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7100000020

第20章 分层系统理论与译学研究:佐哈的贡献(2)

佐哈是翻译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化理论家。他从文学理论这门学科之中借鉴了文学系统的分层概念,然后又对翻译在不同的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细致的考察,并从中搜集数据,用以描写文化的整体分层系统。为此,他甚至独创了“分层系统”这个术语,用其指称社会内部由各个相关系统组成的整个网络,同时还发展了“分层系统理论”,想尽力解释特定文化内部各种各样的“写作”(包括中心的经典文本和最边缘的非经典文本)。虽然他的研究重点是要分析相互碰撞的各个文学结构其系统之间业已存在的各种关系,而且翻译文学也只是其整个研究系统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并不处在边缘,因为通过他的研究已经证明,由于某一特定的文学“分层系统”其所处的时代、所具有的影响力和稳定性有所不同,因而翻译文学所发挥的功能也有所不同。佐哈的译学体系非常严密,其中包含了许多如今为人所熟知的一些概念,如“系统”、“各文学系统不同的分层结构”、“陌生化之为文学历史意义的测度手段”以及“文学突变”(literary mutation)和“文学进化”等。其关于“分层系统”的定义包含了文学、准文学和文学外部这三种结构,因此所谓的“分层系统”这个概念便无所不包,可以涵括某一特定文化内部处于中心和边缘的所有的文学系统。由于引入了这种历史视野,佐哈的译学体系遂得以在历史诗学的框架以内持续发展。随着这种研究的愈益深入,佐哈也对“分层系统理论”有了更好地了解。在他以前,所有的分层系统模式都无一例外地将译本划归为次级系统,而佐哈所提供的数据却表明这种分类还差强人意,不太准确。比如,像英美和法国这些历史更为悠久的强势文化其分层系统与以色列、比利时和荷兰这些相对年轻的小国家肯定有所不同。前者由于自身传统其历史非常悠久,长期“自给自足”,因此更倾向于放逐翻译文学,将其赶至社会的边缘,而后者由于原因正好相反,因此却可以使翻译在社会文化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依据这个观点,在大量考察研究的基础之上,佐哈随即勾勒出了三种社会情形,认为在这三种情形之中,翻译可以占有一席之地:(1)民族文学还很“年轻”,正处在发展之中;(2)民族文学处于边缘,抑或很弱,或者两者兼备;(3)民族文学正经历着危机或正处于转型期。在佐哈看来,以色列民族文学和19 世纪的捷克文化就属于第一种情形。在这种情况之下,翻译的角色主要是可以满足年轻的民族文学的现实需要,因为借助于翻译即可以用新兴的民族语言去应对各种不同的“写作”。此时,翻译及翻译文本所充当的角色其实就是用于填补民族文化的形式抑或文本“真空”,以应付该民族因为相应形式或文本的空缺所产生的文化沙漠现象。第二种情况与此类似,因此译本不光是新观念“进口”的重要通道,也是本土作家赖以模仿的写作形式。第三种情况与60年代的美国文化有些相似,当时传统的文学模式已经无法给予新一代作家以新的刺激,于是便转向别处寻求新的观念和新型的创作形式。置身于这样一种文化场景,无论是成名作家还是新一代的先锋派都埋首翻译,并且通过翻译为本土文学系统引入新的文学和创作元素,而这些元素倘若是“生不逢时”,是不可能出现在这种强势文化系统之中的。但是,反过来,如果上述三种社会条件正好相反的话,那么翻译及其文本就会“退场”,直至退到社会文化系统的边缘地带。即使是翻译尚还“苟且偷生”,也只能“仰人鼻息”,唯强势文化及其分层系统马首是瞻,当然更不可能居于中心,“激扬文字”,挥斥方遒。沿着这个思路,佐哈又分别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译本与文学分层系统之间的关系:(1)宿语文化以何种方式选择待译文本;(2)翻译文本由于与其它语言系统发生关系,那么它又是如何接纳某些标准和功能的。关于第一个问题,佐哈的研究表明,宿语文化面对待译文本所采用的选择方式完全是由该文化分层系统当时所处的各项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待译文本之所以得以选定是因为它们与该文化分层系统所需要的新形式具有可比性,利用这些译本以及与这些译本相携而来的新形式,该文化即可具有完整的、动态的、同质的文化新身份。假如宿语系统中还存在着某些文化“真空”,那么能够提供这些缺项或功能元素的文本就会被引进这种文化,以使该系统能够以动态选择的方式得到丰富和发展。如果不是这样,则宿语文化就会保持这种“缺损”的状态。如果某一个系统的确开始僵化了,那么翻译又会重新介入,同时向经典的中心移动,为这个系统输入创造力,并提供某种刺激使其能够继续保持生存和发展必需的活力。关于第二个方面,亦即译本对于特定文化翻译标准的影响方式这个问题,佐哈的观点是当翻译或译本占据民族文化中心位置的时候,译本与源文本之间的界限即会“模糊”放大,相应地,翻译的界定亦会随之更加随意,甚至会发展到连译作、仿作和编著也一并包括在内的地步。由于译本会受制于某种语境,而这种语境又要求译本发挥自己的功能,为宿语文化引进新作品,同时改变现存的各种关系,因此译本就会倾向于更细密地再现原文形式以及相应的语篇关系。译本能否与宿语文化融合,关键在源语文本其形式是否过分乖张而与宿语文化格格不入。假如经过翻译的再创造,新的文本比较成功,那么它就会倾向于发挥主流文学的功能,从而使双方受益。假如翻译活动在某一个特定的分层系统中只能居于比较次要的地位,则译者为译本寻找生成模式所作出的各种努力便会化为另外一种结果,即所生成的译本只会与宿语文化中现成的审美标准耦合,而付出的代价却是会牺牲掉文本“本真的”形式。比如,根据“分层系统理论”,19世纪英美各国基于阿诺德(Matthew Arnold)模式所进行的翻译(比如Rossetti、Longfellow 和Fitzgerald 等人的翻译)特别强调“忠实于”原文及其相应的语篇关系,其功能应与宿语文化中的主流文学相差无几,而一些现代翻译(比如《圣经》翻译和剧作调适)却偏爱巴斯涅和奈达所提倡的模式,喜欢找出现存的各种形式,使其在宿语文化中以等值元素的形式发挥自己应有的功能,可是这种类型的翻译只属于次系统,可以强化现在占主导地位的审美观(如现代派),却不会引进任何新的观念或手法。

“分层系统理论”的长处在于它能博采众长,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的历史流变及社会经济力量的影响结合起来。佐哈使用“分层”这个术语其目的只在于延伸自己的研究视野、丰富现有的研究内容,并没有限制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他用以描写文学系统内部关系的原则也适用于文学外部关系的描写。他所进行的理论探索对于译学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对翻译在文学系统内部的作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这种作用向来又被文学理论家们所忽视。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分层系统理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因之诸如商业赞助、社会条件、经济基础以及体制化的调节等外部因素也被纳入研究领域,使之与译本的拟定方式及其文学系统功能切切相关,从而将译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就研究范式来讲,佐哈所采用的“分层系统理论”坚持认为“层次”(stratification)无处不在,文学功能也从不以紊乱无序的整体形式体现。他将文化史的“普遍法则”引入译学研究,开始在一个更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中观照实际译本,并着力强调翻译或译本在文学研究和文化进化的大语境之下所具有的重要性,其目的在归纳并建立一些新的“普遍法则”,在继承传统的文学研究范式、借鉴结构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也有所创新,争取对翻译理论、文学理论和文化史的相应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与结构主义理论不同的是,佐哈的研究范式更加注重系统分层的异质和差异性,但由于其理论预设在某些方面与结构主义差可近似(比如双方都寻求规则与法则的建立并以此统辖任何既定的系统、都试图尽力去发现研究文本其表层形式的“深层结构”),因此也相当重视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假说。佐哈遍阅那些具有文化肌质特点的文本,试图从中发现一些可以整饬文化异质系统(亦即所谓“分层系统”)的规则体系,这样,他便将形式主义理论模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他自己的理论也随之演为“形式的形式主义”(formalism of forms),被赋予了新的理论品质,为译学新型研究范式的形成提供了相应的学理基础。佐哈认定各文学体系由不同的分层系统所构成,它们“周流六虚,变动不居”,但同时也是一个密契无间、意义极为丰富的“整体”。他从不分析任何层面单一的文本,也不就其分类,相反却热衷于对层面丰富的文本进行解剖和研究,当然,研究的重点还是这些文本相互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内在联系,而这些又都是层次井然、高度统一的整体在其形成过程之中所建立起来的。其实,准确地讲,对佐哈而言,文化本身就是人类一种高度发达的系统分层结构。当然,佐哈的研究范式也有一些不足。比如言之有理却持之无故,论据与论点偶尔相左,也会发生冲突。其次即不加批判地采用形式主义理论框架,过分强调“文学性”,使之与佐哈本人奠基于文化系统的分层模式格格不入,也与他所宣称的“文学文本具有文化依赖性”这个观点相矛盾。另外就是在为所指定位这个问题上,佐哈的“分层系统理论”与形式主义无出左右,都为其所困,例如佐哈本人就很少将文本与文本生产时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研究,只不过提出了一些虚拟的结构模式和抽象的通则,文学外部的一些重要因素仍然远离他的研究与分析,因而显得差强人意。再就是其研究方法和话语体系也限制了他的研究领域。比如就其话语体系而言,佐哈声称要“客观地”观察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摒弃一切偏见、“理性地”描写并整饬文学现象,主张要采用一种“非精英的”、“不带任何价值标准”的模式来“解除各种各样的偏见”【5】。但是他却将自己的理论置于所有的译学理论之上,同时采取一种独立的眼光来看待翻译现象,显然,想这样达到完全的“客观”既不现实也无可能,尤其是考虑到将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时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就更是如此。因此,像“客观”、“理性”、“非精英”或“不带任何价值标准”这一类话语无疑是阻碍佐哈的译学研究得以持续推进的原因之一。另外,佐哈的方法论体系也有划地为牢之嫌。他热衷于建立规则、推出理论假说、进行实际验证,然后再试图在学术界求得共识,可是这种研究方法及其范式品格却只在佐哈本人所划定的范围以内才能生效,因此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不管怎么说,佐哈的“分层系统理论”在译学研究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种进步。与早期的模式不同,佐哈的体系并不局限于文本,也从不对独立于文化语境的个别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在他看来,文本固有的美或某种永恒的真理并不会使文本在某一特定的宿语文化中达至最高的“层次和层面”,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只有宿语文化分层系统的性质及其社会/文学历史条件、文本某些元素与文化规范之间所存在的区别等等。虽说从其理论假设而言,整个文学系统应该是完全“自治自足的”(autonomous),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某种文化整体的中心或边沿这两个极端中,文本实际上总是与其它系统的其它元素产生复杂而多元的联系。据此,则“分层系统理论”之于译学研究其理论上的进步便昭然若揭了。首先,佐哈并没有“译本应为何物”这样一种静态的概念,相反,他却根据历史语境对“等值”、“恰到好处”(adequacy)等概念进行了适时的调整,从而将译学研究解放出来,摆脱了这门学科早先传统的理论桎梏;其次,传统的翻译研究过分借重于语言学模式和某些“半生不熟”的文学理论,而现在佐哈却将传统翻译研究的理论边界予以扩展,使其嵌入某个更大的文化语境,这样便为译学研究最终超越描写美学的理论藩篱开辟了新的道路。这条道路由佐哈筚路蓝缕,而后由图瑞予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开始了西方译学研究更新的理论探索。

佐哈的译学研究其特点是着力探索系统间的文学关系,因而还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和描写美学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研究范式以语言学为基础、以文论为经纬,虽说也在研究中引进了历史大视野和文化大语境,但毕竟仍以文学系统为指归,故此就现代译学研究而言,无论是学术品格、学术境界还是研究范式都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此进行新的开拓并有所作为的是佐哈年轻的同事——图瑞。对此,作者将另文讨论,此不赘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

    本套书收录秭归县8位作家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作品,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中大部分作品已公开发表过。
热门推荐
  • EXO之咖啡厅日常

    EXO之咖啡厅日常

    【日常】【染夏抱团】【读者群号:535245711】“洛唯依!你怎么天天往店里带一些奇怪的男人来啊!”店长大人发飙了“你说谁是奇怪的男人啊?!”11只不满反问“唉~”唯依叹气——一个咖啡厅的爱情故事。此文大甜小虐,np
  • 英雄联盟之最强大师

    英雄联盟之最强大师

    这本小说是按照s5赛季来写的,或许有些地方与现实会不太相同,不过请各位读者多多包涵。旋转木马,一个顶级的职业选手,号称史上最强的打野,灵药,Insect都败在他的手下,就连厂长遇到他时都被养猪,可是,在一次血虐韩服之后,旋转木马却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出现,职业选手们一直在寻找他,可是他就如同从人间消失了一般,只留下了一段打野的神话
  • 那些不曾发生的过去

    那些不曾发生的过去

    主角的青春时光。一段校园文学,一段尘封的往事。讲述一群所谓官二代,富二代的生活。爱情成真,生离死别。背叛与爱意交织,讲述那迷茫一代的情感生活。
  • FBI读心术:破解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FBI读心术:破解行为背后的心理秘密

    世界上没有穷人,只有懒人,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要像富人一样去思考和行动。本书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为你揭开富人的秘密,让你了解富人的财富是怎样创造的。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何在?希望本书能成为一把钥匙,帮广大读者打开财富之门。
  • 蜜婚N次方首席的迷糊甜妻

    蜜婚N次方首席的迷糊甜妻

    “哥哥,那个姐姐好漂亮,你能追她吗?”她天真的问。少年瞥了她一眼,眸中危险之光一闪而边过“他没你漂亮,所以,我现在只追你!”女孩迷茫的看着少年,不懂他说的什么。几年后,女孩羞涩的跑到一个男孩面前,大声:“我喜欢你,你做我男朋友吧!”男孩还没来的及说什么,一个少年迎面而来,揪着女孩的后领子,将她提走……几个月后,女孩再次来到男孩面前,女孩小心的看了看四周,发现没人后,放心的说“上次我给你说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男孩面无表情的说“这个你问了三十九遍了,我早就说了,我不喜欢你,你不要缠着我了。”……
  • 守护是最动人的承诺

    守护是最动人的承诺

    爱情是什么?在这个爱情观多样化的二十一世纪,谁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是物欲?是情欲?还是其他?有的人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有的人宁愿放弃豪门的奢华生活,也不愿抛弃她身边的那个他(她);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找到自己心爱的人;有的人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宁愿放弃那个愿意为自己付出一切的她(他)。很多人批判那些为了奢华的别墅、跑车,而放弃最爱的人;有的人认为爱情必须门当户对。在这些对爱情不同见解的困扰下,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但是至今没有得到答案,我也无权去评判,因为在我的认知里,认为上面所有的观点都有合理性,写这个故事,不为别的,只希望让所有的读者来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
  • 这茶楼有鬼

    这茶楼有鬼

    你的眼睛能看到鬼吗?你可以进入到别人的梦中探知别人的未来和过去吗?为什么我从将剩下来就被别人叫做灾星?父母和哥哥的死真的与我有关吗?奶奶说经营这家茶楼是为了保护我,这中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我正在遭遇着什么危险吗?你见过已经活了几百年的道士吗?你也像我奶奶一样存有前几世的记忆吗?四五年前死于火灾同桌为什么突然出现令我陷入绝境?他有什么目的?仇人的老婆竟有如此坎坷的命运,她的‘父母’是她杀的吗?她死后修炼成鬼王,是为了什么?她真的会像她老公说的那样夺走我的魂魄占据我的身体代替我火灾这个世上吗?一个死了近两百年、自称是皇族后人的老太太,突然重返人间,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她到底是在等谁?山城,这座我从小生活的城市,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我的命运,真的由我自己掌控吗?您来了,茶楼里请着!
  • 万兽无疆2010

    万兽无疆2010

    作为万兽之王的他,转世为人在人类的世界又会掀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 冷面红颜倾天下:乱世繁花

    冷面红颜倾天下:乱世繁花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前世我是个世界顶级杀手,享受如风的自由,再世为人,又怎会安于一个陌生男人的怀抱?想留在我身边?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爱上我!评天下纷争,论谁主沉浮,看冷面红颜,赏乱世繁花!
  • 腹黑夫君宠嫡妻:名门恶女

    腹黑夫君宠嫡妻:名门恶女

    爆炸让秦子玥成了侯门小嫡女云殊。便宜老爹休妻另娶,舅舅舅妈贪恋权势接下休书。狐狸精想要当后妈,让她只能当妾侍。侯爷爹无情无义,让他身败名裂受人耻笑。舅舅舅妈爱慕虚荣,让他们竹篮打水一场空。再帮母亲找良人一枚。她恶女之名不胫而走,谁敢娶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