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300000034

第34章 戊戌变法时期的传播思想(6)

梁启超站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将舆论分为消极舆论(不健全舆论)与积极舆论(健全舆论)两类。封建专制下是消极舆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下应该是积极舆论。舆论之足以为重于天下,“非舆论之可贵,而其健全之为可贵”。消极舆论会把社会引上歧途,“盖以瞽相瞽,无补于颠仆;以狂监狂,只益其号呶;欲论妄论之误人国,中外古今,数见不鲜矣”。积极舆论的发生,应该“新生人人独立之意见,而导之使堂堂正正以公表于外”。

梁启超认为,宪政条件下的积极舆论(健全舆论)的发生,应该有5个根本条件(“五本”),即:一曰常识。夫常识者,“谓普通学识人人所必当知者也。”如自然界、社会界之重要现象,其原理、原则已经前人发挥,而为各国中流社会以上之人所尽能道者;又如本国及世界历史上之重要事件,目前发生的重大问题,新闻工作者应力求了解、掌握,“然后其持论乃有所凭借”。二曰真诚。《传》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梁启超深信其言。在他看来“夫舆论者,非能以一二人而成立者也,必赖多人。而多人又非威劫势胁以结聚者也,而各凭其良知之所信者而发表之”。只有多数人,“诚见其如是,诚欲其如是,然后舆论乃生。”然则,何谓真诚?“以国家利害为鹄,而不以私人利害为鹄而已。”如果出于私心,欲图煽动舆论以遂一己之私,则其道必不能持久。三曰直道。舆论贵在为国家求多福而捍御其患也;凡不利于国家人民者,务必去之而后已。故欲制造健全之舆论,新闻工作者须有“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之精神”,不能“一遇威怵,则噤如寒蝉”,“或依草附木,变其所主张者以迎合之”。四曰公心。新闻工作者不应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而应该出乎公心,基于公众和国家的利益。“若怀挟党派思想,而于党以外之言论举动,一切深文以排挤之,或自命为袒护国民,而于政府之所设施,不问是非曲直,不顾前因后果,而一惟反对之为务”,则非为沽名,即以快意,而于健全舆论之形成无丝毫的益处。对于社会事件,“必无辟于其所好恶,然后天下之真是非乃可见”,不应该怀挟所谓“党派思想”来“沽名快意”。五曰节制。在舆论形成的过程中,其涉及的范围越广,则其造成的狂热愈增。“百犬吠声,聚蚁成雷。其涌起也若潮,其飙散也若雾”,当其狂热最盛之时,其所造成的后果,往往出于提倡者意料之外,甚至与此截然相反,这便是舆论的破坏性。此舆论之病征也,原因何在?“则实由提倡者职其咎。盖不导之以真理,而惟务拨之以感情,迎合挑浅之性,故作偏执之论。作始虽简,将毕乃钜,其发之而不能收”。所以要节制。梁启超说,以上五个根本条件,是造成健全舆论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叫作“本”。有了前三条,大家都有相当的觉悟,出以公心,敢于说话,才能形成积极舆论。有了后两条,大家都去掉私心,不感情用事,积极舆论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梁启超还论及资产阶级政治家与舆论的关系。他认为政治家离不开舆论,欲成为英雄,“大政治家不可不洞察时势之真相,唤起应时之舆论而指导之,以实行我政策”。“每欲建一策行一事,必先造舆论,其事事假借舆论之力,固不诬也。但其所假之舆论,即其所创造者而已”。政治家和舆论的关系,要经历“敌、母、仆”三部曲。舆论之所在,未必为公益之所在。“舆论者,寻常人所见及者也;而世界贵有豪杰,贵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行也”。世界愈文明,则豪杰与舆论愈不能相离。“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敌舆论者,破坏时代之事业也;母舆论者,过渡时代之事业也;仆舆论者,成立时代之事业也,非大勇不能为敌,非大智不能为母,非大仁不能为仆”。

(四)党报观念

为了实现资产阶级宪政,梁启超筹划、创建过好几个资产阶级政党。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他是保皇会得力干将,1907年,他又创立政闻社;辛亥革命回国后筹建了民一党,后又加入共和党,后又成为进步党的主要领导人。

作为政治家,他对于作为政党斗争的党报宣传,一直给予莫大的关注。他认为“有一人之报,有一党之报,有一国之报,有世界之报。以一人或一公司之利益为目的者,一人之报也;以一党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党之报也;以国民之利益为目的者,一国之报也;以全世界人类之利益为目的者,世界之报也”。他还认为“中国昔虽有一人报,而无一党报、一国报、世界报。日本今有一人报,一党报、一国报、而无世界报。若前之《时务报》、《知新报》者,殆脱一人报之范围,而进入于一党报之范围也”。

梁启超认为,政党不同于朋党。

(1)朋党“以人为结合之中心,不以主义为结合之中心”,政党则恰恰相反,它是“人类之任意的相对的结合的团体,以公共利害为基础,有一贯之意见,用光明之段为协同之活动,以求占优势于政界者也”。

(2)朋党是排外的,“不许敌党存在”;政党是民主政治的产物,以“有他党对恃而始获名者也”。

(3)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朋党,“以阴险狠戾之手段去竞争”;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党,则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与他党竞争,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

(4)朋党是党内复有党,党中有派。

(5)朋党“其乌合也易,其鸟兽散亦易”政党则由于其一贯的政治主张,以公共利益为结合之基础,故能长期持续的存在。

党报是党的重要机关。梁启超认为,政常建设的要务,“第一在经费、事实、外交,次之则报章纸良恶迟速多寡”。他曾在致友人信中说:“弟欲出一报,名曰:《政论》,其社即名政闻社。但此社非如新民社之为出版物营业团体之名称,而为政治上结合团体之名称。现在所联结者,即先以纳诸政论社中,将来就此基础结为政党”。“若如此办法,则此报即以党费办理维持之”,“先造此基础,为党的先河”。在这里,梁启超视党报为建设党的组织不可缺少的手段,这是政治家办报的见解,把政治宣传与建党活动结合起来。

作为资产阶级政党的舆论机构,党报必须宣传党的主张与政策。争取舆论的同情与支持。党报宣传,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党的态度。“不应付,不迁就,不模棱,常确然示一党之所信以质之天下”。政党报纸,“为了争取群众,常用极通俗之法,灌输政治常识于多数人民脑海中,引起其政治兴味,而养其爱国家、尊公益之心,此永久无形之效也”。为了唤起民众,动员舆论,即使在最困难的维新失败,逃往日本的期间,还念念不忘创办党报,他在致友人信中多次表明,要“创一西字报于香港,发表圣德及帝党之政策,以引动白人之热心者”,“发表我辈他日政策”,以争取社会舆论的支持与关注。

梁启超还主张党报应在宣传内容、组织活动同党的领导机关保持一致,不要自作聪明,轻出主张。1907年,在上海出版的保皇党机关报《时报》,出现了与党的最高领导层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该报主持人“入世太深,趋避太熟,持盈保泰之心太多”,且信任陈景韩,“而此人实非吾党”,“故于党事种种不肯尽力,言论毫不致,大损本党名誉”。梁启超十分气愤:“吾党费十余万金以办此报,今欲扩张党势于内,而此报至不能我机关,则要来何用,无怪诸人愤愤之也”。鉴于此,他决意整顿此报,并请其师康有为出面更换总主笔,以恢复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报纸宣传与党的政治主张的一致性。

(五)文体创新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文体的自由。为了变法维新,梁启超从“犹恐文义太赜,不能尽人而解”的观点出发,竭力鼓吹改变当时文字与口语分离,桐城、八股文言独霸报坛的好处。他说:“日本之变法,赖俚歌和小说之力……我支那之民不识字者,十人而六,其仅识字而未能文法者,又四人而三乎!故教小学教愚民,实为今日救中国第一义”。梁启超在《时务报》写的政论文章,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现实生活中近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感而发。二是笔尖带有感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种报刊文章被称为“时务文体”,风行一时。戊戌政变,流亡日本后,梁在《新民丛报》上大力推广这种报章文体,颇受读者欢迎,遂形成影响一时的“新民体”。这种文体的特点是:

(1)通俗流畅,朗朗上口。

(2)富于情感,感梁力强。

(3)善用流传于社会的新名词,给人以新鲜感。

(4)喜欢排比和夸张。

(5)形象化、常用比喻,将深奥的哲理同周围的事物浅显地表达出来。

在20世纪初,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急于救亡图存,对新知识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这种“新民体”,极合乎他们,尤其是青年一代的口味。不少报刊,模仿梁的文体,梁成了新型报章文体的开创者。梁的“新民体”也存在缺点与不足,如注重情感和过分夸张,往往失去准确性和科学性;急忙搬用外来新名词,难免用词不确切;不恰当的比喻,常被人讥为幼稚。从总体上看,梁的“新民体”,开创了近代中国报章文体的新格局,是中国新闻传播史上一大突破。

(六)新闻史观

梁启超认为,报业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古者太师陈诗以观民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使乘&轩者以采访之,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移于天子,犹民报也。公卿大夫,揄扬上德,论列政治,皇华命使,江汉纪勋,斯干考室,’马畜牧,君以之告臣,上以之告下,犹官报也”。可见官报、民报的起源,都离不开当时的客观需要。

报业的产生与发展,固然取决于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但由于不同的国家社会状况、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国民心理的差异,发展着性质迥异的新闻事业。他慨叹中国报的落后。虽然“中国邸报,视万国之报纸,皆为先辈”,但其发展迟缓无力,在世界上“独未有如中国之报馆者”。鸦片战争,五口通商。

“自通商以后,西国之报章形式,始入中国,于是香港有《循环日报》,上海有《申报》,于今殆三十余年矣。其间继起者虽不少,而卒无一完整良好,可以及西人百分之一者”。中国不但报纸数量少,而且质量低。“每一展读,大‘沪滨冠盖’、‘瀛眷南来’、‘祝融肆虐’、‘图窃不成’、‘挥散鸳鸯’、‘甘为情死’等字样,阗塞纸面,千篇一律。……观其论说,非《西学原出中国考》,则《中国宜亟图富强论》也。辗转抄袭,读之唯恐卧。以故报馆之兴数十年,而于全国社会,无疑毫之影响”。

梁启超认为中国报业落后的原因:一是经费不足;二是报刊从业人员为世所重;三是读者少,发行困难;四是办报人才缺乏“思易天下之心,自张其军之力”的事业雄心。由于中西国情不同,文化差异,因而不能将诞生于西方社会基础的报业体制照搬于中国。求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艺要书。从国情出发,发展报刊事业。

梁启超认为“中土嗜报之欲,既远不逮西国”,加上“内地道路未通,邮递艰滞”,严重阻碍了报业的发展。在文明幼稚的中国,要使报纸立于“各国大报馆之林,知其无当矣”。他在强调社会对报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未忽略报业对历史的能动作用。梁启超认为维新时期创办的《时务报》,“大声疾呼,哀哀长鸣,实为支那革新之萌蘖焉”。后来辛亥革命所以成功,又以“报馆鼓吹之功为最高”。他在评介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知新报》得失的时候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他一方面肯定《知新报》戊戌政变后坚持斗争的成绩,一方面又指出它的不足,“然其文字体例尚不及《时务报》,于社会关系,盖甚浅薄”。他深信报纸的舆论威力,西谚云:“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

(七)传播策略

梁启超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概括起来有8条:

(1)忠告。“无论政府或国民,苟其举动不轨于正道,不适于时势者,皆当竭吾才以规正之”,这是指发挥报刊的社会舆论监督功能。

(2)向导。报刊宣传,要向导国民,即舆论导向功能。“向导之职,为报馆诸职之干,而举之也亦最难。”忠告政府及国民,向导国民及社会,为近代报刊两大职责。

(3)浸润。“浸润与煽动相反对。此二者皆为鼓吹舆论最有力之具”。煽动的特点是“收效速”、失效也快;影响面广,但难以控制。而浸润的特点,是收效缓而效力持久,影响深入。两法各有利弊得失。

(4)强聒。宣传要大造舆论,反复持久,“是故立言之君子,不能以一言而遂足也,不能以人之不吾信而废然返也”。这是对宣传过程的要求。

(5)见大。抓大局,抓要害。“今之政俗,其殃国病民者,比比然也”,不可能一概而论,不要平均使用力量,“故君子务其大者、远者,必纲举而目始张”。

(6)主一。办报要坚持“宗旨”,恃论要“一以贯之,彻一终始。凡所论述,百变而不离其宗”。“见大”及“主一”,都是对宣传所抓问题的要求。

(7)旁通。报刊传播,要“集种种资料以馈之粮,使人人得所凭借以广其益而眇其思”。

(8)下逮。报刊传播的内容材料,要适合读者的知识水平与阅读兴趣。“若夫侈谈学理,广列异闻,自耀其博,而不顾读者之惟恐卧,此则操术最拙者也”。

传播要讲究效果。为了获取预期的传播效果,梁启超从受众心理出发,提出“浸润”与“激烈”两类传播艺术。

浸润,就是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影响受众。梁启超提出报纸要“为吾国前途起见,一以国民公利公益为目的,持论务极公平,不偏于一党派,不为灌夫骂座之语,不为危险激烈之言,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报刊的宣传,应该围绕中心,“如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旦旦而聒之,月月而浸润之”。

激烈,就是大声疾呼中,使读者猛省。梁启超提出“变骇为习”的传播艺术。他说:“某以为业报馆者既认定一目的,则宜以极端之议论出,虽稍偏稍激焉而不为病。何也?吾偏激于此端,则同时必有人焉偏激于彼端以矫我者,又必有人焉执两端之中以折中我者,互相倚,互相纠,互相折中,而真理必出焉。”他进而提出“不习则骇,变骇为习”的矫枉过正的宣传方法:

“彼始焉骇甲也,吾则示之以倍可骇之乙,则能移其骇甲之心以骇乙,而甲反为习矣;及其骇乙也,吾又示之以数倍可骇之丙,则又移其骇乙之心以骇丙,而乙又为习矣。……诸君如欲导民以变法也,则不可不骇之以民权;欲导民以民权也,则不可不骇之以革命。当革命论起,则并民权亦不暇骇,而变法无论矣。若更有可骇之论倍蓰于革命者出焉,则将并革命亦不暇骇,而民权更无论矣。大抵所骇者过两极,然后所习者乃适得其宜。某以为报馆之所以导国民者,不可不操此术”。

(八)业务改革

同类推荐
  • 树人文库-激励一生的成败故事

    树人文库-激励一生的成败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 图片报道

    图片报道

    纵观人类认识世界和信息传播的历史,如果从最小信息组成单位和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语言,二是文字,三是图片,四是图像。语言和文字是最基本的,原始图画是对事实的一种象形记录,其含意相对比较模糊。图片的出现得益于近代照相机的发明。通过照相机对事物的摄取,图片完成了对现实场景的一种比较客观的记录。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震颤教师心灵的育人故事

    震颤教师心灵的育人故事

    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智慧教育篇、学科教育篇、道德教育篇、师生关系篇、班级管理篇。这五个篇章选取了来自教师的心灵体验、经典体会和实际经验,分别讲述了不同的教育故事,给教师们分享教育经验,指明教育方向,帮助教师增长教育智慧,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掌握道德教育方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班级。全书撷取一线教师的文萃,贴近教育现实,反映教师生活实际。一篇篇精彩的美文,一个个感人的育人故事,相信能够为教师带去新的启迪和收获!
  •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

    20世纪50年代,为了在科学技术方面迎头赶上苏联,美国教育界将重心放到科学与数学教育上,各级学校中的艺术教育科目受到了生存的挑战。战后美国最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之一罗恩菲尔德继承杜威等人的进步教育理念,以有益于创造力与心智的成长这一理由为艺术教育辩护。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艺术教育界终于从艺术学科的观点中发展出了以多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构想。上述内容将在本书第二、三章得到详细阐述。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为解决艺术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为艺术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出了富有成效的设计。这此进本书第四、五章的内容。
热门推荐
  •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参与健康运动——羽毛球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参与健康运动——羽毛球

    秉承从小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主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广大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这是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形式。
  • 灿白殷别虐恋

    灿白殷别虐恋

    你犹豫了,但始终也选择了我天知道我有多高兴可是…你却背后抱都暻秀,吴世勋抱着你,跟金珉锡合影,甚至还抱着吴亦凡原来仅仅是我以为,我所做的我所说的可是你为什么就是不懂我的心意呢?无法说我爱你朴灿烈再一次哭了,边伯贤伸手去帮他擦泪,可是朴灿烈却躲开了边伯贤:灿烈,你怎么了朴灿烈:没有你的事
  • 七真因果传

    七真因果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智脑辅助系统

    智脑辅助系统

    自卑懦弱的孤儿幸运的被超级智脑寄生。从此开始了牛逼之旅,称霸校园?那都是小意思。我的目标是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称霸世界!这是描写一个孤儿的成长之路,一个屌丝的逆袭。
  • 维仙

    维仙

    何谓长生?何谓成仙?天地之间,一股青烟……
  • 墨妃

    墨妃

    墨氏家族--一个百年前受到诅咒的世家,传言无论男女,只要真心动了情,必惨遭横祸,所以,墨家目前人丁移少,代代单传一子一女,且这个骇人听闻的诅咒仍在生效。墨家女儿墨莲心,被设计成为冷血王爷的女人,后被禁于后院,终于不堪折磨投湖自尽……而男人三年后再度重见墨莲心,内心已换成了一个千年后穿越而来的灵魂他震慑于她的美艳与聪慧一夕之间,她的身份从弃妇变成王妃,而那个骇人的诅咒已悄悄发挥作用……
  • 好马来吃回头草

    好马来吃回头草

    细心温柔的初恋情人;帅气耀眼,完美暖男的现任闺蜜;花样美男,独特气质的超级男模……面对众多帅哥倾心追求,她却望着苍茫的天空——是谁说,苏筱筱和林墨言不会在一起?“小姐,小心!”逃过一劫的苏筱筱跌坐在地上,眼泪不可抑制的:原来他再也不会陪我过马路了……
  • 灵玥传

    灵玥传

    幽黛:沧暝,我为你再跳一曲可好。幽黛翩翩起舞,红色罗裙飘过之处溅起一朵朵由血化作的曼珠沙华。”沧暝,你看,他们都死了,我也要死了...沧暝你记不得了吗,沙华..你记不得了...“沧暝:玥儿取下面纱吧,玥儿再也不需掩藏自己,再也不需担惊受怕,你有我!这洪荒大陆谁都不能动你分毫。”灵平:我不是你哥哥!从来都不是!灵玥你也不是幽黛,你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明月,上天入地你逃不出我的掌心。灵玥:沧暝你记得了是不是...可我不是幽黛不是曼珠,幽黛她死了...千百年前就死了...而我不过一缕残魂。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 重生之嫡女白莲

    重生之嫡女白莲

    丞相嫡女池水瑶,因父亲去世,没有娘家依靠。当年亲自挑选的良人,现下早已变心。怀胎三月,为保腹中孩儿她自请为妾。却没想到结缡五载,抵不过美人两滴泪。提携之恩,终难敌狼子野心。池水瑶怀孕八月,被身旁丫鬟陷害,最终一尸两命。游魂飘荡十二年,一朝重生于夫君与妾室长女叶沐遥之身。负心夫婿,白莲妾室,如今身为二人之女,叶沐遥便能一点点将前世的罪孽讨还!却不料重生一世,瞒得过旁人,却瞒不过一个局外之人。尉迟津,你走你的阳关路,为何非要与我纠缠不清?
  • 女人,给朕开门:这个皇后有点悍

    女人,给朕开门:这个皇后有点悍

    新文《婚权独占:席少的名媛新娘》“都成亲这么久了,还不洞房,成何体统,怎么为民做表率?今天,朕非要洞房不可”“滚,本宫只负责坐稳皇后这个位置,可没答应要照顾你这个皇帝。”不滚?不滚就别怪本宫在大冷的天给你泼冰水,灭你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