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65300000002

第2章 导论(2)

本项研究的理论参照首先是来自马克·崔得里克(Marc Szydlik)【马克·崔得里克(1965年—?),德国社会学家、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一生的互相帮助: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世代关系》《世代关系的稳定性和转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世代关系》等。—译者注】有关世代间照顾的概念(请参照Szydlik,2000年、2002年;Szydlik/Schupp,1998年;Szydlik/Künemund,2009年)。与之相关的理论包括诸如女性主义的照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是对崔得里克世代间照顾概念的发展。因而,在这些理论中对“世代间照顾”的理解,不仅聚焦于家庭中具体的帮助关系,甚至也涉及了成年人的不同世代之间关系的思想层面。换言之,这些理论研究了到底有哪些照顾方式、如何被照顾。其次,本项研究也追溯了莱因哈特·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莱因哈特·科泽勒克(1923—2006年),德国著名历史学家,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批判和危机》、《未来的过去》等。—译者注】有关经验领域和期望范畴的概念(请参照Koselleck,2003年),从而便于分析人们是如何理解自己过去照顾年迈父母的经历和对自己将来年老时将得到什么样照顾的期望。约恩·胡森(J?rn Rüsen)【约恩·胡森(1938年—?),德国历史学家和文化研究者。主要著作有《时间与感知》《昨天会更好吗?》《文化进程中的历史》等。—译者注】借用了库尔特·图霍夫斯基(Kurt Tucholsky)【库尔特·图霍夫斯基(1890—1935年),德国著名的记者、作家,曾用笔名有碧玉房子(Kaspar Hauser)、彼得·潘特(Peter Panter)、提奥巴尔特·老虎(Theobald Tiger)和伊格纳斯·若贝尔(Ignaz Wrobel)。图霍夫斯基是魏玛共和国时期最重要的评论家。他致力于时政评论,其作品多为讽刺小品、小剧场剧本、歌词和诗。他的主要作品有《节省时间的人》《比利牛斯山之书》《蒙娜丽莎的微笑》等。—译者注】的那首著名诗歌的题目《今天在昔日和未来之间》(Heute zwischen Gestern und Morgen)—这恰好也被本项研究借用为副标题,并且他将这个标题与科泽勒克所提出的概念结合起来,从而强调,人们一定是持续不断地在记忆和期望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展开他们的生命历程(请参照Rüsen,2006年:第197页)。就本项研究而言,经验领域和期望范畴这两个维度被作为展开各项分析的视角,因而在这项研究中不仅将未来老人的规划设计与他们对家庭过往的解释联系在一起,而且借助于自发形成的结构,能够在对过去和未来的主观性的讨论中,更好地理解家庭的变化进程。世代间照顾的概念和对经验领域和期望范畴的分类,在本项研究的对照顾模式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发挥了启发性的作用,通过它们,不仅能够从(家庭的)传记式角度对老年进行阐释,而且也能够从历史—社会的维度展开分析。当对在这项研究中和具体的案例中所讨论的老年问题进行进一步地分析时,我们会发现这些案例都显得非常有争议而且是极端的(请参照G?ckenjan,2001年)。因为在这里首先要着重突出的是对世代关系的分类,同时也要将“世代间的公平合理”这个概念,或者甚至是“世代间的战争”这个概念表述出来。并且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可能都暗示了,尽管人们也在召唤家庭中的团结合作,但是在私人领域里所动员的团结互助并不足以代替从社会层面所考虑的应该给予老年人的帮助和照顾(请参照Amann,2008年:第37页)。在本项研究的讨论中,另一个重要的分类是人口统计学中的分类,因为出生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长对人们的生活历程产生重要的影响(请参照联邦统计局2005年的调查数据(Statistisches Bundesamt, 2005))。成年人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年龄”和“世代间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尽管从趋势上来看一个家庭将会有超出两代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但是每一代成员的数量却会不断减少—韦恩·本特森(Vern Bengtson)【韦恩·本特森,美国社会学家、大学教授,主要研究老年问题和宗教社会学。主要作品有《家庭理论与研究》《家庭和老龄化:多样化和异质性》《家庭与信仰:世代和宗教的传递》等。—译者注】用“豆荚家庭”这个非常形象的概念来描述这种发展变化(请参照Bengtson,1990年)。因此,父母和子女在生命历程中能够有50年、甚至更长的共同生活的时间;也正因为如此,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顺理成章地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有很多人拥有这样的体验,即他们与自己父母的关系一直延续到自己的中年、甚至是生命的后期,而在亲子关系的后期,所提供的照顾和支持的涉及面及延续的时间都大大地增加了。弗朗索瓦·霍泼林格(Francois H?pflinger)【弗朗索瓦·霍泼林格,瑞士著名的社会学家,参与多项瑞士有关老年学研究的国家项目,是苏黎世大学老年性研究中心的创办者。主要著作有《瑞士的老年人和老年问题研究》《社会福利国家的界限:公共社会福利的形式和功能比较》《西欧家庭构建的变迁》。—译者注】将这种情形称之为父母与其子女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新阶段(请参照H?pflinger,2005年:第28页)。与此同时,由于能够照顾更为年长一代的家庭成员自身所发生的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化,使得这样的家庭成员数量变少了—刚刚能够满足需要,因而有关“谁能够照顾谁”的“分配斗争”就会完完全全出现在家庭内部。在政策层面上,德国第一次对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的所谓的“紧急状况护理”以及在1995年生效的提供单独的过渡性资金支持的护理保险上做出了反应,提出了“门诊优先于住院”的原则,并且为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提供保障。最新的政策上的反应是从2012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家庭护理时间法案—这是对执行之前所制定的政策的保驾护航,该法案允许有工作的家庭成员可以最长在两年时间内减少或停止工作,以便照顾需要护理的家人,之后再重返工作岗位。同样,继承权法也在2009年进行了修订,《修正案》规定,照顾遗赠者的每位家庭成员都将享受更高的免税优惠。由这个问题可以看到,无论这些法规是否会导致护理这个问题的社会经济和性别差异变得更加尖锐,但是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体现了其完备的“护理制度”,尤其是将亲属护理与机构护理服务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模式(请参照Keck,2008年:第155页)。这些法律的框架出自于《德国民法法典》的第1601款及其后几个条款,在那里规定了双向的抚养和赡养义务,将家庭中不同世代间的照顾和援助明文规定为应该享受和履行的照顾权利和照顾义务(请参照Zirfas,1996年:第261页)。一方面照顾和护理年迈的父母,是履行了较高的道德层面和社会层面的义务;另一方面,照顾者也往往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孤身奋战的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所承受的负担—因为比起照顾年幼的孩子,照顾衰老的父母在社会上得到的承认,通常要更少。而且,在社会上,在年轻人当中,健康有活力和独立自主是尤其被看重的,而能力下降和失去能力这样的经历则是首先要避免的。尽管小说中或多或少都是以作者自己的经历作为基本素材,但是当讨论到走向衰老这个问题,却都会表现得有些片面甚至

极端。【在这里可以列举一些因为将私密的道德层面的问题,作为中心议题而成为畅销小说的作品,例如,小说《怎么对待父亲?一个怀疑护理体系的儿子》(Wohin mit Vater? Ein Sohn verzweifelt am Pflegesystem),它的匿名的作者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要根据紧急状态护理法案,对成年子女提供照顾;另一方面,根据同样的法律,他也不能不管他的住在医院里的父亲(请参照Anonymus(无名氏),2007年)。在Margit Schreiner的小说《赤裸的父亲们》(Nackte V?ter)中,探寻了在不同世代之间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年龄、身体和性别到底意味着什么(请参照Schreiner,1997年)。或者又如,Tilman Jens的小说《痴呆症:与我的父亲分别》(Demenz. Abschied von meinem Vater),作者在他的父亲的故事中将有关生平与痴呆症的问题、纳粹主义与年龄的问题以及忘记自我的存在的罪过、压抑和可能性作为主题(请参照Jens,2009年)。法律规范所标定的严格的基准点往往在文学作品中会被试探性地打破,并且抛出如何看待年龄的意义、从不同角度如何看待世代关系等问题。Arno Geiger的长篇小说《年迈的国王的流亡岁月》(Der alte K?nig in seinem Exil)也探讨了相关主题(请参照Geiger,2011年)】

本书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总共分成九章。第一部分是导论。第二部分是对这项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设计的阐述。在这个部分中,既讨论了家庭、世代间关系和老年这些方面的社会变化(第一章),也介绍了这项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第二章),并且阐释了如何从独特的角度入手,展开对世代间照顾的问题的研究。在第三部分,将呈现本项研究的实证性研究结果,即照顾的三种模式(第四、五、六章)。这部分将讲述11个世代间照顾的个案。在这里,通过呈现类型各异的经验材料,达到展现不同照顾类型的主要状况和不同维度的目的。在所有的案例中,所使用的姓名、地点以及涉及个人的标记都被加以修改,也就是说,所有在研究中出现的名字都是虚构的名称。第四部分是这项研究的结论。这一部分分为:对不同的照顾模式的总结(第七章);对有关世代间照顾问题的进一步思考(第八章);社会层面上对家庭中的世代间照顾的期望(第九章)。第五部分是文献索引。

这项以成年人中的世代间照顾为研究主题的研究依托了哪些理论框架以及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这些问题正是这本书第二部分所要阐述的内容。

一个家庭是由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多位家庭成员所组成的,这些家庭成员年龄各异,并且处于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阶段,他们也有着各不相同的需求和期望。同时,家庭的生命周期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的。撰写这一章的目的,在于介绍与老年和世代关系有关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并且阐述与之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家庭结构。家庭、世代关系和老年问题之间存在着在多个层面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由于社会的根本性的变化进程—这其中主要是人口统计上的变化、家庭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多元化进程与个体化进程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家庭、世代关系和老年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变得更具有动态性。而在家庭研究中,有关这种动态性的方向和对它的理解却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公开而集中地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家庭的发展变化是否标志着家庭将面临危机,或者这种变化恰恰预示着家庭的重要性将不断增加。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围绕着几个基本观点展开的。例如,拉兹洛·瓦斯科维克斯(Laszlo A. Vascovics)指出,无论是对于可以感觉到的家庭的变迁、还是它可感知的延续性,都缺乏充分的阐释(请参照Vascovics,1998年:第23页及其后页)。格特鲁德·贝克斯(Gertrud M. Backes)认为,家庭结构的变化几乎往往是与家庭的功能变化同时发生的。而且仅仅是在个体一生的过程中,家庭的结构也是非常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变迁,一个人出生的家庭通常与他去世时所在的家庭,在结构上完全不同(请参照Backes,1998年)。而学者们也在下面这个问题上有着一定的共识,即关系层面对于分析和描述家庭结构变得越来越意义重大了。卡尔·兰茨(Karl Lenz)【卡尔·兰茨(1955年—?),德国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德国年轻人行为类型的实证研究》《女人和男人:人际关系的性别差异》《家庭:跨学科导论》《人际关系的社会学》。—译者注】在这方面走得很远,以至于他打算完全放弃“家庭”这个概念,而建议用“人际关系的社会学”来替代前一个概念(请参照Lenz,2009年:第28页)。很多证据都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被证实的家庭的变迁进程仍然在持续着,并且这些变化首先影响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因而,这样的过程被爱德华·肖特(Edward Shorter)称为家庭关系的“多愁善感化”的过程(请参照Shorter,1979年),而伊丽莎白·贝克-吉恩斯海姆(Elisabeth Beck-Gernsheim)【伊丽莎白·贝克-吉恩斯海姆(1946年—?),德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主要研究家庭机制的社会变迁。主要著作有《家庭之后是什么》、《个体化:机制化的个人主义及其社会和政治后果》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健康:医疗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进退两难》。—译者注】则将这样的变迁描述为“从应急组织到有选择的亲属关系”的变化(请参照Beck-Gernsheim,1994年:第115页)。

同类推荐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管理学作业集

    管理学作业集

    管理学作业集是根据西北工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专科管理类各专业管理学学习的实际需要,基于所用的管理学课件编写的课后复习和参考资料,作业集涵盖课件的基本内容,对课件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并配有参考答案。在课件的基础上,对各章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系统归纳。作业集题型多样,包括考题的各种类型,内容全面、信息量较大,通过练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为学生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自主学习的具有系统服务功能的作业薄。
  •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现代图书馆人丛书-图书馆导读工作

    理想、理念是人生的信念和希望。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对这个工作有一种清楚的认识。图书馆人是知识供应的后勤。图书馆人是探索科学的尖兵。本套丛书可做为图书馆人工作手册,包括:馆藏文献建设、图书分类工作、图书馆的管理、图书馆选书指南、知识信息检索等。
  • 最受欢迎的领导致辞写作技巧及范例

    最受欢迎的领导致辞写作技巧及范例

    本书以条目的形式,将各种格式的讲话稿的写作技巧罗列出来,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列举最新最典型最有代表意义的范例。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热门推荐
  • 青梅竹马:一定找到你

    青梅竹马:一定找到你

    自从记事的时候,她(艾伊雪)的爸爸和妈妈分开了,也分开了她和她的哥哥。而她(艾伊雪)在搬家的时候和自己的哥哥,还有另一个小时候的玩伴,做了一个约定:就是长大以后,一定要找到对方···············
  • 苍落照

    苍落照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狂沙怒风,一回首枯骨连城一场命格的错乱,一段永世的姻缘,谁人轻怨,再无当年?四国纷乱,可因江山,毁我家园?沙场御前,巧思言辩,护卿长安。一个千年大族的开端,一梦浮生的流年,我纵驰骋万年,我愿命格皆乱,只为当年情缘,莫笑江山易变。江山为枕,天下为席,沙场一盘棋,朝堂几场戏。纵我千万骑,逍遥风云际。
  • 逝去的青春,留在夹子里回忆

    逝去的青春,留在夹子里回忆

    美好的学生时代,是青春的留念,把青春的回忆记录
  • 南汉风流

    南汉风流

    讲不完的三国,说不清的英雄,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三国,成为荆州牧刘表长子刘琦。是成为一个富家子弟,在蔡氏、刘备阴影下,如豚犬者苟延残喘?还是奋发图强,改变历史那不公正的命运?且看东方穿越三国,拜名师,求名将,访贤士,建立自己的团队,树立赫赫声名,内息蔡氏之祸,外平诸侯之入侵。征战数十年,豁然回首,在大汉内争数十年后,异族已经掺透进中原,是五胡乱华重现,历史进入暗黑时代,还是保证农耕文明发展,在以后一千余年,中原大地不再受游牧民族入侵,中华文明永葆青春?
  • 孤王归来—做你一世的司机保镖

    孤王归来—做你一世的司机保镖

    他,龙组王者,任何任务都会被他轻描淡写的完成。他,十八岁,英朗俊俏少年。他,富可敌国隐世家族的特殊方式培养的公子。如今归来,隐没都市,做她的司机。她,一傲娇富家千金,挥金如土,奢华一身。却唯独赖着他,刺激他,给他到处闯祸。追千夜的女人异口同声:能不能让我们家千夜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 猎日王牌

    猎日王牌

    冷峰在《猎日王牌》游戏中获得“超级猎手”称号,却意外获得神秘物品“猎日系统”,在与系统绑定后,他被传送到了1937年的抗日战场。猎日系统拥有各种冷峰这个年代的先进武器,想要获得这些武器,必须拥有足够的猎点。一个日军士兵的生命值一个猎点,一个少佐值一百个猎点,一个元帅值一万个猎点。十个猎点可以兑换一支M16卡宾枪,三千个猎点可以兑换一辆M1A1主战坦克,十万个猎点可以兑换一艘小鹰级航空母舰,二十万个猎点可以兑换一枚核弹……冷峰:要想成王,杀鬼子才是王道。
  • 重生追美录

    重生追美录

    一本主角无敌,泡美11的爽书。本书美女的存在价值就是让主角泡的,而配角的存在价值就是成为忠实的小弟,或者就是被主角虐待。文字以轻松对话为主,情节以追美泡美为主,没什么啰嗦的东西。小介绍---重生后的主角得到了超人的异能,强势,霸道。并且无赖,YD。校花,女警,明星,老师,千金,小姐,一个都不放过。本人有处女情节,不喜误入。------如果你是淫民,请立即进来,此文中期乃淫中精品
  • 甜心专宠:倒追男神100次

    甜心专宠:倒追男神100次

    (1v1复仇宠文,开头虐,中间暖,结局温馨有爱。)“现在的童堇夏消失了,你是不是,就会马上忘了这个人?”三年前,她一笔一划的在离婚协议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心痛和他给她的耻辱深深的刻在她的心上。她发誓,一定要让面前的男人后悔他现在的决定。三年后,她背上沉重的复仇包袱,逆袭归来。处心积虑的用带着“面具”的自己接近他和他的家人……当他彻底迷恋于她,她忍下心痛,狂笑着:“易安然,你不配!”她被迫撕下面具,与他对峙,却不料他的阴谋中暗藏的深情……瑾年夏日,有你便是安好时光。
  • 惹火小萌妻,总裁太忙了

    惹火小萌妻,总裁太忙了

    只不过陪闺蜜去相亲而已,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会遇上男神(花痴脸)从此林筱染走上了带着大神一起飞嗯~什么男神粑粑觉得我们门不当户不对,不同意?没关系“第一模特”的称号,甩你脸上嗯~什么白莲花来抢我通告,勾引我男神,罪不可恕!!!看我开大招秒了你白莲花走了,怎么又来了一个心机,绿茶......啊!男神你太会惹桃花了{第一次写文请多多关照}
  •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生气不如争气全集

    气是由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你不理它时,它就会消散。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生气呢?因此,做人以消气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