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9100000054

第54章 鞘中之剑(3)

一双穿着青布鞋、白丝袜、裤腿上扎着茶色带子的脚,轻快地一溜小跑。

镜头拉开,这是萧家的管家胡三,他手里提着一串“稀里哗啦”的钥匙,神采飞扬地小跑着,嘴里还摹仿着京剧舞台上的锣鼓点儿:“仓台仓台仓台——仓!”

院子里,萧翰章妻迎面碰上他,揶揄地说:“胡三儿,看你今个儿美的!”

胡三笑嘻嘻地:“二太太,三少爷平安回来,大喜临门,我也寻个乐儿!”

鹅黄色的月牙儿挂在天上,照着院中那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海棠树,树影婆娑,伴着一串孩子的嬉笑声。

镜头摇下,几个孩子在树下玩耍。

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攀着花枝说:“我来到北平怎么从来没见过这个三叔啊?”

另一个四五岁的男孩眨着眼说:“我也记不清。我爸说,从前有个三叔,早就死了!”

胡三从这里走过,停住脚,俯下身对男孩说:“小少爷,可不兴这样咒活人。你三叔他从外边跑买卖回来了!老太太说啦,往后谁都不许再提‘死’啦‘活’啦的,这是家规,明白吗?”

男孩:“明白!”

女孩甜甜地:“我们才不愿意说呢,三叔多好啊!”

西厢房。

胡三拎起钥匙,打开沉甸甸的黄铜大锁,“吱呀!”推开门。

胡三打开电灯。

迎门墙上,显眼地挂着那张萧剑的“遗像”。

胡三眼望着照片,感叹地自语:“唉,三少爷,谁能料到你今个儿又回来了!”

一声“叫板”,胡三挥着鸡毛掸子,一边收拾房间,一边有板有眼,有滋有味地轻轻唱了起来,那是《古城记》里关云长的一段唱腔:“谯鼓初更,忽听孤鸿塞外鸣,想他失散同行阵,惹起我心头闷。味,泪湿透衣襟。细评论,久别仁兄,一晌无音信……”

上房廊下,镜头从雕花窗格中推向室内。

萧剑木然呆坐着,低垂着头,一言不发。

镜头缓缓摇过去,萧翰儒夫妇、萧翰章也各自默默呆坐,萧老太太膝盖上蒙着一块草绿军毯,眼泪汪汪地注视着失而复得的幼子,恍如置身梦中。

室中寂静无声,伴随着萧老太太的点点泪珠的是座钟的“滴答,滴答”。

萧翰章妻走进来,笑盈盈地打破了这沉闷的气氛:“妈,您想他,盼他,这不真给盼回来了?就别哭了!三弟大老远的回来,够累了,娘儿几个有话明个儿再接着说吧,让三弟早点儿歇着吧!”

萧翰章应声站起来,附和着说:“哎,哎。”

萧翰儒从上衣口袋里掏出手绢,擦擦眼睛,回头望望弟媳:“西厢房……”

萧翰章妻殷勤地:“我叫胡三收拾好了!”

萧剑仍然呆望不动。

萧老太太:“就让他跟妈睡吧!”

座钟缓慢地敲响两点。

萧老太太盖着被子坐在床上,萧剑和衣斜坐在床沿上,依然是默默地垂着头。

萧老太太抓着儿子的手说:“你的那封信,差点要了妈的命,也坑苦了人家李大姑娘!”

萧剑猛然被触动:“您是说含真吗?”

萧老太太:“是啊!按说那姑娘人品倒是不差,模样儿也挺俊的,就是家里贫寒,唉!成不成的,好离好散,也不能那么样儿撇下人家就走!”

萧剑深深埋藏在心底的情感像决堤的潮水一样就要爆发,镜头急推成他的面部特写,一双眼睛中燃烧着炽烈的情感,充满了爱,也充满了怨:“妈,那还不是因为二哥……”

萧老太太握紧了儿子的手:“是啊,都是二兔崽子造的孽!那么样当面寒碜人,一个大姑娘哪儿受得了!”

萧剑动情地:“妈,含真她没再来过吧?”

萧老太太叹了一口气:“你走了,人家还来干吗!压根儿没见影儿!想起来,还不如早先把她娶过来,也省得你……唉!赶明儿,拿个礼盒儿,好好儿地去看看人家吧!啊?”

萧剑出神地抬起头来。

画外,部长的声音:“萧剑同志,环境险恶,任何时候都不能暴露身份,连你那个女朋友也不能再联系了,不要感情用事!”

一个冷战,萧剑清醒了。他以心灰意冷的样子喟然长叹,重又颓然地垂下头去:“算了!几年不见,人家未必等着我,说不定早就嫁人了呢!”

萧老太太:“没有,听胡三儿说,她现在给人家教家馆呢!”

萧剑摇摇手说:“妈,您别提她了,我心里烦得慌,谁也不想见。唉,老大不小的了,这么落魄回来,看见两个哥哥都觉得没脸。往后,还不知该怎么混世呢!”

萧老太太心疼地:“尽说傻话!有妈在,他们谁也摘不出你去,阅古斋也有你的一份!”

东厢房里。

萧翰章夫妇也没有人睡。

妻子悻悻地:“这下可好了,你苦心经营的阅古斋,又得撇出一股儿!”

萧翰章嘟嘟哝哝地:“妇人之见!要是没有大哥,阅古斋就算‘敌伪产业’,全让人家端了,一股也没我的!家里的事听大哥的吧,你别瞎吵吵。”

妻子白了他一眼:“我是说老三……”

萧翰章低声说:“你可别多嫌他,他是老太太的命根子!”

上房屋里。

萧剑烦恼地抓着头发:“阅古斋?我哪是经商的材料?”

萧老太太寻思着说:“那就叫你大哥给你找个领饷的差事。”

萧剑故作畏怯地:“只怕他不肯帮忙啊!”

萧老太太胸有成竹地:“打虎上山亲兄弟!他一句话就让老二官复原职,你的事儿,他敢不管?有我呢!”

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部大门口,晨。

镜头从画着“青天白日”标记的白底黑字牌子拉开。两名身穿灰布军服的“察绥军”哨兵荷枪实弹地守在门旁。

一辆草绿色军用吉普驶出大门,两名哨兵举手敬礼。

吉普车向左转弯,驶上马路。

镜头推近,车中坐着的是萧翰儒。他仍然是自己开车,熟练地握着方向盘。

吉普车在浓荫蔽日的东交民巷行驶,马路两旁的洋式楼房一片寂静,只有树阴中飞鸣的鸟儿的啁啾声。

吉普车停在一座宅院的门口。

萧翰儒走下吉普。门口站岗的身穿草绿色军服的“中央军”向他立正敬礼:“萧处长!”

萧翰儒轻轻一挥手:“孙司令在家吗?”

卫兵:“司令在家!萧处长请!”

花木掩映的一座两层洋楼。

楼前的台阶上,一个身穿呢军服、佩中将衔的中年人迎出来,握住萧翰儒的手。

镜头推近,那中将军官便是曾经当过接收大员的孙浩,现在已就任国防部总后勤部第五补给区司令。

孙浩热情地:“萧处长,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

萧翰儒笑盈盈地:“孙司令,不速客来,打扰了!”

彻底欧化的客厅。

沙发、地毯、壁炉、吊灯。

萧翰儒随着孙浩走进客厅。落座。

孙浩:“咖啡?还是白兰地?”

萧翰儒拱手说:“都不要,还是来一碗北平人爱喝的茉莉花茶吧!”

“噢,看茶!”孙浩朝门外喊了一声,转脸揶揄地看着萧翰儒说,“洋的一样不沾,以土为荣。怪不得人家管你们察绥军叫‘七路半’,土得快赶上八路了!”

萧翰儒不以为然地:“居安思危嘛!我们傅总司令的部下都是‘奋斗系’,吃奋斗饭,穿奋斗衣……”

孙浩笑道:“那你为什么不穿那种灰扑扑、软巴巴的‘奋斗衣’?”

萧翰儒正色说:“是因为某些人把察绥军看得低人一等,我要提醒他们:我也是国军少将!”

孙浩敛容说:“君子自重,可敬!”

一名勤务兵托着茶盘走进客厅。

这时,从勤务兵的身后突然闪出了一个身穿乳白色睡衣、肩披卷发的中年女人,接过茶盘,亲自端了上来。

萧翰儒急忙站起来:“何劳嫂夫人亲自上茶?”

孙浩的妻子潘鹭和颜悦色地:“萧处长是贵客!我们这个补给区司令就是为你们华北‘剿总’做做后勤嘛!您在傅总司令的手下是左膀右臂,北平是你们的地盘儿,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一切还靠萧处长多多照应了!”

萧翰儒笑着说:“哪里!哪里!兄弟仰仗孙司令的荫护,已是感恩不尽了,连妻小住的房子都是司令赐给的嘛!”

孙浩把雪茄递给萧翰儒,说:“哎,惭愧,惭愧,阅古斋之事,有所得罪,以此补过吧!一一那房子还住得可以吧?”

萧翰儒点上自己的香烟,说:“岂止是可以?心满意足了!多谢,多谢!”

潘鹭在萧翰儒身边坐下,笑盈盈地说:“咳,那房子又不是从我们兜儿里掏出去的,接收过来的敌伪产业,借花献佛吧!萧处长不必那么客气,往后,用得着我们的地方,尽管吩咐!”

萧翰儒正色说:“兄弟今日前来,倒是有事相求……”

中山公园。

迷蒙的雾霭给故宫角楼的远景抹上一层淡淡的轻纱。筒子河里的碧水中几枝荷叶刚刚冒出水面,卷成尖尖的筒状,像小船的风帆。一个人影在河岸漫步,皮鞋的后跟轻轻地叩击着石岸,更加衬托出园林的幽静。

镜头推近,这是萧剑。他似乎是漫不经心、毫无目的地顺着河岸信步前行,在身后丢下一串断断续续的脚步声。

河岸的另一头,一个游人领着个三四岁的男孩,凭栏凝望着碧水,他的右手中拿着一张卷起的报纸。

镜头推近,这是曾经为萧老太太出诊的李大夫,他的手中拿的是《益世报》。

萧剑走到他的身边,像是随便搭讪地问:“先生,是今天的报纸吗?”

李大夫头也不抬地:“不,昨天的。”

萧剑:“我正要看看昨天的报纸,想査两句小诗……”

李大夫微笑着递过报纸:“小荷才露尖尖角……”

萧剑紧连上去:“早有蜻蜓立上头!”

镜头推成萧剑的面部特写,像孩子找到了妈妈,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控制的激动:“您就是李大夫?我是萧剑!”

镜头摇下: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

李大夫平静地:“萧剑同志,要学会冷静,喜怒哀乐不形于色!”

寂静的古柏林中。

男孩在草地上追逐蝴蝶。

柏树后面,李大夫低声对萧剑说:“现在,北平的斗争形势很好,党已经掌握了领导城市人民运动特别是学生运动的主动权,有理、有利、有节地采取各种形式和敌人进行斗争。你的任务是,利用社会关系作掩护,千方百计打人敌人内部。要严守组织机密,绝对不准暴露身份,不准参加群众斗争,不准和其他党员或进步人士发生横向联系,长期埋伏,就像一把藏在鞘中的利剑,不露锋芒,以待时机。”

萧剑一字一句地聆听着组织的指示,充满信心地说:“是!我大哥在为我奔走,他去找补给区司令孙浩去了。”

孙浩家的客厅里。

潘鹭把一只剥好的蜜橘递给萧翰儒,好像并不在意地问:“上次到府上拜访,怎么没有见到您说的这位令弟啊!”

萧翰儒从容地:“他为阅古斋的买卖,经常在外边奔走,近日刚刚回来。”

孙浩颇感兴趣地:“令弟一定是精明能干,到我这里……”

潘鹭接过话题说:“……只怕要大材小用了。”

萧翰儒拱了拱手:“哪里,哪里,全靠浩兄和嫂夫人栽培了!”

中山公园古柏林中。

李大夫对萧剑点点头:“军需情报对我们很重要,如果能打进去……”

男孩手里捏着一只蝴蝶从草地上跑过来:“爸爸,爸爸,我逮住了!”

李大夫抱起孩子:“好,好……”

东交民巷。

萧翰儒的吉普车开走了。他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我总算尽了做兄长的责任!”

孙浩家,阳台上。

潘鹭望着远去的吉普车,鼻子里“哼”了一声,转身走进室内。

萧翰儒的吉普车从宣武门内大街驶进秀水河胡同,在路北的一座四合院大门前停住了。大门的牌子上写着:平明日报。

刘龙泉戴着墨镜,推着一辆摩托车走出报社大门,迎面碰上萧翰儒。

刘龙泉恭敬地打个招呼:“萧处长!”

萧翰儒端详着他,一时想不起来:“您是……”

刘龙泉笑笑说:“我们曾经见过面,还是在‘剿总’成立之前,在您的办事处门口……”

萧翰儒想起来了:“噢,您是《益世报》记者刘……”

刘龙泉:“刘龙泉。我现在已到《平明日报》工作了,聊充采访部主任之职。”

萧翰儒客气地:“哦,刘主任!《平明日报》是‘剿总’的报纸,以后要仰仗刘主任多作宣传了。这真是……还是您说过的那句话:大水冲了龙王庙……”

刘龙泉笑着说:“自家人不认自家人!萧处长好记性。说起来,我们还是绥远同乡呢!”

萧翰儒高兴地握着刘龙泉的手:“他乡遇故人,幸会啊!有傅总司令坐镇,我们绥远同胞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刘龙泉逢迎地:“靠萧处长栽培了!您驾临报社……”

萧翰儒:“哦,我要找你们社长崔载之先生,龙泉兄,回头再叙!”

孙浩家,客厅里。

潘鹭埋怨地瞪了孙浩一眼:“他这个联络处长,才是个少将,你拍他什么马屁?一开口就许了个副官给他的兄弟!”

孙浩背着手,望着摆在客厅里的那些古玩、瓷器,笑笑说:“当然不是为了这几件古董!不看僧面看佛面,我是看傅作义的面子。傅作义这个人刚愎自用,连总统都对他又打又拉,处处提防。在北平,和他们‘剿总’打交道,没个人缘不行。我收留了萧剑,便拉住了萧翰儒一条腿,送个少校副官的人情,有什么了不起?”

潘鹭仍然不依不饶:“你好慷慨!为什么不想着我的人,我的侄子?我都说过好几次了!”

孙浩不耐烦地:“潘群?他何必往军界里钻?在报社当他的记者不是蛮好嘛!”

一张《平明日报》的特写。

镜头拉开,这张报纸拿在一位穿西装的文质彬彬的青年手里,他是潘鹭的侄子潘群。

潘群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浏览着当天的报纸。他身后的房门的玻璃上,可以看到“采访部”三字。他的旁边,一些编辑、记者在繁忙地改稿、校样。

门推开了,走进来瘦高身材的采访部主任刘龙泉。

潘群瞟了刘龙泉一眼,指着报纸说:“刘主任,请问您的新闻稿是用手写的,还是用脚写的?”

刘龙泉眉头微皱:“什么意思?”

潘群语含讽刺地:“社会新闻、市政新闻、军事新闻,你样样都写,恐怕只靠手——伸不了这么长吧?”

刘龙泉笑笑说:“就这个意义上说,那是靠脚写出来的。要写出有价值的新闻,就得跑腿啊!潘老弟,愿与你共勉哪!”

潘群轻蔑地一笑:“恐怕,还要靠拍吧?哼,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兄弟不会做那种趋炎附势的马屁文章!”

刘龙泉不以为然地摇摇头,拍拍潘群的肩膀低声说:“潘老弟,我身为采访主任,对各位以礼相待,也请你自重,谨言慎行为好。我可不希望在我的采访部里让人家抓出赤化分子!”

潘群冷笑道:“赤化?多谢刘主任免费赠送红帽子一顶!”

一支钢笔在熟练地书写。

镜头拉开,这是李大夫在孙浩书房里的写字台上书写处方。孙浩精神疲惫地坐在写字台旁的躺椅上。

李大夫写毕处方,和蔼地对孙浩说:“不必动气嘛,气大伤肝!”

孙浩心情烦躁地摇摇手:“我要是不发火,人家更要嘲笑我‘惧内’了!李兄是大夫,我对你并不讳疾忌医。潘鹭她实在是管得太宽,连我任用一名副官她都要干涉,弄得我在翰儒兄面前都不好交代!”

李大夫微笑着说:“你们夫妻之间的内政,我更不该干涉。嫂夫人精明能干,想必自有她的道理。不过,依我局外人看来,似乎您可以从萧处长身上看到一点心计。”

孙浩注意地:“什么心计?”

李大夫故作踌躇地:“萧翰儒身为‘剿总’联络处长,要想在自己身边为亲兄弟谋个差事,当是不难的,可为什么舍近求远呢?他是聪明人,想必是深知任人唯亲,无私也有私,枉招‘裙带’之嫌。如果您不用萧剑而用自己的内侄,岂不……”

孙浩沉吟道:“授人权柄!自从我接收北平,外边闲话就够难听的了,说是‘金子、房子、车子、料子、婊子一一五子登科’,不能再找麻烦了,感谢李兄指点迷津哪!”

李大夫谦逊地:“不敢当,我只是医生的职业习惯——怕您气大伤肝啊!”

“良医,良药,良言!”孙浩收起处方,决断地说,“我决定用萧剑了!”

轻快的音乐,像柔风细雨。

细细的水雾喷洒在盛开的芍药花上,晶莹的水珠挂在花瓣上,在春天的阳光下闪耀。

镜头拉开,潘鹭手拿喷壶,在阳台上浇花。

清风吹来,潘鹭感到一丝凉意,她回头朝着室内:“萧副官!”

萧剑身着少校军装出现在通往室内的阳台门口:“夫人,您叫我?”

潘鹭语声轻柔但命令式地:“萧副官,我有点冷,你把我的披肩拿来!”

“是,夫人!”萧剑应声进去,复转身拿了披肩回来,递给潘鹭。

潘鹭披上披肩,指了指喷壶说:“萧副官,再去拿点水来呀!”

“是,夫人!”萧剑拿起喷壶,转身走去。

书房里。

孙浩坐在写字台上批阅文件。他自言自语地:“装甲车队、机械化师、军服……”

阳台上。

潘鹭一边浇花,一边闲谈似的问萧剑:“萧副官,你最近给阅古斋进货,跑了趟上海?”

萧剑:“不,是南京。前天我给夫人说过。”

潘鹭笑了:“噢,你前天也是说南京。瞧我把自己的老家都忘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萧副官,你在南京到过燕子矶吗?从中山陵往东不远就是!”

萧剑立即说:“夫人,从中山陵往东是灵谷寺,燕子矶在长江边上!”

潘鹭笑了,侧眼看着他:“你很熟悉啊!一定赏过燕子矶的梅花了?”

萧剑摇摇头:“赏梅花要到梅花山了,燕子矶可没有!”

“对对!”潘鹭点点头说,“你从南京没带点儿特产来?南京的烧鸡是顶有名的啦!”

萧剑反问道:“夫人是经过符离集买的烧鸡吧?南京的特产可是板鸭啊!”

“嗯,嗯。”潘鹭笑着看着他,“是板鸭!”

萧剑微微一笑。

画外,他的内心独白:“考我?幸亏我的战友‘小南京’给我备了课!”

孙浩书房。

“没有车皮,我不能做无米之炊!”孙浩发着牢骚,转脸朝门外喊,“萧副官!”

萧剑应声出现在门口,腰里系着一条围裙。

孙浩指着书桌上的文件:“把这个交给装甲兵发出去!”

“是!”萧剑走到他的面前,要接文件。

孙浩突然抬头,看见萧剑腰里的围裙,不高兴地问:“你在干什么?”

萧剑双腿并拢:“报告司令,我在摘菜!”

“哼!”孙浩气呼呼地,“那是勤务兵的事,用不着副官!”

萧剑:“是夫人要我干的,她说今天有客人。”

孙浩:“简直是胡闹!哪有什么客人?”

东交民巷。

潘群身穿一件长衫,徒步走在街上。将要走到孙浩家门口的时候,身后传来摩托车的声音。

潘群警惕地回头看去,是刘龙泉戴着墨镜,驱车前来。

潘群轻声自语:“他老是跟着我干什么?”

刘龙泉在潘群身旁停下车子,垂着两条长长的腿,神采奕奕地打个招呼:“哈啰,密斯特潘!”

潘群礼貌地和他打个招呼:“刘主任,您这是去……”

刘龙泉笑嘻嘻地:“潘老弟,我去前边八十九号采访罗彻斯特上校。古得拜!”

刘龙泉一挥手,骑着摩托“嘟嘟嘟”地远去了。

孙浩家的客厅。

孙浩走进客厅,正坐在沙发上的潘群站起身来:“姑父!”

孙浩随便地向他挥挥手:“坐吧!我还以为是哪位贵客光临。原来是你呀!”

同类推荐
  • 高平作家丛书:风雨山村

    高平作家丛书:风雨山村

    这是一部描述20世纪90年代后期太行山上一个小山村因煤矿引发的种种矛盾的现实主义乡村小说。
  •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从院子内向外看去,马路上自行车流顺着横贯汴津城东西的滨湖路分两侧相向而行,那大多是归家的人们,下班的高潮似乎还未完全过去。苏艾卿从车棚里推出那辆乳白色的摩托车,戴好头盔,径直穿过滨湖路,过三岔口,驶上了汴江大堤。
  • 惊玉记

    惊玉记

    南子编写的《惊玉记》以一个外省的汉族人的目光,把读者带入了盛产玉石的南疆和田:月圆之夜“裸女没水捞玉”,白水河的秘密,以及消逝的桑皮纸手工艺等农家习俗……每一段往事的背后,都是南疆和田美不胜收的风景;杏花,玉石,河流,土壤,浓郁丰饶的大地气息,全部跃然纸上。《惊玉记》表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极其封闭状念下的新疆与外部世界的碰撞以及文化想象,特别是汉族人“古”对异族少女古丽萌发了爱恋之情,随着她的死亡,超现实的梦境与丰饶的河流交织融合,回忆与救赎成为奇幻篇章。
  • 红

    这是一部以1934年红军长征前后为时代背景,以赣南苏区各个层面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记录那难忘的红色岁月的长篇小说。它真实展现并讴歌了我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 校园诡异楼

    校园诡异楼

    大二学生郅枫因深夜在校园练习轮滑,意外地目睹了一个男生从理科楼坠楼,关于理科楼的各种恐怖传说也传播开来,郅枫的生活被命运之神的手彻底打乱了,各种怪事接踵而至……在案件发生的第二天,郅枫的抽屉里出现了一块奇怪的手表,时间赫然停在了男生死亡的时刻……心神不宁的郅枫本想埋掉这块不祥的怪表,却发现了一只带血的蝙蝠……然而死神的游戏并没有结束,不久,另一个男生从理科楼坠楼,原因不明。看似平静的理科楼,充满死亡的气息。阴影笼罩着整个校园。理科楼接二连三地发生离奇坠楼事件,是诅咒还是阴谋?谁在背后导演这场死亡游戏?
热门推荐
  • 首长秘书

    首长秘书

    《首长秘书》是作家于卓继《红色关系》、《挂职干部》后又一部长篇力作。小说围绕一位年轻的副部长的贴身秘书以其独到的悟性与灵性,在官场上躲险避难,从容走完了一段微妙的秘书生涯,成功置换身份后,带着到手的权力与无形的压力从北京走出来,步人一家大部委直属的局级单位任常务副局长。小说通过官场人物的喜怒哀乐、人性裂变、情爱婚恋、命运沉浮、欲望颠覆、权力诱惑、财色贿赂等打开了一扇扇神秘的机关生态之门,从不同视角窥探官场人物在利益与责任、游戏与信任、索取与给予、拆台与补戏、意外与制造等问题上引发的内心碰撞、权力失衡。
  • 万能分身

    万能分身

    练成武功,拥有美女分身,纵横校园、江湖,乃至光宗耀祖、为国争光。她,倾国倾城她,秀丽端庄她,泼辣蛮横她,可爱纯洁她,成熟妩媚她,英姿飒爽而他,虽平平无奇,但最终,人中龙凤我们的世界是神奇的多重世界,只有幸运儿才能把控,才能拥有
  • 豆棚闲话

    豆棚闲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人的成长诗歌

    一个人的成长诗歌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只有一个人享受完孤独,欣赏过绝望,你真正走过,才会懂的什么是人闲屁事多,矫情又啰嗦。这是一个和你我一样平凡的女生的奋斗史。
  • 韩娱之牵绊

    韩娱之牵绊

    2005年首尔机场,一名身着白色衬衫,深色牛仔裤戴着墨镜拉着行李箱的少女出现在这里。年纪虽然小,但白皙的皮肤,精致的小脸,如墨的长发,苗条的身材吸引了不少人。,有甜有虐,新手!!!
  • 保险公司会计(第三版)

    保险公司会计(第三版)

    本书吸收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充分考虑新准则实施以来相关会计政策和法律政策的新变化,适应保险业务创新的需要,对保险公司会计业务及其核算方法、核算规范进行了全面阐述。全书分为理论篇、保险合同篇、金融工具篇、财务会计报告及分析篇四个部分,共十四章,具体内容包括保险会计基本理论,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展与规范体系,非寿险原保险合同的核算,寿险原保险合同的核算,再保险合同的核算,保险合同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外币交易的核算,金融资产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金融负债的核算,投资型保险产品的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以及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分析。
  • TFBOYS之非你不爱

    TFBOYS之非你不爱

    三小只与女角邂逅的的小说,Ta们经过种种挫折,终于走到了一起,虽然这只是小说,但终有一天,三小只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我们四叶草只能默默的祝福,但还是希望你们不要脱粉!文笔不好,但还是请各位四叶草捧个场咯,蟹蟹哦!
  • 诛妾计

    诛妾计

    她是秦府最不受宠爱的大小姐,为人心善,在八岁那年外出因为一时心善捡了一个孤女回来,她怜她孤苦无依,好意结义金兰,却不曾想是救了一条美人蛇,最后她却陷害自己,害得自己死后乱发复面,口塞米糠,魂魄无依,一个命运的转弯,她修了鬼道,为自己报仇雪恨,心满意足打算转世为人,不曾想,一个命运的转弯,她,重生了。她:我不会放过你的,你别以为我会像前世那般为你所摆布,我和你不死不休。甄染霜:小姐,你以为你斗的过我吗,哪怕转世,我也不怕你......
  • 绝爱

    绝爱

    这一定是一场从前世纠缠到今生的爱恋。否则不会如此伤魂摄魄,却依然无悔。鹏爱上了大自己七岁的娅妮,疯狂的爱开始了,疯狂的痛开始了,疯狂的一切都开始了。
  • 佛说须赖经

    佛说须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