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5300000015

第15章 附录(1)

从生活中“发现”电视剧

美国著名作家利昂·塞米利安在《现代小说美学》中指出:“作家在着手用文字再现生活之前,必须对纷纭杂乱的生活现象进行梳理、提炼,使之顺理成章。然后,在对漫无边际、杂乱无序的生活现象进行重新安排的基础上,再现生活的真实,而不是复制生活的原型。众所周知,小说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不是无限复杂的生活本身,而是经过作家精选的典型形象”,“作家对素材进行的选择,就像从矿石中提炼闪光的金属”。他进一步明确地说:“激励作家的是现实生活的意义,而不是生活本身。”

他道出了一切创作活动的真谛:从生活中“发现”艺术。或许倒过来说,艺术创作就是“发现”生活。

电视剧是反映生活的,“发现”电视剧,其根本意义就是“发现”生活。任何一部电视剧之所以成功,首先就在于它对客观生活有了一种新的发现:或新的现象,或新的情感,或新的感受,或新的概念,或新的义理。总之,它揭示了生活中的某种新东西,让观众产生了新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满足。

从生活中“发现”艺术,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著名作家贾平凹在2001年11月19日会见中学生时指出,要写出好的文章,必须“着重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而要培养这三种能力,“成为一个作家的首要条件是兴趣,其次是天分,最后还要靠后天的勤奋”。贾先生所说的想像能力大抵是指艺术感受能力,观察能力大抵是指凭借生活积累,从生活素材中“发现”艺术的能力,表达能力大抵是指驾驭某种艺术创作规律的功力。

我们还是先从生活积累说起吧。

从生活中“发现”电视剧,首先需要有深厚、广泛的生活积累。

车尔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美是生活。”歌德说过:“世界是那样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现实生活必须既提供诗的机缘,又提供诗的材料。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毛泽东也有一段经典性的论述:“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源泉。”这些论述都说明,文学艺术离不开生活,文艺创作应该贴近生活。

生活是文艺创作之源泉。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但又是历代文学家艺术家必然讲到、必须回答的第一位的问题。为什么呢?

首先,从反映论的观点看,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源泉。生活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社会联系、社会交流的等等,其中物质生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和本4的性质。人们的观念形态,都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能动的反映。文学艺术也是如此。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学艺术。

建国初期,我国文学界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一大批优秀作品受到观众的喜爱,并对几代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因为我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是威武雄壮的事业,生活素材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一时期的一大批作家,都是从解放战争中走过来的,属于“亲历型”作家。他们拥有大量的创作素材,许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亲身感受,所以写出来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有真情实感,易于打动人,故而在那一代人中能够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和影响。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曲波的《林海雪原》,吴强的《红日》,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以及《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新儿女英雄传》《创业史》等等,都属于亲历型这一类。再如,陈忠实为什么能写出大作《白鹿原》?第一,在于他是白鹿原人,自幼生活于斯,对那里的文化底蕴、风土人情、历史掌故有很深的了解。第二,在于他为了创作,在白鹿原做过长时间的搜集素材的工作,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的生活材料,摸准了这里生活的脉搏。再加上作者强烈的创作使命感和生花之笔,所以只有他,才能创作出《白鹿原》。说到底他有“生活”。

其次,从文艺的功能看,一切文艺创作,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求,即满足生活、实践的主体———人及其生活着的环境———社会的需求。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创作也不例外。创作的目的,是要拿出一部好作品,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得到大家的认可,使其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从而也使自己得到某种满足和报偿。在这里,得到社会认可是关键,而要得到社会认可,必须满足社会和人们的某种需求。

美国学者耘·卡茨等人列举了五种基本需求,需由包括电视在内的大众交流媒介来满足:①认识的需要。需要信息、知识和理解。②感情的需要。需要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爱情和友谊,渴望着美的东西。③人格的综合需要。需要自信、稳定、地位、安心。④社会性的综合需要。需要加强与家人、朋友和其他人的联系。⑤紧张—放松的需要:需要逃避和消遣。电视和一切文艺创作,只有满足上述社会的和个人的需要,才能为社会所认可,才具有社会价值。当然,文学艺术满足社会生活需求,有它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途径。我们知道,电视剧创作是一项审美实践活动。从美学的观点看,美的形式主要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三类。自然美是一种没有经过人类虚构的自然的美;艺术美是经过人们虚构或加工提炼、改造了的美;社会美则是体现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或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美。由于电视剧可以最快捷、最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它所传达出来的主要是一种社会美,其艺术美往往体现、糅合在社会美之中。这样,电视剧就势在必行地承担了传播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功能。

再次,从电视剧的创作规律看,生活是源泉、是基础。电视剧同任何艺术品的创作一样,都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艺术世界,或者是:生活物象—主体心象—艺术形象。在这里,生活物象是前提,是基础,就是说,要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进行生活积累,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行第二级跳跃,即通过作者的努力完成从客观世界到艺术世界的转化。如果说这第二步跳跃是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话,则第三步即为“表现”艺术。“发现”和“表现”的前提是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艺术的过程较之“表现”艺术,则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艰辛。一部长篇小说,可能用一年、数年乃至十数年、数十年才能写出来,但“发现”的付出则会更大些。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红楼梦》,可谓苦矣,但真正令他艰辛备尝的,是“发现”《红楼梦》的过程。他是用了数十年的生活体验和感情积累,用了几乎毕生的心血、用了他的整个生命,才“发现”这部文学巨著。长篇是如此,中短篇更是如此。鲁迅的《狂人日记》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作者在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对数千年中国历史的沉思。《阿匝正传》只是一部中篇,却是作者对中国社会、中国国民病态与弊端的一生的思考与觉悟。那些主旨深刻、具有震撼力的影视作品同样是这样。为什么“发现”比“表现”还要难呢?这里不外是两个因素所致:一是生活积累是否丰厚。这是前提性的,仅凭对生活浮光掠影的观察是创作不出深刻的文艺作品的。二是“发现”能力之强弱。“发现”的能力,即艺术感受能力,又称艺术感知,这是一种以感受和体验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以联想与想像为体验方式的认识活动与审美能力。具有艺术感觉能力,又拥有丰厚的生活积累,才可能产生创作冲动,从生活材料中去“发现”艺术。

电视剧创作之所以同生活密不可分,还在于社会生活是检验电视剧乃至一切文艺作品的标尺。一部作品是否具有感染力,其品位如何,不在于作者有多么良好的主观愿望,自己是如何标榜、如何宣传或炒作的,最有发言权的是社会生活和生活着的人们。生活检验文艺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刻性,广大观众是文艺作品的评判者和鉴赏者。那些贴近生活,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生活的真谛的作品,能够引发广大观众的思考、情感共鸣和交融,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受到生活的美,他们自然接受、喜爱这样的作品。近年来出现的“《渴望》热”“《围城》热”,就是证明。所以,创作离不开生活。

作为最具当代性和大众性的电视剧创作,更离不开现实生活。前些年,影视圈曾经出现了几位侃家,说他们的作品是侃出来的。其实,他们侃的也是生活的材料。侃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素材梳理、认识、提炼的过程。正是因为有生活基础,这些侃出来的作品同样为观众所接受。一个天才的作家,如果把他放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他是无论如何也侃不出同现实生活紧密相融的作品的。现在有一种现象,就是文艺工作者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劳动群众中去,热衷于关在房子里苦思冥想,有的偶尔下去一下,也要大肆宣扬一番,某某人到那儿采风去了,好像采风就成了一个很不寻常的举动,这实在让人感到怪异和滑稽:作家不采风,同农民不进田地、工人不进工厂又有何区别?还有的人,为了挣大钱,不负责任地胡编乱造,作品脱离实际,甚至一味追求怪异和离奇,导致劣品层出不穷。目前我国每年出的书数目惊人,电视剧也有一万部集之多,但好的作品实在不多。原因何在?一是创作者生活根底差,创作水平不高,写不出主旨深刻、构思精美的作品;二是为了追求商业利润,创作态度不严肃,粗制滥造。所以,强调贴近生活,深入生活,确实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生活积累首先具体化为“生活见闻”。

“生活见闻”大抵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剧作者自己的生活。每个人作为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生活。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都有自己的活动内容,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体验。总之,都有自己的生活积累。剧作者也是这样,只要用心体味,总是可以发现可写之处的。实际上,在文艺史上,写“自己”的作家是不乏其人的,因为作家从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中发现了可写之处。

生活材料是“自己”的,但它反映的内涵却不仅仅是“自己”的。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在真空中生活的,他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是要同别人、同社会发生某种联系,特别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群。因而,他的那种打着“一己”印记的生活,还必然映射出“大众”的内涵,具有某种“社会”色彩。这正是从自身经历中择取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意义之所在。佛语说,“任他弱水三千,我只作一瓢饮”,道出了一瓢水与三千弱水的必然联系,可谓是大彻大悟之言。《高玉宝》这部小说是作家高玉宝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作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向往,揭露了剥削阶级的丑恶行径和贪得无厌的本质,曾经在几代人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自传体作品,无疑具有很深远的社会意义。

其次,是开阔视野,广泛接触、体验他处生活和多种世界,增加生活积累。个人的生活积累再丰厚,从深度和广度上总是有限的,要准确地把握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外部世界,要想使自己的体验更深刻、更明晰,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生活材料,则必须尽可能地开阔视野,增加各方面的生活积累。

要耳聪目明,勤听勤看,多注意身边的事情,多留心周围传递来的信息。“处处留心皆学问”。身边发生的那些看似琐碎的凡人凡事,可能隐含着可贵的创作素材;周围传递来的那些看似寻常的信息,可能会像电光石火一样激发起你的创作灵感和欲望。甚至在那些低俗甚至带“色”的市井故事和民间的闲传趣闻中,也会有某种闪光的东西。关键是你要留心,要能听到它,看到它,认真思考它,才能捕捉到有创作价值的素材。

这里不妨举例说明。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的巨变是从何处开始的?可能有人说,从党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的人还会说,从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这无疑都是对的。但是,作为电视剧作者,这样回答问题是不够的。电视剧作者是用电视剧表现生活的,应该以创作者的眼光从生活中获取材料,用生动的作品来回答这个问题。巨变从何处开始?当年我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发现中国的巨变是从为自行车打气的打气筒收两分钱开始的。以前,拥有打气筒的人把自己的打气筒放在门口,往来的骑行者要打气,只需向主人打一声招呼,打气后道一声谢也就行了。几十年来,中国的城市和乡村都是这样,用别人的打气筒从来不收钱,可是,忽然有一天,拥有打气筒的人在打气筒旁立了一个小牌“打气每次收费二分”,时过不久,许多拥有打气筒的人都如法炮制,并陆续将“收费二分”提升为五分,一角,两角,直到五角。这看似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却预示着在中国大地上,一场巨变即将到来!如果有人抓住这个素材创作一部名为《两分钱的风波》的电视剧,展示一下人们经济生活的这一微小的但却是实质性的变化给人们在几十年中形成的计划经济观念带来的冲击以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变化,那么,从这个小材料中引出的电视剧的题旨,就显得凝重而深刻。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

    《西方音乐故事》收集了数十篇古今西方著名音乐家的逸闻趣事。本书定位为西方音乐知识普及类书籍,以浅显易懂的文字与叙述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莫扎特、肖邦等西方著名作曲家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并囊括了许多世界名曲的起源及发展创作背后的故事。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课外雅致生活-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塞尚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韩剧攻略:当代韩国电视剧研究

    本书从韩剧的历史、文化、产业、编剧、表导演、造型、音乐等诸多方面,全面系统地对韩剧的发生、发展和特点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细致的剖析。不仅关注韩剧本身的价值,也深入探讨了韩剧背后的社会成因。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画像石、画像砖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画像石、画像砖

    本书分为八章,包括了“从戏曲歌舞看画像石、画像砖”,“从神话故事看画像石、画像砖”,“从坟墓艺术看画像石、画像砖”等。
热门推荐
  • 那一年,遇上你

    那一年,遇上你

    有人说,从天上到地下很快,快的,让人心悸。这句话,叶晓晓深刻理解,曾经,她是众星捧月的叶家千金,现在,她是落魄的叶晓晓。父亲欠债,母亲一个人操劳,而她,刚刚初中毕业,就面临了巨大的压力,众叛亲离,她遇见了他,一个让她一见倾心的男生。五年后,她是叶氏总裁,可,她背弃了他,背弃了曾经的梦想....
  • 艳客劫

    艳客劫

    有一种女子,她叫胡颜,她是女祭司,无论她一举一动一嗤一笑,都格外招人恨。偏偏,她又嘴贱心狠手段了得。一路行来,各路美男子心心念念的都是她,唔,承认吧,是想着如何虐死她!胡颜却觉得,这世上,想让她死的人千千万万,区区几位美男子又算得了什么?人活在世,没几个人恨自己恨得咬牙切齿,活得岂非太没有存在感?美男子们发现,女祭司很猥琐很强大,却有一个致命弱点——女祭司以身侍神,若想除之而后快,必须破了她身!只是,这事儿不好群起而攻之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命鬼仙

    绝命鬼仙

    我是一个《揭秘》栏目的记者,哪里有离奇事件哪里便有我。从此走向一条自己想象不到的道路。似乎我一直逃不开命运这把打不开的枷锁。你相信世界上有鬼吗?这里的鬼可以颠覆你的想象。一次次的触目惊心,一次次的恐怖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 异界现实

    异界现实

    以我在学校中人事物来写,人名改了许多,科幻瞎搞,尴尬关于异能的的风波,主角之一朱雨,因为好奇引起了一切,只是因为好玩,而狗血。
  • 冥氏记

    冥氏记

    上古时期,女娲赐神鬼之力于冥氏一族。冥氏现任族长自幼看遍人情冷暖,与一神棍相依为命。后又知其父母下落,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她是否能担得起冥氏一族的使命?一切仍是未知数
  • 八卦镜

    八卦镜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八卦出,执念断。苦逼学生李子木,因一机缘巧合偶然得到了一面八卦古镜从此过上了不平凡的日子,一件件灵异古怪的事不断袭来,每次的险中求生,次次的九死一生,终归因为它。
  • 极品王牌雇佣兵

    极品王牌雇佣兵

    一次任务,王牌特种兵苏辉无奈退伍,成为一名雇佣兵神秘的亚马逊、青春的校园、混乱的中东、广袤的南非大草原……一个与以往认知中完全不同的世界开始在苏辉面前展现苏辉不知道的是,一个新的纪元,也因他而提前开启……本故事纯属虚构,勿与现实挂钩
  • 绝色修灵师:扛上高冷邪帝

    绝色修灵师:扛上高冷邪帝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手界的不败神话,却因为偷个东西竟然给穿越了!穿越就穿越吧,可是为毛穿越成沐家集废材丑女于一身的大小姐!不带这样坑人的→_→。更坑爹的是她不小心看了一幅美男出浴图,之后就一直被美男追杀囧。某男:现在我给你两个选择,第一我娶你、第二你嫁给我。你选哪样?(她有的选么T‐T)某女:说好的高冷美男在哪呢!
  • 盗版的,你给我站住

    盗版的,你给我站住

    【叮!您中奖啦!】于是樊繁穿越了……【鉴于盗版横行,而您所看盗版书籍已达xxxx本,所以,您摊!上!事!啦!】什么鬼?【只要您消灭一定数量的盗版穿越者就可以回到现实世界,少女,不要大意的上吧!干巴爹!】鸡蛋主神你够了!于是,樊繁就这么走上了作死坑爹的消灭盗版之路。
  • 无詺

    无詺

    此为无詺此书无名不可信不可信噩梦就此开始…………切记切记不可信不可信务必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