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4500000016

第16章 “委鬼当朝立”并非偶然——苹果是从内部烂掉的(9)

八月二十日,也就是郑贵妃搬出乾清宫,移到慈宁宫的那天,朱常洛在即位二十天后才带着最宠爱的李选侍和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由东宫慈庆宫移居到中宫乾清宫。此时,李选侍无疑成为了乾清宫的女主人。可怜明光宗朱常洛在乾清宫中只住了十天,就驾崩了。李选侍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效仿郑贵妃,也不肯搬离乾清宫,以实现她封后的目的。

新皇帝光宗朱常洛迁入乾清宫之前,皇太子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已经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病死,此后,朱常洛就没有再册封太子妃,只有选侍、才人、妃子侍御。除了生育长子朱由校的王氏外,还有两个姓李的选侍。跟随朱常洛入居乾清宫的,是他最宠爱的西李选侍。当时原有两个李选侍,由于居处是一东一西,所以被人称为东李、西李。东李人老实,也不得宠:西李又美貌又精灵,就成了他最宠爱的人。后人所称说的李选侍,指的就是西李。王氏死后,皇长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检名义上便由二李抚育。西李选侍本是郑贵妃安插到朱常洛身边的私人,她们相互勾结,相互捧抬。西李选侍和郑贵妃作风极其相似,而且泼辣剽悍尤远过之。

李选侍跟随朱常洛住进乾清宫后,朱常洛已经病倒好几天了,她已经晓得这个才即位就因沉湎于女色的皇帝将不久于人世。而那个皇长孙朱由校不久即将被立为帝。为此,她打定主意要把朱由校紧紧扣带在身边,通过他来控制后宫和群臣,以实现自己封后的愿望。

这一天,病体沉重的朱常洛被群臣从慈庆宫移到了乾清宫,他就在乾清宫暖阁召见了众大臣。

当时,李选侍对病体沉重的朱常洛召见大臣都谈些什么极为留心,便躲在近处偷听。

“皇上,现在皇长子朱由校已经16岁,应该将他立皇太子,移入东宫慈庆宫居位。”的确,好色的朱常洛身边带着个大男孩的确不大好。

然而,朱常洛不放心,没有同意。

之后,朱常洛说:“李选侍好几次生产都没有保全孩子,现在只有一女,她有照护皇长子和皇五子的功劳,应当封为皇贵妃。”皇贵妃,在后妃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李氏本为选侍,在原太子宫中,只有太子妃有封号。封她为皇贵妃,已是出于越级的非常之封,显示了朱常洛的特别恩宠。她对此竟然感到不满足,可见她是多么狂妄,野心多么大。

听到这里,李选侍就从后面怂恿朱由校出来册封她为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马上站出来上奏说:“现在两太后(朱翊钧王皇后、朱常洛生母王恭妃)及元妃(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才人(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的谥号都没有上,等到这四个大礼举行以后再为李娘娘进封皇贵妃也不晚。”因为李选侍先前不是太子妃,不可能一下子被封为皇后,这不合礼制。她前面还有个已经去世的太子妃郭氏。按照传统,选侍必须先封皇贵妃才能册封皇后。听到这里,朱常洛也不好说什么,李选侍封皇贵妃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八月二十九日,病体沉重的朱常洛最后一次在乾清宫暖阁召见诸位大臣,再一次下令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选侍身穿大红衣,手拉朱由校,气势汹汹地冲进来,回头狠狠地对朱由校说了几句。然后用力把朱由校推到前面。朱由校慌慌张张,不知所措,快步走到朱常洛面前,冲头冲脑地说:“母妃李选侍要求封为皇后。”病体沉重、气若游丝的朱常洛听了,没言语。

众大臣十分惊愕。李选侍见自己的要求没能得逞,十分气愤,两眼直盯着朱常洛。并大骂朱由校:“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我白疼你了!”然后狠狠地把他推出宫去。

九月初一六点左右,朱常洛归天。李选侍实在命薄,还没等到册封皇贵妃,即位刚一个月的朱常洛就驾崩了。

朝廷内外,一片混乱。此时,朱由校只有十六岁。

“殿下既无嫡母,又无生母,势力孤单,应该把他继续托给李选侍照护。”有个大臣提议。显然,他代表了那些倾向于郑贵妃和李选侍的朝臣。

“李娘娘表面是要照顾殿下,实际是要控制殿下。她认为只有拥有殿下,才能掌握主动权!”

“李娘娘既非嫡母,又非生母,绝非可托之人。只有尽快使朱由校暂时离开乾清宫,摆脱李选侍的控制,才能稳定大局,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头等大事。”有些大臣则坚决反对将朱由校托给李选侍照看。

按说,新天子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要继位,李选侍既然不是皇后,就应搬出乾清宫。

然而,李选侍仿效郑贵妃,赖在乾清宫不走,要求册封为皇太后,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在乾清宫内与心腹太监李进忠(进宫时叫李进忠,本姓魏,天启即位后改名魏忠贤,也就是后来一手遮天的九千岁)等人,把皇长子朱由校带在身边,密谋策划挟持朱由校,不让他离开乾清宫,想凭此要挟群臣。由于群臣先前的反对,以及朱常洛的早死,李选侍要求封为皇后的梦想破灭,而且最终连皇贵妃的封号也没有捞到,可谓鸡飞蛋打。她为此无比愤怒。朱常洛一断气,她就把朱由校禁闭在乾清宫暖阁里,不让他出来为朱常洛守灵。

九月初一日清晨,廷臣们得知光宗朱常洛驾崩的噩耗,前来祭奠,向遗体告别,并商量尽快拥立朱常洛的皇长子朱由校继位。当时,朱常洛即位三天就病了,一个月就驾崩了,还没来得及册立朱由校为太子,且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早死,就将皇长子交给李选侍抚养。

当方从哲、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廷臣听说朱常洛病死,气喘吁吁地赶到乾清宫门外,准备入宫举行哀悼仪式的时候,却被守卫太监拦住禁止进入。

“站住!宫中禁地,休得乱闯!”把守宫门的太监,刀棍并举,凶相毕露,拦住他们不让进入,气得诸臣们面色发紫,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如何应付,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今皇上崩逝,皇长子幼小,你们却挡在门口不容众臣子入宫哀悼,居心何在?”兵科给事中杨涟不信邪,他冲出人群向守门太监厉声喝道。太监们自知理亏,不敢争辩,这才慢慢退开。诸臣鱼贯而入,举行哀悼。杨涟(1572~1625年),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县(今湖北应山)人,为官光明磊落。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授常熟知县,克己爱民,称“廉吏第一”。升户科给事中,转兵科给事中。朱常洛临死以前,召顾命大臣,杨涟以七品小官侧身其列,为此,他深受感动,决心誓死报效朱常洛,辅佐幼主朱由校。所以,从这时起,他表现得更加积极,凡事都敢冲锋陷阵,从不计较个人安危。

“皇长子在哪里?怎么不见他在灵前?”杨涟喝退太监,群臣哭灵后,却发现没有见到皇长子朱由校。朱由校身为皇长子却没有出席哀悼仪式,使诸臣更加疑虑不安,进一步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哀悼仪式一结束,争夺朱由校的斗争就进入短兵相接阶段。“我们要求参见太子殿下!”众大臣再三请求见朱由校,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

“皇长子本应当在柩前即位,现在却不在灵前,为什么?”内阁大学士刘一燝见状十分气愤,责问道。刘一燝,字季晦,江西南昌人。父亲名字为刘材,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中进士,为陕西左布政使。万历十六年(1588年),刘一燝与哥哥一焜、一煜同时中了乡试。七年后,刘一燝与一煜一同中进士,刘一燝改为庶吉士,授职检讨。曾担任过祭酒、詹事,掌管翰林院。当了四年才升任礼部右侍郎,教习庶吉士。光宗即位,提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要事,与何宗彦、韩爌等一同任命,当时内阁只有方从哲一人。

“皇长子被李选侍藏起来了!”原东宫伴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较为正直,上前低声对众朝臣说。

“藏匿新天子!着实可恨!”刘一燝大声喝道。“是!太可恨了!”群臣大怒,但又不能入宫搜查。“我们要求去乾清宫去要回殿下!”

“请慢,公等先等一会,容老夫进去看看。”王安自告奋勇去乾清宫寻找太子。

“李娘娘,众大臣闹着要见太子爷,如果不让他们见,他们就不答应。”

“有这种事?真是反了他们!就不让他们见,看他们还敢反了天不成!”

王安来到乾清宫,请求见朱由校。好话说了一大堆,李选侍就是不让见。王安见哀求不成,急中生智,哄骗李选侍说:“皇储必须面见廷臣,封为太子,得到拥立才能即位,你这样藏着没有什么用处的。”

“既然如此,那就让皇长子随你去吧。”李选侍信以为真,将朱由校交给了王安。

王安喜出望外,立刻拉朱由校冲进暖阁,奔向外廷。

134“看王安这慌慌张张的样子,怕是上了王安的当,李进忠,你们速去将太子追回。”李选侍突然感觉自己上了王安的当,马上派李进忠等众太监猛追出来,要朱由校回乾清宫,不让出大门。李进忠嘴里喊着“哥儿回来!哥儿回来!”一直追到外廷。

“万岁!”众大臣一见到朱由校,马上跪倒一片,高声呼叫。然后,急忙起身簇拥着朱由校登上了御辇,直奔文华殿。

“不敢当!不敢当!”朱由校连声说。

“李进忠,你公开阻挡圣驾,该当何罪?”王安一声大吼,李进忠和其他太监吓了一愣。

杨涟、王安等人乘机奋力推开众太监,亲自保驾护行。刘一燝和英国公张惟贤分居左右,连扶带推,拥着朱由校大步往外跑去。刚刚跑到乾清宫大门外,李进忠带着众太监又追了上来,紧紧拉着朱由校的衣服不放,一定要他回去,并嚎叫:“你们要把皇长子挟持到哪里?”李进忠因用力过猛,把朱由校的衣袍扯断了一角,以至于他自己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

杨涟冲地上的李进忠呵斥道:“你们不要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他一面怒斥,一面和众大臣一起把朱由校抱进轿内,迅速转过内左门,经察楼、文楼,直奔文华殿。

文华殿内,刘一燝等众臣争分夺秒地册立朱由校为太子。“李娘娘要太子爷回乾清宫有话儿说!”上午九时,诸大臣刚刚行礼完毕,李选侍又派人来三番五次地纠缠,要朱由校回乾清宫。

“文华殿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将太子爷先移居到慈庆宫吧!”

诸大臣见形势如此,经过紧张商议之后,于上午10时过后,采取严密的保卫措施,把朱由校护送到了慈庆宫。慈庆宫,本是皇太子东宫所在地。把朱由校送到慈庆宫,也就包含着正位东宫的意思。周嘉谟当着众臣的面嘱咐朱由校说:“今日少主之身,就是国家百姓托重之身,不可轻易行动。就是每天到乾清宫哀悼先帝,也必须等待各位大臣到齐以后才能出发。”

朱由校历来害怕李选侍,忙频频点头答应。朱由校本人对李选侍一贯的做法很是厌恶,也不愿回去。李选侍“挟太子以令诸臣”的企图落了空。朱由校为什么非常厌恶李选侍呢?原来,早在朱常洛为皇太子时,她就恃宠骄恣,屡次打骂皇太子才人、朱由校生母王氏。王氏为此忧愤成疾,郁郁而死。她临死之前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与李选侍有仇,负恨难申。”王才人死后,朱常洛令把朱由校和朱由俭托给李选侍照管。此时,李进忠见李选侍势大,也连忙投靠了过来,李选侍见他十分有心计,便高兴地接纳了他。李选侍为了控制朱由校,要他和自己住在一起。朱由校以“亲疏自有分别”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李选侍十分气愤,规定朱由校每天必须按时向她行一拜一叩头礼。她有时在朱由校跪下叩头后,迟迟不让他起来,自己却跷着二郎腿洋洋自得地饮茶。连宫中的宫女们见了也十分气愤,但谁也不敢说。后来,客印月知道了这一情况,她对朱由校说:“小爷,你去对太子说,就说一个人去请安害怕,一定要我跟着一起去,不然就不去。”此时,朱由校已十三四岁,脑袋能转的过来,就在他父亲面前哭闹,没有客氏带着,就不去请安。朱常洛答应了,以后,客印月就带着朱由校每天去见李选侍。李选侍果然不敢再侮慢他。为了防止朱由校了解自己迫害王才人的罪行,李选侍禁止王氏的旧人与朱由校往来,违者立即逮捕、拷打。这些事情,朱常洛也都清楚,但他从不训斥李选侍,只是劝慰一下朱由校而已。

刘一燝还不放心,又转身对王安说:“今主上年幼,又无母后,外廷有事,我担着;宫中起居,你们可不要推辞自己的责任。”杨涟站在一旁,也再三叮咛宫中守卫人员:“外面的事缓急,由各位大臣处理,保护皇长子的重任则全靠你们啦。”

“各位大人放心。”王安郑重地说,“有我王安在,就有主公在!”众大臣这才拜别朱由校。

离开慈庆宫以后,各位大臣不顾饥饿和劳累,又紧急回到文华殿商议朱由校何时登基问题。

“我看应该趁热打铁,于今天午时即位。以前孝宗皇帝逝世以后,武宗皇帝立即登位,现在太子幼小,国事复杂,应该比武宗皇帝更及时地即位。”

“最快也得到初三日。今日刚刚移居慈庆宫,明天礼部准备一下,后天,也就是初三日行登基大礼,比较合适。”

“初三日也太仓促。如今先帝死而未葬,丧葬大礼不容草率。”杨涟做事一向风风火火,喜欢快刀斩乱麻。这天,他却变得有些不同,犹豫不决。

“皇长子速登大位,可以定天下,安人心。”有人不同意杨涟的意见。

“安定不安定,不在登基早晚,处理得当,一朝无为而治又有何害?我看登基的日子还需要由太子亲自确定。”杨涟说完,回慈庆宫与朱由校商议登基的日期。

关于登基的日子,大家争来争去,意见还是不能统一。当夕阳西下之时,杨涟重新回到文华殿,见到左光斗等人。“你今天去见太子,没有坚定地主张今天登基,这恐怕会耽误大事。”

“是,要是误了事,找你算账!”

“事情如果有意外,割你老杨的肉吃也不足以解恨!”左光斗说得更狠。

杨涟听了众臣的意见,不由得毛骨悚然,他开始暗暗地为自己的主张感到后怕。他急忙又折回慈庆宫,命令锦衣卫的官兵:“你们务必要尽心竭力,保护殿下的安全,要内外防护,不得大意。出了问题,唯你们是问!”

这样,经过一整天的激烈争吵,朱由校终于逃出乾清宫,摆脱了李选侍等人的挟制,在慈庆宫住了下来。时称“避宫”,实际是避难。这天晚上,狂风大作,把慈庆宫的窗户刮得吱吱直响,似乎要将房顶掀开,搅得朱由校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几次爬起来,仰望窗外,只见到处是黑压压的一片。杨涟临走时不放心地嘱咐,三年前张差梃击慈庆宫的情景,又忽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那时,父亲朱常洛和自己险遭刺杀。现在,会不会有人暗受指使又来刺杀?”霎时间,朱由校觉得心情格外沉重。不知什么时候,风息了,夜依然很黑。他感到浑身冰凉,他十分想念他的乳母客氏。“乳母浑身丰腴,只要将自己的头埋在她丰满的乳房中间,立刻会感到无比温暖。这几天,父皇驾崩,她却无法来到联的身边……”

第二天——九月初二,宫殿里还很暗时,朱由校就早早地爬了起来,他刚刚被服侍着穿完衣服,正准备到院内透透气,李选侍派来的人已经闯入慈庆宫门。

“传李娘娘懿旨:今后每天所有朝臣的奏章,必然先呈送李娘娘,然后再给殿下阅览。”他们向朱由校传达了李选侍的命令。原来,朱由校被王安和群臣诓走后,李选侍也不甘束手就擒。贴身太监李进忠为她出了这个计谋。

消息传到群臣中间,像炸开了锅。“这是想垂帘听政!”

“不行!这绝对不行!我们都不会答应!”这个主意马上遭到群臣的断然拒绝。

同类推荐
  •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本书是亚马逊CEO贝索斯的一本传记。IT界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贝索斯就是这个奇迹,无论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贝索斯就是这个英雄,而如今这个IT时代便是时事。无论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尔伯格还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这位贝索斯,每位都英雄出少年,凭着一个想法、一个主意创造一个帝国。除去英雄和时事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创造力,二是对技术的执着力。曾经有一个教授说过:在知识领域,最关键的是创新速率和探研深度。他们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 原来努尔哈赤

    原来努尔哈赤

    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前进的时代里更是如此,更多的人希望能了解我们的过去,借以关注我们的未来。历史大讲堂”系列的宗旨便在于此——将过去以简约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将历史纳入读者的理性思考和人文观照之中。由此,历史便不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更将使我们注意到将来。努尔哈赤少年为奴,后以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七大恨”起誓征明,一生征战四十余年,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努尔哈赤作为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对清代历史的影响,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所说,努尔哈赤既播怔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光宣衰世’的基因”。
  •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名人传记丛书——歌德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他涉猎的学科包括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本书客观叙述了歌德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辗转求学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树立学习的榜样。
  • 朱棣最有谋

    朱棣最有谋

    本书带领读者从永乐皇帝朱棣跌宕起伏的一生中,领略他齐集一身的王霸之学、权谋之变,获得为人、处世、立功的经验与学问,练就自我保护、披荆斩棘的谋略和智慧。
  •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名人传记丛书——莫扎特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他年少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赋,4岁时开始跟着父亲学习钢琴,5岁时开始学习作曲,6岁时开始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出。他留下的作品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的成就在时代的变迁中愈加辉煌灿烂。
热门推荐
  • 人生高起点——成功源于思考

    人生高起点——成功源于思考

    正向人类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伴随着潜在利润的诱惑,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旧社会阶层的逐步消亡,每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和需要,调整自己,响应新时代的召唤。知识经济时代召唤新一代的潜在利润发现者和实现者,使社会在迈向更加丰裕的进程中拓展更为广阔的人类生存空间。
  • 神国之门

    神国之门

    无尽星空中,神玄大陆,茫茫风雪之中,卫征徐徐行走在思灵山之巅,仰望星空,不知不觉中,遥远星空中一座恢弘的大门徐徐打开,一股灵光冲向卫征,勾连胸前一块偶然得来的一块像一座小门一样的玉佩,卫征只觉得身心渐入一个亘古存在的神之国度,这纯净无暇的灵光源源不断的涌入玉佩,再融入身体,滋养改造身心!这种能量庞大无比,不断冲击脆弱的身体,好像就要炸裂一样!一段烟花般的流光闪过,卫征消失不见!于是,开启了一段强悍、睿智、温情的星空传奇![
  • 江湖有道

    江湖有道

    有的人一生为国,却无名而终。有的人徇私舞弊,却风光无限。天地不仁,成败无道。那是因为公道在人心,有人就有江湖,江湖不比人生。人生无常,但江湖有道。
  • 大衍方术

    大衍方术

    远古的神魔也经历不起亿万年时光的流逝,纷纷消散在漫长岁月的尘埃中,而那传说中能让人证就大道,永恒不灭,成就无上真仙的方术,依旧在人世间中代代流传。这里,是方术的世界。
  • 泪光里的微笑

    泪光里的微笑

    《泪光里的微笑》贴近现实生活,选材新颖,情节曲折,语言精准,人物性格鲜明,手法变幻多端,韵味绵长隽永。对当代都市生活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细腻入微。无论是描写现实生活还是虚拟世界,故事情节皆能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泪光里的微笑》由厉周...显示全部信息
  • 双规

    双规

    贾臻文的长篇小说《双规》通过一个“山寨纪委”的昙花一现别开生面地揭开了当下官场的腐败现象,为已经非常热闹的“官场小说热”增添了新的看点。——樊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导师、著名文学评论家)作者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当今形形色色的官场生活有丰富的体验,所以小说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础与很强的纪实性。小说里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卑劣,也如一把锋利的玻璃片剖开那一颗颗贪腐的灵魂。眼界开阔、故事生动、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具有一定的可读性与美学价值。
  • 天鸡

    天鸡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都市青年,爱情事业忽遭灭顶之灾。茫然无措的他遭遇神奇天鸡,自此人生发生重要转折。身负不可思议之能后,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爱情、阴谋、上古文明消失之迷一一展现,请看都市天鸡。<br>新建书群:26246587<br>欢迎大家来提出建议。
  • 以武至圣

    以武至圣

    穿越到符修世家的方闲却发现自己武道天赋惊人,从此他便武道为主,符修为辅,在弱肉强食的世界走出自己的武途,当他以为已有绝强力量之时,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道器的器灵,看他如何挣脱命运枷锁,逆势至圣!
  • Massacres of the South

    Massacres of the Sou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

    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

    本书由军情六处独家首次授权,作者接触了数量丰富的档案,在资料收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在权威性上明显超越以往任何一本从局外人角度揭示军情六处的书。作为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全书见缝插针地引用各种文献,几乎句句有来历,作者保持其客观的笔调,极少加进自己的评述,使得此书更多地成为了历史资料的整理与汇编,对于相关研究人员或有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