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6100000027

第27章 中国陵墓建筑(2)

画像砖:画像砖与画像石不同,它是先用刻有画面形象的木模压印在半干的黏土土坯上,然后入窑烧制而成。出窑冷却后,再涂上各种颜色,画面丰富多彩。印模上阴刻的线条和凹入的部分,在砖面上成为劲力飞扬的阳线和凸起的浮雕。画像砖主要运用于墓室建筑中。

二、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发展特征

中国古代皇陵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建筑文化产物,是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上讲,它也切切实实符合了“重死实质为重生”的陵墓建筑文化的礼教需要和统治利用,是封建政治、礼制道德教化的极端形式和社会秩序维护的聪明手段。因此,在各个不同时期的陵墓建筑,必定受到其时其地其规其制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时期陵墓建筑的不同特征。

———仰韶文化史前社会时期,阶级尚未产生,人们还没有王权政治思想,因此一般没有专门的墓室建筑,用棺者也很少,更别说陵墓建筑了。即使是为后世津津乐道的“三王贤圣”时代也是如此。《墨子·节葬》中记载,尧、舜、禹埋葬时,都是用葛布包缄尸体,棺木只有三寸厚,墓坑深度只要求“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即可。

———殷商时期,灵魂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文化和王室政治的共同认识,帝王陵墓虽然亦表现为不封不树,没有坟丘和陵园形态,但此时,已出现用棺椁的安葬制度和“亚”字形地下墓室。商代晚期的殷墟西北冈王陵陵区8位商王大墓平面呈“十”字形。殷商时期开始的重葬意识和墓建文化,可视为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萌芽时期。

———周代,灵魂观念普遍产生,神灵意识普及于王公贵族,地上等级制演绎出地下等级制。于是,在殷商棺椁制度之外又形成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人一棺一椁的中国古代早期墓葬建筑礼仪制度。开始出现封土葬俗和殉葬制,体现出等级文化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等级制度化和《周礼》使诸国风行厚葬,王室陵墓规模大,而且“墓祭”(上坟)流行起来,有了祭祀的祠庙建筑。于是,墓葬礼仪等级化更加明显,随之而来的墓葬礼仪是身份愈高、权势愈大,墓坑就愈深、台阶就愈多、墓道就愈长、为保护棺椁而填充的青(或白)膏泥就愈厚。高层贵族的椁分多室,棺有多重(层),出现分隔椁室的隔板、隔墙、门窗、立柱、顶板等建筑构件,初步形成地下宫殿式建筑形式。

———秦代,封土为覆斗形“方上”陵墓形制,地宫位于封土之下,已开始形成地下和地上相结合的建筑群体。陵墓仿宫廷建筑格式,有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和豪华的地下宫殿,封土周围有双重陵垣,四向辟门,有广阔的陵园,陵墓建筑艺术较前朝更有发展。秦始皇陵墓称“骊山”,并开在帝陵设寝祭祀建筑之先河。

———汉朝,西汉皇陵的突出特点:广阔的陵园一望无边;高大的覆斗形封土气势非凡(如平顶之金字塔);陵上面建寝殿,四周建围墙,呈十字轴线对称;有大型的神道石雕塑像;实行帝陵居西、后陵居东的“同陵不同穴”规制。帝陵旁还有后妃、功臣贵戚的坟墓,并创陵邑制(即在陵园附近设置县城,建有官署,迁徙天下豪富居住供奉。内建7囿,外绕城墙,称为陵邑,是一种很特别的贵族居住区,后被汉元帝废止)。西汉逐步形成了完整皇陵建制,“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的葬具体系成为西汉时期天子使用的最高级葬制,对后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东汉皇陵从选址、布局到地宫建制基本承袭西汉,所不同的是将“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改为“方石治黄肠题凑”(即用一定规格的长方形条石砌筑墓室,以黄肠石代替黄肠木———黄肠木即柏木,因柏木黄心而俗名之);改“同陵不同穴”为帝后合葬(合葬之风无疑是中国墓葬文化中的一次大变革);并确立了朝拜祭祀的一整套上陵礼制。东汉一整套上陵礼制(西汉祭祀活动是在陵外的庙中,东汉改在陵园中,以陵寝代替宗庙作用,因此,陵墓前的建筑也增加了)不仅完善了皇陵礼制,还逐步废除了每个皇帝各有一庙的制度,对后代产生了广泛与深远的影响。至此,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丧葬文化基本定型,“陵”成为帝王墓之专称。

———魏晋南北朝时期,割据纷争不止,南北对峙,争相称帝,帝陵制度亦不一致。魏晋陵墓建筑从规制上看虽呈现皇陵之气,但规模缩小,建筑艺术风格明显出现与汉族文化相结合的特点,有的甚至“不封不树”,隐匿不见,其真实的建制尚不很清晰。南北朝时期,逐渐恢复秦汉的讲究之风,造高大的封土,陵前建享殿,神道、石像生气势庞大,布局规整,上陵拜谒之礼也逐渐盛行,为唐宋皇陵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魏皇陵规划出现了寺塔建筑物。南朝皇陵最精湛的是神道两侧的石雕刻,形体硕大,造型精美,特点显著,气势不凡,为秦汉以来皇陵之少见。石雕刻无论是布局,还是造型种类,都和历代皇陵不同,尤其是兽类的造型种类,可以“无中生有”创造出许多“神兽”,譬如“天禄”、“麒麟”、“辟邪”等。其分布基本为三列对称设置,最前面的是一列两侧相对而立的一对石兽,或天禄、麒麟、辟邪;第二列是神道石柱(墓阙或华表);第三列是石碑。南朝神道石刻,是中国石雕艺术的奇葩。

———隋、唐国力雄厚,经济繁荣,国家复归一统,皇陵建制上改为“以山为陵”,选择气势雄伟的自然山峰开凿地宫,修建陵园。唐代更追求陵体高大及陵区总体规模的庞大与气势,陵园营造有内、外两重城之分,内城坐南朝北,以陵墓建筑为主,四周有城墙,四角修筑角楼,四面辟有门阙,各门外有墩狮或石马侍立。陵顶不建寝殿,内城南门内有供子孙后代、文武百官举行祭祀活动的献殿。陵前设置明显宽敞的神道,神道两侧摆放象征威严的石人、石马、朱雀、华表等,整个陵园气度不凡。唐皇陵规制不但规模宏大,且陪葬的礼制也达到鼎盛。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因此,陵墓建筑显出小而精却又不失皇陵规制。但前蜀主王建墓有我国保留至今的唯一写实帝王雕像,棺床周围有精美的伎乐浮雕,乐器组合属汉化的龟兹乐系统。

———宋代陵墓形制恢复方上形式,其时,国家又复统一,同时受风水堪舆文化影响,修墓选址讲究风水。陵墓建筑虽依旧为“封土为陵”,但已发展为筑圆形砖城,在城内填土使之成一圆顶曰“宝顶”,城上设垛口女儿墙成“宝城”。北宋皇陵的最显著特点是统一化和规范化,无论规模、建筑布局以及石像生设置,都呈现出规制整齐划一,基本按太祖赵匡胤永昌陵的规制修建,建筑恢弘,气势壮阔。

———辽金时期,在陵墓建筑上基本仿巩县宋陵而作,实行因山开凿陵制,但在其中融入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元素,使陵墓建筑颇具有民族特色。陵前建正方形享殿,前置月台,两侧出回廊成院落,回廊正中辟门。地宫为砖砌多室。最具其朝代特点的是描绘辽帝升迁活动的壁画。辽代亦实行陵邑制。

———元代,对皇帝因实行秘密埋葬,故不建地上陵墓。其葬俗是在两块楠木中间凿成人形,殓入死者,外以三四卷金线条框紧,然后葬入茫茫草原中,并驱马踏之后上覆盖青草,葬墓不为人知,踪迹难寻。

———明代,皇陵建筑既保留了汉陵覆斗形封土、陵前建享殿、内外二城的特点,又开创了明帝陵新制;更加讲究风水地貌的完美,对陵宫神道石像技艺精益求精;新设明楼,首创仿皇帝生前宫殿建造的“前朝后寝”陵宫格局;变内城正方形为长方形,改方丘为圆坟,外建砖砌宝城,神道、享殿、神厨由内城外移入内城内。明代皇陵建筑是我国陵墓建筑发生重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文化的鼎盛时期。

———清代具有我国最大的皇陵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最高水准。陵墓形制基本上是沿袭明代建制,陵园主要由前院、方城、宝城组成,在明陵旧制基础上在坟丘上部增设月牙城,规模更为阔大,建筑本身更讲究制度观念和技艺。其土木结构、石雕、木雕、完善的排水系统等都堪称古建筑艺术的代表作品。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的形状,是方形的锥体,陵体四周有两重围墙,分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平面呈回字形,陵丘位于内城垣中偏南侧。陵丘的西北50米处建有寝殿,现可见到的基址近方形。总面积九顷十八亩,取“久久吉祥”之意。秦始皇陵是继承周制,在秦公陵(秦惠文王)、秦永陵(秦悼武王)寿陵制度基础上规划创立的。总体布局模拟秦都城咸阳,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咸阳皇宫;陵园内城,象征京城内城;寝、便殿,象征秦皇器具饮食之所;分布内外城之间的兵马俑,象征秦国军队;车马坑,象征宫廷的乘舆;马厩,象征宫廷的御厩;珍禽异兽,象征宫廷的囿苑;陵园周围是皇亲国戚、文臣武将等的陪墓。墓顶用珠宝制作成日月星辰,以象征天体。秦始皇陵城垣夯层厚0.08米,土质纯净坚实。内外城四面辟有城门,门上有阙形建筑。内城四角建有角楼。南部是陵园中心封土与地宫区,内有高76米的夯土陵丘(原高达115米),呈覆斗形,中腰部有一缓坡阶梯,顶部是一平台。封土下是地宫,地宫“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并模拟文武百官朝觐顺次排列之朝仪,极尽皇威王权、奢华壮丽之气概。现今因各种原因,还不能一见秦始皇陵全貌。

汉茂陵

汉茂陵,是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的君王———西汉第五位皇帝武帝刘彻(前157~前87年)的陵墓,因地而名之“茂陵”。茂陵是规模最大的汉陵。陵园呈方形,现高46.5米,顶部东西长39.5米,南北长35.5米;底部东西长231米,南北长234米,与《汉书》、《新唐书》记载的基本一致,分内、外城两大部分,夯土墙建筑,墙四面辟有门阙。陵冢位于内城正中,封土覆斗形,顶平台,全用夯土打筑,稳重而庄严。原陵园内还有寝殿、便殿以及多达5000间供守陵者居住的大批房舍,可惜现已不存在了。

茂陵的祭庙在陵园的东面,名称“龙渊庙”,通过规整的通道与寝宫相连。茂陵的陪葬墓有2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有大将军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夫人的墓。汉代礼仪规定,皇亲勋臣死后都应当陪葬皇陵。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陵园中为霍去病筑建一形似祁连山状的大型墓冢(卫青之墓形似庐山)。茂陵陈列有16块珍贵的西汉石雕,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霍去病墓前的巨型石雕,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珍贵遗产,尤其是其中的“马踏匈奴”更是我国刻石文物中的瑰宝。

唐昭陵

唐代规模最大的皇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首创唐代“以山为陵”的规制,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皇陵,在中国皇陵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昭陵地宫就开凿在九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间,沿山腰还建有房舍游殿,供太宗的灵魂玩乐。从墓道至墓室过五道石门,进深达250米。地宫内中为“正寝”,东西两厢置石床,床上摆放石函,函内装铁匣,匣内“悉藏前世图书”,据说其中就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的《兰亭集序》真迹。原献殿位于陵山南面,正对内城的南门阙,现不存,据考,是一座9开间高10米以上的大殿。祭坛主要建筑物在南三级台阶上,由寝殿、东西庑房、阙楼、门庭组成。祭坛最引人注目的是代表唐陵墓雕刻最高成就的“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为纪念当年唐太宗统一天下、南征北战的六匹坐骑而特意雕凿的。特勒骠是太宗大战太原时的坐骑;青骓和什划赤是太宗在虎牢关作战时的坐骑;拳毛是太宗在洛阳激战时的坐骑;飒露紫是太宗大战洛阳时的坐骑;白蹄乌是太宗在浅水源作战时的坐骑(拳毛和飒露紫被美国盗走)。司马门内还有十四国君像(包括藏王松赞干布等14个少数民族的首领)。

唐昭陵的另一突出特点是陪葬墓群庞大,大小共有167座之多,为我国历代皇陵所少见。陪葬墓中重臣魏征墓形制特殊,建在昭陵元宫西南的凤凰山。墓前有土阙、石碑,唐太宗亲自为他撰文立碑。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解了中国古代陵墓文化,包括陵墓建筑形制和古代陵园建筑布局以及土穴墓、木椁墓、砖石墓三式墓室结构等知识。

思考与练习

(一)实训题

1.进行明清陵墓建筑导游讲解的竞赛活动。

2.请学者进行中国古代丧葬文化讲座。

3.请同学讲述自己家乡的民间丧葬习俗。

(二)简述题

1.简单概述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发展特征。

2.简述历代陵墓的形制、布局、结构和著名陵墓建筑。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当代北京古建筑史话

    本书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 山西老宅院

    山西老宅院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山西老宅院的崛起、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宅院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及风俗民情和时代特征。山西老宅院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本书让我们对大院文化有了更深入、完整的了解。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到莫干山看老别墅

    本书介绍了莫干山别墅楼独特的建筑特点与建筑风格,包括白云山馆、林海别墅、88号别墅、松月庐、郭沫若住过的雄庄、潘家园林等。
  • 智能建筑中办公与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智能建筑中办公与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应用

    本书在介绍办公与通信自动化一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办公与通信自动化的最新技术和各种相关设备,以及办公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网络通信技术,并通过智能建筑中办公网络与通信系统实例分析,阐述其设计方法。
热门推荐
  • 越杀

    越杀

    蕙娘醒来的时候,自己已经成了一只鬼,莫名其妙地跟在一个内宅姨娘的身边,不知道为何,不知道是谁,不知道何往,一问三不知,若要知后事如何,点击推荐收藏啦!!!总体而言,一个反重生的大脑洞故事,慢热。新人新书,多多支持。(每天下午四点半更新)
  • tfboys零碎的爱

    tfboys零碎的爱

    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不管是怎样的结局,我都会欣然接受,我从来没有后悔遇见你
  • 千攻万略男主来

    千攻万略男主来

    一不小心被勾了魂,叶晓表示十分淡定,地府还在招时空修复者,叶晓表示可以胜任,于是在众多刚刚被拐来的小鬼中,脱颖而出。但是!分配到的系统这是得有多不靠谱!才能够将任务分配错误!叶晓表示这次这次真的不能淡定!于是叶晓从女主降为女配,开始了漫漫攻略之路【划掉】漫漫修复之路【简介无能,并且文笔稚嫩,不喜不强迫】【之前的系统君么么哒说好不弃坑但还是……也不算弃坑吧,只不过搬迁而已,之前的大纲会用到这边来的,就像是大改的新书】
  • 剑劫恩仇录.A

    剑劫恩仇录.A

    新书新群,277241370,还没有人,下一个就是你。请大家支持新书,《修仙那点事》,认准笔名,跪谢。——可进群要链接,也可度娘,点娘。
  • 时光净迁

    时光净迁

    圣樱四大校草:一个阳光帅气一个活泼可爱一个高冷范一个无厘头四人碰撞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女主神秘莫测,是她?是她?还是她?PS:咳咳咳!千宸是一位还没有完成学业的学生,所以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如果大家想关注千宸的动态请加QQ;3114761341
  • 索伦铁骑

    索伦铁骑

    清雍正年间,为防止沙俄东扩,清朝向北部呼伦贝尔移民戍边。在大兴安岭南的索伦部的三千兵丁及家眷,赶着牛羊马驼,翻越大兴安岭来到呼伦贝尔千里草原戍边。在中心地带海拉尔筑城,设立呼伦贝尔付都统衙门,管辖索伦八旗和新巴尔虎左右八旗。制止了沙俄的扩张野心。乾隆年间,沙俄又在西域(新疆)挑起了准葛尔三部叛乱。作为清王朝机动部队的索伦铁骑应命出征,与满蒙八旗共同苦战一年平定了叛乱,索伦名将海兰察名振西域(清史稿前五十名功臣录),开始了他与整个部族传奇式的故事。
  • 多情别离泪

    多情别离泪

    一个风雨飘摇的江湖,一个名动江湖的侠客,一段铭心刻骨的感情,演绎出一段武侠传奇!
  • 盛唐修真者

    盛唐修真者

    一个出身福利院在偏僻小山村任教的青年教师志愿者,因为一场洪水,意外穿越到了大唐开元年间,并运气极好的拜入了峨眉剑派,成为了一名修真者.只可惜,世事总是难料,就在他修为小成、一帆风顺之时,却因为在斗剑时出手过重打伤同门,而被逐出门墙……从高高的云端被打落尘世,前后巨大的落差,让他以为自己从此将回归凡人的身份,平淡的了却残生.却没料到,反而由此展开了自己意料之外的精彩人生……清丽脱俗的仙界仙子、温柔婉约的正道女修真、火辣率真的尘世女徒……一个个风情迥异的女子出现在他的生命中,勾画出道道温馨旖旎的色彩.然而一代诗仙、一代奸相、一代权阉、一代乱戚、一代枭雄……这一个个史上留名人物的接踵而至,却在那原本美妙的色彩上,平添了些许异样……一面是佳人似水,红颜倾情;一面是人心险恶,阴谋缠身.他,究竟该何去何从?声明:本文非11文,不喜者请绕道!
  • 一步成凰:心宠逆天猎妖师

    一步成凰:心宠逆天猎妖师

    清歌身为华夏国猎妖师,一朝穿越异世,空有猎妖神通,却回不到原来的世界,还莫名其妙的当上了神棍。将军漠然由利用转为深深的爱意,清歌不屑,要做就要做天下霸主。大皇子的表白,清歌依旧不为所动,霸道的男人拴不住。终于成为皇后,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绝望,那个曾经以为深爱着人,却为了权力抛弃了至死不渝的爱情。“那你到底要什么?”清歌回:“我要我爱的人也爱我,我要凤临天下,我要成为古往今来唯一的女皇!”如果你不爱我,那就恨我吧,因为恨比爱更加刻骨铭心。
  • 综漫从东方开始

    综漫从东方开始

    某白毛的无限流,他的旅程会遇到些什么呢?想知道就拭目以待吧。新人小白,不喜误入。【“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