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01400000006

第6章 所有的累都是心累(1)

心累了,不妨接受人生并非一直如你所愿;心累了,不妨接纳那些注定无法改变的事;心累了,不妨抛开过去,着眼于当下。

如果只吃一种东西,是痛苦吗?

在日本,人们有吃点心、喝茶的习惯。为何喝茶的时候要配着点心一起吃呢?

因为只喝茶的话味道不会很好,只是一个劲地吃点心的话,也不会觉得美味。如果味觉每个瞬间都是不变的话,就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了。并且,如果一直都是一个味道的话就会觉得难受。所以为了变换各种口味,以享受各种美味,就要将茶与点心搭配着吃。

变换着吃的话,味道会改变,视觉也会改变,唇齿间的感觉也会改变。这样吃就能够一直觉得好吃。

相反,一直吃同一种味道的话,就不会觉得好吃了,甚至会觉得“好难吃”。大家喜欢吃鳗鱼吗?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恐怕都会觉得鳗鱼是好吃的东西。

但是,试着想一下,自己的眼前盛满了一盘干烧鳗鱼。米饭、酱菜、山椒、高汤什么都没有,鳗鱼也不是配有酱汁的蒲烧做法,只是没有味道的干烤鳗鱼。只是这样的话人们还能吃个满腹吗?也许勉强能吃一片,但是再多吃就会觉得恶心了吧。即使看到没有味道的鳗鱼堆成了山,也会兴趣索然的。

但是如果把鳗鱼做成有酱汁的蒲烧,在漆器皿中放上米饭、酱菜、山椒和高汤,又会如何?看到一定会觉得:“啊,果然是美味大餐啊!”这其中的差别是什么?干烤鳗鱼只有一种味道,如果配合其他的米饭、酱汁一起吃的话,就会产生味道的变化。为了赏心悦目,也会摆成各种形状。美味的感觉,是从视觉和味觉的不断变化中产生的。

我经常听到“日本的米饭世界第一”这样的说法。确实,我也觉得日本的米饭很好吃,但是说“世界第一”这样的话就只是个人的想法了,不是客观的事实。我确实也曾问过说这话的人:“世界上所有的饭你都吃过、比较过吗?”

问题是,为什么认为“日本的米饭是世界第一美味”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也要配上其他的菜?即使不配菜,最起码也要用茶浸泡,用鱼粉拌紫菜配着吃。归根结底就是,只有一种味道的话,是无法感受到令人感动的美味的。鱼粉拌紫菜的味道和米饭的味道混在一起呈现多重滋味,这样才会觉得美味。

特别是日本菜和西方饮食相比,品种更多,口味变化丰富,让人乐在其中。其中原因,其实是因为日本饮食从单品来看非常普通,味道很一般,因此需要组合成多种种类。当然,西方饮食中也有许多品种,也有许多口味。

苦中有乐

很多人都喜欢音乐。

有的人喜欢钢琴。很多人无论何时听到钢琴的演奏都不会觉得腻,但是如果让这些人重复听一个琴键发出的音,他们还会开心吗?如果大家家里有钢琴的话,可以试验一下。

也许钢琴的演奏能够引起令人流泪的感动,但是如果一直只弹奏一个琴键的话,也会觉得受不了的。听多了人会浑身起鸡皮疙瘩,觉得烦躁、头昏脑涨。

音乐作为能感动人心的美妙事物,音乐的音调必须发生激烈的变化,演奏就是这样的。即使是乐器的演奏,如果反复听到同一个音的话也会想吐。但是,音在每个瞬间都发生变化的话,就是音乐了。

事实就是这样,如果同样的感觉一直持续的话,就会痛苦得难以忍受。试着想一下以下情形。钢琴的键有八十八个,也就是说有八十八个音。不管是哪一个键,一直弹奏都会让人觉得很恶心。而在这种情况的基础上,让一位优秀的演奏家去弹奏钢琴的话,情况又会如何?

演奏家在弹奏钢琴时,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地运动着,一秒钟能够弹出三四个音。大家听到会觉得非常美妙,这是为什么?因为只听到一个音会令人觉得恶心、难受,但是,如果听到许多音的交错就会觉得很美妙,深受感动。最后的结论就是,如果是单一的弹奏就会让人难受,但是如果有大量的音混合起来就会让人心情愉悦。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快乐就是各种各样的痛苦夹杂起来的混合物。

如果每个瞬间的感觉都是一样的话,是非常难受的。

感觉都是在变化的

如同之前所举的有关食物和音乐的例子,如果感觉一成不变的话是很难受的。因此,人为了不让自己感到痛苦而想尽办法在每个瞬间都改变自己的感觉,并且将每个瞬间改变的感觉表达为“我如何如何”。例如,我看到、我听到、我尝到、我感到、我认为。

“我听了音乐,我感到很愉悦。”这是发生了什么呢?听音乐的时候,每个瞬间的音调都在发生变化,每个瞬间的感受也都变成了“我听到……我听到……”。

但是,请大家试着思考一下,如果感觉是每个瞬间都在变化的,那么“我”自己本身,也应该是每个瞬间都在变化的吧?

音乐是人的一种“捏造”

试着想象一下听音乐的情形。在激昂的速度下,大量的音符流淌,接着消失,音乐就是这样。并且,在认识音乐的“音”的同时,和那些发生激烈变化的音符一起,听觉的感受也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听觉在不断接收被我们感受到的音符,所以听觉也是每个瞬间都在变化的,因而产生了对音乐的认识。

如果想要听到音符剧烈变化的音乐,听觉变化不够迅速就会感受不到。

而且,音乐实际上是听音乐的人捏造出来的认识。人类只会捏造“这是音乐”,其实音乐的实质是每个瞬间都在变化的音符的流淌。

对于狗、猫、鸟等其他生命体来说,这些声音都不是音乐。因此即使听到同样的音乐,猫也好、狗也好,都不会觉得这是音乐。同样地,鸟也不会这么认为。音乐只是人的捏造。

举个鸟呼唤同伴的例子。一只雄鸟站在树上呼唤雌鸟。雄鸟叫道:“喂,过来啊,我在这里哦。”然后雌鸟回答:“知道啦。”于是就飞到雄鸟那里。人类听到这个声音,就会觉得:

“啊,鸟类的啼叫是多么美的音乐啊!”这就是人类的捏造。

雄鸟叫了几次:“到这里来,到这里来啊。”雌鸟也只是回它:“吵死了,知道啦!这就过去。”鸟类不会认为这是音乐,而觉得这只不过是叫声而已。但是对于听到的人来说,却会感到:“啊,这是多么美妙的声音啊。”

“我”不可能永远不会变

如果说音乐、瞬间的声音和瞬间的听觉,都是完全不停地流淌,没有既定的“音乐”和“听觉”,那么鸟儿的啼叫也是一样的。这些所有的,都只是瞬间不定的感觉的流逝。

但是,事实上,在激烈变化的感觉的流逝中,“我”将每个瞬间不断变化的“音”联想、捏造为“音乐”,认为“我听到了音乐”。

因此,瞬间改变的感觉中认识到的“我”,也只是捏造。

“不变的我”“既定的我”这样的概念是不存在的。这些只是由内心创造出来的捏造、幻觉。

“我有很多种性格,自己也搞不太清楚。”这一点倒是真的。因为人每个瞬间都在改变,而且是胡乱地变化,毫无统一感,感到杂乱也是理所当然的。

世间存在着这样一种疑问:“难道不存在永恒不变的‘我’

吗?”这样的思考,世间是存在的。但是,这一点在科学上可以证实吗?从理论上能够证实“同一个我”是存在的吗?如果可以的话,请让我看看那个人。

将“我”看成是科学的具体的东西,这就是妄想概念。

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那么,作为妄想概念的“我”认识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人虽然通过身体的感觉得到外界的信息,但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根据自身情况的捏造。因为这些都是“我”捏造出来的世界,所以除了我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我”知道的东西,别人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因此我们只是用外壳把自己封闭起来,痛苦地活着。

从感觉中,从“认知”的作用中,人们创造出“我”的外壳,形成只有“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就是我的外壳。事物的信息是根据“我”的情况合成、捏造的,这就形成了“自我认知”的状态。

其他的人也根据各自收到的信息进行合成、捏造,因此“我”必然成为和他人不同的存在。

认同与他人的差异

我所知道的东西是我的捏造,对别人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捏造。由此,我产生了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我说鳗鱼很好吃,而其他的人则认为生鱼片很好吃,每个人捏造的世界都不同。因此我们说:“我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措词优雅,另一个人却言语粗俗。我会说:“这个人用粗俗的语言,真令人讨厌。”由此认为对方是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而区别对待。

我们只是通过“认知”来创造和其他人不同的世界,并且认为自己的世界是最棒的。这真是非常可怜的状态。这让人自以为自己和别人不同,活在区别对待的世界里,这也是令心灵疲惫的原因之一。

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别人

即使不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活着的痛苦也会恣意衍生。

我们会做一些事来缓解痛苦,但是当现实与自己的期望相悖时,反而会制造出痛苦,觉得心好累。

因为进入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心灵的信息都是外界的事物,而“我”对这些却无法控制。

比如,闭上眼睛,再猛然张开,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自己认定的东西吧?即使是声音,也不会总是自己喜欢的音乐或是让自己开心的话。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东西,都不是在自主选择的状态下看到的、听到的。

并且,对于这些没有选择就进入自己世界的信息,人们会按照“喜欢”“讨厌”“没意思”这些“自我”的标准、“自我”的感情来进行评价。

贪嗔痴,是痛苦最大的来源

我们认识外界的信息,一定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并且,对于根据“自我”这一标准评价、判断出的“喜欢”“讨厌”“没意思”,佛教中称其为贪、嗔、痴。“贪”就是贪欲,“嗔”是愤怒,“痴”是愚蠢、无知。贪、嗔、痴会污染心灵、迷惑内心,产生很多的痛苦。它们会对内心产生非常不好的毒素,被称为“三毒”,是痛苦、心累最大的来源。

各种各样的信息源源不断地向人类传入。这些信息统统被“我”划分为“喜欢”“讨厌”“没意思”。

比如,耳朵里面会传入各种声音。传入的时候就会被分为“喜欢”“讨厌”“没意思”。嘴巴里会进入很多味道,进入的味道也会被划分成“喜欢”“讨厌”“没意思”,来分别进行捏造、分析。

如果人们把某种声音判定为“喜欢”的话,就会引起贪(贪欲)。因为声音是不断变化、没有常态的东西,所以即使喜欢某种声音,这种声音也会很快消失。这样心里会更想听到喜欢的声音,从而引起一直想听这种声音的“贪欲”。

与之相反,如果判定为“讨厌”的话,就会是不想接受、想要拒绝的“怒(嗔)”的感觉。“没意思”就是不关心。这种不关心的认识如果一直持续的话,就会觉得非常无聊。

事物不会因你的好恶而改变

人在认识某种东西的时候会产生“喜欢”“讨厌”“没意思”这样的判断,如果只有这些的话,也是不会产生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我们判定出“喜欢”“讨厌”“没意思”后,就把这些归咎于认识的对象上,这就是大问题了。

如果能够管理“我”所能看到的东西,一直出现让“我”

喜欢的东西,也许人就能够一直愉快地活下去。但是,人类所能看到的东西是不会因“我”的好恶而改变的。

比如,“家里的窗户虽然不错,但是天花板的颜色不怎么好看,把它变成彩虹的颜色吧?因为我喜欢彩虹的颜色。”如果这样想,就能把天花板变成彩虹的颜色吗?不可能,还是只能在那里盯着原来的天花板。

这个时候,不喜欢天花板的想法,不仅是“我”单纯的主观意识,而且还产生了“不喜欢”这样的情绪,因为“天花板不好看”而怪罪天花板。

即使对象是墙壁,觉得“啊,如果再弄得好看点、再有品位点就好了”,那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只有干瞪眼的份。在“我”的心中也会产生好恶的感觉,“因为墙壁这个样子所以我才不舒服的”。

如此一来,就会导致不管看到什么都觉得无聊、不开心,感觉不到干劲,心好累,只会觉得“全都是因为这个让人不舒服的环境”。

这样的话,“贪、嗔、痴”三毒就会逐渐扩大。“这个东西如果变成这样的话”“如果能得到这个的话”,人类会试图改变外部的世界,想要通过得到某些东西而达到自我的满足,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贪、嗔、痴”三毒的世界中,心灵愈发的疲惫。

接受人生不会一直如你所愿

可是试想一下,如果出现的全是自己喜欢、期待的事物,完全没有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外面的世界应该会失控。

我们越是看到美好的东西就越想要,但这个世界却不会像你想的那样运转。虽然一心想要不喜欢的东西消失,但它们却还是无法消失。即使一直祈祷有趣的东西持续出现,也不会如你所愿。人生是不会按照自己的期待进行的。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受到环境的控制。

我去住吉大社的时候,由于远离大阪中心街道,环境非常好,于是心中发出“环境真是太好了”这样的感慨,为此我的心情很好。这就是受环境的控制,被外界的事物影响。对此,我们无能为力,谁都是如此,接受这样的现实才能活得轻松、安宁。

永远不要企图改变这个世界

人类总是会做一些无知的事。以“贪、嗔、痴”这种欲望、愤怒和无知的感情与世界对立,妄图通过自己的任性改变世界。

但是,个人的私欲是绝对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世界只是随着世界的意愿而改变,因此人类只会越来越烦恼,心越来越累。

例如,人们希望“苹果要是自己喜欢的味道就好了”。

于是,果农们辛苦地研究了好多年。但这种愿望不可能这么简单就实现,会出现无数次失败的重复。最后,好不容易研究出了喜欢的味道,就向大家报告“终于成功了,终于实现了改良”,然后为其起名为“富士苹果”之类的名字,立刻将新苹果搬上了货架。

又比如,西红柿原本是非常酸的。自然生长的西红柿,酸得像柠檬,无法改变。但是,因为人类不喜欢酸的,所以不断地对西红柿进行改良,创造出现在这种对身体不好、对健康无益的甜西红柿来。

原本的西红柿是对身体有益的,充满了丰富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所以人类吃西红柿,希望能变得健康。但是,因为不想吃酸的西红柿,所以就根据自己的喜好口味进行改良。最后就出现了所含矿物元素和维生素无法进入人体,但口味却更为人类所接受的西红柿。接着,现在又出现了无糖的西红柿。

在我看来,不管吃多少改良后的西红柿,也不会达到和期待相同的结果。如果想要身体健康,就不要将其改良,必须吃那些口味稍差的西红柿。

接纳无法改变的事

就像西红柿这样,即使表面上认为成功地改变了世界(味道),其实还有许多不能称之为“真正改变”的情况。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有很多。但我们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点,所以还是努力地想要改变世界。

同类推荐
  • 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

    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

    本书通过讲述一个个经典的小故事,反映出深刻的大道理,有智者的得,有愚者的失,内容包括:学会尊重他人、不做无意义的争辩、说话不说破等。
  • 我的法宝是魅力

    我的法宝是魅力

    良好的第一印象是一把打开机遇大门的钥匙。真正良好的第一印象是由内而外的,包括得体的仪表、大方的态度、自信的语言等多个方面。第一印象的好坏几乎可以决定人们是否愿意与你继续交往。人际交往,千万不要忽视第一印象。
  •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一种心灵的旅行,带您走向你渴望已久的生命绿洲。找回属于我们的人生,找回快乐、自信的自己,通过一次心灵的自我引导,让心灵赴一场旅行,改变自己的心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 最让你释放情感的心灵故事

    最让你释放情感的心灵故事

    通过动人的故事情节使他们心灵受到震撼,感受到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人生,相同的情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能唤起他们最真实的情感。养成良好的品格。精心汇编整理了最新10年最强的智慧佳作,排版精美,样式新颖,图文并茂,首创寓教于乐的立体模式。让你阅读起来有感有悟,读得越多,悟得越透。感悟书中的哲理、书中的故事吧!
  • 读故事,品人生

    读故事,品人生

    睿智而经典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汇聚智慧人生的经典美文,点亮心灵之灯的处世哲学。
热门推荐
  • 校花的偷心高手

    校花的偷心高手

    燕子门当代传人,猥琐小神偷张一鸣背负神秘使命,转学进入天风学府!因为偶然解锁偷心宝鉴,获得偷心如意控之神通,从此与各种美女缠不断,暧不绝!冷艳校花,清纯校花,还有美女老师,女总裁……统统收入帐下偷心之术,御女之能!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 银紫色的爱情

    银紫色的爱情

    千银尘,凌紫冰的爱情故事却又像是一盘调色的颜料,话不多说,喜欢就来
  •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顿悟一生的感动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哲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如果生活是杯白开水,我们应该把它调成一杯可口的果汁,如果生命中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感动的,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寻找感动,去发现感动。如果生命中失去了感动,生活就真的没有了激情与梦想,唯有感动,才会触发人的灵感,唯有感动,才会让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读者感动的故事,以顿悟点评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 我要结婚

    我要结婚

    夏小汀,三十岁的白富美,三年前,男友以莫须有的理由与她分手,三年后,功成身就的前男友回来欲与她重修旧好,她却不再相信他;倪安安,三十岁的物质女,立誓非豪门不嫁的她终于邂逅多金男,却差点沦为小三;夏小苓,夏小汀的堂姐,在与极品老公离婚,摆脱极品公公婆婆后,对感情和婚姻充满怀疑……一个偶然的机会,三人听说了“我要结婚”服务中心,于是三个恨嫁女便进入到这个中心,开始了她们一波又一波的择爱之旅。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她们的择偶旅程中,将会有怎样的惊涛骇浪和喜怒哀乐?一场爆笑+感动的择偶大战,即将开战!
  • 开着战机到异界

    开着战机到异界

    未来帝国的军人意外来到异界,依靠超高的科技武器与军中锻炼身体的军体术,一步步成为异界战神,收精灵美女,斩神族之王,与地底魔人交朋友……请看不多见的反穿越,快来看呀!
  • 深渊战记

    深渊战记

    无知者在深渊里永远沉沦,觉醒者奋力追寻光明的足迹。战斗……杀戮……坚持……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任长霞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任长霞的故事

    任长霞,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警察界先进人物,曾被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学习。工作期间,被誉为“警界女神警”。她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解决了十多年积累的控申积案,2004年在侦破"1.30"案件中发生车祸,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0岁。2004年0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 我的女友是妖怪

    我的女友是妖怪

    会读心术就是妖怪吗?不,她不是!她只是一个普通人,也只愿做个普通人。能读人心,却无法读懂人情,她恐惧那份冷漠更寒心那个称谓‘妖怪’……她以为,自己命中注定只能做一只孤独的‘妖怪’。没有情爱,没有牵绊,但是——“赵含灵,从今天起,我,方眩晨要追求你!”他不怕她吗?真的可以吗?她要学会用心,而不是读心。“美人蝎子……或许更适合你……”她信了他,可,最终仍敌不过初恋情人的思念吗?或许,她真的只适合孤独……
  • 镇海楼拾遗

    镇海楼拾遗

    一个人与一座山楼的机缘,很像传奇,引来众人称赞,让人不可思议,却真实存在,但一座山楼从天而降,巍然矗立于福州北端越王山之后,八闽大地风调雨顺,众生惊呼之余,早已开始文化寻根,从信仰回归至风水造设,再到道德重建,我们赞叹说:道法自然,万物有序。
  • 引领青少年的奇妙民风故事

    引领青少年的奇妙民风故事

    孩子们都想要知道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事,也喜欢寻找答案,念书或是探索的行动,也是出自于一种好奇心。所有的儿童书籍里都具有探索的架构,其中探索架构最浓厚的,莫过于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以及传说故事,内容包括侦探小说、冒险小说、科幻小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