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97300000012

第12章 解读弟子规(十二)信之一

画外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因此《弟子规》作为一本儒家启蒙教育读本,更是将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来进行编排,从信字的字形来看人言为信,也就是说人说话要诚实守信,在现代社会诚信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现代人之间的怀疑越来越多,信任却越来越少。面对诚信的缺失光靠呼吁道德感是不够的。还应该从生活的点滴中去规范行为,尤其是对未成年的孩子们更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那么《弟子规·信篇》都讲了哪些内容呢?这本几百年前的启蒙小册子对我们现代人又有那些参考和帮助呢?敬请收看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第十二集“信之一”。

钱文忠:

《弟子规》到了这里就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进入了一个新的部分。这个部分它的核心词,或者说它的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信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是高度重视这个信字的,为什么我们今天讲诚信,因为在古人眼里诚和信,信和诚是一回事情。在我们非常重要的古代的一本字书,《说文解字》里边它怎么解释它的?

信,诚也。而讲到诚的时候怎么讲的?诚,信也。所以在古人的心目当中诚信是一回事。《弟子规》在讲这个信的一个部分的时候,首先要求是说话你怎么说。《弟子规》讲“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的就是诚信,巧言欺骗和胡言乱语,夸张夸大怎么可以呢?《弟子规》在诚信部分刚开始就是要教大家注意,特别是孩子怎么说话,你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话。

画外音: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钱文忠:

中国传统社会里最有名的把这个话和诚信结合起来的,最有名的典故叫一诺千金。它出自于《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与其得到一百斤黄金,那是个巨大的财富。还不如得到季布,这是一个人名,他的一句诺言。或者叫一声答应。楚汉相争的时候季布是项羽的部下,项羽是楚国的将门之后他是项羽的部下,曾经好几次出主意,出谋划策让刘邦大吃苦头。这是个很高明的人,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想到这件事情就火得不得了,他老记得项羽手下有一个叫季布的人,让我倒霉。所以刘邦就下令通缉季布,而季布因为非常讲诚信,有信用这个人。所以大家都非常认同他,刘邦一直抓不到他。为什么抓不到他?因为很多人在暗中帮助这个讲诚信的季布,季布经常把自己化好的妆躲到一些人家里。而这些人的家里实际上知道他是季布,但是大家都非常了解季布的为人,所以尽管刘邦在通缉他,大家还是把他隐藏起来,把他藏好。而有一个人姓朱,季布就伪装成他们家的佣人躲到他们家,后来被朱家的主人发现了,哦你原来是季布,我们皇上正在通缉你,而这家人家是很有势力的,就找到了自己的一个老朋友,当时的汝阴侯叫夏侯婴的说情,这个夏侯婴又跟刘邦说的上话,所以才把通缉令取消了。

季布不是通缉令被取消了,总算恢复自由了,这个时候有一个季布的老乡叫曹丘生,这个人非常喜欢结交有权有势的官员,所以他听说,原来瞧不起我的季布现在好像通缉令被取消了,看样子皇上又要起用他做大官。他就去拜访季布,季布听到这么个人要来,季布对他本来就没有好影响,烦的要死。准备数落他几句,你看我落难的时候你到哪里去了?我被通缉的时候你怎么不来帮我忙?现在我的通缉令被取消了你来看我。哪知道这个曹丘生是真厉害一进门就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难看,也不管季布的话多么难听,他就对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拼命跟季布套近乎,但是什么用都没有,季布就是不吃这一套。

曹丘生用什么办法摆平季布的大家知道吗?就是这个典故了。曹丘生一看怎么拍马屁对季布都没有用,但是这个曹丘生是坚信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最好的马屁给拍上去了。他说我听说一件事情,他说现在全国都在传一句民谣,老百姓之间都在传一句话跟你有关,季布说是吗?什么话跟我有关啊?脸色也不好看。曹丘生说大家都在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啊。这个话看样子是曹丘生编出来的都不一定。季布一听很爽,原来我这个讲诚信价值黄金百斤了,很爽。一下子心里对他很高兴,把他非常讨厌的曹丘生还留在家里住了几个月作为贵宾隆重招待。当曹丘生走的时候季布还送了大一大笔钱,这个故事的来历是在这里,但是后来在我们的传统当中一诺千金就作为讲信誉的,一个最好的象征。或者最好的一个典故,最常见的我们一直沿用到现在。

画外音: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强调开口说话诚信为先,也就是说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谦谦君子。虽然人与人之间相互承诺,可是有些人他所说的话却总是无法兑现。

钱文忠:

我认为在现代社会,特别要注意一点。哪一点?不守时。我个人最讨厌不守时的,但是我经常预见不守时的朋友。当然现在大家都有借口,堵车。那你也没办法,但是有的时候比如说我约你晚上十一点见面,你也堵车,堵车我不信。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强调要诚信最好是首先做到,我们说好几点见面,希望大家都守时。这一点我们现代做得远远不如古人,我们现代人都讲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应该很守时,但是要跟古人比差远了。东汉时期有这么一个故事叫同窗践约,一听就是两个同学来按照约定实践自己的诺言。在洛阳读书的两个人,一个叫张劭,一个叫范式,是一对好朋友。都在当时的都城读书,两个人学成离别的一天,张劭流着眼泪就对范式说,说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在古人来讲,旅行麻烦极了,那像今天左飞机就去了,古人要旅行走两百里路都是一件大事。而且两个人要分开很远,所以大家很难过。而范式安慰他说,说张劭你要难过,两年后的中秋节的中午我到你家来与兄台见面,并且拜见令尊大人。说完这句话两个同学各子散开,各自回家。两年以后的中秋节你看看古人从一早上开始,这个张劭就开始杀鸡,洗菜做饭准备好酒,那么他爸爸一看,说儿子你这是干吗呢?平时没有那么好的菜啊?张劭说老太爷我在洛阳学习时候的同学,今天要来看你。他说过两年前中秋节的中午要来看你,我准备来招待他。老人家说他的家远在江南,相隔几千里啊,两年前的一句话今天还回来赴约啊。张劭说范兄是个讲信用的人,讲诚信的人必定会来。正好在说这个话的时候,就看见村外的道路上尘土飞扬一匹快马驮着范式来到了它的家门口,时间正好是中秋节的中午。这个故事在历史说传为美谈,很多年以后张劭生病了,临死前对他的妻子说把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家事托付给范兄,范兄是一个可以托付之人。后来范式果然精心地为张劭办理了丧事,并且终其一生细致入微地照顾他的孩子,这是古人的一个故事。

另外还有一个故事也很有意思,叫陈实守时。我们原来认为中国传统当中好像不像西方我们讲一定要分分秒秒不差的,我们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中国古人是高度看重守时的,还是东汉有个人叫陈实,有一次和朋友约好了时间,大家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见面,约好了时间。而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实一看朋友还没有来。陈实就出去自己旅行,比如我们说好中午12点出发,你还没来他走了。陈实的儿子叫陈元方,当时只有七岁,当然不会跟着爸爸去旅游,所以他就站在门口也没事干,这时候陈实的朋友来了,他就问这个小孩,说小孩令尊大人在不在?这个小孩回答说家父等候尊驾很久,已经独自出发了。

那个朋友很生气,说这么重要的事是不是令尊大人有什么不妥,和人家约好的又把别人丢下。这个七岁的小孩子陈元方讲尊驾和家父约定是在正午的时候,到了正午还不来这是没有“信”,你不讲信用了。而对着别人的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这个七岁的孩子教训他,你一无信誉而不讲礼,你这样的人是不是你有些不妥,这也是在历史当中非常有名的故事。

画外音: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是《弟子规》信部分的开篇十二个字,从字面意思看不仅告诉孩子们说话要讲信用,而且还不能巧言欺骗或者是胡言乱语,更不能夸大其词。也就是说要讲实话不撒谎,做个实诚人,接下来钱文忠老师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实诚人。

钱文忠:

北宋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词人,晏殊。在他14岁的时候晏殊就已经被人作为神童举荐给了皇帝。皇帝召见了他让他和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怎么办的。晏殊去参加考试了,他14岁。突然发现考题是他十天前自己练习过的,恰好他做到了这道考题,一般人会怎么办?高兴坏了。这可让我逮着了,撞题这个多好。晏殊没有,晏殊直接向皇帝禀告说皇上今天的考题不巧十天前我做过了,请皇上更改考题重新考过。那么当然他的这种诚信的品质让皇上非常赞赏,在朝廷里面我们也非常赞赏这位神童,觉得太难得了。才学又好又讲诚信,那么好他当然也考进了进士当了官,当上官以后当时天下太平,所以京城的大小官员都没有什么事干,平时都是吃喝玩乐,到周围的地方去游玩。皇帝非常恼火,一看这个国家大事都没有人管了。太平盛世大家上班的也不上,早早溜出去喝茶,皇帝就派人了解,结果了解的人回来跟皇帝说,他说皇上有一个人是例外。皇上问谁呢?晏殊。晏殊怎么呢?说晏殊从来不出去泡茶馆的,也不到那些不好的场合去,他只要一下朝就在家里和兄弟们读读书,写写文章,填填词。皇帝一听这太难得了,我果然没有看错这个人,这个人当年考试的时候就非常诚信,今天我要召见他,要表扬他。

皇帝就把所有的大臣们都召集起来,里面就有晏殊。皇帝就问晏殊说近来群臣游玩赴宴热闹得不得了,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如此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换句话说把太子的教育托付给晏殊,这当然是国家头等大事了。一般人会怎么样,一般人肯定会讲感谢皇上,我的确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严于律己,我是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时间,我认真学习刻苦用功。我绝不辜负皇上对我的期望,晏殊没有。晏殊的回答是皇上我得说明我得诚信,我其实是一个非常喜欢游玩和吃喝的人,只不过实在是没钱,如果我但凡有钱了,我早就去参加游宴了。他在这个场合也不说假话,这样一来反而让皇帝更信任他,而在大臣当中树立了很高的信誉。

画外音: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钱文忠:

古人认为就诚信而言天底下的人,应该是人同此行,心同此理的。伟大的德行会感动一切,如果以诚待人,以信待人也会感动一切。大家看媒体有一些报道,比如现在有些人犯了法了,判了刑了在监狱里面,那么这个社会为了挽回他们,为了感召他们,教育他们我们现在的监狱管理采取一个非常人性化的措施大家发现了吗?如果他犯的罪不是重罪,对社会危害不大本人又有切实改过的表现,春节可以让他回去的大家知道吗?假释。让你回家去看看自己的父母,感受一下亲情,看看家人为你付出的东西是有助于他的改变的。现在我们在实行这样一个新的办法,这个方法并不是新方法,而是古已有之。

有一个故事叫曹摅约囚,有一个人叫曹摅是禁晋朝时候的人,这个人是个县令。当时在他的县里面的牢房里面关了很多判了死刑的犯人,那么在我们今天判了死刑的犯人是不能假释出去的。这个是不行的,这个是晋朝,里面有好多重刑犯。那曹摅在年底的时候到监狱去巡视,因为他是县令。看到这些死刑犯心里很可怜他们,就说过新年是全家团聚的时候,你们现在判了死刑带等候处决你们想不想暂时回家去见一见亲人。这些囚犯都哭了,哪里知道一个县令会这么对他们说话,说如果能够回家看他们,就算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遗憾的。曹摅就说,我以诚待你们,希望你们以诚回报,我要求你们讲信用,我担这个责任我认为你们到现在还想跟亲人见面,还痛哭流涕身上还有一点良心未泯,还有一点人性,我作主放你们回家过年,但是我也派不了那么多人跟着你们,不能说每两个人押回去不行,规定一个时间你们都回来报到。

曹摅这么一做他手下很多人都反对说这还了得,这些都是中重犯,你把他放回去跑了怎么办?这责任不都你担着吗?曹摅说这些人都是小人,但是如果我们诚心以恩义待之我相信他们不会负约的。这样我替诸位担责任签字画押,如果有犯人逃掉或者在外面接着犯罪跟诸位无关,从历史的记载上到了规定的时期所有的犯人全部回来报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用诚信感人的例子,这样的故事也是数不胜数的。

画外音:

一个人只有做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你才能真正打动别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那么《弟子规》除了告诉我们说话要诚信之外,还会提醒我们注意说话时容易忽视的哪些问题呢?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钱文忠:

《弟子规》在讲了第一个原则说话要诚信,第二个原则是什么?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也就是说话多不如话少,应该实事求是,不要巧言蒙骗。在《论语·学而》里面讲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什么意思呢?说话很花俏,很能够迷惑人。另色,脸上配合着说话,有各种各样动人的表情这个不行。

《论语·里仁》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应该话尽量少说,但是在行动的时候,在实践的时候要敏捷。墨子是比孔子稍微晚一点的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有一次跟大的弟子要子琴,两个人有一段对话,因为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经常利用对话的机会来实行教育。来教育学生,子琴就问墨子说话多有好处吗?墨子说这个蛤蟆,青蛙还有苍蝇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但是你觉得有很多人去听他们吗?那个学生说没有,很讨厌。

墨子接着讲,但是你看看那雄鸡,每天只在黎明的时候按时啼叫。雄鸡一叫天下人就要起床,所以多说话有什么用呢?重要的是说话要有作用,要切合实际。这样大家才会听你的,大家才会重视你的。这是一段墨子和弟子非常有名的对话,古人强调说话不要多,说话要少。还有一个考虑这句话也是我们平时经常讲的,叫病口入,祸从口出。古人认为话如果多的话就很有可能泄露不应该让别人知道的机密,从而惹出麻烦。这种情况如果严重的话是会误国误民的。因为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当中都是读书人,读书人将来要去当官的,当官的是要对天下黎明百姓负责的,所以古代的教育跟今天的教育有一点点区别,要从小培养接受教育者将来能够担负起社会责任的一种意识。

有一个故事叫玉器和瓦罐,韩昭侯,韩国的个人,不是今天的韩国,是中国古代的韩国。这个人说话不大注意,往往无意之间就把一些重大的机密事情泄露出去。他是一个国君,他这样一干就让身边的好多大臣没有办法为他谋划,不能实施,大家很伤脑筋。但是他有是一个国君,你说他轻不得重不得,大家对他无计可施。这时候有个人叫堂溪公,他就自告奋勇说我去劝我们的国君,大家说米有把握啊?我试试看,我去劝劝他。

他见到了韩昭侯以后开始就是一个问题说国君假如现在有一个玉杯,美玉做的酒杯价值千金,但是呢?这个玉杯没有底,请问国君它能够装水吗?国君说你这个堂溪公都说你聪明,我怎么看你像白痴一样的,一个玉杯没有底怎么能装水呢?堂溪公也不回答,接着有问说国君有一只瓦罐,瓦做的不很不值钱,但是它有底,而且不露请问它可以装酒吗?国君说当然可以了。于是堂溪公就因势利导,对韩昭侯说这就对了,一个瓦罐虽然值不了几个钱,非常粗的一种器具非常下贱根本不值钱的东西。但是它不露,可以用来装酒。一只玉杯价值千金非常高贵,但是它没有底,所以连水都装不了。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很高的人,作为一个一举一动都非常重要的国君如果你说话不注意,随时乱讲话那么你就会泄露国家的机密,您就好比是一只没有底的玉杯,你再值钱也没用。只会闯祸,还不如做一只事实实在在的,但是确是有用的瓦罐。

这一番话把韩昭侯说的是恍然大悟,从此以后但凡采取重要的措施,和大臣在一起谋划的时候韩昭侯都非常小心对待。也不再乱讲话,慢慢地韩昭侯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当然到最后这个韩昭侯也是有点过分,过分到什么地步呢?他晚上睡觉也是一个人,也不跟夫人睡觉,也不跟妃子睡觉。因为怕自己讲梦话,一不小心把梦话讲出去也泄露秘密了,这也就过分了。说话确实不应该太随便,特别是有些话绝对应该避免不能随便说出口。

画外音: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因此说话不能太随便,那么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呢?

钱文忠:

在这个方面我倒是特别建议大家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你比如我们现在的社会礼仪,你看见一位女士马上上走过来,说你怎么今天这么难看,也许这位女士早晨起来忘了化妆了,或者急匆匆的,或者身体不适的确比较疲惫。这是真话,也确实也许她不如昨天那么漂亮,但是这个真话不能说的,你不要说。但是你也没必要说假话,说你比昨天漂亮一百倍,这个也没必要。这是一种语言要有节制,在什么样一个场合采取一些什么样的话语方式这是有讲究的。这是语言的技巧问题,表述的技巧问题,但是它上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惟其是,勿佞巧。

你讲的话要跟实际的情况符合,不要花言巧语。你可以把一些真实的判断,比如你觉得在这个场合不好说的话你不说也不要去说假话,还是真放在第一位。我们现在在这个领域里面,在现代社会里面碰到的一个最大的矛盾和一个最大的冲突就是在特殊场合我们叫善意的谎言怎么办?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病人,你直截了当地说你这个病很重没有两个星期了。这个话不能说,这是真话但是切记真话不全说,当然你也没必要这样说你身体健壮如牛,躺在病床上干什么,出去跟我跑步。这个也不对,这个也没必要,这是一种度的控制。

画外音:

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讲究分寸。但是对于这种度的把握大人们都不见得能够做到,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又该怎么办呢?善意的谎言孩子们到底要不要说?

钱文忠: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实际上不必过早地去教他学一些善意的谎言,没有必要的。现在我们好多家长对孩子说,或者对一些小孩子,或者是对马上要工作的,比较大的孩子说你当着老师面应该这么说,你当着领导的面应该这么说,这么说的话领导喜欢听,老师喜欢听。老师喜欢听的话你就能当队长,领导喜欢听的话你没准就能当一个科长。这种教育是千万要不得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是唯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对他的教育应该坚持是惟其是,你要实事求是地讲话,只有当孩子成长起来以后你才可以告诉他一些讲话的方式和方法,讲话的场合意识,因为我们知道儒家也是非常讲究说话的技巧的。

为什么在儒家传统当中很多人要学《诗经》呢?要背《诗经》呢?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而是希望每个人能够懂的辞令,能够懂得在合适的场合讲合适的话,而《诗经》就是对人一种表达技巧的训练。所以更多的是因为这个,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提倡每个人都要读《诗经》,但是你如果把《诗经》当中这种非常美丽的辞藻,非常华丽的辞藻过早地用到对孩子说话的这种最基本层面的一种培养上的话,不是一个最妥当的办法。孩子从小还是应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画外音: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钱文忠:

我们现在比如好多的孩子有的时候家长问他你考了几分,大家会发现有些孩子怎么回答。我观察过的,有些孩子爸爸妈妈问他考试考完了吗?你考了几分,说我在班级里中不溜,这就是佞巧,你到底考了几分。他说我中不溜,中不溜是一个排序的问题不是分数的问题,现在孩子都会这样来回答,你有的时候问孩子说这次考试你班级里50个同学你排在第几名,当然我们不应该过多问孩子的。孩子告诉你,爸爸,我考了85分,没准85分他是倒数第二名,这就叫佞巧,从小应该在这种细节方面去培养孩子一种表述的习惯。

画外音: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钱文忠:

这样的话是诚信的第一部分,按照儒家的要求讲你如何表达,如何表述,如何讲话是诚信的第一部分和最基础的部分。当然《弟子规》对于诚信的要求远远不只如此简单,它还有哪些方面的具体要求,请大家听下一讲。

同类推荐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

    民间文化的慈风孝行

    本书以民间文化为切入口,通过对“人生礼仪的规范”、“四时八节的约定”、“百行百业的印痕”、“民间文艺的记录”等四大方面的民风民俗的细致描摹,全面审视其中的慈风孝行,并从慈孝文化的土壤与传承两个角度进行总结升华,进一步弘扬了中华传统慈孝文化。
  • 点评红色阅读(红色文丛)

    点评红色阅读(红色文丛)

    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红色文丛-点评红色阅读(插图)
热门推荐
  • 凌天无双

    凌天无双

    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他的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
  • 倾城绝色:神秘三小姐

    倾城绝色:神秘三小姐

    神秘尊贵的古悉兰血脉后裔,一开始只能寄存在培养液里,最后依靠古悉兰之王的残存的力量,最终可以在外界生存。为了保护弟弟妹妹的她,牺牲自己的生命之源,再次陷入沉睡,无奈之下,古悉兰最后的仆人把她送去异世之界,希望能快速恢复。一朝醒来,彼岸世家废材三小姐,懦弱无比,清冷的目光再次睁开,她,不再是她。后来的后来,她身边有了伙伴,但是她的伙伴,能不能稍微靠谱一点?还有,寄居在她的空间里的那位大爷是怎么回事?
  • 魔后倾城:笑面仙君驾到

    魔后倾城:笑面仙君驾到

    舒噬,二十一世纪神偷,国际通缉榜NO.3的人物,代号荆棘,谁知这位牛叉的人物刚灭了控制自己的组织就穿越了!还是死党的充电宝害的!要不要这么坑人!好歹让她帅帅的穿越吧!为何会这么怂包!穿越就算,居然爹不疼只剩个逗比娘亲,还是个废柴体质!最好的也就是不丑了吧!没关系,就算是废柴,也可以笑傲天下。且看我们的神偷,如何逆天改命,成为一代女皇魔后。第一次写书求支持,这是死神倾世:腹黑女神驾到的姐妹文哦~~
  • 穿越时空爱上猪

    穿越时空爱上猪

    因为一次见义勇为,帮助了一位老奶奶捉住了小偷,老奶奶却说我红颜祸水我当时很无语,她说我的命运不在这里我不相信,马虎的回答了她,正转身走时,自己眼前一黑,晕了过去。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片树林里,用余光看见了树上有一团白色,我自己又找不到路,只好赌一把,在地上捡起了石头,朝他扔去,我仍了就后悔了……
  • 魔姬七十二图

    魔姬七十二图

    所谓阴阳家,是魔,可掌生死;又是仙,亦控轮回。世人皆知五行谷,却不知晓它身处何地。又到百年大祭,选举下任东皇时。南叔家,公偆家,邹家阴阳三派齐聚。外姓门徒血麒麟,被现任东皇钦点入围五人候选名单。至此,一场由阴阳家内部,牵扯到诸子百家,甚至撼动全球信仰的大戏,就此拉开序幕。魔姬图,共计七十二页,每页描画一无相魔姬,亦真亦幻。由血麒麟所持有,此物的来历,神效,无人知晓。只知是血麒麟至亲所赠,其本身可破解他的身世之谜。为了寻找亲人,获悉自己的来历,血麒麟毅然参加东皇比拼,这是唯一离开封魔谷的理由,到世俗界寻找他想要的答案。十年,这是他这一生唯一一次对抗天命的机会。
  • 倾城金妻

    倾城金妻

    一个小孤女,一场大火,造就了四国之内的经商才女“钱多多”活泼、搞笑、多情?情不断理还乱,命运将她和他、和他、还有他紧紧的纠结在了一起,只是心脏小小只可装一人!为了家人、爱人、朋友经历了不为常知的种种磨难···不一样的言情,不一样的穿越文···记住这本绝对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言情···请加点女联盟群:129945170
  • 重回初中时代:学霸逆袭

    重回初中时代:学霸逆袭

    前世,中考失利,勉强上了高中,不仅没有努力,反而更加堕落,最后因高考后,横穿马路时被车撞死,重活一世,我要弥补遗憾,努力学习,学霸,非我莫属。
  • 月谈赋

    月谈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废弃皇后的悠哉情事

    废弃皇后的悠哉情事

    孟婆送她一块琉璃佩,据说这块琉璃佩可以帮她找到她的“命定恋人”刚睁开眼,她躺在一个面容冷峻的男人怀里,手中还握着刺杀他的凶器。这个残暴嗜血的暴君,为了证实她确实是他的妃子,竟然顺势将她据为己有!她倨傲地对他说,暴君,你敢欺负我,我可以想办法让你染上非典,猪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