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9200000013

第13章 汉匈交兵:苟和至绝路 唯有一战

汉武帝一生最受争议的是:他为帝54年,对匈奴作战44年。究竟是什么原因,令汉武帝如此仇视匈奴民族?为什么汉武帝不沿袭乃父乃祖的和亲政策?

“和亲不和平”

从刘邦统一中国开始,西汉王朝一直施行和亲政策以换取和平,也就是选派翁主(汉代诸侯王之女)充当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以维持两大民族和睦相处。

每次派“公主”(翁主)和亲,都有大批工匠、奴婢等随行,并带去大量汉朝制造的各种器物;每年还送给匈奴一定数量的丝绵、米和食物,这些保证了匈奴原来靠发动战争才能得到的收益,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匈奴对汉朝的侵扰。

汉文帝即位之后,沿袭高祖、吕后时期对匈奴的和亲策略。但是,文帝前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右贤王进入河南地(河套以南),烧杀抢掠。汉文帝令丞相灌婴率八万五千战车和骑兵,攻打右贤王,右贤王败逃塞外。事后,匈奴单于写信给汉朝,诬称战事由汉朝挑起。汉文帝明知匈奴歪曲事实,还是以卑辞厚礼,答应了他们的和亲之请。

不久,冒顿(mo du,莫毒)单于去世,其子稽粥(ji yu,机玉)继立,号“老上单于”。

老上单于继位之后,汉文帝决定选派刘姓翁主和亲。这次和亲给汉文帝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大麻烦!

此次和亲和以往一样,要有宦官陪伴“公主”同行,选派的宦官是燕地人中行(hang,航)说(yue,悦)。

中行说执意不去。他说,你们一定要我去,我一定会成为大汉的灾星(必我行也,为汉患者)。

果然,到了匈奴,他很快投降了单于。

中行说这种人,报复心极强。作为宦官,中行说的一生已经非常不幸,但是,他还可以生活在中原,生活在大汉王朝的国土之上。一旦强迫他出使匈奴,他终生都不可能再回来。

其实,比他痛苦的还有和亲的“公主”,她们远嫁异域,远离家人,以个人之力承受着民族和睦的重担,她们所受的苦一点不比中行说小。

但这些“公主”自知必须担当民族和解的使命,个人的恩怨都不能凌驾民族利益之上。中行说则把个人的痛苦看得比民族利益更大,因此,他要报复自己的民族,报复让他背井离乡的汉朝政府。

中行说给大汉王朝制造了什么麻烦呢?

第一,破除依赖。

中行说到达匈奴后,发现匈奴人非常喜欢汉朝送来的丝绵。丝绵和匈奴人原有的皮革相比,既轻又暖。匈奴人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气候寒冷。他们只能以大草原提供的皮革保暖,皮革虽然保温性好,但是,和丝绵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太重。丝绵的轻暖是皮革无法相比的,因此,中原的丝绵深得匈奴人喜爱。但是,丝绵非蒙古高原所能生产,匈奴人无法摆脱对丝绵的依赖。

中行说认为:匈奴人如果酷爱汉族人的产品,就会对汉族产生依赖,最终会葬送草原民族自身。中行说到处游说,宣传匈奴必须打破对汉朝物品的依赖性。

中行说对老上单于说:匈奴的人口只相当于汉朝的一个郡,但是,却比汉朝强大;原因就在于匈奴的衣服、食物和汉朝不同,不需要依赖汉朝。如果匈奴人改变自己的风俗,喜爱汉朝出产的东西;那么,汉朝只要拿出自己全部物品的十分之二,就可完全满足匈奴人的物质需求,到了那个时候,匈奴就会不由自主,完全归附汉朝。这对匈奴来说太危险了,关乎到匈奴能否独立生存。

那么,怎么破除匈奴人对汉朝丝绵的喜爱呢?

中行说说,这很简单。你把汉朝送来的丝绵做成衣裤,穿上它在大草原杂草荆棘中骑马奔驰,丝绵制的衣裤被剐烂,就证明丝绵制品没有皮衣皮裤结实耐用,不适合匈奴人。

对于汉朝的食品,中行说建议:这哪比得上匈奴的动物乳汁和乳制品好?全扔掉!

民族之间互通有无,本是双方共赢的大好事。中行说却刻意在两大民族之间制造对立,导致两大民族长期陷入战争状态。

第二,传授文字。

中行说还向匈奴传授汉文,用汉字记事,以便统计人口和牲畜数目。

中行说传授汉文字虽有传授汉文明的客观效果,但是,他的主观动机是想使匈奴更强大,聚集实力和汉族政权对抗。

第三,教唆傲慢。

当时汉匈交往,汉朝送给单于的信简(竹简)长度是一尺一寸,中行说教匈奴单于写的回信,竹简都是一尺二寸长,并且在信的开头加上“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八个字。本来,汉文帝的信简开头是: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现在,匈奴单于的信简开头倒成了: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无恙,就是无病,这是客套话。这信简里的玄机则是:论派头,我的信简比你长;论头衔,我是“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大汉王朝不在话下。中行说以此培养匈奴单于的傲慢,羞辱汉朝皇帝,制造事端,唯恐天下不乱。

第四,助纣为虐。

本来,匈奴已经是汉朝的心腹大患,但是,中行说依仗熟悉汉朝的地理和军情,极力帮助匈奴单于寻找进攻汉朝的突破口,并且屡屡得手。

汉文帝朝年轻的政治家贾谊在自己的文章中将中行说和匈奴单于并列,扬言要制服单于,鞭挞中行说(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伏中行说而笞其背)。可见当时中行说是如何的遭人唾弃。

汉文帝前十四年(前166)冬,在中行说的唆使下,匈奴单于率领十四万骑兵攻人朝那、萧关,杀死了北地都尉孙印,抢劫了很多百姓和牲畜。在彭阳(今甘肃镇原县),还将回中宫(秦汉时的离宫,在今陕西陇县)付之一炬。匈奴侦察骑兵深入腹地甚至远达雍地的甘泉宫(秦汉离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

这次入侵对汉文帝震动很大,执意亲征匈奴,群臣怎么都拦不住,还是窦太后出面劝阻,才未成行。最后,汉文帝派一千辆兵车,十万骑兵,驻守在长安周围,防御匈奴侵扰。同时又派五位将军,带领大量兵车和骑兵攻打匈奴。但匈奴单于在汉朝边境待了一个多月就离开了,汉军未能斩杀敌军。

此后,匈奴每年都越过边境,烧杀抢掠,为害极大。

汉朝的和亲国策未能带来预期的和平,反而孳生了无穷麻烦。中行说的兴风作浪,无异于和亲国策的极大嘲讽。汉奸内鬼,不仅削弱国力,更挫伤国威。

“战事在眉睫”

老上稽粥单于去世,他的儿子军臣继立为单于。

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三万骑兵进犯上郡、云中郡,烧杀抢掠。汉朝派出张武等三将军,分别驻军北地、代国句注、赵国飞狐口。同时,派兵坚守边塞一线。围绕首都长安,又有周亚夫等三将军率兵驻守细柳、渭河北岸的棘门和霸上。这就是汉文帝的“铁桶阵防御”。一旦匈奴骑兵侵入代地句注边界,报警烽火便通向甘泉和长安。但是,等到汉朝兵马来到边境,已经是几个月后,匈奴早已远离边塞,汉朝军队只得作罢。

此后一年多,文帝去世。

汉文帝一朝历经匈奴冒顿、老上、军臣三代单于,匈奴对汉朝发动了三次大规模侵扰。

景帝继位之后,吴、楚七国叛乱。匈奴又想乘汉朝内乱,同赵国联手,入侵边塞。后来,汉朝军队攻破赵国,迫使匈奴中止了趁乱入侵的念头。

汉景帝坚持与匈奴和亲,互通关市。直到汉景帝去世,匈奴虽然时有骚扰,却没有大的侵掠行动(终孝景时,时小入盗边,无大寇)。与汉文帝相比,汉景帝的确要幸运得多。

不过,自高祖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来,匈奴之患仍然连绵不断。所以,汉武帝征战匈奴的首要原因,是历史的积淀,是两大民族的宿怨:和亲无效,征战雪耻。

汉武帝16岁登基,第二年便派人出使西域,目的就是断匈右臂,为日后大规模对匈作战做准备。

为什么汉武帝一即位就开始布置对匈作战?而不再像乃父乃祖一样实行和亲呢?

军事斗争归根结底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汉匈战争也不例外。西汉初年,历经了十六年暴秦的残酷统治,三年反秦战争,四年楚汉战争,社会经济受到重创。

《史记·平准书》有这样的记载:汉朝继承的是秦朝的烂摊子,壮年男子参军打仗,老弱之人还要运送粮饷,事务繁忙而财政匮乏,皇帝都备不齐一辆四匹同样颜色马拉的车子,大将、丞相有的乘坐牛车,老百姓家中没有吃的也没有盖的(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国民连最低生活标准都达不到,何谈打仗?

西汉王朝不是不想和匈奴兵戎相见,只是刘邦、吕后、文帝、景帝时代,都不具备对匈奴决战的条件。

至武帝初年,国家已得到七十多年休养生息,百姓丰衣足食,京城积聚的钱币千千万万,穿钱的绳子都朽烂了,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钱财。太仓中的粮食,新陈相继,有的露天堆放,以致腐烂变质。(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癝瘐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这说明到武帝初年,西汉的经济实力足以支持大规模对匈作战。换句话说,汉武帝已经有了与匈奴开战的本钱。

经济状况全面好转,惠及军事上有两方面:

边地粮食充足。

随着整个国家粮食的充沛,边境地区的粮食储备也很充足。汉文帝曾采纳晁错的建议,送粮到边地的人可以封爵(入粟拜爵)。

爵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等级制度。汉代施行的是二十等级的军功爵制。最高级是列侯(二十级),有封国;其次是关内侯(十九级),有食邑而无封国。列侯、关内侯可以做丞相、御史大夫、九卿等高级官。以下是九级的卿级爵位,五级大夫级爵位,最低的是四级小爵。爵位不仅有军功爵,还有民爵,普通百姓有了爵位,一旦犯罪,就可以免罪。此项举措无疑对边地粮草的不断充盈有激励作用。

军事实力增强。

对匈作战的军事准备主要是两点:一是战马,二是弓箭。

汉初马匹奇缺,价格极高(马一匹则百金)。武帝初年,马匹数量剧增,大街小巷,田原阡陌,随处可见。我们形容人心势利,往往会说“只认衣冠不认人。”;而武帝初年,世风流行的是“只认宝马不认人”。骑母马的人走到大街上根本抬不起头,家庭举行盛大酒会,谁也不会邀请你(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太掉价!

匈奴兵力的强盛,除了骑兵的机动性强,还有赖于骑手射术精良。但中国自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弩机。刘项荥阳战役中,项羽就是用弩机射中刘邦胸部,那是刘邦一生两次致命箭伤的第一次(另一次在平黯布之乱中箭)。弩机借助于机械力量,发箭迅速密集,可以压制匈奴骑兵的“火力”,这成为武帝敢与匈奴决战的另一法宝。

因此,汉武帝一即位就要对匈作战可概括为八个字:条件成熟,时不我待。

然而,汉武帝对匈奴作战,一打就是数十年,几乎是毕其一生,这是为什么呢?

匈奴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原降雨稀少,这种生存环境决定了匈奴民族只能以放牧为生,无法以农耕立国。

游牧民族的生存状态与农耕民族的巨大差别,决定了游牧民族不可能像农耕民族一样,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和相应的生活奢侈品。游牧民族获取本民族无法生产的生活用品只有两种方法:一是边境贸易(互市),二是掠夺性战争。本来,通过贸易互通有无,是最符合两大民族长远利益的做法。但是,匈奴民族一开始就选择了错误的做法,凭借军事优势,靠掠夺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将两个民族拖入无休止的争斗。

这是汉匈战争的深层背景。

由于这一深层矛盾,战争成为特定时期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

而且,汉武帝持续不断的军事打击,对于保护汉朝的农耕生产、扩大汉朝的统治地域,转移国内矛盾也有作用。可谓:发展扩张,利益之本。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汉武帝持续作战的负作用也非常之大。

“争议成胶着”

从高祖到武帝,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亲已成既定国策,一旦改变,能够得到广泛支持吗?

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此时,汉武帝即位已经六年,汉武帝将是否和亲这件大事提交朝议。朝臣议论纷纷,有人主战,有人主和。

主战派以大行(外交部长)王恢为代表,和亲派以御史大夫(副丞相,主管监察司法)韩安国为代表。

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在边地任职,熟知边事,他坚决主张对匈作战。王恢主战的理由就一条:每次与匈奴和亲,不过几年,就毁约入侵。数十年来都是如此。对于这样一个毫无信义的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军事打击,打败它。否则,永无宁日!(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韩安国则认为:对匈奴作战出兵千里,无利可言。

首先,难以制服。匈奴是游牧民族,拥有骑兵,流动性太强,而且他们没有仁义可言,所以,很难制服(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其次,以劳伐逸。我们千辛万苦地追击匈奴,等找到时,早已经筋疲力尽,怎么可能打败他们呢?这就好像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快落地的时候,连极薄的丝绸都无力穿透;又好像一场大风,到最后风停之时,连一根鸿毛都不能吹起来。这决不是因为强弓最初射出的箭没有力量,也不是因为大风最初没有力量,而是到了最后,箭和风已失去了力量。所以,攻击匈奴有许多不便,不如和亲。(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韩安国的演讲,生动形象,赢得了多数人的支持。

这里有三点要思考:

一是,王恢和韩安国,谁的话有道理?

二是,为什么多数大臣同意韩安国的意见?

三是,汉武帝究竟是什么态度?

我们逐一来看。

王恢和韩安国谁的话有道理?

我认为:王恢的话抓住了自汉初以来汉匈关系的一个关键:和亲不能长期保持两个民族的和平。韩安国的话也有道理,对匈作战往往是得不偿失,败多于胜。

王恢主张是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韩安国主张却是临时性的应急措施。因此,王恢讲的是大道理,而韩安国讲的是小道理。

最终,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那么,大臣们为什么大多支持韩安国的小道理呢?

和亲自汉高祖以后施行了七十余年,虽然相对保守,但是,风险不大:死不掉,好不了。而王恢主战虽治本清源,却是大手术,有机遇,更有风险。

因此,多数大臣支持韩安国是必然的。

对此,汉武帝究竟是什么态度呢?

汉武帝一生在位54年,对匈作战长达44年,毫无疑问是主战派。但是,汉武帝最终同意了韩安国的意见。

坚决主战的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韩安国的和亲主张呢?汉武帝真的要继续汉初以来的和亲政策,还是另有难言之隐?

请看:马邑之谋。

同类推荐
  • 盛世大汉

    盛世大汉

    有人说从曹丕称帝开始,就意味这魏国的灭亡。因为世家已经开始逐渐掌握政权。一个在前世极度崇拜诸葛亮的宅男,穿越到人命不如狗的三国。不会发明创造,会发生什么事?看小人物如何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且看三国中曹操,孙权,刘备,已及主角如何针对世家。
  • 纨绔少皇

    纨绔少皇

    堂堂文艺复兴后最著名的仿造大师一代文艺大盗李浩,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古代还附在了一个同名热的身上。从此李浩的幸福生活开始了。文章一篇篇写,小妞一个个泡,这武功吗有什么关系?就凭李浩皇孙的身份还敢动他
  • 四字纲鉴

    四字纲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远古历史传说和历朝历代的帝王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法制史等篇章。全书按照编年史的体例,采用四言压韵的方式,使得全书简明扼要、层次清晰、易读易记。本书是一部体裁新颖、别开生面的中国通史。
  •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首次提出“上位术”概念,探讨那些最厚黑、最隐秘的官术,在争上位、大换位背景下正得其时。上位就是搞定人,其本质就是一种人性关系术,是古今相通的发迹策略和升迁窍门。作者是资深媒体人,谋略学博士,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官场商场智慧,用现代语言做了通俗的诠释。文章通俗,风趣诙谐,观点犀利,通过挖掘古代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巅覆了一些惯性思维。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上)

    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热门推荐
  • 华严经合论简要

    华严经合论简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奇幻乐章

    奇幻乐章

    13岁的叶林,原本该普普通通过完这一生,但一个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
  • 黑暗姬魔

    黑暗姬魔

    黑暗的手一次次向着黎大隐伸过来,父母消失不见。就连自己随身携带的父亲的绝世秘技也被奸人所拿走。为了夺回力量,黎大隐毅然决然的走上了不归路。向着暗中黑手反击。
  • 天才少年拐回家:相见两相欢

    天才少年拐回家:相见两相欢

    这年头,开窗吹个风都能重生,一不小心,顾简柠就从石榴少女变成了小萝莉。更糟糕的是,这个总是跟她作对的天才少年是怎么回事?哼哼!你以为老娘是好惹的吗?顾简柠笑得不怀好意。冤家,快到碗里来!“所以说.....”顾简柠有些惊恐,“你就是那个传说中6岁就能完美掌握六国语言,12岁时甩出的科技专利遭跨国集团哄抢,卖了560万美元,甚至15岁就发明出尖端触摸屏系统却因出生晚被抢了专利而且帅暴了的天才少年景宸?!”眼前的苏宸云淡风轻地点点头,笑得如沐春风。“那么,以后还敢咬我吗?”果断摇头“还敢欺负我么?”还是是果断摇头。......给她几百个胆子也不敢和自己前世崇拜至极的男神大人对着干好不好!
  • 校花之我的贴身保镖

    校花之我的贴身保镖

    孤儿杨杰,是昆南大学一名普通学生,整天被人欺侮,直到有一天,他在去工地做工的路上捡到一块不起眼的小石头……从此他改变了懦弱的性格,踏上了漫漫修真路……
  • 天梯

    天梯

    有谁听说过“中华圣灵”这个词吗?可能有的人听说过,并说她比有些人心目中的“圣塔”还要神圣得多;或者有的人根本没有听说过,但无论怎样,这个词所饱含的意义却是难以尽述的;还有她本就有的不竭的动力,还一直活跃着存在于千古国人的心里面。反正我是相信她的存在的。虽然在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心理层面,她似已悄然淡去或彻底地消失;或者还有一部分人根本就不知她是怎么一回事,但我还是相信,只要有人不惜保护或不懈找寻,则东方雄鸡的健康和未来就有希望;有她,就能为东方这片时空报来春晓。曾经的不富有的年月里,有一位老先生,他总是穿着破烂,难修边幅。在乡村,除了刮……
  • 墓影妖踪

    墓影妖踪

    一个灵异作家,为了自己的作品素材,进入那诡异难测的地下世界。开启新一轮的恐怖之旅。我叫宋华宇。我是盗墓人。
  • 家缘

    家缘

    我叫卫征。保卫的卫,征服的征。在这个纷乱的时代,我要保卫我所拥有的一切,征服我想要的所有——卫征本书体现的是一个准备退役的杀手一生的生活,开始有些慢热,但决不yy、不种马。(看本书,包你们有看欧美大片的赶脚。求点击、求阅读、求收藏、求推荐。总之各种求。期盼诸位书友们多多关照。)
  • 你的温暖我会好好收藏

    你的温暖我会好好收藏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
  • 虎牙少女甜蜜恋

    虎牙少女甜蜜恋

    【TFBOYS之在下一个路口】她,在五岁时亲眼目睹了自己的至亲一夜之间被仇敌王氏集团的董事长的手下杀害,她,为了报仇,在一次偶然成为了杀手界的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