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1200000003

第3章 楚汉风云录(2)

刘邦在军事斗争的同时,非常重视政权的建设。当他从汉中杀回,重新占据了关中的第二年,他一方面派人东征,收复了河南一带的大片土地,集聚兵力准备东下与项羽争锋,一方面,却“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又“缮治河上塞,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他的行政长官已派到今甘肃的临洮、庆阳,他的守边部队已派到今内蒙古的河套一带去整修城障。明陈子龙说:“未出关争衡而先收边地,立基本,自固之策也。”(《史记测义》)接着又下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俨然建国矣。当他东征被项羽打败,连忙于六月立刘盈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明何孟春说:“汉王败彭城下,诸侯叛汉归楚,王至荥阳,楚攻之急,乃迁栎阳,立子盈为太子以系人心,知有国本矣。复如荥阳,命萧何侍太子守关中,立宗庙社稷。史称帝‘规模宏远’,岂待定天下而始见之?”(《史记评抄》)

三说刘邦的善于权变和从善如流,在笼络人心方面,尤为见长。《项羽本纪》写鸿门宴前有一段文字: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刘邦在仓皇中听说张良认识项伯时,一句“孰与君少长?”说明他一瞬间就有了收买项伯的念头,而又很快得到成功的实施。在广武战场,刘邦数落项羽十大罪状,挨了一箭:

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高祖本纪》)

反应多么的快,关键时刻多么坚强、多么忍耐。为了稳定军心,不长敌人气焰、灭自己威风,他秀得多么好,又掩饰得多么好。当韩信灭齐后要求做假齐王时,刘邦气不打一处来且张口骂娘,张良、陈平赶紧踩脚,他话到口边立刻转弯,顺水推舟满足了韩信的要求,事见《淮阴侯列传》:

汉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

事亦见《留侯世家》。宋人杨万里《读子房传》:“笑赌乾坤看两龙,淮阴目动即雌雄。兴王大计无寻处,却在先生一蹑中。”意思是张良(其实是陈平)踩了他一脚,关系到整个楚汉相争的大局。虽说这一脚踩得好,也要被踩的人配合得好。一般人思想转弯都得有个过程,在刘邦则是条件反射、报应立响,这是一种素质。

刘邦在对待儒生的态度上是前后矛盾的。从本性上说,他厌恶儒生,经常骂儒生为“腐儒”“竖儒”,表现出十分厌恶的态度。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名刺)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原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郦生陆贾列传》)

又如对待随何,他曾策反英布归汉,牵制项羽于齐数月,使刘邦赢得先机,最终打败项羽,功劳不可谓不大。然而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却因为厌恶儒生,差点把随何的功劳给忽略了,然而当随何提出抗议时,他纠正得也非常之快:

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淮南乎?”上曰:“不能。”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淮南,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然而陛下谓何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黥布列传》)

因为当皇帝离不开儒生的帮助,所以刘邦对儒生的厌恶不得不有所收敛,不喜欢也得喜欢。有两个儒生帮了他的大忙。一个是陆贾: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郦生陆贾列传》)

另一个是叔孙通。刘邦虽然性好狎侮,但他看到在宫殿上“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时,也感觉到当皇帝没有威仪是个严重的问题。是叔孙通帮助他解决了这个问题:

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会十月。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讙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刘敬叔孙通列传》)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汉十二年(前195)刘邦讨伐英布后,路过鲁地,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启了后世帝王尊孔的先河。

四说刘邦的幽默感。幽默感是处理复杂关系的润滑剂,对于一个领袖人物来说,幽默感是一种人格魅力。当韩信自信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这句话虽有“狎侮”的意思,亦有一定幽默的成分。《高祖本纪》载:

(汉九年)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这是当着群臣的面和老爷子开玩笑,口无遮拦,说老爷子过去偏心,要老爷子说说现在他和二哥比较,到底谁的产业更多,于是有人带头呼万岁,大家跟着呼万岁,未央前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这种玩笑不会让老爷子下不来台,其作用恰恰是活跃了宴会的气氛,造成皆大欢喜。晚唐诗人唐彦谦《仲山》诗提到这事,加以冷嘲道:“千载遗踪寄薜萝,沛中乡里旧山河。长陵亦是闲丘陇,异日谁知与仲多。”毛泽东似乎很欣赏这首诗,不但在《汉书?高帝纪》上眉批过,还专门在笺纸上书写过。

换了一个场合,刘邦也会表现出他性格中冷峻的一面。几年前在广武战场与项羽对峙时,老爷子被项羽放到大菜板上,胁迫刘邦投降,那一次的“玩笑”开得很大,是一场黑色幽默:

(汉之四年)项王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项羽本纪》)

很多人都举此事,说刘邦是个无赖。这话欠公平。事实上,项羽耍的也是无赖手段。面对这样的情况,越是示弱,太公就越有性命之忧。不如赌一把,表现得毫不介意,事实上,正是刘邦这几句话保住了太公的性命。这几句几近无赖的话,是一种黑色幽默,是一物降一物。项羽还真被治住了。当然,项伯也起了作用,这是刘邦的人情。

五说刘邦的文采。刘邦好楚歌,也能做歌词:

十二年,十月……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高祖本纪》)

宋人林宽《歌风台》诗云:“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留侯世家》记载了他的另一首歌:

戚夫人日夜待御,赵王如意常抱居前,上曰“终不使不肖子居爱子之上”……汉十二年,上从击破布军归,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谏,不听,因疾不视事。叔孙太傅称说引古今,以死争太子。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歌曰:“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柰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歌数阕,戚夫人嘘唏流涕,上起去,罢酒。

做皇帝也有无可奈何之时,诗言志,这首诗就抒发了刘邦的无可奈何之情。他最后的表态也是一种顾全大局,有一种“身后是非谁管得”的悲凉。刘邦还非常懂得文艺有聚散人心的作用,在垓下以楚歌为武器从心理上摧毁项羽: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羽本纪》)

总之,班固说刘邦“好谋能听”,说他“虽日不暇给,而规模宏远”,对此,司马迁也只有表示敬服。

当然,刘邦也是凡人,在他身上,毛病很多。司马迁本着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精神,还历史以一个真实的刘邦。《史记》中既记载了刘邦的历史功绩和从善如流、坚韧不拔的领袖品质,也如实地记载他好逸恶劳、贪酒好色等市井习气,以及刻薄,关键时刻不近人情的表现。

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读虽)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柰何弃之?”于是遂得脱。(《项羽本纪》)

在逃难中将儿女推下车的做法,是太过无情了,他当时还对滕公(夏侯婴)大动肝火。所以有人说刘邦不慈不孝,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吕后对此事却念念不忘,夏侯婴一直为官太仆奉车,刘邦死后,仍为太仆侍奉孝惠皇帝,孝惠帝死后,仍以太仆侍奉吕后,直到文帝时,仍为太仆。一直是皇室的近侍。

明人杨慎《临江仙》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后被用作《三国演义》卷首词。《史记》中的有些故事,如果不是白纸黑字地写着,今天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是渔樵笑谈,是戏说刘邦。

例如,《楚元王世家》载:

高祖兄弟四人,长兄伯,伯蚤卒。始高祖微时,尝辟事,时时与宾客过巨嫂食。嫂厌叔,叔与客来,嫂详为羹尽,栎釜,宾客以故去。已而视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为帝,封昆弟,而伯子独不得封。太上皇以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耳。”于是乃封其子信为羹颉侯。而王次兄仲于代。

“羹颉侯”一作“颉羹侯”,颉是刮的意思。刘邦说大嫂的做法“不长者”,他这个做法就“长者”吗?清黄仲则有《羹颉侯冢》绝句,将此事和广武战场事合而咏之:“掩釜何如轹釜来,区区恩怨事堪咍。可知大度输臣叔,肯向军前乞一杯!”讽刺说大嫂诚不若刘邦之大度,在父亲将被烹之时居然说得出“分我一杯羹”那样的玩笑话。

又如《张丞相列传》载: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这一段君臣间的打闹,完全没有一点文化的样子,要不是司马迁予以实录,无法凭空想象。《郦生陆贾列传》载:

(郦生)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骑士之言表明了刘邦在当时的口碑。“溺儒冠”的做法,几近流氓。又喜欢一边洗脚一边会客,《史记》中凡两见,一次是倨见郦生,事在汉二年(前205):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陆贾列传》)

另一次是倨见英布,事在汉三年(前205)随何赚英布叛楚归汉,正在兴头上,不料受到刘邦的倨见,退了神光,差点自寻短见:

淮南王至,上方踞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于是乃使人入九江。(《黥布列传》)

这种前倨后恭、恩威兼施的驭人术,正是刘邦一贯的伎俩。《韩信卢绾列传》载,陈豨死后,刘邦欲就地任命将领,当周昌领来四个壮士时,刘邦先是劈头乱骂,骂得四个人都不敢吭声,随后他又将这四个人各封千户,并命为将:

上问周昌曰:“赵亦有壮士可令将者乎?”对曰:“有四人。”四人谒,上谩骂曰:“竖子能为将乎?”四人惭伏。上封之各千户,以为将。左右谏曰:“从入蜀、汉,伐楚,功未遍行,今此何功而封?”上曰:“非若所知!陈豨反,邯郸以北皆豨有,吾以羽檄征天下兵,未有至者,今唯独邯郸中兵耳。吾胡爱四千户封四人,不以慰赵子弟!”皆曰:“善。”

同类推荐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不见底的漩涡——皇权的崩溃

    不见底的漩涡——皇权的崩溃

    大郑二世,皇帝(熹宗)范敏庄不谱政务,皇权旁落至皇后郭智非手中。皇后、太子、同姓分封王、各世家大族、地方势力,以及各胡族贵族,纠缠争斗,政局纷乱。太子太傅卫然成,出自并州卫士大族,在拱卫性格暴逆、古怪的太子范惠政继承权过程中,不自觉的掉入到纷乱的政治漩涡中。卫家一家人,各自面临不同的命运,时代和性格把他们带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 穿越之最强小兵

    穿越之最强小兵

    一觉醒来,天朝屌丝李小甲变成了一个新王朝人人敬仰的小公爷,而且穿越来第二天就被通知要拜堂结婚!一直苦逼的李小甲突然感叹人生居然如此美好!但却不知,自己要娶的乃是全镇第一土豪宋家号称丑霸帝国的女儿!唉,不说了,我得赶紧跑路了,这成了李小甲穿越后说的第一句话。
  • 缘唐

    缘唐

    离家出走,意外穿越,是福?是祸?一个青年又如何在一千多年前立足?危机重重,如何度过?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热门推荐
  • 神药小风

    神药小风

    海龙城无知少年,在不知道的情况下离开了海龙城,偶然得到了两大神器,学霸一样的学会各种术无论是修仙还是修武还是炼丹等等
  • 天才武师

    天才武师

    林青,一名国术高手,无意间成了一间武馆的首席武师。他原本想过些悠闲日子,却意外的被美丽校花,萝莉警花,霸道杀手,武馆女二代……一众美女纠缠!林青不由得发出感慨“好了,你们别争了,今晚翻牌,翻到谁?谁侍寝。”
  • 大魔法天地

    大魔法天地

    大魔法天地分天地人神鬼幻灵七界49大域。人域云倾国执事上卿之子欝风蓝因失手杀死侍女缘怨,被其父天下公卿欝仁天就地正法……
  • 清泪无痕:爱情岁月

    清泪无痕:爱情岁月

    在爱情的岁月里,无助的身躯,娇小的岁月,只有两行清泪陪你度过...
  • 空间囚牢

    空间囚牢

    星球大战后,外星人或被消灭,或被赶入了寒暗的异空间,地球人封锁异空间通道,构筑了一座空间囚牢。不仅如此,解读宇宙密码的地球人,早已掌握开启四维空间的钥匙,在太典中开辟了无数附属空间。何谓‘附属’?低等之意。‘低等’何意?只能任人蹂躏之意!且看现代武器穿插于刀枪剑戟的冷兵器时代,没有无解的夸张,只有淡淡的无奈......
  • 神修大陆传

    神修大陆传

    一名平凡的高中生,在一日半夜被附体在刚刚死去的异界废材少爷身上,是阴谋,还是巧合……神修大陆没有国家统治者,只有家族,大大小小的家族都有自己一分三亩地,大的统治几个县城,小的就一个县城,看这个平凡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怎么生存吧……收服神兽?招揽美少女?攻城略地?一切尽情期待吧!当有一天他突然回到地球,他将会再次发生什么呢?是想方设法回到异界与爱人重逢,还是放下爱情留在本来属于他的地球上过日子?爱与真正的家,他将选择哪一样?
  • 我的手机通地府

    我的手机通地府

    阎王让你三更死,小山留你到五更!一次小鬼误抓,错将阎小山抓到地府,阎王见阎小山聪明伶俐,特此开恩,准许阎小山还阳返回人间,与此同时还赠予他一部地府最近研发的超级手机,电话、短信、qq微信,直通地府!从此阎小山牛逼哄哄的生活便到来。遇到恶少狂徒?没关系,给阎王发给信息让他派武松过来帮帮忙!遇到孤单寂寞的夜?嘿嘿嘿,给阎发个微信让他派个漂亮女鬼来嘿嘿嘿……
  • 忆涩离

    忆涩离

    回忆,是那么的傻,为了自己所喜欢的人,甘愿做任何事,哪怕是伤痕累累;苦涩,是那么的伤,一杯如此苦的苦茶,不管加多少颗糖,也不会有一丝甜;离开,是那么的潇洒,只为想离开爱的囚笼,因为真的太累了…是否试过,为了自己喜欢的人,而坚持苦苦等待,哪怕他在遥远的天国,也不愿意放弃等待…
  • 女官

    女官

    从出生起,左钧直便头顶炫目的光环——父亲是左相之子,母亲是乌斯藏公主、高昌王后。但光环之下,她却从小漂泊无定,四海为家,甚至沦落到茶馆说书为生。因说书时肆意评论国事得罪了朝中之人,父亲为救她受刑残废,她更卷入一起涉及两国政治的奇诡案件,并获得皇帝赏识。皇帝为借助其语言之长打探右相勾结他国的证据,忽略她女儿身份,授予她翻译官职。而生死边缘,她意外发现自己喜欢的人竟是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前朝小国舅……朝政倾轧、四夷纷争,身为小小译字生的她能否协助皇帝清明政治,并一展才能,实现辅佐一代明君的抱负?而隔着血与火、国仇与家恨的他与她又将走向什么结局?
  • 重生之嫡女锦嫮

    重生之嫡女锦嫮

    上辈子,虽然身为护国公府的嫡长女却被算计了一辈子,本是才智过人,伪善的渣爹、继母、继妹却将她骗渣都不剩,渣男更将她利用完后就一脚踢开,且看她今生如何翻云覆雨,并顺手收获傲娇忠犬男主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