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99200000006

第6章 长别离(1)

人类不是生来就清白无辜的。

——摘自罗伯特·阿德里《非洲的创世纪》

杨柳吐青的时候,汤姆说他第二天乘飞机来西安,约我晚上在天柱大厦旋宫饭店见面。我当然知道他的用意,这是飞船启程前他的最后一次求婚,最后一次努力。傍晚,我独坐在凉台上仰望南天,夕阳刚落下的两三个小时里,诺亚方舟在36000千米的同步轨道上反射着太阳的金光,外形如一个金色的雪茄,漂亮极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诺亚方舟,可不是圣经里那个只能载一家人、几十对禽兽的小玩具。这个庞然大物载客量为一万人,用氦3作能源,平均巡行速度大约为十分之一光速。航行目的地是南河三(小犬座α星)恒星系里的息壤行星。这是一个中国化的名字,息壤是鲧从天帝那儿偷来的宝物,它能凭空生出新的陆地。南河三距地球11.3光年,所以,这趟单程旅途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途中乘员不采用冷冻法,而是使用更为可靠的冬眠法——毕竟我们的某些哺乳动物同胞,比如狗熊和北美山鼠,早就成功地使用了这种方法。冬眠法可以把人的生理节律减缓一半,这样,在100年的旅途结束后,乘员们的生理年龄只增加50岁。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能使人类在一代人的寿命期限内抵达邻近的新大陆,这正是阿西莫夫预言的“太空移民时代”的一道门槛。

方舟已经在同步轨道上组装完毕,一个月后就要启程了。

方舟上的乘员,除了船长等少数几个人,其他人年龄都在30岁以下,汤姆在年轻人中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乘员男女比例是1:2,这意味着船上实行一夫两妻制。这个制度丝毫不牵涉到性别歧视或大男子主义,只是为了尽可能提高种群的繁殖率。按说男女比率应该更悬殊的,那样繁殖率更高。但目前这个比率是多种因素综合后选取的最佳值,兼顾了种群中Y染色体的多样性,也尽可能照顾了文明社会的社会规范,比如,从未考虑采用群婚制。

方舟中严格摒弃与生育有关的一切个人自由:单身主义、同性恋、丁克主义和性冷淡等。这里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道德承诺,婚龄男女必须结婚,妇女必须至少生育两胎以上,禁止堕胎,没有生育能力的男女没有资格成为方舟成员。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这个万人小种群的正增长(不考虑克隆生殖)。每当我细读着《诺亚公约》的这些条款,总禁不住有一个想法:当高度文明的人类向蛮荒之地移民时,似乎已经被奉为天条的“文明社会规则”就立即淡化了,甚至在启程前就淡化了,而久藏于基因深处的“动物本性”却在一夜间复苏。这个本性唯一的目标是“繁衍种群”,凡是与此相悖的,哪怕它曾是非常神圣的道德准则,也都得靠边站。

我还记得,在公开选拔飞船船长及助理的选拔会上,一位考官问过汤姆这个问题:

“尽管这次移民有强大的科技做后盾,但你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蛮荒之地,什么极端情况都可能出现。一旦‘生存’与‘文明社会的道德规范’发生冲突,你将怎样做?”

当时,汤姆抬头看看这位考官,没有说话。考官以为他没有听清,问他是否需要把问题重复一遍。汤姆不客气地说:

“这是个常识性的问题。”

这个很不客气的回答实际已经是他的外交辞令了,他真正想说的是:

“别拿这样幼稚的问题来烦我!”

那位考官微微一笑,不再追问。

可笑的是,汤姆不屑于回答的这个“常识性答案”,却在新闻记者中引起了争论,多数人说他的选择是“生存”,但也有人说是“道德规范”,而汤姆对这些吵闹从来不屑于回应。听着媒体上热热闹闹的争论,我只有暗自摇头,在心中怜悯后一类人的迂腐。

汤姆最后被选定为方舟上的船长助理,而且是内定的息壤星人类的第一任酋长(以最终选举为准),因为被选为船长的老斯诺,也就是他父亲,年龄较大,到息壤星前很可能已去世了。现在,在方舟启程前一个月的时候,据媒体说方舟上的3333组男女配对已经基本划定,是在自由择偶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计划分配。唯有两位“酋长夫人”还虚位以待。

我知道汤姆在等我。他的等待确实非常诚心。他甚至没有先确定一个妻子而为我留出一个空位,一定要等我先成为他的“正妻”后再去选另一个妻子。我体会他周到细密的用心,也对此心存感激。我俩都忘不了在月球基地上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管是谁,都把对方深深地刻在心里了。

可惜,我无法答应他的求婚。我舍不得离开地球,也不愿嫁给自己变成一个异类,或未来的异类。

异类——这正是我父亲激烈反对太空移民的主要论点。

蓝月亮。一个硕大的、永远不落的蓝月亮(基地位于月亮永远朝着地球的那面)。蓝色的波光洒在月球的荒漠上,天上没有游荡在蓝月亮旁的白云,空中没有拂面的和风,地上没有能映出月影的水面,没有能半遮月轮的袅袅柳丝。有星星,但没有拖着白光的流星。偶尔能感到一次撞击,地面微微弹动。这是陨石撞上了月面或基地上方的保护层。但听不到撞击声,月球上极为稀薄的空气不能传递声音。基地的屋顶上有天窗,但都不大,是厚厚的钢化玻璃,可以承受小颗陨石的撞击。我们坐在天窗下,仰望四角形的天空。我常常说:

“汤姆哥哥,给我讲讲地球上看见的月亮吧。”

或者:“露丝奶奶,给我讲讲地球上的大海吧。”

这就是月球基地留给我的童年记忆。我是两岁时随父母去那儿的,10岁时回到地球。那时,月球基地上只有一个氦3提炼厂和一个太空运输中转站,两个机构的家属区在一块儿,我家、汤姆家还有露丝奶奶住在一个单元。这个单元又被戏称为地球村,因为正好地球上3大人种在这儿汇齐了。虽然23世纪是人种大融合的世纪,但恰恰我们这3家都保留着非常典型的人种特征。露丝奶奶是黑人,黑皮肤,深黑色的瞳孔,厚嘴唇,翘屁股,卷头发,有显著的齿槽突颌,身上香腺比较明显。她是著名的太空生物学家,但那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在家休养,所以陪我的时间比我的父母还多。汤姆(全名托马斯·斯诺,汤姆是其爱称)是白人,白皮肤,金发,高鼻梁,薄嘴唇,蓝眼睛,身上有比较明显的金色汗毛。我则是典型的黄种人姑娘,瓜子脸,皮肤细腻,黑发黑眼珠,眼角有内眦褶,干性耳垢。我之所以对这些人种特征耳熟能详,是因为父亲曾对我详细讲过。那时,我和汤姆哥哥整天形影不离,3家大人都戏称我们是小夫妻。当然,那时我俩都很懵懂,不知道“夫妻”和“兄妹”有什么区别——至少我是懵懂的,汤姆比我大4岁,大概已经初解人事了。有一次,就是父亲对我讲解了3个人种的特征后,他忽然没头没脑地加了一句评论:

“上帝确实是仁慈的,他没有让各人种的基因分化最终累积到种间隔离的程度。非洲智人分流成黑、棕、黄、白4个人种后,在几万年后就合流了,否则,足够长的地理分隔肯定会造成生殖隔离,这是生物进化的铁律,所有生物概莫能外。”

我听不大懂这番话,但至今还清楚记得当时场上的气氛。他说完这句话后,其他大人都哑口了,包括我妈、斯诺夫妇还有露丝奶奶。他们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色,眼神十分复杂。那时,爸爸和老斯诺已经开始了对太空移民问题的争论,而刚才这段话实际是在隐晦地宣传他的观点,不过我那时远不能理解这一切。爸爸可能意识到这句话不太得体,笨拙地加了一句玩笑:

“否则的话,咱们的汤姆和小圆圆就不能成一家啦。”

这个玩笑肯定更不得体,其他人都没有笑,没有响应,很快把话头扯开了。5岁的我无法理解其深层含意,只是感受到了气氛的异常,觉得奇怪,困惑地看着大人。9岁的汤姆同样很困惑,过后曾朝我耸耸肩说:

“大人们今天怎么啦?他们的表情怪怪的,全都怪怪的。”

老斯诺那时是中转站的站长,不久就回地球筹建诺亚工程去了。他是太空移民计划最坚定的促进者,一如我父亲易哲是最激烈的反对者,不过那时这些分歧还被两家的友谊覆盖着。直到多少年后,在父亲与老斯诺的争吵公开化之后,我才明白,父亲关于“生殖隔离”那段话中包含着多少残酷(平静的、内在的残酷)。他当时对我和汤姆说这番话确实很不得体,并不是他的说法谬误,而是不该让孩子们过早地知道这些观点。就像不该对一个孩子说出真情:孩子,你长大后肯定会死的。

汤姆哥哥从小就是他父亲的忠实粉丝,是一个最激情的太空移民运动的鼓动家。小伙伴们都叫他“托马斯船长”。从七八岁开始,他嘴里就经常熟练地流淌出“大人的话”——多半是他父亲的话,久而久之,把我都熏成太空移民专家了。比如,他会学着他父亲的神气,故意平淡地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让人类不经意间就迈过了太空移民的门槛。”

又说:“只要一迈过这道门槛,人类在太空的扩张就成指数增长。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如果一艘人类飞船可以在100年的时段内抵达一个10光年远的星系,休养生息100年后,再派出同样两艘飞船继续前进。这样,在6000年后人类就能扩展到半径为300光年的太空,可开发230个行星,即10亿个。当然,300光年区域内不会有这么多的行星,那就这样说:到那时,300光年半径内的所有类地球行星都将有人类定居。”

他目光炯炯,激动地挥着拳头:“只用6000年!人类在6万年中才完成在地球上的地理大扩张,现在,我们仅仅用6000年就能建立一个银河旋臂大联邦。我父亲说这还是保守的估计,没考虑人类科技的加速发展,因为地理上的大扩张常常带来文明的大飞跃,这有很多历史先例的,如晚期智人走出非洲和欧洲白人来到美洲,都同时带来了文明的暴涨。”

他是他爸爸的粉丝,我则是汤姆哥哥的粉丝。毕竟,这种充满激情的远景,与孩子的心灵最容易发生共鸣。等我8岁以后,两人的智力和知识基础已经可以组织技术性讨论了,我们常常连日彻夜地谈着同一个话题,对心目中的远景规划、技术方案,甚至息壤星社会的社会公约,做着一次又一次的设计和完善。我们并不是孤军作战,地球上有成亿的同道,我们常通过地月无线网热烈讨论。那真是一段热血澎湃、值得回忆的日子。

但我的立场最终变了,是因为我的父亲易哲。父亲在与老斯诺激烈争辩时,也没有忽略对革命下一代的争夺,常常耐心地向我灌输他的观点。开始我激烈地反对他。我认为他的观点保守、僵化、迂腐,甚至是亵渎神灵。我和父亲毫不客气地争吵,一点也不顾忌他的父道尊严。但经过几次痛苦的反复,我开始认识到,他的担忧并不纯粹是杞人忧天——不,其实这句话本身就错了,两千年来被丑化的那位杞人其实并非丑角,而是睿智的先哲,因为他在科学启蒙之前就能“先天下忧”,预见到地球并不是孤立的系统,可能面临天文灾变。

到我12岁后,我大致认同了爸爸的观点。并不是说人类向太空移民就是错的,不是的。但是这种太空扩张将大大超过“能梳理体毛的地理距离”(爸爸的话),会给人类带来潜在的灾难,这个观点同样也不错。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却都正确,这是一个悖论。

我无力对两者的正误做出绝对明晰的评判,只能凭感觉,多少也凭亲缘关系,选定其中的一条路——于是我只能同汤姆哥哥分道扬镳了。

两个父亲之间的争论其实完全超越个人恩怨。那是两个智者的学术之争。但尽管如此,过于激烈的争辩仍悄悄腐蚀了两人的友谊。后来他们基本上断了私交,只余下在社交场合相遇时一声平静的问候。

早上爸妈打来电话,说今天是礼拜天,想出城踏青,问我有没有时间。我说好吧,我开车去接你们。我大学毕业后定居在西安,一个著名的12朝古都。爸妈从月球回来后也选中这个城市安家,住地离我的单身小窝不远。上午我开上车带爸妈出城。车经灞水,这儿是历史上有名的折柳送别的灞桥,是文人骚客们倾吐离愁别绪的地方。当然,现在已不复唐朝时“杨柳含烟灞岸春”的美景,两岸的高楼紧紧夹着细细的灞水,残留的岸柳在水泥峭壁的夹持下似乎十分羞窘。尽管这样,走到这儿,心中的某些积淀仍突然泛起,化成一腔莫名感伤。

同类推荐
  • 小说选刊(2013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13年第4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苏兰朵的《百合》等,以飨读者。
  • 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

    燕子李三是清末民初一位传奇式的侠义人物,他的故事在京津一带流传甚广。他侠肝义胆,从不曾被命运缚住手脚;他穷困而不沮丧,遭痛楚而能超脱,是一位善于在打拼中“自胜”的人物。本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将燕子李三的半生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为广大读者塑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燕子李三。
  • 生与死的故事

    生与死的故事

    这是195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班牙国宝级作家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的作品《生与死的故事》首次与中国大陆读者见面。在这本抒情诗加人生小品中,希梅内斯用诗样的语言将乞丐、退休老人、醉汉、小孩、女家庭教师和小贩等世间各色形象尽收笔底,令读者也恍若亲临亲见。他的小故事演绎了鲜明生动的意象和不寻常的哲理,精致的比喻,巧妙的想象,既妙趣横生,又引人深思。希梅内斯用这种高于现实的真实和丰满,以文字创造出印象派风景,以光和影的巧妙差异捕捉人生各种细微的情境,几乎到达了化境。
  • 浴血长城

    浴血长城

    作者历时五年通过实地探访,搜集详实的史料,揭开了这场国军正面战场的序幕之战。1933年,日本关东军进军华北,中国军队组织抵抗,25师率部出征,组织了著名的长城会战,国军将士在长城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此战也是一四五团团长戴安澜的成名之战,战后荣获三等云麾勋章,从此走上了抗日救亡的征途,这场战役对戴安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为此战写下了《痛苦的回忆》一书。8000将士的英勇抗日,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走上了抗日救国的战场,为中国进入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 换位游戏

    换位游戏

    一对在股海里沉浮的兄弟:哥哥曾经在股海屡屡碰壁,可是转瞬间又变成了不可一世的“股神”;弟弟好奇哥哥的神奇际遇,与哥哥玩了个换位游戏,变身为“哥哥”,成为了“股神”,可是,他究竟能否将这一神话继续?在这一换位游戏中,又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热门推荐
  • 双生姐妹之彼岸花开

    双生姐妹之彼岸花开

    从小就形影不离的悄悄和细语两姐妹从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只因为一次旅游而让她们饱受了那么多的故事,,,那些原本只是历史书上无关紧要的人,却在她们的人生中刻下了那么多那么深刻的记忆。只因一千年前的一时意气让整个仙界都惊为天人的蔓罗仙子因为一个大魔王而自愿投入地狱,却被众魔遣回,但她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仙不忍,遂同意让她,投生凡间,需历经99世情劫方能与同样转世的魔界之王成就美好姻缘。蔓罗自是愿意,不料被嫉恨自己的九天仙女打散仙根,后被爱慕者风神相助幻化为一对姐妹投下人界。而因此双双触犯天规的风神与九天仙子也被贬凡间-----
  • 史上最牛时空商

    史上最牛时空商

    武器?我多的是,核弹要不?母巢中不?还不行,来,给你盘古斧,东皇钟!丹药也要?。。。。。。他写的书横扫网文,他唱的歌红遍全球,他……不是哥败家,是家底太厚了!物从天外来!横扫诸界间——布衣傲王侯
  • 错过的终究是错过了

    错过的终究是错过了

    有些事,错过的还有机会再做;有些人,错过的终究是错过了……一转身的那一刹那,有些事情,突然不能再做了;有些人儿,就突然从此和你永不再相见……我依然还愿相信,你还是原来那个你……【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叙述着一个属于我们的人生】
  • 空病房里的诡影:背后有人

    空病房里的诡影:背后有人

    精神病院里死过人的空病房,突然开始有人影出现。我得知这里曾经住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女病人,后因病发而自缢在病房里,传闻她的主治医生吴啸舟大夫对她产生过感情。难道是她阴魂不散?
  •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半路杀出个庶女来

    上官轻衣,从一市之长穿越成一个卑微丫鬟之女,遭到众位姨娘的暗害,她一步步化险为夷,将害她的人反置于死地。并与皇室众人拉上关系,成了皇室的权利最中心。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棋归阙

    棋归阙

    东风怨.袖珠吻秋蝶百草迁.赤澜念山外山梦魇听洛野.万马任平川棋归阙.离鸦泪湿水.思念堆叠.我要的你还能给万物若草芥.悲悯成佛陀玉成月.雪连山苍生见东还--落子惊蝉
  • 冷魅公主pk霸道王子

    冷魅公主pk霸道王子

    她与他之间在圣格斯学院碰见,因为一次座位争吵,让她与他展开爱情
  • 现代恶魔女

    现代恶魔女

    “喂,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再来接我,以后你和你那个小奥拓离我远点!”这就是我发誓要爱一辈子的那个傻丫头嘴里说出来的话。你说我能不生气嘛!这样的女孩子,简直太没有良心了,对她那么好,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还说我自讨苦吃,就应该让她找不到男朋友……
  • 请看我一眼

    请看我一眼

    冷冰冰的帅哥为何对自己一见钟情,辗转几番还进入他家做女佣,会被他欺凌还是宠爱?而这一切,竟都是因为母亲而起......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

    本书在意识形态所关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内,选取了私营企业主兴起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