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9300000056

第56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传播思想(3)

孙中山说:“我们要人明白民国的好处,必要用普遍的宣传,去感化人,万不可专用兵力去压制人。如果专用兵力,就是一时成功,还不能改革人民的思想,变更人的习惯。好像陈炯明的军队投北,陆荣廷的军队也投北,他们为什么要投北呢?因为他们的思想,以为北京从前出真命天子,那是真的;民国是假的。再像民国六年,陆荣廷到北京,还要去向宣统叩头,这种改不了的奴性,和美国的黑奴当初放出之后,一时还失不了奴性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要根本上改变他,便要想法子去感化他。感化便是宣传。”“人民的天性,本来没有蜜蜂和蚂蚁的天生长处,所以能够变的缘故,多半由于学习。普通人不学习,便是不知;先觉先知的人要使他们知,便应该去教,教便是宣传”。

说起宣传奋斗与军事奋斗究竟哪个大?孙中山的回答是:“自然是宣传奋斗的效力大,军事奋斗的效力小。比如就武昌起义说,表面上虽然是军事奋斗的成功,但当时在武昌的军队,是清朝训练的,不是本党训练的。因为没有起义之先,他们受过了我们的宣传,明白了我们的主义,才为主义去革命。所以这种成功,完全是由于宣传奋斗的成功。”“自清朝推倒了以后,我们以为军事得胜,不必注重宣传,甚至有把宣传看作是无关紧要的事。所以弄的全国没有是非,引起军阀的专横,这是我们不能不负责的。”“革命时代,报刊鼓吹不可少。建设时代,报刊要鼓吹建设之思想,阐明建设之原理。”“冀广传吾党建设之主义,成为国民之常识,使人人知建设为今日之需要,使人人知建设为易行之事功”。

(五)“天下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革命派与保皇派开展大论战期间,孙中山给《中兴日报》提出了“以攻心为先,以至理服人为上策”的宣传艺术,使革命派在论战中,能以堂堂之源,正正之阵,“不涉谩骂,不攻击其私人行诣”,去进行严肃的战斗,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同情与支持。

1911年武昌起义后,章太炎提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错误口号,在革命队伍中引起思想混乱。孙中山对此坚决反对,主张“舆论归一”。他在给《中国同盟会意见书》中说:“引舆论为一途,亦吾党进行上不能已之事。”“而吾党偏怯者流,乃唱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之言,公然登诸报纸,至可怪也。此不特不明乎利害之势,于本会所持之主义而亦瞢之,是儒生(茸之言,无一粲之值”。

民初新闻体制与传播业的繁荣

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二千多年来封建专制统治的丧钟。禁锢已久的新闻传播界,也冲破了樊篱;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口号风行一时,言论出版自由,获得社会各界的尊重。言论出版自由,公认为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革命烈火势不可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两个月后,全国24个省和地区已有14个省独立。11月9日,湖北军政府颁布《鄂州约法》,明确提出“人民自由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只有在“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之必要,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以法律限制之”。随后独立的省份,也仿照湖北颁布类似的法规。如《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江西临时约法》,都无一例外地载有报章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

一、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与民国创建

1912年元旦,由17省代表选举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后,十分尊重新闻记者的舆论监督权利,尊重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1912年3月4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通电全国新闻界知照:“民国完全统一,前清政府颁布一切法令,非经民国政府声明继续有效者,应失其效力,查满清行斥之报律,军兴以来,未经民国政府明白宣示,自无继续之效力”。至于清廷的《著作权章程》,因其内容与民国国体不相抵触而暂时援用。

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论颁布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2章第6条第4款庄严宣告:“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又据该章第15条的规定,这一人民享有的自由权利,只有在“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之必要,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以法律限制之”。1912年3月17日,孙中山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下令交通部核减新闻邮电费,以利新闻业的发展。交通部接到孙中山的命令后,拟决“报界之电费,悉照现时价目减轻1/4,邮费减轻1/2”。在新闻自由体制下,众多报刊,特别是综合性日报,表示赞同共和,拥护民主,并且自认为是天然的“舆论代表”,“舆论之母”;新闻记者是“不冠之皇帝,不开庭之最高法官”,当仁不让地负起“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天职”。报上不但可以批评政府官员,甚至可以点名骂大总统。报纸与报人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

“民国暂行报律”事件

1912年3月4日,负责管理新闻界的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民国暂行报律》,提出三条管理办法,即:

(1)新闻杂志已出版及今后出版者,其发行及编辑人姓名,须向本部呈明注册,或就近地方高级官厅呈明,咨部注册。兹定自令到之日起,截至阳历四月一号止。在此期限内,其已出版之新闻、杂志各社,须将本社发行人编辑人姓名呈明注册;其以后出版者,须于发行前呈明注册,否则不准其发行。

(2)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除停止其出版外,其发行人、编辑人坐以应得之罪。

(3)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被污毁人得要求其更正。要求更正而不履行时,经被污毁人提起诉讼,得酌量科罚这三条规定,是政府管理新闻业的最低要求,第2条不得破坏共和国体的规定,更有针对性,有现实意义。但作为“报律”,则应该由立法机关讨论通过颁布,现由政府的一个行政部门来拟颁,显然属于越权。

这个《民国暂行报律》的电文发至设在上海的中国报界俱进会,请其转饬全国报馆遵照执行时,立即遭到新闻界的一致反对。从《申报》、《新闻报》、《时报》、《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民声日报》到《民立报》、《天铎报》、《启民爱国报》、《民报》等,不分政治派别,联名致电孙中山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和抵制。3月7日,《大共和日报》发表了章炳麟(太炎)署名的《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的社论,抓住临时政府个别官员的这次失误,大做文章;不仅批评“内务部无智妄作”,而且抨击临时政府“钳制舆论”,“欲蹈恶政府之覆辙”。

这篇社论为上海各大报转载,成为上海新闻界的共同意见。孙中山得知此事后,于3月9日明令内务部撤销《民国暂行报律》三章,表示要按宪法规定,切实际保护言论出版自由,认为内务部制定此报律,“甚无谓也”。这一事件,表明孙中山倡导言论出版自由的真诚,也表明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民主自由空气的高涨和新闻界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加深。在这样的氛围下,那些在革命大潮裹挟下,赞成“共和”的立宪党人、旧官僚,甚至袁世凯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在民国初年的一段时间内,摆出一副尊奉言论出版自由、尊重新闻界舆论监督的姿态。四川军政府在所颁的《独立协定》中,特意写进“巡警不得干涉报馆”的字样。袁世凯政府的国务院,特设新闻记者招待室,每天由国务院秘书长出面接待记者采访。

二、民初新闻传播业的短暂繁荣

(一)报纸

辛亥革命的胜利,又一次带来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大发展。在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报纸由100多种猛增至500多种,总销数达4200万份,创历史最高记录。北京是全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家;以下依次是:上海40多家、天津35家、广州30家、浙江20多家、湖南11家、武汉9家,其他地方,也出版了一些报纸。报纸的大量创办,反映了在社会大变动期间人们对新闻消息的渴求。有的报纸为了争时效、抢时间,增出午刊和晚刊,有的报纸还为突发事件印发号外。

1.新建政权的机关报取代晚清的政府官报

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立即出版《中华民国公报》,作为军政府的喉舌。响应武昌起义的其他省区,如四川都督府的《都督府政报》、云南都督府的《云南政府公报》;1912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版《临时政府公报》;袁世凯上台后,北京政府出版《内阁公报》(后改名《政府公报》);此外,袁政府的中央各部、院、省,乃至省内的一些厅局也竞相出版机关报,其数目大大超过晚清时政府的新式官报。

2.鼓吹实业、教育救国的经济、教育

报纸,要求女子参政的妇女报刊大量出版实业救国。民国成立了,中央政府设立了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司,各种实业团体大量涌现。一大批鼓吹发展实业的日报、月刊随之问世,如上海铁道协会的《铁道》月刊,天津直隶国货维持会的《白话报》、天津直隶劝业公所的《实业杂志》,北京的《商业日报》、《经济杂志》,湖北工业总会的《工业世界》、武昌的《国民经济杂志》、长沙的《实业杂志》,南京的《铁路协会杂志》,成都的《实业公报》,济南的《中华民国实业协会鲁支部杂志》,贵阳的《贵州实业杂志》,广州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天声报》等等。1912年9月,著名资本家张謇、应德闳、史量才等人斥巨资12万元购进了老牌报纸《申报》,该报次年由史量才接办,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集资办报,注意经营,赢利日增,成为企业化大报。

教育为百年根本之大计。孙中山、蔡元培等人对教育十分重视,大力提倡。1912年民国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前,先后出版过20多种教育类报刊,如北京清华达德学会的《益智》、北京的《中国学报》、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校的《言治》、武昌中华大学的《中华周刊》、江苏第二师范学校校友会的《教育界》、杭州浙江教育会的《教育周报》、安庆的《安庆通俗教育报》、济南的《山东教育报》、沈阳的《教育杂志》、上海的《中华教育界》(中华书局主办)、《通俗教育研究会录》(中华通俗教育会主办)等等。

辛亥革命的胜利,唤起妇女参政的热情与对新生活的渴望,一些资产阶级女权活动者和团体为了倡导“男女平权”,创办了十几种妇女报刊,如沈佩贞等人在北京创办的《女学日报》、张亚昭等在上海创办的《万国女子参政会旬报》、刘舜英在上海创办的《民国女报》、汤云秋在上海创办的《中华女报》、上海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主办的《神州女报》与《女子共和日报》、唐群英、张汉英等在长沙创办的《女权日报》、吴曾兰在成都创办的《女界报》、扬州女子公学创办的《扬州女子公学女子月报》等等。

3.政党林立,党报蜂起

民国成立,中国社会掀起一股结党结社的热潮。短时间内出现300多个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其中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是两个最大的政党系统。

议会政治,是多党政治。为了争取议会中的多数席位,1912年8月,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国民共党等几个小党,改组成国民党,成为议会中最大的政党,由国民党各级组织或党人主持的党报,不仅数量众多,而且遍布全国主要城市,其中在上海出版的党报,主要有光复前创刊的《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英文)和新创办的《太平洋报》、《民国西报》(英文)、《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在北京有民国前创刊的《国风日报》、《国光新闻》、《民国报》和新出版的《亚东新报》、《民主报》、《民立报》、《中央新闻》。在天津主要有《民意报》和《国风报》。在南京有《民生报》。在武汉有《民心报》、《大江报》、《春秋报》、《震旦日报》、《民国日报》。在广州,主要有《中原报》、《平民日报》、《中国日报》。成都有《天民报》、《四川公报》、《四川民报》、《中华国民报》。重庆的《国民报》、《新中华报》。昆明的《天南新报》、南宁的《民风报》、桂林的《民报》,福州的《福建民报》、《群报》,安庆的《青年军报》、《安徽船》等等。

与国民党相对立的另一大党——进步党,它于1913年5月由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合并改组而成。其机关报在上海有《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民声日报》、《东大陆报》。北京有《国民公报》、《天民报》、《新纪元》、《北京时报》、《京津时报》。天津有《庸言》,武汉有《中华民国公报》、《群报》、《民国新报》、《共和民报》。济南有《大东日报》,长沙有《湖南日报》,成都有《共和日报》、《公论日报》、《日日新闻》、《四川正报》,重庆有《正论报》、《益报》。广州有《天职报》、《华国报》。南宁有《指南报》,梧州有《康知报》、桂林有《公言报》等等。

此外,也有一些小政党出版机关报,如江亢虎的中国社会党出版《社会日报》、自由党出版《民权报》、《自由日报》;中华平民党的《中华民生报》;中华民国工党的《觉民报》等等。这些小党机关报,大多寿命不长,只有《民权报》、《社会日报》因具有特色,影响较大。

下面按创办时间先后,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政党机关报。

·《大共和日报》1912年1月3日在上海创刊,社长章太炎,经理杜杰风,总编辑马叙伦。初为中华民国联合会机关报,日出两大张。1912年3月该会改组为统一党,同年5月又改组为共和党,1913年5月又改组,成为进步党机关报。鼓吹民主立宪、君主立宪、君主专制为政体高下之分,而非政事美恶之别。专制非无良规,共和非无秕政。吹捧袁世凯,攻击同盟会与孙中山,1915年6月停刊。

·《社会日报》1912年2月10日在上海创刊,中国社会党机关报,日出4开一大张,自称以鼓吹“社会主义”为主,言论偏激,传播无政府主义思想。

·《民声日报》1912年2月20日在上海创刊,由黎元洪创办,黄侃主编,主笔汪瘦岑、宁调元。日出两大张。初为以黎元洪、孙武为核心的“民社”总部机关报,拥护袁世凯,反对孙中山,同年5月民社并入共和党后,转为共和党机关报,不久停刊。

·《民权报》1912年3月28日在上海创刊,为谢树华、李怀霜、戴天仇(季陶)组织的中华民国自由党的机关报。4月17日该报发表通告,声明与自由党没有关系,实际成为同盟会内激烈反袁一派人的舆论阵地。由戴天仇任主编兼主笔,持反对袁世凯的激进立场,先后发表《胆大妄为之袁世凯》、《袁世凯罪状》、《讨袁世凯》。创刊不久,主笔戴天仇因反对袁世凯借外债,被上海公共租界捕房以“鼓动暗杀”的罪名拘捕。戴出狱后在编辑室墙上大书:“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表示继续战斗的决心。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案发生后,该报主张武力讨袁,同年起,该报副刊开始连载徐枕亚的小说《玉梨魂》一年多。1914年1月23日自动停刊。该报以反袁坚决而与《中华民报》、《民国新闻》并称为“横三民”。

·《民国西报》1912年4月6日在上海创刊的英文报纸,孙中山创办,张静江、庞青城提供经费,李登辉、马素先后任总编辑。以在华外侨和国际友人为读者对象,目的在扩大对外宣传。着重宣传中国的共和民主建设,鼓吹发展实业;后以反袁为宗旨。1913年起兼用法文宣传。“二次革命”失败后停刊。

同类推荐
  •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学模式

    聚焦中国新课改-新课改之教学模式

    教育目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作为人类所特有的实践活动,它同人类其它实践活动一样,应具有超前意识,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之前,教育目的就以表象形式存在于教育者头脑中。因此,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存在无目的教育实践活动。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明礼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明礼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广播文艺理论研究

    本书沿着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脉络.对各种广播文艺形式的艺术特征和意境营造的细密之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有机融合是写作的主要特点。
热门推荐
  • 女神的超级保镖

    女神的超级保镖

    何野,一个佣兵之王,被迫离开战场归隐都市,一跃成为了绝色大小姐的贴身保镖。从此,冰山女总裁,清纯校花,冷艳女警,长腿嫩模,美女明星等等,蜂涌而来,让他陷入无边美色。他没有强硬的后台,却凭着自己拳脚,打出一片铁血天下、暧昧江山……
  • 药道至圣

    药道至圣

    无尽世界,繁衍药元素的修药大陆,天枯神以信仰为引,粉碎神体,赐众生本命药鼎,开创了药力至上的修药文明。这段摘录自《神殿天枯纪元》的话,犹如神旨一般,深深铭记在大陆子民的心中。然而,古老的信奉、不灭的传承,却因一个致力于古药追求的人而彻底崩塌。有人说他不显山露水,却暗藏锋芒;也有人说他天性善良,又恶名昭著;更多的人说他以己之力,完全颠覆了这个世界!
  • 象涯岛

    象涯岛

    象涯岛-一个不为世人所知的魔术师的世界,来自普通世界的女孩洛源误入这里后,象涯岛发生了惊天的动荡,足智多谋的王子左天航带领他的团队与邪恶势力抗衡……(本故事内除了象涯岛是虚构的外,所讲到的几乎所有魔术和技巧等均是目前现实中能够实现的)
  • 穿越千年之谁是谁的宿命

    穿越千年之谁是谁的宿命

    有一种关系,叫你当我是好朋友,我当你是心上人。这种感觉像是站在这座山的悬崖边看着对面那座山的风景一样,远看很美,想要看清楚的再走进一点,又怕掉入万深渊,想要转身回头不再去看,却是又不舍。所以,总会有些人,不惜用整个青春的时间走到对面,而不惜一切的到了对面,如果看到的不是自己想像的,有的会怨,有的会恨,有的会失望,有的会淡漠,但,总少不了伤少不了痛……她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看着这条路尽头的男人,那个让自己忽略一切风景的男人,千言万语,终化成六个字。我们只是朋友……不经历那些,又怎会懂得珍惜身边所拥有的呢?你是我的宿命,我却是他的宿命……
  • 坏坏王爷溺宠绝色王妃

    坏坏王爷溺宠绝色王妃

    “来生,我定不愿再与你有任何瓜葛!”漆黑长夜里,女子一把长剑自刎于堂前。却不想,注定的孽缘又岂是说断就能断的,就算重来一次,你我之间的缘分也是牵扯不尽。就算身中情蛊却依然对心中的那个倩影念念不忘,就算是忘记了之前的所有,忘不掉的还是你留在我心中的那道光亮。你前世伤我入骨,今生我只愿和你再无牵绊。情蛊未断,记忆未全,他只知道,凭着本能?他想靠近她,得到她,拥有她。就算不记得一切,那我也不介意重新来过!
  • 当爱你成了一种习惯

    当爱你成了一种习惯

    璀璨的深圳快节奏都市里,处处演绎着美轮美奂的爱情故事。“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就不算真正了解一座城市”没错!每个人都曾深深爱过一个人,在一座城市里留下最美好的篇章……故事就讲述了一位18岁郑州小姑娘吴君瑶,为完成儿时愿望!机缘巧合下因一份简历来到梦寐以求的城市,深圳!并邂逅了此生挚爱,宋英杰!辗转来回。命运的轮盘又开始转动,她将做出怎样的选择……时光匆匆、岁月如梭。他不在她身边的日子里,这段感情该如何取舍?是习惯遗忘他、还是习惯性记住他……或许从她们在深圳相遇的那一刻,这一辈子就注定了她与他有着绵绵不绝的纠葛缠……
  • 战斗在红色帝国

    战斗在红色帝国

    “在铁与血的洪流中,毫不畏惧的勇者,胆怯而懦弱者都是死神的最爱……,只有能活下来的人才能成为英雄。”=========================
  • 风中舞风的人

    风中舞风的人

    大清中晚期,迫于生计,鲍德山来到了东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秉承厚德载物,忠厚传家理念的鲍家,终于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迎来了“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美好生活;自强不息的后人,终于踏出国门。作品揭示了人的命运与时代息息相关,时代是人悲欢离合主宰,作品以老屋为引子,继之以《寻风》、《得风》、《逆风》、《顺风》、《长风》五部分,展示了不同时代下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画面。
  • 煌神变

    煌神变

    千煌大陆修仙世界,天骄并起,至尊层出,少年如何超脱,失去父母就绝望吗?不..我们不!
  • 里见莲太郎的综漫之旅

    里见莲太郎的综漫之旅

    里见莲太郎,漆黑的子弹男主角,勾田高中二年级学生。由于小时候被原肠动物夺走了右手右脚和左眼,被日本最强大脑室户堇医生选为“新人类创造计划”的实验体。现在,他因为某些原因穿越到了刀剑神域里,与桐人一起,终结SAO世界!【QQ2583761047】【QQ群1号:裂空之心作品讨论区1(243848706)】【QQ群2号:裂空之心作品讨论区2(581339568)】【1是缇娜图,2是延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