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0800000017

第17章 服饰心理活动的三个层面之二——着装心理(4)

如此说来,以袒露的服饰吸引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着装心理。但又不能说所有人穿袒装都是为了吸引异性。这里有着装心理的差异,同时不能忽略各种社会意识对着装者心理趋向的影响。例如何为袒露,又怎样划分袒露服饰足以构成是吸引异性的行为表现呢?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适应某一强度的刺激,如果同一强度的刺激重复进行,心理上的刺激效果就会呈现递减趋势,这种效应称作饱和效应。如果在以裸体为正常的国度里,人们所看到的裸体形象成为经常性的注意对象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饱和效应,触目而不惊心,再不致引起心灵上的激荡。某一地区或某一民族的人在一定时期中习惯以袒露身体的某个部位为美,也存在变异性。如欧洲女子在20世纪前袒露胸、肩、颈很正的时候或者接缝中间,随时会暴露肉体。在练身场上,在跑道上,在好些庄严的舞蹈中,他们干脆脱掉衣服……衣着对于他们只是一条松松散散的附属品,不拘束身体,可以随心所欲在一刹那之间扔掉。“可以想像,在这些场合,在这样轻易就会袒露躯体的人面前,没有理由说他们是为了吸引异性。

值得注意的是,自20世纪末兴起的服饰袒露风,至21世纪初愈演愈烈。人们越穿越少,以至将最贴身的肚兜当作外衣,直接穿着上街或上台领奖,再无日装和晚装之分。特别是演艺界的演员们,以袒露大面积肌肤为时髦,如外衣不系扣而且里面不着文胸,就以外衣前襟的若开若合使双乳忽隐忽现地呈现在着装形象受众面前。当然,在这些现象中,也不能将其一并归入以袒露服饰吸引异性的表现之中。那么,怎么划分呢?应该说,其中一部分是应其潮流,这也与性解放意识盛行有关;还有一部分人是觉得无所谓,觉得当今社会宽容度大了,怎么袒露也不致被指责,这两部分人中有男也有女。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可以认为是为了吸引异性,这里是以女性着装者为主。这个异性不是狭义的指某一个人,而是指当今社会中仍居主流地位的男性。可以这样说的原因是,不仅在演艺界中女演员越来越肆无忌惮,而且在体育界也出现了自愿与强迫穿大面积袒露肌肤服装的现象。各方人士已经毫不隐讳地坦言,这是为了加强娱乐气氛,更直言是为了加强观赏度。

(三)以遮掩服饰吸引异性

很多研究文化人类学的专家学者在经过对原始生活部落的实地考察后,得出几近一致的结论,认为异性吸引的心理机制表现在着装上,并非都是采用袒露,有些却是以遮掩某一部位的服饰去引起异性视感官刺激的。这样的事例确实不少,但是仍然不能排除以袒露服饰去吸引异性的着装心理的大量存在。客观地说,以袒露服饰吸引异性应该是遮掩之后的袒露,而以遮掩服饰吸引异性是袒露之后的遮掩。也就是说,裸体部族人有谁佩戴上些微装饰,就会有力地吸引异性;而着装的国度中有谁过多袒露肌肤也不免使异性由感兴趣而情绪激荡。那么,为什么要先谈袒露服饰,后谈遮掩服饰呢?根据人类着装实际和着装心理的形成来看,这是不是有所颠倒呢?不是,因为这里不是谈史,而是谈心理趋向,所以,先谈袒露,后谈遮掩,是符合现代读者解读习惯的。袒露与遮掩,是服饰心理学中一对相辅相成的构成对象,同时又是一对着装心理的矛盾。

美国服装心理学家赫洛克谈到异性相吸时认为,人类未穿衣服时,人体不引人注意。因为心理分析说明,熟悉的事或形象不会引起好奇,而隐藏的东西恰恰会激起好奇心。稍稍披上一点,还可清晰地见到体形,就比裸体更诱人。《婚床》一书作者,美国的约瑟夫·布雷多克认为,人类着装动机不在遮羞,而在吸引。他认为,在以裸体为清白的国度里,”赤身裸体比袒胸露肩更接近贞洁“。”当某个人,无论是男是女,开始身挂一条鲜艳的垂穗,几根绚丽的羽毛,一串闪耀的珠玑,一束青青的树叶,一片洁白的棉布,或一只耀眼的贝壳,自然不得不引起旁人的注意。而这微不足道的遮掩竟是最富威力的性刺激物。“从原始部落生活的实景中可以证实这一点,菲律宾的艾塔人非常讲究佩饰,那多条项链的悬挂和乳房上部的饰穗,很自然地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她那裸露的乳房。而多哥、塞内加尔、安达曼群岛上的明科皮人以及澳大利亚的库克人,其女性普遍扎有一种臀带,表面上看是为了遮住性器官,实际上比起全裸体来,恰恰是将人的视线引向正在遮掩的部位,因为臀带上有那么多条珠带的缠绕,再加上一些小巧的饰品,颇为醒目、华丽,使人不由得注意这些佩饰品,自然也就注意到其遮掩部位了。这种着装方式具有吸引异性的潜在心理意识,已为学术界所公认。

有趣的是,欧洲男子大约从1408~1575年间,也曾经做过类似原始人的着装方式的尝试,只不过比起原始人来,更讲究豪华,更讲求艺术性而已。奥地利的赫尔曼·施赖贝尔在《羞耻心的文化史》一书中记述了这一个时期男性的特殊服饰:“短小的裤子长起来,并牢牢地和类似袜子的脚部饰物缝合在一起。后来又出现了用结实的布料缝制的股袋(初为小半球,后故意放大尺寸),用它来覆盖过去全德意志都能清楚地看到其形状的男性象征物。但是,尽管如此,风流的男士们还没有死心。他们以精美的股袋或与裤子颜色配色强烈的股袋来夸耀性的能力。”不仅这样,有的人甚至还在那小袋上装饰黄金和钻石饰件。直到16世纪70年代,由于出现了又肥又大的带囊马裤,再加上法国国王亨利三世女人味十足,非常厌恶这种服饰,才使它逐渐消失。在欧洲文明社会中,竟会出现这样强调第一性征的服饰,不能不承认人在进化过程中,仍然带有原始的动物心理。只不过这时更加巧妙,以遮掩服饰的面貌出现罢了。

在世界时装设计大师中,有几位是以其作品富于性感而引起轰动的。这里所谓的性感正是以衣服来有意烘托的。如“朋克”之母维维安·维斯特伍德坚持性感就是时髦,她总是在强调胸部和臀部,故意将上衣的胸开得很低,又将下装的臀部用很多填充物来垫高。她还以故意撕破的衣服来塑造性感女郎,或是以银光闪闪的胸饰来突出性感。她甚至说:“性感来源于服装。”美国时尚性感时装设计大师卡尔文·克莱恩更是以巧妙的遮掩方式来突出性感冲击力。

中国人总觉得自己较之西方人来说很保守,很封建,但是很多外国人都认为,中国旗袍的开衩,在着装者走路时的一闪一收中正吸引人的眼睛注视到女性的大腿。

时至今日,人们仍在热衷于充分显示性别特征的紧身衣、弹力短裙、牛筋裤和健美裤,除了显示形体的魅力(事实上有取得相反效果的例子)之外,又作何解释呢?1987年11月5日美国《北美日报》以“今年秋季时装主流”为题发表文章说:“一般而言,本季的流行主题在于将女人味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用料与细部结构亦更加雅致动人,造型则耐人寻味而性感十足。”在此以后,时装界“创造性感新潮流”的提法几度兴起,说明以遮掩服饰吸引异性的意识至今仍存留在现代人心理中,而且艺术性的有意修饰愈益高明。

异性相吸,是一条与生物同步产生的规律,自然也反映在服饰心理学中。中国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实际上只揭示出一条显而易见的社会现象。事实证明,男性不管在社会中充当什么角色,只要他是一个人,总会在恋人面前尽可能地美化自己,其中最看重外表修饰,即包括衣服与佩饰在内。心理学中专门论述人的取悦动机,而取悦动机往往在异性之间显得尤为活跃。于是,无论是耀眼服饰,还是袒露服饰,即使是遮掩服饰,都在客观上存在着吸引异性的潜在动机。这是人在满足修饰本能一类着装心理中最原始、又最具活力的动机,并且只要有人存在,这种着装心理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并不断地被人们充实、丰富。

显露超群意识

正像“满足修饰本能”中以“求美”为统领一样,“显露超群意识”中最具代表意义的就是“显示个性”了。只有热切希望显露超群意识的着装者,才会尽最大努力利用服饰“显示个性”。但是,由于每个着装者对显示个性的具体含义理解不清,很多时候会产生误解,认为“求新”、“求异”、“炫耀”乃至“求怪”和“求随意”等都是在显示个性。

其实,它们之间虽然有着一些共同的地方,诸如都想使自己突出于群体之上,因而不甘心与其他着装者为伍等等。但是这里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想显示个性,主要需通过独具特色的服饰显示出着装者超乎群伦之上的气质、修养、理想乃至世界观。而求新与炫耀自我的着装者,尽管在内心深处也存有超群的着装意识,试图以服饰来显示自己,可是求新与炫耀的结果并不一定能显示出真正的个性,有时很多为此目的的着装者同时盯准了一种服饰,结果适得其反,非但没有显示出个性,反而湮没在滚滚洪流之中,或在斑斓绚丽的色彩中黯淡无光。相比之下,倒是求怪、求异和求随意带有一些着装者本来的个性,只是有时怪得荒诞,一种扭曲了的心态使其个性鲜明,本身就带有一种抗争式的逆反心理。这在心理学中属于自卑补偿之列,不管怎么说,这几种着装心理都具有显露超群意识的共性,是超越本能的社会化产物。为了将其加以形象性的区分,列出示意图来以供参考。

显然这种种心理,都是通过自我着装形象,在人群中制造人本体的超越感与鲜明印象。

一、显示个性(人格)——表现服饰中的自我

个性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欧洲心理学学者将其称之为人格,对人格所下的定义不下五十种,可见对于个性或人格的分析也不是十分简单的。叶奕乾、祝蓓里所编的《心理学》一书中说个性是“客观现实与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个性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随之变化的”。陈仲庚、张雨新编著的《人格心理学》则认为“人有表现于外的、给人印象的特点,也有外部未必显露的、可以间接测得和验证的特点。这些稳定而异于他人的特质模式,给人行为以一定的倾向性,它表现了一个由表及里的、包括心身在内的真实的个人——即人格。”人格一词来自于拉丁文“面具”的意思。把面具指义为人格,实际上说明两层意思,一层是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一层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

根据这样的观点,再结合服饰心理学中的着装心理,就可得出人格或个性在服饰中的体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广义地说,每个人着装行为实际上都反映出内在的真实的人格,无论其主观上是否欲求体现个性。而狭义地说,是在着装者群中有那么一些人,总试图在个人的着装中,体现出不同凡响的个性特征,在这一小节中谈到的主要就是这些有意识在服饰中显示个性的着装者的心态。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在自己的学说中,将由面具演变来的人格指为自我的外延。按照荣格的观点,“文化要求于他所充当的角色就成为人格……这种包括外部的自我和内部的自我,就是真实的人——人格。”对于着装者来说,有些人总想通过个人的外部形象,即着装形象向周围的人显示“我”的与众不同,也就是将自己的爱好、兴趣、需要以及对人生的看法都以物化了的形象——服饰,向人们展示,以赢得所有与之交流的着装形象受众的肯定与另眼相看。

如有些着装者在周围人都佩戴金饰品的环境中,坚决不戴任何金饰品,不仅不戴,而且对其他佩戴金饰品的人不屑一顾,认为别人俗不可耐。即使他真的从心里喜欢上某一种款式的金饰品时,也从大脑发出抑制命令,坚决不买、不戴。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可能使自己在着装者群中卓然独立。还有的着装者,绝对不穿已形成时装潮的款式的服装,哪怕自己曾在时装流行的初期添置过,这时也会因别人蜂拥而至,决定将这种在很多人身上都可见到的服装弃之一隅。有人无论穿什么衣服,总要在衣襟、口袋处故意露出一截手帕,而当时周围竟没有人这样佩戴,他却泰然自若、坚定不移。还有的人一年四季,无论单夹皮棉,总在衣服不定哪个部位露出一朵花形装饰,以显示自己的独特性。类似的例子很多,有人春秋服装总是西服,从不穿夹克装;有人总是一头俏发,多冷多晒都不戴帽子;还有的人偏爱一种颜色,以至被同事为此起个绰号,也矢志不移。香港影视明星利智,曾身着红色的服装,再在红色衣服上添加黑色装饰条并减少首饰。由于她皮肤白皙,所以显得异常华贵。利智以此形成符号告知人们:利智就是利智。她的着装形象受到香港人的欢迎。

选择和穿戴服饰,带有明显的个性倾向性,不要只将其看作是简单的个人一时好恶,其原初动机的形成,完全有赖于个人的兴趣和世界观等内在因素。有时说某人穿衣服很个别,意为不喜欢随大流(不随大流有求异心理与追求个性两种人,这里是指人们对后者的评判),或是总保持自己的特征,这种评价都说不清是褒义还是贬义,但着装心理中个性倾向鲜明的人又有什么过错呢?于是评价者尽管依此评价,着装者依旧我行我素。如果从服饰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些人的顽强意志并不是出于一时兴趣,而是根源于他从小接受的教育,他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以及在此经历中所得出的对人生的看法,还有他对借助服饰显示个性的独特理解与表现形式。所有这些主、客观因素的交融与碰撞,便培养出一批不遗余力想在服饰上显示个性的着装者。

如果仔细观察分析一些着装心理中个人倾向性强的着装者,便会发现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性格所决定的。例如有的人热情、开朗、活泼、外向,有的人却深沉、稳健、多思、内向。一般来说,以上这些性格特征较明显的人会在服饰选择上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那就是前者喜欢宽松的、适宜活动的服装款式,喜欢鲜艳的跳跃式图案的花色织物,喜欢漂亮、醒目的佩饰品以及便捷的着装配套形式;而后者则喜欢平稳庄重的服装款式,所有扣子都系得很认真,喜欢沉着雅静的、细小玲珑的花色织物或干脆为素色织物,喜欢精巧、细微、文静的佩饰品以及庄重的着装外表特征。这只是简单笼统地划分,因为着装心理异常复杂,所以任何划分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性格类型尚有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之说,因此服饰选择、着装、个人形象塑造,也必然染上性格色彩。在着装心理中显示个性,当然带有鲜明的典型性和反复交叉的多变性。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心理学

    每天读点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决定着行为,人心难测,我们想要让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必须了解、掌握他的心理,擅攻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恰当地运用。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弗洛伊德12:文明及其缺憾

    纪伯伦生命中曾有两位红颜知己,对他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这位年长纪伯伦的异国女性,在纪伯伦生命最艰难、最晦暗的时候给了他巨大的帮助,注入给纪伯伦的绝不简简单单是金钱,而是一种高山流水的能量。在所有纪伯伦的通信中,从来没有这样巨大数量的书信写给特定的一个人。纪伯伦蒙受她的照顾,迅速在异国成长。因为命运的安排,这对高尚的精神情侣未能在一起。纪伯伦临终前,把所有的画作全部送给了玛丽。因为这些画全都来自于玛丽的精神指导。本书收入了纪伯伦致玛丽的信179封,玛丽致纪伯伦的信72封,纪伯伦日记3篇,玛丽日记34篇。读者今日有幸一睹他们之间的通信,真是莫大的福气。
  • 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

    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

    人们常常会人云亦云,从众的魔力是如何产生的?权威为何如此可怕,让人不得不服从?为何会出现“黑色星期一恐惧症”,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催眠术到底有何奥秘,让人做出不可思议的举动?看似习以为常的行为背后实则暗藏神秘的心理玄机!《潜伏在你身边的心理学》选取一个个生动有趣的事例,通过众多著名心理学家的实验“现身说法”,深入浅出地揭开生活中各种有趣现象的成因,让你领略心理学的神奇力量!破译性格密码,揭开行为动机,遇见真正的自己!习得心灵窥探术,洞察百态人性!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团结协作精神》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热门推荐
  • tfboys之澄心爱恋

    tfboys之澄心爱恋

    本小说是写的三只和三位女主:慕容陌雅,上官忆雪和欧阳橙韵的故事,可能会有点虐,但是结局一定是甜甜的
  • 指腹年华倾年少

    指腹年华倾年少

    青春是指腹的年华,似青丝由指尖而过,倾我一幕一幕年少癫狂,单纯天真。得知真实身世的陈媛媛,依旧以BOSS妹妹的身份生活在那个被她唤了十几年哥哥的少年身边,只是他还是他,她亦不再。大学校园的文学社会长美男,阴暗面与阳光面并存,各种勾搭成为请客机器。韩方宇总监美男火力全开,优秀人才内心的孤独凄哀;因为爱所以才想利用,因为只有利用才能是爱。否则无情无爱。钱永远比那些精神层面带来的任何一切都要真实。因为当初想见他一面,放下所有去到他身边,换来的却是面对面只能擦肩而过所带来的悲哀……纯白少年全染尘埃,这个世界,拿什么还我少年清白,还我年少纯白。
  • 温润一生

    温润一生

    这是一本散文集,这是一本励志向上的智慧美文集,厚厚的、沉甸甸的,像秋后的庄稼,读着,不忍放下。在今天,有一些人还能独守本心,固守心中那份执著,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而本书作者便是这样的人。
  • 外八门之小六爷

    外八门之小六爷

    三百六十行之外,外八门:盗门、蛊门、机关门、千门、兰花一门、神调门、红手绢、索命门、从古至今,利字当头,看险恶江湖,品人生百味。
  • 重生之吕氏娇娇

    重生之吕氏娇娇

    吕妍受尽苦难,终于爬上魏王侧妃的位置,却不想在魏王夺位成功的时候,下的第一道圣旨诛吕氏九族,赐吕侧妃毒酒。重生回来的吕妍开始步步为营,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祖传承

    天祖传承

    沧海桑田后,日月沉沦。星河变幻间,回忆像流过了河水,一去不返。当传承归来,这片星空,将再次崛起!
  • 进化,我要进化

    进化,我要进化

    你还在为工作繁忙而发愁吗?跟作者一起来杀丧尸吧!作者qq799595292。感谢支持,最近作者很忙哦!所以暂停一个月!!!望各位原谅!!!谢谢!
  • 黑玫瑰之约:双面夙雅

    黑玫瑰之约:双面夙雅

    我黎黯雅,只是想平静的度过一生,可是没想到我的出生就是个错误,我一直在被你利用,那是因为唯一从出生就给我温暖的人还在,可是现在我的哥哥已经不在了,呵,我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顾忌了,你们做过的还是要还的。我自以为不会再爱了,可是我爱上的人还是个错误,直到自己已经遍体鳞伤才懂放手。黯雅,如果我早点出现在你的生命中该有多好,可惜我还是来晚了,我不会再让人伤害你,我永远都会报复你的。------夜尘珞这是作者第一次写文,希望大家可以多提意见。
  • 倾城质子妃

    倾城质子妃

    为活性命,她隐瞒身份用丑陋遮真颜,世人都知道她丑陋无比却有真心疼爱她的青梅竹马小情郎,可皇家算计让她嫁给了冷若冰上嗜血好杀的北国质子,大婚当日新郎打落凤冠将丑陋的新娘无情的辱骂,可当他发现自己血喜欢她时他已经深深的伤害了他,可当他真的爱上她时她已经为他而死,当她从死人堆里被就出来从此洗尽铅华露真颜,倾城之貌羞花月……
  • 天幻魔瞳

    天幻魔瞳

    这是一个武者与幻术师的世界,到底谁才能够走向巅峰,武者与幻术师不断的争锋,到底谁才是最巅峰的存在。一个幻术世家的弟子段天在家族测试前身体发生变化,只能走武者的道路,在一个主张幻术的帝国里开始了自己的武者之路,前路困难重重,他能不能在一个幻术帝国里崛起,请来一起欣赏吧接下来会不断更新!!!!!!!!!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