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2500000003

第3章 前言(1)

大众传媒素养是目前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我国传播学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迄今已经20多年了。在以前一个较长的时期中,传媒素养特别是大众传媒素养问题并没有引起传播学界的足够重视,关于传媒素养的研究还只是片言只语、凤毛麟角。近一二年以来,传媒素养问题成了传播学界及社会关注的热点,传媒素养研究的广度及深度,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拓展。高等学校中设立了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创建了传媒素养的专业网站,报刊上有关文章不难寻觅,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也一一举行。不可否认,传媒素养的研究已经成为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其在中国的发展势头为许多传播学家看好。

传媒素养之所以成为目前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主要是由于理论研究的诉求和社会实际的需要。

就理论研究诉求来说,传媒素养的研究可以大大加深人们对于传播规律的理解,将会丰富传播学中的受众理论。虽然目前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建构得相当完整而复杂,核心理论、主干理论、分支理论、交叉理论等也已被界定,但是传播学的基本框架仍是建立在拉斯韦尔5W模式之上的结构形式,即媒介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受众理论及反馈理论,而其中最核心、最基本、最主要的当数媒介理论和受众理论。正如经济学所有理论的原点无非是商品的供求关系一样,传播学所有理论的原点无非是传播者即媒介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传播控制、传播信息、传播反馈等,无一不与传播媒介和受众有关,因为只有传播媒介和受众是传播过程中的真正主体,传播控制、传播信息、传播反馈等的运作和实现,要依赖传媒媒介及受众。因此,对于受众的研究,应该成为传播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诚然,自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创立以来,传播学家们对于受众的研究从未停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学者对于受众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我国的社会体制决定了我国的传播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社会中一度享有某种特殊的地位,我国传播媒介的这一特点,或许使我国传播学界更多地关注传播者即传播媒介本身,而不是更多地关注受众,这也许是传播学研究中形成传播者中心论的原因之一。在传播学目前的整个理论框架中,媒介理论的比重超越了受众理论,如果受众理论的研究延宕滞后,可能会造成某种理论失衡,这对于我国传播学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而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对于受众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对于整个传播学的开拓和发展,必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就社会实际需要来说,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公众对于传播媒体及其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评判、批评及利用的整体素质及实际能力,构建大众和传媒之间的一种健康而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应对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传媒生态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来看,大众传媒素养是由社会传播机制和社会传播现象塑造而成的,简言之,受众是由传媒塑造成的,有什么样的传媒,就有什么样的受众。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我国社会的转型就此开始。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形态向市场经济形态过渡,集中政治形态向民主政治形态过渡,封闭性一元化文化形态向开放型多元文化形态过渡,亦即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在我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子系统的传媒生态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以来,中国的大众传媒生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就媒介形式而言,大致可以分为报纸时期,报纸、广播和电视共栖时期,互动多媒体时期;就主流学科而言,大致可以分为报学时期,新闻学时期,传播学时期;就传播方法而言,大致可以分为有限言论表达时期,意识形态宣传时期,多种信息交流时期。清末及民国时期,可以称为有限言论表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可以称为意识形态宣传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可以称为多种信息交流时期。而这里所指的传媒生态的变化,就是指近20多年以来的从意识形态宣传时期向多种信息交流时期的过渡。就大众传播媒介的运营而言,从原先隶属于政府部门的事业机构变为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之一;就信息传播的特征而言,信息来源从封闭到开放,信息渠道从狭隘到宽阔,信息归宿从简单到复杂。在这一相当巨大的传媒生态变化过程中,大众对于传媒及传媒信息的认知和解读必然要与时俱进,必然要进行某些调整,以便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如果仍然以旧视角来看待当代中国的传媒及传媒信息,显然会造成某种失误。因此,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就是当前我国社会包括我国传播学界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而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可以为完成这一任务而提供意见。

本书试图对于大众传媒素养问题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思考及较为系统的梳理。本书从大众传媒素养的意义界定、大众传媒素养的构成要素、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目前状况以及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四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同类推荐
  •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我们能做什么:胡适说中国

    本书是一部可以同《旧制度与大革命》对照来读的书。这在热销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提出大革命并非一定发生在一个国家的贫困时期,在经济发展较好,却导致严重两极分化的时期也可能引发革命。两个时期虽然面临的问题不同,但引起的后果却可能相同。胡适的解剖刀对准的是国民党统治下的旧中国,深恶痛疾的是旧中国的种种痼疾。他主张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是建立西方式的民主制度,而历史却选择了革命。而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同样的风险,又听到了类似的主张。我们能做什么?胡适当年的思考也许仍然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常用词语600条

    常用词语600条

    本书是一本集合多元化词语的语文书籍,书中所收录的词条,涵盖日常用语、时尚语言、翻译词语、俗语、成语、称谓以及古诗词名句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必备的工具书。本书除与同类书籍所具有的共性外,还有以下几个性特点。一、本书在收录词语时,注重其普遍性、趣味性、实用性,并详细考证每一词条的原义、出处、发展过程及现今如何引用,在寻根溯源,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而详尽的叙述,使读者在增长知识、广博见闻的同时,得到求知的乐趣。二、本书词条在考证过程中,若发现常见的解释有错讹不当的,即妥为订正,还其本来面目。对个别词条其说法来源不只一种,难以或尚无定伦者,本书力求慎重,均将各家说法列出,供读者多方参考。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热门推荐
  • 神仙共存:女娲造神仙

    神仙共存:女娲造神仙

    我是女娲后裔,却被她扯入深渊……我是始神之一,却因他落入红尘……我是神兽青龙,却因他放弃永生……我们,心甘情愿;只恨,天道无情……
  • 阵道仙缘

    阵道仙缘

    一个侯府的庶子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一些机缘巧合走上了修仙大道,最后又是如何经过自己的努力站在了这条道路上的最顶端,敬请关注。
  • 大婚晚成请跟我联络

    大婚晚成请跟我联络

    殷黎烨:你要自由,我放你自由…千代梗微:我爱你,正在来的路上…一个表面斯文,内心腹黑的军人VS小小心理咨询师的实习生,从一开始因为乌龙相亲的2人,因为各自心中都有了特别的人,而相互看不顺眼的两人……爱情有两种姿态:一种追逐自由,一种等待花开,不论你走到哪里,请跟我联络。第一次写文,本文开启的是有宠有虐,结局会圆满的,请大家多多指教,多多包涵。
  • 孙绍振幽默文集

    孙绍振幽默文集

    本书内容包括:幽默逻辑的基本规律、幽默逻辑结构的两大类型、关于幽默逻辑建构的对话、幽默原理等。
  • 厨娘很忙

    厨娘很忙

    都市吃货一枚,穿越到了古代农家,种田不懂绣花不会,怎么办!!!贾子箐胸脯一挺,不要紧,她会吃,开一家酒楼当大厨,照样赚的盆满钵满!“滋啦”一声,一股浓烟平地而起,众人四处逃窜,待望之,随即大喊,“贾大厨,快收了神通吧。”贾子箐焦头烂额的站在灶台前拼命颠勺,扭头一吼,“都别吵吵了,本厨很忙的好不好,不练就一手好菜,本厨肿么做大厨啊!”某女宣言,男人事业一锅端,要想抓住男人的心,就得养刁他的胃,养刁了他的胃,就能拴住他的心!!!哪怕他人跑了心没了,他的胃也离不开你了~~~开个酒楼当大厨,养个男人来管账O(∩_∩)O~
  • 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

    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

    这是一篇家庭和死亡的故事。大多数人都有或曾有过家庭,死亡的确人人无法避免,但这并不是说人人都有必要看这本书,至少在《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出版之前,还依然有很多幸福快乐的人在活着。
  • 温家女儿

    温家女儿

    温家是华紫国最古老的家族,家主是一名女子,因很少露面,很多事决策都是由她同父异母的弟弟出面宣布,而世人知道的她叫温水。她没有温柔婉约,没有倾世容貌,没有张扬性格,却有万千宠爱,她天生凉薄,无欲无求,她就如一杯温水,不冷不热。
  • New Grub Street

    New Grub Stre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空间魔术师

    空间魔术师

    萧平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唯一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从小到大身边的东西总是会莫名其妙的丢失,为此他老子可没少揍过他。可在他二十岁这一年,却忽然发现这一切都缘于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
  • 十地经论

    十地经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