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9500000050

第50章 最具传奇色彩的开国将帅是谁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陈赓大将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生性幽默诙谐的陈赓曾这样说自己“显赫的经历”:“我和毛主席是老乡兼校友,和彭德怀元帅在一个团当过兵,救过蒋介石的命,周总理和邓大姐结婚我出过力,指挥林彪打过仗。”“我虽然是个大将军衔,但是当年却是当元帅般神气,统帅过2位上将和一位大将。”(陈赓在红四方面军任红12师师长时,下辖3个团:红34团、35团和36团,其中红34团团长为许世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红35团团长为高绍先,1932年在红安作战中牺牲;红36团团长为徐海东,1955年与陈赓一起被授予大将军衔。另外,在陈赓的战友中还有一位小班长,叫陈锡联,1955年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这些“显赫的经历”中,鲜为人知是关于陈赓曾指挥林彪打仗的历史。1927年8月,陈赓参加南昌起义后,担任起义军20军3师6团1营营长,跟随部队一起向广东进发,部队在会昌时,遭到国民党钱大钧部围击,被迫向潮汕撤退,陈赓奉命率所部掩护,此时钱大钧的部队已近在眼前。穷途末路,惟有决死一战,全营跃出掩体发起反冲锋。突然陈赓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朝旁边闪,他挥枪招呼:“林排长!”

林排长就是林彪,他时任起义军第11军25师73团3营7连1排排长。他立即跑了过来,刚喊一声:“陈营长!”一颗手榴弹在附近爆炸。他扯着嗓子喊:“我们连长牺牲了!”

陈赓命令:“我叫你代理连长往上冲!”谁知林彪却回答:“陈营长,不行,我们人太少!”

“再说我枪毙你!”

这声音惊了林彪一跳,转身嘶喊着:“冲啊!”

此战,由于敌众我寡,他们最后打得弹尽粮绝,被迫后撤,陈赓则在后撤中左腿3处负伤。后来,陈赓谈起“指挥林彪打仗”之事,说:“林彪会打仗,但就是怕死,需要你去敲打。”

其实,陈赓的传奇经历远不止他自己说的这些。他还是唯一和日、美、法等多国侵略军交过手并都将之打败的我国杰出军事家。无论在情报保卫工作的隐蔽战线,还是在硝烟弥漫的炮火中,他都是英勇无畏又功勋显赫的英雄。当年中共中央在悼词中称他是“卓越的军事天才”,如此高度的评价十分之少见。

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众不同的是,他是从第一期600多名学员中为数不多的打过仗的学员。他与蒋先云、贺衷寒被称为是“黄埔三杰”,当时黄埔军校流传:“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不及陈赓的腿!”陈赓不仅在校学习时现场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而且还被孙中山找去谈过话。陈赓在黄埔东征时救过蒋介石的命,又独自连夜穿过敌占区,跑了160公里联系主力部队,挽救了黄埔东征的局面。蒋介石当时面对疲惫不堪的陈赓,曾向黄埔士官们宣布:“什么是黄埔精神?陈赓就是黄埔精神!”

1927年,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向广东潮汕进军的途中,他在会昌战斗中负了重伤,左腿的胫骨和腓骨都被打断。在战友卢冬生的扶助下,两人死里逃生,辗转到了香港。然后,陈赓决定到上海去找党组织。卢冬生和一位工人把他抬进了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这时,陈赓身上只有20块钱,虽然买到了船票,但只能和卢冬生呆在货舱里。这班船从香港开出,先绕道到汕头港装货。这是起义军失败后从香港到汕头的第一条船,汕头还在戒严,一派杀气腾腾。船靠岸后,3师师长周逸群穿着老百姓的衣服,腋下夹着一领烂席子,混在乘客中也急匆匆地上了船。原来他被国民党军俘虏后没被认出来,又逃了出来,汕头一家慈善团体给了他一张船票。一上船,他也往货舱里钻,面向船舱壁,然后侧身躺下,可还不放心,又把破席子从头到脚严严实实盖了起来。谁知他进货舱时,被正躺在船舱看报纸的陈赓发现,他非常高兴,但没吭声,而是用报纸遮住面孔,决意与师长开个玩笑。待周逸群刚躺下,陈赓突然说道:“这鬼记者的消息真灵通,周逸群还没上船,报纸上就登出来了。”周逸群吓了一跳,忙拉下席子,可仔细一想,这声音好熟悉啊,立刻听出是陈赓的腔调!于是一掀报纸,果然是陈赓。战友相逢,两人好不高兴。就这样,他们乘同一班船,到了上海找到了党中央。

陈赓拖着伤腿,住进了上海的牛惠霖骨科医院。牛惠霖大夫看他的穿着打扮和伤情,怀疑他是歹人,不愿为他治疗。陈赓观察这位医生比较正直,有进步思想,就索性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告诉了他。牛大夫是宋庆龄的表兄弟,他把陈赓的伤情告诉了宋庆龄。宋庆龄听说是陈赓,便亲自到医院看望陈赓。她嘱咐牛氏兄弟,一定要想方设法治好陈赓的腿伤。按陈赓的伤势,通常只有截肢了事,而陈赓坚决反对截肢。在宋庆龄的关照下,牛氏兄弟尽了最大的努力,把陈赓已经被接歪的伤腿重新接好,保住了双腿。后来在1933年,陈赓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蒋介石亲自劝降,他能嬉笑嘲讽之间,置蒋介石于无限尴尬。又是宋庆龄四处奔走,营救了陈赓。宋庆龄两救陈赓,被传为了佳话。

上海特科时期,陈赓协助周恩来保卫党的中央机关,铲除叛徒,营救同志,大智大勇,惊天地而涕鬼神。他一会儿以全副戎装的国民党高级军官面貌出场,一会儿又是西装革履的商贾,一会儿又是着工人装的苦力——而且每种角色都很逼真,有“多面人”之称。他还选派中共党员潜入国民党中央机要部门和警宪、特务机关,多次获取重要情报,为中共中央及时研讨对策、保卫中共组织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秋冬间,时任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陈赓因治腿伤,从鄂豫皖根据地来到上海。他与上海的同志谈到红军战斗的激烈、艰苦和英勇,听的人都认为要超过《铁流》所写的,要是有个作家写下来多好,大家就想到了鲁迅。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朱镜我,将陈赓所说的红军战斗情况油印成材料,交冯雪峰送一份给鲁迅,并由冯与鲁迅谈能否由他写成小说或报告文学。据冯雪峰回忆:“几天后,鲁迅先生还请许广平先生预备了许多菜,由我约了陈赓和朱镜我同志到北四川路底的他家里去,请陈赓同志和他谈了一个下午。我们吃了晚饭才走的。”此后,鲁迅酝酿过一个时期,说“写一个中篇,可以”,他还一直保存着那些油印材料,但终于没有写成。

红军时期,在红四方面军任师长的陈赓就以能打仗著称。黄安战役,他带领部队打得守敌赵冠英不敢出战,一万多人片甲不还;商潢战役,豆腐店一仗,陈赓的3个团顶住了敌人十几个团的轮番进攻,蒋介石嫡系第二师碰了个头破血流,部队失去战斗力,师长汤恩伯被撤职。潢光战役的双柳树一仗,陈赓“围三阙一”,虚留北面,诱敌突围,红军大获全胜。很少服人的许世友对此也称赞有加,说:“双柳树一仗,表现了陈赓同志机智灵活的指挥艺术。”长征时,陈赓率中央军委干部团打了很多恶仗、硬仗。长征途中,周恩来患了严重的肝病,在草地上命悬一线,是机智多谋的陈赓将周恩来救出病魔之口的。陈赓带领30名战士专门照顾周恩来,用担架把他抬出渺无人烟的草地。躺在担架上的周恩来风趣地对陈赓说:“当年你救过蒋介石的命。如今你又救我的命了。”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率领的三八六旅更是所向披靡,享誉全国。七亘村两次伏击战,神头岭之战,我军都大获全胜。日本统帅部痛定思痛,把神头岭战役作为经典战例进行分析,企图找出对付八路军的办法。响堂铺伏击战,400多日本侵略军再成异域之鬼,被日军随军记者称为“更为典型的游击战术”。被邀请观看此战的国民党军一些高级将领赞叹不已,连称大开眼界。长乐村战斗,陈赓的现场指挥更是炉火纯青,沉着果断,取得了歼灭日军2200余人的大胜利。香城固伏击战,打得日本鬼子闻风丧胆,进犯的日军全军覆没。香城固伏击战的第二天,日军出动2000余人,在5架飞机和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向三八六旅扑来,其最先头的装甲车上,还贴着歪歪扭扭的“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但三八六旅早没了踪影。三八六旅在陈赓的指挥下,连战连捷。1943年秋,陈赓指挥所部又消灭了日本“皇军观战团”,击毙一名少将和五名大佐,气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暴跳如雷:“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消灭这股共军。”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上校在晋东南考察时评价说:“三八六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

陈赓作战时很勇敢,总是身先士卒。由于指挥过于靠前,他好几次在日寇施放毒气时中毒,经救治才复原。1946年初,国、共、美三人小组在山西调处内战时,陈赓作为中共代表到火线制止国民党阎锡山部破坏停战的行为。随从参谋不幸触雷牺牲,他仍手持军调部小旗走在前面。对面山头上由阎锡山收编的日本军队看到这一英勇举动,被吓得一时呆若木鸡。陈赓走上山后,亲手将一名不知所措的身穿阎军服装的日本兵揪到三方代表和随行记者面前,用活的人证使国民党代表无法狡辩,向国内外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利用投降日军打内战的罪恶行径。

解放战争期间,陈赓和黄埔同学多次同场较量,然而他高超的指挥艺术,使一个个将军级的黄埔同学颜面扫地。

陈赓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一期同学胡宗南——国民党“西北王”,蒋介石的红人。1946年6月,胡宗南向晋南发起进攻,企图一举扫平晋南解放区。陈赓挥师南下,选择孤军深入的胡宗南部第三十一旅,将其全部包了“饺子”。胡宗南不汲取教训,认为陈赓是侥幸获胜,又增派他的精锐——蒋介石的御林军“天下第一旅”和其他十几个旅,要和陈赓部进行决战。陈赓将计就计,围点打援,一石二鸟,痛快淋漓地消灭了该“劲旅”。闻夏、同蒲、临浮,三战三捷,陈赓将运动战与游击战完美地结合起来,连党中央都说是“出乎意料之外”,毛泽东则亲自起草《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的通报》,以“教育部队,鼓励士气,坚决歼敌”。陈毅写给中央的报告说:“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迈进。”

战争越打越大,陈赓部队也愈战愈勇,让他的对手们吃尽了苦头。他的黄埔一期同学、第三兵团司令李铁军,认为自己有两个整编师为兵团主力,有恃无恐,到处寻找陈赓主力决战。陈赓“豫西牵牛”,不仅把李铁军集团生生拆散,还将肥的拖瘦,壮的拖疲、拖垮,最后送进了“屠宰场”。李铁军哀叹:“一世英名,被陈赓毁于一旦”。淮海战役,陈赓对黄维,一个更为强劲的对手。此时,他的这个黄埔一期同学正指挥着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第十八军在内的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不可一世。陈赓所部和兄弟部队一起,在总前委的领导下,以战壕对战壕,以地堡对地堡,迫近作业,打得黄维和他的手下无招可接,一败涂地。

陈赓是党内有名的敢说敢为的人。陈毅曾说:“陈赓是我们党的一门炮。”解放战争紧张的时候,陈赓曾向军委发了一封电报,内容是转入外线进攻的三路大军在艰苦连续作战之时,却有一个单位一年只打一个或两个攻势就休息了,现在还要关内部队牵制蒋军来保证他的休整。此电不指自明,说的是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毛泽东将这个电报转发各个战略区,许世友看了这个电报,说:只有陈赓才敢向主席提这种意见。

1949年5月,中央命令陈赓的第四兵团归四野指挥,参加对白崇禧集团作战。追击开始,林彪要求第四兵团在7月进到湘南衡阳、株州一线,截击白崇禧集团,企图进行决战。陈赓分析,白崇禧集团力避与我主力作战,按照林彪的要求做,肯定就成了“赶鸭子”战略,不会有效果。他给林彪去电报,建议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方式。林彪的固执也是党内出了名的,他回电拒绝。陈赓直电中央,将分歧捅到最高统帅部。毛泽东迅速回电,同意陈赓意见,并指示林彪“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10月,陈赓的追击部队到达广州城郊,林彪下令要陈赓舍广州而向桂林、柳州之线出击。叶剑英和陈赓联名向中央发电,阐述继续追击的理由,得到毛泽东的支持。但林彪随后又直接致电四兵团各军:“如广州敌人逃窜,不要追击!逃敌我将另遣部队合围。”陈赓力排干扰,指挥第四兵团各军展开大追击,最后全歼了余汉谋集团。陈赓对战争的深刻见解使他赢得了大追击的第一个胜利。

在解放战争3年多的时间里,陈赓指挥所部转战13个省,歼敌70万,解放城市300余座,缴获飞机12架、坦克26辆,各种炮2万余门,创下了赫赫战功。

1950年,陈赓作为中央代表赴越南抗法援越。越南方面迎接陈赓将军的队伍中,有三名妇女推着水果车随行,此时,诙谐的陈赓都不忘幽上一默,他为三名越南妇女各起了一个雅号:身材苗条者称“柠檬小姐”;肩膀粗圆者称:“菠萝大姐”;肤色棕黑者称:“咖啡嫂嫂”。在越南战场,受胡志明委托指挥边界战役,改变了整个越北地区的敌我态势,打败了法国侵略军,并一举打开了中越国际交通线。边界战役首战告捷的当天,越南最高领导人胡志明来到陈赓驻处,兴致勃勃地吟诗一首,赠给陈赓。诗曰:“携杖登高观阵地,万重山拥万重云。义兵壮气吞牛斗,誓灭豺狼侵略军。”

翌年,他又赴朝鲜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在彭德怀离职时还代理司令员。他推广的坑道作战,使志愿军的上甘岭守卫作战,变成了世界战争防御作战中的一次经典性战役。他领导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再挫败了有最先进技术装备的美军。

经历过抗美援朝战役后,陈赓认为,应尽快在中国建立培养军事科技人才的高等院校。1952年夏,他回到哈尔滨,主持组建军事工程学院并任院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50年代中期以后,陈赓任副总参谋长,主管国防科技,仍兼“哈军工”院长,并为中国研制导弹和火箭事业呕心沥血。在他主持下,“哈军工”只经过四五年就成为远东最大的军事院校。钱学森称:“这在世界上也是奇迹。”哈军工的创立推进了我军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研制“两弹一星”等的坚实基础,是我军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1961年3月,陈赓在上海病逝,终年58岁。

同类推荐
  • 塔布曼

    塔布曼

    塔布曼(1820—1913年)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女杰。她出身奴隶,从5岁起开始劳动,经常挨打,对奴隶制深恶痛绝。逃出奴隶制火坑后,她参加了“地下铁道”的工作。“乘务员”在带领黑奴逃亡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种种料想不到的困难,但塔布曼在她工作的十年中,采取各种巧妙的方式,从未丢掉一名“乘客”。由于她勇敢、机智,所以约翰·布朗称她为“塔布曼将军”。1913年3月10日,曾帮助黑奴同胞由“地下铁道”(协助黑奴逃亡的秘密交通网)逃向自由的勇敢、目不识丁的庄稼人——哈丽特-塔布曼,在她的纽约家中去世,享年92岁。
  •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以“人民好公仆”——裴庆生的生命轨迹和工作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生前书信、日记、论文和妻子、儿子的笔记等,发掘了大量真实生动、鲜为人知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裴庆生同志无私无畏、勤政廉洁的品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反腐倡廉、造福一方的执著追求,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诺贝尔文学课

    诺贝尔文学课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莫言、川端康成、福克纳、萨特、贝克特、罗曼·罗兰、泰戈尔等23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对每位作家的介绍包括作家小传和作品赏析两个部分。让广大读者能够通过了解这些作家的生平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作品,领悟他们文学创作的动机与创作的灵感。
  • 十八学士

    十八学士

    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设文学馆,王府属杜如晦、记室房玄龄、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共十八人常讨论政事、典籍,当时称之为“十八学士”。
  • 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

    全书以优美的语言,动情的笔触,带着读者开启了一段亲睹陈圆圆传奇一生的故事。每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都藏着一段令人无法忘却的历史。陈圆圆,平凡女子却搅入了历史的洪流,这大抵是最让读者内心关切的吧。
热门推荐
  • 傲剑凌域

    傲剑凌域

    一场意外,铸就一段传奇!一路披荆斩棘,一路斩仙弑神!只为找到归家的路……
  • 邪恶城主

    邪恶城主

    失去力量又如何,一样玩转大陆!十六岁晋级大剑师的武学天才,在十八岁时被人陷害,中了黑暗之地的诅咒,失去了一身力量,沦为废物。。。
  • 阎王溺爱:孟婆追夫记

    阎王溺爱:孟婆追夫记

    孟萋萋在地府煮汤煮了几千年了,以暴力美艳闻名三界,人鬼神闻之皆颤。某日月老座下仙童下凡历练,被她灌了一肚子孟婆汤后丢下奈何桥,月老记恨上了她。把她的红线跟地府中以施虐闻名的阎王盛嘉彦系在了一起。从此孟萋萋就踏上了求爱阎王的不归路,一边羞耻的追夫一边唾弃自己。之后因为偶然,俩人下凡历劫经历三生三世,闹出一系列‘孟婆在闹,阎王在笑’的故事。第一世,她是冷漠无情的杀手,他是高冷腹黑的王爷。第二世,她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他是忍辱负重的侯爷。第三世,她是他的皇后,而他是她的夫君。
  •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从关键词读经典·幽默版

    本书的历史经典于幽默调侃中展开,某些戏谑,似乎对经典“大不敬”。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亵渎经典,万不可取。但持这种观点的人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曲解了读经典的意义。读经典本身是一种享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阅读中获得愉悦,这正是经典的魅力之一。二是小看了经典。经典不怕冒犯,只有认识到经典的强大,才会真正敬畏经典,才能在经典面前放下各种包袱,走到经典的身边,轻轻松松和它交谈。
  • 蓝魁草

    蓝魁草

    天神降临吾于世,救世或毁世皆由吾定。既当不了善人,不如做个恶人。
  • 好大一个家

    好大一个家

    数学教师尤曙光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着昏睡的植物人老婆赵迎春。突如其来的拆迁问题难住了尤老师。为了安居,丈母娘齐大妈催孙女尤优结婚无果,便“算计”着让尤曙光和女儿赵迎春把这名存实亡的婚给离了,在丈母娘的强烈坚持下,尤曙光成了单身汉。单亲学生家长李婉华请求尤老师给自己女儿补课,尤曙光忙着上班和照顾岳母、前妻,分身乏术,李婉华以帮忙照顾赵迎春为交换条件,二人达成共识。李婉华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尤曙光爱情的小火花再次燃起,就在这节骨眼上,躺在床上十三年的前妻赵迎春竟奇迹般的苏醒了!夹在两个女人之间,尤老师左右为难。
  • 路人甲的便当日常

    路人甲的便当日常

    拳皇(mugen?)模板的系统流综漫装X文。主要讲的是一个幸运E的路人甲在各个世界里装X卖萌作死的故事.....龙傲天看累了的朋友们可以戳进来看看,也许会有新的感受。PS1:作者尊重所有书中提到的动漫,小说,游戏人物,因此不会刻意扭曲人物性格以及随意拆散cp,因此不会出现后宫,随意推倒之类的情节,不适请右上角.PS2:主角在任何节点挂掉都请不要惊奇,因为是个路人甲
  • 重生女王闪耀归来

    重生女王闪耀归来

    即将结婚,却得知未婚夫与自己的妹妹有奸情,被未婚夫丢弃,妹妹杀害,复活后,决不允许这样的事在次发生!
  • 爱情全能高手

    爱情全能高手

    谁年轻的时候没爱过一个人渣?牧野是首都市区赫赫有名的太子爷;他是长相妖孽的纨绔子弟,嚣张霸道,自私自利,游在花丛,片叶不沾身。格桑只是首都市区贫民窟的普通穷酸女;只有150CM的平胸小萝莉,因为智商200和囊括了国际不少大奖的荣誉,有幸的成个圣地学院的特招生一枚。他们的孽缘因一条手链,埋下了种。为寻找自己不慎遗失的手链,格桑在圣地学院里到处乱窜,却意外的撞见了香艳场面,自此纠缠不清。6年后的再遇,他们能从迷途的泥沼里挣脱出来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神独宠:小纨绔,别乱窜

    战神独宠:小纨绔,别乱窜

    邪王大人自认天启第一大纨绔,遇见小纨绔之后,顿感自己空有虚名……“打劫!把身上的钱财物统统给小爷交出来,还有,衣服脱了!”某爷邪肆一笑,大手一挥,好身材展露无遗……“行了,都穿上吧,我就是看看你有木有偷藏财物~”“……”【婚后】某爷看着被抓回来的小纨绔,“衣服脱了。”小纨绔一脸防备,“干嘛?”“为了爷的生命安全,看看你有没有藏‘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