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7200000011

第11章 初步的假说与释梦的技术(2)

对于这一主要论点而言,你们却是错了。假设做梦者的第一个联想必然是我们所期求的,至少也是解释梦的线索,而你们则认为这一假设很荒谬,还认为联想是随心所欲的,所幸的是,它跟我所期求的事毫无关系;你们还认为我如果还有别的期望,有别的可能,便会盲目依赖机会以求侥幸,难免大错特错。我曾经大胆地说过,关于精神的自由和选择,你们有一种近乎痴迷的信仰,我也说过这种信仰是不科学的,应当让位于支配心理活动决定论的要求。做梦者被查问时刚好出现这个联想,而不是另外一个,对这一事实我要求你们尊重它。我并非列举一种信仰来反对他种信仰。由此而得的联想本不是我们的选择,也不是未受决定的,也不是与我们的期求毫无关联,这些都已得到证实。最近我又获悉,在实验心理学的实验室内,也可以发现类似的证据。

这一点十分重要,你们要特别加以注意。我要是问某人,他对梦中的某个因素有何联想,我会让他自由联想,即心中留置原来的观念,随意去想。自由联想要有一种特殊的注意参与,它与我们要排除反省不同。有些人做这种联想很容易,而另一些人却异常困难。如果我们不提示任何字示以刺激,或者限制在所需要的一种或几种联想,比如要求想起一个专用名或数目,而这些联想必然会有较高度的自由,并且你们会认为这样会比精神分析所用的更具有选择的余地。而就每一例来讲,他的联想都严格受控于某种重要的思绪,而这思绪发生作用时并不为我们知晓,就像那些引发过失及被称为“偶然性”行为的倾向一样。

我自己和许多追随者对于那些无因而至的姓名与数目,做过很多次实验,并发表了一些实验成果。实验方法如下:由一个专用名展开一系列联想,这些联想将相互连锁,不再是完全自由的了。正如梦中的各个因素所引发的联想一样,它们前后连贯,一直到由此引发的思绪竭尽所能无一遗漏而停止。而这时候,你或许能解释这个专用名自由联想的动机和意义了。这些实验多次操作结果都相同,所以得到的材料异常丰富,我们因此必须做更精细的研究,而那些数目引发的联想或者更能说明问题。这些联想彼此间连接迅速而紧密,同时又愈加明显地彰显其潜藏的目的,的确让我们感到十分惊奇。我再列举以人名的分析为例,这个分析当然不包括大堆的材料。

曾经,我在治疗一个年轻人时候,偶然说起我们在专用名方面似乎可以自由选取,实际上我们所想到的专用名,完全由当时的形势、受实验者的怪癖和地位来决定。因为一旦有怀疑,我就要请他当场实验。我了解到他有很多女性朋友,与其亲密的程度各不相同。因此我告诉他,假如让他任意想起一位女士的名字,那么他可在众多姓名中自由选取。他表示赞同。接下来的事情不但使我惊奇,他自己也深感诧异:他先是片刻的沉默,然后说出自己想到的字“白”(Albine),他并未将大量女人的姓名脱口而出。我对他说:“这很奇怪!这个姓名跟你是什么关系呢?你对‘白’知道多少呢?”更加怪异的是他所熟识的人中没有“白”这个名字,对于这个姓名他并不能联想到什么。或许你们认为分析失败;而事实是分析是圆满的,不必再有其他联想来补充。这个年轻人的皮肤很是洁白,我和他进行分析谈话时,常用“白皮公”来称呼他(Albino),而那时我们所谈论的正是他性格中的女性的成分。由此可知,他那时最感兴趣的女性,正是他自己,一个女性的“白皮公”。

一个人偶尔会因某些思绪而想到某种曲子,只不过是自身对这些思绪的存在一无所知。之所以想到这曲子,一是可能因为曲中的歌词,二是可能由于曲调的来源,要证明这点亦非难事。然而这说法须有限制条件:大音乐家之所以忽然想到某个曲调,则在于该曲调的音乐价值了。关于音乐家,我没有分析的经验,因此未敢将他们放入上面的结论之中。第一种原因具有普遍性。我认识的一个年轻人在某段时间酷爱《特洛伊的海伦》中巴黎歌的曲调,我承认它很动听。后来通过分析,得知他那时正同时恋着名叫“伊达”和“海伦”的两个少女。

这些本是自由引发的联想,如果都遭到此种限制,并且依附于某一特定的背景,那么由单独的刺激观念而引起的联想,必然也受到同等的严格约束。实验证实,这些联想不但依附于那些刺激观念,并且受潜意识活动的影响,即一些当时尚未意识到的、具有强烈情感价值的思想及兴趣是被我们称作“情结”的。

这些联想曾是价值很高的实验材料,这些实验在精神分析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冯特学派首创一种“联想实验”,接受实验的人面对着一个既定的“刺激语”,必须竭尽所能给出他想到的“反应语”。当时要求注意几点:刺激语与反应语的时间间隔,反应语的性质以及重复实验可能出现的错误等。以布洛伊勒和荣格为首的苏黎世学派,偶尔让实验者说出为何会有奇怪的联想,不停地做实验,以便获得联想实验反应的解释。结果慢慢得知,非常态的反应都强烈地受到某个情绪支配。布洛伊勒和荣格的这一发现,为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构建了第一座桥梁。

听到这些之后你们或许要说:“现在,我们都赞同自由联想是受约束的观点,而不是我们当初想象的那样可以自由选取;我们也承认梦的元素的联想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分歧点。你主张梦中的各单独元素的联想受到该元素的心理背景的制约,这个背景究竟是什么,则是不知道,我们也找不到有何证据。如果是做梦者的情绪决定了梦中的元素的联想,那么它对我们而言有何意义呢?显然这对于认识梦毫无用处;或者就像联想实验一样,只能使我们对情结多一些了解;可是情绪和梦又有什么关系呢?”

的确如此,不过你们忽略了一个要点,这要点使得我们不必以联想实验作为讨论的起点。在联想实验中,我们随意地选取了决定反应的刺激语,反应语就是刺激语和被实验者的情结的纽带。对于梦,刺激语被做梦者的心理活动的生成物取代,而做梦者并不知道它因何而起,所以这一心理活动的生成物可看做某情结的衍生物。可知,如果假定梦中各部分的联想由引发这种特殊成分的情结来决定,那么我们分析这些成分从而探到这一情结,不再是异想天开。

现在再举一例求证。遗忘专用名确实可以解释梦的分析,其不同在于遗忘只关系一人,而释梦关系到两个人。假如我暂时忘记一个专用名,我敢说我仍然知道它,而且由柏恩海的实验转一个弯,就可对做梦者做出同样的判定。现在,我已经不能捕捉到那个虽然忘记却仍然知道的专用名了。由经验可知,努力思考无用。然而我们常常可以想到别的一个或几个专用名。若是自然地想到一个代用名,显然这情境和梦的分析的情境相类似。其实梦的元素也并非我真正所要追求的,它不过是替代者,代替我们所不知道的、借由梦的分析想要找到的那件事。其不同在于,我忘记了某个专用名,完全明白那代名称并非原名称,而对梦中的元素来讲,须经过苦心研究,方能有此见解。如果我遗忘了专用名,那么就从代用名入手,分析讨论出逃逸意识以外的原物,比如遗忘的名字。如果我关注这些代用名,让他们在心中引发一系列的联想,那么要唤回遗忘的专用名只是早晚的问题。由此知道那些自然而生的代用名,既与遗忘的专用名确有联系,同时也被它所限制。

下面我将举一例以阐释这一分析;某天,我忘记了位于里维拉河上首都为蒙特卡洛的一个小国的名称。我想过了所知道的这个国家的一切事,比如鲁锡南王室的王子艾伯特,还有他的婚礼以及他对深海探险的热爱,总而言之,所有的一切回忆过后依然无济于事。所以我就放弃了,只让各个代用名在心中涌现。代用名来得很快:首先是蒙特卡洛,其后依次是皮耶蒙、阿尔巴尼亚、蒙地维多、柯里可等(Piedmont,Albania,Montevideo,Colico)我第一个注意的是阿尔巴尼亚,接着是蒙特尼格罗,也可能是黑白对比之意;然后,我注意到了有四个代用名中都有“Mon”音,于是想起了那被遗忘了的国名——摩纳哥。所以,代用名其实是以遗忘的名字为起源的;原名的第一音节构成了四个代用名,最后的代用名则正是原名音节依次组成,而且包含了末尾音节,如此原名的所有音节皆已齐聚。而我暂时忘记的理由也很容易懂。在意大利用摩纳哥称呼慕尼黑,而和慕尼黑相关的思绪压制了对于摩纳哥的记忆。

这个例子非常好,不过太简单。至于其他实例,或许你们要对代用名引发长长地联想,此时就与梦的分析更易于类比。我曾有过这种经验。有人邀我和他共饮意大利酒,在酒店里,他想起了某种酒的快乐往事,想要点这种酒,不料却忘掉了酒名。然后许多不同的代用名被想起,我从中得知他是因为一位名为赫德维的女士才忘记酒的名字的。果然,他告诉我他在初次饮这种酒时邂逅了这位女士,也由于我的推测他记起了酒名。此时他已成家,而赫德维这个名字就成为不愉快的过往。

遗忘专用名若果真如上所说,释梦就充满着可能。从替代物着手,分析一系列联想,顺藤摸瓜,总能发现原来的对象;而且从遗忘的名字推断,我们或许可假设一个梦的元素的联想并非由该元素决定,并且这个决定也不受意识里的原有念头所控制。这一假设成立之后,则为释梦术提供了相当的证据。

同类推荐
  • 人的自我理解

    人的自我理解

    本书作者秉承胡塞尔现象学传统,运用现象学的方法,从新的理论层面上,对人的自我理解问题进行独特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分析“我”这一指称的独特词法,作者将自我置入一个多元、多中心的背景中,对自我意识,个体与主体间责任,以及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是现象学中“自我”理论的重要发展。
  • 我们都有拖延症

    我们都有拖延症

    本书详细讲解拖延型病态人格的成因、行为模式以及如何调整。文中列举了大量真实的患者案例,使读者易理解并能够在事例中找到自身困惑所在,从而抓住矛盾和恐惧的根本,以最为有效的间接手段解决生活中辗转反侧也难以通明的各种学习、工作、婚姻、社交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了解人格心理理论,使我们更加理解社会问题,通达人情冷暖,学会回避社交风险,解决人际矛盾,成为高明的问题终结者和自己的心理医生。
  • 和希望一起飞

    和希望一起飞

    中考时,因没考上重点高中,我不禁感到心灰意冷。父亲的斥责在我眼里成了唾弃,母亲的鼓励也被我视为唠叨。一种难于道明的青春年春年少时期的叛逆使我开始憎恨这个世界,开始与父母、老师甚至自己作对。班主任曾私下不止一次对我的同学断言,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会有出息的话,那一定是上天瞎了眼。对此,我从来深信不疑。那时候的我是学校最鲜活热辣的反而教材,老师可随时毫无顾忌地当着同学的面将我贬得一文不值。
  • 北大心理课

    北大心理课

    北大的莘莘学子在历史的各个阶段无不书写着时代的主旋律,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些不仅仅是源于北大的教学理念,教育精神,更是北大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素养。正是凭借着过硬的心理素质,让北大人傲立潮头,建功立业。翻开这一本书,它将带你走进北大的精英泰斗之间,在北大林立的名人经历间穿梭,领略北大人成功的风采。本书结合北大名人的语录,深入浅出的剖析这些成功者的心理历程,找出成功背后的心理脉络与渊源。指导读者通过阅读,感受和领悟北大人的成功经验,并能够用这些经验指导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将平凡的人生打造的不平凡,将生命的精彩从心底绽放。
  •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如何与异性交往

    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如何与异性交往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趋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产生心理障碍。《如何与异性交往》关于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真实地呈现了不同风格和理论取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的治疗全景。为广大青少年认识自我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获取自我调节和预防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心理障碍的免疫力提供了多种专业手段,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提供了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奈何桥的摆渡者

    奈何桥的摆渡者

    学校后山血红色的城堡,忽然出现的腐朽古墓,从天而降的带血的玫瑰花,不翼而飞的同校同学,神秘吓人的羊皮卷书,幽深黑暗的小路,白色招摇的小船,是奈何桥的摆渡者在向你招手:一个人死亡那么寂寞!
  • 相贝经

    相贝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创富大师成功之路

    创富大师成功之路

    记住!你认识到你自己的积极心态的那一天,也就是你将遇到最重要的人的那一天;而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2你的这种思想、这种精神、这种心理就是你的法宝,你的力量。
  • 御神录

    御神录

    如果是天的旨意我屈服,如果是神的压迫,我抗争!神族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奇谋秘计,引动神域征途;大厦将顷,谁是擎天之柱?烽火倾城,谁拥不世王朝?逐鹿天下,笑看天地谁称王?*****兄弟们我回来了,沉寂已久,新书首发,望大家看得痛快!《御神录》书友群158577208
  • 逆天狂妃

    逆天狂妃

    太子退婚,殿前受辱,这一切,仅仅因为她的废材命格,可谁又知,她能逆天命,召百兽,令风云变色!寒风猎猎,她十指交错,眸光潋滟生辉:“欺我者,还之,害我者,除之!就算天命辱我,我也要逆天改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果愿意等我改变

    如果愿意等我改变

    “你说支票,什么支票?”“阿…”那男子翻着杂志,头也不抬,“买你的支票是个女人拿走的,和你差不多年纪。”“多少钱?”“一百万。”“……”“别觉得多,这是定金,还有卖身的四百万。”“卖身?”“你过来。”男子示意她坐下。“那个女人答应,你和我签卖身契,然后……”“恩?”“领证。”“……我没和你签过。”
  • 都市奇缘

    都市奇缘

    不怒时他游戏花丛,一怒时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他,平凡的都市小男人,没有梦想,随波逐流。他,武林至尊,让人闻风丧胆。都市红尘中,缘来缘去缘相聚。他就是刘锋,且看他执缘寻美,破掌乾坤!
  • 北苑别录

    北苑别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傲娇女神:99次我恋你

    傲娇女神:99次我恋你

    她萌,他霸道。她是天之骄女,妖娆狂妄,可偏偏在他面前,智商负数。。。“给你一个吻,如果不喜欢的话,可以还给我。”“好吧,其实我不怎么喜欢。还给你。”女子呆萌地亲了下男子,嗯?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
  • 雪域莲花

    雪域莲花

    我希望籍沿佛陀的脚步,从尼泊尔向印度,一路追寻藏传佛教的历史与源头,以一名心灵探寻者的所失所得所感,向大家呈现在异域色彩下的生命意义。我更希望,籍我对佛教密宗的深入理解,用自己的脚步重走这段已被湮没的梵路,为以后的朝圣者找出一个最全、最清楚的朝拜路线,籍着行走与思考,燃亮生命的一束光灵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