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300000044

第44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传播思想(3)

《开智录》有爱国主义精神,发表过《论帝国主义之发达及二十世纪之前途》等文,对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无比仇恨。1901年1月20日出版的第3期,还发表《论阅新闻纸之益》,后期革命倾向日益鲜明。1901年3月20日出版的第6期发表《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郑贯公)、《戏为十八省秀才讨康有为檄》等文,旗帜鲜明地站在义和团一边,并以亦真亦假的姿态向保皇派首领宣战。同年春夏,因受康有为、梁启超干预而停刊。

12.《民报》

1905年11月28日在日本东京出版的中国同盟会第一个机关报,月刊,但经常脱期,由《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而成。最初署名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是张继,实际由胡汉民主编。从第6期起改署章炳麟(太炎),并执行主编职务。1907年12月第19期又由张继挂名,第20期起改署陶成章,实际由汪东、刘师培等代编;第23期起章又恢复主编。孙中山撰《发刊辞》,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先后为《民报》撰稿者68人,主要有章太炎、陈天华、胡汉民、汪精卫、汪东、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刘师培、黄侃、汤增璧等。大32开本,每期约150页,计7万字,为大型时事性政论刊物。以刊载政论文章为主,兼刊插画、新闻照片等。设有图画、论说、时评、译丛、谈丛、纪事、附录、来稿等栏目。该报第3期,明确宣布《民报之六大主义》:一、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四、维持世界真正之平和;五、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国民的联合;六、要求世界列强造成中国之革新事业。

《民报》所宣传的基本思想是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所传播的基本内容是同盟会遵循的16字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第2期刊有《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一文,其中摘译了《共产党宣言》的十大纲领,这是中国报刊首次译载《共产党宣言》。《民报》一创刊,就向保皇派报刊发起进攻,点名批判康有为、梁启超的“妖言惑众”。1906年4月,该报从第3期起与保皇派在横滨的《新民丛报》开展大论战,先后发表30多篇文章,就要不要推翻满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要不要进行革命与《新民丛报》展开激烈的论战。1908年10月10日,因发表汤增璧的《革命之心理》一文,被日本官方查封。

《民报》第3期出《号外》,刊布《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列举对方在12个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第12、13期之间还出过1册名为《天讨》的临时增刊。《民报》被日本政府查封后,1910年1月,曾在东京秘密复刊,续出第25期,出版地点托名巴黎,由汪精卫主编。1910年2月出至第26期终刊。该刊历时5年共发表235篇稿件,其中论战107篇,时评62篇,译文16篇;刊出75幅图画。创刊号重印6次,发行6000份,以后各期皆须重印多版。最高发行量达1.7万份,大部分运回国内发行。国内外代派所在第1期时仅6处,第2期即增为15处,到第13期则扩大为28处,是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刊物。

章太炎的传播思想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报刊政论家,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是1903年参加《苏报》撰述,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替邹容著的《革命军》一书作序,因触怒清廷,被捕入狱。1906年出狱,应孙中山等邀请,赴东京主编《民报》,与保皇派的《新民丛报》展开革命与保皇的大论战,扬名中华,蜚声海外。

一、章太炎生平与传播活动

章太炎(1869~1936年),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后改名绛、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曾用名和笔名有绛叔、西狩、末底、戴角、独角、菿汉阁生、台湾旅客、支那大、刘大政私淑弟子、刘子骏之绍述者、章磷、章缁、末公等。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熏陶,1890年入杭州诂经精舍,从樾(曲园)习古文经史。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被日本侵略者打败,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下,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1895年底,他听到康有为设上海强学会,“寄会费银十六圆入会”。

1897年1月到上海,任《时务报》撰述,在报上发表过《论亚洲宜自为唇齿》和《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宜保护》。他认为,凡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殊方异俗”)的“长技”,可资中国“借鉴”,可以作为改变成法(“益损政令”)的参考,例如举办“有益于黄人”的学会。应该“修内政”,行“新制度”,不能“惟旧章之守”,而须“发愤为天下雄”。他认为,“变郊号,柴社稷,谓之革命;礼秀民,聚俊才,谓之革政。”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应该“以革政挽革命”,亦即实施政治改革。他的办报主张是“驰骋百家”,“引古鉴今”,“证今则不为厄言,陈古则不触时忌”。谭嗣同在致汪康年、梁启超函中称赞说:“贵馆添聘章枚叔先生,读其文,真巨子也”。这是章太炎首次在报刊政论上崭露头角,但是他对康有为一派的“倡言孔教”不大赞成,又由于今古文经学的门户之见很深,他和报社内的康门弟子“论及学派,辄同冰炭”,争论激烈时甚至于“攘臂大哄”,终于在1897年4月中旬辞职返杭,前后工作3个多月。

1897年7月,担任杭州《经世报》旬刊的主编,发表《变法箴言》、《平生论》、《读管子书后》等文。8月,返上海,任《实学报》旬刊总撰述,发表《实学报叙》、《后圣》、《儒道》、《儒兵》、《儒法》、《儒墨》、《儒侠》、《重设海军议》等9篇文章。10月,又任《译书公会报》周刊总主笔,发表《读日本国志》、《论民族骤增》、《译书公会叙》等4篇文章,在“开民智”、“广见闻”、介绍“泰西政艺”,做了大量的工作。

1898年春到湖北武昌,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为之筹办《正学报》,为正在进行的维新运动扫清一些思想上的障碍,“使孤陋者不囿于见闻,以阻新政;而颖异之士亦由是可以无遁于邪也”。由于与张之洞“论政不合”,报纸没有办法。8月回到上海,时值汪康年主办的《昌言报》创刊,他应邀担任主笔,在报上发表《书汉以来革政之狱》、《蒙古盛衰论》等4篇文章。不久,戊戌政变爆发,“六君子”遇难,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日本,章太炎也遭到通缉,流亡海外。

1898年12月4日,经日本友人山根虎雄的介绍,章太炎抵达台北,进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版的记者,该报是日本驻台总督府的机关报,担任社长的是日本人守屋善兵卫。章太炎这时已颇有文名,被台湾文坛誉为“千言立成的大文章家”和“著名学者”。他的到来,受到当地新闻界与文化界的热烈欢迎。章太炎在该报工作期间,结交了不少日本籍和台湾的朋友,在报上发表了不少诗文,其中有一些涉及内地的政治,为报社当局所怪,章太炎也对当局的干涉极为不满,曾把守屋善兵卫,詈为守屋“恶”兵卫,并在第二年的夏天,拂袖而去,在台湾只呆了半年多。在台湾时期,章太炎曾以台湾旅客的笔名,为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编的《清议报》写过《癸维新六贤文》等诗文,对变动的失败,谭嗣同等人的死难,和康梁等人的沦落海外,表示哀悼与同情。1899年6月10日到日本后,章太炎先后住在东京小石川区梁启超家和横滨《清议报》社。结交孙中山,并为《清议报》陆续撰写《客帝》、《儒冠》等十来篇文章。章太炎在日本只呆了两个多月,同年9月返回上海,任《亚东日报》主笔,发表《游两京记》、《今古文辨义》两篇文章,并不时为海外康梁主办的报刊供稿。

从1897年担任《时务报》撰述,到1899年任《亚东时报》主编,这是章太炎办报活动的第一阶段,先后为9家报刊写过44篇文章,并担任过其中6家报刊的编辑工作和一家报刊的主编。这一阶段的章太炎,虽然在经学研究上与康梁相水火,但在政治观点上,和康梁是一致的。梁启超所作的《广诗中八贤》,章太炎就被列为其中一贤;梁所编的“师友论学笺”中,也把章太炎的文章骈入。说明这一阶段的章太炎,仍然和康梁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相濡以沫,“并未相忘于江湖”。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一伙的卖国原形暴露无遗,章太炎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维新梦中醒来。8月,唐才常、严复等在沪召开“中国国会”,章太炎在会上当场剪掉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撰《解辫发说》以明志。会后,章写信给革命党人在香港的机关报《中国日报》,介绍这次“国会”开会的情况,和他在会上“遽断辫发以明不臣满洲之志”的经过,并附上新近写作的《请严拒满蒙人入国会状》及《解辫发说》两文,希望“登之贵报,以示同志”。《中国日报》收到后,立即全文发表,并在按语赞扬说:“有清以来,士气之壮,文字之痛,当推此为第一”。这是章在报刊上发表的最早两篇革命文章,也是《中国日报》最早一批强烈反满色彩的文字。他对过去设想的“客帝”、“分镇”,也予“匡谬”,说是“余成戊、已违难,与尊清者游而作《客帝》,饰苟且之心,弃本崇教,其违于形势远矣”。进而提出:“满洲弗逐,欲士之爱国,民之敌忾,不可得也。浸微浸削,亦终为欧、美之陪隶已矣。”接着,章太炎树起反清的旗帜,开始向保皇派展开斗争。1901年7月,他在留日学生主办的《国民报》第4期上发表《正仇满论》,尖锐批判梁启超:“梁子所悲痛者,革命耳;所悲痛于革命,而想以宪法易之者,为其圣明之主耳。”1902年2月,章太炎再次被追捕,流亡日本。初住横滨,后入东京,和孙中山“定交”,他们共同商讨“开国的典章制度”和中国的土地赋税以至建都等问题,《訄书》重印本《相宅》与《定版籍》二文,就记录了孙、章当时讨论的情况。章太炎还在东京发起组织了“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并起草了由他领衔发布的《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启》,在兴中会机关报香港《中国日报》上公开发表。

1902年7月,章太炎返国,为上海广智书局译述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著的《社会学》,删革重印《訄书》,并立“有修《中国通史》之志”,认为“所贵乎通史者,固有二方面,一方面发明社会政治进化衰微之原理为主,则于典志见之;一方以鼓舞民气,启导方来为主,则亦必于纪传见之”。

1903年3月,章太炎到中国教育会赞助成立的上海爱国学社任教,积极支持《苏报》的言论工作,在章士钊担任该报主笔期间,先后发表《革命军序》(刊6月10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刊6月29日)、《狱中答新闻报》(刊7月6日)等文章。此外,还参加了《驳?革命驳议?》(刊6月13日)一文的部分写作。章太炎的文章引起中外反动派的仇视,于是发生了震动全国的“苏报案”。“苏报案”发生,章太炎英勇就逮,慷慨赴难。他除在法庭上与监狱中愤怒斥责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的卑劣勾当,宣言“不认野蛮政府”外,又继续撰文,力言反清革命的必要,“天命方新,来处长不远,请看五十年后,铜像巍巍立于云表者,为我为尔,坐以待之”。

1906年6月29日,章太炎3年徒刑期满出狱,由中国同盟会派遣专人接到日本。在东京,同志迎于锦辉馆,来观者7000人,受到了英雄般的接待。章太炎加入中国同盟会,主编同盟会机会报《民报》达两年之久,发表过58篇文章。代表作有《革命之道德》、《中化民国解》、《排满平议》、《政闻社员大破坏状》、《讨满洲檄》、《定复仇之是非》、《与人书》、《印度中兴之望》等文章,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谴责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宣扬甘于艰苦不畏牺牲的革命道德作风。他所写的《代议然否论》、《俱分进化论》、《五元论》,其观点虽不完全为革命党人所认同,但充分地表述了自己的理想与主张,为读者所关注。他发表的《演说录》、《答铁铮》、《主客语》等提倡国粹的文章,都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遗产,用国粹激励种性,增强爱国的热情。

1908年10月,日本政府“徇清政府之请”,下令封禁《民报》。章太炎三次致书抗议无效,便亲莅警廷,责问裁判厅长:“我言革命,我革中国之命,非革贵国之命。我之文字,即鼓励人,即煽惑人,煽惑中国人,非煽惑日本人。鼓励中国人,非鼓动日本人,于贵国之秩序何与?于贵国之治安何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文明国法律皆然,贵国亦然,我何罪?”“我言革命,我本国不讳言革命,汤、武革命,应天顺人,我国圣人之言也。故我国法律,造反有罪,革命无罪,我何罪?”问得厅长无言以对。

《民报》封禁前,章太炎和孙中山发生矛盾。孙对章没有在《民报》上更多地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和他的“非常革新之学说”有点意见,章则提出孙把筹集来的大部分捐款投入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留给《民报》的经费太少,编辑人员至于饔飧不继的问题。在章孙之间为《民报》经费事争辩得十分激烈期间,光复会总部在东京成立,章太炎和陶成章出任正副会长,从同盟会中分离出来,双方的矛盾,更难弥合。1910年1月,在孙中山的支持下,《民报》在东京秘密复刊,由汪精卫主编,章在当地报纸上著文反对,斥之为“伪《民报》”,把同盟会内部的分歧公开化,为同志所不满。1910年3月,与陶成章在东京出版光复会机关刊物《教育今语杂志》,以共和纪年,在《缘起》中叫人要“爱祖国”、“爱中夏”,除“外祸”、“辟邪辟”。武昌起义前夕,他还写了《诛政党》,揭露“竞名死利”、“同为民蠹”的立宪党的各种表现。

这一阶段,历时11年,是章太炎办报活动的第二个阶段。他先后为18家报刊撰写172篇文章,并担任其中2家报刊的编辑工作。这是他积极为革命作鼓吹深受读者爱戴的时期,也是他一生中对敌斗争最英勇、战斗业绩最辉煌的时期。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章太炎提出了“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错误口号,主张解散同盟会,并和一些立宪党在一起,组织中华民国联合会。1912年1月4日创办机关会报《大共和日报》,自任社长。他依恋旧制度,说“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粃政”,“政治法律,皆依习惯而成”。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郁闷的中国人

    郁闷的中国人

    从《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到《郁闷的中国人》,著名作家梁晓声捅破了中国最后一层窗户纸!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人们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折磨着中国人坚强的神经。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不知何时起,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入学托关系,住院托关系;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瞒报也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
  • 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发展模式研究

    既有办学目标不明、定位不清、政策偏斜、体制不顺等等宏观层面的问题,又有经费管理、资产使用、教师编制、招生层次等等微观层面的问题。我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问题多是必然的,也是好事。发展,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关键在于要看准问题、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方案,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办学者提供实践指导。据我所知,一大批教育理论工作者和独立学院的先行者都在积极地探索中国独立学院发展之路......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尚勇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尚勇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爱上明星的她

    腹黑总裁爱上明星的她

    第一次遇见她,心动了几秒。他是叱咤风云的总裁,也是呼风唤雨的黑帮老大,冷酷无情,不近女色,却偏偏栽在这个女人身上,对她宠入骨。“夜寒桀,你这个混蛋”“哦,是吗?那我还有更混蛋的你要不要见识见识啊”“夜寒桀,我饿了“那要怎么做你才不饿啊”“废话,当然是弄些东西给我吃啊”被她呼来唤去,却心甘情愿…
  • 藤花与草莓

    藤花与草莓

    “雪花飘在水晶念珠、紫藤花、梅花上,漂亮的婴儿在吃草莓。”买了一本川端康成的掌小说,被漂亮的封面忽悠了,死活看不明白更深的意思。于是,我决定这本书的书名就和它同步好啦,虽然没啥关系,但我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字了~~~~(>_<)~~~~
  • 金老虎

    金老虎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有关江山美人、英雄末路的故事。淘金人于长河豪情万丈举债淘金一夜暴富,为美人,也为男人的血气。边关战事吃紧,大太监魏忠贤来三河督办采金,携边关守将的首级传示九边,以做效尤。两大历史板块平行发展,气脉相连。抗日战争、满人逼关、抗美援朝、宫廷内乱,历史的阴云笼罩着现实,现实的进程又激荡着历史的回音。亲友仇寇,风情万种,宫闱城防,柔肠百转,国家社稷与人情世态,社会变革与人心反复,爱恨与报国,赤诚与奸险,就这样纵横交织,回环复沓,令人为之拍案,为之扼腕,随之一唱而三叹……
  • 穿越之迷糊世子妃

    穿越之迷糊世子妃

    她,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为救一个溺水的孩子,自己却被水草缠住脚,溺水而亡。但她命不该绝,魂穿到丞相府的二小姐身上;他,有时温柔,有时冷漠,有时邪魅,又有时些孩子气。但实力却不同凡响……两人在一起会发生
  • 伊斯兰文化散论

    伊斯兰文化散论

    本书介绍了:《古兰经》名称考释;《古兰经》与圣训的文学价值;当代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述评;回族穆斯林对中国阿拉伯语教学事业的历史贡献等。
  • 王爷乖乖:萌妃自来

    王爷乖乖:萌妃自来

    她是21世纪的金牌特工,一朝穿越,她是丞相府废材三小姐。“官云茹,等着看好戏吧!”君无痕,我要吃糖葫芦”。好好好,给你买。“君无痕,我要你喂我”。好!“君无痕,我……兮儿,你想要什么我都给你,求求你,不要离开我……
  • 小人物都市生活录

    小人物都市生活录

    谁说小人物就没有脾气?谁说小人物只能受气?小人物拿大炮照样能打的轰轰烈烈。谁说片警的生活简单枯燥?李浩的生活就是多姿多彩,作为小人物李浩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老鼠都能钻大象,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一个小人物的生活故事。ROCK的新书大家多多支持啊!!公布个书友群《88785103》另外请不要与现实联系,只当发生在平行空间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龙灵诀

    龙灵诀

    命运的齿轮开始旋转,历史的长河逐渐回溯。数千年的转变又有谁记得那时的灾变与混乱?劫难渐渐靠近,又有谁来拯救这个世界?一位身世扑朔迷离的少年,一部神秘莫测的修炼心法,一条充满坎坷的成长道路,演绎出一段不朽传奇!
  • 终极禁手

    终极禁手

    一次意外的事故,一种命运的转折。当世界开始背叛了我的所有,留给我的还剩下什么。或许我是错的吧!只要能再次和她相遇相知,我亦无怨无悔。
  •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青少年教育自助金点子-有礼行天下——懂得礼仪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即尧、舜和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很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讙兜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