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6000000057

第57章 从成都出发,去看诗歌的前世与今生(2)

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和小说家,他的作品几乎毫无例外会带有相当浓烈的民族特色,这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但吉木狼格是例外的,在他的诗作中,几乎很难读到对故乡深切的爱恋,也很难找到跟彝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意象,诸如吉狄马加诗中的“火塘”、“岩羊”、“鹰”、“太阳”、“披毡”、“百褶裙”、“苦荞”等等。换言之,他不是一个通俗意义上的民族诗人。究其原因,按照评论家的说法,是因为“他是一个融入现代生活的彝族人”。

其实,与其说吉木狼格是一个“融入现代生活”的人,不如说是他一个具体落实“非非主义”的创作理念的人;与其说他的诗歌不使用具有彝族特色的意象,不如说他的是跟“非非”诗派的其他诗作一样,都是反意象的。“反意象”,是“非非主义”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支撑,也是与第三代诗歌运动中其他派别的趋同点。所谓“反意象”,反的不仅是中国传统诗歌中的“大漠孤烟直”、“星垂平野阔”,也反的是在第三代之间就功成名就的“朦胧诗”,诸如舒婷的“橡树”(《致橡树》)、“灯”或“灯笼”

(《赠别》《也许》《献给我的同代人》)、“三角梅”(《日光岩下的三角梅》《心愿》),北岛的红罂粟(《走吧》)、绳索(《回答》)。

吉木狼格的《怀疑骆驼》被称为“非非主义”代表诗作之一。顾城诗中的松塔、露珠、雨滴,会让人想到童话,但吉木狼格笔下的骆驼,却不会让读者联想到耐渴负重的沙漠之舟:“已经是小心翼翼的时刻/门仍然虚掩着/外面偶尔有声音/我开始想着骆驼/它在哪里呢,动作缓慢地/独往独来”。

在这样的诗句中,与其说看到了“骆驼”,倒不如说我们看到了作者本人,一个“独往独来”的冥想者。而在本选本所录吉木狼格的《关系》中,我们会再次体会这样的冥想:

只有在山里的夜晚

你才能感到

什么东西在慢慢逼近

什么东西又在慢慢远去

一些声音毫无由来地响起

又毫无由来地消失

如果你睡着了

你就是它的一部分

如果你醒着

并且在听和想

你就注定要和它作对

哪怕你很小,它很大

李亚伟与莽汉主义

某种程度上,李亚伟也被视作“非非主义”的重要诗人,不过他被人记忆的却是另外一枚诗歌标签——“莽汉主义”的创始人。有种说法称,李亚伟在1987年加入了“非非主义”,然而,那之前的1984年,“莽汉主义”就创立了。提起“莽汉主义”,最为常见的定义就是“反文化”。何小竹认为:“莽汉主义显示了一种非理性式的反文化姿态,他们追求生命的原生态,摧毁优美、解构崇高是他们诗歌的心理基点,随意性的口语、放荡不羁的叙述主体、‘垮掉的一代’的形象特征,是他们诗歌的鲜明标志。”

提及“摧毁优美、解构崇高”,必须回到“莽汉主义”诞生的年代才能加以审视。那个时代,“文革”刚结束不久,那之前很长时间里并没有真正的文学艺术,大量所谓的作品不过是政治宣传的代用品,那么所谓的“优美”与“崇高”也就显得来路可疑了。“文革”结束之后盛行的“朦胧诗”,可以看做是对那个虚假年代的反动,然而,在“莽汉们”看来,朦胧诗自身也是幼稚的、简易的、不成熟的,是需要解构、颠覆和反动的。正如李亚伟在接受《南方都市报》所言:“朦胧诗更应该被称为后‘文革’诗歌。从它的内容和创作而言,应该划归为“文革”那块……朦胧诗是不成熟的。”“它的内容和语言都是不成熟的。内容方面大都表达对‘文革’生活和政治的反思……朦胧诗唱出了简易的政治情结和初恋式的简易的爱情,哪怕从诗艺和内容上来说都不够丰富和成熟,但已经足够让缺失爱和自由的一代人眼泪哗哗地往下流。”

所谓“反文化”,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突出的姿态,一种面对强势话语权的反抗。“莽汉们”尽管是一群张牙舞爪的“豪猪”,身上却“挂遍了诗篇”。李亚伟最广为传颂的诗作是《中文系》,“学生们白天朝拜古人和黑板/晚上就朝拜银幕活着很容易地/就到街上去凤求凰兮”;“河那边他说‘之’河这边说‘乎’/遇到情况教授警惕地问口令:‘者’/学生在暗处答道:‘也’”,这些句子,既充满张力、却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打磨。“中文系是一条洒满钓饵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有时,一个树桩般的老太婆/来到河埠头——鲁迅的洗手处/搅起些早已沉滞的肥皂泡/让孩子们吃下”;“这些要吃透《野草》《花边》的人/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钓饵”、“树桩般”、“肥皂泡”、“银行”、“利息”,这些词似乎又在提醒人们,“莽汉主义”所要解构的,未必仅仅是附着在文化表面的语言,更是试图以严肃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批判性指向文化的深处。

作为对“文学成为政治意图解读品”这一历史现象的颠覆,在诗歌题材的选择方面,“莽汉主义”也同其他第三代诗歌一样,抛弃了宏大叙事,而贴近了日常生活。这一特点,在本选本所收录的《东北短歌(组诗)》中有着具体的表现。

《东北短歌》是李亚伟“弃诗经商”近10年,重新回归诗歌后的作品。诗里面有“女白领”,有“书商”,有“老鼠在洞里数钱的声音”,有“资本主义的女人”,有“业务”,有“发财”,有“全球化”,有“利息”,有“王经理”,有“加盟店”,有“客户量”,有“销售淡季”。诗歌本身是不排斥经济的,就像诗人也可以是生意人,正如李亚伟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采访时所说:“我发现生意里面有更加浓烈的生活的气息。我认为这段时期的做生意对于写作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彻底投入了生活,更加了解生活。”

对诗人来说,在长久的写作生涯中,摆脱反叛的外形而依旧保持对生活的批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李亚伟却做到了。

凸凹的第三条道路

凸凹被视为“第三条道路”诗人。什么是“第三条道路”?张叹风认为是“前所未有的包容性,无可无不可的写作方式,对‘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成果持同样器重与观赏的态度”。简言之,所谓第三条道路,就是知识界与民间之间,“庙堂”与“江湖”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凸凹本人则有另外的说法:“中国新诗歌历程中,大致梳理一下,如果说1923—1931是‘新月’的八年,1978—1986是‘今天’的八年,1986—2006是‘非非’的20年,2001—2006是‘中间代’的五年,那么,1999—2007一定是‘第三条道路’的八年!并且,第三条道路也罢,中间代也罢,非非也罢,必将还有更多的年份要走!”

取其概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下来理解凸凹的话,似可认为:所谓“第三条道路”,是指“今天”和“非非”之外的第三条路,亦即“文革”之后先后在中国诗坛占统治地位的“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究竟是知识界与民间之间的第三条道路,还是“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运动”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看来仍未可定。或许,这是由这一流派本身的包容性决定的,正如张叹风所言,“不代表谁,也不拯救谁;只认可诗歌状态,即那种探求真理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的勇气”;也正如凸凹本人用“主义说”进行阐释时所言,“打倒一切主义,独尊好诗主义,谓之第三条道路。这多少有点像无论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观点。换言之,谁都可以走进第三条道路,只要标榜并践行好诗至上主义”。

幸好,“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绿”。我们大可放下对概念的争论,而把注意力放到诗歌本身上来。对“第三条道路”诗歌进行研读、对比,即可印证上文提到的包容,甚至可以发现前文所述“江湖”与“庙堂”之间的对比——凸凹自己的诗即是最好的例子。

《苞谷酒嗝打起来》是凸凹的重要诗集。这名字,就土得掉渣,一听就知道它不属于庙堂,不属于知识界,不属于文人。再从中间选一首《最怕》来读一读吧:

最怕和哥在山上

在山上也无妨

最怕飘来偏东雨

飘来偏东雨也无妨

最怕附近有山洞

附近有山洞也无妨

最怕哥拉妹子钻进去

哥拉妹子钻进去也无妨

最怕燃起一堆柴火

燃起一堆柴火也无妨啊

千万千万莫要妹子烤衣裳

没有现代诗歌的晦涩难懂,甚至佶屈聱牙。直接、浅易,却又韵味无穷。“千万千万莫要妹子烤衣裳”,如此灼热的对白,直逼原生态的信天游。这样的诗,让人想起的是下里巴人,而不是阳春白雪;让人想起的是国风,而不是大雅、小雅。

然而,凸凹却不是只写这样的诗,本选本所录的《事物,或说出》,完全呈现出了与“苞谷酒嗝”毫无关联的特质:“让大海说出蔚蓝、鱼、珍珠和飓风。让黑暗/说出恐怖、自由、星星和猫头鹰的光明/让大地说出丰收、河流、蛇、震颤……/让正反说,让哭笑说/重要的陈述,交给哑巴来说”。“让什么”说出“什么”,八个这样的排比句,似乎也说出了这个世界最深的隐藏。

这两首诗的反差,让人看到雅与俗在同一个诗人身上的融合,也让人看到了包容,看到了“第三条道路”的宽广。

中间代哑石及其他诗人

在现代诗里面,有一个与“第三条道路”堪有一比的派别——“中间代”。何谓“中间代”,有人这样解释:“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中,有一部分人并没有机会成为‘第三代诗群’的成员,也没有参加早期的网络诗歌运动,他们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写作,被称为中间代诗人”,“中间代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运动,而是指一代诗人的写作立场和诗风”。

自觉区分于“第三代诗歌”运动,“相对独立的写作方式”,是“中间代”与“第三条道路”的相似之处。而“并不代表一个具体的诗歌运动”,以出生年龄来界定成员的方式,也显示出这个它并不像“非非”一样,能够毫无疑问地成为一个标准的诗歌派别。因此,诗人哑石该不该划入这个派别,也是各有说法。不过,他的不少诗作被收入《中间代诗全集》,也是一个基本事实。

《青城诗章》是哑石的重要作品,曾让他获得了“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梦亦非在《〈中间代诗全集〉的个案点评》中对这部诗集有如下评价:“它让人想起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陶潜,不同的是陶潜常常‘欲辨已忘言’,以物观物,而哑石则是以我观物,这组诗中有一个鲜明的自我形象,从‘我’的角度去与外物发生关系、思慎、玄想。”

也许是因为这种充满古色古香的作品,也许是因为独立的写作态度,哑石在成都诗歌界中有“隐士诗人”之称。当然,哑石的诗也不仅仅是只能“在生命与宇宙万物间转折、思辨,然后又迷失于大自然的幽静与无限生机之中”。选本收录的《欢乐》,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读上去竟有些读顾城的感觉——

有时,我把裤兜里硬币拿出来,

放在暗褐书桌上。它们

能兑换的欢乐,是如此微小,

让我几乎忽略,忘记它们的意义

——裤兜里,偶尔叮当响的,

还有童年的一个愿望

李龙炳一直生活在农村,因此,在他的诗歌中,粮食和大米便成了个重要的主题。脚站在泥土里,而心中满怀着诗意,这就是有了超越现实的力量,似乎应和着荷尔德林的那句诗:“人充满劳绩,但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本选本收录的《粮食以北》,也没有脱离这样的主题,晓静在《真实的幻象》中对此诗有如下的评价:“这可以被看成一首关于生存与感恩的诗,而诗人对‘粮食’的感受与理解,通过无比生动的幻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粮食以北》里有这样的句子,“多少人和粮食和粮食的血和酒互为人质”;而诗人在《现实之痒》中说道,“粮食布满了我的身体”——这些句子,让人信服:诗人对粮食的热爱是来自内心的,来自血液的。

胡仁泽是一个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想象奇妙,抽象的感受,在他的笔下却往往被赋予了具体的形象,正如本选本所收录的《桶》:“桶受孕时/所有的树,都晃荡着肚里的水……一只桶,常生着木头的病痛/收腹,再收腹,或折断一截以缩小疼痛……”

对于他的语言特色,杨然在《诗人的隐语生活》有如下评价:“这个诗人在文字的笼罩下,独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隐语世界。在语言的国度,那些隐喻和暗示成为他手中的武器,使他在意象思维和想象思维的诗歌江湖上得以生存。他把内心的秘密隐情、思考的细微变幻、瞬间的精神体验以及不便明说的希冀等,都一股脑儿地交给了语言,交给了那些分行语句下此起彼伏的暗喻和转喻,将原本可以直白、露骨、单刀直入的平面叙述对象,转化为柔软、含蓄、半藏半露的空间意象。”

与哑石相比,李龙炳和胡仁泽的诗歌写作似乎更无派别可寻。其实,这对诗人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写作的力量来自于作家内心,诗歌的写作更是如此。学者曹文轩在谈及文学派别时,有几个“不”:“不结盟,不圈地,不搞团伙。”他对此还有如下的解释:“对在文学创作领域搞团伙尚可容忍,对在学术界搞团伙深恶痛绝。”对于流派纷呈的成都诗歌界来说,这几句话或可供借鉴。

在中国诗歌界有这样的说法:“中国新诗的希望在四川,四川的诗歌在成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三分之一的诗人聚集在成都。厚度撑起高度,此言不虚。

同类推荐
  • 锦绣回乡——吴忠

    锦绣回乡——吴忠

    《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的主编是朱昌平。《走进宁夏丛书·锦绣回乡(吴忠)》图文并茂,以中、英、阿三种文字对照的形式,介绍吴忠的社会文化,包括吴忠概况、风俗习惯、饮食文化、旅游观光、回族风情、教育科技等,为中外游客畅游宁夏提供一个融系统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参考工具书。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体育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体育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走近古都

    走近古都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中,古都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元素。
热门推荐
  • 美人教主宠田妻

    美人教主宠田妻

    平常间只是采采药、种种田、浇浇花、除下魔、杀个怪什么的田荷花,却意外救了身为炼狱教总坛教主夜千狐。从此,“花花,种种田就够了,你以后别给他人看病了,要看也只给我一个人看。”“为何?”“我不喜欢你对着别人温柔的样子。”“世人都说田大夫生性凉薄淡漠,也只有你说我是温柔。”变成美人教主贴身私人医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将本红妆之皇上靠边站

    将本红妆之皇上靠边站

    萧铮是华夏国鹰眼行动队的唯一女成员,在一次捕获境外毒枭的行动中意外丧命,再次睁眼成了安南国大将军府唯一的嫡小姐萧铮,可是萧铮却半点没享受到,因为她一醒来的时候就在流放的路上了,通敌卖国,将军府一家一百三十八口满门抄斩,而她是皇上的亲侄女又有外公求情才幸免于难,流放荆南城。下口村。敛尽锋芒平平淡淡的种田赚钱过个平凡的日子种植开店银子赚起来,正当她过的风生水起之际京都来人了!竟然想要她的所有身家,美曰其名充裕国库,不答应就女承父业带兵出征??特么这皇帝老儿是穷疯了吗?认为她一定就是个软柿子?不就是带兵打仗吗?那就带兵打仗呗,过关斩将,大杀四方,继而开始了她这传奇征战的一生。
  • 冥动九天

    冥动九天

    一个穷困潦倒的少年,无意中得到一个神秘罗盘,从此踏入修炼的道路,杀贼寇,平妖孽,灭魔道,美女不追而自来,从此站在九天之上,傲视苍穹……
  • 阴阳市,两面城

    阴阳市,两面城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逆天三小姐:相公,太腹黑

    逆天三小姐:相公,太腹黑

    神医?!什么神医,她就是个逗比好么!高冷?!什么高冷,他就是个披着羊皮的狼的禽兽好么?!她从来没有这么怕过床,看到床就腰酸背痛。“娘子,在床上洗白白等我哦!”等你?等着被你吃么?于是某人鬼鬼祟祟要跑路,刚走到门口,却看到了某只禽兽。“娘子,这么晚了,干嘛呢?”“啊哈哈哈,今儿天真不错,这月亮真的是又大又圆。”她立刻换上狗腿的笑容。呵呵呵,帝天尘抽了抽嘴角,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啊,哪里来的月亮,今天有月亮么?于是乎,慕梓翎悲哀了,老娘的腰啊!男女主双处,爽文不虐[处女作]
  • 楚魔

    楚魔

    陈楚,齐国太子,荣华富贵,衣食无忧,却仰慕天上人间。日日焚香膜拜,只求成仙,终得机缘,这机缘不是却不是成仙,而是——成魔!
  • 婚前以身试爱

    婚前以身试爱

    一张半裸照网络疯传,于是她成了世人痛恨的豪门小三。当她怀孕,鲜血却染红了白裙,他微笑着残忍地说:“你敢留着它,试试看。”五年后,她带着已成为国际童星以及“凯诺奥尼国际黑帮”最小成员的宝贝儿子重新归来,摇身一变,成为冷艳嚣张的名牌律师!宝贝:好闲喏!妈咪,讲讲禽兽爹地的故事吧。
  • 执掌神权

    执掌神权

    当至上的神权落到凡人手中,当成神的神格印入凡人身体……世界,就跟着变天了……操控着铺天盖地的海、陆、空三系强化生物大军,掀起狂风骤雨、惊涛骇浪,指挥着身后数以万计的神使军团,傲立于世界的最高巅峰!叶阳城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眺望着远处天地相交的地方,缓缓的说道:“我的世界,我做主……”这是一个由神权统治的现代都市,这……是一个疯狂的世界!!!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天才嫡女

    天才嫡女

    现代玩转上流社会的孤女,一场阴谋,穿越异世。传闻她是青玄国赫赫有名的废物,却随随便就召唤大陆上独一无二的神兽无数。传闻她奇丑无比,身后却常常美男环绕,甚至于某个极其强大的存在,都为之倾倒。“墨儿,你说你到底对不对我负责?”某男极其厚脸皮的问着楚墨惜。“负什么责,你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楚墨惜眼神闪躲道...............
  • 抑郁双生

    抑郁双生

    她的左耳在一个月大时,因为穿耳环,留下了永远缺损。很长时间她都用头发遮掩,母亲据说如果不是这个缺陷你可能会长不大,而且你的耳朵小因为这个小缺口变得很美。难道这辈子她只能孤独终老。在整整10年她寻找自己的Mrright,每次都是两个男人同时出现,一开始可能还是先后,后来同时,然后同一个地方。大师父,小师父可以坐下来一起学习,饭吃一半,又走进来一个他,外地工程师电话会依次打开,见过的医生扎堆待在同科室,好男人从来都留不住,与其说她有选择困难症,不如说她性格有缺陷。无论她多么努力完善自己,她始终学不会把握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