓小平同志为我国人才的涌现铺平道路,作出表率。

在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对青年教师、青年科技人员积极传授经验,搞好“传、帮、带”,促使年轻一代顺利成长;许多离退休干部和提前离岗的领导同志,无怨无悔,公而无私,积极推荐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并且“扶上马,送一程”。在这些老同志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可歌可敬的伯乐精神。

唐朝思想家、文学家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传世名言强调了伯乐的难能可贵及其重要作用。

我们在赞美人才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时,千万不要忘记“人才”身后的“伯乐”,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

《新生活》2008年12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中央电视台最近反复播发一则令人感到亲切温暖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端来一盆热水,蹲下来给年迈的母亲洗脚。站在门口的孩子看到妈妈的举动后,转身走了。不一会儿,他费力地端着一盆水蹒跚地走过来:“妈,洗脚!”水花溅出盆外,年轻的妈妈露出满脸的幸福。这时,伴随着画外音,荧屏上显现出一行醒目的文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这则不足两分钟的广告,给人十分深刻的启示。

孩子模仿性极强,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是他们模仿的对象。但是,他们首选的、主要的模仿对象还是父母。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活动的主要场地也是在家里,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广告中的那个孩子之所以端水给妈妈洗脚,就是因为他在家里受到妈妈尽孝情景的感染,便模仿起来的。如果像一部电视剧中的情节表现的那样,妈妈偷偷地给孩子煮饺子吃,而给爷爷奶奶端上桌的却是冷粥剩菜。那么,在这样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很难做出孝敬长辈的事来,很可能成为一个虚伪自私的孩子。

孩子是天真纯洁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如同一台电脑,输入什么,储存什么,然后就会输出什么。他们还没有分析、鉴别、选择的能力,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模仿着去做。所以,为父母者,应该自觉地增强“为人师表”的意识,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好教师的形象。

《今日栗乡》2007年5月21日

再富也不能“富”孩子

大人盼赚钱,孩子盼过年。过年时,孩子可得压岁钱。“岁”与“祟”谐音,“压岁钱”暗喻压住邪祟,一岁平安的意思。

正月初一早饭吃完饺子,晚辈便去给长辈拜年。这天,长辈们穿着整洁,坐在炕上候着孩子们来拜年。孩子们在炕沿前有的鞠躬,有的磕头,恭恭敬敬地祝福一声“过年好”!然后,长辈们便拿出压岁钱分赏给他们,或三角五角,或一元两元,既表达了对晚辈的爱惜,又觉得子孙孝顺,脸上光彩。孩子们得到压岁钱都会交给妈妈保管,留着买糖果吃或买上学用品,自然心中十分快乐。这种美好的春节习俗,如一江春水世代流传。

然而,急流也有回头浪,好事也会酿祸端。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脑与网络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电脑与网络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滑冰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滑冰

    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学生水上与冰雪运动学习手册
  •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三万元遗产

    新课标英语学习资源库-三万元遗产

    课标是常新的,经典却是永恒的,走进经典的选择,学习兴趣的提高离你只有一步之遥。本套丛书包括奥林匹斯山众神、白雪公主、百万英镑、包打听、财神与爱神、打火匣、带家具出租的房子、公主与美洲狮、好孩子的故事、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黄缘奇遇、灰姑娘、井边的牧鹅女、警察与赞美诗、两个勇敢的伊洛特人、母亲的故事、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女巫的面包、青蛙王子、三万元遗产、沙丘的故事、忒修斯历险记、特洛伊战争、天国花园、小爱达的花、小红帽、幸福的家庭、雪人、一本不说话的书、勇敢的小裁缝。
  • 信息与档案管理

    信息与档案管理

    本教材为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全书分两大部分共十章,系统地阐述了信息与档案工作的意义、特点,原则;信息的特征、功能和种类;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存储、利用、开发和服务的程序和方法;档案收集、分类、检索、鉴定、保管、利用、开发和服务的方式、方法;信息与档案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同时,较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信息与档案工作中的运用。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世界遗产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世界遗产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热门推荐
  • 海游

    海游

    海风吹去,洋流飘过,岛屿无数。浪高雨急,兽凶禽猛,一条生死路。想当年,“星月王”后,万里黄金屋。人声沸,船工累,心急上海途。翩翩少年,窈窈淑女,谦谦君子。鹏稳河准,霜灵飞俊,余人各特色。追“海王”,寻航路,探宝未知数。千帆鼓,万桨劲,自由终登顶。
  • 老鸨王妃

    老鸨王妃

    她,易小优,穿越后成为一楼之主,俗一点的称呼是老鸨;他,萧尚离,东煜国的諟王爷,本是温文尔雅、清高稳重的美男子,却成了易小优口中的闷骚男,他,尹世晨,现名萧世晨,本是东煜国的质子,南林国的神秘太子,却成了易小优的一号情夫,“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就从了我吧。”“小女子拘小节,你就放过我吧。”
  • 绝情劫:三生三世

    绝情劫:三生三世

    她与他,两人前世皆为天界上仙,女娲大神座下四大弟子之一,在天界中,令人敬畏。她:因爱上魔尊,触犯天规而被贬下凡间;他:因深爱着她,自愿请命陪她下凡走轮回。经历了一世凡尘后,她成了双腿残疾的废人;而他,陪着她再次轮回。两人今生再次相爱,准备归隐时,他却突然不要她,害她被逐出师门,面壁十年!当十年后,她却又面对着拯救苍生的责任;最后一战,魔尊要与她同归于尽,她能否摆脱这命运?
  • 虚空剑尊

    虚空剑尊

    武道昌盛,人族大兴,万古豪杰出我辈。少年聂小桑,家族废材,霸道崛起,挑战天下,“我这一生,但求一败!”登天之路,亘古之谜,百族之战,苍天之恨,这是一个注定要横推三千界、无敌少年的崛起的故事。
  • 移民修真界

    移民修真界

    地球濒危,本以为就此等死之际,一条超时空传送通道出现。全球幸存者大移民,穿梭到一个新的世界——修真世界。当崇尚科学的地球人学会修真之后,将会与原住修真者发生怎样的碰撞与火花?原住修真者:一群土鳖,我们有丹道大师、炼器大师,你们有吗?地球修真者:一群土著,我们炼丹、炼器都是批量制造,出货量都是以秒计算。霍元野:我去,这里的生活质量太差了,因此——我们要革命修真界。
  • 春雨微寒

    春雨微寒

    不知所然地,情之所至。遇见你,就像你遇见我一样幸运,不是吗。
  •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王俊凯之伤心往事

    小时候见过的两个人,因为诺言,再一次的见面、相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
  • EXO蝴蝶效应

    EXO蝴蝶效应

    (灿白勋鹿繁星开度城堡勉桃)当警察们发现有些事情他们解决不了时政府组织了FZI专门负责那些极端的案子经过100天的考核12位不同的男孩组成了FZI有人以前是侦探有人以前是黑客也有人以前是...杀手
  • 冲天啖魔

    冲天啖魔

    重生后踏上啖神之道未来猴子派来的帮手冲破时间时空的束缚踏上成神成魔之路交流群:455541549,希望读者大大们进群给我好的建议
  • 宇宙至尊系统

    宇宙至尊系统

    方海2020年世界顶级黑客没有之一!曾一人入侵美国安全局,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因为组织的抛弃被奥国的导弹击中死亡。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重生在了2003年的中国,那时的中国黑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看他能否在哪个时代找到他的爱,称霸天下,这是以黑客技术为主线的系统小说。注意是系统小说注:新人新书,我也对这方面的技术不算太了解,如果错了不要怪我把你们带到沟里!!毕竟我没有系统的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