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5400000040

第40章 唯一记录皇帝与草民辩论的奇书

【第四部分 桃花依旧笑春风】

清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因曾静反清案件而刊行了《大义觉迷录》一书。全书共四卷,由雍正皇帝钦定编纂,内收有雍正皇帝本人的十道上谕、审讯词和曾静口供四十七篇、张熙等口供两篇,后附曾静《归仁说》一篇,目的是为了“教育”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汉族知识分子。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至尊皇帝与平民囚犯进行大辩论的书,也是史上泄露宫廷内幕、隐秘最多的一部御制国书。

《大义觉迷录》的刊行,缘于湖南的曾静投书案。

曾静其人,性迂阔,喜谈道学,有反清思想,是清代很有名的书生“革命家”。他生于1679年,卒于1741年,湖南永兴鲤鱼塘镇人。幼年丧父,母亲把他拉扯大,家境十分贫寒。他曾醉心于功名,但屡试不第,于是断了科举入仕之念,在乡村闭门授徒,经常向学生们散布反清言论。

雍正五年,曾静在省城读到了清初杰出思想家、诗人和时政评论家吕留良的文章,对“其中虽有数十年,天荒地塌非人间”的诗句,佩服得五体投地,认为吕留良有皇帝之才,无皇帝之命。

出于仰慕之情,曾静派得意门生张熙去浙江拜谒吕留良,但当时吕留良已去世四十余年了。吕留良的儿子吕毅中将其父的一批著作交给张熙,有日记纂一本,诗集一本,日记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诗稿一束等。不虚此行的张熙把这些著作带回后,曾静如获至宝大喜过望。

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了“革命导师”吕留良的这些文集后,曾静更加坚定了自己反清的政治主张。他先后写了《知新录》、《知几录》两本书。在《知新录》里,他大胆放言:“如今八十余年没有君,不得不遍历城中,寻出个聪明睿智人出来做主……”“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又称:“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子做;明季皇帝,该吕留良做,如今却被豪强所寿。”他还集中列举出雍正皇帝的“十大罪行”,即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控等,说雍正皇帝是历史上少见的暴君。

曾静以“华夷之分”理论入手排满,并四处宣传,鼓励群众团结起来反抗满族统治,光复汉业,俨然一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启蒙思想家。

雍正六年(1728年),曾静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两次要求进京觐见,却被皇帝拒绝,认为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而岳飞是因女真犯宋而被冤杀的,所以岳家与满族有世仇。曾静便派学生张熙带着他的书信到西安去找岳钟琪,策动起兵反清。曾静的书信中对雍正帝极尽责骂之词;又以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作为岳飞后裔的岳钟琪,劝他掉转枪头指向金人的后裔满洲人,为宋、明二朝复仇。

岳钟琪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出身于武将世家,祖父岳镇邦曾任左都督、绍兴总兵,岳钟琪本人也在康熙末年平定西藏之乱时立下战功而升为四川提督,随后又在雍正二年(1724年)率军随同年羹尧大将军入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由于战功卓著,加之年大将军因为飞扬跋扈被雍正整肃,结果岳钟琪接任了年羹尧的川陕总督位置,一时间可谓是圣眷正浓,春风得意。

但是,川陕总督这个位置一向为满族权贵子弟所垄断,岳钟琪虽说是汉军八旗出身,但依旧被人嫉妒中伤,一些人躲在暗处给雍正偷打小报告,说岳钟琪存有反心。这些猜疑和诽谤,并非都是空穴来风。就在前一年(雍正五年,1727年),有个叫卢汉民的人突然在成都街上大喊大叫:“岳公爷带川陕兵造反了,西城门外开有黑店,要杀人!”弄得当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当然,这个卢汉民后来很快被抓住,经严格鉴定,此人是精神病患者,有关部门最后将之从速处死了事。

“卢汉民事件”发生后,岳钟琪慌忙向朝廷引咎辞职,但雍正对此颇不以为然。雍正不但没有责怪岳钟琪,反让岳钟琪继续“鼓励精神,协赞朕躬,造无穷之福,以遗子孙!”

圣上如此宽厚待己,岳钟琪自然是感激涕零,对清廷忠心不二,根本无意造反,反而一直想寻找机会报答皇上。这次张熙来劝岳钟琪谋反,给岳钟琪一个向皇帝效忠尽力的好机会。由于事情重大,岳钟琪派人将此信以最快的速度密报雍正,请求如何处理。密旨很快就到了,雍正在谕旨中不无恼怒地说,“遇此种怪物,不得不有一番出奇料理”的手段,严加审讯。雍正还主动建议说,不要采用原先那种简单粗暴的刑讯逼供,而要想个引蛇出洞的法子进行诱供,定要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于是,岳钟琪按照雍正的密旨,开始秘密审问张熙。张熙倒还有点骨气,打死我也不说。岳钟琪使了个诡计,假称前面是试探他,还和他歃血为盟,岳钟琪见张熙已经落入自己的圈套,便顺势说自己也早想造反,但苦于自己身边没有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谋士,一时也无从动手。张熙听后,就上当了,便说自己的老师曾静英明睿智,必定能担此重任。不仅如此,张熙还得意地告诉岳钟琪,他们在湖广、江西、两广、云贵六省都已发动了群众,“一呼可定”,反清事业定然成功。

此时,岳钟琪方知曾静是幕后指使人。岳钟琪获得真实情况,马上向雍正作了奏报。由于张熙已说出内部情节,曾静也无法隐瞒实情,交代了他们与浙江吕毅中、吕留良弟子严鸿逵等人的联系。之后,雍正立即派出刑部侍郎杭栾禄、副都统党罗海会同湖南巡抚王国栋,联合拘讯曾静。

雍正得知曾静的荒唐之举是受吕留良的影响后,便对早已去世多年的吕留良恨之入骨。吕留良向以操守自重,不仕清,而是招徒讲学,很有名气。顺治时,他参加过考试,后来归隐山林。地方官几次以“山林隐逸”要他出来做官,他都辞谢。吕留良招徒讲学,号召人们要坚持汉民族立场,不要为夷狄政权服务。在他的语言和文字中,从未承认清政府是合法的政权。康熙时期,有人推荐吕留良做“博学宏词”的考选,他也不参加。最后,他终于削发当了和尚,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病逝。尽管吕留良隐居山林之中,从事著书立论,但他的排清念明思想和骨气,以及学识渊博,存留在大江南北,影响了大批后人,雍正帝将曾静与死去的吕留良严格划分:“曾静只讥及朕躬,而吕留良则上诬圣祖皇考之盛德;曾静之谤讪由于误听流言,而吕留良则自出胸臆,造作妖妄,是吕留良之罪大恶极,尤较曾静为倍甚者也。”

于是,龙颜大怒的雍正帝下了严旨:“将大逆吕留良所著文集、诗集、日记及他书,已经刊刻刷印及抄录者,于文到日出示遍谕,勒限一年,尽行焚毁。”

清朝官员一边在湖南逮捕曾静、张熙,一边在浙江迫害吕留良的家人。吕毅中和沈在宽(严鸿逵学生)被诛杀,连去世多年的吕葆中(吕留良之子)也遭到掘墓戮尸的处分。还将吕、严两家直系家族凡十六岁以上的男丁全部处斩,女眷大多不是奸杀,就是发配功臣家为奴,真是惨绝人寰。连刊刻吕留良之“逆书”的车鼎丰、车鼎贲,都是秋后执行斩首,孔用克、周敬舆私藏禁书,也被“斩监候”。

雍正为让曾静、张熙作为活口人证,对之耐心“开导”、软化,使软骨头的曾静从反清转而竭力谴责吕留良,吹捧清王朝,并写出《归仁说》,从理论上陈述清朝统治的合法性,要世民“归仁”于清。曾静同时为自己误信了吕留良的邪说表示痛心忏悔,说什么“该死该剐的罪,尽是吕留良之说所陷”,误解了英明君主。同时,又对雍正大肆歌功颂德,什么“皇上渊衷至仁,天性至孝,发虑至诚,修己至敬,而道德之纯熟,学问之深渊,历练之缜密,处事之精详,则又一理之浑然”,赞美:“我皇上又如此道全德备,超越千古”,是“数千年而始生一大圣人”也。

后来,雍正给曾静以特别优待,不仅没有责罚,而且还玉食锦衣地将其供养起来。他命令地方官员安排曾静到湖南观风整俗使任职,又命奕禄带他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各省学府去现身说法,当众认错,并为雍正辟谣,宣扬雍正至仁至孝和勤政爱民的各种功德,以消弭全国文人的反清情绪。

通过审讯曾静,雍正得知他弟弟允祀、允?等人的忠实随从,在各地宣扬他用非法手段篡夺皇位的内幕,针对曾静、吕留良及弟子严鸿逵的反清观点,写出关于清朝统治中国的合法性的辩论,并与曾静的供词及《归仁说》,汇编成《大义觉迷录》四卷颁发天下。这本书的书首为雍正的一篇万言长谕,其后是讯问曾静等人在狱中受审的供词,最后附上曾静的《归仁说》一文。

四卷本《大义觉迷录》是曾静的文字狱的历史记录,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雍正在曾静投书案结束后,亲自编纂,刊刻成书。

《大义觉迷录》刊印后,雍正下令颁发全国所有学堂,命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晓悉,玩忽不学习者治罪。1730年4月4日,《大义觉迷录》的第一套刻版完成。第一批印刷了五百册,分发给在京的文武大臣,第二批印成后发送给各省高级官员,各省督抚还收到一套作为其所在省的印书馆的范本,以便刻制新的木刻印版,分发给本省的大量的低级官员,后者继续传递给县镇内的读书人。

疆域辽阔的大清国中,大多数人并不识字。雍正皇帝选取了才学与道德都值得他信赖的文人,派遣到西北宣讲《大义觉迷录》的宗旨。这些长期埋首于儒学经典与权力斗争中的京城官员,穿越还算繁华的市镇,走到人烟稀少的乡村。在所到之处,他们建立起一座座临时“龙亭”,焚烧香料,在努力营造的庄严气氛中,大声宣讲《大义觉迷录》。据记载,当时在兰州的一场讲授中,宣讲者是郑禅宝,大约有一万名士兵和百姓聚集在一起,虔诚的听讲,在理应人烟稀少的酒泉,则有两万人加入了听讲的队伍。全国其他各地,也是书声琅琅,对《大义觉迷录》的宣讲不绝于耳。

雍正十年(1732年),轰动一时的曾静投书案以严惩允祀的追随者及吕留良后人,宽释曾静、张熙而告终。雍正说:“朕治天下,不以私喜而赏一人,不以私怒而罚一人。”并下令说:“曾静系朕特赦之人。”释放曾静时,雍正皇帝还说:“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

然而,雍正的继承者乾隆却和雍正对此事的看法不一样,甚至是背道而驰。雍正死后,新君乾隆登基仅仅四十三天,就将曾静、张熙处以磔刑,并严令收缴和销毁《大义觉迷录》,列为禁品。若是民间有人私藏或阅读此书者,一律处死。从此《大义觉迷录》成为绝世罕见的一部皇帝撰写的御制国书,湮没二百多年不见天日,这一切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大义觉迷录》今存雍正年间内府原刻本及外省翻刻本,另有光绪末年香港仁社书局铅印本,解放后中华书局有排印本。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地认识到:父王想将诽谤公布天下,以获清白,却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审判台;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我辩解、皇宫中的秘闻丑事泄露、皇子间尔虞我诈、文武大臣间明枪暗箭等,统统详细地记录于《大义觉迷录》一书中,损害了万乘之尊皇帝的形象,暴露了国祚和宫廷的绝密,起到反宣传作用,根本达不到使臣民“觉迷”的目的,只能更增强人们的反清排满情绪,对清朝统治极为不利。因此,必须彻底剪除禁锢异端思想的蔓延,肃清其流毒。同时,留着这两个弥天重犯当“反面教员”,更难以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干脆一杀了之。

同类推荐
  • 挥剑盛唐

    挥剑盛唐

    跟富人讲道德如同跟穷人讲面子,痴心妄想,富人的面子重于道德,穷人的道德重于面子,他们的区别源自阶级,即特权。消除特权如同黄金的纯度只能无限接近,所以佛家的众生平等给了人们一丝曙光。打破如此道德,颠覆古老传统,建立新的秩序,将是他的使命—李白,他生活在盛世,在他的内心整个大唐就是为他施展宏图大志所准备的,就像孟子所说的“夫欲平治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纵横天下当仁不让的王霸气度,是盛唐时代锻造出来的性格,是时代精神的象征。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盛世下的黑暗,富人中的贫民,把不公衬托的淋漓尽致,对现实的不满、失望,表现在行动上成了狂傲不羁,个性张扬,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自此字典中出现了积极浪漫这个成语。
  •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甘南藏族自治州改革开放三十年

    本书全面反映了甘南州三十年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政策演进、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对新时期甘南洲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该书融理论性、政策性和史料性为一体,对全面了解甘南有重要意义。
  • 云卷三国

    云卷三国

    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是浓缩的社会缩影。他没有古人的智慧,现代人的优越。仲达忍七十年而夺得天下。年轻是最大的败笔,但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无论是先等飞斧大戢士的袁氏兄弟。还是白马飞熊董卓马腾公孙等镇边骁勇。南方二刘又岂是善与之辈?严白虎,张鲁,孔融,陶谦,猛获,公孙度。过江之雄犹如云逸般粉墨登场。但为谁做了铺垫?曹老板?刘黄书?孙氏三雄?他天生不是人物,却只能在乱世中征战杀伐!美人一笑,山河倒倾。既然要站,便注定所向披靡!
  • 穿越三国之袁绍之子

    穿越三国之袁绍之子

    我死了,来到阴曹地府之后却发现原来奈何桥上的孟婆是一个美女。我吻了她。她没有让我喝下孟婆汤我带着所有的记忆和智慧,成了袁绍的儿子,二公子袁熙。我注定会是这个时代的噩梦,不仅仅是曹操和董卓的噩梦。同样也是无数三国美女的噩梦。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吕布你想独占,不可能,我要分一杯羹。美女大乔、小乔我一人独占。孙权妹子不能嫁给刘备,为什么,老子击败刘备,出兵攻取南郡、荆州、长沙、桂阳、零陵想把地盘要回去,好说,拿妹子来换吧。还有甄氏,我的结发妻子,怎么可能让曹丕这个纨绔子弟染指。桂阳太守赵范的嫂子樊氏,赵子龙你不要,笨蛋,我替你笑纳了。
  • 和悦州,小上海

    和悦州,小上海

    长江中下游,长江中心有一个洲,叫和悦洲,抗战前被称作“小上海”,非常繁华,抗战后被炸毁了。这个地方称一江三镇,统领中心的镇叫大通,一共三镇,解放前是江南最大的盐的集散地,又是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咽喉,被称为“大九华山头天门”。妓院就有十三家,小时候如果骂人骂道“你妈十三号”,那就有一场恶架要打了。黄复彩的这本《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写的就是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帮派历史等。《和悦洲小上海(古镇大通的水墨风情)》由68篇散文构成,它所呈现的既是一座江南小镇别样的历史,别样的文化,别样的风土人情。
热门推荐
  •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不纠结的人生智慧

    韩国、日本、欧美万千人士都在追寻的终极幸福手册——《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年度心灵抚慰大作,温暖感动持续升温!纠结、痛苦、失望、遗憾、焦虑、内疚……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让原本精彩的人生黯然失色。越来越多的人变得纠结,体会不到宽容、真诚和美好。这是因为你在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你能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就会发现全然不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你完全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把强大的、乐观的、自信的自己挖掘出来。《不纠结的人生智慧(别跟我过不去)》从九大方面带你解读真实的自己,并配以心灵调适良方,让你读懂自己的生活,重新认识自己,快乐地工作、生活!本书由李素文著。
  • 夜店诡谈

    夜店诡谈

    宅男偶像最美嫩模周秀娜、台湾当红歌星范逸臣联手演绎夜店、医院、学校经典鬼故事。万圣节夜,几个年青人各怀心事聚集在一间酒吧。席间,大家提议讲恐怖故事,投票决定谁的故事最不吓人谁就请客。于是其中三位轮流讲述了失踪、单行道、夜勤病栋三个离奇诡异的故事……
  • 妖孽邪君逆天迷糊妃

    妖孽邪君逆天迷糊妃

    她是一位总是迷迷糊糊的小杀手,他是相貌妖孽,天赋妖孽,身世妖孽的邪君!当他们相遇时,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敬请期待吧~本文绝对宠文!(新手上路,不喜勿喷,欢迎指点)(????????)
  • 快穿之配角逆袭

    快穿之配角逆袭

    被男友与好友背叛,不小心出车祸而死。遇上个一言不和就要她坠入无间地狱的系统,从此走上为无罪的女配制造有罪的证剧。
  • 不悔之约

    不悔之约

    他们是姑侄,二十年的分离,她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猎物。而他成长为一名腹黑士官。是继续爱,还是分割阴阳。请在书里寻找答案。
  • 豪门陌生人:骗取你的爱

    豪门陌生人:骗取你的爱

    “你既然收了我的钱,还把初夜卖给了我,那现在就付帐好了。”“呵呵,冷少咱有话好好说,我那时犯了糊涂,我现在就把钱还给你”“我钱多的是,不缺的就是钱”“……冷少,你看我年纪还小,不行啊!”“当初骗了我就该付出代价,现在只是收我钱的利息,你个小骗子……”……
  • 上古世纪之隐者

    上古世纪之隐者

    在那场大灾变之后,精灵族国王之死深深印刻在精灵一族的记忆深处,他们脱离了最初的联盟,成为高傲而冷漠的隐者。然而,一个新生儿的诞生,使他们现有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一部新的史诗正在酝酿!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 随心所亦

    随心所亦

    刘亦穿到了另一个世界同样叫刘亦的15岁小姑娘身上。这个小姑娘生前父不疼,母不爱,一直想要毁掉美丽聪明的姐姐结果毁掉了她自己,疯狂追求姐姐的同学沦为整个贵族学校的笑柄。刘亦不愿评论别人的人生,她既然继承了别人的身体,也不会逃避,活着是多么令人感激的是,这一世她要享受健康,享受多姿多彩的人生
  • 霄界变

    霄界变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一个名叫林涯的少年,拥有着霄界绝无仅有的寒剑书冥碎片、以及令人眼红的修灵天赋,而这位少年身上,肩负着霄界的命运。但当一切迷雾散开,这集齐所有碎片,才发现,自己的命运,才刚刚开始……注:本书修灵境界:形、象、元、灵阶,每阶分三段。希望各位读者老爷阅读愉快,加个收藏、赏个推荐,小弟必当认真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