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300000038

第38章 清末“新政”时期传播思想的论争(1)

清末的“新政”,指的是清廷在1901~1911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改革措施的总称。“新政”的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1)振兴商务、奖励实业、鼓励私人资本的自由发展。1903年成立商部,着手制定商律;1907年设邮传部、交通银行,1908年将原户部银行改为大清银行。先后对著名工商界人士给以名位荣誉,笼络拉拢。

(2)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3年,在首都成立练兵处,袁世凯统率下的北洋六镇是最先成立的新军。1906年,改兵部为陆军部。加快编练,加紧筹饷活动。逐步裁撤旧式的绿营、防勇,编练新军,从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要求兵士具有一定文化,军官有较高素质。

(3)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清廷两度颁布学堂章程,1905年,停止一切科举考试,成立学部。初步建立起包括大、中、小、幼各级学校及各学科的近代教育体制,奖励出国留学。

(4)改革官制,整顿吏治。对原有的机构进行了一些合并、裁减,并新增一些机构。推行“新政”在朝廷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也引起了涉及近代传播思想的论争。

新式官报与民间小报的新闻传播

一、清政府新闻查禁与新式官报的诞生

1901年1月29日,清廷发布上谕,令各省督抚及政府大员议奏改革的具体办法;4月21日,又命令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清廷中央政府推动“新政”的专门机构。1905年10月,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1906年下令“预备仿行宪政”,宣布“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1908年又颁布诏书,确定筹备宪政时间为9年,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各省咨议局成立。1910年成立资政院,1911年提前成立新的内阁,因内阁多数为皇族、满族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清廷实行“新政”,是内忧外患形势中的一种选择。清廷实行宪政改革,既有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迫使它试图通过立宪以求自强,摆脱弱国地位,避免亡国亡种的危险,又有消弭革命,抚慰、拉拢立宪派,欺骗人民,粉饰门面,讨好列强的动机。从根本上说,清廷的预备立宪,既怀有维护封建王朝私利的目的,又包含一个民族不想灭亡的动机。

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政制度有三种形式:一是美国的共和立宪,分权政治;二是像英国这样的“议会政治”,内阁对议会负责。三是像日本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度,内阁由君主任命并对君主负责;君主颁布法律敕令及其他关于国务的谕旨,须由总理大臣或主管大臣署名。清廷选择日本模式,主要为了摆脱两难境地。辛丑条约后,清廷面临的难题是:如果不实行宪政,内忧外患,后果不堪设想;如果实行英国那样的宪政制度,君权旁落,实在于心不甘。因而日本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模式,既立了宪,又保了权。清廷在内忧外患中做出的这种选择,固然反映了在一定程度上从国家民族的大局出发,顺应世界潮流;但又更多地体现了它维护封建专制,排斥民主的心态。正唯如此,它才选择了资本主义世界中封建性最浓厚、与专制王权紧密结合的日本式的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

1896年前,清廷尚未出版过公开发行的官报。

1851年江西学政张芾奏请刊刻“邸报”,发交各省,被咸丰皇帝斥为“识见错谬,不知政体,可笑之至”。谓“国家设官分职,各有专司。逐日所降明发谕旨及应行发钞内外臣工折奏,例由内阁传知各衙门通钞,即由各该管衙门行知各直省或由驿站,或交提塘分递。该衙门自能斟酌缓急轻重,遵令妥办,岂有各省大吏无从闻知之理?所有刊发钞报,乃民间私设报房,转向递送,与内阁衙门无涉。内阁为经纶重地,办事之侍读中书,从无封交兵部发递事件;若令其擅发钞报,与各督抚纷纷交涉,不但无此体制,且恐别滋弊端”。

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文廷式、陈炽等联络部分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在北京成立强学会,推陈炽为会长、梁启超为书记员,每十天聚会一次,创办强学书局,出版《万国公报》(同年12月16日改组为《中外纪闻》)。

1896年1月20日,御史杨崇伊秉承内阁大臣、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旨意,参劾强学会植党营私,刊印《中外纪闻》,“按户销售,犹复借口公费,函索外省大员,以毁誉为要挟”,请饬严禁。清廷据折命督察院“查明封禁”。光绪皇帝迫于顽固派的压力,下令封闭京师强学会,禁止该会一切活动。《中外纪闻》也被迫停刊。2月4日,御史胡孚宸上《书局有益人才请饬筹议以裨时局折》,奏请将强学会书局改归官办,除“选刻中西各种图籍”外,“并将总署所购洋报选译印行,以扩见闻”。清廷批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奏。2月5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在《奏复书局有益人才请饬筹议以裨时局折》中建议“批照八旗官学之例,建立官书局”,“聘定通晓中西学问之洋人为教习”,负责有关书籍和“各国新报”的选择印售工作。“所需经费由总理衙门于出使经费项下,每月提拨银一千两,以备购置图籍仪器,各国新闻纸及教习、司事、翻译薪水等用,核实散发”。3月4日,清廷派工部尚书孙家鼐为管理官书局大臣,负责该局开办事宜。官书局成立后,除印行新书外,还出版《官书局报》及《官书局汇报》两种。两报均以黄纸为封面,做成书册状,形式与《京报》相似,每日一本,内容除奏折上谕外,还有“路透电新闻”、“西国近事”、“本国新闻”、“各国外国新闻”、“先儒格言论说”及有关新事新艺的译文。“各路电报只选择有用者,照录原文,不加议论。凡有关涉时政,臧否人物者,概不登载。”戊戌政变后,官书局裁撤,报亦停刊。1897年湖南学政江标用公款创办的《湘学报》,也可以说是省级“学报”、“教育官报”的嚆矢。1898年“百日维新”时期,光绪皇帝曾批准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但《时务官报》没有办成。政变后,连《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湘学报》都被迫停刊。

1898年10月9日清廷发布查禁报馆、捉拿主笔的上谕:“莠言乱政,最为生民之害,前经降旨,将官报《时务报》一律停止。近闻天津、上海、汉口各处,仍复报馆林立,肆口逞说,捏造谣言,惑世诬民,罔知顾忌,丞应设法禁止。着各该督抚,饬属认真查禁。其馆中主笔之人,皆斯文败类,不顾廉耻,即饬地方严行访拿,从重惩治,以息邪说而靖人心。”上谕发布后,仅上海一地,就有近10家报纸被迫停刊。但统治集团中仍有人认为有出版近代报刊的必要。所以,时隔不久,一些官方商务机构就率先出版报刊,如1899年4月在武昌出版的《湖北商务报》(是张之洞创设,由汉口商务局主办)和1900年3月在上海创刊的《江南商务报》(由江南商务局主办)。

1901年,清廷被迫许诺实行新政,为了装饰门面,从1902年到1905年,陆续出现20多种官报,其中绝大部分是各省督抚创办出版的。其中创刊时间可查的有《湖南官报》(1902年5月创刊)、《晋报》(1902年8月4日创刊)、《北洋官报》(1902年12月25日创刊)、《江西官报》(1903年8月23日创刊)、《秦中官报》(1903年创刊)、《南洋官报》(1904年2月16日创刊)、《四川官报》(1904年3月7日创刊)、《成都日报》(1904年11月3日创刊)、《河南官报》(1904年12月11日创刊)、《四川学报》(1905年3月6日创刊)、《湖北官报》(1905年4月5日创刊)、《长沙日报》(1905年4月19日创刊)、《安徽官报》(1905年4月创刊)、《山东官报》(1905年8月30日创刊)等等。

二、新式官报的新闻传播思想

以创办最早的《湖南官报》为例,由湖南洋务局监督办理,1902年5月在长沙创刊,日刊,样式与维新时期的《湘报》相同,铅印,每天出版4小页,半月可合订线装书形式一册,设有谕旨、奏疏、中国近事、外洋近事、来稿、选论等栏目。所载文章,一律由官方审稿后刊出,内容保守、呆板。创刊时,它在《核稿照会》中指出“前此《湘报》之设,竞务夸诞……风俗人心,隐受其害”,因此规定所有“一切叛道怪诞之词,犯上狂底之语,均所屏绝”。

地方办的官报,创办较早、最有影响的是由直隶总督兼署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官报》。1902年12月25日创刊时为双日刊,1906年1月起改为日刊。每期一册,每册8~10页,“专以宣德达情,启发民智为要义”,“以讲求政治学理,破锢习、浚知识,期于上下通志,渐致富强为宗旨”。内容有圣谕广训、上谕、本省学务、本省兵事、近今时务、农学、工学、商学、兵学、教案、交涉、外省新闻、各国新闻等。“所有离经害俗,妄谈隐事,无关官报宏旨者,一概屏不登录”。该报认为,“泰西报纸之兴,所以广见闻,开风气,而通上下,为国家之要务。中外大通以来,中国识时之士,亦稍稍仿西法,立报馆矣。然皆私家之报,非官报。官报尝一设于京师,未久而旋罢。去私家之报,识议宏通,足以觉悟愚蒙者,诚亦不少。独其间不无诡激失中之论,及或陷惑愚民,使之莫知所守。然则求其所以交通上下之志,使人人知新政新学为今日立国必不可缓之务,而务以狙习旧故之见,凝阻上法,固不能无赖于官报也”。

《河南官报》是河南地方政府的官报,由河南巡抚陈夔龙于1904年12月11日创刊于开封。以“宣上德,通下情,广见闻,开风气”为宗旨。设有圣训、谕旨、奏议、文牍(本省,各省)、本省纪闻、外省纪闻、露电、宪批、省抄、图表、论说、译书、附件、广告等栏目。其用心在于“本之圣训以正其趋”,“继之谕旨以见其大”,“参之奏折以会其通”,其他各项内容莫不是为了“通其变以启其倦”,使其“有裨政教,启发愚蒙”。对所谓“执持偏见,妄谈时事,语涉讪谤,迹近攻讦”等内容概不收入。它“来摘有文牍可凭,则巨细皆关国体;体例由长官而定,则横议莫犯笔端”。

1906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官报的出版更为踊跃。从1906年到1911年武昌起义前,新出的官报达70余种。各省地不仅出版普通官报,还出版一大批教育官报,以及一些警务、商务、法政、实业、军事、农务、禁烟等五花八门的官报。清政府农工商部、学部、邮传部、外务部等中央部门出版《商务官报》、《学务官报》、《交通官报》、《北京日报》(英文)等部门官报。其中有创刊日期可查的有《商务官报》(1906年4月28日创刊)、《学部官报》(1906年8月26日创刊)、《广西官报》(1907年6月创刊)、《吉林官报》(1907年6月创刊)、《河南教育官报》(1907年8月创刊)、《四川教育官报》(1907年10月创刊)、《政治官报》(1907年10月26日创刊)、《甘肃官报》(1907年11月)、《奉天教育官报》(1907年12月创刊)、《两湖官报》(1907年创刊)、《湖南教育官报》(1908年4月创刊)、《并州官报》(1908年5月15日创刊)、《陕西官报》(1908年5月创刊)、《福建教育官报》(1908年7月创刊)、《浙江教育官报》(1908年8月6日创刊)、《直隶教育官报》(1909年2月20日创刊)、《浙江官报》(1909年8月创刊)、《江西日日官报》(1909年创刊)、《黑龙江官报》(1910年2月创刊)、《福建官报》(1910年4月创刊)、《两广官报》(1911年5月13日创刊)、《内阁官报》(1911年8月24日创刊)、《奉天官报》(1911年8月创刊)等等。

1907年10月26日,清廷中央政府机关报《政治官报》在北京创刊,日出1册,由政治考察馆负责主编,设有谕旨、批折、宫门抄、电报、奏咨、奏折、咨札、法制章程、条约合同、报告文谕、外事、广告、杂录等专栏,“凡有政治文牍,无不详慎登载”。除京内各部院暨各省督抚衙门,由馆分别送寄外,其余京师购阅者,由馆设立派报处,照价发行。外地由各省督抚衙门分派购阅。该报创刊前,以《阁抄汇编》与《政治官报》形式相似为名,呈请政务处代奏,禁止京报房刊印的《阁钞汇编》、《谕旨汇存》等出版。《政治官报》创办的原因,“窃惟预备立宪之基础,必先造成国民之资格,必自国民皆能明悉国政治。东西各国,开化较迟,而进化独速。其宪法成立,乃至上下一体,气脉相通,莫不借官报以为行政之机关”。“中国风气甫开,国民教育尚未普及,朝章国典,罕有讲求。向行邸报,大抵例折居多。而私家报纸,又往往摭拾无当,传闻失实,甚或放言高论,荧惑是非。欲开民智,而正人心,自非办理官报不可”。

1911年8月19日,清廷批准内阁建议,决定由内阁印铸局接办《政治官报》,出版内阁机关报《内阁官报》,以公布法律命令。“《内阁官报》为公布法律命令之机关,凡谕旨、章奏、及颁行全国之法令,统由《内阁官报》刊布”。“凡法令除专条别定施行期限外,京师以刊登《内阁官报》之日始,各行省以《内阁官报》递到之日起,即生一体遵守之效力”。

我国之有“官报”,在世界上为最早,何以独不发达?戈公振认为,“其故盖西人之官报乃与民阅,而我国乃与官阅也。‘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乃儒家执政秘诀;阶级上之隔阂,不期然而养成。故‘官报’从政治上言之,固可收行政统一之效;但从文化上言之,可谓毫无影响……官报之唯一目的,为遏止人民干预国政,遂造成人民间一种‘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理;于是中国之文化,不能不因此入于黑暗状态矣”。官报官办官看,与民无缘。晚清朝廷统治集团越来越重视报刊宣传,先后创办出版90多种新式官报,妄图凭借官方的权威操纵舆论,抵消民办报刊特别是革命报刊的影响。但是,随着清廷威信的江河日下,统治集团的愚昧腐化,官报虽然越办越多,影响却越来越有限,并没有起到左右舆论的作用。

新闻自由与新闻法规限制的斗争

一、新闻开禁与近代报刊

近代报刊这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产物,随着列强的入侵而进入中华大地。晚清封建统治者虽不敢对外国人主办的报刊妄加干涉,但一直持不承认的态度。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办报刊出现后,清廷实行严加限禁的政策,致使国人只能依托洋人或租界以求生。这种情况,直到维新运动兴起后,才有所变化。1895~1896年间,先是康有为、黄遵宪等勇闯禁区,在京沪办起了《中外纪闻》与《强学报》,旋遭查封。梁启超、汪康年等再闯禁区,又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此后,办报活动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而蔚然成风。

1898年7月17日,康有为代御史宋伯鲁拟《奏改时务报为官报折》,要求光绪皇帝“明降谕旨,将上海《时务报》改为《时务官报》”,“移设京师,以上海为分局”,“梁启超仍饬往来京沪,总持其事”,“量拨官款,以资经费”。光绪皇帝收到这一奏折后,当日即命总理大学堂大臣孙家鼐“酌核妥议,奏明办理”。

同类推荐
  •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离我们有多远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如果被记者当街追问,恐怕就更不容易说出真心话了。不过,德国人的幸福是洋溢在脸上的,轻松自然,真诚友善,因为德国有着将权力装进笼子的民主体制,国民不但享受着免费的医疗、教育,还拥有十分便宜的生活必需品和全世界最为夸张的休假。更让人意外的是,因为城乡之间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差距,当农民反倒成了德国的“抢手货”。作为民生福利保障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一些经验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中国新闻报道

    中国新闻报道

    本书的宗旨在于分析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以及报道原则、报道方式等相关问题,研究和探讨中国如何向外部世界传递发生在中国的事实信息,以便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向世人澄清事实,减少误会,提升中国软实力。
  •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与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丛书)

    生态农业的本质就是将农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是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及潜力,在开发农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农业生物种群多样化、农业产业多样化,实现绿色植被覆盖最大,光、温、水、土资源利用高效、合理,良性物质循环,少废弃物,以获得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 30岁恋爱也不晚

    30岁恋爱也不晚

    曾小亮编着的《30岁恋爱也不晚》是两性情感作家曾小亮的最新励志情感新书,主要是写给那些梦想找到“爱情莲花”的女孩,它会帮助你快速成为恋爱达人,让你识穿男人心,让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无数的男人中挑出一款最适合自己的。作者旨在告诉单身女性一些男女相处之道,在恋爱与婚姻中如何看到男人的种种不完美,并且接纳这种不完美。同时《30岁恋爱也不晚》也告诉我们,在这个爱变得越来越脆弱的时代,我们依旧要相信爱。爱就是一种修行,在爱的朝圣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沿着那条路去追寻心目中的青鸟。
热门推荐
  • 青柠时代:花季岁月的完美恋爱

    青柠时代:花季岁月的完美恋爱

    宋萌萌,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家庭不是很富裕,但是学习非常好,而父母的工作特别忙,没时间照顾她,从小她就自己照顾自己,特别缺爱,但她凭借自己学习好被保送到了重点大学,可是因为没有钱,总是被别人欺负。安亦辰,校草一枚,冷筱琪喜欢安亦辰,却因为安亦辰总是帮宋萌萌,更把萌萌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
  • 正反纪

    正反纪

    “我可是天下人口中说的传说。”“您已经是传说了,可是我的传说才刚刚开始,您觉得,哪个比较有趣?”大抵讲的是学生们和教书先生们的故事。
  • 惊华小魔妃:师君大人太邪魅

    惊华小魔妃:师君大人太邪魅

    她,前世是一个金牌卧底,我行我素从不受别人之影响,丫的!自从她来到异世就变样了,这不她的便宜师父就是其中一个。只要她身边出现桃花,师父就会美名其曰的对她说“徒儿,接近你的人都是不怀好意的,乖,以后离他们远一些。”“好,可是……徒儿记得师父也曾接近徒儿,还硬要徒儿拜你为师,照师父这么说……莫非师父也是不怀好意?”而后某装清冷的师父,勾唇一笑“徒儿莫非你忘了,你和为师初次见面称呼为师为师父的,为师也只能勉为其难的收了你……”说完,他的神情还真像那么回事!“……”可她能说不是她吗?……你好狠的心,一切早在千年前就已经烟消云散了,既然不爱又何必来打扰,你的心还像以前一样没有温度。
  •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一本书读通中国史

    本书一改过去那种就事论事的编纂体例,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体例编纂方式,以面带动点,再由点来通观全局,全面再现了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到大清王朝覆灭的真实历史过程。每小节中的内容紧密连接、环环相扣,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些该表现出来的大道理、一些能对读者有用的启迪智慧之语已经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网游之剑雨琴风

    网游之剑雨琴风

    风晓寒在现实中是个落魄的音乐天才,在玩一款武侠类虚拟网游的时候,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学到了江湖中的特殊绝学技能——笑傲江湖,奠定了他成为江湖绝顶高手的基础,他在游戏中本来平平淡淡的江湖路,开始波澜起伏……琴语传江湖,会谱写一曲怎样的歌?剑风荡天下,会铸就一个怎么样的传说?登陆游戏创建人物游戏载入中……
  • 穿越一千年

    穿越一千年

    女主言溪女扮男装进入新学校,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她新交的好朋友月儿,因为一场意外,二人穿越到一千年之后...言溪又因特殊原因,再次以男生的身份继续下去……
  • 王妃倾城

    王妃倾城

    上官燕儿一身才华,如今却落得家破人亡的。父亲母亲只因为皇帝的一句话,全家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满门抄斩,为了报仇她委身成为皇帝的妃子,一步一步策划复仇计划······
  • 重生之芳华庶女

    重生之芳华庶女

    重生之前她是他的皇后,本以为丈夫说的不离不弃,到头来还是一场空,被自己的好妹妹背叛。曾经的海誓深盟,刹那间化为乌有。她发誓定要报仇血恨,让害自己的人不得好死。
  • 美人祭:明月转

    美人祭:明月转

    这是一个男扮女装的故事……这是一个后宫争斗的故事……这也是一个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故事……
  • 钢之盾

    钢之盾

    “子弹打不穿,剑刺不透,摔也摔不死,砸也砸不晕。这简直就是作弊!”护盾学院的霍普因灾难被困虚拟世界数十年,醒来后物是人非,护盾科技成为了绝技,只剩霍普一人拥有,所有组织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