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9200000018

第18章 张炜:秋天的愤怒与思索(3)

中,鼓额的父母一言不发,只有“我”在向一个不在场的柏慧有点喋喋不休地强调“贫困只是一种朴素,是自然的状态”。夸张一点说,张炜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对手之间还是同志之间,本质上不存在任何的平等对话关系,他们是封闭自足的、闭目塞听的。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最终的原因可追溯到作者与主人公之间的一种不平等关系,虽然主人公在张炜那里得到了肯定,但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也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不是一个具有自己思想和言论的充实完整的主体,而只是作者思想和言论表现的一个客体,或者说是一个作者观念的传声筒,主人公仿佛在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对自己作出评价,但他本质上是在传达作者的声音和评价。“在独白型构思中,主人公是封闭式的。他的思想所及,有严格限定的范围……

这样的形象是建立在作者的世界观里的,而作者世界对主人公意识来说是个客观的世界。要建立这个世界,包括其中不同的观点和最终的定评,前提是应有外在的稳定的作者立场、稳定的作者视野。主人公自我意识被纳入作者意识坚固的框架内,作者意识决定并描绘主人公意识,而主人公自我意识却不能从内部突破作者意识的框架。”张炜在创作中所运用的正是一种独白型的构思,主人公所有的思想和意识都被收缩在作者的思想和意识的框架之中,这就是无论老得、李芒还是明槐、抱朴,虽然其社会身份是农民而精神气质和言谈举止却像诗人、思想家的原因,也是宁伽、“我”和史珂等发出的议论与张炜同时期在随笔中所持的立场观点保持高度一致的原因。

总之,张炜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的定性和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按照巴赫金论述独白型小说的话来说:“他们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同作者的议论和作者的真理处于同一层次上,作者并不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处于对话关系。所有这些主人公连同自己的视野、自己的真理、自己的探求和争论,都被写进了长篇小说的独白型牢固的整体之中,这个整体使所有主人公都得到完成和论定。”这种创作局面的形成,应该说与张炜历来的创作状态和创作理想有关。他曾将理想的创作状态比喻成“像写信一样”,倾向于一种与人谈心式的、敢爱敢恨、以诚待人的创作。他又说自己“对生活总觉得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可一时又讲不清楚。我喜欢倾听,但别人讲的我又不全信。

我只能把一腔热情、深深的牵挂,还有无穷无尽的猜测用手刻记下来……有时我老想去充当一个替人分辩的角色,事不关己,也耿耿于怀。我知道自己这时的心态更接近于律师的行当”。在《请挽救艺术家》《柏慧》这样采用了书信和内心倾诉形式的作品中,作者的想像中无疑会出现一个理想的倾听者(拟想读者),而创作中替人分辩的律师心态,必然使作者毫不犹豫地充当起笔下人物的代言人和辩护人角色。越是往后发展,张炜越是倾向于一种全知全能的小说创作,虽然在一些作品里,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但他并不像一些先锋小说家那样严格地限制第一人称的叙述权力,在涉及到一些自己不在场的事件的叙述时提供合法的信息来源,恰恰相反,他将自己的叙事权力扩展到无限的大,并从事起一种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工作来,将自己划归洁净的一方,将他人贬为污浊的一方。而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讲,“要是想让小说讲一个对自己不利的故事,你就让他做主角——叙述者;但如果你希望小说人物是值得赞美的,那对此就要再三斟酌”。

读者并不太愿意接受一个自我赞美、自我标榜的叙述者,已经有相当创作经验的张炜为何还会让一个值得赞美的人做主角呢?我们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太急于让自己的声音借助于主人公传达到读者那里去。“从作者世界观中的个性激情直接转到他的主人公生活激情上去,由此再转到作者独白型的结论上——这便是浪漫主义类型的独白型小说的典型途径。”也是张炜小说的典型途径。在张炜那里,任何一种思想观念、个性激情,都是当作某一个群体的立场来理解和描绘的,而不是当作某一个人的立场来理解和描绘的。在这里不存在复调小说的那种多声部,在这里只有一个声音,主人公没有自己的主体性,他只是作者声音的传达者。

于是,我们看到了老得和小雨分别在葡萄园里写诗和舞蹈,看到了李芒在思索和愤怒,看到了抱朴在乡村磨房里读《共产党宣言》,看到了宁伽、“我”、史珂念念不忘清洁、背叛、遗忘、守望等等关键词。甚至在《三想》这样的作品中,我们也看到作家压根就没有将植物和动物当作植物和动物来写,植物和动物不是作家的审美对象,它们只是主张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作者观念的传声筒。

有人将张炜的创作倾向概括为审美浪漫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甚至有专著将张炜和张承志捆在一起放到审美浪漫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的旗帜下来谈。这有一定的道理。对理想信仰、道德人格的推崇,是“二张”创作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创作的一个基本文化立场;而在审美趋向上,当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欲望化的世俗伦理统治文坛之时,他们则以特立独行的姿态,推崇一种与俗世保持距离的、带有浪漫色彩的内心生活与审美追求,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之浪漫趋势在世纪末的独脉余响。

罗成琰曾在考察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实际,概括出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特征,即主观性、个人性、自然性。所谓主观性就是把情感、想像、灵感提到艺术的首要位置,作品中充满了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所谓个人性就是作家个性意识的增强,主张艺术是自我的表现,追求艺术的独创性,同时,个人和社会的对立成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形态;所谓自然性,就是创作主体流露出“回归自然”的倾向,向往人的自然本性和美丽、清幽的大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文明持尖锐的批判态度。这种概括是相当准确的。张炜同这种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既保持着一致,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突出地表现为将一种现实的战斗精神融入了浪漫文学的创作,在强调浪漫主义文学所推崇的情感、想像、激情的同时,也强调现实主义文学所推崇的经验、理性和思维(但他绝对排斥现代主义文学所强调的直觉、本能、潜意识)。张炜的主观性和个人性,不是表现为一种以自我表现和个人为中心的“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恰恰相反,他在多种场合表示文学是战斗的,并说“无论搞什么艺术,只要不能自觉地把自己的立场移到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方面来,不能移到弱者的立场上来,他的艺术就难以有深长动人的力量”。他力图在自己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个人性的创作中确立起客观性和社会性,传达出公众的情感和弱者的情感。这使他的小说带有了浪漫主义小说的一般特征:“在浪漫主义小说里,人的意识和思想只不过是作者的激情和作者的结论;主人公则不过是作者激情的实现者,或是作者结论的对象。正是浪漫主义作家,才在他所描绘的现实中,直接表现出自己的艺术同情和褒贬;这时他们便把凡是无法溶进自己好恶的声音的一切,全都对象化、实物化了。”在他的创作中,个人和社会的对立,回归自然的倾向是两个相当重要的主题形态。即使在晚近创作的《外省书》中,主人公虽然一改直接介入的态度而为一种旁观环顾的边缘态度,但无论是史珂还是淳于,都与当下的社会有一段格格不入的心理距离。至于他的“回归自然”与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则20余年来更少变化。从《古船》对地质队遗留在洼狸镇的铅筒的忧虑,到《九月寓言》对现代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灾难性破坏的直接描绘,以及《柏慧》《外省书》《能不忆蜀葵》等作品对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现象的谴责,张炜一直警惕着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他曾说:“现代工业文明是一种美,但它极易伤害更本质、更永恒的美。理想主义者渴求这两种美能够较少冲突地平行和并存。”他渴求这两种美和平共处而不得,于是将巨大的愤怒倾泄到现代文明身上,并强化了对于农业文明的坚守态度。但是,在强势文明面前,这种坚守最后又只能退而求其次,衍变为一种心灵的守望。这既成就了张炜鲜明的文化立场和审美立场,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上的问题。

这种心灵的坚守在赋予张炜的小说以一种“思想”的质地的同时,却难以落实到一片具体的、形象的土地上,结果思想只能交由思想者来表达,它无法得到感性的描绘和传达。“一种思想一旦被纳入所写事件之中,它本身就具有了事件性,就获得了‘感情的思想’,‘威力的思想’这种特殊品格……但思想如果被人从不同意识在情节上的相互作用中抽取出来,再塞到独白体系的上下文中去,不管这上下文是如何的辩证,思想也会不可避免地失去上述那种特色,而变成一种很蹩脚的哲理议论。”在阅读张炜的小说时,我们常能感觉到作者无法将自己的思想观念化为事件和人物、场景等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而是有些笨手笨脚地通过人物的议论和感慨直白地传达出来,在某些段落,甚至出现了小说的随笔化、杂文化倾向,只能做一个中篇甚至于一个短篇的材料却借助于“精神接力者”的思维活动和内心倾诉被抻长为长篇小说。特别是,由于代表作家观点的叙述者过多地干预和抢夺人物的话语权,一个作品便难以成为一个血肉丰满、气韵生动的艺术品,相反,它仿佛成了一个思想的棋盘,每个人物在这个棋盘上都只是作家思想的一颗棋子。甚至于在《九月寓言》这样写得比较感性的作品里,个别地方也未能避免这一弊端。如作品写小村的女人禁不住矿区澡池的诱惑去矿区洗澡,由最初的忸忸怩怩到后来的坦然面对看澡堂的小驴的公然观看,女人们的心理活动其实已较好地表现了乡村妇人被现代物质文明征服的过程;小驴与女人们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事实上也已经形象地写出了现代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形态间的互为“他者”的关系,以及前者之于后者的强势地位。但作者为了表现现代物质文明必然带来道德堕落的观念,继而写到了小驴对小豆的强奸,这时小豆的后悔心理颇能说明问题:“她本该是一个土人,这是命定的呀!她偏偏要去大热水池子,偏偏要洗去千年的老灰。一切的毛病都出在这儿了,活该遭此报应。她由此想到了男人的愤怒,一瞬间领悟了全部的奥秘。男人那飞舞的带子下有真理啊!”小豆男人对小豆的毒打不自强奸事件始,这种妇女的命运有些近似萧红等作家笔下那种北方女人的悲惨命运。在这里,张炜显然用力过度,为了传达一种“正确”的观念不惜让一个女人认同、屈服于男权文化的“真理”。而这种艺术描写上的顾此失彼,显然来源于作家的一种努力,即试图依靠思想的力量来建造起一座艺术的大厦,但结果是,思想的正确和纯粹,有时是以失去作品的血肉作了沉重的代价。迄今为止,作为一个激情型的关注当下社会的作家,如何表达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观感,如何把活生生的感性呈现出来,如何将思想的力量化为艺术的力量,对张炜来说,依然是一个未尽能解决的问题。

同类推荐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中国经典诗文集-唐五代词选

    中国经典诗文集-唐五代词选

    中国古代经典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诗人就写出了美丽的《诗经》和《楚辞》;以后,他们又创造了更加灿烂的唐诗和宋词。《论语》《老子》这样的经典著作,则在塑造、构成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些作品既是联接所有中国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也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本书内容包括:凤归云(征夫数载)、抛球乐(珠泪纷纷)、菩萨蛮(枕前发尽)、浣溪沙(五里滩头)、望江南(莫攀我)等。
  • 丹霞初映

    丹霞初映

    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新闻工作的回顾,有游走四方的见闻,有读人观影的笔录,有散文随笔的实践。体裁也是五花八门,有散记、随感、评论、语录等。我也想清一色,这样别人就好对你有个正规评价,包括人和作品。可我做不到这点。我说过,我一辈子常年奔波在新闻一文学这两座山峰之间,存在决定技能,所以,我写的东西就是这两种体裁杂交的作品。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在写新闻特写时,文中会跳出几句文学语言;在写散文作品时,文中又会夹杂几句新闻评述。这是职业化带来的后果,没药可救。好在自己写的东西大多是写给自己看的,公开发表的不多。现代社会又是多样化的趋势,我这样的文章就是读者也是可以宽容的吧。
  • 行走中的玫瑰

    行走中的玫瑰

    以报道全球重大新闻事件闻名的女记者闾丘露薇,这次安静下来,她不再评论时事,没有报道新闻,而是以一颗素心面对自己,向读者敞开,分享着或许每个人都在思考的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梦想、机遇、爱情等等。本书中,她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朴素、低调、敏锐、善感,带着积淀下的沉稳与厚重,和对人生的沉思。更难得的是,本书的每个话题都有相隔七年的两个视角,流年对照,闾丘露薇的成长轨迹,也是每个年轻人的参照。通过这些文字,她在邀请读者和她一起思考,一起学习,逐渐获得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细数那些叫思念的羊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女人温柔了岁月,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张晓风干净的文字淡淡的情绪,道出一个好女人的岁月沉淀后的世事人情:面对父母老去离世,才发现你从未真正解读他们的内心;爱情婚姻中,我和他,只不过是凡世中,平凡又平凡的男子和女子,注定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述,但生活中淡淡一句话里,却也有感念不尽的柔情;身为人母后自己体会的种种,忆起母亲的不易和牺牲,世上有什么角色比母亲更孤单?一个平凡女人一生的故事在文学大家张晓风笔下潺潺流出,让人想起自己的汗水、困惑、孤独、幸福、收获,想起这喧闹而安静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飞雪迎春

    飞雪迎春

    他是家道中落的公子,是全家人盼来的命根子,给全家人带来了希望,原以为会顺利长大,飞黄腾达,却不想遭遇文革。他苦心奋斗,终于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可平静生活的背后,竟是波涛汹涌的痛苦,他挣脱束缚,想要得到最真挚的爱。当送走寒冬,迎来春天,他的爱还在不在?
  • 地球之难:困境与选择

    地球之难:困境与选择

    本书对人类认识与实践、心理和行为的种种误区、偏见、迷惘和当代人所面临的人口、自然、经济、社会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跨越过往的局限,颠覆执迷的信条,为当代人类协同推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实践基础。
  • 擦肩而过的爱与寻觅

    擦肩而过的爱与寻觅

    谁离开了谁的怀抱,没有一丝眷恋。谁抛下了谁在身后,没有一抹心惜。谁放开了谁的温暖,没有想过回头。谁在时光里只留下一道浅浅的伤痕,镌刻下跳跃的途径,以青春的名义。然后,挥袖而去,忘却了葵花最初的味道。波光荡漾的心湖,醉了。
  • 邪王莫欺也:灵女大人撩不停

    邪王莫欺也:灵女大人撩不停

    [复文不坑~请放心~]21世纪富豪兄妹,竟然是因为摔下悬崖穿越的?!卒...穿越后的生活是怎样的?手撕小贱银~拐个太子暖被窝~拯救世界走上人生“癫”峰~诶?妹妹你哭啥?唉呀妈呀!老妈淡定!月月是你亲女儿!亲的啊喂!看灵女大人怎么撩美男拯救世界吧!捂脸遁走ing~
  • 蜀山剑侠在异界

    蜀山剑侠在异界

    一位超级剑仙,因为渡劫失败而被莫名其妙的到了异世界。投胎到了一个废材少爷身上,从此,废材少爷便不废材。实力傍身,纵意花丛;一剑在手,天下任游。
  • 狼孩历险记

    狼孩历险记

    本书的主人公毛克利是印度樵夫的儿子。当他还是个婴儿时,在森林里因为被老虎追逐,父母逃散,他误入狼穴,被母狼收养,成为狼群中的一员。他的朋友有慈祥的狼妈妈,忠诚的狼兄弟,以及足智多谋的黑豹巴希拉,憨厚的老熊伯鲁,正直的狼群头领阿克拉,孔武有力的蟒蛇卡阿等。那些动物们在毛克利周围形成了一个温暖的集体,教给他生活的智慧和谋生的本领,教给他丛林动物必须遵守的“丛林法律”。后来,毛克利被村子里一位失去儿子的村妇收养,当了放牧牛群的牧童。但是老虎跟踪而来,要加害于他。毛克利和狼兄弟们定下计策,利用牛群设下埋伏,老虎陷进牛群的包围,被牛蹄践踏而死。
  • 无处可安心

    无处可安心

    原本,他以为有一辈子的时间可以承诺,等到失去,才恍然,原来,有些人的一辈子是那么短暂。原本,她以为他对自己的爱是那么浅薄,轻轻就能抹去。等到不得不离开,才明白,原来,有些人的深沉是那么伤感。简而言之,这是个关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故事。
  • 如山歌

    如山歌

    父爱如山,这是一部歌颂父爱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欢
  • 网游是怎样炼成的

    网游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网游,一个普通人也能逆天超神,看猪脚是如何从一个路人甲变成一方霸主。
  • 道器纵横

    道器纵横

    天道历两千八百年,九州大陆唯一的天道宗师哈明非逝去,中土乾州虽然依旧强盛,却失去了定国之柱,八方云动,暗流汹涌。乾州之外,八州虎视,乾州之内,勾心暗战。历史悠久的三圣道宗,与天道宫之间的恩怨未了。阳神、道师,为了哈大师留下的天道古卷,明争暗夺。在偏远的八荒青州,一个看起来并不突出的少年,偶得天道宗师,一生精华凝聚而成的道珠,抽丝剥茧,从中悟道。在风起云涌的九州大陆之上,演义一场道器纵横,热血沸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