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84400000010

第10章 风流孟夫子(1)

孟老师骂张仪是妾妇,太会伺候人;他自己,则无疑更像是一位傲娇的女生:一会儿气得齐宣王“勃然变乎色”,一会儿又挤对得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于,两个人还能为谁应该去看谁这样的问题纠结不已。最终,闹得不想见面,就去找闺蜜。景丑老师劝和不劝离,是个好闺蜜啊。

(引子)

现今讲儒家的人,有个比较方便的地方。就是儒家关心历史,又把自己看作真正能影响历史的角色,所以他们留意身后名,对自身的行迹,记录也比较多。

不可靠的地方当然是有很多。不过戳穿谎言往往比填补空白要容易一些。

孔仲尼老师的生平大事,今天基本还历历可见。《孔子世家》虽然写得怪力乱神,但只要想想,释迦牟尼老师是啥年代的人,不同说法的分歧大到有几百年;耶稣老师是不是真有其人也还聚讼纷纭。由此,我们就知道,司马迁能写这样一篇传记,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孟子的履历,要模糊一些,但基本信息还是知道的。

他姓孟名轲,字是什么不清楚,有些书上说他字子车、子舆、子居,大概是求全附会之说。

孟老师是鲁国名族孟孙氏之后,但家道早已中落,他出生在邹国。邹国、鲁国靠得很近,属于同一个文化圈,用“邹鲁之士”作儒生的代名词,是很常见的情况。

《韩诗外传》《列女传》这些汉朝人的书里,都提到了孟子的妈妈是模范母亲,还讲了一些民间故事风格的小段子,至今教育小朋友的时候还用得到,比如不能撒谎,学习要持之以恒,还有要无论如何找学区房等等。

这些故事传播的结果,是导致人们普遍相信孟子的爸爸应该很早就去世了(据说是在孟子三岁时)。但有很多证据表明,这不是事实。孟父早死的传说,只说明了广大群众对单亲妈妈把独生子拉扯成才的故事有多么热爱。

司马迁说,孟子的老师是孔子孙子子思的某个不知名学生。所以在儒门他这一脉,人称“思孟学派”。但传着传着,就变成了孟子是子思本人的学生了。名师高徒,说起来更给力。至于这么一改,导致年代无法衔接,那是学者才会操心的问题。众所周知,全世界的民间故事,都是以缺乏时间观念着称的。

但孟子确实很推崇子思,至于孔子,他更是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

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得上孔子的。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孟子·万章》)

孔子综合了所有圣人的品质,是永远符合时代精神的圣人。或者用鲁迅的翻译,叫“摩登圣人”。

这些话,当然是捧到极点了,但还不是最重要的。我们知道,孤立地夸,火力再猛也没关系,就怕人比人。这就像做广告,你说你最牛,没关系,尽管说,但你不能点名道姓地说你比同行牛。

但孟子还真就点了,把孔子和伯夷比,和柳下惠比,和伊尹比,这些都也还罢了,最关键的是,他借宰我①之口说:

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孔子自己,是向来不敢自居圣人的。不是自谦,倒是自知——按传统观念,古代的圣人都具备两大要素:一是有德,二是有权。或者说,圣人和圣王基本是同义词。孔老师一辈子没捞着过一个有实权的官,和圣人隔着十万八千里。

孔门弟子们捧老师是圣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结果都是贬低了权力的重要性。说道德积分突破上限的孔子,比道德和权力都是满分的尧、舜还要高,实际是在明白宣告,算不算圣人,道德是唯一指标;权力,随它去吧。

君究竟有多轻

说起来,孟老师其实也是个官迷。他说,做官是我们君子的光荣传统。并向人介绍说,孔子如果在一个国家三个月得不到任命,就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会立刻离开这个国家,并随身携带给别国国君的见面礼。又说,按照老礼,一个士人如果三个月没当官,别人就会来慰问他。

搞得听他讲古的人也大吃一惊:三个月而已,至于吗?咱们魏国也是热衷做官的国家,可也没听说过猴急到这个地步的。

大概,正因为同是官迷,孟老师才愈发要和苏秦老师、张仪老师他们划清界线。他对国君,可就不会那么体贴了。

孟老师的生卒年,根据现存史料,只能大致推测,无法说准是哪一年。但他游历诸国,见过哪些国家领导人,宾主双方是亲切友好地交谈还是坦率地交换了意见,有不少倒是可以确定的。①

公元前333-前330年,孟老师在祖国邹国当了官。然后,和国家领导人邹穆公有了这样的对话。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

邹穆公跟孟老师倾诉自己的郁闷:邹国和鲁国打了一仗,邹国官员死了三十三个,邹国人民就在一边干看着。这种让领导先死的作风,邹穆公当然无法容忍;但要处死围观群众,这么大的群体事件,恐怕就要把邹国这点可怜的人口都杀光了。

所以他左右为难。

孟老师的答复则很干脆:官员们死得活该。

孟老师说,闹灾荒的年份,邹国人民流离失所,而国家粮食、资金储备很雄厚,有关部门却不汇报灾情。曾参老师说得好:“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就怎么对待你。”所以国君您就甭抱怨了。

这算是当面让国君下不来台。顺便贡献了一个成语:“出尔反尔”。

公元前330-前324年,孟老师在齐国找机会。

当时齐国国君还是齐威王,一般认为他是齐国历史上最英明有为的领袖,特别欢迎别人给他提意见,导致来提意见的人太多,齐国王宫热闹得跟市场一样,人称“门庭若市”。

但孟老师跟他交流不多,反正《孟子》书里没提孟老师跟齐威王都说过啥。大概这种处境让孟老师很失望,所以他离开了齐国。

公元前324-前320年,孟老师在泗水流域的那串小国溜达。

这期间,孟老师收获了自己的头号大粉丝滕文公。滕文公还在当接班人的时候,就专程去拜访过孟老师,结果孟老师言必称尧舜,大谈只要发掘出人性之善,就可以有神奇的功效。把滕文公迷得神魂颠倒,“于心终不忘”。后来滕文公的父亲去世,滕文公顶住来自家族长辈、国家元老的压力,遵循孟老师的指示,把爸爸的丧事按传说中的西周老规矩给办了。

当了国君后,他跟孟老师说话,基本也是恭谨地执弟子礼。

公元前320-前319年,孟老师到了魏国。

魏国和之前那些小国可不一样,滕国领土不过五十里,比一个村儿大点儿。魏国却是战国初期的超级大国,自诩“天下莫强焉”,虽然最近吃了不少亏,但还是第一世界的心态。到魏国遭际如何,对已经步入老年的孟老师也算是人生的一次大考。

因为魏国当时已经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国君也叫梁王。

《孟子》开篇第一章,就是孟老师见梁惠王。梁惠王说:

“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讲孟子,把“叟”翻译成老头。在公众性的讲坛上,追求表达效果,这么讲当然是可以的。不过严格说来,这么翻译不准确。朱熹注:“叟,长老之称。”也就是说,梁惠王虽然问得有点太猴急不含蓄,但称呼上还是挺客气的。

不客气的是孟老师。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句话引出“义利之辨”的大问题,这里暂不讨论。总之,不接对方的话茬,一句话给顶回去。啥叫“说大人,则藐之”,这就是现身说法了。

孟老师在魏国的运气不大好,游说刚有点效果,梁惠王就死了,他的儿子梁襄王即位。

魏国这位新国君,在《孟子》里只算打酱油的。仅出现一次,孟子对他的那句评价倒是很有名。

“望之不似人君。”

只远远看了一眼,孟老师就否定了这位的统治资格。

照这样子,孟子在魏国是待不下去了。好在,不重视他的齐威王,不久前也很凑趣地死了。

公元前319-前312年,孟老师又到了齐国。

这个时候,孟老师在国际间的名声已经很大。实际上,孟老师要见齐王的心理固然很迫切,但刚即位的齐宣王对孟老师的好奇心更旺盛。两人见面之前,齐宣王竟然派人去偷窥了孟子一回。知道自己被偷窥了,孟老师豪爽亲切地说:“看什么看,尧舜也是人啊!”

两人见面,孟子照例是一开口就把人家的话给顶回去。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

齐宣王打听齐桓公、晋文公的业绩,实际上就是想问孟子该怎样称霸。孟子睁着眼睛说瞎话,咱们孔子的传人,没有谈齐桓、晋文的——《论语》里对齐桓公评价不算低,对晋文公也捎带提过一次。所以顾颉刚先生说,当时要是齐宣王从身边拿出卷《论语》来,场面只怕要尴尬。

当然,孟老师敢这么说,也是拿准齐宣王不好意思这么跟自己过不去。他就是要表明态度:霸道,咱不爱提;我不答你的问题,而你要顺着我的思路走。

《孟子》书里,孟老师和齐宣王的对话特别多,这其中,最着名的宣言无疑是:

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为腹心;君视臣如犬马,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如寇仇。

这句很好懂,不翻译了,也实在是翻译不出原文的气势来。

此外,孟老师放钩子下绊子打棍子,什么招都使过。如果说苏秦张仪是妾妇,孟老师却常常也不像大丈夫,而是像最会折腾男朋友的女生,有时气得齐宣王“勃然变乎色”,有时又挤对得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于,两个人还能为了谁应该去看谁这样的问题纠结不已。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孟子·公孙丑》)

孟子本来已经准备好去见齐宣王,偏生齐宣王派了个人来跟孟子说,本来应该是我来看您的,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不过要是您过来,我还能支撑着上朝,不知道可不可以让我有机会见到您?

于是孟子改变计划:“不幸得很,我也病了。”

第二天,孟子要到别人家去吊丧。学生劝阻:“昨天您刚说有病,今天又招摇过市,这不太好吧?”

孟子很干脆:“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不行吗?”

齐宣王对孟子的身体倒是很关心,派人来慰问孟子,医生也带来了。孟子的学生赶紧跟来人敷衍打圆场:“昨天是真病了,真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点,就小步快走着去了。但能不能撑到终点,我说不准。”

同时他派人去给孟子带信:“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赶快上朝去!”

于是孟子被学生逼得有家不能回,上朝又实在不想去,换作是女人,这时候最自然的反应,大概只能是去找闺蜜。

——孟老师也确实是住到一个叫景丑的朋友家去了。

孟老师有名言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的政治内涵我们先放着,反正,至少在他老人家面前,君王的分量,确实显得不大重。

仁政:孟子的不二法门

当然,孔、孟以至刘向的界说都只能当作“理想典型”来看待。事实上真能合乎这种标准的士终属于少数。但是自从诸子百家竞起,各“思以其道易天下”的情形来看,这些少数的士无疑在当时的历史潮流中是处于主导的地位的,他们正是汤因比所谓的“创造少数”。

——余英时《道统与政统之间》

孟老师跟闺蜜交心,谈了自己不见齐王的理由:

“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以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恒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孟子·公孙丑》)

他先引用本门前辈曾参老师的话: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有谁比得上。但是,他们有富贵,咱家有仁义,面对他们,我也不气短。

然后孟老师比较自己和齐王各自的优势。

天下最尊贵的东西有三样:爵位算一个,岁数算一个,道德算一个。朝廷上,爵位最尊;日常生活中,岁数最尊;至于辅助君主治理百姓,德行最尊。

齐王只有爵位这一个优势;我老孟占着俩,而且这俩当中,德行应该算双倍积分。

孟老师宣称,对大有作为的君主来说,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有事儿,得你亲自上门去找他。

于是孟老师又引史为证。商汤面对伊尹,桓公面对管仲,都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君主。这二位之所以能够称王称霸①靠的就是这种正确的态度。而当今天下,之所以会形成国际均势,不是因为大家都很强,恰恰相反,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大家都太弱。因为各国君主都好为人师,所以哪国都搞不好。

最后孟老师愤愤然地说:“管仲都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瞧不上的人呢?”

在其他场合,孟老师还讲过一些类似的故事。强调不是我傲娇,而是我们儒家向来就是这么傲娇。

鲁国掌权的阳货想让孔子来拜见自己,孔老师就不去。阳货就派人给孔老师送礼——因为照规矩,你得亲自来给我回礼,那不就见着了?结果孔老师有意挑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礼。虽然最后两人还是见了面,但那纯属意外,小概率事件下不为例。①

孔老师的孙子,小孔老师子思先生也是这个脾气。小孔老师和鲁穆公的关系是这样:

缪公亟见于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孟子·万章》)

鲁穆公多次去见小孔老师,问古代千乘之国的国君,是怎样和士人做朋友的呢?——意思是,让我们交往吧。

小孔老师的反应是不高兴。“按古人的观点,国君应该给士人当学生,而不是当朋友。”

孟老师又解释小孔老师的意思:按地位,您是君我是臣,我不配跟您当朋友;论德行,我是老师你是学生,你哪配跟我当朋友;想当我朋友都不行,召见我当然更不行。

从上面引的话很容易看出来,儒门这股子傲气,是源于这样一种自负:比道德,我们是最好的。

为什么我们的道德能这么好呢?孟老师说,人的天性之中,都包含着一些美好的品质,主要是以下四种: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但是,这些美好的品质,大多数人培养得并不好,被恶劣的环境给毁了。就像绿树茏葱的山丘,生生被砍成了秃岭。但是我们孔门高手不一样,这四大美德,从小都发育得特别好。

同类推荐
  • 东华大陆之帝国飘摇

    东华大陆之帝国飘摇

    架空历史小说,主要描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故事。金戈铁马,气吞山河;泱泱大和,共赴国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热血、忠勇、谋略、爱情一个都不少。新人首发,多多支持。
  • 龙蛰

    龙蛰

    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你叫袁世凯,那我是谁?我管你是谁,我生来就叫袁思凯!!!一场意外,使失意少年开启“上帝禁区”,他穿越到1874年去寻找前世的缘分,竟然失手打死乱世枭雄袁世凯,大刀王五和他结拜为兄弟,李鸿章惊呼他为军事天才,吴长庆帮助他朝鲜为王,他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少年到帝王之路,几度沉浮,历尽坎坷,艳遇超过韦小宝。
  • 天下之三国一统

    天下之三国一统

    特种实习教官灵魂附身,习武练体,出世之后,与三国洪流人物相争,保家国,安天下,构筑中华璀璨文明。
  • 步步吞天

    步步吞天

    一个小小的酒业推销员赵天,不信神,却撞见了鬼,一下子穿越到了几百年前。可是当他到了那个年代,却发现和自己所知的历史根本就不一样,且稀里糊涂的做了山匪.。。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看赵天是怎么力揽狂澜的!
  • 明枭

    明枭

    明朝,一个山河动荡,江河社稷被宦官乱党把持的年代,内有百姓不满朝纲,起义军四起,外有倭寇登海,残杀沿海渔民,男主重生而来,不甘看到大好河山如此葬送,继而揭竿而起,且看一介凡人,如何拯救大明江山,终成一世枭雄,拥得万里江山……
热门推荐
  • 轮回之神翼

    轮回之神翼

    大战之后天皇擎天对说:夏亦辰你现在的态度决定你十年后是人物还是废物,所以尽情的来挑战我的吧,你这个废物!我是绝对不会输的,我一定会亲手杀了你!
  •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

    《找不着北》一书辑录了作者关东捷近几年的数十篇博客文章,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对近几年来一些社会状况的表述及思考,以较为个性化的眼光,记载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文章篇幅都较为短小,笔调轻松,每每有触动人心的闪光之处。作者关东捷通过较为个性化的眼光对当代社会、生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提出了较具有个人特色的领悟和思考,从而能够引发读者对当代社会的进一步思考,有其独到之处。
  •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清:清介自守

    中华传统美德百字经·清:清介自守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不断发展和延续的根本,因此,青少年德育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为了增强和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道德素质,编者特意精心编写了本套丛书——《巅峰阅读文库》。“巅峰阅读文库”通过故事、诗文和格言等形式,全面地展示了人类永不磨灭的美德:诚实、孝敬、负责、自律、敬业、勇敢……这些故事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人们用来警醒世人、提升自己,用做道德上对与错的标准;同时通过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又使其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从而较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清·清介自守》为该套丛书中的一册。
  •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穴道按摩治百病(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所介绍的穴道按摩疗法,正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理论,人体布满各种各样的穴道,它们和人体的各种器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穴道的多种处治手段,诸如针刺、按摩、挤压等,可以对相关器官起到明显的保健和治疗作用。这一神奇疗法目前已传遍全世界,人们对其显著的疗效啧啧称奇之余,竞相效法。
  • 言少独宠的霸道小丫头

    言少独宠的霸道小丫头

    一个女孩在英国遇到了一个男孩,冤家路窄的进了同一所学校。他,是学校里的男神,高冷,霸气。她,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学霸,却不小心他坐到了她的后面。从此以后两个人就经常吵架,却被老爸们的一次一起吃饭,两个人不小心知道啦.....(保密)从此以后他就没怎么欺负她啦,她也经常没有和他吵架了。女孩心想,为什么我会这么怀念?诶。等等,言琛轩,我不会喜欢上你了吧......
  • 明朝小人物

    明朝小人物

    宦官之乱,数明朝最盛,但是你见过给皇上带帽子的太监么?一个被卖入宫的假太监,和皇后,贵妃及后宫佳丽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既然和娘娘……是太监艺高人胆大?还是……?一个小小的人物却能玩转权倾朝野的高官大臣,所依仗的又是什么?明朝小人物,将为您揭示一个不为人知的明末秘史……
  • 园林绿化工培训教程

    园林绿化工培训教程

    本书介绍了园林绿化工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园林绿化施工技术、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常用园林绿化机械等,语言通俗简洁、内容丰富易懂,既是园林绿化工的培训教材,又可供一般读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参考。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棺材泪

    棺材泪

    他虽有着帅哥的背影,却有着魔鬼的面孔,他的身世扑朔迷离,他的魅力却所向无敌。神之后裔却被魔鬼诅咒……轻狂偏执的他让众人大失所望……那个预言中能完成使命的人真的是他吗……一个见了棺材也不落泪的人……
  • 足坛新球王

    足坛新球王

    一宵奇遇,中国球王横空出世。十载耕耘,大力神杯灼目东归。
  • 豪门那些事儿之三见钟情

    豪门那些事儿之三见钟情

    第一次相遇她救了他,第二次相遇,他记住了她,第三次,他对她三见钟情。何以潇用手捂着黎瓒的伤口,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一地。黎瓒试图伸手去擦,可是他已经没有力气那样做了。温热的鲜血不停的涌出来,染红了何以潇的白净的手。“潇潇,别哭。七年级你救了我,现在是我还你的时候了。”黎瓒轻轻地握着何以潇的手,嘴角露出一抹苍白的笑。“什么七年前?啊瓒,你告诉我。”何以潇哑声询问。回复她的,是黎瓒渐渐垂下的手。他,是否会苏醒?且看《豪门那些事儿之三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