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88800000014

第14章 民事执行机关(3)

瑞典在法院外设立了专门的执行机关。瑞典的执行机关是执行局,该执行机关是一个独立于法院、检察机构、警察机构的政府机构,但该机关的裁定可以被上诉到上诉法院。全国分为81个执行区,每个区设一个执行局。执行局由三种人组成:一是执行官;二是执行员;三是办事员。执行官必须有法律学位,并须有一定阶段做公证人和法院工作的经验。执行局有责任执行普通法院、行政法院和专门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法院决定案件的法律后果,而不作出有关执行的指示,由执行局决定执行的方式。

(三)对行政模式执行机关的评述

在英、美等国,民事执行机关的构成也采用非集中制形式,在瑞典和瑞士执行机构也采用集中制形式,但该非集中制与集中制是行政模式下的非集中制和集中制,即执行机关是行政机关。在英国和美国发出执行令的机关是法院的办公室与法院的书记官,具体执行机关是设在法院外的行政部门,即由行政官负责执行,但其执行行为要受执行法院的监督和制约,他们在设置执行机关时,肯定法院对执行机关的监督权,承认审判权与执行权的密切联系,但又将签发执行令、实施执行令赋予行政机关进行。法院仍是执行的监督和救济机关。这也说明,不论是司法模式的执行机关,还是行政模式的执行机关,执行法院在执行程序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他任何机关都不能替代其行使职权,反映了司法权的特性和行使司法权机关的专属性。

三、对民事执行机关不同模式的比较

通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模式民事执行机关的比较分析,他们在执行机关的设置和对执行权的配置上,体现了以下特点:

第一,民事执行机关独立于审判机关设立,独立行使民事执行权。

第二,根据执行行为的属性,设置执行机关的职能。不论是司法模式还是行政模式,都根据执行行为的属性,将其分配由不同的执行机关行使。在执行中涉及发布命令和裁决执行中纠纷一般由法院进行;涉及单纯执行行为,如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一般由专门的执行员进行。

第三,执行行为受执行法院的监督制约。不同的执行机关是独立的,但执行员在行使执行权时,要受到法院的监督。

第四,注重执行救济的程序保障。不论司法模式还是行政模式在设置执行机关时,都充分考虑到了执行行为的两种不同情况,都比较注重执行救济行为的实施程序,即使在执行机构彻底独立的情况下,也要考虑执行救济行为同单纯执行行为的分工。而且执行救济行为始终是由法官或相当于法官身份的人员来实施。

(第二节)我国民事执行机关的设置

一、我国民事执行机关设置概况

我国,在中华民国时期,地方法院设置民事执行处,即执行法院,办理执行事项。执行处内,设置专职的推事技术机关办理执行事项。个别事项简单的执行由审判事务的推事及书记官兼办。但兼办执行事务时,应该以执行推事及执行书记官的身份来办理。地方法院执行处的人员设置,根据各地执行事务的繁简而定。

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执行机关的设置,在我国的民事执行机关的历史上,经历了审执分立、审执合一的不同阶段。

1.设置独立的执行机关

20世纪50年代,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工作是和审判工作分立而独立进行的。1953年,最高人民法院华北分院就发出了《关于各级人民法院执行判决的指示》,要求“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初审议法院,应该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工作”。1954年9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第38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设执行员,办理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事项,办理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根据这一规定,各地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普遍建立了执行机构,配备了执行人员,专门负责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执行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取消独立的执行机关

1957年以后,在法律虚无主义的影响下,法制建设削弱,已经建立的执行机构又相继被撤销,执行工作由审判人员兼管,案件从审判到执行由审判人员负责到底。

3.恢复设置独立的执行机关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重新修订的《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1条中又重申了1954年《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8条的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法院设立执行员;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63条第1款明确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书记员进行;重大执行措施,应当由司法警察参加。”在这段时间,一些地方法院依据规定设立了执行员,并建立了执行机构,但也有许多法院还没有设执行员,没有建立执行机构。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第209条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的职责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此后,全国各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都已建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配备了执行员,一些高级人民法院也建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最高人民法院也于1995年设立了执行工作办公室。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办法,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地人民法院执行。通常情况下,执行时由人民法院设立的执行机构来完成的,但也有例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第3条、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行政案件中作出的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由审理案件的审判庭负责执行。人民法庭审结的案件,由人民法庭负责执行,其中复杂、疑难或被执行人不在本法院辖区的案件,由执行机构负责执行。

二、我国民事执行机关设置的特点

1.人民法院为执行法院,执行庭为执行机构,执行由执行庭执行员负责实施

根据法律规定,在我国人民法院为执行法院,执行庭为具体实施执行行为的机构,执行庭由执行员、书记员组成,司法警察参与执行工作。

各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海事法院、林业法院、铁路法院设立执行庭或执行组。各执行庭或执行组的人员配备上不一致,一般根据执行事务的多少进行配制。

2.“审执分立”

“审执分立”是指审判权与执行权应分别由不同机构行使。“审执合一”是指在未设立执行机构的情况下,审判人员既担任审判工作,又担任执行工作。执行工作是由专门的执行人员和执行机构负责,还是由审判人员和审判庭兼而管之的问题一直有争议。主张“审执合一”者认为其优势为:一是可以避免因“审执分立”带来的审执分割,避免审判员只管审判而不考虑执行,实现审执结合;二是可以减少执行员再了解案情的中间环节,也方便了当事人,便于案件及时执行;三是在执行案件少的法院,也没有必要审执分立。主张“审执分立”者认为,实行“审执分立”有利于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分工负责,符合立法的精神;也有利于实现执行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便于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还有利于通过执行发现审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起到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作用。

上述争论,反映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执行工作性质有不同的认识。

执行工作与审判工作虽然都由人民法院行使,但执行程序中所要完成的任务与审判程序不同,因此执行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而且执行案件种类多、数量大,要求有专门的人员、组织负责。执行机关与审判机关一样,由执行员独立地行使执行权,执行机关独立是完成民事执行任务的保证。

3.特殊案件由审判机关负责执行

《执行规定》第3条、第4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行政案件中作出的财产保全、先予执行裁定,由审理案件的审判庭负责执行。人民法庭审结的案件,由人民法庭负责执行,其中复杂、疑难或被执行人不在本法院辖区的案件,由执行机构负责执行。

三、我国民事执行机关设置上的缺陷及成因分析

在司法实践中造成执行难的原因很多,但制度层面上的问题是其根本原因之一。在执行中,执行机关怠于行使执行权和滥用执行权的原因,就在于我国执行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如果执行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是不能真正解决执行难和执行乱。而执行制度本身的缺陷,主要反映在执行机关设置的制度中。因此,进行执行机关改革,建立一个透明度高、监督得力的执行机关迫在眉睫。执行机关重新设置是执行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重新构建执行机关,理顺执行权限的分工,解决执行难的问题。

(一)民事执行机关设置上的缺陷

我国现行民事执行机构在设置上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合理之处,而且这种制度性缺陷已成为妨碍民事执行工作的重要“瓶颈”。只有从改革民事执行机关的设置入手才能解开“瓶颈”,从而理顺民事执行关系,提高民事执行工作的效率。民事执行机关的设置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审执不分,职能过于宽泛,当事人的实体利益无法获得保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执行人员有权对案外人的异议进行实体审查,并做出裁判,即执行机关有权裁判实体争议。执行机关以国家公权力为后盾,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应该享有一定的裁判权。但由执行机构裁判的事项应限于程序上的异议,即当事人因执行程序发生争执或对执行程序提出异议,如果由执行机构对实体争议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当事人无法通过上诉等途径寻求救济。

2.上下级执行机关之间实行统一领导,违背司法独立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高级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规定,高级人民法院有权对下级人民法院的违法、错误的执行裁定、执行行为函告下级法院自行修正或直接下达裁定、决定予以纠正。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的本意看,高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进行监督,实际上是高级人民法院的执行机关对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机关进行监督,而下级执行机关所作的裁定有可能是实体方面的裁定,上级法院直接纠正下级法院的实体裁判是违背司法独立原则的。从法理上来说,已经生效的裁判形成了既判力,非经严格的法定程序不能改变,如果上级法院的执行机关可以随意地中止该裁判的效力,就违背了既判力的理论。

3.对执行权的行使缺乏监督制约,使公正与效率价值无法实现

表现为在执行机制运行中,执行权力全部集中在一个部门或该部门的一部分人甚至是一个人手中,即执行员集执行裁判权与执行实施权于一身。如从执行措施的决定到实施,从执行财产的调查到处分与分配,从对被执行人财产的执行到对其债权的执行,从执行人的变更、追加到对案外人异议的审查处理等,均由执行员个人决定。这种执行权力高度集中的执行机关模式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其一,在缺乏相应的机构对之制约的情况下,使得执行中的许多决定有极大的随意性,如怠于采取或滥用执行措施,执行程序的公正性受到损害。其二,由于执行权力的集中,又缺乏监督制约,在执行中产生很多纠纷,这些纠纷没有一个有效、快速的解决途径,执行效率不高加大了执行的成本,使执行程序的效率这一价值目标无法实现。其三,执行人员权力高度集中,当事人主体地位被虚化,在执行程序中的权利无法获得保障,难以制约执行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难以保障私权的实现。其四,对执行机构行使执行权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有效的执行救济途径。如法院对执行机构的监督,上下级法院执行机构之间的监督都没有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对当事人救济途径的缺乏等,使执行机构在行使执行权时处于失控的状态。失去监督的权力最容易走向腐败,由于执行员垄断了关于执行的全部权力,对于执行中可能发生的失误只能由其自行解决,这就为救济途径的有效性留下了阴影。

4.执行机关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直接影响执行机关职能的发挥

现行立法对于执行机构及人员的规定过于简单笼统;对于执行机构的性质、地位、形式、名称的规定不明确;执行机构内部没有形成分权制约机制;执行机构力量单薄,执行人员配置缺乏科学性。执行人员只是法院中和书记员、司法警察等并列的“其他人员”,仅属于从属性地位。在现有执行人员中,一部分直接来自于审判庭,长期形成的工作思路与习惯方式,保留着审判工作的模式,这与执行案件的工作特点与规律不相适应;而另一部分则长期从事执行工作,虽然社会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在处理案件实体和程序问题时则显出法律专业知识的缺乏。

甚至有许多法院认为执行员的资格应较审判员的条件低,只要身强力壮即可,或者就将其他庭、室不要的人员安排到执行机构,随意设执行员。执行机构权威性不高造成人员配备方面难以吸引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重、公正廉洁的优秀人才。

5.执行员的地位、身份和职责不明,对执行员的管理比较混乱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09条的规定,执行工作由执行员进行,但执行员是否应当具备法官的身份,执行员包括哪些人员,该法没有规定。

我国《法官法》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因而从法律上说,执行人员不属于法官的范畴。《法官法》对法官的条件及任免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而执行员的条件及任免等没有规定。但是,在实践中执行人员是按审判人员的职务进行任命和管理的,所以也就有了“执行庭审判员”一说。它表明,我国执行员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对执行员的管理比较混乱。

《民事诉讼法》规定采取执行措施、中止或终结执行等都要作出裁定,从立法的本意来看,似乎这些裁定应当由执行员作出,但法律并没有赋予执行员这些权力,因为《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3款规定,“裁定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而执行人员显然不是审判人员或者书记员。制作裁定执行员无权署名,给执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在实践中,参与执行的人员有具备法官身份的执行员,有司法警察,还有书记员,至于这些执行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法律没有规定。

(二)成因分析

同类推荐
  • 农业经济法学

    农业经济法学

    本书主要内容和结构是:全书垠据当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去律体系和内容编排,主要包括:农业和农村经济民事关系(或称农业和农村民事经济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行政关系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管理关系。全书共十章,各章分别是:第一章,农业经济法概述;第二章,农业基本法研究;第三章,农业科技、教育与农业技术推广法研究;第四章,土地管理法研究;第五章,农村土地承包法研究;第六章,农村企业法研究;第七章,农村税收以及农民负担问题法律研究;第八章,农业产业法律研究;第九章,农业环境资源法研究;第十章,食品卫生和农业生产安全的法律研究。此外,另设,“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为附录。
  •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

    《商贸法律实务》是为解决高职院校商贸、财经类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而编纂的一本新型项目化教材。其着重体现了“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思想。全书分为法律基础知识、市场行为法、市场主体法、公平竞争法、工业产权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商贸争议解决法七大模块。我们期冀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在面对法律问题时能运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考虑解决方案,并能将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业务工作中去。
  • 五五普法(童谣版)

    五五普法(童谣版)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屇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 农民怎样打官司

    农民怎样打官司

    《农民怎样打官司》具体介绍了与打官司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怎样打民事官司、怎样打刑事官司、怎样打行政官司及怎样写诉状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热门推荐
  • 若往事如昔

    若往事如昔

    性格怪异、飞扬跋扈、自我中心、桀骜不驯的永远自由自在的强悍女主,一连串的事件的搞笑生活下隐藏着的,欺骗和背叛是否会让她动摇?在友情,爱情里固执的不肯改变自我。最终是谁能俘获了她的心?还是她俘获了谁的心?在过去阴影和现在的伤害中,她的爱情是是否甜美如昔?强悍女主,男配类型各异,精彩纷呈!
  • 冰火上将

    冰火上将

    被人欺凌的他,突然觉醒体内的神通血脉,成为数百年来第一个双系能力者。机缘巧合之下发现父亲的意外死亡另有隐情,冰火上将周思程,大道万般,却走妖脉。背负血海深仇的他誓要颠覆这个丑恶的世界。
  • 我和舞王有个约会

    我和舞王有个约会

    依诺怎么就和大明星扛上了呢?个个都是大大大明星,让人羡慕,嫉妒,恨啊!!!可恶,这三个极品舞王,要人家怎么选嘛???
  • 逐鹿红尘

    逐鹿红尘

    她是未忘却前尘的清丽少女。他是征战沙场的果敢将军王。他是济世救人的神仙医者。他是吟诗作画的世外闲人。他是号令群雄的武林盟主。这些人,遇见她,群雄逐鹿。
  • 废材战记

    废材战记

    一个游戏死宅,悲催的被人拉入了魔法与科技并存的世界中!刚穿越过去,他就得面对各种凶险的环境;好不容易走狗屎运成为天选者,得到的却是鸡肋到爆的能力!什么美女相伴,什么荣华富贵,作为屌丝的他已经顾不得那些美好的幻想,一切目的只为求生!作为被命运选中的人,有很多惊天秘密等着他发现!世界在等待他拯救!只是如此凶险的环境,如此废柴的主人公……希望他的人生不会变成茶几,摆满很多的‘杯具’!
  • 远古一刀

    远古一刀

    一个痞气十足的少年一把尘封万年的魔刀一本上古流传的道书一人一刀一古书此路注定不凡道气总有涯,刀气永无横挡我道者,任你神魔妖佛只需温柔一刀刀斩神佛,刀诛妖魔这刀传自远古,称之远古一刀!
  • 汉末王旗

    汉末王旗

    这是一个小人物穿越到汉末三国,见证了无数英雄的故事。同时,这也是一个被无数英雄所见证,从小人物成长到霸主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一定新颖,但却一定精彩好看。
  • 破晓之痕

    破晓之痕

    “保护区的确是一个牢笼。”“那你为什么不试着冲破它呢?”“因为我没有那种力量。”“那就飞出去!”“鸟笼么?但比起鸟...我感觉更像一直青蛙。”男人这时候低笑着,望着远处霓虹的尽头,那里的天空弥漫着些许迷雾,他微微的突出一口烟说:“听说过井底之蛙么?男人的眼睛似乎散发着光彩,“人们口中的所谓的井底之蛙其实是种扭曲的错误的说法,其实它们坐井观天并不是因为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井口的天地,而是它们从来不会像普通的青蛙们一样想要去大江河或者大海里去,因为从始至终它们仰望的就不是大海。”“是啊,是天空。”未来的路在自己脚下是没错,但你必须在面对千军万马弩箭丛云时无所畏惧的站在万军之中俯瞰众生,这是你的使命。
  • EXO出走的节操

    EXO出走的节操

    “吴世勋,你是不是吃醋?”“不不不,只是你的自恋而已”————“若儿你过来,我们来谈谈人生”“好呀好呀,灿妮儿。上半身还是下半身”————“哥!!!”“嗯?”勋“嗯??”灿“她叫的是我!”灿“明明是我”勋猪脚一脸懵逼
  • 末世剑帝

    末世剑帝

    一帝二王三后四妃,灾变过后,站在世界金字塔顶峰的人类,属于进化者。权势和财富,在进化面前,一文不值。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残酷,将世界推向了一个新的篇章。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身为进化者中的最强领袖剑帝,在带领人类对抗神族最终一役,陨落在崖山。英雄悲歌,人类的希望,历史的转折,在他重生到末世前夕,时代是否会给他新的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