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6000000024

第24章 长恨歌之盛世危情(六)宰相斗法

画外音:

张九龄曾经是唐玄宗非常欣赏的一个有才情的宰相,然而好景不长,唐玄宗发现,张九龄这个人很固执,并且不通人情,所以就慢慢地疏远了张九龄,唐玄宗的这种心理变化让一个人看到了可乘之机。此人就是另外一个宰相李林甫,李林甫由于没有文采经常被张九龄挖苦,这些都让李林甫记在心里,现在唐玄宗和张九龄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李林甫认为收拾张九龄的机会到了,那么李林甫会怎么做呢?

蒙曼:

张九龄虽然是名望很高,文采很好,但是跟唐玄宗的配合并不默契。看到他跟皇帝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一贯忍气吞声的李林甫就觉得机会来了。经过一年多的冷眼旁观,李林甫感觉此时的张九龄在唐玄宗的心目中,那就是一根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时候只要自己在旁边用劲推动他一下,管保唐玄宗就把这根鸡肋给扔掉。

怎么推动呢?李林甫利用了几件事,第一件事,我们姑且称之为还都事件,怎么回事呢?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的十月份,东都洛阳宫里突然出妖怪了,这妖怪什么样呢,哪个品种我们都不知道,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但是史书就记载当时是人心惶惶。我们知道开元十二四年唐玄宗就在洛阳宫里,古代人都迷信,唐玄宗也害怕,心想既然这闹妖,那我赶紧回长安算了。就把两个宰相张九龄还有李林甫都召来了,跟张九龄先讲,最近宫里老闹妖怪,我是实在受不了了,我想回长安。你觉得怎么样啊,张九龄一听说回长安,陛下,你搞错了吧,现在才十月份,农民收割还没收完呢,你这大队人马往回走这多妨碍收割啊。我看你还是等等吧等到冬闲再说吧。

唐玄宗一听郁闷啊,你让我等冬闲,妖怪不等冬闲啊,你也太不把我的生命财产安全当一回事了吧,可是眼看张九龄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唐玄宗到了嘴边的话又给咽下去了。宣布退朝吧,张九龄大摇大摆就走了,张九龄走了,李林甫怎么样?李林甫一瘸一拐,一瘸一拐就落在后边了。唐玄宗当了这么多年皇帝了,他知道这个宰相要是瘸腿,他肯定就意味着这个宰相有私房话要说了。就把李林甫留下来了,你说吧,你也别装瘸了,你到底是有什么话说,李林甫说,我觉得长安和洛阳,那就像是陛下在西边和东边的两个家一样,陛下想回哪个家就回哪个家啊,还用挑时间吗?就算是说现在回去妨碍一点收割,那陛下沿途老百姓的租税给免了不就补偿他了吗?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陛下您要真想走,那我建议您今天就跟有关部门打招呼,咱们明天就可以上路。唐玄宗一听行啊,李林甫这样的想法很不错嘛,既照顾了我的恐惧心理,又照顾了沿途的老百姓,顾此而不失彼,这不比张九龄强多了吗?

那就照李相公说的办吧,从此李林甫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就有点提高了。没过多久呢?第二次机会又来了,这又是一个什么机会呢?这个我们姑且可以称之为,牛仙客事件。牛仙客是什么人呢?牛仙客他本来是西北边疆小吏出身,因为为官清廉、人又比较诚信,那在注重实干的西北地区,就逐级地走上来了。最后就走道了河西节度使的岗位。就在开元二十四年的时候呢?他又从河西节度使平级调动为朔方节度使。这当时也是一个正常调动,没人有什么特殊的想法。可是继任的河西节度使一到岗,马上就被震撼了。怎么回事呢,人家牛仙客留下来的仓库太丰富了。一看那粮食和布帛堆得跟小山一样,几年都用不完,再打开武器库看看吧,那些武器都擦得闪闪发光,跟新的一样。我们知道一般边疆的节度使,跟皇帝老是狮子大张口,老是哭穷,可是人家牛仙客拿着同样的经费,人家怎么就这么富裕呢?

继任的河西节度使是个好人,他觉得这是一个先进人物,这个人的事迹我得上报,不能埋没,写了一份材料汇报给唐玄宗,唐玄宗一看也挺新鲜,过去节度使没有过这样的事迹。派人调查调查吧,是不是真的?这一调查不要紧,发现真实情况比写得还好,这唐玄宗太高兴了,这是先进典型。不表彰行吗?那表彰的话怎么表彰呢?因为有了前一次让张守珪当宰相被张九龄驳回的教训,唐玄宗这次也学乖了,自己就先降低标准了,他不提让牛仙客当宰相,他想让这个牛仙客当一个尚书,就是六部的尚书。照他的想法我这已经是退了一步了,你看,牛仙客的事迹比张守珪还要突出,我给他的奖赏呢?比给张守珪那时候提出来的要小,那你张九龄总会同意了吧。跟张九龄讲了,牛仙客有过人的才能,业绩突出能不能让他当一个尚书。可是没想到张九龄又驳回了,张九龄说尚书是什么人当的啊?或者是退职的宰相,或者是素来德高望重的大臣才能当啊,牛仙客就是一个西北的边防军将领,他哪能当尚书啊,让他当尚书其不是显得我国家无人,这不是贻笑大方吗?

唐玄宗一听很郁闷,我退一步你倒来劲了,可是尊重宰相的意见是他一贯的传统,也是他亲手订立的政治原则啊,他没有办法说你太多事了,就按我说来的话,他不能这样干。他还得忍气吞声跟张九龄商量。说这样吧,既然尚书不适合让他当,那能不能给他实封啊。什么意思呢?给他个封爵,再给他几百户封户,这样不是既有经济利益,又有政治荣誉了吗?还不涉及到任何官位,他觉得这样行了吧?没想到这个张九龄丝毫不给面子,又驳回了。

张九龄说,实封是用来干什么啊,那是用来赏赐有功之臣的。牛仙客作为一个边防的将军,充实仓库修备武器,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功劳,陛下要是觉得他把本职工作做得好,你赏给他点钱就足够了。至于实封嘛,我看没这必要。

唐玄宗一看自己的提案屡屡受挫,气得是脸都青了,怒气冲冲宣布退朝。张九龄呢?扭头又走了,还是那么大摇大摆的样子。那李林甫呢?李林甫又留下了,他就跟唐玄宗讲,这牛仙客,我觉得真是个人才,别说当尚书当宰相都绰绰有余。陛下别听张九龄的了,他是个书生,不识大体,唐玄宗一听眼睛都亮了,他本来以为李林甫就是一个办事人才,从来没想过他能在大事上拿什么主意,现在李林甫居然跟自己想法一致,唐玄宗对李林甫是刮目相看啊,同时有了宰相支持自己,他觉得自己的底气也就足了。原本他看张九龄反对都打算放弃这件事了,现在既然李林甫支持,第二天一上朝,唐玄宗又把这事给提出来了,还是说想让牛仙客封一个爵给他一些实封。

当然张九龄又一次驳回了,这时候,唐玄宗也是很生气,就质问张九龄。说天下事都要依着你才行吗?一个皇帝,要是对宰相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很严重的一句话,这是指责宰相专权,那这时候张九龄应该怎么办,张九龄当即就跪到地上。他跪到地上说了一句什么话呢?他说,陛下既然任用我当宰相,那我只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看人是跪在地上了,可是说话的强硬程度一点都没有改变,眼看着张九龄屡次三番不给自己面子,唐玄宗也是动了真气了。就问张九龄,你嫌人家牛仙客出身不好,你自己又是什么好出身啊?张九龄一看皇帝连人身攻击都用上了,那他也硬碰硬吧!

他说,我是岭南草民出身,确实比不上牛仙客是堂堂中原人士,但是,我出入朝廷掌管诏命这么多年,而牛仙客不过是边疆小吏出身,大字都不识几个,他能跟我比吗?君臣两个又是吵得不欢而散。唐玄宗又退朝了,退朝呢?张九龄又出去了,李林甫怎么办呢?李林甫这回对着空气说了一句,说一个人只要有才识有能力就行,何必非得是那种满腹经纶的书呆子。皇帝想用谁就用谁呗,干嘛时时处处都得听别人的啊。

这话声音有多大呢?不大不小刚好就能灌进唐玄宗的耳朵里,唐玄宗听了李林甫这句话什么反映啊?没过两天他就赐牛仙客为陇西县公,食实封三百户,等于说在这件事上,皇帝终于不再听张九龄的。

画外音:

本来张九龄的矫情和固执已经让玄宗大伤脑筋,再加上还都事件和牛仙客事件中,他一点都不给皇帝留面子,更是惹怒了唐玄宗,唐玄宗对张九龄的厌恶越来越强烈了。相反对善解人意的李林甫印象却越来越好,那么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张九龄会不会有所收敛呢?他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呢?

蒙曼:

那么随着牛仙客的任命,张九龄和李林甫在唐玄宗心目中的位置,也就变了。本来唐玄宗是高看张九龄一眼,希望张九龄领导李林甫,可是现在呢?他这个位置就颠倒过来,两个人的表现不一样啊,一个是目中无人,一个是善解人意,一个是专横跋扈,一个是体谅顺从,你能怪人家唐玄宗逐渐喜欢李林甫,而不是张九龄吗?

那么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张九龄也终于看出李林甫的厉害来了,本来啊,张九龄是绝对瞧不起李林甫的,当年他跟李林甫刚刚一块当宰相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唐玄宗请他们吃饭,吃饭吃得很高兴。唐玄宗就随便指着面前的金鱼池说了一句,小金鱼真可爱啊,然后李林甫在旁边接了一句全赖陛下恩波所养。金鱼为什么这么可爱啊,因为陛下恩养着它们。张九龄就看不起这种巴结的人,他就撇了撇嘴说,陛下身边的人就跟这池子里的鱼一样,中看不用中罢了。

可是现在看看呢?人家李林甫是不是只知道摇尾巴的小金鱼啊?不是啊,那简直就是一个盘旋在苍天之上随时准备俯冲下来抓住猎物的老鹰啊。有这么一个老鹰盯着自己,张九龄能不害怕吗?他也不想那么快就放弃宰相的职位啊。那怎么办呢?这时候张九龄终于向李林甫妥协了,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了,要跟人家李林甫和好,怎么表达这种妥协心情呢?张九龄不是文人吗?文人要用写诗的方式来表达,他就写了一首《归燕诗》把这诗寄给李林甫了。怎么写的呢?他讲,“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绣户时时入,华堂几日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什么意思呢?他说我就好比那只小燕子,我看见人家门户打开了,我也想进来待几天,我待几天就是待几天,没想跟任何人竞争,所以你老鹰不要猜忌我,自比可怜的小燕子,把李林甫比喻成老鹰,希望李林甫不要打击他。那么李林甫看了这首诗会不会放过张九龄啊?李林甫可不是那种心慈手软,优柔寡断的人啊。他看了这首诗只是冷笑一声,心想,晚喽,很快李林甫又对张九龄出招了。而且这一招绝对是一记重拳,怎么回事呢?

画外音:

张九龄看到了李林甫的厉害,他终于低下头颅向李林甫表示妥协。而实际上,李林甫盯着张九龄的首席宰相之位,已经很久了。他怎么会轻易放过张九龄呢?再说张九龄也好,张九龄的朋友也罢,并没有真的吸取教训,还是那么才子气十足。很快,李林甫又抓住了他们的把柄,向张九龄打出了一记重拳,这是什么事情呢?

蒙曼:

这件事我们姑且叫做严挺之事件。因为就是张九龄的一个朋友叫做严挺之惹的祸,怎么回事呢?我们不是讲张九龄和李林甫一直明争暗斗吗?两个人都想把自己的人拉近朝廷,加强己方的力量,那有一句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说得一点错都没有,李林甫拉拢这个人叫做萧炅,和他一样没文化,张九龄拉拢这个人叫严挺之,和他一样是个才子。萧炅和严挺之都在朝廷里工作。

有一天,有一个同僚家有喜事,他们俩都去送礼,就在这个同事家里碰上了。送礼总得请人吃饭,就在等吃饭的工夫,萧炅觉得等得没意思了。就在那儿乱翻书,翻什么书呢?翻到一了本《礼记》,我们知道《礼记》是一本儒家经典,我们今天看来感觉好像挺高深的,可是在唐朝那是知识分子的必读书,当时很多人都能背得滚瓜乱熟。可是萧炅他不是知识分子,他没怎么看过这本书,在那儿瞎翻,他这人阅读习惯还不好,一般人看书是默读,他还得出声地读,一出声就错了,念伏猎。哎念完伏猎这两个字,自己也不明白了。说伏猎是什么啊,埋伏起来去打猎?自己还在那儿念叨,旁边严挺之听见了,差点都笑出声来,怎么回事呢?念错字了,人家《礼记》里写的不是伏猎而是伏腊,伏是伏天的伏,腊是腊月的腊,这是伏日和腊日是两个节日,它不是埋伏起来去打猎。可是严挺之他也是一个才子,才子轻狂,他自己笑一笑觉得还不够,他还想逗大伙儿都笑一笑。于是呢?就不怀好意的对这个萧炅讲,说萧公刚才你说什么来着我没听清楚,萧炅傻啊,说我刚才说伏猎,是不是埋伏起来去打猎啊?周围好多人都听见了,哄堂大笑,笑岔气了。这还不算,这个严挺之回去就把这事跟张九龄汇报了,说我们朝廷里头已经有一个“弄獐宰相”了,我们可不能再来一个“伏猎侍郎”。这人还能在朝廷里混吗?张九龄在这个问题上和严挺之想法完全一致。没过几天他就把人家萧炅给打发到地方当刺史去了。

你想萧炅是李林甫的人,你把萧炅打发走了,李林甫能高兴吗?再说了有一句话说得好,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李林甫和萧炅一样都没文化,你们这么残酷地捉弄萧炅,你就不怕人家李林甫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吗?

李林甫是没有文化,是能屈能伸,但是绝对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尊心啊。相反,他的自尊心相当强烈,他只不过是把怒火都压在心里罢了,对于这样心机深沉的人,得罪一次都够你受半辈子的,没想到这个严挺之居然还要去得罪第二次。

怎么回事呢?当时玄宗不是看重边功,整天就想着提拔牛仙客、张守珪他们这一类人吗?张九龄觉得这个局面很可怕,就想赶快把严挺之也拉到宰相岗位上,加强文学一派的比重。那他也知道,当时李林甫正当红嘛,要是任命谁当宰相肯定得过李林甫这一关,那么他就好心去提醒严挺之,说,这个李相公现在在皇帝面前很得宠,你最好去拜访他一下,别说他帮你的帮,他就不作梗,你以后都会顺利得多。

可是,这个严挺之比张九龄还傲慢,他说就李林甫那样的人,让我去拜访他,门儿都没有,我宁可不当这个宰相,我也绝不登他们家的大门。这话传到李林甫的耳朵里,又把他气得是七窍生烟。他就想,我要不收拾收拾这个严挺之我誓不为人,从此盯上严挺之了。怎么收拾呢?就在开元二十四年的十一月,因为一件普普通通的刺史贪污案,李林甫终于抓到严挺之的把柄了,怎么回事呢?当时有一个刺史姓王,被人揭发说贪污受贿,然后立案调查吧。一调查果然实有其事,那就要治罪了,那么王刺史也是他们王家的顶梁柱,顶梁柱一倒,家里老小怎么办呢?所以这时候王刺史的太太就出来积极营救丈夫了。她怎么营救呢?他找严挺之来了,为什么王太太要找严挺之啊,因为这个王太太就是严挺之的前妻。她本来和严挺之是结发夫妻,后来两个人感情不和离婚了,她才又嫁给王刺史了,彼此之间好长时间都没有来往。可是现在这个危难时刻,你不找严挺之找谁啊?别人更不认识了。所以王太太就又找到严挺之了,请求他念在过去夫妻之情的份上,帮帮他们家王刺史,哭得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严挺之就为难了,这事是帮还是不帮,帮吧,这个刺史确实是贪污受贿,证据都在那儿摆着呢?不好说话,可是不帮吧,你说前妻落难了找到你,你这时候如果不管,这显得也太小家子气了。想来想去,严挺之心目中英雄主义还是占了上风了,决定帮。就开始为这个王刺史活动了,可是人家李林甫早盯着严挺之,一看他居然为一个贪污犯上窜下跳,李林甫马上派一个人到唐玄宗那儿告密去了。

说严挺之徇私枉法必须严惩,唐玄宗接到举办又得跟宰相一块儿商量,把宰相找来开会了。当着张九龄还有李林甫的面,把举报信的内容念了一下,怎么处理吧?先问张九龄,张九龄这时候应该怎么说啊,聪明的做法应该赶紧跟严挺之脱清关系,说这件事是严挺之的问题,我不知道他居然会这样做,那么朝廷里有王法,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同时还要检讨一下自己失察的责任,我过去不知道严挺之居然是这样一个人,这样才有可能保住自己,可是张九龄就像历史上姚崇啊,张说啊等等那些比较强势的宰相一样,太喜欢保护自己人了,听皇帝把这个事情一说出来,他本能地就开始为严挺之辩护了,他说严挺之跟这个事情能有什么关系啊,说严挺之徇私我不能理解啊,不就因为王刺史的妻子是严挺之的前妻吗?两个人都离婚了还能有什么私情啊?所以我不认为严挺之在这里有什么徇私问题。

唐玄宗一听离婚了就没有私情?这打死我也不信,在我看来不是严挺之没私情,而是你张九龄有私心吧?于是呢?就对张九龄冷冷的说了一句,虽离乃复有私。即使离婚了,私情还是有的。这句话听起来轻飘飘的,跟张九龄也没多大关系,可是实际上是一句极重极重的话,重在哪儿?重就在重在这个“私”字上头。本来你看,张九龄一再得罪唐玄宗,唐玄宗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容忍他啊,就是因为唐玄宗觉得他一心为公,所有的那种顶撞都是处于公心,从来没有私人方面的考虑。可是现在,从张九龄包庇严挺之这个事情上,他看到张九龄徇私这一面。这徇私再往前走一步是什么啊,那就是朋党啊。历朝历代任何皇帝都是最最讨厌臣子结为朋党的。到这一步,其实这个案子是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本来这是一件比较普通的刺史贪污案,因为李林甫的告状便成了严挺之徇私案,再经过朝廷这么一番辩论,居然就演变成了张九龄结党案。一个宰相一旦涉及朋党问题,也就宣布他政治生命的结束了。第二天呢?唐玄宗就下诏了,张九龄因为结交朋党,罢免宰相之职,他空出的那个中书令的岗位由李林甫充任,可是啊,张九龄虽然罢相了,必定还留在朝廷里,他只要在朝廷里待一天,李林甫都觉得心里不踏实啊。怎么办呢?宜将剩勇追穷寇吧,李林甫接着把这个朋党案做深做大,最后终于在开元二十五年的四月份,把张九龄贬出朝廷,贬到荆州区当长史去了。至此,张九龄和李林甫斗法,以李林甫完胜,而张九龄完败告终。

画外音:

在扳倒张九龄的过程中,李林甫始终处在暗处,从来不和张九龄发生正面冲突,但处处都能攻其要害,开元时期最后一个贤相张九龄就这样被贬出朝廷。张九龄才高八斗最终却败在一个白字先生的手下,这多少让人有些不解,那么在蒙曼老师看来,李林甫为什么能够扳倒张九龄呢?是什么帮助了他呢?

蒙曼:

我们知道结果了,我们就得来分析一下,张九龄才华横溢,怎么就斗不过李林甫这么一个白字先生。我想我要说第一个原因,大家都能清楚也都能想到。就是李林甫的政治手腕实在是比张九龄高明多了,你看他跟张九龄斗法,说起来也是三大战役啊,他什么时候有过正面斗争啊,没有啊,每次总是张九龄跳将出来,在那儿跟皇帝斗,而人家李林甫呢?就是躲在幕后静观事态发展,直到最关键的时候才出来悄悄地帮皇帝一把。什么叫悄悄地帮皇帝一把?就是不是公开讲,而是私下讲,私下说一句话表一个态度,那他这种私下帮忙,可太让唐玄宗喜欢了。唐玄宗觉得李林甫就是一个胆小的宰相,一个顺从的仆人,一个得力的帮手,哪一个专制帝王不喜欢这样的宰相?可是呢?唐玄宗觉得李林甫好用,其实李林甫也把唐玄宗给利用了。你看过去都是两个臣子斗争皇帝得利,这一次是君臣相争,李林甫得利,李林甫都拿皇帝当枪使了,皇帝还觉得他是个好人。你能说他政治手腕不高名吗?

那相反,张九龄在这个问题上就差远了,张九龄是什么人,《旧唐书》张九龄的传记讲,张九龄这个人自负、固执、而又急躁,自负意味着什么?自负意味着他永远觉得自己正确。固执意味着什么?固执意味着他永远要求别人听自己的。急躁意味着什么?急躁意味着一言不合拔刀相向。而且呢?事无大小,想吵就吵。这样的性格当个自由职业者可以,你当宰相那是跟人打交道的,跟皇帝打交道的,这样行吗?那你还能怪人家李林甫最后以柔克刚吗?这是第一个理由。

那么李林甫最后胜利的第二个理由是什么呢?是李林甫要比张九龄更务实,张九龄是一个志向远大,为人清高的人。但是,他身上才子气太重了,他是文学出身,他觉得文学才华是高于一切的,其他一切才能都一钱不值,可是在当时社会逐渐复杂化的情况下,无论是军功还是实际吏干,这个需要都是越来越加强。而张九龄也好,还是张九龄所赏识的那些才子们也好,他们是既不愿意正视这些问题,也不擅长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举个例子,张九龄刚当上宰相的时候,正好呢,唐朝在那儿闹钱荒呢,所谓钱荒就是市场上钱不够用,怎么办呢?皇帝当然得找宰相来商量了,张九龄一听说钱不够用,那好办啊,让老百姓都支起土高炉来铸钱好了。大家都来铸钱,这钱不就够用了吗?大家说这个主意好不好啊,这个主意太烂了,这主意简直是荒谬。因为铸钱量的多少,要和流通的需要成正比才是,如果根本不考虑需要,随便滥铸钱的话,那不是人为地搞乱市场?搞乱通货吗?再说了,你说让老百姓普遍铸钱,谁能铸得起钱啊?一般农民他有这个力气铸钱吗?不可能,只有那些大地主、大富商才有可能去铸钱。可是他们势力本来就够大的了,你再把铸钱这样一个能够左右国家经济命脉的事情交给他,你不怕他日后势力发展,皇帝控制不了达到造反的程度吗?

张九龄提出这么一个馊主意意味着什么啊?意味着他实际工作能力是有很多欠缺的。这不仅是张九龄的问题,也是那一代才子们的问题,他们过于重视文学才华了。相反李林甫就不一样了,李林甫也好,李林甫赏识的人也好,那都是从实际工作中历练成长起来的,他们也许文采不高,也许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政治理想,但是他们能办事啊,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啊。

本来一个朝廷要想好的话,理想和务实应该是并重的,可是既然理想派和实干派彼此不能兼容,考虑来考虑去唐玄宗最后还是选择李林甫这一类实干派。因为他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实在是太多了,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原因呢?就是到开元中期,唐玄宗已经逐渐走向昏聩,本来一个政府要想良性发展的话,是需要理想,需要容忍不同意见,开元盛世能够到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勇于纳谏,善于纳谏,这样的一个政治风范。比方说开元前期的时候,我们知道,宋璟也没少跟唐玄宗提意见,那时候唐玄宗是怎么处理的啊?他是把那些意见都贴在御座旁边,提醒自己随时要注意。即使到韩休那个时代,唐玄宗不是还能说出来“吾貌虽瘦,天下比肥”,这样的经典名句吗?可是呢?随着唐玄宗年龄越来越大,统治时间越来越长,他就越来越自满,越来越懈怠,也越来越听不进不同意见。在这种精神状态之下,他看见耿直刚正的张九龄就厌烦,看见柔顺谨慎的李林甫就高兴,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就这样呢?随着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的罢相,开元中期结束。

《资治通鉴》这本书在总结开元年间政治的时候,曾经说过一段话非常非常有名,是这么说的,“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綋、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什么意思呢?唐玄宗继位以来任用这些宰相,姚崇是崇尚变通的,宋璟是崇尚法制的,张嘉贞是崇尚吏治的,张说是崇尚文学,李元綋和杜暹是崇尚勤俭的,韩休和张九龄是崇尚耿直的。这些人各有所长,虽然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问题,但是总的说来,他们都是正人君子,也都是有为的政治家,这些人就在唐玄宗的精心安排调度之下,扬长避短、功成身退,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

可是现在,随着最后一位开元贤相张九龄离开政治舞台,再也看不到宰相们百花争艳的局面了,因为一个真正的铁腕人物李林甫已经登场。从此,他将担任首席宰相长达十六年之久。那么,张九龄和李林甫之间的交替,又会引发什么样的政治后果呢?咱们下集再讲。

同类推荐
  • 秦战天下

    秦战天下

    说我暴君也好,说我战争狂也罢,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世界将在大秦铁骑下颤抖,帝国龙旗将会插遍每一个角落……
  • 天降大任于斯

    天降大任于斯

    渤海东岸,香水河畔,宝泉山下,正黄旗村的完颜。韩将军谢世了。方圆百里,满洲贵族,老亲少友;地方官员,乡保里正人等无不震惊,纷纷前来吊唁。乡里四邻也多来烧纸、焚香,表示哀悼。
  •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上古史论争

    启蒙时代欧洲的中国上古史论争

    本书描述欧洲近代思想史和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突发事件,分析中国上古史对启蒙时代的欧洲人产生什么影响,探讨西方认识中国时的特点。
  • 梦舞三国煮酒论英雄

    梦舞三国煮酒论英雄

    虎牢关,吕奉先独挡群雄;凤仪亭,董仲颖计陷情迷;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卧龙岗,刘玄德三顾茅庐。乱世枭雄曹操,仁义之君刘备,任用贤能孙权,谁才是乱世中的霸王?四个穿越三国的青年,在乱世中又将如何发展?得到白发老者引导,却不幸卷入乱世三国,究竟是成为乱世炮灰还是改变历史?
  • 帝王心之假面具

    帝王心之假面具

    他曾经是纵横各国的犯案专家。他曾经是掌管东南亚黑道势力的巨枭领袖。莫输本应死在漫天的炮火之中,但是一觉醒来后,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冷兵器时代。在这个世界里,他的身份是大秦第一谋者的公子,从他到来的第一天起,他便要与天下间最为恐怖的特殊机构天令司交手。无尽的狡诈人心,瞒天过海的算计。到底谁才是棋子?谁才是执棋人?神秘离奇的百幻山,凌驾于江湖的奇兵阁,三百年前的胜天四门,到底是谁搅乱了这个世界?本书将以通篇阴谋算计来逐步展开。若是看官们喜欢这类书籍,麻烦收藏一下,顺便也推荐一下。长江前浪挡后浪,一代旧人葬新人。看官们都明白,我需要你们的支持。
热门推荐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我的青春,我的迷茫

    我的青春,我的迷茫

    看到刘同记录10年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时,我就在心里暗暗决定,我也要写本记录自己10年的书,本想10年后动笔的,但我怕,10年后的我忘了初心,我怕那时候的我没有勇气。所以这本书提前了,没有写作水平的我,打算用最平凡朴实的语言,描述我最平凡的青春,最孤独的迷茫。这是关于20岁杨小落的真实感受,真实生活,我不知道这书什么时候结束,也许10年,也许20年,也许会记录到80岁的杨小落。。。这是一本真实的记录,这是她的迷茫,也有可能是你的迷茫,谨以此书写给那些像我一样正彷徨在20岁边缘的你,希望你能喜欢,并真挚的希望在这迷茫的时期她能陪正在迷茫中的你们一起走过。。。
  • 17岁青春

    17岁青春

    17岁那年我们正青春,充满青春回忆的一本书
  • 祸水昭仪

    祸水昭仪

    三年前的邂逅,让她从此失了心;三年后的今天,她已是身份高贵的昭仪了,可为什么偏偏在她绝望时,又让她遇见他?然而,身不由己的她,这一次,能否留住他那颗飘浮不定的心……
  • 无良圣尊的火爆妻

    无良圣尊的火爆妻

    一次近乎致命的夺舍为本是废物的她,造就了一颗强者之心!一次孤独中的温暖陪伴,让她知道原来自己也有人宠,有人疼!记忆的苏醒,让有着第一丑女之称的她拥有倾国倾城的绝世容颜!且看她如何在他的宠溺中一步一步强大,在他的陪伴着走向人生巅峰!从此与他如何快意恩仇,横扫寰宇,傲视苍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小心有暧昧

    小心有暧昧

    朋友妻,不可欺。商凉一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和罗西西曾经暧昧过,但充其量只是间接接吻过的普通朋友而已。而在她变成他好朋友的女朋友后,他们之间仅存的那点暧昧也该销毁得一干二净。他应该和她划开距离,毫无瓜葛,错开视线,就连一个微笑都吝啬给她。可为何她却不断在他眼前脑海纷扰?她是他好朋友的女朋友,而他是她普通朋友的男朋友。暧昧的关系,暧昧的称谓,暧昧得就算指尖相碰也有罪恶感。她却过分地在手机里偷偷存下偷拍他的画面。她在报复他,用磨人心痒的关系报复他。在他面前假装微笑装不知道,却在心里某块存着他的身影。这样的女人,他要怎样小心翼翼才能放在心底不被发现。朋友妻……能不能不客气?
  • 小岛的主人

    小岛的主人

    超级系统,一次错误的选择,主角开启自己的‘种田’之路。继承小岛,辉煌之路等待主角开启,诸位看官请和‘衰老’一起努力筑造传奇。
  • 逆天特工妃:废物五小姐

    逆天特工妃:废物五小姐

    (正文完)她是紫荆大陆出了名的废物,家族的耻辱,更因貌丑无能,被欺辱至死,再次睁开眼的,是21世纪顶级特工,天都四强之首——紫云傲!废物?笑话!你见过会驾驭空气的废物吗?那些泼过我冷水的人我会烧开了还给你们!天下皆知,紫氏五小姐,左脸血色胎记,丑倾四方,可又有谁知,守宫砂破,毒斑消失,颜倾天下,风起云涌!她赚进天下财富,手握神力,不曾报复,却让陷害过她的人闻风丧胆,当21世纪的顶级特工穿越到这片紫荆大陆,且看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倾尽天下!他,是紫荆大陆闻名遐迩的鬼王皇君奕,出生便毒死了自己的生母,日夜药不离身,更被断言活不过二十……废物与药罐珠联璧合,共谱一世一双人的传奇。
  • 星之继承者

    星之继承者

    他,迦蓝星球的王子,在传承仪式上却遭到青梅竹马的情人以及兄弟背叛,最终国破家亡。胸口处深深地插着那把自己亲手送给她的匕首,殷红的血液随着刀柄缓缓地淌出,他独自坐在那象征着最高权力的冰冷王座上,“一切都结束了”……他掰动了座椅下的机关,眼角滚落一滴清浊的泪珠,这是自己最后的秘密,也是对他们两个唯一的秘密,没想到却用来终结自己,终结自己的国家……身体随着整座宫殿一起被炸得粉碎,灵魂即将消散的那一刻,他看到了地底一道金光一闪而过,接着便陷入一片混沌……
  • 无忧岛

    无忧岛

    那人死死地赖住我,像是醉了。暴雨般的吻激起了我身体中的某种欲望,可是那人却忽然停止了挑拨,像是消失了一般。我浑浑噩噩地睡去了,不再去想那些事,也想不通那些事。清晨阳光稀稀拉拉地,照进来。感受到口中一阵难以言喻的酸痛,想必是嘴已经肿了吧。拿起那块小石头做的镜子,看着嘴唇肿肿的,心里说不出的郁闷和不解。什么不记得了?又哪来的上一辈子?作者留言:清清写的文可能会有许多不足,但是清清很虚心,也很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文~总之清清灰努力的~么么哒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