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7100000005

第5章 译学研究范式:转向、开拓与创新(4)

1)思想上:理论自觉意识不够,因而影响学术范式之建构;2)学术上:境界不高,尚未形成卓然独立的学识品格;(1984)、杨自俭/刘学云编选之《翻译新论》(1994)、杜承南/文军主编之《中国当代翻译百论》(1995)和赵洪定主编之《巴蜀译论》(1997)为代表可以纵向考察中国翻译研究的历史面貌。比如以杨自俭/刘学云编选之《翻译新论》为例,该书选进1983至1992这10年间各类论文54篇,次分三编,一为各类文体翻译研究(18篇),二是译学本体论研究(28篇),三是跨学科研究(8篇),其中第一、第三两编属于“术”的深度探讨,巨细咸赅;第二编下分总论、翻译标准、翻译单位、翻译美学与风格、翻译批评、翻译教学、翻译史和译论史共七个部分,其中真正属于“论”的只有12篇,其余均可划入另外两编,也是“术”的探讨;就这12篇“论文”而言,其研究各自为阵,观点相左,整体模糊,无助于学术共识和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亦不具范式意义。全书“论”的部分只占22%,“术”的部分却占了78%。它如湖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华翻译研究丛书”(1994—1999)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翻译研究论丛”(1999),细细翻检各册篇目,情况也大体与此类似。

3)知识上:资源匮乏,研究实绩欠缺,缺乏原创性;重事实概括,求术轻学,有术无学,学随术变。

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关乎思想、学术和知识三者的耦合,而其中的关键即是学术范式,对此如没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清醒的认识,则其它的问题都将无从谈起。

根据通常的理解,学术范式的本质即是学术共同体所共享的学术价值。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常规研究,即使是最好的常规研究,也是一种高度收敛的活动,它的基础牢固地建立在从科学教育中所获得的某种共识上,而这种共识又在以后的专业研究中得到加强。”【18】在他看来,“科学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当代科学传统之中,才能打破旧传统,建立新传统”,【19】而“科学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必须受到一系列复杂的思想上的和操作上的约束”【20】。库恩这番话涉及到学术共同体的建立及其共同的学术训练和历代因袭的学术传统,至于思想和操作上的双重约束自当包括学术范式的四个要素对学术研究所框定的理论预设,这用库恩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所谓的“精神定向”(mental sets)抑或理论“调节”(Einstellungen)。借此考察上文关于西方译学研究的范式勾勒,即可看出西方译学正是在范式的意义上实施学术操作,除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并具有共同的学术信念以外,他们还重视事实概括与理论分析,注意理论评判与思想体系的建立,这才做到了思想、学术与知识的统一,促进了本学科的持久发展,这对我们无疑是一种深刻的启示。当然,与此同时,中国的本土经验也应予以重视。纵观中国译学史或学术史,一个明显的结论即是中国学术真正有所成就的时期正是其学术范式渐次形成并稳定发展终而定型的时期。比如自两汉之际至元初逾1200年佛籍翻译、译论大兴之时期,论译品数量,东汉时译出佛典292部、395卷,三国时译出201部、475卷,至两晋南北朝,总数已达4000余卷;隋朝开皇14年《众经目录》收经2257部、5310卷;唐智升于开元18年撰成《开元释教录》,经甄别后,共收入译经1076部、5048卷;唐贞观年间,仅玄奘一人就译出经典75部、1335卷;论规模与影响,鸠摩罗什自弘始3年(公元401年)至长安主持逍遥园译场,一时四方义学沙门,集其门下者,次第增至3000人;玄奘于贞观19年自印度返回长安,此后主持译场二十年如一日,除动员国内大德集体译经,每天早晚还要为国内外虔诚求佛者开经场,阐经纶,蔚开一代译风。为这场轰轰烈烈的佛经翻译运动、震撼中华大地的不朽文化盛业,先有无数的传教者自异国他乡远道而至,既携来珍贵的梵文经卷又开翻译之风,后有许多富于献身精神的本土僧人踵事其华,为求真理不辞千辛万苦,西行取回真经,继而又从事大规模的翻译,为中华文化引入精神财富,终身无怨无悔。其中为之捐躯者几达数百人,前后12个世纪,共译出经律论三藏1690余部、6420余卷,出现著名译经师200余人,其中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等人更是享誉中外。无疑,长达10多个世纪的佛籍翻译活动在我国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此风之开,究其因由,除社会政治原因以外,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共同的学术信念、历代相沿的译经传统以及译经方法都是佛籍翻译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因,而这些动因又经过历史的整合终而形成当时译经师们共同、共通、共享的译学范式,并在这场文化盛事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证之于清代朴学,情况也大致类似,可见本土经验亦须重视,当然,在此同时,如能参以西方译学范式,则于中国译学更有裨益。

也许造成目前现状的真正原因还在第一层面,即缺乏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范式建构意识,这当然也包括某些认识误区,比如只偏居译学一隅不具宏观视野和开阔的胸襟,治译学有学无识,有识无见,遑论范式建构与本学科的持续推进。可以说,我们至今尚在“刀耕火种”,从不问学术之本质(why?)、学术为何物(what?)、以及为何如此/如何研究(how?)等等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然而,“历史强劲地向我们揭示,虽然人们没有取得坚定的共识也能从事于科学实践,但是这种更灵活的实践不会产生近几个世纪我们所习见的科学迅猛进展的范式”。

【1】所以,“一个科学家如工作在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之中,而对于感知其它的重要传统又缺乏训练,那么他在专业领域里又能希望做些什么呢?”【2】可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建构译学范式是为了扎根于培育自己的本土经验或曰研究传统,并从这种传统之中陶冶出对该传统及其研究范式的坚定信念,但同时也要有多学科融合的视野,再辅以新知灼见,这样才能促进译学研究的更新与发展。当然,这样做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如库恩所说的那样,无数事实已经证明,“至少对于整个科学共同体来说,在一个明确规定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范围中进行研究,看起来似乎比那种没有这种收敛标准的研究更能产生打破传统的新事物。……这是因为,任何其它的研究都不能这么容易通过注意力的长期集中而找到困难和危机之所在的原因,而基础科学最根本的进展却正是依赖于对这种困难和危机的识别”。【3】学术范式之于中国译学研究其重要性于此已昭然若揭,无需赘言。

因此,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在忙于检点我们既有成就的同时,也许更需要某种冷峻的反思。本文从范式的角度切入,基于西方译学范式审视中国译学现存的不足,乃是真诚地希望21世纪的中国译学能从大处着眼致力于学科建设,在保护与继承既有学术成就的时候,也精心地培育迄今尚待提高的学术品格,同时注意思想、学术与知识三者的整合提高,根据国际学术主流,适时地调整我们的精神信念、改造我们的学术传统、努力建构译学理论模式和相应的规则体系,通过译学共同体共享价值的实现和深具原创性的研究实绩,促进我国译学研究在下一个世纪的更大发展,为国际译学机体的丰满及其知识体系的层累叠加作出更大的贡献。

(原载:《中国翻译》,2001年第5期,第5-13页)

【1】刘禾:《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4页。

【2】比如D.Wright 所撰写的Translating Science:The Transmission of Western Chemistry into Late Imperial China,1840-1900(2000,Academic Publishers)和邹振环的《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即相继探讨了西方化学和地理学知识在晚清引进中国以后对于模筑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心智结构所具有的文化意义。美国学者Elman 也曾以史料证明,在明代,由于西方自然科学进入科举考试内容、数学知识进入儒生研究视野,而使当时的学人知识结构在一种“他者”眼光的逼视之下产生裂变,从而对中国本土文化此后的历史走向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它如佛籍汉译之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迁移、实学翻译之于中国近代科学和国人的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林纾的文学翻译之于中国近代思想的历史演进等等,都对中国文化及其知识、学术、思想具有类似的模筑作用,值得译学界予以高度重视。

【3】孔慧怡:《翻译·文学·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4页。

【4】Zhang,Longxi.Tao and the Logos:Literary Hermeneutics,East and West.Durham &London:Duke University Press.1992:191.

【5】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eds).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1990:8.

【6】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eds).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1990:64-70.

【7】Bassnett,Susan &Andre Lefevere(eds).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London:Pinter,1990:56-63.

【8】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84.

【9】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84.

【10】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85-186.

【11】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87.

【12】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92.

【13】Gentzler,Edwin.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London/N.Y.:Routledge,1993:192.

【14】葛兆光:《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6页。

【15】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4页。此处译文据原文作了修改。

【16】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4页。

【17】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4页。

【18】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29页。

【19】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31页。

【20】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31页。

同类推荐
  • 八股文

    八股文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典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瑞典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今日何日兮

    今日何日兮

    此书基本上是集胡兰成生前最后的作品及其遗稿而成,是其生前出版未及而待其死后由弟子朱天文汇整的一本著作。其中《世界的劫毁与中国人》提出史上是女人始创文明,其后是男人将它理论学问化——女人,你的名字是文明。胡兰成再次高谈他的新的发想。然而他写世界文明与劫毁,对美国、日本等国家狂躁的现代工业文明社会之批判,对中国社会的反思,又不无现实的意义,甚至他提出变革社会,重建人世文明的策略,对当代社会都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礼貌(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谦虚礼貌(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乾坤至尊诀

    乾坤至尊诀

    神人陨落,却意外重生在地球。此人名叫李雷,本是一名弃婴。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乾坤玉的认可,还传承了前世,一部分记忆。从此两世气运加身,走上了不一样的修真道路。除纨绔,灭魔族,收灵兽,斩邪魔,炼神丹。
  • 一拳老师

    一拳老师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师,无名。我知道,你们都是位面未来的主角。但我来这里,不是教你们升级的,而是教你们做人的!
  • 遥望君心可久之

    遥望君心可久之

    金陵城,分南北,本是衣食无忧的双生姐妹,却因一次意外殊途同归,寻亲途中却又因一类人而引出更大的秘密,亲情.报仇.夺权.分离…生命中许多事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她该何去何从…
  • 复仇公主的美好爱恋

    复仇公主的美好爱恋

    hi,大家好,我是忆兮思黄昏,大家可以叫我薰哦
  • 末世,丧尸女王归来

    末世,丧尸女王归来

    前世,末世来临,世界黑暗,她的人生也黑暗了,为了他,她可以舍去生命,可最后等来的却是他的背叛。重活一世,原来她竟是丧尸之王,手握逆天空间,拥有千万资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各类美男争先恐后,冷傲男子摆手:“不好意思,她是我的人。”“我不是你的人。”“没事,那就我是你的人。”“无耻!”
  • 血兽仙踪

    血兽仙踪

    我们将僵尸和吸血鬼统称为血族,正如你所经历的,血族进入第二个生命形态才算是真正的血族。他们必须在第一生命死亡之后才会进入第二形态,然后喝血。一开始的第一形态与一般人无异。你什么时候死的,什么时候进入第二生命形态,一般来讲,血族的寿命为三百年,也有一部分会在中间选择沉睡以延长寿命,睡十年就像过了一年,当然这都是针对纯种来说的。就像西方吸血鬼家族往往在其子女成年后让他们进入第二生命形态,然后大约百年后选择沉睡延长存活期。而非纯种的血族寿命和能力就差得多。当然,主人公天涯是一个非常的存在,因为种种缘故他算是一个修真的血族。
  • 金刚般若论

    金刚般若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披着羊皮的猪

    披着羊皮的猪

    王洁端着板凳,屁颠屁颠的跑到许远身边坐着,脑袋随意的靠在男子身上,男子一直专注于ipad的眼睛微微一眯,嘴角勾起一个满足的笑容,王洁却不满的瘪瘪嘴,抢走男子的ipad,郁闷的说道“我怎么会拱到你这么一颗没被虫子咬过的白菜呢?”许远微微把头一瞥,看着在他怀里郁闷的小女生,闷闷一笑,又假装很严肃的说“嗯。可能因为你不是一般的猪吧”
  • 灵脉之耀

    灵脉之耀

    绝世天才,他曾是一个普通人,但却因为异界穿越而改变了一生。他手持一套神秘功法,以精神力对敌,腹黑但又值得依赖,阳光却又有些黑暗,神秘的眼瞳中没有人能看透他内心的思想。他还有一群值得信赖的伙伴,有一个值得他用生命去守护的学院,还有一个千金难求的爱人。
  • 前妻,原谅我

    前妻,原谅我

    当她全心全意的爱着他的时候,得到的是痛苦,当她和初恋情人在火灾里,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初恋情人。当她被初恋情人陷害时,初恋情人总是没错,而她却要承受他的怒吼。终有一天,她带着他的种愤然离开,等她在回来,身旁多了个小奶包。某不要脸的男人:你长本事了,带着我的种逃跑,罚你和小奶宝永永远远不许离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