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4700000020

第20章 饮食之和(3)

因此,在吃每餐饭时都应摄取不同种类、配比合理的食物,不偏食,不挑食,才能营养均衡。古代的美食家们在“和谐”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平衡饮食来保健,以饮食的性味来调和五脏并疗疾,这对普通老百姓真是功德无量的贡献,我们应该很好地借鉴和运用。

二、饮食民俗看和谐

中国饮食中所寄寓的一些关于和谐思想的文化内涵,在一些民俗习惯中表现得也十分突出。中国食物从造型、色彩以及命名上往往会附载着一些社会的、伦理的内容,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比如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元宵光滑圆润就用来象征天空中的明月,更因为“元”“圆”相通,也就象征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同时也是对国家和平富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祝愿。

类似的饮食民俗在中国不胜枚举。在中国人的传统伦理观念中,只有老人长寿,多子多孙,孩子平安,夫妻和睦,这样才能称得上“家和”,“家和”才能“万事兴”。而这种关于和谐美好的观念常常是以饮食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比如民间祝寿时献寿桃,过年时以鱼表示富足有余,结婚时送石榴(不一定是实物,画或绣品亦可)祈祝多子。中国人过生日做寿时要吃“长寿面”,寓意生命绵长。如果不把这种礼仪细节介绍给西方人,他们绝对想不出食物与人生竟然有如此奇妙的联系。

过小年的时候,上海及江南一带流行吃“粽子糖”。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这天灶王爷要奉旨上天汇报人间善恶。若是想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健康平安,就得好好招待灶王爷。粽子糖实际上是招待灶王爷的供品。粽子形似元宝,粽子糖甜甜蜜蜜,希望灶王爷享用后会向玉皇大帝“甜言蜜语”。虽然今天人们不再相信这种传说,但吃粽子糖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粽子糖在这里的功能就是“娱神”“媚神”,从而使自己和家人和和美美。

吃五豆是河南南阳一带的岁末饮食风俗。当地民间每逢农历腊月初五,用绿豆、黄豆、蚕豆、豌豆和豇豆加玉米糁煮粥食用,谓之吃五豆。相传源于宋代欧阳修喜吃五豆饭,百姓仿效,相沿成俗。而吃五黄是浙江杭州一带民间岁时传统饮食风俗。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将黄酒、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黄豆瓣裹入粽子中,俗称“吃五黄”,农历五月因而称为“五黄月”。这些习俗多少含有“和合”喜庆或“和合”避灾的意思。

我们再通过食物形状来看其体现的文化内涵。中国人素来以圆形表示团圆、吉祥、和平与圆满,这里面就体现了“和谐圆融”的精神。比如地处汾河流域的晋南地区,每当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做母亲的(或奶奶、姥姥)都要做一种生日礼馍,这种礼馍俗称“圆食”,当地又叫“箍拦”。箍拦多为素面的,蒸熟后,在它的上端用桃红色点一个点儿,表示喜庆吉利。之所以把它做成圆形,是希望小孩子能够圆圆满满地成长,长命富贵,成人后顶门立户,成龙成凤。可见圆食是一种吉祥如意的塑形,蕴含着长辈对儿孙们的厚望。

月饼是最有中华民族特点的烘焙食品,炎黄子孙称它为“国饼”或“龙饼”。月饼不仅表现了色、香、味、形综合的特点,更是一种能表现节令、民俗和大自然景观的文化美食。小小的月饼就是中秋之夜大自然景观的高度浓缩,剖开月饼,中秋之夜的美景尽收眼底:乌黑、细腻、柔软的豆沙、枣泥馅象征着中秋节的夜色;均匀分散在豆沙、枣泥馅中的“五仁”象征着中秋节夜空中灿烂的星星;居于月饼馅中的蛋黄象征着高悬在中秋节夜空中又亮又圆的明月;而整个圆形月饼就象征了人间万事的团团圆圆,自然和谐。

我国的少数民族同样有表达美好愿望的饮食风俗,比如广西的毛南族在春节期间做的“百鸟”。他们先用菖蒲叶编织出山鸡、春燕、鹭鸶等各种鸟形外壳,除夕早晨,各家将泡好的香糯米灌进“鸟”的腹中,有的还在香糯米中拌上泡好的杂豆及芝麻,然后扎捆好,入锅蒸煮。待熟了之后,先给家中孩童每人一个,其余用麻线绳系在一根长的甘蔗上。待到正月十五,将“百鸟”形的香糯粽重新入锅蒸熟,全家分享,名曰“放鸟飞”。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情趣在此表现得如此鲜明,而且有很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从民族的酒茶文化品和

一、酒道之中见和谐

中国人在酒文化中追求与自然亲合、与人亲近和睦的关系,表现天性的自由豪放和洒脱旷达。因此我们不能把饮酒简单地视为情绪宣泄,酒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它展开的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从酒文化中我们也能看到“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

中国各民族都有饮酒待客的习惯,并且喝酒时也总是非常重视和谐的气氛。比如凉山彝族喜欢喝寡酒,即不用下酒菜,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喝酒。相识者邂逅后,买碗酒或买瓶酒,几个人围圈而蹲,仅用一两只酒杯,或干脆不用酒杯,一人一口轮流喝,称之为喝“转转酒”。若用酒杯,便从最年长者开始,从右至左,一人一杯,接力轮流,不得轮空。众人用一酒杯,称为“杯杯酒”,喝酒之人,同乐同喜,关系融洽。

广西大新县的壮族人家,当客人光临时,饭桌上主人先给客人和自己斟杯酒,主客共饮交臂酒之后,客人才能随意饮餐。一喝交臂酒,气氛马上就显得很轻松融洽。云南傈僳族和怒族在待客饮酒时,主客共捧一碗酒,相互搂着对方的肩膀,脸贴脸把嘴凑在酒碗边,同时仰饮之。至亲好友及贵客光临或要结为兄弟之谊,皆须如此饮酒,称为喝“同心酒”。傈僳族又称之为“合杯酒”或“双边酒”。侗族的“团圆酒”气氛更为热烈和谐,大家围桌而坐,每人将自己的酒杯用左手递到右邻的唇边,右手搂他的肩膀,依次形成一个圆圈,主人一声“干杯”,大家同时欢呼一声并饮尽,如此三轮,方可自由敬酒。至此,大家已觉得亲密无间,不仅谈笑风生,而且还有酒歌阵阵。

在贵州水族村寨,往往是一家来客,全寨各家轮流宴请。若客人逗留时间短,无法安排到某些人家去赴宴,就得去赴“见面席”,即到各家的席上露面致谢,尝几口菜就告辞,再到下一家去,有时一天得走遍全寨,满载各家的盛情而归。过去,到广西壮族村寨做客,往往会得到各家的轮流宴请,特别是贵宾,有时一顿饭吃四五家是常有的事。按壮族习俗,客人是不能推辞的,所以有经验的客人绝不会在第一家就吃得酒足饭饱。这种习俗充分体现了邻里朋友和睦相处、和谐处世的精神。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节日饮宴,注重亲朋及邻里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因而酒的兴奋作用和亲和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哈尼族最大的传统节日是“札勒特”。节日里不论谁到哈尼村寨,也不论他进谁的家,都能受到热情接待。女主人首先捧给客人的便是一碗香甜的“焖锅酒”。

酒不仅能使亲朋好友和谐相处,还能调和僵局,化解矛盾。四川凉山彝族有句民谚说:“一人值一马,一马值一杯”,说的就是发生案件纠纷时,可以置酒请人调解,由理亏的一方出酒或酒资(即“负酒请罪”),便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然,这并非是绝对的,但在民间确实有效。广西金秀瑶族在发生民事纠纷后,赔礼者将两尺红布挂到占理方的大门一角,放一阵鞭炮,提一只鸡和一个礼包,进屋向对方致歉,占理者便会以酒肉招待,好言相抚,不计前嫌。因为整个社会舆论承认这种做法,所以“负酒赔情”及“上门挂红”之类的道歉礼是有效的。

苗族民间的“换杯酒”饮酒方式,也具有赔情和解的作用。集体换杯酒是在席间的人都以右手举杯递给右邻座的人,以左手接右邻座递过来的酒,形成一圈后同饮。朝相反方向再来一次。两人换杯时,双方起立,用左手揪住对方耳朵,右手端杯递到对方嘴边,喝完杯中酒,再相互喂一块肉。本意是表示亲密无间,但对有芥蒂者来说,当席间有人提议让换杯时不得拒绝,所以“揪耳换杯”后又和好如初了。

二、茶道之中悟和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树,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出去的。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道”一词,若望文生义,可理解为饮茶之道。台湾的蔡荣章先生说:“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茶道”与“茶文化”相比,内涵要狭窄许多,起码“茶道”一般是不涉及茶的种植和茶叶加工技艺的。茶道主要强调的是饮茶品茗的方式和精神内涵,它是陶冶情操的手段和一门高深的饮茶艺术,中国茶事、茶艺、茶道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乐生、淡雅、和谐,这其中就渗透着儒、道、佛诸家深刻的处世与审美思想,它能助人明心见性和提高修养。因此,中国士大夫阶层对茶有特殊嗜好,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的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诗词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清代陆次云曾有过关于龙井茶的高论: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得一种太和之气,弥留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茶中所谓“太和”之气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日常饮食中刻意追求的一种美学境界,那就是人工与天然的和谐统一。

人工与天然的合一体现在茶道上就是细节与过程的“讲究”,具体说来就是沏茶用水的讲究、茶具的讲究、烹制与品饮方式的讲究、品茶环境的讲究等。茶事中,“人、茶、具”及与环境的统一和谐乃传统茶文化之本意。茶道以此为基础,精妙高深,与《周易》的阴阳五行思想相合。“大同世界”“万邦和谐”是历史上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天地自然”“一行和谐”是中国人辩证的自然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把这两点都引入茶事之中,认为水、火、风相结合才能煮出好茶,发茶性、去百疾。好茶用好水,烹茶鉴水是中国茶道的一大特色,“名泉”“神水”是“茶”“水”之“和”的产物。水要既清洁又平和,“飞流”之水不宜,枯井之水不好,因为它们达不到中庸和谐的要求。

茶之道,中国情也。中国人的茶事,处处体现和谐,和谐便热闹兴旺。宋人苏汉臣有《百子图》,画的是一大群娃娃,一边调琴赏花、欢笑嬉戏,一边拿了小茶壶、茶杯品茶,孩子虽多并无打闹,而能和谐共处。清代人陈鸣远造了一把别致的茶壶,名为“束柴三友壶”。三块老树虬根,用一束腰结为一体,左分枝为壶嘴,右出枝为把手,中间为壶体,三根与共,同含一壶水,同用一个盖,不仅造型自然流畅、朴拙典雅,而且立意鲜明深刻,取“共饮一江水”“保合太和,同舟共济”的寓意,又有团结和睦,回归自然的美好含义。

总之,“和”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中国人受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言谨行慎,不偏不倚,保合太和。中国人饮茶也表现出无过无不及,凡事都合乎中庸,和谐自然的状态。中国人在茶中讲“和”,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营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的友情。饮茶可以反省自己,更好地善待他人,这是传统文化长期以来给予我们的行为“规范”。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灵导师。王阳明创立了解决一切心灵问题的利器——“阳明心学”。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位圣哲对话,聆听王阳明的思想,以此来净化我们的心灵,塑造成功心理与高尚人格。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

    本书介绍了人性的弱点、爱与思维、生存与竞争、热情与勇气、自信与安全感、独断与自信、信念与政治、天才的本质、动物行为、拥挤与侵犯、人的天性、貌似侵犯等等。
  •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智慧

    柏拉图的哲学世界博大精深,穷其毕生之力所钻研的理念论是他一切哲学的核心。这是他从巴门尼德的逻辑、毕达哥拉斯的数形玄学理论、赫拉克利物的热情及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出发,创造出的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又能满足宗教情操的哲学。柏拉图有力地发展了世界可知论,这对自在自为的认知行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从而使之达到了一个明确的高度,他认为知识是可以得到的。这是他为人类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贡献。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老夫子品评荀子

    老夫子品评荀子

    荀子(约前313年~前235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先秦继孟子之后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荀子一生怀抱治国宏愿、文韬武略,周游列国,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曾游说齐、楚、赵、泰等国,然而事与愿违,终未能如愿。荀子晚年隐居楚国兰陵,著书立说,以毕生所学,著成《荀子》一书。
热门推荐
  • 呆萌校花扑倒霸道校草

    呆萌校花扑倒霸道校草

    当呆萌的晓晓遇上腹黑的殷岳,究竟是谁落入了谁的爱情?猥琐的闺蜜和闷骚的殷家大哥为什么为一个男人争风吃醋?“洛晓晓,你就是我的唯一,就像水一样是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对不起,让你久等了

    当很多年后再次相见,你是否还能找到那种,怦然心动的感觉?
  • 晚风吹动一弯月

    晚风吹动一弯月

    书中收录的诗,尽量的求自然、朴实、通俗、易懂,不玩弄深奥,只当百姓,不拿官架子,不做假洋鬼子,不装神弄鬼,不吓人,也不食古不化。
  • 京剧·灯谜·典故

    京剧·灯谜·典故

    本书汇集的灯谜,皆以京剧剧目名称,或著名京剧艺术家,或耳熟能详的经典唱词为谜底。并介绍与谜底相关的典故和知识。
  • 生活在大辽时代

    生活在大辽时代

    鉴于现今有如此之多的讲述宋朝故事的书籍,但是讲述辽朝故事的书籍却太少太少了,我们很多人,都是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获取一点点契丹的信息,但是,毕竟武侠小说不是纪实文学,真实的情况和小说相差太大!那么,我要着眼于向读者还原一个最真实、最彻底的辽朝!
  • 矮男艳恋路

    矮男艳恋路

    一个极品矮男从农村到城市的传奇婚恋,一段拼搏奋斗的历程。
  • “三高”怎么吃怎么养

    “三高”怎么吃怎么养

    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时离不开饮食的调理。《美食天下(第2辑):“三高”怎么吃怎么养》选择对症食物进行科学食疗,减轻“三高”药物的副作用,从根本上抵制病情诱发因素,彻底远离“三高”。
  • 迪加之光

    迪加之光

    这个世界马上要被毁灭了,光之巨人迪加出现了,他能保护好这个世界吗?本人是第一次写文
  • 挥墨染尘

    挥墨染尘

    白卿:师父我错了...你能原谅我吗?师父:不能!(居然被她坑了!XXOO这种事只能是他坑她!)白卿:好吧...======三年以后======师父看着面前的小徒弟,笑笑,还是找到了!小丫头把他吃了居然敢不负责!还跑出去三年不给他找到!师父:卿儿...你可知为师...!屋里跑出一两三岁的小男孩,抱着小徒弟的腿,乌黑的眼睛像极了某人。小屁孩:娘亲他是谁啊...师父:这这这...是谁的孩子!================================小虐,狗血,HE,苏,不能接受请绕道!另:更新缓慢...但绝对不坑!不管多少年我都会写完...T-T
  •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蜂王

    农村科学养殖常识——蜂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1000册,报刊不少于30种,电子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网络图书、网络报纸、网络期刊等出版物。这套图书为农家书屋必备书系—农村科学养殖常识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