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5300000025

第25章 博士研修班——回头就是成功(4)

第四课、认清形势,学会放弃

思想本源:

子贡曰:“陈灵公宣淫于朝,灵公与卿共淫夏姬泄治正谏而杀之,是与比干谏而死同,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诸父,官则少师,忠报之心在于宗庙而已,固必以死争之,冀身死之后,纣将悔寤其本志,情在于仁者也;泄治之于灵公,位在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仕于乱朝,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捐矣。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僻邪辟’其泄治之谓乎。”

孔老师讲义:

子贡这厮的上镜无率疑是孔子一票徒弟中最高的一个,能有如此多的出镜次数,依靠的当然是他的无敌秘籍——爱问问题咯。尽管子贡每天已经花掉了八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可再多的问题似乎也有问光的时候。终于有一天,这小子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完全问不出比之前更有难度的问题了。

不过这可难不倒我们号称“每年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无敌提问小神童端木赐”,他见事已至此,于是便一咬牙一狠心,使出了压箱底的绝招——把老问题拿出来重炒。毕竟夫子的年纪已经大了嘛,加上每天要解答徒弟们上百号问题,哪里还能都记得过来。当然,尽管是重炒,也要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嘛,不然实在有辱“十万个为什么”的称号。

某日,子贡来到孔子面前说:“老师,听说东周时期的陈灵公为人放荡不羁,不仅不问朝政,甚至喜欢把自己在后宫做的那些淫荡的事拿在朝堂上去说,是吗?”

“好像是的。听说这家伙还变态到把自己XX的时候录了下来传到了网络上,你有空可以去下载来学习学习。的确是惊天地泣鬼神,淫荡得不得了!”

“老师,莫非您已经看过了?”

“这有什么?对于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我们当然应该群起而攻之。既然应当群起而攻之,就必须事先了解敌情,摸清他所做的具体事件。”夫子不以为意。

“哦,那我又听说大夫泄冶为了劝谏,不惜自焚,可有此事?”

“有!那段自焚录像在网络上也有,你也可以下载来看看。”

“哇塞!现在的科技好先进噢!怎么什么都能在网络上看到?”子贡叹道。

“这有什么?网络科技那么发达,就连萨达姆的绞刑录像都有,何况是泄冶这点小Case。”

“老师,那您说泄冶跟比干都算是仁臣吗?”

“比干?比干是谁啊?我只听说过饼干。对了,说到饼干,厨房冰箱里还有一盒丹麦曲奇,你帮我拿过来,我有点饿了。”

“大哥,比干是商朝纣王的叔叔啊!”

“哦!我想起来了。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嘛,不要介意啊!你说的是老比啊。我知道了!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把曲奇拿过来。因为我真的好饿!”

子贡端来曲奇,夫子立刻拿了一块放在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比干是仁臣,泄冶只不过是个莽汉而已。”

“这怎么可能?他俩所做的事情差不多,怎么待遇却有天壤之别?”子贡不解。在他眼中,老师已经越发的高深莫测。

“虽然他们的行为差不多……水!快给我水……”猛喝了几口之后,夫子终于缓过劲来接着说道,“噎死我了,差点就因为这几块曲奇翘辫子。刚才说道哪里了?噢对!虽然这两人的行为差不多,不过他俩身份不同。比干是纣王的亲叔父,为了祖宗八代,为了他们自己家的江山,不死谏不行。而且,倘他以死相谏,看到自己的叔父如此尽忠,或许纣王会有改过自新的念头。果真如此,那便是天下百姓的福音,总算还是有希望嘛。因此,比干这么做算得上仁。可泄冶却不同,他跟陈灵公非亲非故,最多也就是个雇佣关系。你想想,一个小小的雇员,要用死去劝谏自己非亲非故的老板,这有用吗?就算泄冶死一百次,对于陈灵公来讲也不过是个跟自己无关的人。所以说,泄冶的这种行为是无谓的牺牲,对于天下百姓毫无益处。因此他算不上仁者。顶多也就是个固执的臣子而已。”

夫子我尊敬那些为了大义奉献生命的人,不过我同样也鄙视那些视生命为儿戏,去做些毫无意义的牺牲的人。历史上像泄冶那样自以为死得重于泰山的人其实并不少。想当年跟管仲一同协助公子纠最终殉职的召忽便是其一。

虽然后人对于召忽的评价多是鞠躬尽瘁,忠诚无比之类的话,不过夫子我却觉得,他跟泄冶一样,都是不懂变通,死了白死的那种类型。相反,虽然有人说管仲劝说齐襄公未果乃不辩,帮助公子纠也失败为不智,后来甚至侍奉自己曾经去射杀的君主是不贞,可我却认为,这才明事理,懂得顺应形势的智者。

我这可不是倡导大家去做墙头草。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公子小白得势之后,显然是一代明君风范,既然他苦于无人帮自己治理国家,管仲为了百姓的利益考虑,放弃了所谓的忠诚,选择了大义,这难道不是仁者的表现吗?所以,这节课我们讨论的重点,就是要学会放弃!

如果说前面我提倡过适可而止的话,那么这节的内容显然要比之前更残酷一些。因为要学会放弃,比懂得适可而止困难得多。毕竟放弃了,等于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全都成为了泡影。于是,尽管前途叵测,可依旧会有很多人在试图用“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来自我催眠,其实原因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利益或者让已经付出的东西变得毫无意义。

之前我也说过,努力一些,成功可能会来得更快。不过,我也提醒过大家,努力应该是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倘若你所做的已经失去了意义,再坚持下去,也只不过是做更多的无用功而已。一位十分出色的商人,当别人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这这样四条经验:“第一条、坚持;第二条、仍然坚持;第三条、继续坚持……”“第四条肯定还是坚持,对吗?”别人笑道。“不,第四条是放弃!”商人严肃地说,“如果之前坚持了那么久都看不到希望,我为什么还要浪费精力在上面呢?要知道,成功并不是独木桥。”

有这样一个寓言,说两位农夫因为某种原因失去了土地,为了维持生计,他们便聚在一起想办法。一个有几分经营头脑,想去当小贩,可惜没有本钱;另一个学过一点医术,想去做医生,但是没有行医资格。眼看冬天就要到了,最后一人提议学习《卖炭翁》里的那个老头,进山砍柴烧炭来卖。这可是无本生意,赚一笔是一笔。

打定主意,二人准备好了斧子,背上大筐进山砍柴。走了几天,二人突然在路上发现了一大片野生棉花。他们欣喜万分,因为棉花的价格远远高于木炭。于是两人放弃了砍柴,各背了一大筐棉花喜滋滋地往回赶。或许是上帝嫉妒他们得了棉花不缴税,两个樵夫刚往回走了十多里,突然天降大雨,两筐棉花全被打湿,分量也增加了N倍。樵夫甲觉得,这么重的棉花,恐怕还没背到家里就累个半死了。何况即便背了回去,被水打过的棉花成色也不好了,所以干脆把棉花扔掉,决定返回山里继续砍柴。

可樵夫乙却不这么想,他觉得如果就这么扔掉实在太可惜了。而且刚才背着棉花走的那么远路也浪费了。再说,虽然可能成色不好,但毕竟比炭要值钱一些吧。于是他跟同伴分道扬镳,继续背着棉花往回走。然而,雨越下越大,棉花也越来越重,又走了十几里路之后,那人终因实在背不动而放弃。

既然结果始终如此,何必非要等到事情更糟的时候才愿意去做呢?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不善于放弃。

真理与谬误往往只隔了薄薄的一层纸。坚持是种美德,可方向稍微偏差一点,坚持就成为了无谓的固执。前者是成功之要件,后者则成为了成功的绊脚石。

怎么?觉得实在太难控制?

的确,做事就像烹调。对火候、味道的把握都得恰到好处才能做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佳肴。不过既然有人能做得出美味佳肴,自然就有人能把握得准做事的分寸。其实对于选择放弃的时机来讲,也是有迹可寻的。

前面所讲的泄冶、召忽以及樵夫乙,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坚持之后所获得的结果并不是最好的。既然如此,为了节约精力、提高效率,只有放弃努力,另寻他路才是最好的选择。其实要预测到这样的结果并不困难,只消对目前的情势稍加分析便可得出。可身处当事人位置,由于已经付出的努力以及其它种种因素的困扰,令他们迟迟不愿做出这“割肉”的决定,仍然寄希望于奇迹的发生。不可否认,这世上存在奇迹。可奇迹毕竟是奇迹,如果发生几率超过1‰,恐怕就称不上奇迹二字了。所以,在现实当中,把希望寄托在奇迹之上大概是最无奈的选择吧。

条条大路通中华,成功其实可以有很多种状态。一条路走不通,并不代表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与其不见棺材不落泪,倒不如换个思路,换种方法。放弃之前的努力固然可惜,然而为了能够节约精力放在真正对成功有帮助的地方,一点点的牺牲又能如何呢?

不过,孔老师我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凡事不可绝对化。我说要努力,并不是让大家一门心思横冲直撞;我说要学会放弃,也绝非想看到诸位遇到困难就当缩头乌龟。关键还是需要用一颗冷静的头脑去分析目前所处的状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状况进行评估。尽管我们不是神,无法预知未来怎样。可夫子我始终坚信,多考虑几种可能性,多准备几种应急措施,绝对会比草率行事要稳妥得多。

对于这一点,孔老师我可是敢用性命担保的哦!

孔老师新语:

如果继续下去已经失去了意义,或者唯一的希望就是发生奇迹,你还有理由不放弃吗?

课后练习:

选择放弃,绝不能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否则你可能会抱憾终身,然后骂我在误人子弟。所以,在走出这万不得已的最后一步之前,必须慎重慎重再慎重。下面是我总结出来的几个特征,如果你所处的境遇几乎完全符合这几点特征,再决定放弃也不迟。

1.已经尝试多至少3次努力,而且每次都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2.即便换了N种角度去考虑,你都确信已经看不到任何成功希望?

3.任何人遇到相同的困难,都无法克服?

4.倘若你及时退出,可以为自己找到更好的出路?

5.放弃能给你带来快乐?换句话说,你已经尽力了,即便退出也毫不后悔?

同类推荐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每天一堂哈佛哲学课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立以来,培养出了无数的大师级学者。他们在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与哈佛本身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哈佛精神。哈佛精神告诉我们,智慧的力量是庞大无比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想让自己少走一点弯路,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子未语:半部《论语》在民间

    三基五学,三强五行。三基五学即前八篇,三强五行即后八篇。其中:三基:爱亲,阐述孝道是立身之本。五学:每个人都要“明德、守中(道)、行正(直)、知礼(仪)、通变(化)”,讲个人的基本素质。三强:强学习、强交往、强行止。五行:人要做到“为公”,“循法”要加强法制,“垂范”要有颜回一样有良好的人格,“能行”是像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学好知识,服务社会才叫“有为”。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扑倒99次:宝贝快躺好

    扑倒99次:宝贝快躺好

    “宝贝,别动,乖乖躺着~”“为什么啊~我偏不!”“宝贝,别撩火”“就要就要~哈哈哈”“宝贝,喏,你撩起的就要你来灭,说吧,你是用手还是嘴,还是你?”“啊!……老公你个大坏蛋!”“不坏,你更坏!来吧……”
  • 杀权

    杀权

    一个神级网游《天衡》问世,引得群雄逐鹿极点神之王座。一把绝世天兵“战鄧”现身,促创血流成河之乱世。他,封枭欲问鼎神座,身处当世之巅峰,执掌生死之杀权;她,倾城之容从未波动;却为他涂炭生灵;且看他如何一人横扫万人大敌,撼负千军,携美屠戮天下……
  • 至尊吞噬

    至尊吞噬

    宇宙本源融于魂,吞噬印记!噬灵圣体本天成,吞噬天地!七口天芒神刀(死亡、毁灭、轮回、生命......),每一把不仅代表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而且还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太极图、盘古幡,诛仙剑,混沌钟,上古圣物!七刀合一,九星炼阵图,且看陈天如何将其炼制成能与先天混沌至宝争雄的不世神兵!阴阳合体,后天太极!至阳极阴,太极之魂!且看陈天如何为至爱打造护身至宝!热血沸腾、激情四射的岁月...等待你来一起纵游!不证混元,吞噬天地!屠魔弑神,逆天战道!圣人不灭,已成往昔......
  • 冷漠丫头遇见拽男

    冷漠丫头遇见拽男

    他们第一次见面就吵架,而且嗨在同一个班级里刚开始还是死对头,到最后男主才发现喜欢了女主,最终他们经历了种种事情才在一起。
  • 命缘香

    命缘香

    “神经”哥哭闹不离师娘,小萝莉捂头喊疼:“我怎么摊上一个这样的是哥!!!!!”他们要去哪?“神经”哥竟如此!“我还是希望她能回去~”……
  • 杨柳青青的年代

    杨柳青青的年代

    余凡,李勇,张海等从家乡灵山县来到了天海市读书。在这座火热的城市,热闹的学校中,开始了他们人生最后的校园生活。其中,经历了爱情,友情,虽然不是大学,但也经历了毕业分手季。而他们在这个时代,历经坎坷,用自己的努力,最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 符文血脉

    符文血脉

    地球少年意外穿越异世,体内竟然藏有神秘的的符文页.由此,少年融符文、聚元气、破屏障、经千险、历万劫,一步步踏上了这个大陆的巅峰,成为了万世敬仰的存在。
  • 叫你拽校花

    叫你拽校花

    大小姐脾气的何晓茹碰上千年冰山的许桀玮在第一天就kiss硬碰硬的情况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沃野拾穗

    沃野拾穗

    本书收录了《他就像一棵胡杨树》、《童心一片重如山》、《农村呼唤机械化》、《我能告诉你》、《播雨记》、《大连城市建设与管理对我们的启示》等文章。
  • 埋忧集

    埋忧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