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09500000070

第70章 独撑危局的晚清第一重臣

李鸿章是晚清政坛奇人,他一生忠贞事清,又敢做敢为,无论是皇胄掣肘,还是清流物议,他都不在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干了许多大事,是一位很务实的朝廷干将。他性格复杂,总处在矛盾的漩涡中,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中,处于既不能得罪洋人又要忠于朝廷的夹缝中,处于实际上是“弱国外交”的尴尬境地,虽小心翼翼,东补西贴,如履薄冰,然终未能挽救晚清大厦于将倾。他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赞他者说他是中兴名臣,谤他者说他是千古罪人,可以说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有争议的人。

1823年2月15日(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李鸿章出生于安徽合肥市肥东,其父李文安系道光甲午科江南乡试第九名举人,戊戌科会试第一百十二名进士,殿试三甲,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他的六个儿子:瀚章、鸿章、鹤章、蕴章、风章、昭庆,走的都是读书做官之路。

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他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是办洋务,所以又被称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或奠基人。李鸿章的文华殿大学士是当时内阁最高职衔,他实际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可谓“两人(慈禧光绪)之下,万人之上”。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他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还建立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洋。他办洋务的初始动机是办军工企业,造出枪炮、弹药、机器、舰船和水雷,主要用来对付捻军。但由于直接改善了淮军的武器装备,使淮军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后期淮军实际上成了国防军。

李鸿章在与列强的交往中意识到富国才能强兵,故积极推进官办、商办军工企业的发展。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坐镇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积极筹划北方防务,戍卫京级,又进一步拓展洋务,以增加财赋收人。他还苦心孤诣,编练成一支当时堪称亚洲一流的海军,并在山东的刘公岛安营扎寨,这支北洋舰队拥有各种军舰25艘,42000吨位,以大沽港、旅顺港、威海卫港形成三角,拱卫京城的海上门户。后因朝廷的腐败与各方面的掣肘,海军长期没有军费没钱买炮弹,导致在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空余历史的一声浩叹。

戊戌变法前后,李鸿章已意识到“穷则变,变则通,但端在人心相通”但他却曾举棋不定。当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时,他曾向管学大臣孙家熏推荐康有为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

环视清朝历史,汉人中只有李鸿章敢和满清最高统治者如此对话。接下来他还有一次更惊世骇俗的“抗上”的举动。

1900年6月,外国联军攻陷了中国北方的海岸门户大沽炮台,3天之后,京城门户天津陷落,以保护使馆为名登陆的联军向通州进发,而通州距都城北京仅20公里。21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然后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洋。而李鸿章深知国家忧患日深,军力积弱日久,“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李鸿章给朝廷发去一封电报——这位大清国两广总督对朝廷“北上勤王”的圣旨的回答竟然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等在获悉了李鸿章的电文后,确定了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的原则。他们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大清国的南方也发生了动乱,那么乱了敌人的同时肯定也要乱了自己。虽然在以后很长时期内这些人无不被国人痛斥为一群“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但在1900年的庚子巨祸中究竟是他们确保了大清国南方半壁江山的稳定。

八国军攻进北京,帝、后西逃西安。朝廷的电报再一次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李鸿章北上与正在攻打这个国家的洋人议和。朝廷为此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大清国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后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由两广总督回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又为清廷这所“破屋”充当起“糖糊匠”之责。由于大清长期积贫积弱,李鸿章纵然有三头六臂亦回天无力。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再一次大口地吐血史载其吐血中“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医生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李鸿章在病榻上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1901年11月7日,这位大清重臣已处在油尽灯枯之际,他“久经患难,今当垂暮,复遭此变,忧郁成疾,已乖常度”。站在他床头逼迫他签字的俄国公使走了之后,身边的人大哭:“还有话要对中堂说,不能就这么走了!”李鸿章的眼睛又睁开了,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还有,两宫不久就能抵京了!”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身边的人再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李鸿章“目乃瞑”,享年78岁。

李鸿章有一首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李鸿章去世后,两宫“哭失声”,慈禧太后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赠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銀五千兩治喪。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李鸿章生前还有一项汉人最高殊荣: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之日,破格赏予李鸿章汉人唯一的“三眼花翎”(原只有满族贝子或以上贵族独有,曾国藩亦只获授双眼花翎)。

在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自传中,李鸿章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争长短之人。刘继兴考证,李鸿章青年时代所作的诗句“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曾使异国的伊藤博文在从政前竟深受其影响。

时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称李鸿章为当时世界上四大伟人之首,与当时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法国总理甘必大、德国首相俾斯麦齐名。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认为李鸿章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周恩来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关于身后荣辱,李鸿章心里很明白,他曾说,中日甲午战争“至一生事来,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环境所迫,无可如何”。

梁启超曾写了《李鸿章》一书,书中为李鸿章大抱不平:“西报有论者曰: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其言虽稍过,然亦近之。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即有之,亦空言而己。乃至最可笑者,刘公岛降舰之役,当事者致书日军,求放还广丙一船,书中谓此舰系属广东,此次战役,与广东无涉云云。各国闻者,莫不笑之,而不知此语实代表各省疆臣之思想者也。若是乎,日本果真与李鸿章一人战也。以一人而战一国,合肥合肥,虽败亦豪哉!”“中国俗儒骂李鸿章为秦桧者最多焉。法越中日两役间,此论极盛矣。出于市井野人之口,犹可言也,士君子而为此言,吾无以名之,名之曰狂吠而已。”

同类推荐
  • 汪精卫第三卷

    汪精卫第三卷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在毛泽东时代,东北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当代叙事空间。从林海雪原的杨子荣,大庄铁人王进喜、舍身拦惊马的战士刘英俊到鸭绿江边的烽火、珍宝岛上的激战,无不与这块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北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大批金灿灿的粮食、黑黝黝的煤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人才、技术。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区域像东北一样成了如此众多、如此著名的当代英雄和英雄故事集中显影的舞台。东北对于雷锋是一个转折。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作用。”而同时,雷锋的出现,也改变了乔安山,这个普通人的一生。
  •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家,透过他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或是学习他们的成败之道,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 绍兴名人传略

    绍兴名人传略

    选入本书的传主,包括大禹、勾践、文种、谢安、王叔文、李光、沈炼、姚启圣、邵力子、周恩来十位名人,侧重于政治家系列。从洪荒时代的大禹到20世纪的周恩来,均为历史上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青史留名的人物。本书是绍兴市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
热门推荐
  • 皇上,皇后不要你了

    皇上,皇后不要你了

    她无意间穿越成了一位白痴小姐凛玉蟾,却仗着自己天生比别人敏感的嗅觉,在御宴之上震撼了前来挑衅的异国使臣。引起帝王的垂青,做了妍香郡主。帝王将相们渐渐都对她起了浓厚的兴趣……
  • 留下,陪我一世孤独

    留下,陪我一世孤独

    【女强】!!!当年她不要脸地赖着他,他满心厌恶,因为一句话,差点间接地害死她。一朝醒来,她被人设计失忆,想办法追查失忆之事,却意外收货精英团队。学习技能,再出现在他面前时,她不记得他,他却爱上她,不,或许,他对她的爱早已入骨······
  • 阴魂缠身:鬼夫你好污

    阴魂缠身:鬼夫你好污

    我叫白且安,有着世界上最薄弱的命格和最可怕的血脉,注定命薄如纸,是有人以命换命,让我活到了现在。可就在我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有一只男鬼缠上了我,还想跟我发生一些比较亲密的关系,他身材完美,长相完美,就是……太能干!
  • 神血之王

    神血之王

    一个处处受排挤地“外来者”,在一个弱小的家族生活了十八年,面对同龄人的嘲笑,奈何自己又是个他们眼中千年一见的“废物”。当一场生死战之后成为别人口中的天才时,又该何去何从,身负重任的他又该作何选择。
  • 三国皇帝

    三国皇帝

    人若无义,朕便斩了此人;天若无情,朕便弑了这天。既然天地无仁,天子无能。那么这个天下,朕,要了!他为了寻找虚无缥缈的身世,来到了神魔乱舞的三国。与人斗地斗,更与天斗,战破苍穹,一统江山,何等快哉!天下生灵,莫敢不敬、不服、不用其情。他只为皇帝位?错!称帝后,他俯视万物道:这,仅仅只是开始……
  • 重生之异世征途

    重生之异世征途

    宫晨,因为一个意外误打误撞穿越到了凯亚兰斯,与兄弟朋友一起开启征服大陆的征途,魔兽,神兽,天使,龙族。阴谋、热血、无脑在此上演。神一般的师父,猪一般的队友,一切皆有可能!
  • 三魂生

    三魂生

    你说你喜欢大海的感觉…从此我便浪的无边无际。你总是说我孩子气…从此我便呆傻萌蠢痴。一傻…二痴…三少…四美…匆匆多年…你还沾几样…那些年…那些情…那些人…彷徨过眼云烟…现在的你…阴险也好…虚伪也罢…无不是保护自己而已…愿你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纯真…快乐…当时的我们不为权宜…只为豁达…不为生存…只为生活…只为兄弟情义…
  • 再追你一次

    再追你一次

    主要人物:苏堇林昭故事:在林昭轰动全校的那句表白“苏堇,就算你是金刚石那般不解风情,我也会倾尽所有去爱你”成为佳话后,苏堇和林昭却在一场变故中天各一方……在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后再次相遇的他们会走向何处?我以为只要认真的爱你,哪怕倾尽所有,终有一天你一定会爱上我的,只是我想错了对吗?苏堇,你根本就是金刚石,你根本就是解不开的化学式!
  • 妾欲偷香

    妾欲偷香

    一觉醒来,她穿越到轩王的床上,莫名其妙地成了王爷的侍寝丫头。李颜夕看着跪了一地的奴仆嘴角一抽,什么王府八夫人,那不是王八夫人吗?风流情深的轩王爷天天对着她说爱爱爱不完,转脸却任由他的几个夫人诬陷她通奸,毁她容貌,浸猪笼。再次睁眼,她没有穿越,却换了一张美人皮,浴火重生。从此她不再安分,左手擎着美酒佳酿,右手拿着成打的银票,身边各路美男环绕,每天风花雪月,夜夜笙歌。而那个满口谎言的男人,竟然还想在她面前演情深?呵——既然你有胆诬我通奸,就别怪我四处爬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包法利夫人,充满着对浪漫爱情的向往。面对平庸的丈夫,寡淡的婚姻,包法利夫人沦为绝望的主妇,只是心里还保留着爱情的火苗。当心动男人出现时,她不顾世俗道德的约束,纵身奔向心中的美好,然而假象并没维持多久,她所谓的爱情也仅仅停留在肉欲的纠缠、浮华的语言之上。爱情没能给她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反而掠取了她的性命。包法利夫人更像是女人世界里的堂吉诃德,她的生活因幻想而美丽,又因幻想而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