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300000001

第1章 晚清闭关锁国政策与封闭式传播(1)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西方文化和学术思潮的传播,对中国传统的、封闭的思想以极大的冲击,促使一批觉悟的文人开始思考,从旧思想范畴的桎梏中挣扎出来,追求更深远的知识。这在当时形成了一股“西学东渐”的强烈浪潮。“西学东渐”对中国来说有过两次:一次在晚明,以天主教耶稣会教士为主来华传播西学;一次在晚清,以基督教(新教)英国伦敦布道会教士为主来华传播西学。一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史。

晚清政治外交传播的新动向

一、新形势下的传播冲突

时代在前进,世界在变化。

16~18世纪,也就是在我国明朝(1368~1644年)的后期和清朝(1644~1911年)的前期,西欧各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相继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江南地区虽有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由于封建专制政治的压制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束缚,一个站在世界前列的文明古国,到了近代比欧美列强已明显落后几个世纪。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资产阶级的出现,从整个世界来说,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样,“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资产阶级“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15~18世纪,是人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重新认识的转折年代,也是世界格局发生空前变化的关键年代。1492年美洲新大陆的发现,1498年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新航路的开辟,1522年麦哲伦绕行地球的成功。1581年尼德兰革命成立的荷兰共和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1640年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776年美国发生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怀着对财富的贪婪追求和对上帝的虔诚信仰,一批又一批西方殖民者,乘风破浪,驶向非洲,驶向美洲,也驶向亚洲。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兰西、普鲁士、英吉利等国家,在世界各地,为夺占殖民地而争斗、厮杀。从世界范围来说,争夺殖民地的时代拉开序幕:在15、16世纪,为葡萄牙、西班牙时代;17世纪为荷兰时代;18~19世纪,为英吉利时代。

经历了18世纪中叶的产业革命,英国迅速发展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英国的大资产阶级狂热地要求扩大它的殖民地。在开拓殖民地的争斗中,英国的势力超过了衰老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超过了荷兰,也超过了和它同时迅速地发展了资本主义的法兰西。1816年,英国完全统治了印度。1824年,英国又占领了新加坡,部分占领了缅甸,并开始把中国作为侵略的重点。

19世纪20、30年代,中英贸易每年出超多达200~300万两白银。为了扭转这种贸易逆差,英美资产阶级决定向中国输入鸦片进行贸易走私。这样,本来是鸦片贸易的经济传播,迅速转化为通过走私对中国进行掠夺的强盗行为,并转化为对中华民族进行精神腐蚀的侵略性文化传播。沧桑多变,号称东方强国的清王朝在列强面前黯然失色。早在16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揭幕,欧洲的海盗式的殖民者、商人、冒险家纷纷来到了中国。

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是16世纪海上的霸王。1514~1516年,即明朝正德九年到十一年间,葡萄牙海船开始到达广东沿海。1517年有8条带有武装的葡萄牙海船闯入珠江口,并开炮示威。1518年,以西门·安得洛德为首的葡萄牙人又在珠江口的屯门建筑碉堡,作为他们的据点。1521年,明朝政府派兵围困屯门,把西门·安得洛德这伙海盗赶跑了。接着,葡萄牙人又到闽、浙沿海进行同样的海盗活动。1546年和1548年,明朝官军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两次讨伐,把葡萄牙人在浙江盘踞的据点扫荡干净。1549年在福建的葡萄牙人,也受到了一次重创。这样,经过打击,在华的葡萄牙人没能像他们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凭借武力为所欲为。但是他们终于用行贿的办法,在1561年(明朝嘉靖四十年)使明朝地方官员承认澳门作为葡萄牙人的居留地。

1571年,西班牙人占领了菲律宾。在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帮助明廷夹攻以林风为首的中国海盗,但他们也只能在福建海口通商。

16世纪末,俄国沙皇政府用武力征服了西伯利亚西部的诸民族;17世纪40年代,在黑龙江上游的石勒喀河北岸侵占了尼布楚城,并在黑龙江北岸河曲处建立一个前哨小站雅克萨,阴谋继续向下游发展。1685~1686年,清朝康熙皇帝两次出兵围攻雅克萨,1689年中俄双方订立尼布楚条约,阻遏了沙皇俄国在这一地区的侵略野心。

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霸主。1601年荷兰船只首次到广州,此后,两次强占澎湖列岛,并侵扰厦门沿海的若干地方,把俘虏的华人抓到爪哇做奴隶。1624年,明朝官军夺回澎湖列岛。接着,荷兰人又强占了台湾。1661年,即清朝顺治十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台湾赶跑了荷兰人。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来华的船只是为葡萄牙人所雇佣的,这是在1635年,即明崇祯八年。1637年(崇祯十年),英国人威代尔率领的舰队(共4只船)闯进珠江口,与虎门炮台相互炮击。炮台被毁,英国舰只也因受到损伤而退出。由于当时英国在东方主要是经营印度,它在中国海口又受到先来的葡萄牙人的排挤,所以直到17世纪末年,英国只有少数船只到广东海口从事贸易。

在这一时期,中西接触频繁,西方知识随着器物传播而纷纷输入,其内涵都是国内朝野人士所未曾见闻,未曾经验的。对这些陌生的新事物、新人群、新思想,不免产生诸多误解或反感。于是,冲突频频发生,战争和交涉,仇视和疑惧,也反映到清政府和社会民众的传播行为中来。这种传播行为和传播观念突出表现在如下几点:

(1)根据历史上对付外民族的经验,用中华文化去同化外来的民族。

(2)坚持以中国为中心的观念,用武力来对抗外来入侵者,使之臣服天朝。

(3)采取自足的经济策略,排斥外国商品,只允许外国商人在有限范围活动。

例如在元、清两代时期,中国成功地实现了对外来民族的“华化”,即使他们已经成为中国土地上的统治者也不例外。在汉、唐两代时期,以大量消耗国力民力的方式,进行大规模扩展,迫使周边国家向中国进贡以表示臣服;至于对外域商人,采取不完全摈斥,但决不予以重视的态度。正因为此,所以当晚清面对西方强大的列国时,从不认真了解那些国家的真实面貌,一律斥为“洋夷”,仅仅单方面要求对方朝贡,强调礼仪细节,用封建传统去迫使对方就范。

据清政府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汇编《筹办夷务始末》(或称《三朝筹办夷务始末》)记载,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8月17日,历任兵部侍郎,理藩院、礼部、工部、吏部、户部尚书,八旗都统,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的耆英负责主持和约,他提出要亲自会见英国人谈判,奏云:“如果将来议有成说,奴才等自应会同面见该夷酋,以定大局。”道光朱批:“既有成说,总以不会面方好。”皇帝不赞成跟外国人直接接触。此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5月8日大臣赛尚阿干脆提出说:“惟有豫绝其求见之路,庶足以杜期于觊觎而省枝节。”意思就是要彻底关闭中外接触的门路。在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用大炮打开中国门户之后,清政府竟仍然推行一种自我封闭的外交政策。咸丰即位不久,在一次为禁止天主教传教的对外交涉事件中,便谕令军机大臣称:“惟与外洋交涉事件,自应循守旧章,以杜哓渎,尤须随时应机通变,期于制驭得宜”,“凡事慎之于始,勿自我发端,转启将来饶舌也。”所谓“自应循守旧章”,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在涉外传播上封闭保守的思想。

二、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之交,欧美资本主义兴起,西方资产阶级四处钻营,牟取暴利;与此相反,中国封建主义进入末世,统治者开始采用与世隔绝的办法,以保卫自己的存在。

17世纪40年代,满族贵族统治中国后,由于思想上政治上等方面的原因,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了解。

(一)清廷闭关政策对外方面的主要措施

1.限制通商口岸

清朝初年,由于南方沿海抗清势力的存在,1656年清签下禁海令,断绝中外联系。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于台湾抗清势力被镇压,清廷下令开放海禁,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附近)四地为通商口岸。到了1757年,即清乾隆二十二年,清廷担心洋人日趋宁波,扩大中外接触面,影响民风土俗;担心洋人深入内地,滋长东南沿海人民久已存在的反清情绪。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廷又下令通商口岸只限广州,封闭其余三口岸。

2.设立公行

在明代以前,中国对外贸易都是通过政府特设的市舶司来经营的。随着外贸的发展,由官吏直接与外国交易的市舶司制度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而由政府指定几个商人,设立“牙行”,称为“官牙”或“洋行”,从事进出口贸易。18世纪初,为避免相互竞争,洋行的商人组成垄断性质的公行,通称十三行。公行具有商务与外交的双重职能。清廷官员和海关人员都不和外商直接接触,外商的大班、二班原则上也不得会见政府官员;一切事务都通过公行居间进行。公行的任务是:划定进出口货物的价格;承销外商进口的货物;代购外商出口的货物;经手外商进出口货物的海关税;照料外商生活并监督其行动;为清政府具体办理一切对外商的外交事宜;向外商传达清廷谕令、公文;为外商传递致清政府的禀帖、意见。

3.限制外商在华活动

清廷颁布过《防夷五事》(乾隆二十四年)、《民夷交易章程》(嘉庆十四年)、《防范夷人章程》(道光十一、十五年)等法令,对外商活动作了种种规定。如规定外商不得在广州过冬(每年五、六月进来,九、十月间出去)。外商在广州只能住在行商为之特建的“夷馆”内,其生活、行为由行商负责照管,不得任意外出闲逛,也不许民人出入夷馆。外国妇女,包括外商或大班的眷属不得在夷馆居住,只许停留在船上或留居澳门,禁止外商坐轿,不准中国人向外国人借贷资本,限制外商雇佣民人看货、守门、担水和挑货等等。

4.禁止夷船偷运枪炮到夷馆

夷船停泊之地,拨派兵丁加强巡查。

(二)清廷锁国政策对内方面的主要措施

1.清初实行“海禁”和“迁界”,断绝中外贸易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下令禁止商民船只下海贸易,违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缉,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举首,皆处死。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口,一贼登岸,如有疏虞,专讯各官即以军法从事,督抚提镇并议罪。严厉禁海是为了孤立、镇压占据沿海的南明势力,特别是孤立、镇压据有台湾的郑成功势力。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又实行“迁海”令,勒令从山东以南到广东沿海地方,一律后撤30~50里,禁区内的房屋全部拆毁,城堡如数拆除。内地民众有擅入界外者,一律处死,商民一律不准下海。1684年台湾抗清势力被镇压后,清廷才宣布开放海禁。1717年又禁止南洋贸易,目的在于割断国内汉人与海外华侨的联系,预防汉族人民在海外组织反清斗争。

2.严格限制出口货物与制造海船

严禁出口的货物有粮食(包括麦、豆、杂粮)、铁及铁器、硫磺、硝等物。限制出口的货物有丝、丝织品、茶叶、大黄等物。

严格限制中国商人制造海船。海船只许双桅,樑头不得超过1丈8尺,载重不得超过500石,舵水人等不得超过28名。禁止中国商人在国外打造船只带回中国。

禁止中国史书出洋。规定外人来华,不得收买史书;中国人也不得将史书卖给外国人,不让外国人了解中国,隔绝中外文化的交流。

3.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行商垄断对外贸易,严重阻碍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同时,清廷又对行商进行敲诈勒索,使之无法履行应有的职责。

清廷之所以实行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除了封建自然经济的一般原因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政治上的需要。由于满族贵族统治多数的汉族人民,除了阶级压迫之外,还有露骨的民族压迫。清廷担心中外接触,可能形成强大的反清力量,危及自己的统治。

(三)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

1.给沿海人民带来了灾难

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地区,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躬耕,“望海谋坐,十居五六”。“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闽粤洋船不下百十号,每船大者造作万金,小者亦四五千金,一旦禁止,则船皆无用,已弃民间五六十万之业矣。出洋市镇如厦门、广州等处,所积货物不下数百万,一旦禁止,势必亏折耗蚀,又弃民间数百万之积矣。洋船往来,无业贫民仰食于此者,不下千百家,一旦禁止,则以商无赀,以农无产,势将流离失所,又弃民间千百生民之食矣。此其病在目前者也”。“数年之后,其害更甚,闽、广两者所用皆番饯,统计两省岁入内地约近千万,若一概禁绝,东西之地每岁顿少千万之入,不独民生日蹙,而国计亦绌,此重可忧也”。鉴于这种痛陈利害的言论,南洋海禁乃止。

2.严重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同类推荐
  • [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植物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植物常识书

    《班级图书角系列:我的第一本植物常识书》是一本妙趣横生的百科全书,全书精心选编了中国学生最想知道的,也最应该知道的植物常识。全书共分16章,每一章都以简短清晰的最动人的叙述方式表达出来,让你读罢不忍放手。读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优秀教师师德的8项修炼

    本书描述了一位农村教育者眼中、手中、心中的中国农村教育,是一部真实的农村教育人的人生写真。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回声

    回声

    电视连续剧《回声》写于八年以前,是根据我十六年以前写的长篇小说《女囚徒》改编而成的。电影《长征》是从宏观上反映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电视连续剧《回声》是从微观上再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换言之,电影主要写长征中的上层领袖人物,电视连续剧则应着墨于长征路上普通的红军指战员。
热门推荐
  • 玄朝

    玄朝

    “天欲容我,我定比天高,天要亡我,我定弑天。”前世的炮灰弟子,身怀古神之眼。且看他如何摆脱棋子的命运,演绎爱情,情亲和兄弟之情
  • 专情王爷:废材小姐的逆袭

    专情王爷:废材小姐的逆袭

    她在和男友战斗中被男友给谋杀了,因为被男友谋杀,而魂穿了!身在古代的她承诺不再爱了,可他的出现打破了她的诺言……
  • 火影佐助往事

    火影佐助往事

    这是一本佐助回首往事的书。本书高度尊重原著。
  • 七月琉璃仙

    七月琉璃仙

    一场大火使她成为同龄孩童嘲笑的孤儿,神的陷害她成为人们口中的白痴阿傻。初见冥神是救赎还是无底深渊?三岁初见帝仙唤她一声.....徒儿重生过后涅槃凤凰
  • 秋叶原战记

    秋叶原战记

    AKB48同人文秋叶原历205年,一代天骄前田敦子起于微末,东征西讨,纵横天下,短短十数年便平复乱世,一统混乱百年的秋叶原大陆,使百姓安居,国泰民安。但天妒英才,一代开朝圣帝却于220年驾崩,万民痛哭,天下同悲。后由武帝大岛优子继任,励精图治,国势更盛。230年,御极登基仅十年的大岛优子病重。时有枭雄指原莉乃趁机犯上作乱,异军突起,攻占京师,谋朝篡位。大岛优子被迫退出京师,不久驾崩。一年后,秋叶原元帅高桥南扶持幼帝渡边麻友统帅大军拨乱反正,夺回京师,指原莉乃虽然败退,却于博多另起一国,兵锋不减。而原本是秋叶原属国的乃木坂,也蠢蠢欲动,意图崛起。承平不久的天下战乱又起。。。
  • 梦里新疆不是客

    梦里新疆不是客

    作者依托在新疆工作的亲身经历,以一种游记体小说形式,记录了一个穿梭在新疆和北京的爱情故事。与此同时,小说以爱情故事为线索串接起新疆的大美风光:达板城印象,吐峪沟的震撼,赤铁城的星空,禾木的月光,烟雨那拉提,天泉之路,罗布泊无人区等……依循文字游弋于异域风情之中,追逐情节,感受动人的爱情故事,一定会产生无限暇想与向往。作者不仅仅停留于对新疆美轮美奂的在风光及主人公爱情故事的叙述,而是借由故事试图打破人们传统思维中对于新疆的认识,探讨更深层次的民族关系问题,也意在用文字架设一座促进新疆与内地沟通、理解的桥梁。走进新疆的大门并不难,但若是想真正的了解新疆,首先要做的是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 暗黑狂徒

    暗黑狂徒

    光明不一定代表正义!黑暗不一定代表邪恶!怀有先天暗元素的他,被世界憎恨着,遭到世人疯狂追杀,在逆袭的过程中,无意中看见会走路的炸弹、十条尾巴的女人、能在天上飞的怪鱼,还有……未知的世界。
  • 乌长情

    乌长情

    教室里老师讲着课,同学们都专心地听着。王米撅坐在中间组最后一排,一手托着下巴歪着脑袋看着窗外,眼神儿凝固……
  • 宇星无际

    宇星无际

    远在星空万里,一把漆黑的巨剑正如洪荒猛兽般划破虚空笔直前进。而一切好像才刚刚开始?
  • 篮球之王者

    篮球之王者

    篮球精神是一种承诺,你的刻苦、勇敢、以及执著不是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只因为你最真实的心愿它说身高矮不是问题,只要你在场上全心的拼搏,再高大的对手遇到你也会低下他高贵的头它说成功并非一朝一夕,但总有一天你所有的知识、经验和技巧会得到回报它说要坚信刚上初中不会打球没有关系,初三毕业的时候你就是班里最好的篮球精神是你不用像基里连科那样全能,因为雷阿伦也是巨星篮球精神是心态平和时篮筐像海一样大,急躁的时候海面会出现赤潮篮球精神是在生活中要低调,在球场上要有霸气,它并不一定体现在你的言语、表情和动作中篮球精神是斗士们的心,他们的心无时无刻的不在呼喊:Westandalone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