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3600000019

第19章 有效性宣称与三种存有学的范畴(5)

价值宣称可以用各种方式来加以论证,并得到支持。人们随时都在用各种结构化的方式进行价值论辩。价值的论辩采取一种有特定运作结构或原则的典型形式。价值宣称“只是意见”的说法乃是错误的。这些作为价值论辩基础的原则不同于多元进路或独有进路,并且对映至所有价值宣称所隐含的第三个存有学范畴。

价值宣称的合理性

要对此第三个范畴做一番介绍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个范畴本身确实有一点复杂。现在我们可以先简单定义何谓价值。

价值可以是认为何者为好或坏、对或错的观点。

随着我的论证的进行,将会逐渐浮现出一个关于价值为何的特殊概念,价值因而成为一个更大范畴的特殊次级部分———一个我称之为“规范/评价领域”的范畴。价值将会显示出作为组成该范畴意义的成分,与规范有关,却又有所区分。但是,必须要发展出一连串概念性的先备论证,才能带领我们对涉及“规范/评价领域”的一切达到通盘的了解。此论证将在本章下一个部分开始进行,但必须等到本书的结尾时才能够完全清楚。

这里只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价值宣称是真理宣称或有效性宣称的形式,具有特性与客观性以及主观性领域是有所区别的。在价值论辩当中,意见不同的各方对于各自关于价值宣称的看法,提出各种见解,借由沟通而得到厘清并达成共识,这就是价值受到支持或是争议的方式。

价值论辩的合理性乃是基于一种初始共识而得以开展,而此初始共识并不能通过多元进路或独有进路的原则得到支持。一旦有了得以开展论辩的初始共识,论辩本身的进行,就会通过合乎逻辑的方式将此初始共识与所论辩的价值立场设法加以连结起来。让我们回到“贫穷是糟糕的”这一个陈述来说明这一点。

贫穷真的糟糕吗?大多数人会认为是,但有些人则认为否。有些人认为贫穷阶层总是存在而且也会一直存在。既然如此必然有其道理。贫穷事实上就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同样地,有些人较关注穷人所扮演的一定分量的“社会的积极功能”。例如:预留一些失业人口阶层,以便在经济扩张时充当劳动的工作。因为现代社会需要这些人口作为预备工人,因此从这个观点看来,贫穷并非一件坏事。然而我们大多数人,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到贫穷令人厌恶之处:因此贫穷的确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现在想象有一个人主张贫穷终究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总是有、也将一直有穷人存在,这是很自然的”;但我们并不同意。那么论辩要如何进行?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采取如此的反驳方式,即是攻击对手所提出的客观参照的基础。贫穷并非总是存在,因为我们知道许多前农业社会中是没有贫穷现象的,同时也没有证据证明贫穷将会一直存在,因此,没有理由相信贫穷的现象是“自然”的。如果我们以这种方式进行论辩,我们已在自己与对手之间假设了一个共有的对于“贫穷”与“自然”的定义,并借此将客观参照带入讨论;同时提出由多元进路所建构的证据来否定对手的宣称。

然而,这个策略其实并未挑战到“只要是自然的就是好的”,或至少“只要是自然的就不坏”这一个潜藏的观念。如果我们的策略是为了论证“因为贫穷不是自然的,所以不好”,那么我们的对手对于“只要是自然的就不坏”的宣称将依旧毫发无伤。要说明贫穷并不自然,就必须带出由多元进路所建构的论证,亦即客观参照的论证。

然而,另一个策略可以论证并非所有的自然事物都是好的。此种策略直接牵涉到的是价值的立论,并且是将客观与主观的论题排除在外的。我们可以指出对人类来说与道德相牴触的自然事物,并且宣称人类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以改变自然,建立道德。这个策略所强调的,并不是我们的对手关于客观参照的宣称,而是直接把“自然就是好的”此一价值宣称搬到前景来加以反驳。

但是,我们既然无法诉诸于观察的程序或是任何由多元进路所建构的方式,那么要如何使对手信服我们的观点?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必须试着找出一些我们与对手共有的关于好或坏的观念,然后证明给他们看,一些大家都认为是自然的事物,其实是属于“坏的”范畴。我们必须通过找出另一些有共识的价值宣称,以论证某一个价值宣称,也就是以逻辑的方式展示争论中的宣称与早有共识的宣称之间的关联。

这便是价值合理性的普遍本质,一直围绕在价值一致性的概念周围。要启动有关特定价值宣称的论证,就必须寻求争论的各方一致同意的其他价值宣称,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或基础来针对有所争议的价值宣称进行论辩。

然而,这样的过程将在何处终结?在每一个所争论的价值宣称背后,总是存在着其他可能的价值宣称,而在这些背后又有其他的价值宣称。任何一个作为起点的价值宣称,都无法仅仅通过多元进路或仅是一个可信的自我陈述,而得到彻底的辩护与证明成立。若是争论者无法找到共同的道德基础,以进行特定的价值宣称之讨论时,又该当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很不容易回答,但却可以加以说明。在接下来的几个部分,我将会慢慢地对此加以厘清。现在,读者只需谨记以下几点:

(1)价值宣称并非“只是意见”,亦非“主观的”宣称。

(2)价值宣称乃诉诸于一种特定模式的合理性,并具有达致宣称有效性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而这些条件与属于主观或客观宣称有效性的条件有所不同。

(3)价值宣称的论辩乃是通过寻找与说明各方争论之间的价值共识来进行,并以此为出发点,朝向未达共识之价值宣称进行论辩。

7.一般说来,美国人在电梯里会避免和陌生人的视线接触。

在一开始,此陈述令人注意的是客观领域。我们似乎只要给“视线接触”与“避免”下一个可测量的定义,就可以通过观察的程序论断此一陈述的真假。我们也可以给“一般说来”定一个统计学的规定,然后进行研究,比方说在电梯里装个隐藏式摄像机之类。在这个意义之下,就形式上的有效性宣称来说,陈述(7)与陈述(1)(2)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顺带一提,这个陈述大致上是正确的,美国人的确倾向于避免在电梯里和陌生人的视线接触。

但是,陈述(7)与陈述(1)(2)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为一个关于行为规律性的宣称。而且,就像大多数对于社会规律性的有效客观参照陈述一样,在我们了解“为何”其为真之前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在物理世界中,对规律性的解释一般都通过客观模式来进行:为什么较为稠密的物体一定会落向地面?因为有“重力”。为什么当开关打开时灯泡会放出光线?因为有“电磁定律”。“重力”与“电磁学”是什么?两者是概念,虽无法直接再现可感知的实体,但却可说明可感知的规律现象。重力的本身并不存在多元进路,但是重力的概念解释了具有直接与多元进路的规律现象。除此之外,重力与电磁学的概念在自然界中具有客观性,意即两者乃处在主观性之外:两者被理解为“这个”世界的特征,而非“我的”、“你的”或是“她的”世界。

但是,任何客观的模型都无从回答为何电梯里的人倾向于避免视线的接触。若是硬要使用某种“定律”或“影响”来解释,那么对于事物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理解,难免会有所错失。社会的规律性不能被化约成客观构想的模型、定律、影响或诸如此类的理念。传统的物理学将重力设想为一股客观的力量(或是一种几何的结构),无论人类是否了解,重力都一直存在着。然而在社会科学中,解释人类的行为与互动的规律性却离不开对人类的了解,因为人类必须根据这些了解进行社会互动,从而形成有规律而且可预测的行动模式。

作为解释性词汇的“意义”

完整地解释为何电梯里的人倾向于避免视线的接触,在概念上将会十分复杂。因此,我的讨论焦点将会集中在几个牵涉到的主题上。要注意的是,在大部分的文化里头,长时间的视线接触通常意味着注视他人者对于被注视者有着某种意向(intention)。

“意向”这个词是主观性的,指涉一种主观的状态,只有当事人享有独有的进路,才可以直接触及到该状态。但在互动行为的规律性中,意向并不是核心的解释字眼,而只是次要的。为何如此?因为至少要两人以上,在彼此的行动中察觉出彼此可能的相同意向,如此才可能说明互动的规律性;而在此,意向本身并非解释的关键所在。

在电梯里,凝视陌生人这个举动是具有相当意义的。对于电梯里的每一个人来说,大家都知道关于凝视的可能意义乃是全体共享的,而解释行动规律性的关键所在就在于大家具有这样共享的“知识”(knowledge)。意向或其他的主观状态也是如此,必然会被某些意义所参照,但是意向或主观状态本身却不能完全决定意义。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意向或主观/心理状态所察觉到的部分会表现在行为的规律性上,并且构成意义。而他人对于当事人的意向或主观/心理状态的理解,就是经由这些表现在外的行为规律性,以及可能构成的意义来加以推论的。

因此,不论是在社会研究或是在日常生活互动之中,对于行为规律性的理解,主要牵涉到的并非主观性范畴,也不是客观性范畴,而是与“共享的意义”有关的范畴,也就是一种对于他人可能会如何选择或采取何种行动的察觉。

因此在这里,共享的意义才是解释的关键所在。我们在一开始就必须小心使用“共享”(shared)这个词。就字面意义而言,意义从来就不是人们可以彼此共享的,因为独有进路的原则排除了共享的可能性。在互动过程中,所牵涉到的永远都是“可能的意义”。通常来说,在电梯中长时间凝视却不交谈,带有负面的意义。可能意味着凝视者意欲威胁、支配或是取得某种优势。所以,人们在电梯内通常会避免这样的行为,除非接下来是某种有意向的行动。用以解释电梯之中行为规律性的基础,就在于在美国文化中与视线接触这件事相结合的可能意义范围。

所以,意义乃是通过参照许多可能的,而非确实的主观状态,从而赋予该可能的主观状态。因此,你可以察觉到自己在电梯中盯着另一个人看,从而理解到这对她来说可能意味着你对她有某种意向,这是凝视的意义的一部分。接下来,你很快地将视线转开,这个动作就是参照此一可能的共享意义(审订者按:你对她有某种意向)而来,而这个行动企图传达的另一个共享意义则是指涉:自己并不真的有这种意向。将视线转开的行动在你的文化之中是很典型的,并非基于主观性本身,而是因为由此文化群体共享的、文化上建构的意义。

意义,与质性研究总是紧密相关的,是作为解释各种行为规律的主要范畴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意义本质了解得更清楚一些。在本节中,我所讨论的意义的概念,主要是作为介绍第三个存有学范畴所需的基础。这只是对意义暂时的、部分的讨论,在往后的篇章中会有更多说明。

作为解释性概念的“规范”

并非所有的社会学家在解释电梯中的行为或是各种社会行动时,都会特别强调意义。许多社会学家会用“规范”来加以解释。所以我们必须了解规范的概念,以及规范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很明显,“规范”这个词与“合乎规范的”(normal)有所关联。在某些情况下的某些特定行为模式,会被某些文化群体视为“规范”。这是一个客观参照的观念。“合乎规范的”行为乃是可被知觉,并且以合乎常规的方式发生的行为(routine)。

然而,社会学家们借助“规范”这个词所发展出来的概念,已经远离了该词“合乎规范的”(normal)所内涵的客观描述性意义。社会学家将“规范”用在解释性而非描述性的用途上。人们的行为通常表现出有规范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遵守规范。因此,当社会学家谈到规范时,他们所说的并不是“规范是什么”,而是“什么使得规范得以达成”,也就是“什么条件得以促成合于规范的行为”。

长久以来,社会学家都将规范设想为人们所遵守的东西,因此就像是一种规则。规范被设想为人们所了解的规则,通常存在于默会或内隐的察觉层次上。我们拿语言的使用作一个例子。语言的使用必须依据文法的规则,但是人们只需要对文法规则具有一些隐藏的、默会的认识,就能够胜任愉快地使用语言。如果我此刻问你英语的过去完成式是什么,你们当中多数可能得要回去查查旧的高中课本才能回答。可是,所有使用英文的人,包括你在内,都“知道”什么是过去完成式,因为当我们说或写英文时,我们的确一再地且很容易地使用它。我们对于这些规则的了解乃是默会或内隐的。

与上述情形类似,为什么在电梯里避免与陌生人有视线的接触便是合乎规范?因为人们遵守一个潜藏的规则,此规则可以用这句话清楚表示:不要盯着一个陌生人看。然而,人们通常不会明显地提出这一类的规则,他们通常也不会对自己复诵那些高度明显化的规则,然后加以遵守。相反地,人们掌握大部分社会行为规则的方式,就如同掌握文法“规则”的方式一样,不需要背诵条文似的明确而清楚地理解这些规则,就能够遵行无碍。

规范并非规则

仔细地检查的话,将会发现此一对于规范的观点其实站不住脚。我将循着某些现代的社会理论学家的脚步来驳斥这种对于规范的概念化观点(Giddens1979,1984)。将规范类比为规则的做法,的确抓住了某些规范的特征。但是,却很容易就混淆了某些我们必须与规范的概念相结合的特质。在说明清楚之后,可以看到规范的确具有类似规则的形式。的确,儿童在学习许多规范的时候,就是通过教导外显的类似规则的形式来进行的。“现在该轮到她了”,这句话对儿童而言经常可以听到,使得轮流的规则终究变得内化而无须明白说出,几乎是达到了自动化的地步。不过,社会生活的规范从来就不是像规则那么死板,而是随着人们以创新的行动予以提升、改变或创造,总是处在一种随时修正的状态中。

若是认为规范本质上乃是一种规则,便会忽视规范与意义的紧密关系。规范的概念与我们对于意义的概念,必须在对二者的分析之中,予以结合起来。规范的本质具有意义的形式结构特征。只有通过语言予以显明化时,规范才取得类似规则的结构;而规范在通过语言的说明之后与其本来的面貌从来就不是一致的。

被共同设想的规范与意义

同类推荐
  • 中国母亲在中美教育之间的选择

    中国母亲在中美教育之间的选择

    本书以作者在美国大学、小学亲身教学的经历为模板,向读者展示了客观和真实的美国学校、美国教育、美国家长和美国学生的生活,并介绍了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社会交往及各种传统节日等,展现了美国小学课堂的概况,描写了美国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了美国小学与中国小学有什么异同。同时,也以作者在国内大学和中学从事教育工作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中国的学校、学生和教育情况。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教师公文包-史海拾珍

    本书分历史文化长廊,历史人物述林,历史掌故珍闻,历史新发现、新考证五部分,对文史常识进行了介绍。
  •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邓小平城市化理论及其在四川的实践

    本书致力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就当代中国最突出和重要的问题——城市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高屋建瓴、独具匠心的谋略与筹划,尝试在邓小平城市化思想的研究领域展开初步探索。
  •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校长办学理念(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校长办学理念(精装)

    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校长办学理念(精装)聚焦中国名校管理中国中小学名校校长办学理念(精装)
热门推荐
  • 幻世星辰系统

    幻世星辰系统

    一次好心的意外,使得平凡的张骏获得了走向不同命运的机会,命运的齿轮逐渐转动。跟随张骏的步伐,战幻境浴血征途,踩强人,英雄气概。抱美人,笑看人生
  • 抠门王爷贪财妃

    抠门王爷贪财妃

    一纸懿旨,把两个另人闻风丧胆的财迷连在了一起,原本死活不同意的两人,一个因为有丰厚的嫁妆,一个因为有可观的聘礼终于答应了成亲,是以整个京都的百姓逗穿新鞋戴新帽,比过年还开心:让他们互相祸害去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

    别太单纯,也别太不单纯

    这本书并不是教你违心、虚伪、奸诈地迎合别人,钻空子,占便宜,而是告诉年轻人在处世方面,在善良、真诚、宽容的基础上,做事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智慧灵活地待人接物。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必定会有所帮助!
  • 逆天武神:至尊魔妃

    逆天武神:至尊魔妃

    前生,她是君家毫无地位的庶女,因错信亲人,导致神器被夺,追杀毁容!仇人婚礼前夕,不惜引爆丹田,同归于尽,谁知睁眼,竟回到了十年前,这一世,不是曾经那软弱可欺的君家废物!再获得朱雀宝鼎认主,我主天下!君家,此生不是你弃,而是我弃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行

    穿越之行

    在23世纪,人类发明了穿梭时空的“光洞”,而在时空的另一边,“四神族”因没有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快,正在探索光洞。三中的两名学生飞翔,邪恶在无意间穿梭了时光,到达“四神星”。而使他们意料不到的是,他们会再次穿越。在艰辛困苦的磨砺中,他们慢慢变强,最终成为四神星的总领。在旅途中,他们又结识了许多新伙伴......(本小说官方群:389092122)
  • 天情何为夜之漾

    天情何为夜之漾

    我会告诉你血可解百毒还百毒不侵的第一杀手假面蔷薇其实是个逗比、装逼的作死星人吗?我会告诉你夜之漾的主唱是一个十八岁的高中生吗?我会告诉你第一贵族学院暮雪高中的校花是谁吗?是的,我会。。。她们是同一个人。她是一个会给世界带来灾难的‘禁忌’,但她身边有她们给予她温暖与希望。他,是给世界带来希望的‘奇迹’,却没有给予她希望,反倒把她推向更深的深渊……爱与恨的缠绵、光明与黑暗的契约,是否可以让他们携手走到更远?而在远方等待他们的,又是何物?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直击化学污染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直击化学污染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错谋命格

    错谋命格

    她拥有傲视天下的能力,众人臣服,无上尊荣,却因一场意外忘却曾经!她本冰山美人,却变得可爱善于忍耐,她本天下独尊,却沦落得低三下四,她是上帝的宠儿,却被人嘲为古代的庶女同类!她受尽屈辱终得苏醒,向她袭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冒险,一个又一个谜团,但她自此立誓,凡是伤害过我的人,从我这里夺走的都要千百万倍的奉还给我!从此,我仍为公主傲视天下,与姐妹共享独尊!报家仇,建黑帮,毁情敌,创天下……复仇之路荆棘遍地,爱情,背叛,失败,阴谋,谜团……看她如何步步重回巅峰,与姐妹共创盛世,天地虽大,唯我独尊,至上孤傲………
  • 校园篮球争霸

    校园篮球争霸

    文案1:从现在开始,开启一段热血的篮球历程!文案2:这里有你的梦想,这里充满着奇迹。
  • 战侠殿

    战侠殿

    铁马金戈战无悔,豪气凌云侠天下。破奴城外,仇深似海的强敌虎视眈眈,欲兵临城下,以报新仇旧恨。在此危难之际,历经生死磨难爱情,忽然出现变故,顷刻间崩塌。在这内忧外患之际,他会作何选择?又该何去何从?又为何会突然吼出“来世必逆天”的豪言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