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东方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文匠大师更如浩瀚星辰,颗颗在夜空耀闪,抬头仰望间,在属于当代文学的这片星域,有一颗星最能阐述“中国风”这个词语,那就是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京派作家代表人物---汪曾祺。
汪大师师承文学神匠沈从文,笔下的字里行间也隐隐显露一些沈大师的独有风格:优美的诗意和中国独有的水墨山水画意境。
读汪大师的作品,最贴切的意境就是:老村一株大榕树,树下穿着旧式长衫的老者,端着古朴的旱烟,抽上一口,然后娓娓讲述一些印在心里的故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一句诗完全是为汪大师的文量身定做,无论是《受戒》还是《大淖记事》都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刻意修饰的自然。
顺其自然,不加修饰,文之所致,便是经典。读汪大师的作品,无论哪一篇都可以有这样的感触:这些事都完全会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已经发生。
就像听牧童的野笛声,就像山间小溪独自叮咚的韵美。
在《受戒》中,小和尚明子和小英子之间那种懵懂的恋意,那种纯净得如同清泉一般的感觉,是如此的让人感动和愉悦。
一个个的故事像一幅幅具备浓郁中国味道的画卷,有条不紊的慢慢展开。
这是一个宁静而美妙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同样只在理想中出现的桃花源乐土上,但是由于汪大师的描绘,却又肯定会给读者带来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记忆,这个地方,那些事情都是我们亲身所经历,不经意间,就会将自己和明子小和尚或者小英子合为一体。
其中有那么一句话,代表着汪大师十分别致的幽默情趣:小和尚明子临摹一张书帖,文中这样体现不识字的乡亲夸奖他:村里都夸他字写得好,很黑。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不但让读者忍禁不俊,掩卷而笑;更将那种独属于乡野的质朴表现了出来。
乡野中人不知道书法为何物,甚至不知道所写的字是什么,但他们会直接的说出自己心中的感觉:很黑。
这样别致的情趣在所有汪大师的文中,俯拾皆是。
就是这样简单而质朴的东西,直接渗透进读者的骨髓里,数千年的文化沉淀的东西,就那么不显山不显水的缓缓呈现。
平平淡淡的情节和故事,彻彻底底的让人感受到文字所能带来的舒适和享受感。
读汪大师的作品,就像在饮一壶中国的清茶,丝丝缕缕的水汽弥漫淡淡的茶香,轻茗一口,味淡而清,却涵韵深远。
这种享受不仅仅是眼中所观,心中所想,已经完全的升华到了精神享受的境界:透彻入心的平静和干净。一字一句都像放进了干净的山泉中洗过,朴实而平平无奇的情节和文字,娓娓的讲述一遍后,却能让你心中产生久久不散的涟漪,一波波的扩开。
汪大师的作品体现的是一种上达极致高雅,下至乡野世俗的和谐。
这种感觉在《鉴赏家》中表现的十分自然,卖果子的叶三和大画家季匋民之间的关系完全就是一种知己的情谊。
市井中的一个卖果子老汉,深墙高院中不世出的大画家,这二者本来无从联系,汪大师却很好的找到了其中的连接点,将一个高山流水知音相交的故事娓娓道来,自然而毫不相悖。
其中有画荷花和评荷花一节,更是将这种情谊升华到很高的境界: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文后插入日本人买画和叶三不为所动死后将大画家所赠的画埋入棺材的情节,很好的将这种知音的情谊完结。
这些独有的东方中国韵味,弥漫在每一篇文中,让人回味无穷。
很清新,很简单,很自然,很纯粹。
读汪老的小说,更像是在读感人至深的抒情诗。
在《大淖记事》中,虽然这是一篇爱情的小说,但是一开始并没有着笔其中的人物,而是铺陈出一幅宛如《清明上河图》长卷一般的苏北水乡的风土人情画,这样的画里,自然会有故事处在其中,于是一个和这画很贴切的爱情故事就自然的呈现出来。
这个画卷里发生的故事虽然没有如泰坦尼克其中的爱情,让人泪如泉涌;但却像一把细细的雕刀,一刀刀的将这故事刻入心里。无处不在的诗意淡淡的充斥全篇,其中的对白也是同样的韵味十足:巧云问十一子:“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的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样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
“你要我说么?”
“不要。”
“我知道你不要。”
“你值么。”
“我值。”
“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
“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
“好,亲你!”……
更多的时候,感动我们的是平淡而简单的故事。爱情亦然,真正感人的爱情不见得要多么感天动地,有的时候,刻骨铭心是一件水滴石穿平淡漫长的过程。
汪老推崇这样一种文意理念: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伤感主义。这一点在他笔下的文中处处体现。
儒风道义,散文化、诗意化、生活化,这是汪老的文最大的特色。
地域风情,民俗世界,体现出民间自然,纯朴的风情,表现民间生活的底色和美色,象征着通脱,仁爱,宽厚的生活理想,追求一种平淡的和谐意境。
气氛即人物,这样具备浓郁中国风的气氛中,发生的故事已经完全超越了故事本身。
那一日,夏雨倾落,蛙鸣一片;泡一壶清茶,看一篇《受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