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37200000030

第30章 精神分析法与精神病学(2)

那位老妇的临床症状大致如此。我们无须有丰富的精神病学经验,即可知:第一,她在表述病情时过于心平气和,或者隐瞒太多,因此有别于其他精神病人;第二,她的确对匿名信的内容信以为真。

关于这类病例,一个精神病学家究竟采取哪种态度呢?从他对侍患者没有关好候诊室门的症候性行为的反应中,我们不难推断。他分析说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没什么心理学的价值,因此大可不必去研究。然而,关于这个嫉妒妇人的病例,他不应再抱着这样的态度。症候性行为看似无关紧要,但其症状本身却引来过多关注。其在主观上伴随着强烈的痛苦,在客观上有导致家庭破裂的嫌疑,因此它自然当引起精神科医生的关注。第一,精神病学者要将这种症候的基本属性归类。那位老妇受折磨的观念其本身不能说毫无意义,老妇的丈夫与那名女子发生关系确有可能。但是,就这一观念而言,尚有其他无意义却使人费解的地方。除了那封匿名信以外,病人完全没有理由假设她忠贞的丈夫也做过这样的事,尽管这并不是普通的事。她清楚该消息没什么证据,同时能圆满分析消息的来源;所以,她应该知道这种嫉妒毫无道理可言;而且她也的确如此表示过,但是她仍然深感痛苦,好像真有其事。我们把这种不合逻辑或现实的观念,通称为“妄想”。所以,那位老妇的痛苦是由一种“嫉妒妄想”而导致的,很明显这是该病例的基本特点。

假设这第一点成立,那么我们对精神病学必将兴趣大增。既然某种妄想不因为存在的事实而消除,当然也必定不起源于存在。然而,它的源头到底是哪里呢?妄想本就有着形形色色的内容,为什么该病例的妄想偏以嫉妒为内容呢?我们本来寄希望于精神病医生,但是请教的结果,仍然不能知道答案。我们的问题有很多,而他只讨论了其中之一。他准备研究这位老妇的家族史,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他认为如果她的家族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或不同的精神错乱,那么她极可能也有妄想症。换句话说,这位老妇之所以出现妄想,是由于她有产生这种妄想的遗传倾向。这句话虽然耐人寻味,但这已是道尽了我们想要了解的一切吗?这难道是引发该病例的唯一原因?难道我们能假设患者产生这种妄想而不是其他妄想的事实是毫无意义的、随意的,而不做任何的分析吗?所谓的遗传倾向真的可以决定一切吗?毫不顾忌她一生有过怎样的经验和情绪,这就避免不了某时刻产生一种妄想吗?你们也许想了解科学的精神病理论为何不给出进一步的解释。我可以跟你们说:“一个人有多少,他才能给多少;只有骗子才会以空言欺人。”精神病医生只是不知怎样才可作更深入的解释。虽然你经验丰富,也只得凭诊断及猜测该病的发展变化以求得自慰了。

但是精神分析能有更好的结果吗?我敢肯定地告诉你们,有的。我希望可以告诉你们,即便如此隐晦的病例,我们也能发现一些事实从而使得可以更深切地认识。第一,我请你们留心令人费解的细枝末节,那封匿名信,即老妇妄想的根据,本是她自己招来的,前一天她闲聊时告诉那奸诈的女仆,假如她的丈夫果真与少女有奸情,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事了。正是她的话引起了女仆的歹毒心思。因此,那位老妇的妄想并非由于有了匿名信,她的妄想首先源于内心的恐惧,或者一种愿望。此外,短短两小时的精神分析所发现的各点也值得我们关注。我在老妇人叙述完病情之后,请她叙述其想法、观点还有回忆,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她表示一切都说过了,也没有什么想法;两个小时过后,由于她声称已安好,再也不会出现这种妄想了,那么精神分析结束,她之所以这么说,其一自然是阻抗作用,其二则害怕再接受精神分析。在这两个小时里,她偶然地说过几句话,促使我们有可能且不得不做出他种解释,这一解释可用以说明老妇人嫉妒妄想的根源。原来,她对请我来看病的那位女婿有一种迷恋。而她对此一无所知,或者是知之甚少;鉴于母婿之间的关系,她的迷恋很好地隐匿于她那无害的慈爱背后。由我们所已知的信息也能看出这位好妻子、好母亲的心中所想。这种不可能的奇情的迷恋,当然不能进入她有意识的心灵之中,但它依然存在着,这一潜意识对她而言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压力已然形成,自然就会希望其消失。最简便的解除之法便是凭借嫉妒所形成的转移作用机制。假如不单是她与年轻人恋爱,并且她的丈夫和女子也有私情,那么她就无需由于感情的不忠而良心不安了。她想象丈夫的背叛就是对自身痛苦自责的安慰剂而已。对于自己的恋情,她永远都不会知道;但是妄想却给予她便利,形成其私爱在妄想中的“反影”,即编造丈夫与那女子有奸情并形成强迫的、妄想的及意识里的思想。当然所有的指责皆徒劳无功,毫无作用;只因各种指责都是指向那“反影”的,而不是强有力却深藏于潜意识里的“原物”,也就是她与女婿的爱恋。

现在,我们来把精神分析关于该病例的研究结果加以总结。显然,我们要假设收集的信息确信无疑,你们不必有所顾虑。首先,这一妄想不再是无意义或不能理解的;相反它有意义及合理的动机,又与患者的情感经历息息相关。其次,这种妄想是发源于另一种精神历程的必然的反应,而根据各种表象则可以推知这一精神历程;妄想之所以为妄想,因为它具有与真实和客观逻辑相对抗的特点,这个特点与上述的精神历程有着特殊的联系。妄想乃是源于欲望的,目的是自我安抚。最后,判断这个妄想是嫉妒妄想而非其他,是因为病情背后的经验。你们也可看出,在我们分析的症候性行为中存在两个重要的相似点:第一,症候所隐含的意义;第二,症候与潜意识的欲望的关系。

当然,这并不能完全解决该病例引发的所有疑难问题。实际上,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且某些特殊的情境本无法解决。例如,那位幸福的老妇人为何爱上了女婿?况且关于这种爱恋,也有各种消解的可能,为何非要把自己的心事摊到丈夫身上作为解脱?你们不能觉得我们不该提及这个问题。我们收集了足够的信息,对一些问题可给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患者的年龄乃处于关键性的时期,使她的性欲激增,为她所不喜。或许这一点已足够;也许还有别的理由,即丈夫的性能力在最近几年或难以满足妻子。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世上也只有这种男子永远忠诚,特别会爱抚妻子,体贴其精神上的不安。另一个重要的事实则是以女儿丈夫为目标的变态的爱恋。母女关系本来亲密,于是关于女儿的性爱常转移至母亲。或许我要对你们说,打从远古时,岳母与女婿的关系便被当做一种特别有性意味的关系,并且一些野蛮的部族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禁忌。不管是其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这一关系都超出文明社会的限制。刚刚我们所分析的病例是否为上述三种因素之一导致,或者两种,又或许是三种皆有呢?我无法告诉你们,因为我们只有短短两小时的分析,之后却未能继续。

我明白上述的讨论你们未必能够理解。而我之所以说出这些话,目的在于精神病学与精神分析的比较。但是关于这一方面我要问你们一件事:你们是否看到了两者间相互抵触?精神病学当然不用精神分析,也不讨论妄想的内容,只分析了遗传的现象,给我们以致病的一般的原因,而对于较近的特殊的原因却漠视。那么这种抵触非有不可吗?两者可否互为辅助呢?难道遗传的因素反而不能融合经验的重要性吗?你们会发现精神病学与精神分析的研究的确不存在相互抵触的地方,所以反对精神分析的并非精神病学科本身,而是那些精神病的学者。精神分析与精神病学的关系类似于组织学与解剖学的关系,一是研究器官的表面形态,一是研究器官的构造,比如组织或其他元素。这两种研究很难看出有任何矛盾之处,它们相辅相成,互为终结。你们要了解如今解剖学乃是整个医学研究的基础,而之前社会学却严禁医学家解剖尸体来研究人体的内部构造,正如他们现在谩骂我们用精神分析来窥探人类的精神生活那样。或许在将来我们知道,精神病学如果没有精神生活的潜意识生活的相关知识,也不能称其为有科学的基础。

虽然精神分析屡遭抗议,而你们中或许有人喜欢它,希望它的治疗能力可以自圆其说。你们要了解精神分析从来不曾有打破妄想的能力。既然精神分析深知妄想产生的机制,那么能否治疗它呢?就现在来说,我们也对你们说:“不能。”精神分析也同其他疗法一样,目前还没有治愈妄想的能力。我们虽然知道了患者的经历,却并无使患者本人也了解的方法。你们也看得出,对于上述的幻想我们也只能进行初步的研究。所以你们也许认为这种精神分析反正也没什么结果的,也许是不合适的。我的想法并非如此。我们的权利乃是只管研究,不问是不是立竿见影,同时也是我们的义务。某一天,我们所有的琐碎的知识或许能突变为能力,成为治疗的力量,只不过我们还不知道这一天何时才可到来。进一步来讲,虽然精神分析不能治疗妄想症及其他精神病或神经病,却不失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尚未实践这一点,这是无须怀疑的;我们用以研究的资料是人,人都具有生命和意志,必然有其动机才会参加这项研究;除非他没有这个动机。所以,我想用下面的这句话作为今天演讲的结束:对于大多数的神经病而言,我们所得到的知识确实已产生治疗的能力,并且这些病原本就是很难治疗的,然而在某种情形下,我们所取得的成果在医术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心理学

    每天读点心理学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理决定着行为,人心难测,我们想要让他人做出某种行为,必须了解、掌握他的心理,擅攻人心。这就需要我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恰当地运用。
  • 三天读懂心理学

    三天读懂心理学

    心理学充满着博弈与智慧,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它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看透别人、看透生活中许多难题——你怎样和领导、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什么你的真心夸赞却被人误会为“阿谀奉承”?为什么女人都喜欢“坏男人”?怎样在一分钟内搞定客户?翻开这本《三天读懂心理学》,让我们一起走近心理学,了解心理学,运用心理学。然后微笑着面对苦难,面对混杂的人际圈子,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性心理分析手册

    女人天生就是感情动物,爱情和家庭对于她们有着特殊的意义,而且,现代女性对于婚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不同的体验,在感性与理性交织的情感世界中,她们也有着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在情感认知方面,她们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 心理学课堂0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课堂0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跟专家学心理减压

    跟专家学心理减压

    让我们的心灵放轻松,什么是生活?有人这样解释:“生活,生活,生下来就得干活。”其实它从一定意义上确实说明了生活的内涵,那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阶段,都需要有承担,这也是做人的要义之一。
热门推荐
  • 火神纪

    火神纪

    在一个大城市中生活着一个正在上初三的男孩,他总是受同学的排挤,欺辱。虽然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但他的心中依然希望着有一天自己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变,不再忍受这种生活。而这一切竟真的发生了!他的身份到底是谁?就在一天放学的路上,他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交流群:114993418我希望大家给我多提意见,谢谢~如果觉得字太少了,请先养着吧。。。不过求收藏!
  • 摇曳的百合

    摇曳的百合

    爱是人群中多看的一眼,却竟掀起多少恩怨情仇,错综复杂,万劫不复.到底一个单纯但聪明的小职员是如何步步成长并成功俘虏上市集团主席的心,又为何“机关算尽反累卿卿”,且听“我”慢慢道来......
  • 恶魔校草好难缠

    恶魔校草好难缠

    “喂,你们听好了,她,夏浅浅,是我女朋友!”嗯?怎么会这样?……
  • 人生的九项修炼

    人生的九项修炼

    本书是引导读者加强个人修炼、提升素质的励志性读物,对缺乏人生修炼提出了解决方案,帮助读者早日走向成功,有很强的实用性。
  • 羞愧

    羞愧

    人迷路后往往是因羞愧而死的——题记一个吊丝,在他母亲发病后,竭尽全力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岁月。
  • 星陆传说

    星陆传说

    作为北方的第一大佣兵组织,大风堂是绝对雄霸一方的势力。它的势力核心位于云泽大陆的西方,但是影响力却几乎可以遍布整个云泽。大风堂中,有十三位高手,并称为十三太保。每一个人,都是实力强悍。在以拳头大小论正义的佣兵界中,拳头最大最硬的大风堂,无疑最具有话语权。就算是他们的人干了不光彩事情,也绝对没有人去管。因为得罪了大风堂,随之而来的报复,绝对不是一般能力能承受的了的。
  • 刁蛮小娇妻

    刁蛮小娇妻

    她叫乔青青,是乔家二小姐,性格聪明伶俐,个性张扬,不愿做男人的附属品,却被自己的老爹逼着嫁人。本想先发制人,结果洞房就被他放了鸽子,独守空房,第二天还有个小妾莫名其妙的来找麻烦。以为自己是个好欺负的主?她错了!想欺负自己,门都没有。至于那个男人,不来更好。自己更喜欢风生水起的自由生活。不用靠他,自己还可以自力更生。他叫雷枫,是雷家大少爷,也是她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却喜欢自己的小师妹。谁知道,只因小师妹知道自己要娶别人,跑下山,被人害死,他把一切过错推到她身上。和她成亲之前,迎娶了青楼女子作为小妾。洞房还跑到小妾房中缠绵。于是,俩人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开始了一场互不干涉的婚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The Rosary

    The Rosa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卿本佳人之妖孽找上门

    卿本佳人之妖孽找上门

    前世,她乃绝世忠狗一枚。他让她向东,她绝逼不敢往西,他让她舔骨头,她绝逼不敢把骨头吞下去。前世,她乃绝世痴情种一枚。他夜夜笙歌,佳人在怀,寻花问柳,美妾成群。她浴血杀敌,一腔孤勇,伤痕累累也换不来他一句慰问。前世,她乃冷情杀手一枚。他让她杀的人,她绝对不会留人性命,包括她最亲近的妹妹她都能眉头不皱一鞭挥下去。他是她的神,她是他的神经病。可是为什么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洪魔:逆转

    洪魔:逆转

    这是一个被老人传说的世界:宇宙空隙,“时钟”。两位贵族学生在一次游玩中误入其中,发现了这个世界,但是他们发现自己回不去人类世界,为了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