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6500000004

第4章 跟“皇帝”谈恋爱

溥仪给李淑贤交了底:每月只有100元工资。

她在溥仪去了自己寒碜的家后,静待“皇上”的判决。

溥仪哪知,连李淑贤也丝毫不晓,她家的斜对门正巧住着一个“公安”。

溥仪又一次打来了电话。

他约我去全国政协礼堂看电影。这次,溥仪连一个媒人也没约。只有我俩单独地坐在一起观看。

那天演的电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边看电影,溥仪一边在我耳边发表议论。当他看到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抛弃原来的女友,那女子被逼得投江时,气得直跺脚,接连气愤地说着:

“太可气了,太可气了……”

看完电影,溥仪一路步行送我到白塔寺,看着我上了公共汽车。路上,他还没忘电影中的情节,大声地议论说:

“电影里的那个男主人公太没良心啦。竟然逼得女人投江……”

那天刚刚下过雪不久,天气很冷,路上的雪冻成了冰,很滑,他执意要送我到朝阳关厢医院。他瞧我穿着一件薄呢大衣,就关切地问我:

“你穿得不多,冷不冷啊?”

“不冷。”

“让我送你回去好不好呀?”

我察觉出,他亲切的目光里,有一股暖意。

“坐上车就到了,不用送了。”无论怎么说,我也不肯。

这一次,我感到溥仪蛮有人情味的,并不像想像中的皇帝那么残暴无礼。好感日益加深了。

第四次见面,是他打电话约我到全国政协的宿舍去。这次,他仍然在政协门口等着我到来,一起走进大门。到了屋里,他可热情了,又沏茶,又拿出一堆水果。平时,人们都说溥仪不会招待人,我也这么认为。后来我才知道,这次是老万事先教给他的,所以看起来,他好像是作了准备似的。

闲聊了一会儿,溥仪坦诚地问我:

“你对我印象怎么样啊?”

“不错。”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咱俩能不能继续交朋友啊?”

我微微点了点头。

接下来,溥仪倒唱开了独角戏,开诚布公地谈了对我的看法。

“见了这几次面,我对你印象挺好。从一见到你,我就有好感。我愿意继续相互了解……”

一番话过后,溥仪轻声慢语地提出了一个老问题:

“咱俩之间年龄是否有差距,你考虑过没有?”

我轻轻摇了摇头。“这不应该有什么问题。”

我俩正谈着谈着,溥仪的五妹夫万嘉熙来了。溥仪对他一直很信任,所以,事事愿意跟他商量。说了几句家长里短,溥仪不做声了。老万忽然提出来一个建议:

“李同志呵,我跟溥仪先生打算星期天看你去,行吗?”

我犹豫了一下,然后委婉地推辞说:

“以后再说,好吗?”

开始,双方都是商量的口吻。哪想到,老万非要求看我去不可。

我有点儿骑虎难下了。因为当时,我觉得虽然对溥仪感觉不错,但毕竟不是一路人,双方差距太大,今后能否作为伴侣,一点儿谱都没有。再三考虑之后,我说:

“要去,就到我们医院里去吧……”

“不行……”

没等溥仪说话,老万倒先开了腔。他的意思是,医院里怎么能谈恋爱呢……

说的倒也不是没道理。我一看,溥仪的神色是赞同老万的意见。

我没了辙。

可我仍然不想让他们去,因为我当时住的是大杂院,人多嘴杂。再说,我住的仅是一间六七平方米的小平房,又在院里的东旮旯,又潮又黑。怎么好让“皇帝”驾临我那无法下脚的寒舍呢?

直到临走,我死活就是没同意。溥仪也没再坚持。

尔后一细想起来,才明白这是老万和溥仪他俩事先商量好的。

谁知,此后那个星期天的早晨,大约九点来钟,我正在屋里搞卫生,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

我开门一看,原来是溥仪和老万站在了我的屋门口。

那时,我住在朝阳门外吉市口三条4号,是在一个挺难找的小胡同里。也真难为溥仪和老万,居然拐弯抹角地找了来。我与溥仪的住处确实不近,一个在城东头,一个在城西头。

真没办法,我只好请他俩进来。

屋里太小,除了一个小凳,什么可以坐的地方也没有。平时,我一般不请任何同事到我的家里来做客。我觉得十分尴尬,怎么能让第一次来的“贵客”坐在床上呢?

我只得找邻居又借了一把小凳,请他俩坐在凳子上,我非常不好意思地坐在床上。当时窘得我半天没说出话来,也很不高兴,心想:不让你们来,你们偏来,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溥仪倒不在意,刚刚坐下,又站起身来在屋里四处瞅。

“没想到,屋子不大,倒很干净……”

老万见地方太小,光线又很暗――因只有一扇小窗户,所以,只寒暄了几句,陪坐了顶多半个小时就先走了。屋里只剩下了我和溥仪两人,对面而坐。

我不知说什么好,起初只是呆呆地坐着。溥仪拿出了一支烟,问我:

“可以抽烟吗?”

“没关系。”我对他说。

他点着了烟,慢慢地吸着,不一会儿,屋里就充满了烟味。他识相地掐灭了烟。

过了一会儿,溥仪轻轻移过小凳儿,离我坐得更近了一点儿。

“李同志,你知道,从前我当过皇帝……”

“那是历史嘛……”我不知怎么说好,只是尽力安慰他。

“不。”溥仪忽然动了感情。“坦白地说,我在伪满洲国当过傀儡。过去我跟着日本人走,满身都是罪。想起来,我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国家啊……”

溥仪说得很动情,满脸都是愧疚的神色。

我不知说什么好,只能呆呆地坐在那儿,听着他那忏悔的倾诉。

往后的交谈里――说是交谈,其实大多是溥仪的独白。他又重新提起我俩年龄的差距,仿佛这就是我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再后来,他出乎意料地诚实地告诉我:

“我可没有钱呵……我每个月只有100元整的工资,除了这个,别无他‘物’。不够用的时候,国家能补助一点儿。再有嘛,就只有一些稿费了……”

溥仪跟我交了底。

大概溥仪是怕我为了钱才跟他的。所以,之前就跟我说清楚了。

这次,我没留溥仪吃饭,送他走出胡同口,上了公共汽车。

回到我那个小屋里,我想,溥仪看了我这个寒碜的家,不知怎么想,也许说不定就吹了呢。

于是,我也不主动与他联系,静等着溥仪的“判决”。

但我的心里头,对溥仪有了一种说不清的好感。

对于一些没写入初稿的回忆,这里无妨作一真实的补充。李淑贤曾对我回忆过:

溥仪当初跟我搞对象时,跟我说他没钱这些话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儿不信。我想,“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溥仪再没钱,也比一般人有钱。等结了婚之后,才知道溥仪的确没说假话,他除了工资和一些稿费之外,真是没有任何其他收入。

我认真地问过溥仪,原来当皇帝时的那些金银财宝呢?他详细给我讲了出宫之后的经历,以及临回国时最后让苏联人搜去财物的真实故事。他告诉我,最终,抚顺战犯管理所只还给了他一只不大的随身提的牛皮箱子,这还是他出宫时带出来的呢。

“文革”后期,我最初与李淑贤合作撰写“后半生”时,曾经亲手把细致整理过的溥仪所有的日记以及我撰写的手稿资料,统统放进了这只牛皮箱子里。

后来,李淑贤又想起,溥仪从抚顺还带回了一块洋怀表。

80年代初,我数次采访过李淑贤曾居住过的朝阳门外吉市口三条4号的僻静小院。

院内的街坊都很热情。详细介绍了他们所知道的这个院内曾住过的“皇娘”的情况。

李淑贤所住的那一间小平房,是位于小院东北角旮旯的一间小屋,最初是一个男女混用的厕所,后来才改建成了一间不大的住房。

其实,李淑贤根本不知道,她和溥仪搞对象第一次见面,就落入了一个人的视线。当时,住在这座小院北屋的一名中年人,是一个“阶级斗争观念”很强的民警,他的名字叫陈静波。

溥仪与李淑贤的每一次见面,都没逃过这位“公安”的眼睛。

当我采访他时,他对我详细介绍了当年的情况:

我是1953年就搬到这个院儿里的。溥仪当年与李淑贤搞对象的时候,我正在朝阳区朝阳门公安派出所当公安民警。

那时,溥仪一进院子看见我,就马上立正鞠躬,非常客气。我对他说:

“不要鞠躬……”

溥仪听了我的话还是鞠躬不止,之后当即立正站好,仍然像一个犯人似的。

我把溥仪时常来院里的情况汇报之后,上级指示我:溥仪正和李淑贤正常搞对象,注意见面时不要盘问他,也不要干扰……

所以,我虽然密切注视着他们,但一直徉装着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李淑贤是1958年以后搬到这院儿的。她一直住在院内旮旯的一间小屋内,我记得每月只有几毛钱房租。在与溥仪搞对象之前,李淑贤跟一个姓张的银行旧职员搞上了,那个职员是一个大高个子,住在西屋。只要我一回家,那个姓张的就不敢出门了,只是躲在屋里呆着。

在那个年代,李淑贤平时打扮得蛮出众,看上去很扎眼,不像个一般人。她平日花销大,生活要求也较高。那个姓张的原说自己每月挣80多块钱,实际挣60块钱,也没多少积蓄。他跟李淑贤结婚一年多就离了婚。实际上,我一直管关厢医院的“肃反”工作。那个医院里,情况非常复杂。国民党、伪警官、国民党少校、特嫌……还有一个国民党少将高参呢。根本顾不上查李淑贤这样的女人。

我只知道她原先的丈夫是一个国民党警官,好像她在男女作风方面不太注意。那时,上级对公安分局有布置:不让惊动她,因她跟溥仪搞对象,溥仪是统战对象,一些事情由市里或上级直接管。我只管作记录,溥仪什么时间来院儿里,或者跟谁一起来,呆多长时间,我都有记录。但仅此而已,过多的事儿我就不管了。

采访陈静波之后,我又了解到另一个吃惊的情况。内中一些情节,目前还不宜披露,留待将来再说罢。

同类推荐
  •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戴望舒作品集:流浪人的夜歌

    本书收录了戴望舒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诗歌与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诗歌伤感哀婉,意象朦胧、含蓄,抒发寂寥、惆怅、迷惘的情绪;后期诗歌表现了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诗风变为刚健醇厚,语言洗练质朴。其散文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同样有着浓郁的诗的味道。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五洲见闻

    五洲见闻

    本书作者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在外事和外交战线工作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退休以后,根据自己在世界各地的见闻,用散文的形式写了不少回忆文章。作品平实严谨,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对于多国的风土人情、风光物产、地理地貌、历史沿革,乃至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等等,均有所介绍,其中尤其对他曾经常驻过的荷兰、英国,以及任过大使的葡萄牙的记述较为详细,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新中国的一些外交史实,也可以了解许多国家和城市的概况概貌,可称为一本有关世界知识的普及性读物。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热门推荐
  • 新世界:从大海开始

    新世界:从大海开始

    那一天,太阳被巨大手掌缓缓遮掩;那一天,大海露出了灭世獠牙......被人们称之为新世界开始的第一天,一个异世重生到地球的少年,终于见到了大海,开始了他自己的旅途。
  • 那年杏花微雨时

    那年杏花微雨时

    那一年,我们毕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茫、怀疑和选择。爱情、事业和家庭,想要的所谓理想与社会格格不入。陈安和有自己的选择,然后有了自己的遭遇。想要的和被迫接受的,最后的最后能长久留下来的到底会是什么。一个人内心的追逐与成长,会不会换来一场绚烂的绽放?
  • 青葱盛宴

    青葱盛宴

    有没有一瞬间,让你觉得,相遇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一眼万年,沧海桑田,这个人活在你的整个青春里,让你怦然心动。
  • 至尊天帝

    至尊天帝

    如果天道真的代表真理,那么为何世道如此不公?让卑微的人为所欲为,让真正纯洁善良的人受到侮辱和伤害?如果八荒生灵终其一生却终究只能成为天道的棋子?那么这天道的存在,又意义何在?如果连这最初的愿望都无法实现?那么,就逆天吧!
  • 重生帝姬:今夜凤还朝

    重生帝姬:今夜凤还朝

    温沅始终忘不了那个杀声震天的夜,四面八方的叛军将大梁皇宫团团围住。母后引火烧宫自焚,父皇拔剑自刎,她亲眼目睹谋反的皇叔一剑杀了自己的幼弟靖安太子,长姐宜安帝姬因不堪受辱而一头撞死在宫柱上……她咬牙,如果自己能活着,必要报这血海深仇!可惜,她还是被皇叔无情的一剑穿心。噩梦醒来,她重生在皇叔心腹穆右相的四女儿——穆临烟身上……从九重宫阙到森严相府,从天潢帝姬到痴呆千金,她换了一副躯壳重回金陵,人生目标只剩一个,重入大梁王宫,手刃皇叔,夺回王权!
  • 传奇老北京——《日下旧闻考》解读

    传奇老北京——《日下旧闻考》解读

    西直门出入给皇帝运水的水车,阜成门出入给宫廷运煤的煤车,正阳门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车辇,朝阳门走粮车,东直门通柴车,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刑车,要定门送战车,出兵打仗,得胜还朝,要进德胜门。老北京的故事异彩纷呈,说之不尽,本书带你循着北京的足迹溯及历史传奇……
  • 同诚共想

    同诚共想

    我为梦想写本书,仁爱慈善,同诚共想,一个草根创业者的心路历程,机缘巧合,生活孤寂落寞的我,得了一个梦想-同诚共想,梦想的力量让我提起了笔,策划,方案让我习惯了用笔,同诚共想的思想也漫天飞舞,即使拙笔我也鼓起勇气记录我的心声,同诚共想是希望做一种思想,做一种文化,做一种生活态度,书中内容不乏遭受质疑不屑和沉重打击下的感概牢骚,些许创业感悟事事看法,也有自我人生感怀和抒情吹嘘。这是一本关于梦想和生活的书,可以说是作者作为草根创客的悲吹心得,也可以说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 请听妖说

    请听妖说

    在我当上医生之前,我以为所有心理医生都是扯淡。
  • 斗胜武境

    斗胜武境

    拿我试药?哼,我要十倍奉还!我要这武境世界天翻地覆!
  • 火热生活

    火热生活

    主人公,陈维安,三等院校毕业的穷屌丝,无特点,无特长,没有什么可拿来赚钱吃饭的技能,宅男一枚,整天无所事事,待在出租屋里,不是看小说,就是玩游戏,要不就是看电影电视剧,但是这种状态,仅仅只是开始!看他如何逆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