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6600000031

第31章 明代中央司法审判程序之三——特别案件审理程序(1)

(第一节)宗室案件

一序言

所谓“宗室”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子孙。至于“宗藩”,其义较广,与“宗室”有别。明代皇帝的嫡长子立为皇太子,其余诸子立为亲王,诸女则立为公主。亲王子孙之封爵,《大明会典》定曰: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至十岁,皆封郡王。郡王嫡长子袭封郡王,郡王受封,并郡王嫡长子袭封者,亦行册命之礼。如无嫡长子,以庶长子承袭,次嫡庶子俱授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授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授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子,授镇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授辅国中尉。辅国中尉以下,俱授奉国中尉。

至于亲王女之封爵,《大明会典》定曰:

亲王女,封郡主。郡王女,封县主。镇国将军女,封郡君。辅国将军女,封县君。奉国将军女,封乡君。中尉之女,俱称宗女。世子女与郡王女同。世孙及郡王长子女与镇国将军女同。长孙女与辅国将军女同。

明太祖子孙繁衍甚众,至明末,约有宗室一万七千余人。据《春明梦余录》载:“玉牒所载,亲王二十四,郡王二百五十一,镇辅、奉国将军七千一百,镇辅、奉国中尉八千九百五十一,郡主、县主、县君七千七十三,庶人六百二十,而未封、未名者,与夫齐府之余,高墙之庶,皆不与焉。”

关于宗室之管理,洪武时期即定有若干禁令,宣德以后,禁令渐多。至嘉靖末年,更制定《宗藩条例》以管理之。万历十年(1582),更名为《宗藩要例》。《大明会典》定曰:

国家稽古法,封同姓,王二等、将军三等、中尉三等、女封主君五等,具载祖训职掌诸书。其后宗庶日蕃,禁防浸备。诸凡奏封等项,稽核尤严。嘉靖末年,定为《宗藩条例》。万历十年,删订画一,钦定名曰《宗藩要例》。

二审理与裁决明代宗室案件之审理与一般民人案件不同,宗室享有特权,其逮问须先奏闻皇帝,其审理常由皇亲会议。《大明律》第3条(八议)第一项明定“议亲”,所谓“亲”是指“皇家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皇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宗室系皇家袒免以上亲,属于“议亲”之范围。宗室犯罪原应依《大明律》第4条(应议者犯罪)规定处理。

《大明律》第4条(应议者犯罪)规定:

凡八议者犯罪,实封奏闻取旨,不许擅自勾问。若奉旨推问者,开具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闻,取自上裁。(议者,谓原其本情议其犯罪,于奏本之内开写,或亲,或故,或功,或贤,或能,或勤,或贵,或宾,应议之人所犯之事,实封奏闻取旨。若奉旨推问者,才方推问。取责明白招状,开具应得之罪,先奏请令五军都督府、四辅、谏院、刑部、监察御史、断事官集议,议定奏闻。至死者,唯云“准犯依律合死”,不敢正言绞、斩,取自上裁。)其犯十恶,不用此律。

关于宗室犯罪之逮问、审理与裁决,除《大明律》第4条规定外,另有其他特别规定,洪武六年(1373),明太祖敕令:

凡皇亲国戚有犯,除谋逆不赦外。其余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上述洪武六年明太祖敕令系对皇亲国戚有犯而下。至于亲王有犯,其处理方式与其他皇亲国戚有犯之处理方式不同。洪武六年定:

亲王有过,重者,遣皇亲或内官宣召。如三次不至,再遣流官同内官召之。至京,天子亲谕以所作之非。果有实迹,以在京诸皇亲及内官,陪留。十日之间,五见天子,然后发放。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

上述洪武六年明太祖之敕令,部分内容陈义过高,实际上难以落实。弘治九年(1496),明孝宗对于亲王及郡王及各府将军有犯,下达了新的敕令:

亲王所行未善,长史等官从容谏止,至再至三不听,事情重者,密切具奏。其郡王所为不合礼度者,教授劝正,如其不听,启亲王密切戒免。

如再不听,亲王具奏。事情轻者,降敕切责。若干宫壶重事,差内官、皇亲前去体勘,至日处治。

亲王有过,专罪辅导官。郡王有过,专治内使教授。其亲王府辅导官,务日请王讲读经史。王子亦要读书习礼。

各府将军,该府亲、郡王自行禁治。若互相容隐,不行禁治,许镇巡等官,将所为不法事会本具奏,上请区处。

关于宗室有犯之处理,嘉靖十五年(1536)奏准:“宗室有犯事情轻者,照常奏请。犯该杀死平人,及事情重大者,从重奏请定夺。投充拨置之人,查照见行事例问拟。”

关于宗室案件之审理,应视案件轻重而有不同。其轻者,多由三法司审理,奏闻皇帝裁决。其重者,多先差内官、皇亲前去体勘,逮赴京师后,由多官会审,奏闻皇帝裁决。至于多官会审之形式,种类繁多,并无固定之组成方式。参与会审之官1或多或少,并无一定。

关于皇帝裁决宗室案件之刑罚或惩处,亦与一般民人案件不同。大体言之,除宗室犯谋反、谋大逆及谋叛罪外,宗室犯其他罪行之刑罚或惩处,较一般民人为轻。兹就宗室犯反逆等罪及其他罪行之案件分别举例说明如下,以明宗室案件之逮问、审理与裁决:

(一)宗室犯反逆等罪之案件例一:宣德元年(1426)八月壬戌朔,汉王高煦反。明宣宗亲征,高煦出降,“为官军所执以献,文武群臣列奏其罪,请正典刑。”甲申,遣书报赵王高燧曰:“……朕以祖宗付托之重国家生民之计,不得已,亲率六师往问其罪,师临其境,尚拥乌合之众,敢行抗拒。赖天地眷佑宗社之灵,罪人即得。

以亲亲之故,不忍弃绝,令同官眷居于北京,以全始终之恩。其余同恶者,明正典刑,胁从者,咸释不问。”

例二:正德十五年(1520)十一月己丑,“赐宸濠死。先是,有旨召皇亲、公、侯、驸马、伯、内阁大臣、科道官俱至通州议宸濠狱。于是,列上其罪状言:‘宸濠大逆不道,宜正典刑,拱、觐、宸、宸澜、宸、宸淆、宸渢、宸汲、宸汤、宸及已死拱栟、觐铤、拱槭、宸助逆皆宜同罪。亦戮如法。’上曰:

‘宸濠等得罪祖宗,朕不敢赦,但念宗枝,姑从轻悉令自尽,仍焚弃其尸。’”例三:嘉靖二十五年(1546)十月癸亥,代府和川王府奉国将军充灼等谋反,“奏闻,上命械充灼等来京至午门前,命司礼监、驸马、五府、九卿、科道、锦衣卫官会审具服。……充灼、俊桐及充、俊、俊、俊槂、俊桭俱令自尽,仍焚弃其尸;俊弃、俊掖虽不与闻逆谋,而亲造火箭意欲为何?降为庶人,送高墙禁锢;张文博等三十人俱依谋反律弃市,枭首于边;代府长史孙质等论死系狱,余悉如议。”

(二)宗室犯其他罪行之案件例一:正统三年(1438)十二月丁丑,“命廷臣、太师英国公张辅等会问辽王贵烚淫秽事,具得其实……乃诏皇亲、驸马议,宜遵祖训召王至京治罪。

上是之,降敕符遣驸马都尉赵辉同内官召王至,仍录所谕诸王,令其议拟以闻。”次年三月庚申,“上召王诣京,三法司、六科、十三道等官交章劾之。

上以示王,王输情服罪。诸大臣承诏,论其罪应死。……降敕谕之曰:‘……重以尔得罪祖宗神明,虽奉国祀,谨遵祖训,削去王爵,降为庶人,令尔归守辽简王坟茔。’”

例二:嘉靖二十四年(1545)九月丁丑,楚世子英燿弑父,“诏司礼监太监温祥同驸马都尉邬景和、刑部左侍郎喻茂坚、锦衣卫指挥使袁天章会镇巡等官往按其事。……于是祥等奉敕削夺英燿位号,收其宝册,拘之城内,会巡抚车纯、巡按伊敏生验治徐景荣等各词服,论罪具奏。上复令法司集廷臣杂议……议入,制曰:‘英燿悖逆天道,主谋弑父,罪恶无前,复载不容,既经差官勘实并多官会议明白,皆欲明正典刑,朕不敢赦,其命公朱希忠祭告皇祖,斩之于市,焚弃其尸,不许收葬。’”

例三:嘉靖二十八年(1549)四月丁未,崇阳王显休殴死奉国将军显桍,“诏司礼监太监黄锦、刑部右侍郎傅、锦衣卫指挥佥事鲍瓒往按其事,悉实。狱具,法司议复以请,得旨:‘显休殴死从兄,罪恶深重,令抚按会同该府官勒令自尽,荣湑、显榉、显虆禁锢高墙,余悉如议。’”

按《大明会典》定曰:“(宗室)凡过犯有重轻,轻者治其党与,重者发高墙或间宅,子孙降为庶人,或俱禁住。其后或以庆恩,子孙间得开释云。”证诸上述案例,《大明会典》所定,大体上正确,惟亦有稍有出入之处。

(第二节)职官案件

一序言

所谓“职官”是指文职及武职官1。文职官1简称为文官,武职官1简称为武官(《大明律》则称为军官)。职官案件是指职官犯罪案件,与一般民人案件不同,其审理程序亦有异于一般民人案件。

洪武年间,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尚未确立,一般职官案件由法司审理。重大职官案件则多先命群臣会讯,再由皇帝亲鞫,《明史·刑法志》曰:

“太祖尝曰:‘凡有大狱,当面讯,防构陷锻炼之弊。’故其时重案多亲鞫,不委法司。”依《明史·刑法志》,重大职官案件(如职官反逆案件)多由皇帝亲鞫。惟依《明实录》中有关史料观之,皇帝亲鞫前,多命群臣会讯。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洪武三年(1370)秋七月丙辰,中书省左丞杨宪诸事不法,“太史令刘基并发其奸状及诸阴事,上大怒,令群臣按问。宪辞伏,遂与炳等皆伏诛。”

例二:洪武十三年(1380)春正月甲午,“御史中丞涂节告左丞相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等谋反及前看杀诚意伯刘基事。命廷臣审录,上时自临问之。”

例三:洪武二十三年(1390)五月庚子,“监察御史复请按问太师李善长罪,并其从子佑伸。上不得已,下佑伸狱。会善长家奴仲廉等亦发善长素与惟庸往来状。……上曰:‘太师辈果有是耶?’命廷臣讯之,具得实。群臣奏善长等当诛。上又不许,复令诸司官谳之。亨等皆具伏。”

例四: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乙酉,凉国公蓝玉谋反,“玉乃密遣亲信召之,晨夜会私第,谋收集士卒及诸家奴,伏甲为变。约束已定,为锦衣卫指挥蒋所告,命群臣讯状具实,皆伏诛。”

皇帝亲鞫职官乙事,至洪武三十年(1397)始部分废止,仅行于武臣死罪案件。洪武三十年六月辛巳朔,“上谕刑部官曰:‘自今论囚,惟武臣死罪,朕亲审之。其余不必亲至朕前,但以所犯来奏。’”永乐以后,皇帝亲鞫重大职官犯罪案件之事例仍有,惟不多见耳。

明代文武职官如有重大功勋,皇帝得封其爵位。《大明会典》定曰:“国初因前代之制,列爵五等。非有社稷军功者不封,子男后革。所封公侯伯,皆给诰券,或世,或不世,各以功次为差。”公侯伯等爵位均系荣衔,有爵位者无论是否担任文官或武官,亦属广义之职官。兹附述于此。

二审理与裁决《大明律》第3条(八议)规定,八种具有特殊身分之人犯罪时,朝廷得斟酌情节,减免其刑或赦免其罪。八议之条始自曹魏,历代刑律均有此条文,《大明律》亦然。八议之人在实体法上有其特殊待遇,在程序法上亦有其特殊待遇。三品以上文武职官1属“议贵”范围,《大明律》第3条(八议)第七项明定,所谓“贵”是指“爵一品及文武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者”。

三品以上文武职官1适用《大明律》第4条(应议者犯罪)之规定。(详见前节)《大明律》第5条(职官有犯)规定:

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六品以下,听分巡御史、按察司取问明白,议拟闻奏区处。若府州县官犯罪,所辖上司不得擅自勾问。止许开具所犯事由,实封奏闻。若许准推问,依律议拟回奏,候委官审实,方许判决。其犯应该笞决、罚俸、收赎纪录者,不在奏请之限。若所属官被本管上司非理凌虐,亦听开具实迹,实封径直奏陈。

《大明律集解附例》本条纂注释曰:“京官兼大小而言,指四品以下及未入流者,若三品以上,则应议之人矣。有犯兼公私言,下条准此。奏闻请旨,谓径直参奏请旨提问也。闻奏区处,谓问完奏知候旨处分也。区是分别事情,处是决断其罪。”

《大明令》刑令民官犯赃条规定:

凡六品以下官1,(除)犯赃罪至徒流者,台宪就便断罪外,其余干系处重罪名,并五品以上,追问明白,奏闻区处。杂犯六品以下,行省、按察司断决,五品以上,移文会议,申台奏闻。

据笔者考察,《大明律》第5条(职官有犯)是有实际效力的条文,而《大明令》刑令民官犯赃条的规定,永乐以后,似成具文。按洪武十三年,已废行中书省及御史台。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大明今》之规定与实际上的官制并不符合,已无法遵行。

(一)文职官1案件中下层文职官1案件,多系由刑部或都察院审理,奏闻皇帝裁决。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宣德五年(1430)三月丁卯,山西越城县知县张秉有罪案发,“行在刑部论,于律当斩。上曰:‘县令民父母,当爱民如子,今以私意杀一家二人,是民贼也。无故伤人畜产,食人瓜果尚有罪,况杀人乎?斩之如律。’”

例二:宣德六年(1431)九月乙亥,“温州府知府何文渊以乐清县知县徐文朴贪酒酷刑,杖杀无罪之人,械送至京。上命刑部罪之如律。”

至于上层文职官1案件,则多系先由法司会同群臣鞫问,再由法司定拟判决意见,奏闻皇帝裁决。兹举例说明如下:

例一:宣德三年(1428)六月己亥,行在工部尚书吴中有罪案发,“锦衣卫指挥王裕知而不奏。事觉,命法司及群臣鞫问有验,法司论中监守盗官物,结交内官,当斩;裕不奏,当连坐。上曰:‘中,皇祖旧臣,姑宥之,但罢其少保职,仍罚尚书俸一年,下裕于狱。’已而宥之。”

例二:正统五年(1440)秋七月戊申,武安侯郑能有罪案发。“指挥张广等发其事,六科十三道交章劾之。上命多官鞫问,法司论罪赎斩,例当发充军。上曰:‘能于法虽述,但念前人之劳,姑降为事官,发独立功赎罪。’”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的出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走上依法保护的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文化领域,继文物保护法之后又一项重要法律,在文化法制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刑法分则第6章所规定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解释等内容进行宣讲和普及。
  •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是侵权损害赔偿的三种损害赔偿类型之一,也是司法事务中引人关注的损害赔偿。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在《民法通则》中确立下来的。在这个制度建立之初,尽管提出了人身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但是在采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问题上,还是极为慎重的。2001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以精神损害赔偿对人身权进行保护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为了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维护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海上运输和经济贸易的发展,制定本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为了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热门推荐
  • 皇炉

    皇炉

    一个炉灵为主其他生灵为炉奴的世界,一个不一样的故事。
  • 无定河畔

    无定河畔

    江河东流去,夕阳西落下。家国满疮痍,韶华尽憔悴。国局不稳,民不聊生,是人祸?是战祸?是制祸?是执法?是守法?是破法?庙堂无关风月,但说谋权夺势。江湖不论铁律,只讲儿女情长。民间不奢富康,惟愿粗粮果腹。家国存亡之秋,究竟路在何方?只见无定河水,涛涛前行,两岸白骨,谁识魂去英雄?
  • 一号女仆小姐

    一号女仆小姐

    他,有着无比尊贵的身份,俊美绝伦的外貌和桀骜不驯的言行,倾迷于他的女生无数;而她本应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却意外惹上他这位贵族少爷,被迫成为他的专属女仆,还是NO、1女仆!恶魔的宣告,女仆的抗议,这场不同寻常的爱情锯战,他们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非一般的校园恋歌就此展开,一场现代版的童话华丽登场。
  • 青春进行时:学霸学神都别闹

    青春进行时:学霸学神都别闹

    当学霸遇上学霸,会是怎样的一番风采呢?一个富家兼学霸女,小时被一个小男孩救下,并许下啦承诺,几年后再见当初的“救命恩人”却不识,却错识啦恩人,兑现本不该对“他”兑现的承诺,最终女主会和谁在一起?
  • 晚安萌妻:朵朵抱抱我爱你

    晚安萌妻:朵朵抱抱我爱你

    五年前,言筱抒误以为席邵白和另一个女人发生关系,不想就在当天晚上,真正和他发生关系的人居然是自己!五年后,她带着儿子归来,他却让她把孩子还给他!“言筱抒,我的孩子去哪了?!”“高冷,我拒绝回答你的问题!”“真的吗…嗯?嗯…?”他危险的气息一步步朝言筱抒涌来,她硬着头皮,别过他的令人发指的眼神。“真的!真的,真的…”他的与生俱来的压迫感让她的气势逐渐下降,他把头靠在她肩上,嘴对着她羞红的耳朵,往里面吹气:“那么今晚…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造人计划了,嗯…?”“啊?!还来?!”
  • 凡人巅峰传

    凡人巅峰传

    从正史到改史,从混乱再到正史。从蒙古到大宋,从纷争到一统!从骑奴到统帅,从藩镇到帝国!从欢乐到悲壮,从拥有到失去!从友情到爱情,从热血到热泪!从温和到残酷,从随波逐流到野心勃勃!征战,后宫,搞笑,感人,一个死循环的种田小说。
  • 御龙典

    御龙典

    万族神陆,一位小男孩在他人的欺负和侮辱下,发下毒誓,决心变强,又获神典《御龙典》,逐步走上变强之路,他日,他是人人辱之,今日,他是人人崇之……召唤御龙,勇往直前!
  •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 祈祷,下一个四月

    祈祷,下一个四月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合上书,听风拂过发梢,窗外的风景在霓虹灯中变换,冯祈心道:即将到达的地方,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 金仙在异界

    金仙在异界

    曾位列仙班的修真者卓易穿越到了斗气纵横的异界腾龙大陆,发现修真的十个境界和修炼斗气的十个境界竟然是一一对应的:练气,筑基,心动,灵寂,结丹,元婴,出窍,分神,渡劫,大乘。斗者,斗师,大斗师,斗灵,斗王,斗皇,斗宗,斗尊,斗圣,斗帝。作为腾龙大陆唯一的修真者,卓易同时还具有炼药师,炼技师,驯兽师这三个凌驾在斗者之上的身份。腾龙大陆注定将出现一个神话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