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01400000010

第10章 不沉溺过去,不妄想未来(1)

现代人为了将来的幸福而盲目奔走,甚至放弃了现有的安稳和幸福,“再多赚点钱!”“再努力一点!”我们被逼得这么累,再也感受不到任何幸福,并在不满和悔恨中挣扎。

其实,人生就只有“今天”而已。真正的成功者是“成功地度过今天”的人。要让自己的今天过得充实,不要将希望放在明天。

什么是“美好的未来”?

我们大家都在追求“美好的未来”。你一定也是这样,为了追求幸福的人生,将美好的未来当作奋斗的目标,是吧?

然而,不知为何,人们虽然总是念叨美好的未来,却很少认真仔细地思考它。这样,即使他们对美好的未来畅想得再多,也只能描绘出一些支离破碎的画面。人们口中所说的未来是如此的不可靠。

而且,关于实现美好未来的具体方法,人们也没有考虑过。所以他们的希望总是实现不了。

在下文中,我想对妨碍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东西,作一次彻底的思考。并且,我还想尝试从佛教的视角来找出将这些原因去除的方法。

首先,关于“美好的未来”,佛陀希望人们至少分为两种来考虑。

一种是“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另一种是“个人的未来”。未来应该分为这两种。如果分得再详细点,还可以加上“孩子和亲人的未来”,在此先省去。

那么,未来是什么呢?

未来指的是某种现象的未来,对吧?并不只是时间上的未来。所以,当我们思考未来时,必须要先弄清楚考虑的是谁的未来。

带着欲望、愤怒或憎恨行事很危险

在佛教看来,有些时候社会看似在发展,其实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非常危险。

美国以大国自居,可要说它经济强大,却也未必如此。国民中称得上富有的很少,而且还有很多企业倒闭,多数人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种发展是否健康,是个问题。

所以,如果我们带着欲望、愤怒或憎恨,抱着“我怎么能输给那个家伙”的心情去努力,这样只是表面上做出的一副假象,并不是真正的发展。

相反,抱着帮助其他生命的心情去行动的话,就会获得好的结果。比如,我们之所以能享受到科学带给我们生活上的便利,不正是因为科学家们舍弃名利,只专注于研究的结果吗?

如果是怀着为了人类、为了所有生命的心情而努力,就会取得了不起的成果,社会才会长远地发展。

如果是以杀死某个人或赚钱等为目的获得的科学发展,那这种发展毫无用处,因为它不是为了人类、为了所有生命这些善意的目的。

而且,我们所谓的发展,其实和破坏关系密切。某一方面发展了,另一方面就得遭受破坏。由于发展和破坏是并存的,所以,现在也好,未来也好,很难说它绝对就是“光明的”或“黑暗的”。

破坏一件事物,然后再建造另一件事物,这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发展吗?

比如毁坏一座山之后再建几座豪华的别墅。这能算是发展吗?一座自然存在的山能带给人类多少幸福?而一座别墅又能带给人类多少幸福?如果要谈发展,有必要综合两者来计算。

山既能帮我们净化空气和河川,也能给予大海营养。同时还能保护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也让很多人生活幸福。

相比之下,建几座豪华别墅,能对多少人有用呢?也许住在里面的人会觉得幸福,但代价却是破坏了山和河川,毁坏了自然。

世人从不考虑这些被破坏掉的部分,所以,他们所谓的发展毫无具体性可言。

因此,在佛教看来,社会是否在发展,很难下定论。

竞争心的破坏力

一直以来,和平、长寿、疾病消失,这些像梦一样虚幻的词被人们不断称颂。其实这些都只是理想而已,但因为没有理由反对,所以大家都对它们充满憧憬。然而,几乎没有谁想过该如何实现它们。

比如,我们没有理由反对“实现长寿社会”这个目标吧?

所有人都觉得这很好。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却没有人调查过。

关于和平也是这样,虽然大家总是在讴歌和平,但人们却无视破坏和平的原因,从不思考是谁、为什么破坏和平。

而且,和平是相互的。不可能只是某一国家单方面在破坏和平。但希望构筑和平世界的国家,却指责那些不合作的国家是“邪恶轴心国”。

可事实不是这样。大家不是应该以助人为目的、怀着对人类的爱,一起友好合作达成目标吗?可这些权力者没有这样做,他们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行动,所以,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事件,从古至今总是以非常暧昧、很难下定论的结局结束的。

人们想要建造某样东西时,基本上都是怀着由欲望或竞争心引发的“一定要打败敌人取得胜利”的心情行动。也就是说,他们是怀着这种感情来构筑未来,这样会让社会发生巨变。

正视死亡

以上都是关于人类和社会的未来的思考。

那么,个人的未来又是怎样呢?

个人的未来就是“执着于肉体上的快乐”。这正是个人的问题所在,即确保自己的财产、知识、地位不受损失,或者让自己变得健康、美丽、长寿等。

可是,这些真的是必不可少的吗?谁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再次忽略了一个重点,那就是“死”。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终究会死,但又都将它从自己的人生程序中删除了。

这样的话,不管怎么计划人生的未来,未来也不可能变得更好。

比如,大家都将死抛诸脑后,拼命赚钱,这样会得到好的结局吗?无论费多大的精力去维持健康,最终都不可能逃离死亡。

死亡是必然的事实,所以,不将死亡列入人生程序中是不行的。

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如果早早计划在死之前尽量不瘫痪在床,那么实现的可能性就会变高。可人们都讨厌提到死亡。

还有一些人听到医生宣告“你到了癌症晚期”时,会受到极大打击,这也是因为他没有将死列入未来的人生程序中,所以精神上遭受刺激,变得茫然不知所措。

这能称得上是幸福吗?如果从小就意识到“人是会死的”,那么,即使被宣告来日无多,只要考虑剩下的日子该怎么度过就行了。平和地度过最后的日子不好吗?只要这样想想就好了。这样即使惊闻噩耗,精神也不会失常,反而心态会更为平静。

活着的乐趣是什么

人们总是想“我要享受人生”,所有宗教也都说“享受你的人生吧”。但是,为什么要享受人生呢,却没有人关心。而且,也没有人将享受和获得享受需要付出的辛苦进行比较。也就是说,人们虽然希望享受人生,但从一开始就没有研究过到底什么是人生的乐趣。

这和没有理解“活着是什么”,就期待永恒的生命是一样的。

假如是因为研究过“永恒的天堂里有幸福吗”“幸福是什么”“怎样才是长生不死”这些问题后,才觉得“天堂太棒了,我一定要去天堂”,那就没什么不对,可是没有这样的人。

佛教希望大家在去所谓的“永恒的天堂”之前,先认真地研究一下活着这件事,如果最终发现“活着确确实实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活着没有任何不好”,再继续也不迟。这样就理性多了。

穷人有穷人的累,富人有富人的累

那么,佛教研究“活着”后得出了什么答案呢?

答案是“苦累”。也就是说,活着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欧洲人站在形而上学的立场上,对活着、生命作了很多思考。而佛教的思考则非常具体且合理。总的来说,就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活着的本质。因此,佛教认为,活着其实就是在感觉。有感觉就是活着,活着就是在感觉事物、思考事物。人总是在一边感觉一边活动。

那么,为什么要活动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身体会感觉很累。

一直站着会很累,于是走路;一直走又会很累,于是坐下;一直坐着也会很累,于是躺下;一直躺着也会很累,于是又站起来;肚子饿了很累,于是吃饭;一直吃下去会很累,于是停下。只是吸气的话会很累,所以需要吐气;一直吐气很累,所以又吸气。这就是活着。

像这样,感觉一直都是“累”,所以只能不停地动,活着也就等于“动”。这么说的话,我们脑中所想的“活着”这个词就有些模棱两可,不太准确了。

比如,用显微镜看变形虫时,活着的变形虫是动的,死了的变形虫是不动的。而变形虫会动是因为身体里的每一个活着的细胞都在动。

站着的你如果坐下了,那就是动了,对吧?因为你站累了,如果继续站下去很舒服,那就不会坐了。

所以,活着就是动,而且动很累,是不值得期待永恒的。

但即使不期待,生命也会继续下去。

而且,佛教追求的不是永远地活着,而是解脱。佛陀推崇的是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但那不是人们期待中的世界。

人们所企求的,归根结底其实只是从现在的苦累转变到其他的苦累。

比方说,贫穷的人因为贫穷很苦,所以想成为有钱人。看起来这似乎是想变成有钱人从而拥有快乐,实则不是,这只是想转变到有钱人的苦而已。

有钱人同样也很累。他们的内心不安定,总是无法满足。

比如,穷人即使只是吃了一个冷饭团,也可以很满足,但成为有钱人之后,连这点幸福都会失去。假如买了件真皮大衣,就禁不住担心,怎么保管好呢,怎么才能不被小偷偷去呢,怎么才能不弄脏呢,真够累的。

即使有了贵重的项链,也不能总是戴着它。因为参加晚宴的人中总有上次见过面的熟人,如果戴着上次同样的项链,别人会想“又是上次那条项链啊”。服装也是这样,每次聚会都不得不考虑不同的着装。很没意思,是吧?

而这些都是穷人没有的累。穷人只需要随便借一件晚礼服就行了。别人即使知道是借来的,也不会说什么,只会认为“这次想必也是借来的吧”。

就像这样,穷人想变成有钱人,只不过是想换一种苦罢了。

可是这很奇怪,不是吗?打一个简单的比方,假如一个肠胃不好的患者胃痛时,医生说“如果制造另一种苦就可以忘记胃痛”,于是将他的双腿切断。确实,切断双腿的痛可以让他忘掉微不足道的胃痛,但对患者来说,这绝对算不上是件好事。

佛陀拥有慈悲之心,是不会做这种事的。他只会如实地指出人类的矛盾。只是,世人并不一定愿意看到事实,或许也有很多人嫌佛陀的教诲不够悦耳。

别把想做的事留到明天,现在就去做

所以,模仿他人而活的人生,不能算是自己的人生。

这种人一定只知道稀里糊涂地努力,却没有自己的想法,很容易被骗。因为他认为自己在为未来有保证的幸福而努力,所以完全不在意放弃现在的安稳、幸福和充实感。现在就算累点也没关系,因为未来会幸福,这就是他们的理由。理性地想想,就会发现并非如此,其中只有累。

比如,某个人决定明天要吃点好吃的,于是期待着美好的明天,今天就得过且过。可是,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今天”。

如果按照这个人的道理来做,那就到死都吃不上好吃的。

其实几乎所有人都这样。所以,在佛教看来,人类是到死都体会不到快乐的。

这不是悲观论,只是事实。能够一直幸福地活着,没有任何遗憾地死去的人能有多少呢?很多人都是没有感受过任何幸福,在不满和后悔中迎接死亡。“没有做完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也想做,那也想做”,带着这样的遗憾死去。

所以,如果你讨厌这样,就改变计划吧。佛陀给我们的教诲就是“现在马上就做能让你感觉幸福的事”。

我想,那些遵照他人的意见而活的人,以他们的认知程度,即使想破头也明白不了这句话的意思吧。

不停奔走的现代人最累

上述情况在人类历史中一直都存在,而到了现代,社会变得极其复杂,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场没有目的、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总是在不停奔走,不是吗?

然而,却没有人知道这样是为了什么。我们通常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忙,连好好睡个觉的时间都没有。每天早上很早起来,连早饭都不吃就开始奔走。

我时常看到有女孩子在日本的电车里化妆,甚至刷牙。而且不只是女孩子,有时还看见中年妇女和男性在新干线里做这些事情。大概是因为出门太急,只能在电车里刷牙或换衣服。

这就是现代人的人生。

他们自己似乎还有点得意地说“因为太忙了嘛”,但最终也只是没有目的和终点地奔走而已。这样奔走到底有什么目的呢?什么目的也没有。

那为什么还要奔走呢?这是因为他们害怕休息,害怕享乐,还害怕输给其他人。于是就像身上的衣服着了火似的,如受了惊吓般到处乱跑。

这就是现代社会,这种不教人如何休息的社会思想是极其黑暗的。我们就这样像是衣服着了火一样,惊恐地不停奔走、奔走。可是,如果衣服着了火,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将火熄灭吗?跑是没有用的,不是吗?

“再努力一点!”“再多赚点钱!”“学习再刻苦一点!”“研究再深一点!”像这样,我们被禁止休息。然而,尽管没有休息地辛苦工作了一年,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得到的只是忙得连孩子都顾不上,严重的还死于过劳这样的结局。

真正的成功者是“成功地度过今天”的人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变老。活着其实就是一个老去的过程,每天我们都在变老。因为明天的我们比今天老,身体在变弱,所以明天永远比今天差。

如果说这是悲观论,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呢?明天比今天美好吗?比今天年轻吗?谁都明白这是谎言。

真正的失败者是“失败地度过今天”的人。这种人期待明天会变得美好,而实际上却让今天更失败。但他们满不在乎地认为“算了,反正还有明天”。假如重复下去,就成了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

假如走到极端,他们或许连自杀性爆炸恐怖袭击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理由是“没关系,死算不了什么,反正有美好的天堂在等着我”。有些年轻人还不到20岁就制造自杀性爆炸恐怖袭击,从而丧命,人生就此失败、完结。可是,这些人并不是因为这个目的才生而为人的吧?难道上帝创造出人就是为了这个吗?

人生只有今天

人生其实只有“今天”,所以,如果不想人生失败就不能让今天失败。不让今天失败的人,如果有明天,明天也不会失败,如果有后天,后天也不会失败。这是很明显的道理。

成功的人,会让自己的今天活得充实,不会将希望放在明天。

因为在佛教中,“死”是理所当然的事实,包含在人生的程序中,佛教认为:“就算你明天死了也没什么不正常,所以,努力让自己今天活得充实吧。”

要做到这样需要超常的智慧,所以,无论其他宗教怎么批判佛教无知,我都不会反驳。因为真理自在人心。

天堂和涅盘是不是同一个地方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作为生命,我们应该以什么为终极目标呢?

如果从宗教的角度考虑,也许有很多人会回答“去天堂吧,去极乐世界”吧。

但是,天堂是什么呢?极乐世界是什么呢?去那里就能得到幸福吗?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吧。

在这里,我想讲一讲佛陀关于“人类以及其他生命应该以什么为终极目标”这个问题所给出的回答。

佛教之外,有的宗教讲的是“天堂”,但在佛教中变成了“涅盘”。这里我们必须先想一想,“天堂”和“涅盘”是不是本来就是同一个地方。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永恒的天堂”这个词,而且这个词的意思也很容易明白。但是“涅盘”这个词呢?大多数人都弄不清楚是什么意思吧。

同类推荐
  •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

    《一生三求:吃得下·排得出·睡的着》简介:吃出健康、排出美丽、睡出年轻,这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按照书中所介绍的方法来调整每日的饮食、排泄、睡眠,真正做到吃得下、排得出、睡得着,那么我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也能生活得更加开心、快乐与幸福。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我读财富励志:人性的优点》是教人摆脱困境的一本书。作者从人生困然难题——忧虑入手,通过众多普通人的事例,发现负面情绪的原因,探索克服困扰的方法。该书是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一经面试便深受欢迎,一直畅销不衰,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著作。
  • 放下就是幸福

    放下就是幸福

    越是不能放下,越容易失去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的幸福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你,在生活中忙碌,在职场中沉浮,在感情中漂泊,在人生中迷茫……这些皆因放不下,看不开。其实,只要放下,你就能脱离烦恼,享受自在的人生;只要放下,你就能快乐淡定,让自己活在当下。本书汇集了很多经典的哲理故事,用简单而深刻的文字解析你在生活、工作、情感和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帮助你全方位认识自己,放下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以一个更优质的心态,更聪明的人生态度去叩开幸福的大门,从而发现幸福快乐的真谛。
  • 摆脱烦恼靠自己:日常烦恼自我化解80法

    摆脱烦恼靠自己:日常烦恼自我化解80法

    本书是专门讲授如何自我消除烦恼的大众心理保健读物。全书从心态调整、品格升华、顺其自然、行为辅助等四个方面,简明而又具体地介绍了如何自我摆脱日常烦恼的有效方法,以指导帮助广大读者健康、快乐地面对现实生活。《摆脱烦恼靠自己:日常烦恼自我化解80法》内容新颖,科学实用,通俗易懂,值得一读,可供社会各界人士学习参考。
  • 遇见最好的自己:写给未来的999封信

    遇见最好的自己:写给未来的999封信

    写了999封信,传递给我们999次感动。在感动背后,我们也学会了坚强。我们不能让生命的能量流失。为了我们最初的固执和真心。我们能够把曾经的信念找回来并与真实的自己相遇,与自己真诚地和解。知道自己有什么要去改变,有什么要去克服,甚至可以大肆庆祝自己的失败,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不用再逼自己成为更美好的人,也不用再强迫自己成为别人,就像出污泥的莲花已经展开,它生来就是一朵完美的莲花,完全不必与玫瑰比较,也不必努力成为一朵“更好的莲花”,因为现在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热门推荐
  • 网王之浅爱蔫桦

    网王之浅爱蔫桦

    流完了最后一滴眼泪,准备把悲伤告别,趁明天到来之前,让我们尽情的陶醉!年少的我们,还相信着明天会有奇迹,只是简单的觉得,人生的结局一定会像电影最后的情节一样!没有你在身边,我浑浑噩噩过着每一天,我不断地揪着鲜艳的花瓣,猜测着曾经的约定是否还会实现。——————我喜欢上她了......嗯,我知道了!——————你输了!嗯,要幸福哦!——————是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踩着湿乎乎的泥巴,安静的笑,缓慢的走?——————呐,还能不能来了!嗯,我们走吧!——————喂喂,你怎么办?嘻嘻,姐姐说要我顺其自然~~——————(轻松甜文)
  • 超级三只眼

    超级三只眼

    大千世界,无处不妖!学校门口炸油条的憨厚大爷竟然是一头灰狼!食堂炒菜的爽朗大妈竟然是一只斑虎!美丽性感的老师竟然是只狐狸精!经常徘徊在校门口要饭的瞎子竟然……真的就是瞎子!而管理这些妖怪的那类人叫做死神!偶然间得到死神传承,附送二郎神的第三只眼可读心,临危受命,懵懵懂懂居然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大千世界。各系校花有风情万种的狐狸精、冷艳动人的白狼精、娇小可人的白兔精。赵白羽淡定的嗯了一声:“意思就是你们今后都只听我的了?”“唯赵死神言听计从。”
  • 茉莉花绽

    茉莉花绽

    如果那一个人出现了,你会不会为之感到心动。
  • 首席蜜宠刁蛮妻

    首席蜜宠刁蛮妻

    秦妙妙感觉自己的人生真的是糟到透顶。大学毕业那天,相恋三年的男友突然提出分手,第二天在酒吧外面随便拖了一个男人去民政局登记。好不容易找个工作,上班第一天发现,自己的部门总监居然是甩了自己的前男友,这算什么?孽缘?NO!还有更可笑的,自己亲妹居然也在这个公司,她竟是前男友的未婚妻。这就完了?NO!上班一月后,秦妙妙才发现,自己一直畏惧的威武霸气大boss居然是对自己百般恩宠的现任老公!中秋佳节,秦妙妙随老公回家团聚才发现,老公是前男友的小叔!这是什么?当然是报复的大好机会咯!搞得顾家小侄女天天找到自己说:“小婶婶,你又把妈妈的心头肉虐哭了,你不怕妈妈骂你麽?”某人邪肆一笑:“有人宠,任性啊!”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理想励志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理想励志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招惹计

    招惹计

    好端端的被人送进监狱,阴谋接二连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入狱前是人畜无害小鸟依人,生活幸福感情美满。出狱后是夜叉罗刹磨牙凿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重获自由,她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她得将那些将她葬送的人一个一个揪出来,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热血文案:她,身负背叛的沧桑。七年磨砺复仇之矛,于背信之人,血债血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她,被抹灭孤独的希望。七年铸就钢铁之躯,于弃义之人,以牙还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是方生,方得轮回,浴火重生黑暗将至,狩猎开始…
  • 重生之九星王者

    重生之九星王者

    一个有着宗师级炼丹理论知识,却碍于天生绝脉无法修炼导致无法炼丹而只能做一个最低级的配药师。重生回到三十年前家族惨遭灭门之前,十六岁的他能做些什么呢?
  • 文摘小说精品-青春卷

    文摘小说精品-青春卷

    这里展示了自我的成熟。没有人生来完美,成长便是对自我的完善。曾经的幼稚无知经过打磨,显露出智慧的犄角;曾经的放肆轻狂经过自制,成长为理智的行为。一路走来,没有那些脚印,那些曾经跌倒的坑坑洼洼,那些雀跃,就没有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方向。
  • 無明烬

    無明烬

    嘻嘻戏戏,栾栾乱乱,小民无他,沧海何缘。贪怨嗔痴皆有情,无无明尽是法门,三人问道沧桑路,亘古难销须臾仇。天下四极的恩仇,波诡云谲的气象,孤鹜少年寻仙路,漠醉沙弥求佛时,一承百世的怨尤,在今朝破空而来,羽化成蝶。
  • 傲娇男神VS奇葩校花

    傲娇男神VS奇葩校花

    喜欢日本动漫人物的奇葩少女和一丝不苟,温文儒雅的皇牌校草,“战争与和平”,“爱与被爱”一切都将在此刻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