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8000000006

第6章 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4)

在西方,“舆论”一词起初作为“公众意见”来使用,主要体现的是公民共同决断、治理国家以保证政治清明的政治理念。古希腊、古罗马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在城邦定期召开民众大会,大会职权广泛,涉及立法、选举、罢免等。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舆论”的概念,他说:“在全世界一切民族中,决定人民爱憎取舍的决不是天性而是舆论。”霍布斯出版了向教会和君主宣战的著作《利维坦》,详细论述了“舆论”、“公众意见”。他说:“会议的公众意见就是舆论所得的决议和一切审议的目的”,对于劝说者而言,“他们在说话时更注意人们的公众情绪与舆论,并运用直喻、隐喻、例证和其他讲演的武器,征服听众”。黑格尔说:“公众舆论是人民表达他们意志和意见的无机方式。”卢梭和霍布斯阐述了舆论的作用和威力,而黑格尔则指出了舆论的性质是自在、自然的公众意见,是公众表达意见的无机方式。

我国当代舆论学研究者的观点众多,其代表性的主要有:刘建明在《基础舆论学》中说:“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

项德生在《舆论与信息》中认为:“舆论就是社会公众或集团对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态所做的公开评价。”

孟小平在他的《揭示公共关系的奥秘——舆论学》中阐述道:“舆论是公众对其关切的人物、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信念、态度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并对有关事态发展产生影响。”

喻国明在《中国民意研究》中指出:“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陈力丹先生在其力作《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概括道:“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从以上关于舆论的阐述中,我们大体可以把“舆论”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舆人”、“公众”、“多数人”、“社会群体”等,指舆论的主体。虽然称谓不同,但是其主体指向是一致的,即舆论主体是与权力组织、社会统治者相对而言,它强调公民的自主性。当然我们从这些不同的主体称谓中也可以感知到舆论所具有的群众性、广泛性和社会性。

第二个层次:“现实社会”、“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人们普通关心的事态”等,指舆论的客体,阐明了舆论对象的社会意义,它是现实存在的,同时又是有争议的问题,它是形成舆论的前提,正如苏辙所言:“事之当否,众口必公。”公众舆论对社会制度、社会利益、社会秩序的追问,表明社会公众在把握和追求人生目的、价值终极以及存在真实的过程中的性智觉悟或意识自觉和理性向往。从伦理角度看是一种道德追求,从政治学角度看是制度追求,从社会学角度看是秩序追求,这就赋予舆论作为社会控制机制的当然属性。

第三个层次:态度、意见、情绪、知觉、信念等,是指舆论的本体。它表明舆论本身是一种价值评判,虽然意见、态度与信念等有不同的内涵,如意见是态度和信念的表达,但是它们都是舆论主体针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形成的看法、所表达出的倾向性的评价,是舆论的本体。李普曼曾说:“舆论基本就是对一些事实从道义上加以解释和经过整理的一种看法。”舆论的精神内核是群体意识。

社会关系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社会天气的晴雨表”。

以上四个层次中,前三者概括了构成舆论的三项基本要素,即舆论本体——意见,由信念形成意见,由意见传达态度进而构成倾向鲜明的舆论。舆论的客体——社会现象,即与人们的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能够引起人们热切关注并认真对待的事情。舆论主体——公众,即与权力相对应的未经组织却具有一致倾向意见的社会大众。

第四个层次是说舆论本身所具有的功能,舆论是有力量的!舆论的力量在哪里呢?首先,舆论来自于公众——人类社会的自在主体,且形成强大的群体力量;其次,舆论所关注的是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一切可争议的事态,社会秩序中的一切不谐之举、不正之为,均逃不过舆论的“眼睛”;再次,舆论本身就是具有“道义”力量的价值评价。所以说,它具有社会控制的力量。梁启超曾高度肯定了舆论的功能:“舆论者,天地间最大之势力,未有能御者也。舆论一成,则虽有雷霆万钧之力者,亦敛莫敢发”,“凡欲为国民所尽力者,苟反抗于舆论,必不足以成事”,若成事必借助于舆论的力量:“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敌舆论者,破坏时代之事业也;母舆论者,过渡时代之事业也,仆舆论者,成立时代之事业也。非大勇不能为敌,非大智不能为母,非大仁不能为仆,具此三德,斯为完人。”在此我们归纳舆论的定义为:舆论是公众的意见,它是一种自然、自在行为,是公众自愿、自由表达的意见和看法,舆论的背后潜藏着公众对社会价值尺度和运行方向的内在要求。

(二)舆论的“道义”力量

舆论的起舆论起于劳动,起于劳动中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人类社会一出现,舆论便产生了,劳动是社会舆论的摇篮。恩格斯说:“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因为它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了,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一句话,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当然,初民由“兽群意识”到“人群意识”需要一个过程,语言的产生、思维的发达以及氏族与部落的形成使人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与此同时也就有了相对完整的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习俗、禁忌以及原始宗教,并以此来调节社会生活,这应该是最初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舆论。

值得提出的是:舆论既于劳动中的沟通与合作,又于劳动中的斗争与复仇,同时也于劳动中对“善”、对“美”的追求、向往和颂扬。刘建明教授在他的《舆论传播》一书中曾这样阐述原始舆论的内容:“原始舆论的内容围绕氏族成的生存斗争,揭示了先民的生存的艰难和团结奋斗的精神。氏族成之间紧密团结,相互爱怜,生则同存,死则同亡,愿为同伴的遇害舍身成‘仁’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支柱。一旦一个氏族成被他氏族所杀其他成会群起而攻之。在人们的观念中为同一氏族报仇成为崇高的理念和义务。原始人把自己看成部落社会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个人受到屈辱就变成部落的凌辱,复仇变成部落成集体自卫的冲动,成为人人遵奉的舆论。阿富汗有一则谚语说:‘复仇虽至百龄,乳齿乃存。’这个国家的古代氏族崇尚把其父之仇追讨其子,以至其孙,仇之未报,复仇之火总是不会熄灭的。人们天天、月月、年年议论仇恨,将仇火一代一代熊熊燃烧下去。复仇的意识几乎是古代社会中世界各民族祖先的普遍舆论。”我们知道有一种观点说,正义精神是起于复仇,这就是说社会舆论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类“正义”精神的产生而产生。原始舆论之中早已包含着“正义”素质。

“在同大自然和其他部族的斗争中,先民们日益感到没有杰出的首领,就很难保持部族的安全稳定,渴望氏族内部有一个好领袖。于是在原始部落之中出现了歌颂、赞赏英雄主义的社会舆论,各种各样的传说一直流传下来。传说借助故事表达人们对勇敢、力量、健壮、创造性的赞美,是初民的重要道德舆论人们热恋讲故事,表达追求的向往,构成原始人的精神。舆论形态是指舆论行为的群体方式,英雄传说在那个时代风靡起来,成为普遍的舆论样式。在我国远古传说中,各氏族的英雄人物拯弱救危的无畏气概,带领群众向自然和其他部落进行斗争,成为先民心目中的明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黄帝向‘铜头铁额、吞食沙石’的蚩尤展开恶战,以及关于羿、尧、舜、鲧、禹的传说,统一了氏族社会中人们的态度。在世界各国远古的历史中,崇尚勇武、强悍、忠烈的舆论,使人们服从酋长与部落首脑的统领,既是人类社会化的最初表现,又是维持社会关系所必须的早期的意识形态。远古的传说就是远古的民心,人们歌颂正义、勇敢、智慧的带头人,反映人类善良的本性,这种舆论就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其实,这些传说不仅反映人们的善良本性,同时还反映人类初期对“正义”最朴素、最感性的追问和选择,舆论的肯定性倾向是给予那些正当的、美好的、善良的和足以保持社会稳定、人群和谐友善、生活合理有序的事物与人物的。因此,传说得以感召心灵而代代相传,正义精神也就像种子一样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中生根发芽。

舆论的精神内核与道义力量集合意识是社会舆论的精神内核。所谓集合意识,就是说舆论并非个人的言论,也非个人言论的相加,而是一种社会知觉,是一定社会群体内相当数量的成具有的倾向一致的意见,具有整体特征。舆论由个体意识交汇形成群体意识,并最终产生集合威力。社会舆论大于个人意见之和。所谓“千夫所指”,所谓“唾沫星子淹死人”,所谓“背后骂皇帝”,等等,都是指舆论的普遍性和舆论的公众性以及舆论的集合性威力。

正因为舆论具有这种集合性,能够形成广泛影响的舆论场,所以,我们说舆论本身蕴涵了强有力的“道义”力量。

舆论的力量一方面来自于集合威力,另一方面来自于舆论自身的社会评价本质。因为舆论是社会评价客体与评价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意识,任何社会舆论都反映出那一特定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即反映出那一特定社会公众的特殊利益、立场和观点。舆论是由公众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组成的,比如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肯定还是否定,是颂扬还是谴责,是拥护还是抗议等,公众的议论和评判形成了舆论的基本倾向和基本精神。孕郾粤郾萨法罗夫说道:“社会舆论是社会共同体对他们关注的问题持有的评价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在他们的看法及行动中,它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强烈性和稳定性。”舆论具有两极性,那些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众利益、坚持真理的舆论是积极舆论,本身蕴涵了巨大的道义力量,对社会、历史及人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那些违背真理的舆论则对社会产生破坏作用,我们称之为消极舆论。舆论的产生于道德意识伴随着“正义”追寻,代表着民心。不同性质的舆论时有消长,但是舆论的“道义”精神、“道义”力量是不会消失的,民心是不会永远被遮蔽的。积极舆论在逐渐集合的过程中终将溶解或消散着消极舆论。

法国历史学家丹纳说:“形成舆论的方式证明舆论的可靠。”原始社会人们依据习俗、禁忌来调节社会生活,所议所论,成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工具。私有制社会个体意识和阶级意识得到发展,社会舆论在个体的大量的议论、争论、辩论中形成,成为公众的社会评价形式。古希腊民主政体时期是社会舆论自由发展的最光明灿烂的时期,它使后人常常心向往之。中国古代的社会舆论形式主要是民歌、民谣和讲学游说,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舆论空气。现代社会舆论形态得到空前发展,个体意识更为彰显,群体舆势易成螺旋,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这一切使社会舆论活动更趋于自由、趋于理性。正如丹纳所说:“大众像个人一样有时会有错误的判断、错误的理解,但也像个人一样,分歧的见解互相纠正,摇摆的观点互相抵消以后,会逐渐趋于固定,确实,得出一个相当可靠相当合理的意见,使我们能很有根据很有信心的接受。”“可以用判断的过程证明判断的可靠。有多少不同气质,不同教育,不同思想感情共同参与;每个人在趣味方面的缺陷由别人的不同的趣味加以补足;许多成见在互相冲突之下获得平衡,这种连续而相互的补充逐渐使最后的意见更接近事实。”可以说,它在形成的过程中集中了社会的理智,这使舆论具有了一种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压力。它虽然不是法律,但可以说是它是一种文化力量,一种道义力量,一种精神力量,有时它比法律更有生命力。卢梭认为,舆论“并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的真正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创制精神,而且可以不知不觉地以习惯的力量代替权威的力量。我说的就是风俗、习惯而尤其是舆论”。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恩格斯的话:“世界历史就在于公众舆论。”

二、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界定

关于舆论监督的界定,专家学者们有不同的阐述,这里我们择其要者加以比较辨析。

顾理平认为:“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这种界定把舆论监督看作媒介监督,突出媒介运用舆论的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物,其监督的主体是“媒介”,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却未能反映舆论监督的本质。因为“媒介”只是公众的代表或代言者,真正的监督主体是社会公众,在社会主义国家舆论监督的本质是人民群众的监督。

陈力丹说:“舆论监督意指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识形态,对各种权力组织和其工作人,以及社会公众人物(包括记者)自由表达看法所产生的一种客观效果。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客观无形的监督形式,其特点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是‘广泛的无名的’公众表达的意见可以是表扬、批评,形式和渠道也是多样化的,因此,舆论监督往往体现为正、反两种效果。”陈立丹的阐述明确了舆论监督主体是公众,是公众通过舆论这种意识形态自由表达看法而行使的监督,并且指出了监督对象主要是权力组织及其工作人。特别是他明确阐述了舆论监督所包含的批评与赞扬的两种特性,这一表述符合舆论监督的本质性特征,从根本上确定了舆论监督自然自在、自下而上的监督属性。不过“监督”是一个表示动作的概念似乎不能直接代表一种客观结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

    佛说安宅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神医,废材小姐

    绝世神医,废材小姐

    二十三世纪,人间传说,她是“隐世”神医,一身医术出神入化,一根银针,活死人,肉白骨。一朝穿越,她却变为帝国第一废材,虚有至上美貌。原来“她”几无灵力,以致受尽欺压。他,帝国的冥王殿下,冷酷邪魅强势霸道,天赋异禀。却独独对她倾尽一切誓死不放手。一眼沉沦,且看他们如何上演一场好戏!
  • 林中的猫

    林中的猫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星”有灵犀

    “星”有灵犀

    并不是想写娱乐圈的事事非非,只是想写在娱乐圈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相知相守爱情故事。
  • 苍墟

    苍墟

    天失至宝,魔妖乱界,血怒苍穹。曾经的最强天界已经积弱,远古沉睡的强者何时归来,再战天地?天道、魔道、妖道、灵道、人道、巫道,谁才是冥冥中的无上大道?苍天冷,万族出,地祖湮灭,天祖崩殂,万古谁能与天争怒……天地无梭兮日月轮,混沌未明兮盘古生。开天辟地兮神魔分,洪荒崩殂兮天地震。魂魄无归兮苍天冷,战天斗地兮无穷恨。日月无光兮黑暗纪,苍生再战兮英魂归!
  • 全职太子妃

    全职太子妃

    他霸气,他野蛮,他粗鲁,他脾气如暴风雨,他像街头卖肉的屠夫,但是在她面前,拥有显赫家世的他,却只钟情于她一人。有一天他突然对她说,陪我睡一晚吧?“我会爱你到银河系消失。”他宠溺地抚摸着她的头发,清澈如秋水的眼神中饱含温柔,“直到地球毁灭了以后,我仍爱你爱得不知天高地厚……”(本书是绝宠甜文,大家可放心收藏啊!)
  • 邪异倾世太子妃

    邪异倾世太子妃

    21世纪的古武少主穿越到草包身上会有怎样的奇遇?欺她人死,污她人瘫,翻手覆云,只手遮天,看似懒的她,实则腹黑无比,且看她如何华丽蜕变,高贵、冷魅、霸道的男主艰辛的求妻之路就此展开,两个同样腹黑的人,会发生什么呢?请关注邪异倾世太子妃!
  • 大道无门

    大道无门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参得此书,乾坤独步。”慕圣幼时母亲去世,父亲不堪重负离家出走,由爷爷抚养长大,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八岁跟舅舅卖早餐无意间得到秘籍《无死道法》,姐慕良为让家人摆脱贫困嫁与富家子为妾,慕圣因姐姐的原因至当铺当学徒,遇搬山道门的鬼眼道人强掳为徒,随其盗墓探宝,但慕圣因从小受儒家教育,不愿做盗墓之事,只是跟随道人学了防身技艺,跟鬼眼道人在外闯荡四年返还故乡,却发现姐姐已被富家子害死,鬼眼道人为其报仇,诛杀了富家子,遂正式拜鬼眼道人为师,踏上了修真的道路。
  • 鬼帝魂归

    鬼帝魂归

    两千年前的神魔大劫,让沉睡已久的鬼帝一族苏醒。奉天道之令。助人间大兴而又是为何一代鬼帝之子沦落世间,是家族内斗·····还是遭地府陷害·····
  • 莫言凉暖

    莫言凉暖

    一个是从小到大的阳光,一起经过无数人生的第一次;一个是谦谦公子,攻城掠地势不可挡;一个百转千回,念念不忘;一个温润如玉,怦然动心;都说爱必须纯粹,那么如果同时爱上两个人是不是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