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2900000030

第30章 阎锡山与山西(三)左右逢源

阎锡山此次掌权,感受颇多,从此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旨改造、建设山西。

1912年9月18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与袁世凯会晤之后来到太原。对阎锡山及山西起义诸人赞誉有加,阎锡山也深受鼓舞,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不小。可是先生一走,面对现实,他的心又凉了。

阎锡山看透了,在这个乱世想生存下去,自己如果没有实力,就必须有个强有力的靠山。而现在的这个靠山无疑就是大总统袁世凯。他知道老袁对自己印象不好,必须努力消除这种成见。首先,为了获得信任,阎锡山将父母送到北京常住,名曰享福,其实是做政治人质。其次,剪除革命党。他知道老袁最恨的就是革命党,自己虽为同盟会员,但是从袁世凯取得大总统的经历来看,革命党人的力量根本无法通袁世凯抗衡,抗争意味着灭亡,他不想死,所以别无选择。

阎锡山北逃雁北之时,副都督温寿泉在晋南成立了河东军政分府,这令他很不安。1912年8月,温寿泉主动要求撤销分府机构,阎锡山赶紧表示欢迎,并将老同事接回省城,担任军政司司长。但是温寿泉手下的一班人却不买阎都督的帐,尤其不满他拥戴袁世凯,于是阎锡山借此机会拿他们开刀了。革命党人张士秀、李鸣凤将阎锡山派往晋南筹饷的南桂馨拘捕起来,阎闻讯大怒,当即电告袁世凯,张、李二人叛乱,请求派兵讨伐。袁乃派毅军赵倜率部至蒲州,将张李拿获送北京军警执法处。这一招是一石二鸟,即讨了袁世凯的欢喜,又除去自己的心腹大患。晋北还有一个忻代宁公团,拥数千之众,阎锡山想到他也很不舒服。公团统领续桐溪是主张反袁的,阎锡山怕他惹祸,接到太原委以巡警道,然后逐步将公团解散。续桐溪不愿做官,辞职回到故乡,秘密反袁。阎锡山知道后百般排挤,直至将其逼出山西。

其三,无为而治,韬光养晦。袁世凯为了限制阎锡山的权力,先是安排老友李盛铎为民政长,后来换成亲信金永担任按察使(省长)。阎锡山知道其中的奥妙,于是对山西军政大事,很少过问,听任金永把持山西省政,甚至建立了一支武装警备队也预与容忍。军事全权则交给后来的军政司长兼督署参谋长黄国梁。日子久了,太原城内只知有黄国梁,不知有阎锡山。金永认为阎锡山是一介平庸之辈,不足为虑,乃恣意妄为,使人民怨声载道,为后来阎锡山的得到大多数人民的支持打下基础。

1913年,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作为同盟会员的阎锡山保持了中立,让袁世凯大为满意。之后各省都督多有撤换,唯山西阎锡山,云南唐继尧成为了不倒翁。此时的阎锡山已经没有丝毫革命激情,逐渐向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军阀转变。

1914年5月,阎锡山被袁世凯授予“同武将军”,阎锡山特意在五台县家乡修建门楼,刻上“同武将军府”,以示荣耀。

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阎锡山第一批上书劝进,使龙颜大悦,给予其一等侯爵的尊荣。至此阎锡山终于自我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功绩,不能说是堕落,但是思想完全质变了。他早已将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来山西时的殷殷重托忘在脑后了。

阎锡山处心积虑的各项举措,为他稳坐山西都督打下坚实基础。

虽为养晦,但阎锡山一刻也没有停止自己力量的发展。他是军人出身,知道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在军队整编方面,阎锡山为了加强战斗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山西在辛亥革命前仅有两标,即85标和86标(也称一标和二标),太原光复后扩充为四个标。后在与清军的战斗中,民军队伍不断扩大。阎锡山重返太原后,按北京政府核准整编一师,任命孔庚为师长。师统辖两个步兵旅,旅长一由孔庚自兼,另一为刘樾西。旅下面辖两个团,共四团,团长为张培梅、倪普祥、赵守钰、台寿民。师又直辖骑兵团、炮兵团各一个,团长分别为张树帜、高树勋。另辖工兵、辎重各一营。后该师取得了中央陆军第九师的番号。部队大部分驻守在太原等地。临汾、大同为山西南北重镇,均设有镇守使驻守,并各辖步兵团一个,在长治也设有镇守使,辖一个步兵营。

为了培养军队的领导骨干,提高军队的战斗素质,阎成立了将校研究所。任命赵戴文为所长,路福保为副所长。所内有100多人,分编为4个队,这些人大多数是整编军队时编余的军官。这个研究所着重研究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等问题。后来又成立了军事教育团,训练有一定文化素养的青年及由军队中挑选的士兵,培养部队担任正副班长的骨干。教育团前后训练培养了1000多人。另外,阎锡山还组织了精武社,任命李德懋兼任社长。精武社招收小学文化程度的学生百余人,学习武术。精武社为军队输送了一部分力量,马弁连和卫队营就是以精武社为基础,挑选而组成的。这对尚武之风和提高晋军的战斗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913年春,内蒙王公发动叛乱,袁世凯派兵三路大举征蒙。阎锡山为了迎合老袁,派出张树帜的骑兵团和吴信芳步兵一团随同参战,并派第九师师长孔庚统一指挥。山西军队取得不错的战绩。为了巩固边防,孔庚继续留在包头坐镇。孔庚与阎锡山一直是貌合神离,他与副总统黎元洪是同乡,为了造成私人势力,与阎抗衡,曾到北京多方活动,欲取得黎的支持,期安插自己的旧同事和同乡当军官。阎锡山认为孔庚有他意,开始逐步压缩孔的兵权。

阎锡山在1914年开始主动要求裁减晋军,名义上将晋军完全归于陆军部直辖。这实际上是把裁减军队作为保位的手段。

7月28日,阎锡山致袁世凯电,要求划晋绥为三驻兵区,以温寿泉、赵守钰、黄国梁为旅长。将山西部队重新整编,尤其是孔庚所部拆分。

一月以后,阎锡山于9月1日又复电北京统率部,请求任黄国梁为驻省混成旅旅长,另二旅由晋南、晋西镇守使兼任。9月10日照准后,阎致电孔庚、董崇仁:“奉大元帅训令,现驻省垣之混成旅著改为陆军第十二混成旅,即任命黄国梁为该旅旅长。现驻包头等处之第九师改为陆军第十三混成旅,任命孔庚兼充该旅旅长。现属晋南各军队改为陆军第十四混成旅,任命董崇仁兼充该旅旅长。”这样,孔庚成了晋北镇守使兼旅长,权利和地位大大缩小。

1915年,帝制运动的前夕,袁世凯又裁减山西第13、14两混成旅为独立团,并命北洋将领李炳之在山西另行招募一个旅,称第15旅,由李任旅长。此时,晋军进一步压减,阎锡山仅有军队一旅及二独立团,兵力总计不足7000人。而山西巡按使金永却有警备队11个营,势力足以制阎。袁鉴于阎锡山在二次革命中未公开与他对抗,山西又在北洋势力的包围之中,阎又主动裁减晋军,暂无反抗心机,故而虽随时提防,但始终没有罢黜阎锡山的职务。

阎锡山的精心表演最后终有收获。在袁世凯的最后时刻,于兵力捉襟见肘之际,他要阎锡山派兵到郑州,防备陕西的军队向河南进攻,还想用这个部下的忠诚抵挡一时。阎锡山接到出师郑州的电令,立即表示服从。但又说山西贫瘠,筹措军费困难,求袁世凯接济。袁信以为真,一口承诺,并随即拨发军费80万元,作为开拨所需。阎锡山也迅速行动,在娘子关集结兵力,派员领到粮饷之后,就以兵力一部进驻石家庄。袁世凯越发相信阎锡山此时是真心真意在拥戴自己,因而对拨付军资军械的要求满口答应。阎锡山的部队得到大批物资,从容装备,并不急于南下郑州。频频以军资尚缺请求拨付为由,继续拖延时日。军资军品堆积如山,又缺车装载,就请京津拨车备用。直到无法再拖延了,装载重兵的列车于深夜开行,但车并未开往郑州,却是向着北边背道而驰。车离郑州越来越远之时,阎锡山给袁世凯发电报称:“我军北驶,已抵保定。”袁世凯接到这封电报,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这个“脑后没有反骨”的部下戏弄了一场。措手不及而悔恨已晚。

阎锡山自己,在对袁世凯作了这一番嘲弄式的报复后,心满意足地微微而笑。这个曾让他坐立不安的袁世凯,终于也有被他玩弄的一天。最后这一着,不仅吐了一口多年来沉重郁闷的恶气,而且还轻而易举地得到一大批军资物资。

这个最让阎锡山害怕的人物终于寿终正寝,但是日子也并没有一下子轻松。

不过从此不必再夹着尾巴做人了,阎锡山开始收回军政大权。

首先是孔庚。阎曾暗中指使亲信将领张树帜等鼓动塞上士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兵变”,企图将孔杀害,但孔因此时不在自己办公室而侥幸躲过。后来,在袁世凯称帝时,孔庚秘密进行过反袁活动,更为阎锡山所不容,托词将其软禁在太原。不久张树帜趁孔不在大同期间,带兵闯入镇守使署监印室,将镇守使关防抢走。孔庚知道是阎指使所为,只得忍气吞声,乖乖地将镇守使职务交与张树帜,离开了山西。

第二个就是黄国梁。由于袁世凯时代强行压缩山西军队的编制,只剩下黄国梁所部的一个旅。袁死后,黄国梁就着手扩军。他大批训练军队的基层干部,又挪用军费修建营盘。他拟定了一个计划,要把一个旅扩充为一个师。计划拟得非常周密详尽,只剩下将师长的名字填上黄国梁三个字。在黄国梁看来,与阎锡山的关系非同寻常。既是早年的拜把子弟兄,又从太原起义以来一直亲密共事,还在袁世凯的监视下替阎锡山担惊受怕地顶了几年门户。艰险过去,现在得到发展的机会了,军队扩编,自己顺理成章地当个师长还有什么过分之处吗?却不料,计划送到阎锡山处,阎看过后勃然大怒,将计划扔在地上,拍着桌子大骂:“绍斋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这样,干脆这个督军就由他当好了,何必还用我作傀儡?一点小事,他都不听我的,难道我就那么听话!”素日积累的矛盾找着了爆发的导火索,早已成竹在胸的图谋得到了实现的时机。阎锡山逮着了好机会,岂能轻易放过。他既不看拜把子弟兄的面子,也不理采长期共事的交情,表现出一副震怒的模样,立刻把秘书长召来,拟了一份电报,拍发给北京黎元洪总统和段琪瑞国务总理。电文声称“黄国梁独断军事,虽无叛徒事实,实已迹近骄横,军人如此,国家纪纲,尚复何在”,请北京政府撤销黄的职务。当然,不用等北京政府的批复,他就迫不及待地采取了狠下毒手的行动。他怒气冲冲地把宪兵司令找来,亲手写了一道手谕:“黄国梁着即免职,限即日离开太原。”当面命令宪兵司令派兵包围黄的住所,禁止黄与外界任何人见面,监视黄于次日早晨离开太原。黄国梁被迫郁郁寡欢地离去,临行感慨良多:因为原来的山西军政司长、阎锡山的另一位好同学,太原起义后曾任副都督的温寿泉,是黄国梁在阎锡山的授意下逼走的。黄走后,其旅长职务由素称无能的孔繁蔚代理。

最后一个是晋南镇守使董崇仁。阎锡山任用董崇仁是为了向袁世凯送人情,人都不在了还要什么人情?况且董崇仁对晋南的反阎势力不闻不问。于是找个借口将其撤职,换上了心腹将领张培梅。张杀人不眨眼,很快将晋南反阎势力扫荡殆尽。

至于金永的警备队,在袁世凯死后,金永没了靠山,自己有腐败无能,结果乖乖的交出部队,在一片嘲骂声中离开了山西。

至此山西军权尽为阎锡山掌握,他长舒了一口气。稍一大意,却几乎酿成大事。

1917年7月,阎锡山应邀进京面见大总统黎元洪。他很看不起这位被部下逼着革命的大总统。但万万没想到这一次却差点遭了黎元洪暗算。原来,孔庚、黄国梁被迫离开太原后,并不死心,再三鼓动黎元洪采取“调虎离山计”,把阎锡山调到北京,而后孔庚、黄国梁秘密回到太原,由黎元洪出面明令黄国梁为山西督军、孔庚为山西省长。阎锡山在北京,措手不及,鞭长莫及,到时候也只能认命,他的这个老窝就给端掉了。然而北京到底是北洋系的天下,很快段琪瑞得到了这个消息。为拉拢地方实力派,以念师生之谊为由,迅速把消息透露给了阎锡山,并面授机宜:即日化装离开北京,间道转回太原。只要能先他们一步回到太原,控制局势,黎元洪就不敢动手。老谋深算的段琪瑞替阎锡山筹划一番,想得十分周到:叫他次日一早乘京汉路车离开北京,为避开耳目,不要在石家庄转车。南下直到河南新乡,换坐车到清化,翻过王屋山,然后从旱路赶回太原。

这消息,对阎锡山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轻而易举地挤走了黄国梁和孔庚,却又差点被他俩暗算。看不起黎元洪,却险入黎的陷阱。在对段琪瑞感激涕零的同时,也对黎元洪他们恼恨不已。阎锡山经历过几次突如其来的风险了,这一次就老练得多。经过考虑,他不肯照段琪瑞的计划,绕个大弯子,那样既费时间又多变数,决定还是坐京汉线的车到石家庄转太原。为了保密,他精心策划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对部下交代说:“我想还是坐京汉车从石家庄转太原,比较迅速可靠。不过,我不能从车站上车,免得引起他们注意。”他吩咐部下用400块大洋买通火车司机和扬旗手,将火车开离站台到扬旗地方时,尽量开慢些,让他能够从那里神不知鬼不觉地顺利上车。而后又说:“只要我离开北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我走了以后,你们几个都不要出门。总统府派人来找,就推说我病了。他们要是派人来看望,你们就撒个谎,到哪家医院看病去了。总之是要想尽办法,把他们支吾过去。等接到蒙从太原来的电报以后,你们可以打个电话给总统府,就说‘阎督军已经回到山西了’。在电话里,要把话说硬一点,不要露出咱们山西人的软弱劲儿。”次日,阎锡山浑身商人打扮,穿一件夏布长衫,草帽的帽沿压到眉头,再戴上一副大墨晶眼镜,未经车站站台而从车站扬旗处神神密密地离开了北京。与当年仓皇逃离太原时相比,阎锡山此时已经镇定得多了。这一方面是他人生阅历的增长,对意外和惊险有了更大的承受力和对应力;另一方面,他在山西的基础已深,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任意动摇的。他敢于胸有成竹地与黎元洪玩这个乔装潜行的游戏,也显示出他的自信。

同类推荐
  • 宗室之王

    宗室之王

    世界上还是好人有好报!王宗默默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地铁站里救一个小孩,于是乎...光荣了...接着..重生了。重生在辫子朝,著名的十全老人乾隆是他爹;而王宗重生为皇子,却并不是未来的嘉庆帝永琰,也不是还珠格格里的永琪,而是两岁就挂了的乾隆嫡子:永琮!好不容易又活了,咋不也能在早死了,因为不知道还能重活了,所以...奋力活下去....
  • 江自东流

    江自东流

    历史和长江总有那么微妙的关系,至少有一点,历史是回不来的,正如那滚滚长江,做后向东流去。
  • 长桥千古月

    长桥千古月

    宋朝靖康年间,金人犯境,主人公黄新一介商人,寻死不成竟阴错阳差之下回到那段动荡不安的历史之中,并委身为文家二公子——文子逸!一连串的遭遇之后,主人公又卷入抗金之路!修弊政,拓疆土、斗权奸,与金人决一死战!且看秀才习武、商贾用兵!“青山徐徐,盈动我心,碧波东去,铁马金戈,情与义该如何取舍?”......新建书友QQ群:118543493,请各位朋友加入,多多为独欢提提意见,相互交流!独欢肃拜!
  • 极品山贼劫天下

    极品山贼劫天下

    一不小心穿越了!唉!没办法!狗血事情年年有,只是今年特别多!既来之则安之吧!可当刘梦清醒以后才发现自己竟成了败军的将军,被身边仅有的二十几个溃兵抬着向大山里跑!老天呐!你让我穿了也就算了,这又何必呢?!进山就进山吧!好歹还可以当个山大王!杀杀人!放放火!倒也逍遥!然后发展发展势力呀!要挟要谢皇帝呀!统一统一中原什么的!没办法!谁让山贼是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 宋朝那些事儿

    宋朝那些事儿

    一场兵变,揭开了序幕,是身不由己,还是蓄谋已久?集体跳海,落下了帷幕,是自该认命,还是另类抗争?
热门推荐
  • 泪干无痕

    泪干无痕

    我不是神仙不是鬼,我会流泪知冷暖。泪有多种。或心酸或激动或幸福或无奈或苦涩。但愿流过别留痕。生活就是在泪水中泡大的。干了,我就写成书。
  • 伴随小草:梨花与风誓相随

    伴随小草:梨花与风誓相随

    “小墨梨,为师餓了!”某师虎莫名的勾起了一抹微笑,某位徒儿瞪着大眼看着眼前俊美的男子,发表心中的疑问,“你是谁啊?”随后某师虎便欺身而上回道,“你的师傅,你未来的夫君,你将来孩子的爹爹!”在某师虎怀里的某徒儿缓缓地回想起:她的师虎明明没这么腹黑的啊?这个世界,咋会变了?
  • 漩涡中的爱

    漩涡中的爱

    当她发现老公不但有外遇还在外面与别的女人有了孩子,如遭雷轰,才惊觉自己除了是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一无所有,一无是处。怯懦和依赖让她隐忍,爱和不舍让她在进与退中纠结,痛苦。她究竟是拯救这份变质的家的漩涡中的爱还是选择另一种幸福生活。。。。。。
  • 莫负寒夏:后宫三千又何妨

    莫负寒夏:后宫三千又何妨

    学校表白告诉她,她是谁一个霸道的五太子什么时候来不好,一定要在她逃跑时来,还让她做他的王妃?他们只是配合打了场仗,就要面临婚姻之约
  • 神秘老公,喂我吧!

    神秘老公,喂我吧!

    意外遇到枪击案,救了个超级大帅哥,从此以后过着同床共枕的生活。“你看,这么久了,你吃我的、用我的、住我的,你该怎么报答我对你救命之恩?”“我……会负责的。”喂喂喂,她只是要点经济补偿好不好?什么时候要他以身相许了!没想到,这个家伙的身份居然不一般……
  • 武极无痕

    武极无痕

    无尽轮回,今世奇缘。万法无尽,大道归一。遮天起源,超脱终点。无数世界,万界为尊。一切的开始,始于一场失败的夺舍,两者相遇,万界为之改变......
  • 重生之锦时

    重生之锦时

    年华似水,浮生若梦。宁泽本想结束自己生命,却迎来了一段新的开始。蝴蝶的翅膀能引发海啸,而重生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本文大概是个青春洋溢的故事,主题追逐,非梦境。主要涉及行业:互联网、地产、外贸。第一卷主感情线,腻歪,第二卷开始主事业线。重生年代03,年级高一,年龄16。新书伊始,求收藏求推荐。
  • 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科学、有效的教子方法并没有统一,规范的模式,而是要针对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可以将成功家教的一系列方法进行分类,将它们分为若干种类型。同样,失误的家教方法,也可以将其分为若干种类型。本书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的192个典型家庭的亲身访谈或问卷调查,特别是借助媒体对很多家庭及子女的跟踪采访,归纳总结出了十一种类型父母的教子方法,其中有成功的教子艺术,也有失误的教子方法,从而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许你可以从中感悟出什么,甚至找到自身的影子。
  • 圣婴

    圣婴

    中国悬疑小说第一人蔡骏早年力作全新修订版。文青时代的中短篇小说盛宴。展现长篇悬疑之外的文字魔力。一段隐秘的宗教过往,暗藏现代人命运异数的玄机。收录蔡骏早年中短篇小说作品。作者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里溯流而上,寻找终极真相,然而真相始终隐藏在迷雾之后,命运无可避免地陷入轮回……
  • 花心大少,走着瞧!

    花心大少,走着瞧!

    苏暖优肥了胆儿,睡了觊觎很久的权大少爷。只是.....权大少爷被她睡的精神损失费实在太贵,愁坏了苏暖优。于是苏姑娘大摆相亲台,相中俊才无数,希望早日把自己嫁出去卖个好价格。权少爷百般刁难心里还装着个未曾谋面的未婚妻,却将她软玉温香在怀死都不放。苏暖优,你敢嫁?苏暖优胆小,前有未婚妻如豺狼,后有旧爱新欢似虎。她痛哭流涕抱权少爷大腿,奉上全部家当十六块八毛。爷,要不,我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