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1500000010

第10章 为自由继续战斗

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

——甘地

(一)

甘地的入狱激起了印度侨胞的怒火,此后,不断有人因为非暴力抵抗而入狱。他们来自印度各地,包括不同的宗教信仰与不同阶级的印侨。

在狱中,甘地仍然坚持进行斗争。他看到很多不平等现象,如犯人只能吃面糊;白人可以有床有牙膏有毛巾,印侨和华侨都没有。他利用雄辩的口才和对法律的谙熟迫使监狱改善了伙食,并且允许有色人种同白人待遇相同,甚至囚室内还有了书桌和少量的书籍。

由于因非暴力入狱的人越来越多和外界舆论的压力,英国政府曾一再召集内阁会议,并派来史末资将军作为代表与甘地谈判。经过交涉,双方达成一项谅解协议。甘地答应去登记,史末资则保证修改“黑法”。

重获自由的甘地当晚便直奔纽敦伊斯兰教清真寺。午夜时分,他就组织起了一次群众演讲会,鼓动人们自愿去登记。

天亮之前,他又赶回狱中,迎接他的战友们出狱。当他和其他印侨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彻天际。

1908年2月10日,甘地信守承诺,与他的同志们离开非暴力抵抗运动总部,出发前往印侨登记处注册。面对甘地的“出尔反尔”,很多印度同胞不理解,甚至以为他是欺世盗名的骗子。很多帕西族人聚在门口等待,领头的米尔·阿兰见到甘地说:

“听说你得了15000镑,把我们出卖给史末资了,我们决不按手印,也不准任何人这样做。我敢对天发誓,有谁敢带头去登记,我一定要宰了他!”

甘地想解释,还没等开口,一记重拳已经打在他的额头上。一阵拳打脚踢之后,瘦小的甘地才被赶来的警察救下,紧急送往医院。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一定要领到第一张登记证。”他在床上把登记表一一填好后才算放心。

甘地还给警长打了电报,表明他对阿兰的行为不予追究,目击殴打甘地的欧洲人实在看不惯这种暴行,坚持要将阿兰治罪。最终,阿兰等人被判处了3个月的苦役。

5月9日,志愿登记的最后一天,已有8000名印侨申请登记,其中6000人获准。印度侨民已履行了诺言。然而,政府却背信弃义,史末资将军没有按照约定撤回“黑法”,而且还进一步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措施,规定新来的印侨或在限期以后申请注册的印侨均需依旧法办理。尽管甘地前去质问他,他仍然置若罔闻。

甘地这才明白,这是当局耍的政治把戏。他开始反击,并很快恢复了非暴力抵抗运动,还警告德兰士瓦政府:

如果亚细亚法不按先前谈判的协议予以撤回,并在一个明确的日期公诸于众,那么印侨所领到的注册证将当众焚毁。

新一轮的较量开始了。一夜之间,出现了众多的无证经营小贩。他们宁愿坐牢也拒绝缴纳罚金。被关押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监狱里已经人满为患。

5月23日,甘地又组织了德兰士瓦的印度商人罢市。看到政府仍无动于衷,甘地又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群众集会。在群众的欢呼声中,甘地开始演讲,他将上次与史末资将军交涉的全过程详尽说明,并说:

“同胞们,假如有谁改变主意的,现在还来得及拿走你们的证件。但大家要知道,我们这样做,是要表示我们反抗‘黑法’的决心,而且有毁弃证件的力量,我希望大家三思而后行。”

人群中马上爆发出“反对黑法”的呐喊。2000多张注册证被当众投入火中,全场欢声雷动。印度侨胞的断然措施令南非政府极为难堪。

8月18日,史末资将军再次约见甘地。甘地迅速戳穿了政府的延缓战术,谈判破裂,焚烧登记证运动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9月29日,南非政府再次拘捕甘地,同入狱的还有150名非暴力抵抗者。同时间,伦敦印侨举行集会,强烈抗议南非政府的卑鄙行径。

(二)

两个月的拘役很快地结束了,12月初,甘地刑满出狱。他正准备前往约翰内斯堡开展行动的时候,妻子嘉斯杜白重病的消息传来。甘地拒绝了德班医生给患者饮用牛肉汤的建议,带领病重的夫人经过14英里的长途跋涉回到凤凰村。

在这里,甘地亲自采用水疗法悉心照顾妻子,但妻子所患的病相当顽固,甘地所深信的水疗法似乎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嘉斯杜白其实对甘地的治疗方法也没有太多的信心,但是,出于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她只能以性命相托,这样的情谊自然不浅。

甘地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但都收效甚微。眼看妻子一天天憔悴下去,他又想起在一本书中看到,这种重病要戒绝盐和豆类。但嘉斯杜白深爱豆类,她不同意丈夫的话,并且无论甘地如何引经据典她都不理会。

甘地最终没有办法,就恳切地说:

“如果我有病,医生劝我戒食这些或其他的东西,我一定毫不犹豫地听从。你瞧吧,哪怕没有医生的劝告,我决定一年不吃盐和豆类,不论你是否这样做。”

妻子听到丈夫这样说,很是心疼,她十分了解甘地说到做到的脾气,只好说:

“那好吧,你赢了。我答应戒食这些东西,但看在老天爷的份上,千万请你收回你许下的愿吧,这太使我难过了。”

但甘地并不打算收回他的话,妻子感动地留下泪来,说:

“你太倔强了,谁的话你都不听!”

就这样,两个人一起戒除食盐和豆类。没过久,嘉斯杜白的病果然好了,身体又变得结实起来,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甘地也不清楚究竟是哪种方法起了作用,但他医病的名声却因此而广为远扬了。

1909年1月15日,甘地返回德兰士瓦时,又以没有登记证为由被拘捕。在此期间,因为没有登记证,甘地反复入狱、反复被驱逐,而他则以异乎寻常的精力与毅力坚持与德兰士瓦政府进行斗争。

此间,甘地又获知博瑟将军和史末资将军于6月中旬赴伦敦,与皇家政府商讨在南非成立联邦的前途问题,甘地也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前往伦敦游说。

虽然甘地优雅的举止和言辞博得不少舆论的支持,但无奈史末资与博瑟两人先声夺人,英国政府也无意与甘地交涉,只得到一封措辞强硬的回信。甘地明白前途艰难,在归途的路上,经过不断思考和总结之前的斗争过程,写出一部3万字的书稿——《印度自治》。

全书用古吉拉特文写成,分12章,分别讨论了自治、文明、律师、医生、机器、教育、非暴力抵抗等问题,文字简洁,结构严谨。

甘地还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自治”观,并痛定思痛地指出:

“印度起而争取自治是唯一的出路。”

《印度舆论》上连载了此书,获得一阵赞扬之声。随着甘地领导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甘地也赢得了更多的褒奖。国大党主席戈克利评价甘地:

“有着超人的精神力量,有着英雄烈士所具有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他们所从事的斗争,不是为了他们自己,乃是为了我们祖国的光荣与前途。”

孟买国大党省党部提议以甘地为下届大会主席候选人,甘地谦虚地婉言拒绝了,他认为南非的斗争仍然需要他。

(三)

在1909年12月底举行的的国大党拉合尔全国大会上,戈克利向大会提交了一项有关南非问题的提案,甘地的名字首次出现于国大党的决议案中。此后,来自印度国内的支持源源不断地传来。

1910年5月30日,来自德国的建筑师朋友卡伦巴赫将他的农场捐献给甘地,对托尔斯泰乌托邦思想相当推崇的甘地将其命名为“托尔斯泰新村”。1100英亩的面积足以组成一个比凤凰村更大的大家庭。

新村刚刚命名不久,那些支持甘地的非暴力抵抗者、家属们都陆续地搬了进来。这里俨然成为另一个凤凰村,成为印度同胞的庇护所和精神家园,大家一起过着辛勤劳作、自给自足、布衣素食、分工协作的田园般生活。

甘地想在这里提倡一种自制的能力,他选择了以绝食为手段。因为他认为,一个人若能克制那些与生俱来的欲望,才能放弃一切奢念,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宽厚。所以,他常常同新村的人一起绝食,认为这样做是有益处的,大家可以相互鼓励。他认为,食欲与情欲相生相伴,如果能克制饮食,也就能克制情欲,并且要肉体和精神共同绝食才能达到效果,否则将前功尽弃。

托尔斯泰新村的种族是复杂的,既有穆斯林教徒,也有印度教徒,还有基督教徒和拜火教徒;既有老人,也有青年,还有小孩,因此,他们很快便为这些青年和儿童办了一所学校,并要求每个宗教的教徒都要遵守他们的宗教习俗。

甘地一直认为:只有与大家同苦难,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带领者。秉持着“为真理必须使自己减为零”的理想,他完全放弃了律师业务,每月只领取3英镑的生活费,并将自己的全部积蓄都用于公益开支。

迫于舆论和外界的压力,1910年10月,英国政府致电南非联邦政府,敦促其废止1907年的第2号法令,并主张撤销种族歧视法。1911年2月25日,南非政府将新法案公诸于世。这项新法宣布废止1907年的第2号法令,对亚洲人的入境不采取直接拒绝方式,而是代以严格的教育考试。新法案换汤不换药,只是南非政府的变相应对之策而已。

甘地立即看出新法案的不公平之处,他继续与政策周旋,最后取得了一项临时协议。史末资答应德兰士瓦的印度人、中国人可以自由营业,至少是8个月,并且不再通过歧视性立法;印侨则暂停非暴力抵抗运动。

1911年6月1日,被拘捕的非暴力抵抗者全部获释。前来托尔斯泰新村里的眷属们也渐渐搬走,甘地将剩下的人迁回凤凰村,并在那里建立了托尔斯泰新村学校。

局势渐稳,1913年,甘地正准备回国,南非的抵抗运动又旁生枝节了。

(四)

虽然与甘地签署了临时协议,但南非当局又采取了一贯的拖延方式,迟迟未予执行。而此时的一个案件却让南非当局不得不与甘地再次正面交锋。

1912年,一个印籍居民想把家眷接到南非定居。当抵达南非的时候,移民当局却不准他的妻子登岸,勒令返回印度。最高法院的裁决以移民局的利益优先。甘地虽多次呼吁,但并不见效。

1913年3月30日,甘地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群众大会,指出维护妇女的地位和印度婚姻法的合理性,南非印侨责无旁贷。

6月,南非政府当局的移民法正式通过,但却并没有将临时协议磋商的细节加入进去。甘地明白,这又是一场骗局。

9月13日,甘地在《印度舆论》上宣称,“与其休战僵持,不如公开作战。”

9月20日,甘地在《印度舆论》上又公开披露了行动计划,以期引起舆论的足够重视。这次斗争准备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越境进入德兰士瓦,无照贸易或有照而不出示,获得被判入狱,并准备作长期抵抗。

9月25日,甘地等人非法进入德兰士瓦,同行4人均被捕,唯独甘地没事。27日,甘地进抵约翰内斯堡。次日,他就召开了群众大会并发表演讲。29日,数名非暴力抵抗者,包括甘地的儿子曼尼拉尔在约翰内斯堡乔装成小贩,头顶篮子,沿街叫卖。第一天还安然无恙,第二天就全部被捕了,被判处7天拘役或罚金1英镑,结果大家都选择了拘役。

这一次行动,妇女们都踊跃参加。甘地让妇女们从德兰士瓦进入纳塔耳,一些到处乱撞的妇女并没有引起当局的重视。接着,甘地又指挥她们前往新堡。这些女性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感动了工人同胞。10月17日,3000余名产业工人罢工。

10月21日,恍然大悟的南非政府才立即将违令越境的妇女们拘捕。

女性是家庭的后盾和屏障,妇女们的被捕马上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新堡的工人们纷纷放下工作,一批批地进入城区。有些人甚至变卖家产,头顶包袱,携家带口投奔甘地而来。

甘地将这些人——2037名男人、127名妇女和77名孩童——组织起来,一行人满怀信心地向德兰士瓦进发。

中途休息时,甘地从营地拍电报让政府履行承诺,顽固的南非政府却置之不理。队伍继续前行,预计再过4天就能走完全程了,大家都士气高昂,甘地在营地又发表了讲话继续鼓劲。虽然甘地不断被捕,可他一获释便立即追赶上来,继续鼓舞呼吁大家坚持斗争。

11月9日,甘地第三次被捕,被押往海德伯格,队伍仍然不受影响地继续前进。

11月10日,当队伍行至巴尔伏时,早已守候在那里的三节专列将所有人全部逮捕,这次被捕让这些普通的劳动者吃尽了苦头,遭到毒打,受尽欺凌,最后被押往纳塔耳监狱。

队伍被关押的第二天,甘地也以三项罪名被提起公诉。甘地宁死不屈,表现了继续斗争下去的决心,法官旋即判处他9个月的苦刑。

此时,纳塔耳两万工人也自发地举行了罢工,政府开枪射击也无济于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斗争的队伍中。南非政府无计可施,监狱内又人满为患,来自遥远印度的支援也随声而至,英国报界也发表同情的言论。《泰晤士报》指出:

“就我们的记忆所及,印度工人的长征是历史上非暴力抵抗者的精神表现得最动人的一次。”

内外的压力,使得南非政府不得通判考虑。为了收买人心,政府还成立了名义上的委员会,以负责调查纳塔耳罢工事件,并提出释放甘地。

12月18日,甘地获释,并且还见到了多次食言的史末资将军。甘地答应取消接下来的罢工,但南非政府必须履行之前的协定,并释放所有的被捕人士。

面对这个顽强的小个子,史末资将军无计可施,只得答应甘地的要求:承诺废除3英镑人头税,认可印度婚姻的有效性,持有本人手印的移民证即可准许进入南非各地等条件。

1914年1月26日,《改善印度人待遇法案》正式通过。

甘地也履行了承诺,自1906年9月起所发动的一系列非暴力抵抗运动也宣告终止。

21年的奋斗,南非印度同胞终于迎来了春天,甘地也最终实现了他的宗教观、人生观及社会政治观的基本定型。21年前的那个束手束脚、无足轻重的小律师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一个成熟稳重、口才一流、思维缜密、声名显赫的社会活动家。

朋友们为甘地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宴会,期间他的战友、朋友,甚至他的敌人都聚集于此,表达对他的敬意。

多年以后,在甘地70岁的寿辰上,史末资将军感慨地说:

“这是我的运气,要反对一个连我都敬仰不已的人物。”

同类推荐
  •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深入非洲三万里:李文斯顿传

    150年前,李文斯顿深入非洲这块被称为蛮荒之地的“黑暗大陆”,面对异教文化、从林猛兽的强势围攻,李文斯顿满怀敬畏、热忱与信心。透过作者的生花妙笔,其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探险奇遇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读之兴味盎然不忍释手。除了险象丛生的惊奇之旅外,非洲的山川河流之美,动物植物之奇,风土人情之最,莫不跃然纸上,作者娓娓道来,令人感动莫名。本书配有多幅珍贵的图片、插画与地图,更助人享受身临其境的阅读印象。
  • 苏东坡传(林语堂全集4)

    苏东坡传(林语堂全集4)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名人传记丛书——贝比·鲁斯

    名人传记丛书——贝比·鲁斯

    1895年2月6日,在美国东部巴尔的摩市卡姆丁路426号,一个男婴出生了。他的出生给这个贫困的家庭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快乐。具有德国血统的父亲为了一家的生计忙碌个不停,都顾不上看这个孩子一眼;有着爱尔兰血统的母亲已经被众多的孩子和艰难的生活把精力都消磨光了,没有一点为人母该有的欣喜。刚出生的小男孩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职业棒球运动员贝比·鲁斯。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从米店老板到台湾经营之神(1916-2008)读透王永庆这个人,学做人做事做生意。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他从一家米店起家,创办了世界化工50强的台塑企业集团,他的投资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名字已经成为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词,被誉为“经营之神”。任何人只要从王永庆成功因素之中学到王永庆做事的理念、方法与毅力,也必定会有一番成就。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皇极典登极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登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星云大师开释人生

    宽心,滚滚红尘中听星云大师讲包容的智慧;舍得,拈花微笑问随星云大师点亮一盏心灯。震聋启聩的心灵诊疗书;照进现实的人生经营课!
  • 穿越之凤朝重楼

    穿越之凤朝重楼

    她堂堂二十一世纪第一女杀手居然被别人击杀了,好吧,上天眷顾,让她重生到古代一个郡主身上。虽然正主是个姥姥不疼,爷爷不爱的柔弱女子,不过既然她要代替她活下去,那么她势必要活出自己的风采。而他,敌国的一个闲散王爷,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当他遇上她,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女配种田围观记

    女配种田围观记

    灾难降临,她偏居一隅,种田养儿。无意间发现,身边竟然有人有金手指!于是暗戳戳地围观,算计着能不能从中捞到什么好处……
  • 屋檐下

    屋檐下

    秋兰和文芳是关系友好的妯娌,欺软怕硬重男轻女的满江嫂(婶)只敢对付大儿媳妇秋兰却不敢惹二儿媳妇文芳,这时附近又搬来了秋兰的“老熟人”徐丽霞,而徐丽霞却有着悲惨的遭遇。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建漳州传统的燕尾厝屋檐下的人们为感情、为生活、为养育子女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 不修不朽

    不修不朽

    所谓修行:开发大脑,影响天地,天人合一,我主万物!太古时有不朽强者,太古后无人能成不朽之位。“世人修行为不朽,我修行为何?”他体内有剑仙专治太古大凶的禁制,他身上有不朽强者与他交易的黑珠,他手中有机缘所得千年不锈的铁剑……但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少年!
  • 神魔录之保卫战

    神魔录之保卫战

    华夏悠悠万载,埋葬了多少的传奇。传奇是需要见证的,下面我们就来见证下这部传奇的神魔故事。注,本故事纯属虚构。
  • 萌妹少女情多变

    萌妹少女情多变

    后来啊,那颗心不知怎么就安静了下来再也不坚持什么非你不可了...当年的幽夜现如今的夏梦瑶,该如何面对他对自己的感情?
  • 吸血鬼的访客

    吸血鬼的访客

    以不同的恐怖故事、不同的奇特情节、不同的诡异场面,扣人心弦,曾经紧紧的抓住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了恐怖小说爱好者更广阔怪异的想象空间。从《暮光之城》回归《德拉库拉》,布莱姆·斯托克塑造的吸血鬼形象铸就其不可颠覆的恐怖小说鼻祖地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布莱姆·斯托克奖,是恐怖小说之最高奖。
  • 刺客教会

    刺客教会

    吞云吐雾的霸龙、叱咤山河的骑士团、神秘的魔法、强劲的斗气...无奇不有的世界将在一名手持囚启剑的少年展开旅程,而这场旅程充满了邪恶与危机,只看少年如何突破种种难关走上他梦寐以求的生活。