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2900000132

第132章 人道主义

一位在晚报社工作的朋友最近给我寄来邓朴方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上的讲话。这篇讲话发表在《三月风》杂志上,我看到的是《人民日报》转载的全文。朋友在第二节的小标题上打了两个圈,他在信里写道:“您大概不会把人道主义看做洪水猛兽吧。”原来这一节的小标题是《我们的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讲话并不长,特别是第二节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讲得好!

关于人道主义,我也有我的经验。一九七九年五月我访问巴黎回来,在北京作家协会朋友们的一次小型宴会上,闲谈间,我说:“讲一点人道主义也有好处,至少不虐待俘虏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人无缘无故把人打死,只是为了‘打坏人’。现在知道打死了不少好人,可是已经晚了。”没有想到席上一位同志接口说:“资产阶级也不讲人道主义,他们虐待黑人。美国××影片上不是揭露了他们的那种暴行吗?”这虽然不是原话,但大意不会错。影片我没有看过,因此连名字也忘记了,只记得那个时候正在上演这部影片。

这位同志板起面孔这样一说,我不愿意得罪他,就不再谈人道主义了。但他的话并没有动摇我的看法。我已经听惯了这种“官腔”。我知道在“文革”时期什么事都得跟资产阶级“对着干”。资产阶级曾经用“人道主义”反对宗教、封建的统治,用“人权”反对神权和王权,那么是不是我们也要反其道而行之,用兽道主义来反对人道主义呢?不!当然不会!在十载“文革”中我看够了兽性的大发作,我不能不经常思考造反派怎样成为“吃人”的“虎狼”。我身受其害,有权控诉,也有权探索,因为“文革”留下的后遗症今天还在蚕蚀我的生命。我要看清人兽转化的道路,不过是怕见这种超级大马戏的重演,换句话说,我不愿意再进“牛棚”。我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即使口里不说,心里也不会不想,有时半夜从噩梦中惊醒,眼前也会出现人吃人的可怕场面,使我不得不苦苦思索。

我终于从那位同志的话中找到一线亮光:问题大概就在于人道主义吧。为什么有的人那样害怕人道主义?……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情。一九六六年我作为审查对象在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的厨房里劳动,一个从外面来的初中学生拿一根鞭子抽打我,要我把他带到我家里去。我知道要是我听他的话,全家就会大祸临头。他鞭打,我不能反抗(不准反抗!),只有拼命奔逃。他并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只听人说我是“坏人”,就不把我当人看待。他追我逃,进进出出,的确是一场绝望的挣扎!我当时非常狼狈,只是盼望那个孩子对我讲点人道主义。幸而在这紧急关头作协分会的造反派出现了。他们来拉我到大厅去,那里有不少外地串连来的学生等待“牛鬼们”去“自报罪行”。那位拿鞭子的中学生只好另找别的“坏人”去了。我还记得他恶狠狠地对造反派说:“对这些坏人就是不能讲人道!”

像这样的事我还遇见不少次,像这类的话我也听见不少次。因此在十年“浩劫”中我就保留着这样一个印象:只有拿鞭子的人才有权谈人道主义,对挨鞭子的人是“不能讲人道主义”的。我常常暗暗地问自己:那么对我们这些挨鞭子的人就只能讲兽道主义吗?我很想知道这兽道主义是从哪里来的。……

前些时候全国出现了一股“人道主义热”,我抱病跟着大家学习了一阵子,不过我是自学,而且怀着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去学。我的问题始终是:那些单纯的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和所谓的“革命左派”怎么一下子会变成嗜血的“虎狼”?那股热很快就过去了,可是答案还不知在什么地方。即使有人引经据典也涂抹不掉我耳闻目睹的事实。杨沫同志在日记里记录的“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明明发生在我们伟大的民族中间,我虽然年迈体弱,记忆力衰退,可是我至今没有忘记那些在“浩劫”中被残害致死的友人的音容笑貌。那些杰出作家的名字将永远活在读者的心中:老舍,赵树理,杨朔,叶以群,海默……和别的许许多多。他们本来还可以为我国人民继续创造精神财富,但是都给不明不白地赶上了死路。多么大的损失!这是因为什么?

究竟是因为什么?……

在邓朴方同志的讲话中我找到了回答:

我们一些同志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批判,往往不是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上,而是站在封建主义的立场上去批判的。即使口头不这样说,实际上也是受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文化大革命”搞的就是以“大民主”为先导的封建关系,是宗教狂热。大量的非人道的残酷行为就是在那时产生的……

他讲得非常明白,产生大量非人道的残酷行为的是什么?就是披着“左”的外衣的宗教狂热。那么人兽转化的道路也就是披上“革命”外衣的封建主义的道路了。所以时机一到,一声号令,一霎时满街都是“虎狼”,哪里还有人敢讲人道主义?哪里还肯让人讲人道主义?

人兽转化的道路必须堵死!十年“文革”的血腥的回忆也应该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了。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同类推荐
  • 随想录

    随想录

    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作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本书堪称一本伟大的书。这是巴金用全部人生经验来倾心创作的。没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没有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老年巴金就不会动笔。他在书中痛苦回忆;他在书中深刻反思;他在书中重新开始青年时代的追求;他在书中完成了一个真实人格的塑造。
  •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张强文集·艺术个案与群体批评卷

    当艺术表现成为一种生命内在需要的时候,精神便与纵情无羁的行动混合,使艺术传达成为义无返顾的冒险。王易罡的作品是他淋漓尽致地表达生命体验和袒露个人意志的深刻印迹。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

    《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由凉月满天著,作者以亲身经历作经,以贴近生活的哲思为纬,用优美而极富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了人生的阴晴雨雪、悲欢离合。《面对生活请拈花微笑》文笔清新,语言凝炼、隽永、沉郁,于平淡中见精彩、于朴素中见真情。可以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并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
  • 风吹树响

    风吹树响

    面对世界与人,作者放弃一味抒情,而是固执地追寻事物的真相。让其中的人自己说话,或是让其中的一棵树,他的帽子自己说话,一点也没有夸张的风景描写和人物描写,却小处着眼,大出落笔,折射出一个作家,对于人类的悲悯与关怀,从而把作品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热门推荐
  • 妖怪名单之夕阳的余辉

    妖怪名单之夕阳的余辉

    本文为妖怪名单同人文讲述了少年封夕为拯救世界而与天罡地煞108将的斗争。
  • 造物主宰

    造物主宰

    我经常游走在虚拟的真实,与现实的虚幻之间。虚拟的游戏世界,被复制成了真实的世界,我的意识从此开始进化。我,一个现实世界里的废材;却成为了新世界的主宰。神进入我的世界里捣乱,被我把意识删除,轮回成了凡界的猪!凡界就是我所处的现实世界;而我就是从现实世界里走出来的,又一个超越了神的存在。超越了神的存在被称作真我,俗称造物主。真我创造了一个世界;同时,也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 破天刺神

    破天刺神

    刺客?书生?学员?分身。都是浮云,只有我是最强的。注:开头写的不太好,直接跳到16章。
  • 总裁独宠名门星妻

    总裁独宠名门星妻

    她,人前是多面女神,人后是杀戮决绝的第一杀手。他,人前是冰冷总裁,人后是实打实的一个妻奴。她,是四大家族南宫家的大小姐,亲妈是上官家二小姐,亲爸是南宫家当家人,继父是冷家五少,老公是叶家独子,四大家族各大掌门人全是她家的。更是有一个将她宠上天的老公,就算是要星星月亮叶少也会想尽办法帮她弄到手。「最美不过青梅竹马」
  • exo秒速五厘米

    exo秒速五厘米

    秒速五厘米是樱花飘落的速度,亦是我们渐行渐远的速度,我们一起用了13年,跨越了地球上最远的距离。吴亦凡是你初中时期所喜欢的人,你的初恋。你一直把这份感情保留,从未向任何人吐露。没有想到的是喜欢他的第13年里你遇到了他,在SM公司,而你也阴差阳错的拍摄了exo《十二月的奇迹》mv。故事的结局有吴亦凡,吴世勋,边伯贤,朴灿烈四人。故事里的exo是12个人。新浪微博:凡酥软果。
  • 无限萌

    无限萌

    有点黑暗有点人性有点搞笑有点热血就是一本什么都有点都故事炮姐威武!吾王万岁!-----------------------------------------有點新设定的无限流,有点无限流加网游的感觉,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本書QQ群254544590,歡迎各大神作者與讀者加入,給夏天一點經驗
  • 三国兵者诡道

    三国兵者诡道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 恕谷后集

    恕谷后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在北大听的12堂经济课

    爱尔兰的哲学家埃德蒙·伯克曾说过:“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专家的时代。”或许很多人对经济学概念还很陌生,觉得这是一门遥远而专业的学问。但是,经济学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息息相关,影响着人生的每个阶段。即使你头脑中并没有“经济”的意识,经济学也会在你身边体现和发生。
  • 恋爱这件小事

    恋爱这件小事

    读书时,丁檬是成绩优异的学习委员,乔以辰是拉低均分的问题儿童,每逢考试,丁檬总会把乔以辰骂成狗。结婚后,丁檬是刚入行的新人小歌手,乔以辰是金招牌的音乐制作人,每逢录音,丁檬总会被乔以辰骂成狗。时光荏苒,白云苍狗穿透了年华的透白羽翼,在留下的岁月里,捉住了那种温暖又美妙的颜色,你知道的,就算身份互换,就算岁月变迁,但从校服到婚纱,我始终陪在你身边。一如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