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300000025

第25章 初期改良派的传播思想(1)

近代中国改良派的目标,是要渐进地、和平地、有秩序地、自上而下地实行君主立宪。改良派,在晚清,包括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等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也包括戊戌政变后的保皇派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后来宣传立宪的《大公报》英敛之等人。从历史发展过程来说,早期维新派起过进步作用,保皇派起过阻挠历史的作用,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后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

王韬报业活动及其传播思想

王韬是我国早期亲身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报刊印刷企业具有实业家身份的报人、政论家。

一、王韬其人及其办报事业

王韬(1828~1897年),江苏苏州人,初名利宾,学名瀚,字兰卿,一字女赖今。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一个秀才家中。1845年中秀才,1846年赴南京应乡试未中,在陈墓镇设馆授徒,教书为主。

其父王昌桂,字肯堂,是一位以教书为生的秀才,1847年在上海墨海书馆帮助传教士麦都思翻译第一部官话《圣经》。1849年,王昌桂病逝后,子继父业,王韬到上海墨海书馆帮助麦都思译《圣经》,与艾约瑟、伟烈亚力等英国传教士合作13年,参与编译《格致西学提要》、《瀛壖杂志》等书刊。1857年协助出版上海最早中文杂志《六合丛谈》月刊,开始了办报生涯。1862年2月4日,因化名黄畹条陈太平天国苏福省民政长官刘肇钧,建议攻打上海,遭清政府通缉,同年10月化装潜逃香港,改名韬,字仲弢、子潜、紫诠,号天南遁叟,别署弢园老民、遁窟废民、欧西寓公等。

在香港生活22年中,除从事著述、翻译与办报活动外,还两次出国游历。初入英华书院,协助英国传教士理雅各将中国的《中国经典》译成英文。从1863年起,相继完成《尚书》、《诗经》、《左传》、《礼记》、《竹书纪年》等译成英文的工作。1865年,应聘主编英国人罗郎创办的《近事编录》。1867~1870年,应理雅各邀,王韬离港赴英国,至苏格兰助译《易经》;途经意大利、马赛、里昂、巴黎,在伦敦游览,在牛津大学发表讨论中西文化优劣的演说,会见了威妥玛、李泰国等朋友,在爱丁堡大学参观时被称为中国学士;在杜拉见北极景色。此行在清“蒲安臣使团”初使西欧之先,作为“访问学者”,王韬也是晚清第一人。异国的风土民情,固然使他大开眼界,而刚刚经历产业革命和实行自由贸易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留给他的印象更深。

1870年3月返回香港。1871年,他编译出版的《普法战纪》,在国内与日本都引起轰动,那时曾国藩想罗致他入两江总督府,但因曾于次年病逝作罢。1872年,理雅各因退休离港返英国,将他所创办的伦敦布道会香港印刷所,以1万银元出让给王韬与黄胜改办中华印务总局。1874年2月4日,王韬、黄胜、温清溪集资创办我国第一份政论报纸香港《循环日报》,王韬任主笔,主持笔政达十年之久。1879年,寺田宏、重野安绎等一批日本名流邀请王韬访日两个月,行程中两次途经上海,受到盛宣怀等人接待;在日本,又受到清廷驻日公使何如璋、副使张斯桂、参赞黄遵宪的殷勤照拂。这都表明他在清廷官员眼中已不再是“逆犯”,而是必须结纳的在野文人。这次访日,留下一部《扶桑游记》。

1883年,王韬将部分政论文章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报刊政论文集。1884年4月,获李鸿章默许,王韬返回上海定居。格致书院选举他为掌院,《万国公报》聘他为特约选稿人,《申报》聘他为编纂主任,唐景星、郑观应还在轮船招商局为他造册,挂名支取生活费。1885年,自办木活字印书馆弢园书局。1893年,经郑观应介绍(一说陆皓东),孙中山得以拜见王韬,王韬亲笔为孙修改《上李鸿章书》,推荐到《万国公报》发表。1895年,英商汉壁礼回国,捐银600两,委托广学会以《何为当今中国变务之急》为题,征文全国,王韬任评委主任,给了康有为末奖。返沪后,仍为《申报》、《万国公报》等撰稿。1897年秋,病逝于上海城西草堂。著作有《遁窟谰言》、《弢园文集》、《翁牖余谈》、《扶桑游记》、《普法战纪》、《淞滨闲话》等40余种书籍。

王韬是位多产作家。他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职业文人,靠当书刊编辑、翻译、出版商、报纸主笔谋生。据《弢园著述总目》称:王韬60岁前,已刻未刻著作36种;《弢园老民自传》列53岁前26种著作,其中4种不见于《弢园著述总目》,合于他63岁时《序〈剑华堂续罪言〉》一文所称“40余种”。

还有一些王韬本人未登录的著作,例如纽约公共图书馆藏有理雅各、王韬合译《中国经典》的副产品:《周易集释》、《礼记集释》、《毛诗集释》。还有王韬返沪定居后(1890年10月~1894年1月)以“天南遁叟”等笔名为《万国公报》所写的17篇政论文章。此外,王韬早年在沪工作时记的12年日记。

王韬的理想是“少为才子,壮为名士,晚年当为魁儒硕彦”。就是说越到晚年,就越希望人们承认他确是如孔夫子那样的当世圣人。他的著作可分为两类,著名的报刊评论、政论文章确立了他的早期维新思想家的地位;大量的笔记、小说、游记,被认为具有文学价值。他的译作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普及性的,他所译介的西学,既有声光电化、天文历算的自然科学,如《西国天学源流》、《光学图说》、《格致新学提纲》等,亦有历史地理、商贸经济的社会科学,如《华英通商事略》、《西事凡》、《法国志略》等。一类是经典性的,如他与麦都思把西方的《圣经》译成中文;他与理雅各合作,把中国经典的《书经》、《诗经》、《易经》、《礼记》、《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等译成英文,在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方面架起一座桥梁。

二、王韬的政治传播思想

(一)对“洋务”的看法

19世纪60~90年代,南北洋通商大臣、两广、两江、湖广、闽浙总督都在轰轰烈烈搞洋务,办军工厂,开办民用企业,在物质器具层向西方学习。

王韬认为,“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非由练兵士、整边防、讲火器、制舟舰,以竭其长,终不能与泰西诸国并驾而齐驱。顾此其外焉者也,所谓末也。至内焉者,仍当由我中国之政治,所谓本也。其大者,亦惟是肃官常,端士习,厚风俗,正人心而已,两者并行,固己纲举而目张。而无如今日所谓末者,徒袭其皮毛,所谓本者,绝未见其有所整顿。故昔时患在不变,而今时又患在陡变”。王韬对洋务派的造兵舰、制枪炮的“洋务运动”,只学西方的坚船利炮,批评为“徒袭皮毛”。“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

王韬认为,“欲明洋务,尤在自强。自强之效,则在治民练兵”。“西人凡于政事,无论巨细,悉载日报,欲知洋务,先将其所载各条一一译出,日积月累,自然渐知其深,而彼无遁情”。了解洋务,要多译外国有用之书报,培养外语人才。学习西法,要改变文武取土制度,改变科举制度。王韬提出,“武废弓石,而分为水陆两途;文废时文,而分数途以拔取”,“如是,方不至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长”。

(二)对“变法”的看法

《易》曰:“究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为了救亡图存,王韬主张变法自强。“今日之当变者有四:一曰取士,二曰练兵,三曰学校,四曰律例”。

怎样取士?王韬认为,“欲得真才,必先自废时文始”。废除无用的八股文,可分为教悌贤良、孝廉方正、德著行修、茂才异等由乡举里选;对经学、史学、掌故之学、词章之学、舆图、格致、天算、律例、辩论时事、直言极谏等10科进行文科考试。“至武科,亦宜废弓刀石而改为枪炮”。“凡此文武两途兼收并进,务使野无遗贤,朝无倖位,而天下之人才自然日见其盛矣。”怎样练兵?“陆营必废弓矛,水师必废艇舶;而一以枪炮为先,轮船为尚,然后兵可强也”。“陆营水师之练兵,一以西法为南针,必使其心志定,步伐齐,队伍肃,常若临大敌而可用也。”怎样办校?“必学立艺成而后可出也”。一曰文学,即经史掌故词章之学也。二曰艺学,即舆图、格致、天算、律例也。此外,则有武备院、系术院,用以教武科营民间,使之各成其才。

怎样废律例之繁文而用律例之精意?王韬主张“今天下之所谓吏者,必尽行裁撤而后可”,“举二百余年来牢不可破之积习,悉一扫而空之。而以为士之明习律例者,以充其任。”“凡昔日之拘文牵义,以一字为重轻,借片言为轩轾,得以上下其手者,悉付之于一炬而后大快”。

(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王韬认为,“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民心之得失,在为上者使之耳。民心既得,虽危而亦安;民心既失,虽盛而亦蹶。欲得民心,是在有以维持而联络之。”天下之治,以民为先。“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要去塞求通,沟通上下。“勿以民为弱,民盖至弱而不可犯也;勿以民为贱,民盖至贱而不可虐也;勿以民为愚,民盖至愚而不可欧也。夫能与民同其利者,民必与上同其害;与民共其乐者,民必与上共其忧”。民为邦本,要治民而不能殃民。“善为治者,贵在求民之隐,达民之情。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必强。察其疴癢而煦其疾痛,民之与官有如子弟之于父兄,则境无不治矣”。

(四)君民共治,上海相通

王韬十分崇拜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王韬把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分为三种,一曰“君主之国”,如俄罗斯、普鲁士等,即君主专制国家,“一人主主治于上,而百执事万姓奔走于下,令出而必行,言出而莫违,此君主也”。一曰民主之国,如瑞士、美利坚,即共和立宪国家。“国家有事,下之议院,众以为可行则行,不可则止,统领但听其大成而已,此民主也”。一曰君民共主之国,如英吉利、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即君主立宪国家。“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此君民共主也”。

这三种政治制度,如果让中国选择,王韬认为,“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无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都俞吁咈,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王韬向往君主立宪政治,认为君主立宪与中国三代遗风相似,能上下相通,君民共治。

三、王韬的新闻传播思想

(一)“日报立言,义切尊王”

王韬是早期维新思想家,又是爱国报人。他不讳言他的办报目的:“韬虽身在南天,而心乎北阙,每思熟刺外事,宣扬国威。日报立言,义切尊王,纪事载笔,情殷敌忾,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区区素志,如是而已”。表明他身在港英心在北京,办日报可以为尊王“立言”,希望通过办报既唤起民众抵御外国的侵略,又能向西方学习,进行维新变法。他的思想,与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派有相同的一面,“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显然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相通;而不同之处在于王韬比较直接而深切地认识到近代报纸的巨大功能,他要借“日报立言,义切尊王”,情殷敌忾,救亡图存。

(二)省会城办新报有三大益

王韬主张中国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政府创办新报好处不少,“一曰知地方机宜也,雨之不时,盗贼之多寡,政事之利弊,民不尽报之州县,州县不尽报之上司。有新报则无不知之矣”。“二曰知讼狱之曲直也。禀辞出于状师,批语出于僚幕,成狱之词由于胥吏之慎砌,则曲直易淆矣。若大案所关,命采访新报之人得入衙观审,尽录两造供词及榜掠之状,则虽不参论断,而州县不敢模糊矣”。“三曰辅教化之不及也。乡里小民不知法律,子诟其父,妇座其姑,甚或骨肉乖离,友朋相许,涛张为幻,寡廉鲜耻。而新报得据所闻,传语遐迩,俾其知所愧悔,似亦胜于闾胥之觥挞矣”。

(三)“通外情于内,达内情于外”

去塞求通,沟通中外。王韬一面主张从中央到地方设立翻译外文报刊的专门机构,“汇观各处日报而撷取其要略译以华文,寄至总理衙门”,以为制订外交方略的参考。一面建议开设“西文报馆”,开展对外宣传。遇有外事交涉,及时论列是非,“备述其颠末,而曲直自见”;使外国侵略者不得“逞其鬼蜮”。

(四)主笔要秉笔公正,直陈时事

王韬主张报纸言论要“直陈时事,无所忌讳”,“直陈时事,举其利弊,不过欲当局者采择之而已”。言之者无罪而闻之者足以戒。“其言之而可采也,则同于葑菲之不遗;其言之而无足采也,则同于刍狗之可弃,无所谓讪谤也”。王韬心目中的报纸偶像,是“英国之泰晤士,人仰之几如泰山北斗,国家有大事,皆视其言以为准则,盖主笔所持衡,人心之所趋向也”。

报纸立论要公平,居心要诚正,“顾秉笔之人,不可不慎加遴选”。王韬提出,报纸的主笔应该是知识广博的“通才”,“其立论一秉公平,其居心务期诚正”。对于当时新闻界“挟私讦人,自快其忿”的不道德行为,“士君子当摈之而不齿”。新闻要真实,要防止“采访失实,记载多夸”之弊。王韬还主张报章文字纪事述情,要“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

《盛世危言》与郑观应的传播观

一、郑观应的买办道路

郑观应(1841~1921年),原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又号居易、杞忧生、慕雍山人、待鹤山人,晚年自号罗浮待鹤山人,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郑观应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而又值得评议的近代人物。他是一位买办出身的民族资本家,由洋务派转变而成的早期维新思想家。

出身于小地主士人世家。祖父郑鸣岐是一位“不屑以寻章摘句为能”的普通文人,父郑文瑞长期作村塾师,终身未获功名。鸦片战争以后,广州、上海等口岸,买办成了时髦的职业和发财致富的捷径,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他的叔父郑廷江、同宗兄郑济东都做了上海外国洋行的买办。

郑观应幼承庭训,攻读四书五经。16岁那年应童子试名落孙山后,他即奉严命,赴沪学经商,走上了当买办的道路。

1858年(咸丰八年),他只身离开故乡,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先寄居在任新德洋行买办的叔父郑廷江处,边当听差,边习英文,为今后的商务与学习打下了外语的基础。1859年,在曾寄圃、徐钰亭、徐润等人的举荐下,进入当时在沪也属一流的宝顺洋行当低级雇员,担任管丝楼兼管轮船客载的工作;公务之暇,他还自费进传教士傅兰雅所办的英华书院读夜校,继续学习英语。在宝顺期间,他为洋行开辟了江西、福州等处揽载行,还投资加入中外商人合办的公正轮船公司,成了一名真正的买办。

1868年,宝顺洋行停业,郑观应改任和生祥茶栈通事,代两湖、江西、徽州茶客沽茶,兼营荣泰驳船公司。1872年和生祥茶栈停业后,他又当上了扬州宝记盐务总理。这时的郑观应不仅是个腰缠万贯的富翁,而且还是见多识广的企业经营家。

1873年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创立后,力邀郑主持公司业务,1874年2月,郑出任太古的总理兼管账房、栈房等事务。由于郑的经营有方,在首期合同的3年之中,公司获利甚丰,又与他续了为期5年的合同。

同类推荐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立志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发展观的变革与构建和谐社会

    本书就如何从发展观变革的角度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问题做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构成、和谐世界构建等。
  • 全脑超能记忆力

    全脑超能记忆力

    成功的学习,决不单纯是积累知识,而是在学习上突破,因为,知识积累只是量变,而方法突破可以带来质的飞跃。
热门推荐
  • 我的女神有点坏

    我的女神有点坏

    人?妖?好吧——半仙!她一朝梦醒,天下竟已风云万变。醒来的第一时间,她身上插着箭,居然还没死掉!然后,就在她刚刚想接受自己的和夏王朝祭祀身份,辅助这个魔魅君王,安定乱世时。满朝文武,甚至望眼天下,集体控诉她:扰乱朝纲,倾国妖孽!神马?她不就是一头的银发、银眉、银睫毛。
  • 魔武异原

    魔武异原

    中原魔族皇者帝凌天意外穿越异世位面,在异世,他见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不一样的建筑风格,不一样的人文地理,学习异世的功法,智斗异世强者,泡异世美女,风云在异世大陆……
  • 十二星座之寻影

    十二星座之寻影

    这是一个关于繁星的故事。白羊、狮子、射手、天蝎、双鱼、巨蟹、天秤、水瓶、双子、金牛、处女、摩羯,十二星座灵女来到凡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是小夏第一次写文,请多支持)
  • 本源之劫

    本源之劫

    混沌初开,衍化天地:大道诞生,鸿蒙紫气。遁去其一,大道不整,天道四九。天地不整,规则不正,唯有逆行天事,重整本源。逆天地不敢逆,超脱道之本源,再创新世纪!
  •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生活的幸福

    大智慧成功方案教程——生活的幸福

    每个都知道,在钩鱼时,要考虑鱼儿喜欢吃什么,而不是垂钩者喜欢吃什么。如果钩鱼者用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去钩鱼,最终将一无所获,除非他改变诱耳。当你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需求时,为什么不使用同样的方法呢?
  • 暗夜骑士团

    暗夜骑士团

    炎月帝国首席预言师克纳尔·艾森曼在帝国议会上大胆预言,二十年后大陆将会陷入史上最大的浩劫,帝国将会土崩瓦解,人类将会陷入长期的黑暗时期。震怒的国王下令当场处死了这个妖言惑众的预言师。不久人们就淡忘了这件事,但依旧有人对此深信不疑,克纳尔的追随者们从他的只言片语中,终于窥见了一丝天机。王星陨落,暗夜降临。何以涂炭,万千生灵。荒原战歌,旷古绝今。烽火九子,幻耀白星。
  • 青春之华丽绽放

    青春之华丽绽放

    青春有欢笑,有泪水,有误会,有拼搏,有失望,有奇迹,有……但是她却经受了平常女孩子不该有的人生,承受了普通人不该有的一切,心已经很难过了,她也是人,接受不了那么多!可是有人就是在她的伤口上撒盐。她与明星恋爱,一天,擦枪走火,结果是好还是坏?
  • 灵境游记

    灵境游记

    总有一些人与众不同,在宿莽与大椿齐长的灵境世界,少年注定要成长为刺破苍天的巨木。在这神秘的灵境世界:灵力属性为何五行缺土,凝灵、炼药、封印、结界四术与古老传说有何关系,神喻之子的命运到底是被他们所驾驭,还是掌控在少年的手中……
  • 浪剑侠客传

    浪剑侠客传

    独花浪天涯,爱忧为谁伤。情为人之本,也却伤人,害人,不知,爱。
  • 剑凌九重天下部

    剑凌九重天下部

    “为了你,我愿独战天下!”一个被断定为天生抗元素体的废材少爷,为了心爱之人毅然挡在她身前,面对天下诸强!“总有一天,我会凌驾于九天之上,成就新的神话!”一个弃灵修剑的少年,发下誓言,欲与天斗!为了这目标不断奋斗,在血与汗中成长!太古、上古、荒古、远古——如今。从古至今,有多少强者终究逃不过天劫化为一杯黄土,又有多少隐秘被永远地埋藏在历史长河之中。在这强者林立的乱世之中如何才能存活下去?又要如何才能守护住心爱之人?天地间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天之秘?一切尽在《剑凌九重天下部》!!!为了梦想,小亮重提长剑,此书为《剑凌九重天》的下部,望大大们喜欢并支持,没看过上部的可以百度搜索《剑凌九重天》,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