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2400000009

第9章 外省故事

“外省”作为一个名词而不是词组,在中国是不大使用的,我现在用它来做文说话,主要是图个方便。

我最早懂得“外省”这个词的含义,是在法国小说里。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副题叫做《外省风俗》;巴尔扎克的巨构《人间喜剧》,包含了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被命名为《外省生活场景》;还有司汤达的《红与黑》,在那个名叫于连·索黑尔的青年身上,“外省”的痕迹就如同他贫贱的痕迹一样,是烙在他身上的红“A”字。在法国,大约只有一个地方不必被称为外省,它的名字叫巴黎。

我一直喜欢巴黎,恐怕跟法国小说的诱惑不无关系。尽管当今中国人所憧憬的天堂是纽约和东京,但如果让我选择一处居留地,中国的除外,我的认同还是给予巴黎,甚至在多年之前我就因为自己会说一句法语而感到了与巴黎的贴近:“扒个洞”。只是我会的这句法语有点扫兴,我总是对着影视片里迷人的巴黎大声喝问,为什么“扒个洞”的应该是我呢?难道像包法利夫人和于连先生一样生为一个外省人是我的过错吗?当然我的问题得不到回答。顺便说一句,“扒个洞”是“对不起”的意思。另外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扒个洞”也只能说给北京听。

不过现在有些情况比较复杂,我所钟情的首都北京,据说也有沦为外省的可能。我的意思并不是指迁都。

有一个上海籍熟人写了篇文章,发表时刊物要求在署名前边加地区标识,就像在海明威的前边加上美国,在川端康成的前边加上日本,在阿斯图里亚斯的前边加危地马拉。编辑知道那个熟人的自然情况,便在那熟人名字前边写上了“上海”。可校对时,那个熟人一丝不苟,他在上海后边,又加了个“市”字,他解释说,上海市是指上海市区以内,而在市区以外那些也叫上海的地方,只配称“乡下”。北京也是乡下。他这样说,当然有一点玩笑的成分。这件事发生在十年以前。十年以前粤语时髦的时间还不太久,只有个别北方歌星说谢谢时不说“xiexie”而说“xixi”。如今短短十年的变化可以天翻地覆,不仅有人要用那种类似拉屎用力的吐字声音取代普通话,尊贵的“上海市”也在某些广东人眼里变成了乡下。想想那熟人,我不觉得有点幸灾乐祸。

不过巴黎是巴黎,广东是广东,上海是上海。我是沈阳人,在我眼里北京不是乡下而是首都,我的外省,是就北京而言。最近姐姐调入北京工作,开始有点犹豫,觉得小半辈子都过去了,要把家再安置一回殊非易事。我则豪情万丈地给她打气说,去,从零开始也要去,至少为了乔小乔以后不再是外省人嘛。乔小乔是姐姐六岁的女儿,我这个当舅舅的,其实在心里非常爱她。

外省似乎只针对首都而言,看起来这仅仅是个地理概念。可是积累了一些生活的冷暖之后,我们便会为词语的力量所震慑而不敢妄言。事实上,外省更主要的存在于文化的隔阂里,它隐含着种种永不餍足的欲望,它是一种无形无状精神企盼的诞生地与出发点。外省是丧失一切和向往一切的总象征。

我刚刚学会读小说时,我就懂得了外省的耻辱。我生长在辽宁沈阳,照理说不论大而辽宁还是小而沈阳都非菲薄之地。可在我那拣煤核拣白菜帮子的少年时代,我能看到,周围的贫穷如同夏天的苍蝇,繁殖迅速且无所不在。当时作为一个外省少年,我最大的愿望是盼父亲去北京出差。父亲每次从北京回来,不光他的脑子里会装满党中央那些瞬息万变的精神,他那个土黄色的、特大号的、写着“要斗私批修”的旅行袋里,更会盛满令人垂涎的首都的猪肉。我记得,在我活到现在的三十五年里,父亲唯一一次对我拳脚相加,就是那个时候。

有一天傍晚,父亲把党中央的声音和猪肉一齐从北京带回,他一边兴高采烈地指示母亲做一顿解馋的葱包肉(父亲舍不得要求母亲做红烧肉或者清炒肉。多年以后在黄宏宋丹丹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里,他们说他们的孩子因为只吃萝卜大葱而变得葱心绿时,别人大笑,我却哭了),一边命令我去学校把姐姐找回来。有肉的日子就是过节,而过节的晚餐需要团圆。姐姐是她就读的那所中学的女子篮球队队员,而这支球队是沈阳市的中学生冠军队。她们的训练情况可想而知,不到天黑没人能回家。我骑车来到姐姐学校,趴着墙头看了一会,我没敢惊动那个严厉的教练。那时候我相当腼腆。回家之后我如实相告,父亲对我的胆怯非常生气。老师不给假是另一回事,他说,可不敢请假,就是你的毛病了。这时我低声回了一句,我说,姐姐不回来,咱们每人不就能多吃点肉嘛。也许这只是我情急之中为自己的胆怯找到的另一个理由,但这的确是一个可耻的理由。听完我的话父亲愣了,接着他脸上现出了绝望的神情。我知道在他下放改造时,在他挨整倒霉时,他也从没有过这样的神情。他是一个反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亲,但他是一个崇尚“舍身饲虎”的知识分子。他在极度伤心处,对我操练起来的也只能是苍白的拳脚。那时我比现在的乔小乔大一倍多点,我脑子里的知识可能还不如她多;但那时我心中的屈辱、自卑、私欲和邪恶,却肯定十倍于她甚至百倍于她。我至今能懂得一些正直、善良、怜悯与爱,我得感谢父亲的拳脚。

当然北京使我这个外省人所得到的,除了猪肉,还有很多很多。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我在北京读书,它所提供给我的人文熏陶将使我受益终生。一九八三年以后我重又成了一个外省人,虽然我依然向往和热爱首都北京,但更加懂得的,却是如何热爱和尊重我的外省故乡和外省身份。我知道,我的深沉的热爱和尊重,也是四年的北京生活赋予我的。

还有一件事,与猪肉和北京和外省也有关系。

那是一个卖小白菜的季节,猪肉似乎已不再凭票供应。我在商店买猪肉时,与一个北京口音的售货员发生了口角。具体起因我已忘了,我只记住了他对我的羞辱。他说我“穷鬼”,“穷就别买”一类的话。开始我还压着火气,我说你北京人怎么还这个态度。他说我北京人是在你们这个鬼地方变的,好人在你们这里也好不了。大概是关于北京人的话题触到了他的疼处,他居然对我动起手来。没准他曾有过一段辛酸的漂泊历史,但即使那样,我也不能允许他在用语言羞辱我后又用拳脚羞辱我。我向他发起了强硬的反击。我们在小白菜堆旁厮打之时,有限的打架经验使我及时地记起了武器的重要,于是,我操起小白菜堆旁的木头钱匣子抡了起来,把那个恶语伤人的北京人打得抱头鼠窜。

第二天早晨,一个身穿戎装的年轻警察敲开了我家房门,他对我父母说我昨天在商店抢钱匣子,要把我带走。

那样一个日子阴冷而阴森,坐在派出所内一间无窗无凳的空屋子里,我头一次思考起了我未来的命运。我渴望解释或者申辩,我需要证据及其公允,我甚至宁可让那个年轻的警察打我一顿。但整整一天,没人理我,那个年轻警察只偶尔看看我或看看将我囚禁的铁锁。后来就到了晚上。警察拎着皮包准备下班,并且几乎已经走出了派所的大门,可忽然之间,他又想到了我。他把我从黑黢黢的空房子里放了出来,对我说,以后你要是再敢抢钱,我饶不了你。

在那之前,我已经在心里边不知谋划多少遍了。一旦把我放出去,我不仅要杀了那个北京口音的售货员,还要杀这个年轻警察,然后我将以偷钱和抢钱度过一生。可是现在,一听说要放我回家,我差点没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而且我说,甚至是发自内心地说:谢谢……

事情没完。一年多以后,我又一次走进了那个派出所。我已经很久足不出户了。我有过抢钱的前科,我必须把自己深埋在孤独和窒息中,可现在我又不得不自己走进派出所。果然冤家路窄,那个年轻的警察仍像一年多以前那样冷漠地坐在那里。他认出了我。他的目光和声音都让我畏惧。你干什么?他问。起户口,我答。是下乡吗?他又问。不,是去北京。我又答。年轻的警察也一定神往北京,我看到他的眼里有了点光泽。去北京干什么?他接着问我。去读大学。我接着答。你……他惊讶地站了起来,把我的录取通知书捧在手里,看得很慢很慢。

户口手续办好以后,我没说谢谢,我的目光里甚至充满轻蔑和嘲弄。我以一种高傲的姿态转身离去。就在这时,那个年轻警察的声音在我身后缓缓响起,我只听一句,泪水就抑制不住地淌了下来。你没抢钱,他说,抓你之前我就调查清楚了,你只是一般打架,没抢钱。他的声音非常平静。我关你一天,只想教训教训你……

后来,我就离开了外省,再后来,我又回到了外省。

同类推荐
  • 歌者在桥头

    歌者在桥头

    收录了著名作家梁晓声近两三年创作的散文随笔60余篇。被文坛定格为正义维护者和民众代言人的梁晓声,其散文随笔里无不充盈着一种理想的精神,道德的力量和批判的锋芒。这部新作的许多篇章,都从良知与美善出发,无情抨击和辛辣讽刺了社会转型期凭着背景关系、职务、权力等等,谋私暴富或为富不仁的"新贵们",既斥责了他们聚敛钱财的不择手段,也揭露了他们精神生活的苍白低下:相反,对那些终日为生计而奔波、而操劳,但活的有尊严、有追求的普通劳动者,那些身处底层但终不失仁义与质朴的沉默的大多数,却给予了深切的关爱与热情的礼赞。所表现出来的是梁晓声的悲悯情怀,批判精神,忧患意识和人生思考……
  •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石羊河,我家乡的河

    这是一本散文集,主要记录了家乡石羊河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石羊河的赞美。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辛弃疾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青海长云

    青海长云

    本书以作者(萧根胜)自己的经历为叙述线索,就如同用一个穿透时间和现象的望远镜在回望着曾经的经历。从如何放弃已经是代课老师职位毅然报名参军,到被懵懂地运到青藏高原加入铁路建设的工地,到自己从事炊事员、给养员工作观察感受战友们艰难的奋战和自己的不断进步,直到隧道打通铁路铺成自己退出部队总共十章三十多万字。
热门推荐
  • 大宋清官

    大宋清官

    鄙人年近古稀,忆年轻之时,为官多载,平冤无数,无一错假冤案,怎奈官场之道与鄙人性格不合,遂辞官以研究医学,但仍希望掌管刑狱之人平冤昭大义与天下,遂记录往年之事于此,望诸位阅之-宋。宋清
  • 思梦

    思梦

    一次意外,她沉睡了五年,当她醒来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一场梦,还是真实的发生在她的身上,她开始不停的寻找答案,可是得到的却是。。。。。。在一天里,他失去了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看着他喜欢的人躺在病床上沉睡不醒,他曾经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他用尽了所有,为了让她醒过来,他走上了演艺圈这条路。。。。。。
  • 一仙难求:女修士遇到完美腹黑小师叔

    一仙难求:女修士遇到完美腹黑小师叔

    陌天歌是个出身俗世的普通村女,父亲失踪,母亲早逝。她寄养于祖父母的身边,无意中触发了祖先留下的禁制,走上了修仙之路。天歌在飞云镇集市上遇到散修李玉山。李玉山发现她是纯阴体质,便欲把她拐走作为炉鼎。玄清门叶景文接受师叔秦守静的任务,欲将天歌母女接回师门,并带她去寻找血缘亲人——二叔叶江。谁料叶景文和天歌被叶江误解,他们两个无奈逃离,成为散修。天歌改头换面,女扮男装,通过仙台会进入云雾山成为正式弟子,开始修仙之途。从卑微的炼气小修士,到举手移山倒海的化神大修士,数百年的时光,天歌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渐渐得到了朋友、师长、爱人,继续坚定地走在仙路上。最后,天歌终于得窥仙机,却发现,世界变化的秘密……
  •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木瓜种植新技术

    农村科学种植常识——木瓜种植新技术

    种植即植物栽培,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花草、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等。科学,原指分科而学的意思,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 校园超级奇才

    校园超级奇才

    青春谁不飞扬,少年就要张狂。为兄弟两肋插刀,为姐妹义薄云天,少年刘华得到了名气系统,开启了一段飞扬张狂的青春之路,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青春赞歌。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未来看我的!
  • 天妒传

    天妒传

    诸天万道皆不助,气运轮回共拒之!这是天弃?不!这是天妒!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看到,非天弃我,乃我弃天!
  • 迷雾.厄运之路

    迷雾.厄运之路

    醒来,背盈盈作痛,他艰难地爬起,抖了抖身上的似泥土一样的东西,顺手拿起身旁的那柄残剑,夕阳余晖下的它散发着鲜血式的气息,他望了望四周,似乎眼前山崩地裂,硝烟弥漫,还隐约的听到痛苦的呼喊声,似乎又有谁在呼喊着谁的名字,他似乎想起了点什么,但背上的一阵剧痛又将他击倒,双手紧紧握住那柄残剑才勉强将自己支撑起来,胸前的那颗石头发出微微亮光又见一道红色的光芒慢慢的从他背上闪现一条深深的伤口出现在他身上。
  • 十二星女孩

    十二星女孩

    【已暂停更新,勿入坑】据说,十二个星座都有一对星座王者,他们与她们是上天的宠儿,没有什么比他们厉害的,也没有什么会让他们害怕,可是,那个例外出现了。他们与她们性格迥异,却可以成为出生入死的兄弟与姐妹。当狮子女王者找到其他的王者会怎么样呢?当他们齐聚一起,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道融天地

    道融天地

    一个故事,一个穿越的故事,一个地球人在异界专治各种不服,升级打怪,装逼把妹,拯救世界的故事。恶俗通俗,简直俗的让人难以忍受。当然了,神马故事不重要,神马简介更加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内容要能博各位看官一乐,要能帮助各位看官思考人生。文字传递思想,思想影响着人们,人们汲取着精神的食粮。注:要看就尽早,不然只能吃别人剩下的精神食粮,到时吃不饱,吃不好,病了,我也救不了。
  • 返璞回悠

    返璞回悠

    现代的浮华,由于大脑接受的信息过多,而回古的艰苦朴实生活,却让人因求生的信念充实本心,感受源源不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