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8700000033

第33章 忆李劼人——旧友回忆录

刘大杰

记得一位丹麦的文学批评家说过:“在文坛上,有一种作家是很寂寞的。他厌恶在社交上应酬来往,他不喜欢在群众间露面,他觉得这些要搅乱他灵魂的安静,破坏他生活的和平。他闭着门孤零零的写他自己想写的,度着他自己逍遥自在的生活。有时候他几乎被人遗忘了,不过他的作品,终久是存在的。……”在中国二十年来的新新文坛上,李劼人兄确是这一种典型。他宽头大脸身体魁梧,是四川人中少有的。他留学法国,很早的时代,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介绍。他翻译的作品,有都德(A.Daudeat)的《小物件》《达哈士孔的狒狒》,福劳贝尔(G.Flaulct)的《波哇利夫人》,莫泊桑(Maupassamt)的《人心》。还有一本《萨朗波》在商务出版。这一些译本,除了给他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以外,物质上的帮助,真是微乎其微。他常常发牢骚的说:“一本书的版税,还够不上痛快的喝一次酒,谁愿意做傻子,去关门闭户从事某作家全集的翻译。”后来,他抛弃这种翻译工作而从事他的创作生活,把他四十年来,所经验的四川军阀所造成的畸形怪状的社会,半新半旧的男女青年的种种情态,由辛亥革命到民国廿年左右那一动荡不定的封建传统与新思潮的争斗,旧文学与新文学的矛盾冲突的场面,他用写实的笔法,平淡无奇的客观地记录下来,把四川四十年来,——尤其是成都——社会的实在面目,一齐搬上舞台。那舞台上,有各色各样的人物,衰老的,新鲜的,腐败的,前进的,美的丑的,文的武的,组织一个极热闹极生动的场面。表现这些材料的,就是他那有名的三部曲,《大波》《死水微澜》和《暴风雨前》。郭沫若先生在前数年发表的《中国左拉的展望》一文里,对于这些作品,有过很好的评价。可惜的,他这三部书,为要解决生活,都四元一千字的代价,全卖给中华书局了。

比起他的作品来,我是更喜欢他的为人的。二十年前我已和他相识,除了极难得的机会到上海来见一两面以外,他老是躲在成都的小笼子里,连书信也是写得很少的。民国廿四年秋天,我随着任叔永先生到四川大学去教书,才和他共度了两年多的愉快生活。他性情豪爽,肯帮助人,在他的心灵里,青平如镜,从没有半点损人利己的打算,但他喜欢说话,话中多刺,很不为一般正人君子所喜欢,有时还看他是异端,批评他,排挤他。他从前在成都大学教书时,因为他不能与恶势力和睦相处,他愤而辞职,自己在成都街上开一小酒馆,牌名“小雅”,太太做卓文君,他自己就是司马相如。他的学生们到馆中饮酒时,一看是老师在当堂倌,几乎坐立不安,进退维谷。劼人却从容不迫,仍是端盘放筷,打酒,提壶。他说,“不要紧。在学校我是先生,在酒馆诸位是客人,请坐着喝酒吧。只有一点,小店本钱不多,恕不赊欠。”一时传为笑谈。劼人夫妇毕竟不上生意中人,以文学家兼教授的双重资格,经营这一个小酒馆,不到两年就把本钱赔光而关门了。我到成都时,已看不见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夫妇酒店,实在是可惜的。他那是正是寂寞关在小城一间冷清的房子里,忙碌的认真的写他的三部作。我记得很清楚,正在写《死水微澜》,那原稿的字写得像蚂蚁一样,白宣纸,写的毛笔字,时有涂改,我几乎认辨不清。我几次邀他到四川大学文学系教书,他说:“教育比写文章还苦。一个月我只要有一百块钱就够我的酒饭了。一个月写两万五千字是容易的。我不争名,也不争利,我爱自由。我要什么时候写,就什么时候写,要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一上讲堂就变成玩把戏的猴子了。”我不愿破坏他的这种美的境界,不愿束缚他那种自由,再也不问(向?)他提到教课的事了。这一点,他认为我是他的知己。

到劼人家去喝酒,是理想的乐园:菜好酒好环境好。开始是浅斟低酌,继而是高谈狂饮,终而至于大醉。这时候,他无所不谈,无所不说,惊人妙论,层出不穷,对于政府社会的腐败黑暗,攻击得痛快淋漓。在朋友中,谈锋无人比得上他。酒酣耳热时,脱光上衣,打着赤膊,手执蒲扇,雄辩滔滔尽情的显露出他那种天真浪漫的面目。下面这一首诗,就是写他自己的。

李君志与秋天高,下视名公巨卿如草毛。

读破万卷行万里,落笔奔腾似海涛。

胸藏抑郁磊落之奇气,发为文章类楚骚。

清于秋风吹锦水,快如清浪送轻篙。

卖文得钱即沽酒,酒酣议论波滔滔。

慷慨纵谈家国事,成败利钝析秋毫。

愚顽在朝贤在野,乃知崎岖蜀道多蓬蒿。

我谓李君举世混浊何不和其光而不同其曹?

李君谓我男儿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下举群小龌龊争腥臊。

不如烂醉饮美酒,起顾四座皆贤豪。

在抗战的数年中,我东西奔走,艰苦备尝。得全性命,已是难能。回想着往昔的良朋好友,感慨万端。郁达夫至今生死不明,四方探望,渺无消息。劼人已有多年不见,不知受了这几年的磨难,还有否昔日的风度。昂首四望,真有无限的幽情。

原载《文坛》1946年第一卷第一期

同类推荐
  •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

    这是一部大学讲义,共八讲。第一讲:小说技巧的缘起第二讲:故事与情节第三讲:角色与身体第四讲:场面与背景第五讲:谁在说与怎样说第六讲:切分与组合第七讲:语言与言语第八讲:意图与理念。从小说文本和小说创作技巧的层面,对现代小说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阐述。全书依托国内外名家名篇技巧分析,追踪故事、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之从体验到构思,再到语言生成的想象化与符号化过程,强力洞穿经典叙述技巧的秘密。全书既有开阔的理论视野,又有对小说诸要素清晰独到的论述和精彩的文本分析。
  • 中华国学经典(孝经)

    中华国学经典(孝经)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不爱情圣,爱情剩

    不爱情圣,爱情剩

    红颜弹指老。稍有姿色或资本的女人,即使找到了好男人也不甘心。而资质平平如芙蓉和流氓燕,也不甘寂寞地挺胸或裸体炒作。谁敢娶这样“晶味独到”、“个性十足”的女人?即便是披过嫁衣,女人一如既往地“作”……男人们还不知躲在哪个旮旯长叹:女人越来越作!可娶的人选越来越少!女人都在渴望攀高枝变凤凰,男人也企图撞大运做乘龙快婿。众女振臂高呼非有钱人不嫁时,我们不妨找个门当户对爱情至上的男人结婚。没有钱,他便缺少花天酒地的资本;没有钱,他就是貌若潘安扔到女人堆中也无人问津;没有钱,但有情饮水饱,风要他疼你爱你懂你,就算三餐喝白开水下面包,舌根也是甜的,心也是暖的,人也是不孤单的。
  • 青春韵语--栀子花开了

    青春韵语--栀子花开了

    本书为散文集。书中分为山水寻梦、田园踏歌、花语芬芳、云崖望月、寸心悠悠、茶韵飘香、缘来缘去、红尘有梦八个板块,语言生动优美,向读者展示了精彩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如何经营餐饮店

    如何经营餐饮店

    如何经营餐饮店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经营餐饮店的基本知识。内容包括:餐饮店选址、确定最佳商业圈、餐饮业中常见的市场细分依据、餐饮店成本计算等。
  • 陪源到老终分离

    陪源到老终分离

    我们会一直到老吗?我和爱你!我们会幸福的。王源,别离开我。我们就这样错过了?
  • 守望幸福的麦田

    守望幸福的麦田

    聂小寒,她是一位对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的企业千金。魏子浩,他是一位骄傲的富家少爷,却喜欢上了他意外救起的落魄千金。薛雅妮,她是一位挣扎在自卑与骄傲之间,并为目的不择手段的傲女。欧阳承俊,一位青年才俊,深深地喜欢并守候着青梅竹马的企业千金。当他们还在憧憬着美好的时候,殊不知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微妙的变化。那些信仰,那些坚不可摧的有约定,那些永恒不变,都在一瞬间崩塌。小寒和雅妮几乎一起长大情同姐妹,但是什么原因,让她们成为仇敌。一次意外,小寒遇见了阳光叛逆的魏子浩,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青梅竹马的欧阳承俊一直喜欢小寒,默默地守护在其身边。
  •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中国诗歌有三千多年历史,唐诗为诗歌之高峰,许多唐诗至今仍盛传不衰,脍炙人口。唐诗选本众多,至今最流行者乃蘅塘退士所编之《唐诗三百首》,其后无论如何翻新重选,均无出其右者。
  • tfboys之不变的信仰

    tfboys之不变的信仰

    tfboys,三个男孩,六个字母,女孩的青春,为什么,说好的不分开,为什么要离开我------蓝若晴你说过陪我数星星,为什么现在我身边的不是你------欧阳陌音在你心里承诺就是用来骗三岁孩子的谎言吗------冉紫萱沫雪对你们承诺,结局会美满,这只是简介而已
  • 本不该遇见的两个人

    本不该遇见的两个人

    本不该遇见的两个人,遇见了,是该喜还是该忧。。。
  • 极间法则

    极间法则

    活着还是死亡,这不是一个问题!死亡即是泯灭,泯灭于五行六道,泯灭于天地寰宇。所以,我选择活着!ps1:本书甚毒,抗性低者慎入!ps2:扑街了,请允许我做一个仰天大笑的表情:-D
  • 腹黑老公:快逃跑

    腹黑老公:快逃跑

    撞车事故第一反应是报警而危光辉第一反应是与林隐来一个法式长吻
  • 父子合集经

    父子合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村走出的少年

    农村走出的少年

    张开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几乎年年留级,光小学就上了八年,经常受到别人的调侃,而且还被冠以“校长”的称号,无心上学的张开就辍学在家。正赶农忙。父亲为了使张开体会到务农的艰辛,就带领张开展开了一场与农业与土地的战斗,父亲希望张开在这场战斗中能败下阵来,主动返回校园。但事情的发展有时并不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