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04800000011

第11章 论文、电视杂文(10)

刚刚出道便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赵薇,不知她本人是否知道,有好几个少女,自称长得像“还珠格格”,已争先恐后地上了电视接受大家的“审视”,一下钻出这么多的“假格格”,恐怕聪明的乾隆皇帝都要被弄糊涂了。轮到众位“假格格”们表演节目时,其中一位模仿“小燕子”服装、发型打扮的“小燕子”大方而自信地演唱《还珠格格》的主题歌,乍一听,嗓子还真有点像,只是唱歌时耸074肩扭胯摆臀与身着“小燕子”古装打扮的服饰极不协调,片中那首深情婉转的歌曲被“假小燕子”唱得迪斯科味特足,不知她是在模仿“小燕子”呢,还是在模仿现代歌星,反正是过了一把“明星”瘾。

类似这样的节目,不知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且不说带来“高雅”

的娱乐,起码应该有点“有益”的娱乐,而不该是“媚俗浅薄”的娱乐吧,这样的节目除了给观众暂时的感官刺激外,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又会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电视,可别忘了它潜移默化的引导功能。

也许,这是一个崇尚明星的时代,特别是演艺界的明星,电视编导们可能只好迎合时下流行的“口味”了,只要能找到“星”来撑门面,管它是大明星、小明星、老明星、新明星,还是真明星、假明星。

大概编导们认为游戏类文艺节目非要邀请“星”们来露露脸,做做游戏,才有收视率,可这些游戏做来做去又没什么新鲜玩意,而且各台互相“克隆”。况且,明星也不是全能多面手,遇到一些考心智、考动作协调性的游戏,“星”们就没’那么潇洒自如了,还不如一般观众做得好。假设,各台办的是“正大综艺”那类“知识性”的娱乐节目,恐怕“星”们不见得那么踊跃地上电视当嘉宾“展示自我”

了。毕竟,诸如比赛吃冰棍、吃苹果之类小儿科般的游戏,要好做得多嘛。

游戏类综艺节目难道非要有明星参加才“游戏”得下去吗?才“游戏”得好看吗?其实未必,山东台的综艺节目《快乐直通车》,我看没有明星参加一样“游戏”得热热闹闹。三四个家庭当嘉宾,分别演同样的节目,做同样的游戏,然后让现场观众评判、打分,整个气氛很热烈,电视机前的观众不知不觉受到感染,也对几个家庭的“表演”评头论足、打分评判。如果节目本身新鲜吸引人,是不是“明星”来做又有什么关系?就算电视编导以“明星”来激起观众的兴奋点,利用“明星效应”来提高收视率,但如果节目总是陈旧浅俗,或者“克隆”别台节目毫无个性,恐怕再请多少明星来补救、增色,也难使观众保持长久不衰的兴趣吧。

现在的文艺节目看起来似乎很强调观众的参与性,比如坐在演播厅里当观众,或者偶尔有幸上台陪着明星游戏一下,或者拨打拨打热线电话,或者被明星随手按一个键,随手抽取一个数字当当幸运观众,却总觉得观众还没有完完全全参与进去,是不是观众没有资格当主角、当嘉宾?只能当“看客”,为明星捧场,幸运一点的当明星的“陪衬”。好在并不是所有台都如此,福建东南台的《银河之星大擂台》在全国有着不低的收视率,该节目就是让观众上台比赛唱歌,从少儿组到青年组,邀请有关专家当场点评、打分,虽然是卡拉0K的形式,但比卡拉韵K大赛轻松、活跃,老百姓真正的当了主角,真正的参与了进来,这样的节目没有明星参加,观众不也一样爱看吗?

游戏类文艺节目,笔者以为强调的是它的娱乐性、参与性,但是未必只有明星“游戏”才有水准吧,既然如此,何不留一席之地给观众呢,各行各业的观众中并不乏多才多艺者。大概演艺界的人容易成“星”,容易当“座上客”。而教育界、科技界、医学界……工人、农民、军人、普通干部,无数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耕耘的人们,哪怕有成就,恐怕也没那么容易炒作成“星”,电视编导们恐怕也难想起要邀请这些人当当嘉宾,演演节目,做做“游戏”吧。

笔者之意并不是鼓动观众争当嘉宾,只是建议编导把嘉宾的面扩大一些,让观众不只当“看客”,也上台娱乐“游戏”参与一下而已。“明星脸”要是看腻了的时候,也好看看其他新面孔。

本文刊载于《贵州电视》(1999年4期)

因谈电视理论对电视实践的重要性

当今电视的竞争愈发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重视电视理论。

电视是一门传播语言和图像的艺术,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科学。一个电视产品不论大小长短,在战略考虑、定位策划、营销模式、技术制作、传送播出、视听语言、场面调度、意境营造等各个环节,都需要经验性的总结和规律性的发现。

中国电视60年,电视理论也伴随着电视实践一起走过,并且不断地发展和成熟。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专家学者曾围绕我国电视的性质、任务、功能及特色召开了大量研讨会,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一批理论着作。学者们认为,电视一方面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具有导向功能;另一方面作为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很强的娱乐功能和产业属性。这些理论的研究对后来我国电视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使我国电视摆脱了“喉舌论”的单一功能;受众本位观念的确立,受众地位的提高,使报道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比如从“播”新闻向“说”新闻的转变,娱乐节目互动环节的增加等,都是受这些理念的影响;信息概念的引入,拓宽了新闻的功能,使新闻不仅仅限于宣传,为此整个新闻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多种信息支撑的新闻变得更加丰满、立体化;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新闻节目存在着官话套话多、不及时、冗长全面、浅而不深、题材表现程式化的弊病。此时,各电视新闻类刊物发表了《关于深度报道与动态新闻》《80年代我国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改革》

《(新闻联播)析论》《论电视评论》《着力表现电视新闻的思想深度》

《电视深度报道的节目形态》《现场新闻同期声刍议》等一系列文章。这些理论文章围绕电视新闻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热点”,强调电视新闻的重要地位,杜绝假大空报道,以保证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党性原则;强调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提倡多档滚动性播出;强调电视新闻的短平快特点,加强其针对性与深刻性,强调新闻报道内容与形式的变革,扩大报道内容,增加连续报道、系列报道和现场采访报道等,所有这些理论性的探讨、总结,对新闻的改革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电视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热点难点问题,在这一时期,我国电视理论围绕电视管理,进行了电视体制改革的研究;围绕电视产业,进行了电视产业化、集团化的研究;围绕电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电视数字化、网络化的研究;围绕电视经营,进行了制播分离改革的研究;围绕电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电视与新媒体关系、媒介融合的研究;围绕电视改革,进行了频道专业化、品牌化的研究;围绕电视节目质量,进行了节目评估的研究;围绕电视新闻改革,进行了民生新闻的研究;围绕电视文化,进行了电视平民化、娱乐化的研究。另外,对电视新闻、纪录片、电视剧、综艺节目的生产、管理、创作规律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些热点问题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进展,解决了我国电视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比如对民生新闻的理论探讨、理论批评,推动了民生新闻的发展,使得很多民生新闻逐渐脱离琐碎、低俗,进而增强了服务性和社会责任。在电视节目大多数娱乐化时,湖南卫视的一些娱乐节目曾遭到质疑,娱乐定位要不要坚持?湖南卫视的高层领导几经思索,在相关理论的078支撑下,提出了“高端娱乐”的思路,既坚持了“娱乐”的定位,又避免了低俗化。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电视台的发展不知道何去何从,很容易陷入混乱、盲目或者跟风状态,而处于低水平的运转。

电视是一门很“杂”的学科,它的理论也不是单一的。电视理论有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而应用理论又有电视策划学、电视美学、电视法制学、电视经济学等。尽管电视理论对电视实践有种种作用,但长期以来,电视业发展仍偏向简单的实践探索,从业人0对于理论的学习和运用重视不够,由此造成电视实践的发展难以突破瓶颈,精品节目、好节目少,同质化严重。前些年《超级女声》走红,于是选秀节目遍地开花;故事类、情感类、魔术类节目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节目之间相互克隆。究其原因,创作思维单一,缺乏理论所需的对节目的分析、归纳、市场调研以及创新。有些节目为追求所谓的高收视,低俗化屡禁难改。出现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对节目的格调、意境把握不好,而这些都需要对电视美学的学习。记者的采访技巧、隐性拍摄等,涉及电视法制学,若对这方面没有学习,不但影响节目质量,还可能引起官司甚或对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利。对电视节目的宣传、包装、推广,必须掌握一些电视营销学、CI方面的知识,才能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

因此,重视电视理论的建设、研究、学习,应当刻不容缓。

电视理论研究机构不应只成为摆设,应把电视理论研究提到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上来认识,纳入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使电视理论研究正规化、正常化。1983年中央电视台研究所成立,198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成立,1988年中国电视艺术家学会成立,随后各个省市、地区,甚至有的县都成立了相应的学术组织和研究机构。但有的机构基本上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等同于闲职或养老之处。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论坛》做得比较好,该论坛是中央台总编室研究处2007年开办的常态性电视学术研讨活动,双周举办一次,定位于“用专业视角关注电视”。每期论坛邀请优秀电视节目的主创人0及业内专家对热点频道、栏目、节目及重大活动进行个案分析和争鸣探讨,以此来提升经验和总结规律,解决电视人共性的困惑,总结业务层面的利弊得失,提供可借鉴和操作的模式及方法。如《电视论坛》第1期,以“《百家讲坛》的蓝海战略”为主题,邀请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高峰、《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他们从战略角度分析了该栏目取胜的原因,探讨其如何自主创新、开辟新的收视增长点,给节目制作人0以很大的启示。

加强个人理论素质的提高也应该成为采编人0自觉的意识。

采编人0不重视理论的学习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认为理论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代替不了电视实践;有些是无暇沉下心来认真总结,把经验上升到理论;还有就是周围没有理论学习的氛围。无数事实证明,不提高理论水平,会严重影响到节目质量。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视理论研究队伍势在必行。某种程度上说,研发人才的要求应该比采编人0的要求高,既要有实际操作经验,又要有理论素养。在现代社会,有理论武装的生命之树,才能真正常绿,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一支具有电视理论素养的队伍,从事节目的研发、管理等工作。

重视电视理论,不仅是学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当下电视事业发展服务。加强电视理论建设,可以摆脱电视事业发展中盲目无序的状态,使我国电视事业有一个稳固、坚实、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理论是实践的航向灯,只有充分重视和发挥电视理论的作用,电视事业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本文刊载于《贵州电视》(2010年2期)

因《大国崛起》:运用老手法一样能拍出好片子

在当今电视荧屏上“娱乐满天下”“秀来秀去”的狂轰滥炸中,偶然一天看到中央台的《大国崛起》,顿时被深深吸引,之后又连着看了几集。第一轮播出刚刚结束,观众又强烈要求重播。这几个大国为什么会崛起,没有强加于人的灌输,没有历史知识的堆砌,没有复杂的结构,节目的阐述冷静而客观,分析一环紧扣一环,带给观众的思考却意犹未尽。它的内容是丰富的,思想是深厚的,但叙述是平淡的,形式是朴素的,线索是单一的,手法是“陈旧”的——就是被时下一些电视人不屑于的“画面+解说+访谈”。怎样拍出好的影视作品?有些电影动不动就搞什么大制作、大排场,动用大明星等等,场面豪华奢侈,号称“大片”,有的电视节目动不动就玩什么眼花缭乱的创新,花里唿哨的特技,莫名其妙的煽情,靓丽的主持人在里面走来窜去,看得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只能叹曰绣花枕头一个。就像当年有人用海鸥相机能拍出意境深远之作,现在用数码相机未必能拍出好照片。看来是思想大于形式,还是内容为王。平实朴素的《大国崛起》,其思想含量中透露的深度、力度才算是真正的“大片”。

因初拍纪录片的几点感受

近一段时间以来,浮躁的心渐趋沉静,回顾以往,在拍纪录片(如果可称之为纪录片的话)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时萦绕脑际,感受最深的大致有以下几点初浅认识,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真实与流水账

刚到电视台那几年,要求拍的是电视专题片,所以常常习惯于根据解说词设计好的镜头费尽心思去找画面,习惯于指使拍摄对象或被采访者做什么或说什么,习惯布置好场景,这倒是加快了拍摄速度,方便了主题表达,强化了作者的主观意识(而且很多东西是作者强塞给观众接受),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真实。真实,是纪录片的基础,观众看纪录片时首先要认定片中发生的任何事、出现的任何人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人和事,一定是以真实使观众信服。电视剧的人和事也可能打动观众,但电视剧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而电视纪录片所瞄准的则是“生活的真实”。

为了保持“真实”,在纪录片的操作过程中,常常就要纪实拍摄,把生活的原汁原味记录下来,原来的专题片往往是主题先行,先入为主,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中”,而纪录片常常向未知取材,主题与题材范围在创作伊始常常不那么明晰,有时甚至等到关机后才可能有个明白的“说法”。这种纪实拍摄使编导心理上轻松了不少,不用事先坐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去想怎样才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好的结构、解说词如何优美以及画面和解说配合得是否恰当。纪录片着重表现的是生活的“原生态”,用不着事先确定好要表达什么082,一切按生活的流程进行,观众随着摄像机镜头观看着事件的展开、发展,就像在我们身边一样。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真实可亲的人物,观众看着也倍感亲切。像《芝麻糊慢慢调》中的老头子以及《龙脊》中的孩子们。

同类推荐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学者熊培云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他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新闻有常俯仰百变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本书分15章,共100多种文体,详细阐述了市场调查文案、市场营销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文案、价格文案、营销渠道管理文案、促销与推广文案、推销文案、广告策划文案、公关文案、营销人员管理文案、客户管理文案、零售店营销文案、国际营销文案、谈判文案、合同文案、等内容。这些文案集中体现了企业营销观点、经营理念和策略方法。
热门推荐
  • 万物谱

    万物谱

    少年王森修炼十年,一直都没有突破武道的第二重境界,却是在一夜晚,得到了一本“万物谱”,天地万物皆入谱中,吾为神谱之主,天地之主!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重生之狐女明星

    重生之狐女明星

    一场简单的自杀,竟然带她来到了重生后的2015年,诡异的莫名狐尾,给她一个个意象不到的惊愕。娱乐圈的捕杀计划,她,险写命丧黄泉,感情与金钱的选择,她不知所以,仇恨,报复,在这个光鲜的社会后,隐藏着怎么样的阴谋?重生,一场人性的自杀,明争暗杀,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故事?
  • 夫人好厉害

    夫人好厉害

    刀枪棍剑,绝世神功,没有她不会的。一个摄政王好比鳌大大一样的存在,皇帝大人自然不满意,可是大学士你那是什么眼神,看我不顺眼,不行,不能忍。丁大学士慢点走,要不要去我府上喝杯水酒啊。。。
  • 帝神志之明皇传

    帝神志之明皇传

    不管是神也好,人也好,对于关于神最早的记载都是盘古。盘古是这个世界第一个神,盘古死后才有了女娲、伏羲、元始天尊这些神。那么众神起源的盘古又是来自哪里。千万年的时光掩盖了太多事实的真相,神,去了哪里?事实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中国南海海洋文化传

    本书是中国南海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部,作者通过自己深厚的文字功底,把与中国南海海洋文化相关的神话、传说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神话篇、神采篇、神秘篇、神奇篇、神韵篇、神圣篇六部分,用通俗易懂语言,图文并茂形式,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领略中国南海文化的神奇和神韵。
  • 弃仙逆世

    弃仙逆世

    这是一个讲述邋遢小道姑废体逆袭众天才,一介凡女踏上修魔不归路的血汗史……论宝具!花不弃本着‘小黑在手,天下我有’的嚣张气焰,走到哪便打到哪;论宝术!开玩笑,她这个上古魔神的传人可不是瞎叫的,绝世传承会少得了?论萌宠!呵呵,别看驴蛋蛋外表只是普通驴子,它会卖萌会耍贱,更重要的是它结实的驴蹄还踢的了强者的门面,是花瓶神兽们能比的吗?看不爽的,打;说话欠的,打;态度嚣张的,打;自负狂傲的,打。凭什么?花不弃不羁的一挑眉,冷笑回应:“道爷打人还需要理由的!不服那便来战吧。”且看废体凡女如何逆世成尊,霸气回归******************************【本文属性=前期剧情超慢热+凡女逆袭+爽文升级+仙侠情缘+萌宠+探墓悬疑】
  • 爱与被爱的幸福

    爱与被爱的幸福

    慕容中路和李晓彤是青梅竹马,因为接待新学弟学妹入学事件,迫使慕容中路光广播表白,可惜被李晓彤当成权宜之计。就当李晓彤终于对自己的感情有所察觉的时候,这段感情却因为父母以及对慕容中路角一往情深的学姐,而变得曲折。慕容中路爱的非常痛苦,被逼远走国外留学。学姐将计就计,提出牺牲自己做烟幕成全慕容中路和李晓彤,希望得到慕容中路的心。岂料,慕容中路和李晓彤感情深厚,让学姐无法如愿。学姐自杀威逼事件,慕容中路迫于压力,只能和学姐订婚以安抚学姐。两人随即分开,等待下一次的见面。
  • 假小子闯江湖

    假小子闯江湖

    穿越第一天就被打成猪头。并把武林奇才唐玉奇误认为美人姐姐。后因为追水晶球成为武林众矢之的。幸被神医淳于寒多次相救。也不知这假小子走了什么桃花运,和唐玉奇、淳于寒纠缠不清也就罢了,怎么连天魔教教主仇无敌也来插一脚,令她一个脑袋两个大。
  • 苍生修

    苍生修

    敢问苍天是否有仙?仙道路漫漫,成也悠悠,空也悠悠。与人搏,与天争,吾命由吾不由天。一条不同的路,只为心中不屈的执念。苍生有劫,苍生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