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2900000136

第136章 再说端端

我还想谈谈外孙女小端端的事情。

前一篇关于她的文章是三年前发表的,现在端端不再是“我们家庭最小的成员”了(我儿子结了婚,家里添了一个一岁的小孙女)。但她仍然是全家最忙的人。她在小学读到了五年级,每天还是带了不少的课外作业回家,到家后休息不过半小时,就埋头用功,常常坐到晚上八九点钟,中间只除去吃一顿晚饭的时间。她在家做功课,常常借用我的写字台。我算了一算她一天伏案的时间比我多。我是作家嘛,却没有想到连一个小学生也比我写得更勤奋。“有这样的必要吗?”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我总觉得:儿童嘛,应当让她有时间活动活动,多跑跑,多笑笑,多动动脑筋。整天坐着看书写字,就不像小孩了。我自己也有过童年,我并不曾忘记我是怎样过来的。虽然生活在封建或半封建的社会里,我也还是一个跳跳蹦蹦的孩子,常常用自己的脑筋想主意,我有时背书背不出来挨板子,但也有痛痛快快和同伴们游戏的时候。我始终不曾感觉到读书像一种沉重的负担,是一件苦事。所以有一天我听见端端一个人自言自语发牢骚:“活下去真没劲!”不觉大吃一惊,我对孩子的父母谈起这件事,我看得比较严重,让一个十岁多的孩子感觉到活下去没有意思,没有趣味,这种小学教育值得好好考虑。孩子的父母并不完全同意我的看法,特别是做母亲的总以为孩子不肯多动脑筋,做作业做得太慢,自己又没有工夫辅导孩子,有时看见到了九点孩子还在用功,就动了气,放连珠炮似的大骂一顿,逼着孩子上床睡觉。孩子只得第二天提早起床做功课。孩子的父亲偶尔和我同声说一句:“孩子睡眠不足。”但是他也不得不警告孩子:将来念中学,考重点学校,功课更多,老师抓得更紧,现在不练就一些本领,以后怎样过日子?

端端并不理解这个警告的严重性。她也不知道如何练就应付那些功课的本领。她母亲责备她“窍开得慢”,似乎也有道理。我的两篇文章写成相隔三年,这就说明三年中她的情况并未改善,可见进步很小。她的学习成绩始终不稳定,而且常常不大好。但孩子既爱面子,又怕挨骂,每逢考试成绩在九十分以上,她回到家,就马上告诉大人(姑婆、太孃或者她的父母),要是成绩在八十分以下,她便支支吾吾,设法拖延一两天,终于给妈妈知道,还是挨一顿痛骂。说也奇怪,我女儿思想很开放,但是要她抓孩子的功课,或者她发现了孩子的毛病,就缺乏耐心,不由分说,迎头来一阵倾盆大雨,有时甚至上纲上线,吓得孩子无话可说。我不同意这种教育方法,我心里想:她不开窍,你帮忙她开窍嘛。可是我女儿、女婿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忙碌着,抽不出时间来照顾孩子的学习。我在旁边冷静地观察,也看得出来:孩子挨骂的时候,起初有些紧张,后来挨骂的次数多了,她也就不大在乎了。所以发生过的事情又继续不断地发生。做母亲的却从未想过:为什么孩子会有“活下去真没劲”的思想。她大概以为“不要紧,大家都是这样地教育成人的。”

当然,谁也不必把孩子的话看得太认真。的确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孩子不会因为功课重就“看破红尘”,也不会因为挨骂多就起来“造反”。一切会照常进行,不必紧张。孩子虽爱面子,但也不会去考“重点学校”,她父母也不会强迫她考“重点学校”,我更不鼓励她念“重点学校”,因为做“重点”学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她还不够条件。

我三年前就曾指出,现在的教学方法好像和我做孩子时候的差不太多,我称它为“填鸭式”,一样是灌输,只是填塞进去的东西不同罢了。过去把教育看得很简单,认为教师人人可做,今天也一样,无非是照课本宣讲,“我替你思考,只要你听话,照我说的办。”崇高理想,豪言壮语,遍地皆是;人们相信,拿起课本反复解释,逐句背诵,就可以终生为四化献身,向共产主义理想迈进了。

我是受过“填鸭式”教育的,我脑子里给填满了所谓孔孟之道,可是我并没有相信过那些圣贤书,人们从来不教我开动脑筋思考,到了我自己“开窍”的时候,我首先就丢开那些背得烂熟的封建糟粕或者封建精华。我总是顺着自己的思路想问题,也只能顺着自己的思路想问题,那些填进去的东西总不会在我的脑子里起作用,因为我是人,不是鸭子。

今天的孩子当然也不是鸭子,即使我们有十分伟大、极其崇高的理想也不能当做“饲料”使用吧。要是作为“饲料”,再伟大的东西也会走样的。何况用“饲料”填鸭只是为了让鸭子快快长肥给人吃掉。我们给孩子受教育却是为了让他们做有用的人,为建设祖国长期尽力,这是“百年大计”,决不是单单把他们“养肥”就解决问题。

为孩子们着想,培养他们最好是“引导”、“启发”,使他们信服,让他们善于开动脑筋,学会自己思考问题。真正懂得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崇高,什么是好,什么是美,他们才有可能向伟大、崇高、好和美的方面追求。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学生,肯动脑筋的孩子总比不动脑筋的好。人总是不停地前进的,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发展的。不论是人,不论是社会,都不可能照一个模式世世代代不变地传下去。依赖父母的子女是没有出息的。下一代不会让我们牵着鼻子走,他们一定会把我们抛在后面,因为我们常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是希望,是未来,就得跟“填鸭式教育”决裂。未来决不会跟过去和现在一模一样。

最近人们又在谈论教育改革,这是好事。改革教育,人人有份,它不只是少数专家的事情。大家都希望这一次能改出一点成绩来。我看,单单伸起颈项等待是没有用的,有意见就讲出来。不能再走几千年、几百年、几十年前的老路了。多考虑,多议论,多征求意见,一切认真对待。总之,千万不要忘记认真二字。

我的前一篇关于端端的短文是一口气写下去的。这一段《随想》则写得很吃力,还删改了三次。为什么会这样困难?我找出一个原因:我把自己同端端混在了一起,我写端端,却想到自己。我的书橱里有二三十册笔记本或者更多一些,都是“文革”期间给造反派抄走后来落实政策又退了回来的。本子上记录着“老师们”的“讲课”,全是我的字迹。在那段漫长的时间里我经常像小学生那样战战兢兢地应付没完没了的作业,背诵、死记“老师们”的教诲;我强迫自己顺着别人的思路想事情,我把一连串的指示当做精饲料一股脑儿吞在肚里。是的,这全是为我准备、而我消化不了的精饲料。为了讨好“老师”,争取分数,我发奋,我虔诚,埋头苦学到夜深,只换来连夜的噩梦:到处寻找失去的东西,却一样也找不回来。应该说,有一个时候我也是“全家最忙的人”。我也是一个“没有开窍”的小学生,永远记不牢“老师们”的教导和批评,花费了那么多的学习时间,我得到的却常常是迎头的倾盆大雨。头发在灌输和责骂中变成了银丝,拿笔的手指颤抖得不由自己控制,写作成为惩罚的苦刑,生活好似长期的挣扎。“没劲!没劲!”甚至在梦里我也常常哀求:“放学吧!”我真想做一个逃学的“小学生”。说老实话,我同情端端,我也怜悯过去的自己。

关于端端我还得讲几句公道话。固然在学习方面她有缺点,成绩也属于中等,但正如她自己所说“不能把人看死”,她还是一个“在发展中的”十一岁的小姑娘。她也是要变的。

我妹妹批评我“偏爱”端端,我不否认,生活把我和这孩子拴在一起了。我常常想起狄更斯的《老古玩店》。我和端端都看过根据这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老外公和小外孙女的形象常常在我的眼前出现。我摔伤后从医院回家,生活不能自理,我和孩子的两张床放在一个房间里,每天清早她六点起身后就过来给我穿好袜子,轻轻地说声“再见”,然后一个人走下楼去。晚上她上楼睡觉,总是先给我铺好床。星期天我比她早起,就叫她过来给我穿好袜子,让她再上床睡一会,我笑着说:“这是包给你的。”她得意地回答:“我承包下来了。”似乎她为这种没有报酬的“承包”感到自豪。

她不会想到每天早晨那一声“再见”让我的心感到多么暖和。

五月二十五日

同类推荐
  • 往事与怀念

    往事与怀念

    这本回忆文集从作者的童年经历写到青年求学,从作者一生的学术追求写到命运的多次坎坷。书中的那些往事,特别是关于翻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回忆,体现了共和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在残酷历史年代里的命运沉浮。回溯的视角更增添了理性的视野。作者那种历经坎坷,却对理想矢志追求的情怀令人感慨而感动。
  • 青春小荷

    青春小荷

    青春的力量总是需要通过青春的文字来张扬。青春的文字难免会带些稚嫩、青涩,缺乏成熟和老辣,但唯此,才能显示出它的新鲜,它的活力,它的真诚,它的激情。作者的文字清丽、干净、细腻,这也是女性写作的一大特质。在《生命中没有不能承受》中,作者以细腻而又充满情感的文字,详细地描述了一只公鸡的生存状态。从公鸡的觅食、打鸣、表情、形态等诸多逼真的细节描写中,生动地展现了动物身上的灵性,从而引出了个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理解。类似这样的文字,在她的散文、诗歌及其他文体中经常出现。
  •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谁不想被世界温柔相待

    暗夜行路,文如灯,自己给自己点亮。迷雾趱程,字如石,一颗心给另一颗心铺就。篇篇如清水,映照的是爱山爱水爱世界。这本书,就这样用文字的方式,疼痛着你的疼痛,悲伤着他的悲伤,憧憬着我们的憧憬,希望着整个世界的希望。让我们一边落泪,一边欢欣,一边明媚,一边忧伤。
  • 我读3

    我读3

    《我读3》用最简洁直白的方式,从作者、写作背景、内容等方面,向读者多角度地呈示一本书的内核。主讲人涉猎颇广,每一本书都经过了消化吸?,最后形成了中肯的评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沉稳客观地把各种思潮、社会文化热点传达给读者。每本书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 鲁迅诗释读

    鲁迅诗释读

    鲁迅先生写下了许多光照千秋的不朽著作,诗歌作品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本书收录其全部诗作,计旧体诗六十三首,新体诗十二首,是迄今篇目最全,考证最细的鲁迅诗歌研究著作。
热门推荐
  • 琼逐

    琼逐

    世界格局,地三水七。茫茫沧海,光怪陆离。天地宝鉴,深海有幽谷,谷中有石洞,洞中有仙株。仙株上有果,貌乃妙女,抱膝而生。采摘而食之,可得长生。落地沾尘,则化为人,其貌之娇,无可比者。明烨望着那浩瀚的大海,里面倒垂着自己的影子,他邪邪的笑了。“你肯定是我的”新书上传,求收藏,求推荐,求包养。群号28957062
  • 巾帼隋唐

    巾帼隋唐

    为了拯救末世危机,来自华夏的大魔法师孟涵穿越到了一个类似古代隋唐的世界,但这里是女主天下,巾帼争雄的隋唐......多年征战,当隋末的乱世归于统一的时候,世界的真相也终于揭开时,蓦然回首,不知不觉,历史上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秦叔宝,尉迟恭,房玄龄,杜如晦......都变成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妹子,要知道,穿越前,11神马的,可是他最讨厌的。萝莉李元霸:“孟涵哥哥,你要记住我姐姐的话,当一个好皇帝,让天下人都和小四一样吃饱饭。”猪脚孟涵:“额,能商量一下吗?这个皇帝......还是你姐姐来做吧。”
  • 第二规则

    第二规则

    曾经的校园优秀学生,老师心里的骄傲学生。只因为要学会坚强,不再受他人欺负,而踏上了一条只可以奋勇前进而不可后悔的不归道路。是正确的人生目标,还是噩梦的开始。在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将成为黑道的潜规则,而庞昊天正是这规则的主宰。让我们跟随非英雄们奋勇的前往那无尾的征程吧!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尽在非英雄的世界里!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绝无笙

    绝无笙

    1.“呜呜…大哥,您不做什么是做什么啊?要钱我没钱,要色我还没您旁边的这位美女有料,您究竟是为了啥啊?…”洛无笙无厘头的哀嚎着。“因为你是女人!”白衣男轻飘飘的一句话差点儿没再次噎死洛无笙。2.夜清绝的话语声刚落,洛无笙啪的一下拍石桌而起,“靠,夜清绝,你丫的是咸菜叶子吃多了,闲的没事来故意找茬想噎死我吗?”夜清绝抬起他那似笑非笑的脸,洛无笙瞬间觉得这张脸真的很欠扁。3.“那我求你亲我。”“…”“怎么不亲呢?”“你以为我是送子观音吗?你求我就得给吗?”,随后又很傲娇的哼了一下,嘴巴不经意的微微嘟起。“你当然不是送子观音,你是我孩子他娘。”
  • 灭世歌

    灭世歌

    是谁踩在谁的头上嚣张狂笑,是谁踏过谁的躯壳收割了最后的麦苗,是谁抢走了谁嘴里最后的晚餐?南城已毁,亲友已亡。少年天夜带着无尽怨念,去寻找母亲口中那――不同的世界。
  • 重生:EXO之第十三位成员

    重生:EXO之第十三位成员

    他说,不愿意在娱乐圈的黑暗中沉沦,最终也是没有看清这个圈子的光怪陆离,多年的努力换来了身败名裂。不管你是否愿意相信,与你相处的每分每秒,全部来自我的真心。张艺兴后来,我们功成名就,后来,我们光芒万丈,也只是失去了那颗用力跳动的心。鹿晗我们每一个都在追寻,追寻一个其实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吴亦凡没有人生来卑微,可命运它让我不得不求饶。朴灿烈就好像在我心中洒下一把图钉,你又一个个踩了进去,再也不会有那样爱你的我。吴世勋-耽美向,夏北安诚意之作
  • 王妃凶悍:冷王跪下唱征服

    王妃凶悍:冷王跪下唱征服

    一朝穿越,二十一世纪叱咤风云的黑道女王变身王府的无脑王妃,上有恶霸王爷,下有绿茶小妾。一朝灵魂转换,风云起,天下乱,无脑王妃惊才绝艳,斗恶王,掐绿茶,伐异己,诛恶奴。一不小心还招惹上了一只颠倒众生的大魔王。“启禀陛下,北国太子摸了王妃的玉手。”魔王淡定一挥手:杀了。“启禀陛下,青云少主摸了王妃的纤腰。”魔王眉头微皱:灭了。“启禀陛下,王妃带着王子去了迦南神宫,说是要跟迦南神君一起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畅谈到人生理想。”魔王再也无法淡定,霸气凛然一挥手:儿郎们,挥师北上,踏平迦南神宫。
  • 如果躲开那颗网球的话

    如果躲开那颗网球的话

    被网球击中的概率是多少呢?因为那颗网球而相识相知甚至相爱,如果这都是命中注定的,那么我们该怎样逃离那些早已注定的命运呢?
  • 青涩青春之情系三生

    青涩青春之情系三生

    他们爱了三生。哪怕她不记得他,他仍然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